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历年间岑参诗歌创作的转变与价值
1
作者 丛蓉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63-66,共4页
岑参作为盛唐气象的代表诗人,大历入蜀后诗风从壮丽豪迈转向切实平淡,情绪从激昂高亢转向忧郁低迷,在描写对象的选取和对现实的关注上也有了新的拓展。岑参大历年间诗风的鲜明转变,与安史之乱后政局动荡及自身仕隐矛盾密切相关,不仅反... 岑参作为盛唐气象的代表诗人,大历入蜀后诗风从壮丽豪迈转向切实平淡,情绪从激昂高亢转向忧郁低迷,在描写对象的选取和对现实的关注上也有了新的拓展。岑参大历年间诗风的鲜明转变,与安史之乱后政局动荡及自身仕隐矛盾密切相关,不仅反映了岑参晚年的行迹、思想,更可见其创作成熟后的审美转变,并对后来大历诗人群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参 诗风转型 大历诗风
下载PDF
论唐诗中“羽人”形象的诗风及文化内涵
2
作者 郑小琼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时隔千载,“羽人”形象千变万化,其起源与发展脉络清晰。发展至唐代,“羽人”原始形象渐趋褪去,逐步与道教“仙人”形象趋近或重叠。在35位诗人中,他们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主要呈现出三种不同诗风,体现在雄奇壮丽、闲适恬淡、幻化浪漫... 时隔千载,“羽人”形象千变万化,其起源与发展脉络清晰。发展至唐代,“羽人”原始形象渐趋褪去,逐步与道教“仙人”形象趋近或重叠。在35位诗人中,他们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主要呈现出三种不同诗风,体现在雄奇壮丽、闲适恬淡、幻化浪漫三方面。在《全唐诗》中,有48首诗作借“羽人”形象或言志或传情,他们或传递崇道的向往之情;或寄寓壮志难酬的苦闷;或表达坚定爱国爱民的信念;或抒发对现实的沉重哀切;或代表一种超然的心境;或追求一种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唐代诗人情感内涵丰富,概言之,他们咏‘羽人’形象的诗作蕴含着两种深刻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反映他们受道家思想文化影响较深,在诗歌创作中追求道家崇尚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境界,典型地体现时代性、思想性与文化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羽人”诗风 文化内涵
下载PDF
环绕唐五代诗格中“势”论的诸问题 被引量:11
3
作者 巩本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5-102,共8页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唐五代诗格中的“势”论,有其特定的理论渊源。“势”的含义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尤其是被兵家借用为兵法概念,即兵“形势”和兵“技巧”以后,遂进而影响到东汉以后的书论,意谓字体的形状和结体的态势...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唐五代诗格中的“势”论,有其特定的理论渊源。“势”的含义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尤其是被兵家借用为兵法概念,即兵“形势”和兵“技巧”以后,遂进而影响到东汉以后的书论,意谓字体的形状和结体的态势;影响到文论,即指文章的风格。至唐王昌龄撰为《诗格》,提出“十七势”等诗学概念,则谓诗歌创作中的运思和意脉的流转变化。至于皎然《诗式》、齐己《风骚旨格》、僧神《诗格》等,虽借用禅宗话头,巧立名目,然其所谓“势”论,也大抵与王昌龄相近,而与禅学中的“势”并无深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格 意脉 兵法 禅宗
下载PDF
叶适与永嘉四灵之关系论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敏 崔霞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1期14-17,32,共5页
永嘉四灵的成功与叶适有相当关系 ,本文探讨了他们之间的交往 ,分析了叶适提携四灵的原因 。
关键词 叶适 永嘉四灵 晚唐 诗风
下载PDF
贾岛现象与“晚唐体” 被引量:3
5
