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军人物群体经世观特点论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罗玉明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3-55,共3页
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人物群体是一群饱读诗书、熟习儒家经典的书生,他们生逢衰世、乱世,大部分时间都在行军打仗,因而,他们经世观的主要特点就是理学经世,将理学与经世结合起来;疏于著述和理论阐发,重践行;同时他们大多出身于农家,特... 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人物群体是一群饱读诗书、熟习儒家经典的书生,他们生逢衰世、乱世,大部分时间都在行军打仗,因而,他们经世观的主要特点就是理学经世,将理学与经世结合起来;疏于著述和理论阐发,重践行;同时他们大多出身于农家,特别关注农业,表现出一定的农本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军人物群体 经世观 特点
下载PDF
近代湖南维新派人物群体经世观的主要特点论析
2
作者 罗玉明 李富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1-144,160,共5页
以谭嗣同为代表的近代湖南人物群体对传统湖湘文化经世致用学风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他们以今文经学为武器,将变法与经世结合起来;既注重宣传,又躬行实践,将理论阐发与变法实践结合起来;他们提出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教育上、社会风俗习... 以谭嗣同为代表的近代湖南人物群体对传统湖湘文化经世致用学风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他们以今文经学为武器,将变法与经世结合起来;既注重宣传,又躬行实践,将理论阐发与变法实践结合起来;他们提出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教育上、社会风俗习惯上进行变法维新的主张,因而其经世内容非常广泛;在改良失败时,他们不怕流血牺牲,断然倡言流血革命,以唤醒世人的觉醒。所有这些,都表现出与他们的先辈们一些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人物群体 经世观 主要特点 变法维新 流血革命
下载PDF
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维度与实践维度
3
作者 吴丹 马彬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8期12-15,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重大理论突破,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更高的发展阶段,具有崇高的理论品质和伟大的实践旨趣。它是在依据科学的哲学理论基础上的高屋建瓴的理论维度与实践维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重大理论突破,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更高的发展阶段,具有崇高的理论品质和伟大的实践旨趣。它是在依据科学的哲学理论基础上的高屋建瓴的理论维度与实践维度的统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不断践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治国理政思想 理论维度 实践维度
下载PDF
胡安国政治哲学简析
4
作者 王雷松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胡安国是两宋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理学家和政治家,对两宋之际的政治和学术领域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胡安国以其《时政论》、《治国论》、《春秋传》奠定了将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的“湘派”学风,一方面为理学的发扬光大做出了重要贡... 胡安国是两宋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理学家和政治家,对两宋之际的政治和学术领域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胡安国以其《时政论》、《治国论》、《春秋传》奠定了将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的“湘派”学风,一方面为理学的发扬光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统治阶级提供了一套有用的治国宝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安国 心性之学 经世致用 《春秋传》 政治哲学
下载PDF
论晚清咸同时期湖南人才群体的学术思想
5
作者 杨实生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4-77,共4页
理学和经世学分别代表儒学中"内圣"、"外王"两种不同的学术路向,两者在儒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很难完美地结合。理学还因其奢谈"义理",时遭世人诟病,长期以来被视为空疏无用之学,但在晚清时期,由于湖南一批... 理学和经世学分别代表儒学中"内圣"、"外王"两种不同的学术路向,两者在儒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很难完美地结合。理学还因其奢谈"义理",时遭世人诟病,长期以来被视为空疏无用之学,但在晚清时期,由于湖南一批"中兴名臣"的弘扬与发展,理学曾一度受到热捧。咸、同时期,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湖南人才群体,尽管在学术上奉程朱理学为正宗,但由于当时空前的社会危机,使他们在潜心理学之余,不得不重视经世之学,以应对当时的危急形势。理学与经世学的结合,不仅缓解了当时的社会危机,同时也推动了理学的再一次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理学 经世学
下载PDF
胡安国隐居碧泉时期的弟子们
6
作者 王立新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8-41,共4页
南宋理学大宗之一的湖湘学派,长期在湘潭、衡山地区从事学术和教育活动。作为开创者,胡安国利用湘潭碧泉书院培养了很多弟子,他们都有较高的成就,对湖湘学派的奠立和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关键词 湖湘学派 胡安国 理学 经世致用
下载PDF
