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南海渔文化的特征与价值——以海南为考察中心
1
作者 侯毅 《南海学刊》 2024年第3期117-125,共9页
渔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渔文化资源丰富,有鲜明的特色,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应旗帜鲜明地提出南海渔文化的概念,大力推进南海渔文化理论研究,揭示南海渔文化的精神价值,丰富南海渔文化的时代内涵,... 渔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渔文化资源丰富,有鲜明的特色,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应旗帜鲜明地提出南海渔文化的概念,大力推进南海渔文化理论研究,揭示南海渔文化的精神价值,丰富南海渔文化的时代内涵,发掘南海渔文化资源优势,促进南海渔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洋文化 渔文化 海南
下载PDF
“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成就与启示”笔谈
2
作者 曲金良 秦立志 金永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完整提出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以来,通过顶层设计、理论阐释、内涵拓展、布局实践,中国海洋强国建设成就斐然,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实施依然面临多种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增强主体自觉...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完整提出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以来,通过顶层设计、理论阐释、内涵拓展、布局实践,中国海洋强国建设成就斐然,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实施依然面临多种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增强主体自觉、理论自洽和文化自信,也需要在海权的发展进程中,结合实际,把握机遇,确保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如期实现,还需要消除南海问题对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不利影响,合理处理影响南海问题的内外因素,确保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顺利推进,为我国强国建设作出“海洋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强国战略 文化自信 海权战略 内外因素 南海权益
下载PDF
泛南海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人文交流思考
3
作者 蓝仕皇 邓颖颖 林春苗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13,共10页
建设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实现深化海洋治理,推动地区乃至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立足于良好的区域政治经济环境,泛南海国家应当努力克服内部机制问题与域外因素的干扰,推进人文交流工程,从本源上实现“民心相通... 建设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实现深化海洋治理,推动地区乃至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立足于良好的区域政治经济环境,泛南海国家应当努力克服内部机制问题与域外因素的干扰,推进人文交流工程,从本源上实现“民心相通”,着力构建起泛南海海洋命运共同体。人文交流维度的泛南海命运共同体建设,既需要“顶层”的战略谋划,也需要来自政府、市场及社会力量的协同行动框架,还需要行之有效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南海 海洋命运共同体 人文交流 中国—东盟
下载PDF
南海民俗类非遗的保护现状与发展路径——以海南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汪荣 胡琦霖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1-38,共8页
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是南海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这一民俗信仰体系有自身的历史渊源、基本特点和保护价值。尽管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知名度较低、保护力度较弱的情况,因此需要... 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是南海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这一民俗信仰体系有自身的历史渊源、基本特点和保护价值。尽管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知名度较低、保护力度较弱的情况,因此需要采取数字化记录、遗产教育、产业开发等多种形式进行保护,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南海海洋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兄弟公信仰 出海仪式 南海文化
下载PDF
南海热带岛礁生物土壤结皮中细菌的分离及其固砂特性初步研究
5
作者 黄谕 王琳 +2 位作者 麦志茂 李洁 张偲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110,共10页