作者 孙鸿亮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37,共6页
"贾岛现象"体现了一个时代末期大众诗人的创作心态,其创作趣尚集中体现为不染尘念的孤寂情怀和清新尖巧的艺术锤炼。这种创作趣尚影响了北宋初期的文学,但北宋初期的"晚唐体"却不等同于晚唐诗风。北宋初期的时代特... "贾岛现象"体现了一个时代末期大众诗人的创作心态,其创作趣尚集中体现为不染尘念的孤寂情怀和清新尖巧的艺术锤炼。这种创作趣尚影响了北宋初期的文学,但北宋初期的"晚唐体"却不等同于晚唐诗风。北宋初期的时代特征与晚唐有着质的区别,北宋初期的"晚唐体"作家的精神面貌也不是苦闷孤寂。不能把"晚唐体"简单地视为承袭晚唐诗风,它是唐诗向宋诗过渡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贾岛 晚唐诗风 “晚唐体” 姚合
下载PDF
由皎然与高仲武对江南诗人的评论看大历贞元诗风之变 被引量:4
6
作者 查屏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3-121,140,共10页
《中兴间气集》与《诗式》先后出现于京城与江南两个地区 ,两书对江南诗人创作不同的评价正反映大历至贞元初诗风的变化 ,表明地方性诗风已上升为主流诗风。高氏的评论是对大历京城诗风的总结 ,是对王、孟清雅范式的传承。皎然诗论及江... 《中兴间气集》与《诗式》先后出现于京城与江南两个地区 ,两书对江南诗人创作不同的评价正反映大历至贞元初诗风的变化 ,表明地方性诗风已上升为主流诗风。高氏的评论是对大历京城诗风的总结 ,是对王、孟清雅范式的传承。皎然诗论及江南诗风就是对已近于僵化的这一诗歌模式的解脱 ,内容上多奇景怪事 ;在语言风格上 ,以口语素词洗脱前期精丽典雅的“时俗”之调。这一变化对中唐诗歌的发展影响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兴间气集》与《诗式》 大历京城诗风 江南诗风
下载PDF
魏野诗风之归类与宋初“白体”“晚唐体”之内涵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子翼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118,共8页
魏野诗风归属晚唐体还是白体,在宋代就存在分歧,今人的论述也相对模糊,这涉及到对宋初白体与晚唐体内涵的理解。事实上,语言是否浅易,是否多唱和之作,是否多抒闲适之情等,并非宋初晚唐体与白体的界限,叹老嗟卑的悲哀情绪也不是宋初晚唐... 魏野诗风归属晚唐体还是白体,在宋代就存在分歧,今人的论述也相对模糊,这涉及到对宋初白体与晚唐体内涵的理解。事实上,语言是否浅易,是否多唱和之作,是否多抒闲适之情等,并非宋初晚唐体与白体的界限,叹老嗟卑的悲哀情绪也不是宋初晚唐体的特色。宋初晚唐体与白体的根本界限在于创作理念的不同。白体主张"见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晚唐体主张"象生意后",苦心经营,锻炼景联与颔联。其中前者强调对景能赋的写实,后者注重缘情布景的营构。质之魏野诗作,则明显属于晚唐体。考辩宋初白体与晚唐体不同的创作理念,是深入认识宋诗发展演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野诗风 白体 晚唐体
下载PDF
论晚唐体与西昆体的渊源与离合 被引量:3
8
作者 傅蓉蓉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80-86,共7页
晚唐体与西昆体同列宋初三体,传统上被视为截然对立的两种体式、两个流派。然而,在宋初诗学发展的历程中,西昆体在相当程度上吸收了晚唐体诗学的创作经验和诗学理念,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继承关系。要考察宋型诗理念与范式的建构过程,... 晚唐体与西昆体同列宋初三体,传统上被视为截然对立的两种体式、两个流派。然而,在宋初诗学发展的历程中,西昆体在相当程度上吸收了晚唐体诗学的创作经验和诗学理念,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继承关系。要考察宋型诗理念与范式的建构过程,就必须先捋清两者之间的渊源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晚唐体 西昆体 渊源 宋型诗
下载PDF
论盛中唐诗人构思方式的转变对诗风新变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吴相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76-85,共10页
