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困境及其对策——基于湖南省的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飞强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29-35,共7页
农村留守妇女是当前农村一个新的特殊群体。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她们面临着一些生存难题和困境,主要有劳动强度加重、身体健康受损、婚姻满意度低、精神压力增大、安全威胁增大、生产资源缺乏、社会网络狭小,等等。解决留守妇女面临的问... 农村留守妇女是当前农村一个新的特殊群体。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她们面临着一些生存难题和困境,主要有劳动强度加重、身体健康受损、婚姻满意度低、精神压力增大、安全威胁增大、生产资源缺乏、社会网络狭小,等等。解决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需要给留守妇女增能,包括环境层次的增能、人际关系层次的增能和个人层次的增能;通过三个层次的增能,提高留守妇女应付生产、生活和社会联系等各方面情况时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妇女 生存困境 增能
下载PDF
论张欣小说中都市女性的生存困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梦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6-71,共6页
在这个消费主义为主导的时代里,张欣以其特有的细腻洞察到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在这个社会剧烈变化的时期面临的动摇、矛盾乃至抉择。她通过作品所呈现的女性在事业、爱情及生存价值种种方面的迷茫与困顿,表现了女性在现实条件下的生存困... 在这个消费主义为主导的时代里,张欣以其特有的细腻洞察到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在这个社会剧烈变化的时期面临的动摇、矛盾乃至抉择。她通过作品所呈现的女性在事业、爱情及生存价值种种方面的迷茫与困顿,表现了女性在现实条件下的生存困境,从而在广泛意义上揭示了商业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变迁和现代人的生存忧虑。她的作品所表达的女性对于孤独、失落、困窘的体味,对友谊、爱情的渴望,都带有明显的时代意蕴,她的作品呼吁人们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正视,并不断地努力探索着女性的自我救赎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欣 都市女性 生存困境 救赎
下载PDF
当代女性的生存困惑——从《婚姻保卫战》中女性主义的矛盾表达说起
3
作者 陈红梅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3-97,共5页
《婚姻保卫战》是一部有着女性主义思想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然而在话语表达、主体意识、主题意愿方面却充满着对女性主义的矛盾表达,这源于中国当下的实际情况,反映了当代中国女性的生存困境:警惕丈夫背叛、时刻处于战备状态的紧张... 《婚姻保卫战》是一部有着女性主义思想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然而在话语表达、主体意识、主题意愿方面却充满着对女性主义的矛盾表达,这源于中国当下的实际情况,反映了当代中国女性的生存困境:警惕丈夫背叛、时刻处于战备状态的紧张;在公共领域的地位和在私人领域的传统责任的抉择;过多投入家庭而友谊缺乏的无奈等。女性只有在经济及人格上双重独立了,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矛盾表达 生存困境 女性解放
下载PDF
人格面具:生命本真存在的生动写照——魏微《大老郑的女人》精神分析解读
4
作者 张德礼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5期39-42,共4页
巍微的短篇小说《大老郑的女人》能够获得广泛好评并荣膺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小说生动展示了特定境遇下人生命本真存在的尴尬、无奈而又真实的现状,触及了人的生命之"疼"。大老郑和他的女人间两情相悦的"... 巍微的短篇小说《大老郑的女人》能够获得广泛好评并荣膺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小说生动展示了特定境遇下人生命本真存在的尴尬、无奈而又真实的现状,触及了人的生命之"疼"。大老郑和他的女人间两情相悦的"露水夫妻"关系,在生命和生存需求层面是真实的,但在道德和社会现实层面是不能容许的。小说对这种真实生存现状的细腻描写和生动展现,具有深层的人性文化内蕴。它揭示了"人格面具"在协调人的意识与无意识的公开合作、调节人的生命诉求和生存本能需要之于社会现实环境关系的重要作用,同时于温婉、平实的叙事中传达出作者直面人的生命本真存在时的人道理解、宽容和忧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老郑的女人 人格面具 生命本能 现实生存 人文情怀
下载PDF
被放逐者的哀歌——论阿袁小说中农村女性的生存困境
5
作者 高建青 赖晓培 《宜春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94-98,共5页
研究者对阿袁高校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津津乐道,对其农村女性书写则鲜有关注。2017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绫罗》有多篇展示了农村女性的众生相,诉说了在婚姻和爱情中打旋的悲情女性的故事。阿袁笔下的农村女性往往作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 研究者对阿袁高校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津津乐道,对其农村女性书写则鲜有关注。2017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绫罗》有多篇展示了农村女性的众生相,诉说了在婚姻和爱情中打旋的悲情女性的故事。阿袁笔下的农村女性往往作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她们的无爱婚姻就像一个生命的大熔炉,充满无家可归的迷惘。阿袁着力揭示出农村女性的生存困境,书写了一曲男权社会下被放逐者的哀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袁 《绫罗》 女性困境
下载PDF
族群文化的烙痕——血泪“过番”与粤东客家妇女的生存构成
6
作者 周晓平 《嘉应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16-21,共6页
粤东客家人"过番"的历史由来已久,明清达到高潮。"过番"是客家族群文化中的一道烙痕,它成为了客家人深刻而永久的记忆。"过番"之行牵系着客家妇女的累与痛、爱与恨。客家妇女为血泪"过番"的历... 粤东客家人"过番"的历史由来已久,明清达到高潮。"过番"是客家族群文化中的一道烙痕,它成为了客家人深刻而永久的记忆。"过番"之行牵系着客家妇女的累与痛、爱与恨。客家妇女为血泪"过番"的历史做出了牺牲:正是客家妇女坚强不屈,不畏生存的困境,而为客家人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谋生、发展,提供了后方保障与精神支柱。同时,客家妇女的"过番"又为现代客家人侨居南洋甚至广袤的世界而生存、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前期基础,为国家的昌盛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文化 “过番” 生存困境 粤东客家妇女
下载PDF
女性生存的困境及可能性——关于铁凝《玫瑰门》的阅读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李明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9期10-11,26,共3页
本文认为作为较早的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品,它并没有承担过多的女性主义和女性解放的责任,只是较真实的在现实社会环境中展示了女性生存层面的种种困境和可能性。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生存 男性话语
下载PDF
“凤凰女”的生存与婚姻困境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荣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5年第5期116-121,共6页
