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合断层,走向互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公众面向”
1
作者 谢慧英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57-67,共11页
从全球化时代各国各民族谋求文化发展、确认文化身份的路径看,当代艺术应当能成为国际交流中塑造国家形象、彰显国家文化活力的重要载体。优秀的本土当代艺术能够为具备明确的当代意识和时代感的国人提升参与社会文化事务的能力与审美... 从全球化时代各国各民族谋求文化发展、确认文化身份的路径看,当代艺术应当能成为国际交流中塑造国家形象、彰显国家文化活力的重要载体。优秀的本土当代艺术能够为具备明确的当代意识和时代感的国人提升参与社会文化事务的能力与审美水准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出于历史背景、当代艺术自身对观念阐释的依赖,以及消费主义和泛娱乐性文化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中国当代艺术与大众之间尚有巨大的审美“断层”。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迫切需要重新思考其“公众面向”的应有之义,以切实寻求与公众互动的有效路径,展现出应有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 审美断层 公众传播 艺术当代性 艺术普及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域下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2
作者 冯游游 黄旭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1,共9页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作为全球文明倡议中的第一个“共同倡导”,其所涉及的是对文明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待这一规律所应采取的态度。超越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等各种版本的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话语,在百年未有之大...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作为全球文明倡议中的第一个“共同倡导”,其所涉及的是对文明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待这一规律所应采取的态度。超越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等各种版本的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话语,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格局中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及世界文明新秩序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出场逻辑与时代语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了全新交往范式。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重要组成部分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不仅是对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积极回应,更是为破解当代世界文明格局所面临的矛盾冲突,回应“人类文明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所提出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文明观 全球文明倡议 世界文明多样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时代意蕴与实践进路
3
作者 贾晓强 王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2-20,共9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使命,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理念和标志性成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重大论断,需要围绕新的时代课题,从制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使命,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理念和标志性成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重大论断,需要围绕新的时代课题,从制度、国家和政党三个维度,充分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优势、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优势,深刻理解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的重要地位。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需要从政治前提、思想指南、制度保障、现实基础等方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机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国家 政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两个结合”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协同推进
4
作者 魏强 冯亚婷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两个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二者的内在逻辑互联互通。共同的政治保障、内在要求和价值指向显示着二者具有共通的内在一致性,并为彼此的辩... “两个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二者的内在逻辑互联互通。共同的政治保障、内在要求和价值指向显示着二者具有共通的内在一致性,并为彼此的辩证互构奠定稳固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两个结合”的深入推进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同时,“两个结合”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论和实践遵循。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两个结合”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联系,对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理论新视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西藏的大众化研究
5
作者 卢怀科 《西藏发展论坛》 2024年第4期22-29,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创新理论,其推广和普及对于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维护西藏边疆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做好西藏工作的重要前提。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创新理论,其推广和普及对于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维护西藏边疆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做好西藏工作的重要前提。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和普及党的创新理论,西藏采取一系列措施,涵盖以上率下、抓住关键、深入基层、广泛普及、学理阐释等多个方面。这些举措展现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全覆盖、重实践等鲜明地域特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夯实了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西藏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先春 杨志超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2-637,共6页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注意理论宣传在内容和语言上的通俗性,丰富理论宣传的方式和渠道,提高理论宣传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建立和完善理论宣传的效果评价机制,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业人才队伍。因此,通俗化的表达形式、多样...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注意理论宣传在内容和语言上的通俗性,丰富理论宣传的方式和渠道,提高理论宣传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建立和完善理论宣传的效果评价机制,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业人才队伍。因此,通俗化的表达形式、多样化的普及方式、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科学化的效果评价以及专业化的理论队伍,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路径选择 China 理论宣传 效果评价机制 专业人才队伍 现代化水平 有效路径 宣传手段 理论队伍 传播手段 表达形式 专业化 通俗性 通俗化 科学化 多样化 语言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7
7
作者 曹根记 钟义凡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45,共5页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的背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主要特色以及宣传普及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述评
下载PDF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及对策探析——对重庆市普通高校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渝莉 赖炳根 蒲清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1-146,共6页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和任务,基于对重庆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的1 000份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通过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情况、认同情况和实际运用情况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被弱化的原因。建议从强...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和任务,基于对重庆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的1 000份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通过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情况、认同情况和实际运用情况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被弱化的原因。建议从强化传播主体、优化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方法、关注传播受众、优化传播环境等角度提升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调查研究
下载PDF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关问题的辨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增智 周楠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共5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不是普及化更不是中国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就是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凝聚力。其方法是:说理和践行。其有效载体是:认同、接受、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不是普及化更不是中国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就是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凝聚力。其方法是:说理和践行。其有效载体是:认同、接受、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念的党干部和普通党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相关问题 辨析
下载PDF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79
10