南海热带岛礁生物土壤结皮中有大量可分泌胞外多糖的微生物,这一特性对固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利用TSA、改良TSA、MA三种培养基对采自南海永暑礁及三亚鹿回头海岸带的生物土壤结皮进行可培养细菌的分离纯化。本研究共分离纯化7... 南海热带岛礁生物土壤结皮中有大量可分泌胞外多糖的微生物,这一特性对固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利用TSA、改良TSA、MA三种培养基对采自南海永暑礁及三亚鹿回头海岸带的生物土壤结皮进行可培养细菌的分离纯化。本研究共分离纯化70株细菌,并进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鉴定,发现所分离的菌株属于3门5纲12目19科25属,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门,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属。此外,有22株菌与已知物种16S rRNA基因相似性低于98.65%,为潜在的新物种。纯化菌株的胞外多糖采用乙醇沉淀法提取、苯酚硫酸法检测含量,发现19株菌胞外多糖含量高于0.013mg·mL-1。选取其中胞外多糖含量最高的9株菌进行土壤团聚能力的测定,发现将菌株SCSIO 17111(Lysobacter sp.)菌液喷洒于珊瑚砂表面能够使土壤团聚体保持稳定。针对粒径小于0.2mm的细砂,菌株SCSIO17111固结的砂土在经过干筛处理后,保留量可达92.7%。本研究可为岛礁珊瑚砂的固定、减少土壤流失提供高产胞外多糖菌株资源,还可以为促进岛礁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成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岛礁 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胞外多糖 固砂
下载PDF
南海《更路簿》文化传播研究
6
作者 姜伊昌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6-71,共6页
南海《更路簿》在元代已有雏形,形成于明代初期,并在明清及民国时期得到广泛使用。其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南海渔民航海的重要法宝、我国自古以来管辖南海的重要证据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海《更路簿》的文化传播途径包括历代渔民传承... 南海《更路簿》在元代已有雏形,形成于明代初期,并在明清及民国时期得到广泛使用。其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南海渔民航海的重要法宝、我国自古以来管辖南海的重要证据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海《更路簿》的文化传播途径包括历代渔民传承、学术研究、大众传媒等。对其传播存在的主体较少、传播渠道较窄等问题,提出扩大媒体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加强全国学术层面的研究、建设《更路簿》博物馆和数据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等路径,以提高南海《更路簿》文化的传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更路簿》 海洋文化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海南21世纪海洋小说与海洋民俗文化刍议
7
作者 夏爱元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2期101-105,共5页
海南21世纪海洋小说富含海南区域文化特色,充满海南海洋民俗文化书写。《南海探宝》《祖宗海》《海里岸上》等作品对海南渔民的生活习俗、生产习俗和信仰习俗等海洋民俗文化进行了富有南海地域特色的描绘,能够反映海南海洋民俗文化的流... 海南21世纪海洋小说富含海南区域文化特色,充满海南海洋民俗文化书写。《南海探宝》《祖宗海》《海里岸上》等作品对海南渔民的生活习俗、生产习俗和信仰习俗等海洋民俗文化进行了富有南海地域特色的描绘,能够反映海南海洋民俗文化的流变,体现生产体制等的变革给渔民带来的利弊,透过渔民优良道德折射海南精神文明。该文分析了这些小说中记载的海南海洋民俗文化,并提出相关策略:通过加强实地考察,及时研究记载;健全机构,协调统一,提升社会化程度;与社区、乡镇、学校建设相结合,加强本土化宣传;开阔视野,强化意识,注重双效合一等。旨在传承、弘扬海南海洋民俗文化,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海洋小说 海洋民俗文化 《南海探宝》 《祖宗海》 《海里岸上》
下载PDF
南海诸岛上妈祖文化遗迹的史料价值和时代意义
8
作者 韩风春 《妈祖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61-66,共6页
从宋元开始,我国的海上交通和贸易迅速发展,我国的海南及南海区域作为海上航运要地,加上本身拥有的珍贵热带资源,吸引着信仰妈祖的两广、福建和江南一带的富商移民到岛上来,为妈祖信仰在海南岛及南海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民众基础... 从宋元开始,我国的海上交通和贸易迅速发展,我国的海南及南海区域作为海上航运要地,加上本身拥有的珍贵热带资源,吸引着信仰妈祖的两广、福建和江南一带的富商移民到岛上来,为妈祖信仰在海南岛及南海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民众基础。海南及南海与海洋的紧密情结,注定了妈祖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南海诸岛上的妈祖庙宇既是妈祖信仰传播历史的见证,更是南海诸岛自古为中国领土的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诸岛 妈祖文化遗迹 海南岛
下载PDF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以“南海一号”古商船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少辉 傅轶 +2 位作者 陈波 詹伟芳 骆茜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在参阅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时间、空间、线路和内容四个层次阐明"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借鉴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商船的成功经验,以"南海一号"古商船为例,提出了构建海上丝路文化旅游... 在参阅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时间、空间、线路和内容四个层次阐明"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借鉴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商船的成功经验,以"南海一号"古商船为例,提出了构建海上丝路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完善海上丝路文化研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萃取海上丝路文化主题,形成城市特色文化品牌;整合海上丝路文化与阳江文化,策划"蔚蓝阳江,千年船说"主题形象工程等开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哥德堡号 南海一号 文化旅游
