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CLOUSNESS—RAISING OR EXPLICIT INSTRUCTION?——A REVIEW OF CELCE—MURCIA'S“GRAMMAR PEDAGOGY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1
作者 张军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70-75,共6页
Introduction There is a general consensus among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sts,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and language—teaching professionals that the learning of anything does not occur in avacuum.That is,successful l... Introduction There is a general consensus among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sts,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and language—teaching professionals that the learning of anything does not occur in avacuum.That is,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ing of whatever kind comes out only when what isto be learned can be meaningfully related to something that is already known.Learning,inother words,must take place within some kind of familiar context or framework——an ex-tension of the familiar to the unfamiliar,if you will.The natural question to raise,then,iswhat such"frameworks"——and ones familiar to the learner——we might identify for thelearning of second/foreign language grammar.In what way,we are entitled to ask,wouldgrammatical consciousness—raising fit into this roughly—drawn,very general picture of l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口 A REVIEW OF CELCE CONsCLOUsNEss GRAMMAR pedagogy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URCIA’s
下载PDF
基于PACCEL-S的口译语料库研究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唐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12-116,共5页
从Shlesinger于1998年首次提出开展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至今已过去近二十年。目前,国内外已建和在建的口译语料库尚不到十个。作为国内首个大型口译语料库,PACCEL-S已得到部分学者的应用。文章对PACCEL-S及其相关研究作了回顾性分析,... 从Shlesinger于1998年首次提出开展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至今已过去近二十年。目前,国内外已建和在建的口译语料库尚不到十个。作为国内首个大型口译语料库,PACCEL-S已得到部分学者的应用。文章对PACCEL-S及其相关研究作了回顾性分析,得出了相关研究的不足,如研究规模过小、研究范围局限、研究深度有待提高。文章还就PACCELS对口译教学的启示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CEL-s 口译语料库研究 口译教学
下载PDF
3D Ergonomic Board: Kids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position
3
作者 Audu Omar Ahmed Otobo Ijudai Musa Palnam 《Journal of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23年第3期25-46,共22页
The caprice for the study came from an indigenous designed instructional board for teaching learners in nursery/primary schools (2 - 10 years) and the task whose overall topic is the reminiscence, retention of visuals... The caprice for the study came from an indigenous designed instructional board for teaching learners in nursery/primary schools (2 - 10 years) and the task whose overall topic is the reminiscence, retention of visuals aid use in the pedagogy. The study is to appraise the opinion of toddlers/teachers about the helpfulness of 3D-visuals (ergonomic board);the clarity of the intended functions of the 3D-visuals in the toddler’s lessons instruction and support from the producers in using them;and why visuals (conventional visual aids) in schoolroom instruction are misjudged/misinterpreted;their view about the functions in specific (conventional visuals) for the instruction pedagogy;and other sources of visuals provided other than the lesson’s instruction. Four nursery/primary school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Seventy-two (72) toddler’s/teacher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 study examined us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using pie-chart and histogram). Th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aspects of visuals items selected for comment and description are to some extent circumscribed by toddler’s learners’ linguistic resources. Understandably, the point made by researchers referred that visuals often fail to support learning as effectively as they might because they are not regarded as a full-fledged information mode that requires the same careful processing as verbal text, is borne out by the findings. Recommendation, the accountability is above all on producers of kid’s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uthors, editors, designers and illustrators of the materials. The implication of this is that toddlers’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should, as in the case of illustrated books include both an overt explanation of the overall philosophy toward visuals and overview of their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Enhancement Kid’s Teaching pedagogy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教育学课程体系转化——以教育社会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为例