"凤凰女"指的是那些通过高校招生进入城市学习并且在毕业之后留在城市工作的女性。运用访谈法和文献法对于"凤凰女"的生存、择偶、婚姻、舆论方面的困境进行了一一揭示。因其女性的身份与人际关系网络的缺乏"... "凤凰女"指的是那些通过高校招生进入城市学习并且在毕业之后留在城市工作的女性。运用访谈法和文献法对于"凤凰女"的生存、择偶、婚姻、舆论方面的困境进行了一一揭示。因其女性的身份与人际关系网络的缺乏"凤凰女"在求职市场上是弱势群体。因其年龄的劣势、家庭的劣势、性格的劣势,"凤凰女"面临着择偶的难题。在婚姻家庭关系中,"凤凰女"面临着经济压力、子女教养难题、家庭地位不对等、婆媳矛盾尖锐等问题。公众及其亲人对于"凤凰女"的困境缺乏理解与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女” 生存 择偶 婚姻 舆论 困境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角下留守妇女生存的性别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宫敏燕 贺团卫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97-100,共4页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经历了马克思恩格斯妇女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等发展阶段。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留守妇女的生存困境进行社会性别考察,最后指出营造两...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经历了马克思恩格斯妇女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等发展阶段。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留守妇女的生存困境进行社会性别考察,最后指出营造两性平等的文化场域、增加留守妇女的社会资本、保障留守妇女权益、增强自信意识是提升留守妇女发展能力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社会性别 留守妇女 生存困境
下载PDF
How did women’s education and differential family planning policies shape transition to second and third births in historical China? New evidence from micro data
10
作者 Min Qin Sabu S.Padmadas Jane Falkingham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2022年第1期1-33,共33页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family planning policies on fertility transition is widely acknowledged in research studies.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improve-ments in women’s education have shaped reproductive deci...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family planning policies on fertility transition is widely acknowledged in research studies.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improve-ments in women’s education have shaped reproductive decisions of Chinese women across different family planning regimes,particularly at micro level.This study uses retrospective pooled birth history data from five consecutive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surveys collected over the period 1982-2006 to systematically examine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planning policies and women’s education,and their interactive effect on the second and third birth transitions.We hypothesize that family planning policies had a differential influence on educational groups in reduc-ing the transition to second and third births.The results from discrete time com-plementary log-log survival model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of differential repro-ductive behavior of education groups across time in China,and the simultaneous influence of women’s educ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policies in lowering risks to higher parities.The rates of progression to second and third births tend to be lower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rigid family planning policies,and more importantly,the policy impact persisted even after adjusting for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The increase in women’s education overall had a depressing effect on transi-tion to higher parities,and family planning policies implemented overtime have had differential effects on women from different educational groups.The findings show that both family planning policies and women’s education have been instrumental in shaping fertility behavior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ily planning policies China womens education second birth Log-log survival analysis Micro birth history data
原文传递
简·奥斯丁与英国女性的心智教育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洁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89,共4页
18世纪的英国,女性依旧不能接受与男子相同的学校教育。为此,女性主义的先驱们奔走呼号,争取促成女性与男性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而当时的女作家简·奥斯丁却将目光投向女性的心智教育,因为在她看来,这关系到年轻女性在社会的生存与... 18世纪的英国,女性依旧不能接受与男子相同的学校教育。为此,女性主义的先驱们奔走呼号,争取促成女性与男性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而当时的女作家简·奥斯丁却将目光投向女性的心智教育,因为在她看来,这关系到年轻女性在社会的生存与否,是首当其冲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分析奥斯丁几部经典作品中的人物经历,本文发现作家始终关注年轻女性在社会、人生中的成长与发展,只有她们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他人与社会,并对事物有独立见解与判断,才能了解人与事物的本质。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才能做出最佳选择,使自己在这个不利的社会中得以生存。并且,奥斯丁清晰地预见工业革命将给英国女性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将令她们走出家庭步入社会生活,由此更突显出女性心智教育的重要性,这反映出她的思想已超越当时女性主义的高度并对其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奥斯丁 女性主义 心智教育 女性的生存
原文传递
温特森《正常就好,何必快乐》的空间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桃花 罗海燕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55,共7页
珍妮特·温特森的回忆录《正常就好,何必快乐》是反映女性生存困境的现实力作,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快乐”与“正常”为何在温特森的人生中不可兼得?空间解读可以为此提供合理的解释:家这一“表征空间”再现了温特森的童年创伤记... 珍妮特·温特森的回忆录《正常就好,何必快乐》是反映女性生存困境的现实力作,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快乐”与“正常”为何在温特森的人生中不可兼得?空间解读可以为此提供合理的解释:家这一“表征空间”再现了温特森的童年创伤记忆;教会与学校性别教育反映了父权社会“空间表征”对女性的规训和压迫。温特森因此进行了挑战性的“空间实践”,为女性打破父权社会秩序、突破“空间表征”制约、唤醒女性主体意识指明了救赎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就好 何必快乐》 女性生存困境 表征空间 空间表征 空间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