构思方式是决定诗风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从盛唐到中唐诗人们构思方式的转变对诗风新变产生的影响。指出盛唐人普遍以兴会作诗,而中唐人则有意打破兴会中意与象的平衡,从而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关键词 盛中唐诗人 构思方式 诗风新变
下载PDF
论废名新诗观与“温李”晚唐诗风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4-181,196,共9页
废名以晚唐李商隐、温庭筠诗词为参照建构了他独特的新诗理论话语体系。通过对温李诗词"内容"的发现,废名反思初期白话诗语言观,提炼出"诗的内容"新诗观念的基本内涵,并发掘古典诗歌含蓄深隐的一脉,引导读者接受从&... 废名以晚唐李商隐、温庭筠诗词为参照建构了他独特的新诗理论话语体系。通过对温李诗词"内容"的发现,废名反思初期白话诗语言观,提炼出"诗的内容"新诗观念的基本内涵,并发掘古典诗歌含蓄深隐的一脉,引导读者接受从"读诗求懂"向"读诗求美"方向转变。针对当时白话诗枯涩单调的问题,废名在对温庭筠词的个性解读中发现了其幻想特质、视觉化和"立体"性意境营造三个方面的特征。通过对李商隐诗歌"借典故驰骋幻想"的分析,废名又试图为新诗用典寻找可供参照的先例,建构新诗用典的理论基础。废名还从审美形态方面挑战传统"雅正"文学观,推崇晚唐诗中感伤缠绵、朦胧迷离的"美丽的悲哀"。废名对温李晚唐诗风的独特阐释,为现代新诗化用古典传统提供了一条创造性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新诗观 晚唐诗风 李商隐 温庭筠 现代派
下载PDF
日本藏南宋遗民诗人严子安“和唐诗”辑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查屏球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6-49,285,共14页
据日本国会图书馆藏万里集九《晓风集》抄卷,参照内阁文库本《三体幻云抄》,可辑得严子安"和《三体唐诗》绝句"一百六十一首,比照相关文献可考知严子安可能是南宋遗民诗人,其身份近似汪元量。他以和唐诗的方式表达了亡国之痛... 据日本国会图书馆藏万里集九《晓风集》抄卷,参照内阁文库本《三体幻云抄》,可辑得严子安"和《三体唐诗》绝句"一百六十一首,比照相关文献可考知严子安可能是南宋遗民诗人,其身份近似汪元量。他以和唐诗的方式表达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这些诗在传世文献中多已散佚,长期不为人知。从新辑出的诗作看,流行于日本江户时代的各类"三体唐诗"抄卷的文献价值值得关注。自宋以来就有"和唐"之事,但和写整部唐诗选本是《三体唐诗》一书流传之后的事。这既证明《三体唐诗》一书影响甚大,也反映出"和唐""拟唐"在元已成一时风气。这是当时习诗者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解诗方式与抒情方式。这一风气推动了以选本为中心的唐诗经典系列的形成,强化了人们关于唐诗的经典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唐佚诗 南宋遗民诗人 和唐诗风
下载PDF
宋琬的诗学思想及诗歌创作倾向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莹 张兵 《陇东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4-66,共3页
宋琬是清初诗坛上的重要诗人,创作颇丰,尤以诗胜,诗学思想亦独具一格。本文结合宋琬复杂的人生经历,来分析他对儒家传统诗学、唐宋诗之争的态度及其诗歌创作倾向。
关键词 宋琬 儒家诗教 怨怒诗风 宗唐与宗宋
下载PDF
宋末“晚唐体”与唐诗史的梳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史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75,70,共6页
宋末"晚唐体"盛行,晚唐体的修习者如"四灵"、"江湖"后学,由晚唐体入而不由晚唐出者如刘克庄,还是理学家如陈仁子,以及晚唐体的反拨者方回,通过对晚唐体的探讨,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出发,对唐诗形式、体... 宋末"晚唐体"盛行,晚唐体的修习者如"四灵"、"江湖"后学,由晚唐体入而不由晚唐出者如刘克庄,还是理学家如陈仁子,以及晚唐体的反拨者方回,通过对晚唐体的探讨,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出发,对唐诗形式、体制、风格特点有了深入、细致的把握,从而对唐诗史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对明诗学产生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末 晚唐体 唐诗史