下载PDF
南海海域重要养殖水域牡蛎体中的腹泻性贝类毒素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美兰 贾晓平 +2 位作者 林钦 吕晓瑜 蔡文贵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0-413,共4页
对2006年和2007年南海海域23个重要养殖水域牡蛎体中腹泻性贝类毒素(DSP)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甲子港、唐家湾、镇海湾、安埔港、防城港、八所港和榆林港等7个水域牡蛎体DSP毒性呈阳性结果,占调查水域的30.4%,其DSP值均为0.05MU/g。200... 对2006年和2007年南海海域23个重要养殖水域牡蛎体中腹泻性贝类毒素(DSP)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甲子港、唐家湾、镇海湾、安埔港、防城港、八所港和榆林港等7个水域牡蛎体DSP毒性呈阳性结果,占调查水域的30.4%,其DSP值均为0.05MU/g。2006年牡蛎体DSP检出率为8.7%(n=23),2007年为21.7%(n=23)。调查期间,牡蛎体DSP检出值0.05MU/g已达到了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等6个国家食用贝类标准警戒限量水平,和超出了我国《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规定贝类DSP不得检出标准,表明了近期南海海域某些养殖水域的牡蛎已经受到了DSP毒化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性贝类毒素 牡蛎 南海海域重要养殖水域.
下载PDF
南海区驯养条石鲷亲鱼的初次性成熟和产卵 被引量:7
11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林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86,共5页
2008年4月初在广东省饶平县对2006年5月人工孵化和培育的2龄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成熟亲鱼进行激素诱导,研究和观察条石鲷亲鱼初次性成熟的繁殖生物学。结果显示,在南海区全人工养殖的条石鲷亲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2龄,成熟亲... 2008年4月初在广东省饶平县对2006年5月人工孵化和培育的2龄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成熟亲鱼进行激素诱导,研究和观察条石鲷亲鱼初次性成熟的繁殖生物学。结果显示,在南海区全人工养殖的条石鲷亲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2龄,成熟亲鱼的最小型为全长245 mm、体质量610 g,最大个体为全长300 mm、体质量1 450 g;产卵季节为4月10日~7月15日,产卵盛期为4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升温产卵型鱼类,产卵温度为20.0~28.8℃,适宜的产卵温度为20.7~27.6℃;雌、雄亲鱼发育同步,个体大小和成熟年龄差别不大;雌鱼属于一年一次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超过3个月;24尾初次性成熟雌性亲鱼的总产卵量为3 180.0×10^4粒,日最高产卵量为341.5×10^4粒;其产卵量和受精卵质量与水温的变化关系密切,受精卵的浮卵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水温相对衡定时,浮卵率相对稳定并维持在80%~95%的较高水平;受精卵平均卵径为(0.860±0.023)mm,油球径为(0.191±0.009)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南海区 驯养 初次性成熟 产卵
下载PDF
国际法视野下的南海海盗治理与合作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琪 唐丽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0年第2期9-15,共7页
日益猖獗的南海海盗对南海的航行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国际法对海盗治理形成了一些规范,但这些国际法的规范有的不具法律拘束力,有的规定得过于原则不够具体,有的目前不能适用于南海。而南海自古都是中国的领土,南海的航行安全关乎到... 日益猖獗的南海海盗对南海的航行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国际法对海盗治理形成了一些规范,但这些国际法的规范有的不具法律拘束力,有的规定得过于原则不够具体,有的目前不能适用于南海。而南海自古都是中国的领土,南海的航行安全关乎到中国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中国应当在南海发挥更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海盗治理问题上,应采取"搁置争议、加强合作"方略。具体应遵从四个步骤:完善国内的刑事立法;积极开展海盗治理、保障南海航行安全的双边合作;推动南海反海盗合作新的多边协议的达成;积极参加国际上打击南海海盗犯罪的联合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海盗 治理与合作 国际法 中国对策
下载PDF
南海海盗文化的历史演变与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桂香 司徒尚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46-52,共7页