实践“以德治国” 推进“以德治教”——兼论高校如何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7
作者 欧岚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79-83,共5页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以德治国”思想,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以深化和具体化。“以德治国”是“以德治教”的政策基础。“以德治教”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高校是贯彻《纲要》、推...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以德治国”思想,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以深化和具体化。“以德治国”是“以德治教”的政策基础。“以德治教”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高校是贯彻《纲要》、推行“以德治教”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道德主体的道德建设,不断提高高校干部、教师、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在高校深入贯彻执行《纲要》,推进“以德治教”,实践“以德治国”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德治国 以德治教 实践
下载PDF
略论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8
作者 王春红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8-83,共6页
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其理论与实践基础。新中国的法治发展历程表明:重“人治”轻“法治”;将法律作为政治的附属物;重国家轻个人,重义务轻权利;重实体轻程序,必将导致法治的失败。因此,要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必... 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其理论与实践基础。新中国的法治发展历程表明:重“人治”轻“法治”;将法律作为政治的附属物;重国家轻个人,重义务轻权利;重实体轻程序,必将导致法治的失败。因此,要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必须要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重视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重视政治的民主化,重视法律的控权作用,重视程序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保障公民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理论基础 实践基础 经验教训
下载PDF
关于高校校务公开的探讨
9
作者 何仕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132-134,152,共4页
主要从高校校务公开的特点、内容、形式和现实意义等进行分析和探讨 ,阐述加强高校校务公开思想认识要到位 ,重点要突出 ,内容、形式、程序要规范 ,监督要落实。
关键词 高校 校务公开 主动性 针对性 实效性 持续性
下载PDF
熊十力《儒行》诠释中的经世意蕴
10
作者 刘风雪 《理论与现代化》 2019年第4期70-78,共9页
熊十力在《读经示要》中用相当篇幅诠释了《儒行》这篇儒家经典,并认为其思想贯穿群经,以此为起点读经,可改变当世士人的弊病,为救世治世打下基础。但现有的研究中对其《儒行》注疏中所体现的经世思想关注较少。熊氏通过自己的诠释,认... 熊十力在《读经示要》中用相当篇幅诠释了《儒行》这篇儒家经典,并认为其思想贯穿群经,以此为起点读经,可改变当世士人的弊病,为救世治世打下基础。但现有的研究中对其《儒行》注疏中所体现的经世思想关注较少。熊氏通过自己的诠释,认为儒者非为柔弱之徒而应是勇猛精进之士,且常怀治世之心和报国之志,进德修业以造就儒者自立、刚毅的自信性格,使儒者在出仕为官之时能做到忘怀荣利、举贤援能、居安思危而有利天下,未仕居家之时亦可明职清分,助教乡里,辅助治化。突显儒者无论治世还是乱世都应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儒行》 经世
下载PDF
专题解析·重点渲染·现实深化——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教学实践
11
作者 罗强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1-65,共5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是政治和文教类许多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理论的基础之一,在中共党史的教学中仁者见仁。中共党史的专题化教学是本人从事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要搞好专题化教学,要善于将重点渲染、联系实际...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是政治和文教类许多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理论的基础之一,在中共党史的教学中仁者见仁。中共党史的专题化教学是本人从事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要搞好专题化教学,要善于将重点渲染、联系实际深化等方法相结合,并创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 教学实践 专题化 重点渲染 现实深化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经世致用”的传统及其具体表现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燕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37-42,共6页
"经世"、"致用"在中国典籍中本是两个词,合在一起使用,开端于梁启超,是"尽其功用于治理天下"的意思,其内核是面向现实,注重实效。对文学来说,"经世致用"是对文学功能的要求,是对文学作价值判... "经世"、"致用"在中国典籍中本是两个词,合在一起使用,开端于梁启超,是"尽其功用于治理天下"的意思,其内核是面向现实,注重实效。对文学来说,"经世致用"是对文学功能的要求,是对文学作价值判断的依据,事实上也是中国文学的传统精神,表现在对美刺、资治、教化这些实际功用孜孜以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致用 美刺 资治 教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