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ao Zi's Eco-philosophy and Western Contemporary Eco-philosophy
1
作者 余梅娴 周文军 《海外英语》 2013年第23期5-8,共4页
Based on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contemporary eco-philosophies and Lao Zi’s eco-philosophy,there will be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context and critical target and their converge... Based on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contemporary eco-philosophies and Lao Zi’s eco-philosophy,there will be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context and critical target and their convergence.The analysis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eco-philosophies,whether contemporary or ancient,are against any form of domination and centr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o zi WESTERN Eco-philosophy CONVERGENCE HISTORIC
下载PDF
魏校《大学》诠释的学术取向及其意义
2
作者 李敬峰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4,共7页
魏校是明代中期与阳明并肩齐名的学者,然以往那种以阳明为中心来审视整个明代理学的研究,不仅遮蔽了魏校的学术贡献,也掩盖了明代理学的多元面向。魏校依循朱子、阳明由《大学》而入建构学术体系的路径,精心结撰《大学指归》,首先以还... 魏校是明代中期与阳明并肩齐名的学者,然以往那种以阳明为中心来审视整个明代理学的研究,不仅遮蔽了魏校的学术贡献,也掩盖了明代理学的多元面向。魏校依循朱子、阳明由《大学》而入建构学术体系的路径,精心结撰《大学指归》,首先以还原古文字的形式来试图恢复更“古”的古本《大学》,尔后通过对《大学》义理骨架“三纲、八目”的新诠来构建新的学术体系,显豁出“谴取朱、王,自立新说”的学术特质,成为明代中期“介于朱、王二本之间”的典范学者。魏校此举表征出,明代中期的学术绝非只是已有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样非朱即王。相反,谴取、突破朱、王藩篱,早在阳明在世时就已有端倪,这就为我们理解和把握明代中期学术的多元面向提供一个典范的参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校 《大学指归》 朱子学 阳明学 谴取朱、王
下载PDF
深入探究《老子》蕴含的育人哲理
3
作者 王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3-98,共6页
育人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千秋大业。《老子》一书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育人哲理,值得人们深入探究。具体而言,其中的育人哲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敬业爱生是育人之本;遵循规律是育人之魂;有无相生是育人之道;慎终如始是育人之基... 育人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千秋大业。《老子》一书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育人哲理,值得人们深入探究。具体而言,其中的育人哲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敬业爱生是育人之本;遵循规律是育人之魂;有无相生是育人之道;慎终如始是育人之基。《老子》一书中的育人哲理对当代社会具有诸多启迪。当代人们仍需认真汲取《老子》一书中的智慧,不断深化对育人规律的认识,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育人哲理 爱心 规律
下载PDF
古之道术:黄老生命哲学的思想渊源
4
作者 白延辉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3期81-89,共9页
黄老生命哲学的渊源可谓纷繁复杂,其最初源头要追溯到前诸子时期的三代文化,其中“敬德”思想的确立及其相关概念的演变,为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生命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子》是黄老道家生命哲学的最直接源头,为黄老生命哲学... 黄老生命哲学的渊源可谓纷繁复杂,其最初源头要追溯到前诸子时期的三代文化,其中“敬德”思想的确立及其相关概念的演变,为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生命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子》是黄老道家生命哲学的最直接源头,为黄老生命哲学的本原论、人性论、价值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从老子哲学走向黄老之学的过程中,范蠡对道家哲学的创造性阐释至关重要,黄老生命哲学的阴阳气化论、“因人情”的人性论、刚柔相济的人生观等内容都离不开范蠡哲学的深远影响。黄帝神话传说中已经具备了比较朴素且明晰的生命哲学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道家 生命哲学 思想渊源 老子 范蠡
下载PDF
明代哲学源流与中国哲学史
5