下载PDF
唐末诗坛的追慕之风及其评价——以“贾岛格”诗人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66,共5页
唐末诗坛追慕之风盛行,多数诗人都是前一时期某家诗风的追随者,他们大抵可被归为学白居易的通俗浅易、学贾岛的清奇僻苦、学李商隐的艳典丽三个大的群体。通过对"贾岛格"诗人及其创作这一个案的分析,可以看出唐末诗人对前... 唐末诗坛追慕之风盛行,多数诗人都是前一时期某家诗风的追随者,他们大抵可被归为学白居易的通俗浅易、学贾岛的清奇僻苦、学李商隐的艳典丽三个大的群体。通过对"贾岛格"诗人及其创作这一个案的分析,可以看出唐末诗人对前人的诗作因袭多,创新少;重形式的模仿,轻精神内蕴的传承,因而没有大的创获,只是在艺术细节上有所发展。追慕之风盛行是导致唐末诗坛既没有出现开宗立派的大家,也没有形成领导潮流的诗派,整体创作呈现衰退之势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末诗坛 追慕之风 评价 “贾岛格”诗人
下载PDF
文化转型时代的思想革新与文风变迁——论元和诗变与元和体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总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65,共5页
唐代中期的贞元、元和之际,为适应社会政治秩序的重建和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的需要,传统儒学得到新的阐释,从而促发思想革新和文风变迁,其最突出的表现是儒家政教文学观的高扬和文学复古运动的蓬勃开展。同时,元和时代又蕴藏着深刻的... 唐代中期的贞元、元和之际,为适应社会政治秩序的重建和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的需要,传统儒学得到新的阐释,从而促发思想革新和文风变迁,其最突出的表现是儒家政教文学观的高扬和文学复古运动的蓬勃开展。同时,元和时代又蕴藏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在文人理想破灭和心理的压抑下,使得元和文学在“明道”、“讽谕”之外,进而衍生两大流向:一是偏重奇险崛奥,二是偏重感伤闲适。作为当时文坛最重要现象的“元和诗变”,实际上正是那一特定的文化转型时代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因素在文学领域的集中体现。因此,所谓“元和体”,显然并非仅是元稹和白居易的某种类型诗作的特指,而是包容着深广而丰富的时代性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中期 思想革新 元和诗变 元和体
下载PDF
“晚唐正变之首”——许浑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文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40-44,共5页
许浑是晚唐诗坛上最有争议的作家 ,后人对其之评价可谓毁誉参半。本文从当时名流对许浑的推许、许诗心态气质之时代特色、对偶声律之精巧工稳 ,以及气象局促、语意重复之弊病等方面作了分析论证 ,从而得出无论从褒许还是贬许的角度来看 ... 许浑是晚唐诗坛上最有争议的作家 ,后人对其之评价可谓毁誉参半。本文从当时名流对许浑的推许、许诗心态气质之时代特色、对偶声律之精巧工稳 ,以及气象局促、语意重复之弊病等方面作了分析论证 ,从而得出无论从褒许还是贬许的角度来看 ,许浑都堪称“晚唐正变之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风格 声律 许浑 晚唐 心态 气质 诗人 诗歌
下载PDF
“咸通”以后诗风流变的多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小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116,共6页
唐懿宗咸通以后,军阀割据,宦寺猖獗,朋党构祸,文学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文人命运急剧恶化。在乱世政治文化的持久震荡下,诗人人格发生了多重蜕变,儒道精神与皇权意识丧失殆尽,追名逐利的仕宦人格与避乱出世的隐逸人格皆背"道"... 唐懿宗咸通以后,军阀割据,宦寺猖獗,朋党构祸,文学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文人命运急剧恶化。在乱世政治文化的持久震荡下,诗人人格发生了多重蜕变,儒道精神与皇权意识丧失殆尽,追名逐利的仕宦人格与避乱出世的隐逸人格皆背"道"而驰。人格蜕变的多重性决定着诗风流变的多元走向,唐末诗歌或浅切,或鄙俗,或清丽古雅,或苦吟僻涩,清浊俱下而缺乏主流,其轻浅纤微的艺术风貌无疑是唐末诗人凄楚无奈的人格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末 文学生态 作家人格 诗风流变