作者 张博颖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3,共5页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着重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与方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外部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分析——基于长沙市普通本科院校的实证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自立 周作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5-139,共5页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在新时期面临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在调研的基础上,从高校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成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剖析了当前高校推动当代中...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在新时期面临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在调研的基础上,从高校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成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剖析了当前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现状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之基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克勤 张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45,共9页
中国共产党是注重理论传承和理论赓续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使然”,更是党的理论赓续与理论创新的“必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是深刻理解... 中国共产党是注重理论传承和理论赓续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使然”,更是党的理论赓续与理论创新的“必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是深刻理解“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准确把握党的理论形态的主线和主流,它们经过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传承和发展,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逻辑及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玉华 郭玉亮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5-88,122,共5页
中国化是大众化的理论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时代化是中国化的客观依据,中国化是时代化的理论总结;大众化是时代化内在要求,时代化是大众化的内在活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体现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理论必须联系时代,理论... 中国化是大众化的理论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时代化是中国化的客观依据,中国化是时代化的理论总结;大众化是时代化内在要求,时代化是大众化的内在活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体现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理论必须联系时代,理论必须联系群众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中国的表现形态的科学总结,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逻辑 价值
下载PDF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被引量:44
14
作者 杨鲜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24,共6页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学说,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普适性、实践性、革命性等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学说,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普适性、实践性、革命性等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真正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从当初只为少数思想家掌握的科学理论,发展成为亿万人民群众掌握的思想理论体系的过程。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构筑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中国化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场域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71
15
作者 黄长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28,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在中国极速膨胀,迅速壮大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并不断向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场域急剧扩张,使中国文化的生态格局发生根本变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必须改变过去那...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在中国极速膨胀,迅速壮大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并不断向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场域急剧扩张,使中国文化的生态格局发生根本变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以国家权力为支撑的单向度"灌输"路径,充分利用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运营机制,建立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长效良性互动机制,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大众文化的沃土,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众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文化场域 路径选择
下载PDF
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9
16
作者 韩广富 陈欣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共5页
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帮助大学生牢固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需要;校园文化具有价值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约束等功能,这些功能综合发挥作用,... 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帮助大学生牢固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需要;校园文化具有价值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约束等功能,这些功能综合发挥作用,决定了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可行的;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媒介载体主要包括高校校报校刊、出版社、广播、电视、网络、形势政策报告会、理论研讨会、学术讲座、主题教育活动、优秀校友资源;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员共建意识,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措施,培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讲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桥梁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学生
下载PDF
论中国封建主义话语的思想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怀玉 章慕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5-66,共12页
中国封建主义话语建构于1929—1939年,其是一种具有创新整合功能的话语逻辑,有效诠释了中国社会历史的本质特征,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难题,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和现代化发展道路,为中国共产党人夺取革命的文化领导权发挥了重... 中国封建主义话语建构于1929—1939年,其是一种具有创新整合功能的话语逻辑,有效诠释了中国社会历史的本质特征,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难题,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和现代化发展道路,为中国共产党人夺取革命的文化领导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显示出历史唯物主义解决中国根本问题的强大生命力,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学和思想史基础,对于创新中国特色的史学范式、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有着深刻的历史启示与显著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封建主义话语 历史启示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技巧的提升——基于实践探索的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凯锋 夏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4-129,共6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多样中求主导、多变中求主动的现实挑战,也迎来了实践与理论良性互动的历史机遇。新形势下,要把马克思主义"从书斋搬到社会各个角落",需着力克服传播形式刻板、政治说教味浓、理论与实际脱...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多样中求主导、多变中求主动的现实挑战,也迎来了实践与理论良性互动的历史机遇。新形势下,要把马克思主义"从书斋搬到社会各个角落",需着力克服传播形式刻板、政治说教味浓、理论与实际脱节、工作手段落后等毛病,积极有效地探索传播艺术,包括:坚持底线,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群众听得懂的理论诠释新问题,提高传播技巧和解疑释惑的话语水平;注重精准投放,优化传播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传媒 话语系统
下载PDF
试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成武 刘佳素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05-110,共6页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在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切实...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在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从而不断探索和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必要·可能·路径——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富雄 朱进有 郭淑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69,共7页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是否必要?其一,在文本视域下,反映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学理诉求;其二,在问题视域下,体现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现实意义。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何以可能?一方面,取决于研究对象,即客...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是否必要?其一,在文本视域下,反映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学理诉求;其二,在问题视域下,体现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现实意义。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何以可能?一方面,取决于研究对象,即客观上是否存在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形态;另一方面,取决于研究主体,即研究者是否形成了有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态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路径何在?不妨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根基、时代背景、文化土壤、实践基础、现实依据、科学支撑、战略布局、总体目标、实现路径、独特贡献等十个方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加以阐释,尝试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的一种路径,体现的是当代中国的"问题与主义",同时预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