4
作者 张彦聪 蔡伟峰 王东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2-94,共13页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教育学课程体系转化,是指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理论体系转化为教育学课程的学科化知识体系。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之根本特性契合了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之...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教育学课程体系转化,是指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理论体系转化为教育学课程的学科化知识体系。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之根本特性契合了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之基本需求,能够有效发挥思想引领与铸魂功能。从课程思政视角看,体系转化问题不仅是思想理论体系与学科化知识体系的结构整合,更是一种独特的“课程思政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这种课程思政知识结构实质上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与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之关系在教育学课程领域的投射。控制论模式是对体系转化之课程思政知识结构进行形式化描述的理论工具。课程思政知识结构的构造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构造”与“教学进程的构造”两个关键环节,构成了从政策导向、顶层设计落实到课程教学实践的“体系转化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 教育学课程体系转化 课程思政知识结构 教育社会学
下载PDF
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2
5
作者 郭友 赵隽咏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S1期156-162,166,共8页
本文从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出发 ,探讨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师范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的分析 ,认为我国师范院校缺乏师范特性 ,没有培养教师的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培训的方法。作者经过对生物教学法课程的改革和实践 ... 本文从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出发 ,探讨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师范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的分析 ,认为我国师范院校缺乏师范特性 ,没有培养教师的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培训的方法。作者经过对生物教学法课程的改革和实践 ,建立了以教学设计为核心的教学法系列课程 ,构建了生物学科师范专业培训的课程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师范生教师专业化 生物教学法课程体系
下载PDF
后教学法语境中的教师理论建构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亦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2-125,共4页
后教学法语境中的教师理论是教师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一整套基本概念和归纳出的教学原则。教师理论建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思考当今的理论、实证研究和教学经验,反思、修正自己的信念,吸纳新的理念,进而形成系统的教学理论的过程。
关键词 后教学法 教师理论 教师信念
下载PDF
参与式教学法是女性学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凤华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0-44,共5页
在女性学课程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能引入更多的讨论和交流,使学习者和教育者从更多层面关注女性学的诸多内容并贡献自己的经验,同时由于在教学中注入了平等和民主的理念,它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教育中的等级关系。因此,参与... 在女性学课程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能引入更多的讨论和交流,使学习者和教育者从更多层面关注女性学的诸多内容并贡献自己的经验,同时由于在教学中注入了平等和民主的理念,它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教育中的等级关系。因此,参与式教学法较好地实现了女性学课程教学的价值理念和追求,两者能取得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 女性学 女性主义教育学
下载PDF
《老乞大》、《朴通事》及其谚解本在朝鲜王朝华语教育中的贡献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得春 崔贞爱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4-38,共5页
《老乞大》、《朴通事》是李朝时期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材,它们在外语教育和华语学习上的地位和文献价值有几个显著特点,即注重口语训练,注重实用,注重文化背景,注重教学法。《老乞大》、《朴通事》在第二汉语教学法上实现了三个转变,那... 《老乞大》、《朴通事》是李朝时期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材,它们在外语教育和华语学习上的地位和文献价值有几个显著特点,即注重口语训练,注重实用,注重文化背景,注重教学法。《老乞大》、《朴通事》在第二汉语教学法上实现了三个转变,那就是从儒家经典、词汇对照教学转变为课文教学,从书面语教学转变为口语会话教学,从单纯的语言要素教学转变为注重交际实用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乞大》 《扑通事》 谚解本 华语学习 会话体课文 翻译教学法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科学化思潮述评 被引量:2
9
作者 侯怀银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10,共5页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唯科学主义和西方教育学的交织影响以及要把教育学建设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需要,形成了教育学科学化思潮。在教育学科学化问题上,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学者形成了三种认识:教育学就是一门科...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唯科学主义和西方教育学的交织影响以及要把教育学建设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需要,形成了教育学科学化思潮。在教育学科学化问题上,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学者形成了三种认识:教育学就是一门科学;教育事实是教育学的唯一研究对象;科学方法是教育学的唯一研究方法。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者的教育学科学化追求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追求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教育学 科学化