作者 张昭炜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7-27,共11页
明代哲学源流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是明代哲学之源、明代哲学、明代哲学之流。宋代哲学是明代哲学的直接思想来源,宋代奠定了理学的范式与基本议题。宋代哲学总体表现为客体性;客体性趋势发展至极,造就了明代哲学对客体性的反动,明代哲... 明代哲学源流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是明代哲学之源、明代哲学、明代哲学之流。宋代哲学是明代哲学的直接思想来源,宋代奠定了理学的范式与基本议题。宋代哲学总体表现为客体性;客体性趋势发展至极,造就了明代哲学对客体性的反动,明代哲学总体表现为主体性。明代哲学的主体性趋势发展至极,迎来了客体性的再度崛起,以及对于宋明理学的批判,由此形成明代哲学之流,也就是明末清初及其后的哲学。明代哲学的整体研究有七个主要问题,均围绕正、反、合的三一模式展开。当前明代哲学主要遵循个案研究范式,并表现出与问题研究结合的趋势。明代哲学的断代研究离不开中国哲学史的大背景,在《明代哲学史》出版之前,明代哲学研究主要依赖中国哲学史研究来推进:冯友兰注重客体性,因此明代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中占比较轻;劳思光注重主体性,因此明代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中占比较重。在《明代哲学史》出版之后,明代哲学研究则带动中国哲学史研究。新的明代哲学史研究与书写有四个重要的展开方向:从断代研究到源流综合研究;重点人物与边缘人物综合研究;从理学研究为中心到百家争鸣研究;从单一范式到多元范式的儒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明代哲学史》 阳明学 墨学 理学与反理学
下载PDF
《管子》的德育思想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黄英杰 冯文全 《管子学刊》 CSSCI 2005年第4期24-27,共4页
《管子》的德育思想讨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1)道德哲学思想;(2)德育的作用与目的;(3)德育的内容与过程;(4)德育的方法与评价。作者试图全面而又系统地介绍《管子》的德育思想。
关键词 《管子》 道德哲学 认识论 道德教育
下载PDF
老子与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康宁 于洪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49,共8页
古希腊"三哲"之一柏拉图与中国传统哲学开山鼻祖老子在道德哲学上各有建树。前者从城邦的角度提出道德的来源,并借助神的力量成功地将城邦的德性移植到个体公民,进而制定出发展公民道德的教育蓝图、内涵与方略,最终培养出&qu... 古希腊"三哲"之一柏拉图与中国传统哲学开山鼻祖老子在道德哲学上各有建树。前者从城邦的角度提出道德的来源,并借助神的力量成功地将城邦的德性移植到个体公民,进而制定出发展公民道德的教育蓝图、内涵与方略,最终培养出"内圣外王"式的道德楷模——"哲学王"。后者则以"道"的自然秉性为依据,将自然天赋的德性与个体应然的美德互为观照,以"道无为"为理论依托,指出了无为的"不言之教"对展开与完善道德的重要意义,最终亦成功地塑造出"自然而为"的道德典范——"圣人"。对二者道德哲学的比较研究,目的在于对"轴心时代"东西两大文明的道德源头予以学理上的探源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老子 道德哲学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庄子哲学及其内在主题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国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共8页
庄子的思想世界既涉及庄子其人,也涉及《庄子》其书。作为哲学家,庄子的哲学追求与他的存在方式,往往呈现内在的一致性。从《庄子》其书看,无论就内在的思想系统抑或外在的历史影响而言,《庄子》都首先呈现了整体、统一的历史品格。从... 庄子的思想世界既涉及庄子其人,也涉及《庄子》其书。作为哲学家,庄子的哲学追求与他的存在方式,往往呈现内在的一致性。从《庄子》其书看,无论就内在的思想系统抑或外在的历史影响而言,《庄子》都首先呈现了整体、统一的历史品格。从哲学思想的衍化看,庄子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首先通过《庄子》一书而实现,尽管在具体篇数、篇目的划分等方面,它曾发生了某种变化,但《庄子》一书始终作为庄子的思想符号和哲学载体而内在于并影响着思想史过程。庄子的哲学沉思以道为内在指向。作为形上之域的对象,道具体表现为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它所实际涉及的,则是广义的存在与人之“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庄子》 庄子哲学 哲学主题
下载PDF
论魏晋佛学与庄子学的互相倚重 被引量:5
9
作者 方勇 杨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6-133,共8页
魏晋玄学盛行之时 ,大乘般若学攀附老庄 (尤其是庄子 )的态度更加明朗化 ,甚至从理论上自觉总结出了以老庄学说来比附般若空学的“格义”、“连类”之法。反之 ,当时的老庄学也借助于佛学 ,尤其是东晋支道林 ,则更以般若性空学说来阐释... 魏晋玄学盛行之时 ,大乘般若学攀附老庄 (尤其是庄子 )的态度更加明朗化 ,甚至从理论上自觉总结出了以老庄学说来比附般若空学的“格义”、“连类”之法。反之 ,当时的老庄学也借助于佛学 ,尤其是东晋支道林 ,则更以般若性空学说来阐释《庄子·逍遥游》 ,卓然“拔理于郭、向之外” ,从而为庄子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佛学 庄子学 倚重
下载PDF
《老子》之“道”的原创与中国“哲学的突破”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卫国 江云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98,共6页