下载PDF
六朝隋唐诗歌格律、体式演进问题及其研究进展——兼评杜晓勤《六朝声律和唐诗体格》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晓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1,共6页
声律和体式在六朝至唐代的诗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六朝到唐代是诗歌声律的形成发展期,尤其在中唐以前,诗人们对于声律的认识有一个由生到熟的过程,对于体式的分辨和规范一直在探索之中。即使到明清时代,相关的诗学理论也没有达至完... 声律和体式在六朝至唐代的诗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六朝到唐代是诗歌声律的形成发展期,尤其在中唐以前,诗人们对于声律的认识有一个由生到熟的过程,对于体式的分辨和规范一直在探索之中。即使到明清时代,相关的诗学理论也没有达至完备。杜晓勤《六朝声律和唐诗体格》采用声律的分析统计和归纳法,结合日藏善本的比勘还原及历史文献的考辨,在对社会政治背景的阐发和历代诗学观念的梳理中,对唐代的齐梁体、新乐府体这些争议最多最难以辨清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相关论题从多个角度作出透辟的分析,得出了不少可以作为定论的新见,使声律和体格的内在关系得到了切实清晰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律 诗歌体式 《六朝声律和唐诗体格》
下载PDF
“盛唐气象”概念的生成及再审视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天保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64-68,72,共6页
从"盛唐气象"概念的生成及意义指向看,它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审美概念,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歌呈现出的整体风貌,而不是全部诗歌的精神面貌。这种诗歌"气象"体现在美学要求上,主要是"风骨"与"兴象&quo... 从"盛唐气象"概念的生成及意义指向看,它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审美概念,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歌呈现出的整体风貌,而不是全部诗歌的精神面貌。这种诗歌"气象"体现在美学要求上,主要是"风骨"与"兴象",表现在风格上则是千姿百态,气象异彩。考察这些,对盛唐诗歌的理解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气象 盛唐诗歌 美学意蕴
下载PDF
试论中唐诗风蜕嬗之际的刘禹锡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筱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5-120,共6页
在中唐诗风蜕嬗之际,元白、韩孟诗派极力要打破诗歌发展到盛唐时所形成的审美经典与规范,而独立于两大诗派之外的刘禹锡诗歌却仍在追求清新婉美、雄奇健举的传统风格,可视为对此经典与规范的努力维持,这与元白、韩孟诗派的开拓与创新同... 在中唐诗风蜕嬗之际,元白、韩孟诗派极力要打破诗歌发展到盛唐时所形成的审美经典与规范,而独立于两大诗派之外的刘禹锡诗歌却仍在追求清新婉美、雄奇健举的传统风格,可视为对此经典与规范的努力维持,这与元白、韩孟诗派的开拓与创新同样具有诗学史上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综观刘禹锡诗歌,其中既具高标远韵、清丽天然等盛唐遗意,亦有自身的独创之处,形成其独特的个性与风格。刘禹锡步武杜甫,选择的是一条尊经学古与创变求新并重的道路,对中唐以后诗人颇具启示意义,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诗风 刘禹锡诗歌 雄奇健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