下载PDF
走向大国下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历史使命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增俊 周红莉 张运红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92-96,共5页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创建大国的伟大时代任务,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步伐,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应当积极配合,提升学科研究定位,创新学科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析框架,为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之路...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创建大国的伟大时代任务,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步伐,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应当积极配合,提升学科研究定位,创新学科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析框架,为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之路做出新的探索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国崛起 中国教育改革 比较教育学 教育强国
下载PDF
布鲁纳教育心理学思想新析
11
作者 王雯 胡雯洁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01-103,共3页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学习论和教学观对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影响极大,我们对他的"发现式学习"、"结构主义教学论"重新解构,对新时期我国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校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布鲁纳 发现式学习 结构主义教学论
下载PDF
“后方法时代”研究生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12
作者 杨文健 杨维东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0期69-72,共4页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外语教学在21世纪初逐步迈入"后方法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外语教师必须适应时代潮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进而促进研究生外语教学改革。通过梳理近年来关于外语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文献,指出在&q...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外语教学在21世纪初逐步迈入"后方法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外语教师必须适应时代潮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进而促进研究生外语教学改革。通过梳理近年来关于外语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文献,指出在"后方法"外语教学框架下,研究生外语教师应是"反思型"的自主教师。通过对西安邮电大学师生进行教师角色问卷调查,诠释了研究生外语教师所需承担的多种角色,阐述了正确扮演这些角色对研究生外语教学改革成败与否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方法时代" 教师角色 自主学习
下载PDF
亚言语功能下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失效性
13
作者 唐红梅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英语写作是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环节。目前学生英语写作中表达失效的成因在于学生未能合理地、有效地运用亚言语中的语篇亚言语和人际亚言语。为此,在写作中应强化学生语篇意识,以提高表达的有效性。
关键词 亚言语功能 大学英语写作 失效性 写作教学
下载PDF
教师如何变革教学——OECD创新教学法“5C”框架探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金琦钦 丁旭 盛群力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32,共8页
要系统地发展学生的21世纪能力,教师必须变革教学,实施创新教学法,真正成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2018年4月,OECD发表了《教师作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创新教学法的重要地位》报告,提出了创新教学法"5C"框架,为教师变革教学提供了... 要系统地发展学生的21世纪能力,教师必须变革教学,实施创新教学法,真正成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2018年4月,OECD发表了《教师作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创新教学法的重要地位》报告,提出了创新教学法"5C"框架,为教师变革教学提供了支架。创新教学法是教与学的复杂互动,设计与实施创新教学法涉及组合、鉴别、内容、背景和变革五大要素。不过,更好地变革教学还需要将创新作为教学专业的基本元素,平衡教师合作网络中的合作文化与个体性,真正认识教学变革作为复杂问题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ECD 创新教学法 “5C”框架 教学变革 合作网络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的文化根基:基于文化、为了文化、创新文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姜勇 柳佳炜 庞丽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7,共6页
教育学是"成人"的学科。"成人"意味着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文化的陶冶与养成。要使中国的教育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在世界教育改革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我们就不能不思考"文化"之于教育... 教育学是"成人"的学科。"成人"意味着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文化的陶冶与养成。要使中国的教育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在世界教育改革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我们就不能不思考"文化"之于教育的独特性、底蕴性、生长性等问题。首先,中国的教育学必须基于中国的文化。文化是中国教育学之根基、魂魄与内在心灵。在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进程中,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往往容易受到西方所谓"普世理念"的倾销与影响。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这种倾销与影响其实是"教育殖民"的反映与体现。事实上,用一种文化来统摄世界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是危险的,也是有害的,会造成文化差异性与多样性的缺失。其次,中国的教育学必须是为了中国的文化。通过教育传承与保有中国文化的特殊精神,这是国家安全的根本需要;通过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优秀与卓越,这是教育多样性的必然选择;通过教育的耳濡目染让学生喜爱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并为之自豪,这是铸造学生文化底蕴与人文修养的重要手段。最后,中国的教育学必须创新与改造自己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是乐于创新的,喜见发展的。中国教育学的使命即是在融入世界先进文化,即"预流"的过程中,不断包容、借鉴、改造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使其在新的时代、新的世纪焕发出新的生机,以产生第二次新的文化生命与形态。这是当前中国教育学不得不思考的重大问题与使命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文化根基 创新文化