中国哲学是以"道"为本源、本体和境界,以"言道悖论"为其内在性的本质问题或基本问题,以"行道"、"体道"为"得道"的基本路径和思维方法,力图在现象性生活的内在超越中,进入"道&qu... 中国哲学是以"道"为本源、本体和境界,以"言道悖论"为其内在性的本质问题或基本问题,以"行道"、"体道"为"得道"的基本路径和思维方法,力图在现象性生活的内在超越中,进入"道"所指示的境界的意义论或价值论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中国"哲学的突破",以"所行之道"向着本源、本体和境界之"道"的理性升华为标志。而"道"作为中国"哲学的突破"的标志,则无疑是《老子》哲学的原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老子》
下载PDF
从爱莲心的庄学研究看以西评中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炽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5,共6页
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的爱莲心,是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中国哲学研究专家和英语世界中庄学研究最高产的学者之一。他以西方哲学的概念心和直觉心的二分、对一致性的追求、对逻辑性的讲究等方法来探索庄学,看到了国内学人不容易看... 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的爱莲心,是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中国哲学研究专家和英语世界中庄学研究最高产的学者之一。他以西方哲学的概念心和直觉心的二分、对一致性的追求、对逻辑性的讲究等方法来探索庄学,看到了国内学人不容易看到的庄学的另一番景象。其庄学研究方法对于整个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庄学 爱莲心 以西评中 中国哲学
下载PDF
庄子的气论及其哲学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柏青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2-75,共4页
气是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本文对庄子的气论进行了梳理,并阐述了其"气"具有的三种基本意义。
关键词 庄子 “气” 哲学意义
下载PDF
孟子、荀子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超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4-121,共8页
孟子和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从表面上看,孟、荀思想存在很大差异:在天道观方面,孟子主张"天人合一"的人格天道,荀子主张"天人相分"的自然天道;关于人性的认识中,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在政治观... 孟子和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从表面上看,孟、荀思想存在很大差异:在天道观方面,孟子主张"天人合一"的人格天道,荀子主张"天人相分"的自然天道;关于人性的认识中,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在政治观上,孟子主张重王抑霸,荀子主张王霸兼用。但是,孟、荀的思想实质上同宗同源,从根本上是相近的。孟、荀以其整体论的方法论为指导建构教育思想体系,将其教育哲学思想与其哲学、政治思想紧密相连的同时,整个教育思想体系浑然一体。孟、荀始终坚守仁义,重视教育,强调教育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既倡导教育以人为目的,又强调教育的社会目的:以人为工具促进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荀子 教育哲学 天道观 人性论
下载PDF
超越五色的玄素世界——论老庄哲学中的色彩符号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哲娜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29,共7页
在五色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以老庄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却强烈抨击五色文明。他们推崇玄黑、素白,以之隐喻最高哲学范畴——"道"或者"天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想社会模式。由道家脱胎而来的道教将老庄对... 在五色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以老庄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却强烈抨击五色文明。他们推崇玄黑、素白,以之隐喻最高哲学范畴——"道"或者"天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想社会模式。由道家脱胎而来的道教将老庄对玄素境界的追求物化为充满玄素意象的神话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哲学 玄素符号 本体范畴 理想社会模式
下载PDF
道家生态哲学思想要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红兵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6-9,共4页