在海盗文化概念基础上,阐述南海海盗文化的历史变迁。海盗文化始于秦汉,代有兴衰、复兴于明,盛于清中叶而没落于清末。亦盗亦商为其最大的文化特质。海盗文化作为海洋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包括它的商业文化品格,促进航... 在海盗文化概念基础上,阐述南海海盗文化的历史变迁。海盗文化始于秦汉,代有兴衰、复兴于明,盛于清中叶而没落于清末。亦盗亦商为其最大的文化特质。海盗文化作为海洋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包括它的商业文化品格,促进航海业,造船业发展,利于海岛开发,建立海洋制度文化,打击外来侵略势力,积累海上作战经验和启示等。这对丰富南海海洋文化内涵,正确认识海盗文化的价值,对发展海洋经济、捍卫海洋国土等,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海盗文化 历史变迁 文化价值
下载PDF
中国南海水下文化遗产的形成条件、探测与保护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蔺爱军 林桂兰 +3 位作者 董卫卫 胡毅 林兆彬 王立明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年第2期58-64,共7页
中国南海拥有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章论述南海水下文化遗产的形成条件,分析南海水下文化遗产的探测现状,阐述南海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展,指出当前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南海水下... 中国南海拥有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章论述南海水下文化遗产的形成条件,分析南海水下文化遗产的探测现状,阐述南海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展,指出当前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南海水下文化遗产探测的展望与保护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水下文化遗产 探测 海洋综合管理
下载PDF
“南海Ⅰ号”沉船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20
15
作者 魏峻 《文化遗产》 2008年第1期148-153,共6页
"南海Ⅰ号"南宋早期沉船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水下考古发现,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南海Ⅰ号"本身具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本文首先回顾了"南海Ⅰ号"整体打捞的基本思路和实施过程... "南海Ⅰ号"南宋早期沉船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水下考古发现,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南海Ⅰ号"本身具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本文首先回顾了"南海Ⅰ号"整体打捞的基本思路和实施过程,指出针对该沉船的考古工作是水下考古与海洋工程的有机结合,开创了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全新模式。这一考古项目提倡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思路完全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原真性"、"完整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Ⅰ号 水下考古 水下文化遗产 保护
下载PDF
南海周边主要国家海底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锦辉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84,共13页
我国海底文化遗产面临着的保护压力不仅来自国内,也来自国外,尤其是南海周边主要国家的开放商业打捞政策导致的挤压效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中确定的"就地保护"和"禁止商业开发"原则在现... 我国海底文化遗产面临着的保护压力不仅来自国内,也来自国外,尤其是南海周边主要国家的开放商业打捞政策导致的挤压效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中确定的"就地保护"和"禁止商业开发"原则在现实的压力下很难实现。目前,我国海底文化遗产保护只能依靠国内立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而南海周边主要国家在制定海底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时都考虑了各种价值的平衡,这些国家平衡各种价值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参考。我国海底文化遗产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应当在摸清大致情况后制定具体而灵活的保护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南海周边国家 保护政策改进
下载PDF
晚清以来报刊对南海诸岛“庙宇”的文化叙述与转向 被引量:6
17
作者 骆耀军 彭玉芳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6年第2期65-77,共13页