下载PDF
技术增强型学习环境中的“离心效应”:现象、成因及破解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晓琳 张立国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4-50,共7页
以新兴技术驱动教学创新是一条失败的路线。信息技术或许可以使学习变得便捷,但它本身并不能使学习有效,应用不当甚至可能产生偏离学习目标、损害学生身心发展的"离心效应"。技术增强型学习环境中的"离心效应"是制... 以新兴技术驱动教学创新是一条失败的路线。信息技术或许可以使学习变得便捷,但它本身并不能使学习有效,应用不当甚至可能产生偏离学习目标、损害学生身心发展的"离心效应"。技术增强型学习环境中的"离心效应"是制约信息化教学由普遍应用向融合创新转段升级的瓶颈,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和理性反思。文章基于已有研究证据廓清了三类典型的"离心效应":不断追寻新奇有趣技术的教学应用,忽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滥用技术的移动互联和虚实融合性,忽视对学生认知风险的管控;教师对教学进行弱处理,教学结构松散,学生学而所知甚少。其成因在于:对"趣悦化学习"的过分强调,掩盖了认知投入对有效学习的重要性;对"数字土著"的错误假设,高估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的能力;对"少教不教"教学方式的盲从,弱化了教师指导性教学的独特意义。破解"离心效应"的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实证的研究揭示技术增强型学习环境中教与学的新规律,关键在于以理论和实践的深度关联和双向转化,提升新环境中的教育生产力,最终落脚点在于以新型教学法而非新兴技术驱动学习环境各要素,实现信息化教学的"融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增强型学习环境 教学创新 离心效应 智慧教学法
下载PDF
论现代教育学的若干成就 被引量:3
17
作者 底特利希.本纳 彭正梅 《基础教育》 2013年第4期5-12,共8页
现代社会与前现代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各行动领域以及社会分支系统之间不再存在一种超越所有领域的总体逻辑。各行动领域和社会分支系统处于一种非等级性的相互依赖关系之中,它们都有着不同的自身逻辑。其他领域对于教育的要求,必须按照... 现代社会与前现代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各行动领域以及社会分支系统之间不再存在一种超越所有领域的总体逻辑。各行动领域和社会分支系统处于一种非等级性的相互依赖关系之中,它们都有着不同的自身逻辑。其他领域对于教育的要求,必须按照现代教育学自身逻辑的四个基本概念:可塑性、主动性要求、教育转化和非等级性,转化为教育的自身要求。此外,现代社会中的社会、共同体、国家和个体之间的区分要求现代教育的合法性不能主要从国家出发并由国家来加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 教育的自身逻辑 教育转化
下载PDF
教育科学中的理论-实践问题——兼论教育思想和教育行动原则的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迪特里希·本纳 温辉(翻译) +2 位作者 苏娇(翻译) 彭韬(翻译) 彭正梅(校对)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2,32,共9页
教育科学和教育实践长期以来处于分离的过程。教育学正在众多科学中越来越丧失其统一性,这些科学都在讨论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教育实践逐渐分散为许多分支活动。对于这些分支活动,不再拥有一种连接性的行动理论和科学。在这种发展背景下... 教育科学和教育实践长期以来处于分离的过程。教育学正在众多科学中越来越丧失其统一性,这些科学都在讨论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教育实践逐渐分散为许多分支活动。对于这些分支活动,不再拥有一种连接性的行动理论和科学。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重构教育思想和行动的基本范畴来探讨教育学的理论-实践问题。在人类实践的一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实践的初步概念,然后通过指出教育实践的个人和社会方面的各两个原则来进一步明确这一概念。最后,这些原则的系统性使得教育科学根据问题来进行划分,教育实践根据问题领域来进行划分,这可以被理解为对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的身份危机的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教育科学 实践 教育理论 教化理论 教育思想 教育行动 身份
下载PDF
儿童在园游戏性体验及其教育学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豪 方英 李传英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1-75,128,共6页
游戏性体验是个体在游戏过程中所产生的关于游戏活动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尤其与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联系。实践中,由于儿童游戏本质观被忽视,往往导致教育实践中空有游戏形式,失去游戏真义,出现“糖衣炮弹”现象;... 游戏性体验是个体在游戏过程中所产生的关于游戏活动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尤其与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联系。实践中,由于儿童游戏本质观被忽视,往往导致教育实践中空有游戏形式,失去游戏真义,出现“糖衣炮弹”现象;游戏中教师的无效干预,打扰儿童游戏过程,致使儿童成为“提线木偶”;失衡的物理环境,羁缚儿童的知与行,营造出“围合温床”情形。基于此,需要回归儿童立场,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待儿童及其在园的游戏性体验,重新厘清儿童游戏性体验及其教育意义,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自觉地做到:让儿童的天性与文化生长在儿童游戏世界里,让适宜的游戏环境引发儿童深度参与游戏,积极回应与支持以彰显游戏精神,让儿童在幼儿园真正获得游戏性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 儿童游戏 游戏性体验 教育学
下载PDF
教师发展:在成已成人中创造教育新世界——专访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 被引量:75
20
作者 叶澜 王枬 《教师教育学报》 2021年第3期1-11,共11页
叶澜教授在其提出并主持的长达近30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中,不仅对"教师"这一教育要素给予高度的关注,还提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师观。这既成为"新基础教育"的重要理念,也成为"... 叶澜教授在其提出并主持的长达近30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中,不仅对"教师"这一教育要素给予高度的关注,还提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师观。这既成为"新基础教育"的重要理念,也成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重要构成。叶澜教授的"教师观"是基于中国21世纪时代发展和基础教育变革的宏观背景,秉持"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基本立场而提出的。其主张:教师要从"卫道士""牺牲者""传递者"的角色转向"为己为人"的立场;从职业工具价值、传递职能的定位转向"成己成人"的取向;从强调专业发展、培育他人的目标转向"育己育人"的追求。教师创造性的工作将成为推动自身成长的不息动力,并将创造教育的新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实践”教育学 教师观 教师角色 教师价值 教师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