道家生态哲学主要包括"道法自然"的生态存在论、"尊道贵德"的生态价值论、"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三个方面。"道法自然"突出了宇宙万物运化过程的自然性,认为人与万物均由道而生,是平等共生的... 道家生态哲学主要包括"道法自然"的生态存在论、"尊道贵德"的生态价值论、"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三个方面。"道法自然"突出了宇宙万物运化过程的自然性,认为人与万物均由道而生,是平等共生的关系;"尊道贵德"强调尊重自然运化过程及秩序的价值以及人与万物自然本性的价值;"自然无为"主张"无为而为",减少对自然万物的干扰,顺应、发挥自然造化过程及秩序的作用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生态哲学 老子 庄子
下载PDF
《管子》与《黄帝内经》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春鹏 姚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25-130,共6页
以《管子》为主,从精气说、智慧修心说、心君说三方面探讨了中国哲学对建立中医理论体系的作用,指出了中医学的自然哲学特征和今后应走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管子 内经 中国哲学 中医学
下载PDF
陈子昂《感遇》诗与《庄子》的哲学关联 被引量:3
17
作者 鲍鹏山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82,共10页
从"感遇"的释义出发,从客体和由客体所激发的主观情怀两个层面,对陈子昂《感遇》诗38首的内容和艺术进行深入剖析。在这组诗歌中,诗歌意象往往直接沿用哲学概念,这些概念及其哲学旨归与《庄子》有着几乎一致的出处,显示了这... 从"感遇"的释义出发,从客体和由客体所激发的主观情怀两个层面,对陈子昂《感遇》诗38首的内容和艺术进行深入剖析。在这组诗歌中,诗歌意象往往直接沿用哲学概念,这些概念及其哲学旨归与《庄子》有着几乎一致的出处,显示了这组影响与争议巨大的诗歌与《庄子》之间的深刻的哲学关联。陈子昂在感知和感叹天道、世道这样巨大而不可抗拒的对象时,采用的是《庄子》"道观"的方式,从而使得个人及其托身的有限空间与巨大而无限的对象之间产生一种可能的联接,形成强烈的反差,使这组诗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庄子》是诗意的哲学,《感遇》是哲学化的诗歌,采用哲学概念充当诗歌意象,其艺术感染力不是来自于文学意象的感性魅力,而是来自于对天道、人生和自我生命的哲学感喟。《庄子》和《感遇》,在许多地方呈现出相当的同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陈子昂 感遇诗 诗化哲学
下载PDF
论唐宋哲理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振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3-93,共11页
哲理词是唐宋词研究中较少关注的种类。哲理词是古代诗歌理性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与唐宋时期佛禅、理学、老庄哲学相互交融的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唐宋哲理词创作大致经历了一个唐五代萌生与初成、北宋时期发展与成熟以及南宋延续与新变... 哲理词是唐宋词研究中较少关注的种类。哲理词是古代诗歌理性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与唐宋时期佛禅、理学、老庄哲学相互交融的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唐宋哲理词创作大致经历了一个唐五代萌生与初成、北宋时期发展与成熟以及南宋延续与新变的过程。唐宋哲理词兼具理性精神与诗性品质,其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理交融与以理化情、形象性与理趣性、议论性与形上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理词 理趣 佛禅 理学 老庄哲学
下载PDF
简论庄子的人生观 被引量:4
19
作者 杜宗才 《殷都学刊》 2008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庄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其人生观有着独特的内容,挖掘并研究这些内容,实现其传统价值的现代转换,对我国的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庄子 人生观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墨家与诸子十说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士林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53,共14页
从出身与源流上看,以墨子为核心的墨家学派很可能是一个流亡的贵族集团。孔子与墨子的分歧在于"礼与食孰重",即政治文明重要,还是物质文明重要;孟子与墨子的分歧在于"君主的正业是什么",即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生产重... 从出身与源流上看,以墨子为核心的墨家学派很可能是一个流亡的贵族集团。孔子与墨子的分歧在于"礼与食孰重",即政治文明重要,还是物质文明重要;孟子与墨子的分歧在于"君主的正业是什么",即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生产重要,还是使人民成为懂文明、讲礼貌的人重要;荀子与墨子的分歧在于"是劳动重要,还是学习重要",即直接创造财富的生产环节重要,还是分配生活资料的政治制度建设更重要;韩非子与墨子的不同在于"心系百姓,还是只关心最高统治者";老子与墨子的根本区别在于"非儒,还是反文明";庄子与墨子的根本区别在于"实用主义,还是审美主义";杨朱与墨子的区别在于"腓无胈,胫无毛",还是"一毛不拔"。墨家学派是指导侠客进行社会实践的理论基础。墨家与农家在中国农业文明结构中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先秦诸子 诸子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