自清末以来,南海诸岛上的"庙宇"就成为中国政府维护领土主权之有力物证。1909年中日东沙岛交涉案中,两广总督张人骏等人在与日商讨价还价过程中,清政府从一开始进行索赔的重点物产就是以海神庙为主的,各大报刊的报道是渔船、... 自清末以来,南海诸岛上的"庙宇"就成为中国政府维护领土主权之有力物证。1909年中日东沙岛交涉案中,两广总督张人骏等人在与日商讨价还价过程中,清政府从一开始进行索赔的重点物产就是以海神庙为主的,各大报刊的报道是渔船、庙宇和矿税三大项,从往复电函可知矿税等是后来为争取更多利益附加的筹码。无论是官员考察南海诸岛,还是报纸杂志对南海主权的报道,甚至是英法日等国侵占东、西、南沙的文字记载,都浓墨重彩地审视着岛屿上的诸多庙址。民国政府在处理西沙群岛开采权、"九小岛"主权等争端上,流露出了对待南海诸岛"庙宇"的两种态度:作为主权物证之"庙宇",作为"迷信神权"之"庙宇"。这种认识的转向与该时期的《取缔寺庙药笺迷信活动函》、《神祠存废标准》等文化政策相关,自然未纳入保存范围的南海诸岛"庙宇"在建筑修复、文化保护上不被重视。1946年收归三大群岛后,对庙宇遗址的文化报道与记载明显增多,"庙宇"所指向的渔民文化成为报纸杂志叙述的重点,这对现今南海诸岛的"庙宇"文化研究,抑或是海洋文化研究,以及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应具有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都有重大的启示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诸岛 庙宇 报刊 晚清 文化转向
下载PDF
南海海洋历史与文化研究的新成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崇敏 阎根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81-83,共3页
2015年6月,海南大学和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等联合在海口举办了"首届南海海洋文化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位历史学、法学、考古学及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专家,从深层次、多视角,围绕南海海洋文化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了探... 2015年6月,海南大学和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等联合在海口举办了"首届南海海洋文化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位历史学、法学、考古学及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专家,从深层次、多视角,围绕南海海洋文化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了探讨,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取得了一批南海海洋文化研究的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洋文化 研究 新成果
下载PDF
论南海争议海域水下文化遗产“合作保护”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5
19
作者 石春雷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0-16,共7页
南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的必经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因各种非法打捞或海上建设活动的影响,南海水下文化遗产正遭受严重破坏。南海特别是存在多国主张重叠的争议海域的水下文化遗产,难以通过一国单独行动获得有效保护... 南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的必经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因各种非法打捞或海上建设活动的影响,南海水下文化遗产正遭受严重破坏。南海特别是存在多国主张重叠的争议海域的水下文化遗产,难以通过一国单独行动获得有效保护。中国与东盟国家构建南海争议海域水下文化遗产"合作保护"机制既具备基础条件,也符合国际趋势,是一种可行的保护路径。现阶段,中国与东盟国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构建"合作保护"新机制:签署《南海水下文化遗产合作保护协定》;开展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专项普查;建立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上报制度;推动南海水下考古工作站及博物馆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争议海域 水下文化遗产 合作保护
下载PDF
南海海域水下文化遗产的所有权归属:冲突与协调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明飞 任鹏举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27-37,共11页
作为物权法调整的一类特殊的物,水下文化遗产自身所具备的双重法律属性及其背后价值属性的冲突为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归属的冲突埋下了伏笔。南海海域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要道,有众多水下文化遗产长眠于此。随着周边国家... 作为物权法调整的一类特殊的物,水下文化遗产自身所具备的双重法律属性及其背后价值属性的冲突为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归属的冲突埋下了伏笔。南海海域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要道,有众多水下文化遗产长眠于此。随着周边国家对南海开发的深入,各国间关于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归属的冲突也会逐步显现,这主要是由于可适用于南海海域的国际法对此规定不明以及周边各国国内立法和法律适用不一致所致。南海周边国家应通过区域层面的机制协调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归属冲突。作为南海水下文化遗产大国,中国除了要积极协调周边国家在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归属冲突中达成合意外,还应积极完善本国的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制度,进一步提升远海考古能力,并加强同东盟的合作以带动南海周边国家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制度的完善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水下文化遗产 水下文化遗产所有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