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4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fucianism versus Individualism: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Nurturing and Schooling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被引量:1
1
作者 Ziyu Ya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5年第12期57-60,共4页
family and school are two significant institutions of human society, involving two important phases, i.e., nurture and schooling. A study of how these two phases progress in China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help u... family and school are two significant institutions of human society, involving two important phases, i.e., nurture and schooling. A study of how these two phases progress in China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help us to get a glimps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c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hereas Confucian traditions still strongly influence present-day China, individualism prevails in American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rture family schooling confucianism individualism
下载PD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ree Pre-Qin Classics of Confucianism——An Application of Topic Modeling in Classical Chinese Text Analysis
2
作者 HU Jia-ji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9年第3期317-328,共12页
The Analects, Mengzi and Xunzi are the top-three classical works of pre-Qin Confucianism, which epitomized thoughts and ideas of Confucius, Mencius and XunKuang1. There have been lots of spirited and in-depth discussi... The Analects, Mengzi and Xunzi are the top-three classical works of pre-Qin Confucianism, which epitomized thoughts and ideas of Confucius, Mencius and XunKuang1. There have been lots of spirited and in-depth discussions on their ideological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from all kinds of academics. This paper tries to cast a new light on these discussions through “machine readin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qin confucianISM the Analects Mengzi XUNZI text analysis machine READING TOPIC modeling Mallet Gephi
下载PDF
翻译、流传与阐发——冯友兰与“Neo-Confucian(ism)”概念 被引量:1
3
作者 连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3-138,共16页
冯友兰在留美期间(1920—1923)吸收了西方“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最早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指出宋明新儒学受佛道影响在本体工夫论上与先秦儒家不同,但在人生观上一致。随后李石岑(1926)、谢扶雅(1928... 冯友兰在留美期间(1920—1923)吸收了西方“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最早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指出宋明新儒学受佛道影响在本体工夫论上与先秦儒家不同,但在人生观上一致。随后李石岑(1926)、谢扶雅(1928)、陈寅恪(1934)等人也阐发了“新儒家(学)”概念,从而使其成为流行的学术名词。虽然由于构建中国哲学史概念体系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在其中文论著中转而使用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内的“道学”概念。但卜德又将冯友兰论著中的“道学”翻译为“Neo-Confucian(ism)”,从而促进了其在学术界的传播。随后以狄百瑞为首的哥伦比亚学派致力于阐发宋明新儒学的现代价值,又进一步促进了这一概念在海内外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新儒学 冯友兰 道学 哥伦比亚学派 狄百瑞
下载PDF
创新与宇宙论:“(Neo-)Confucianism”一词早期的用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34,共6页
宋代“道学”的成员,历代有不同的称呼,如中文“程朱学派”“理学家”“今儒”“新儒家”,或外文“Neo-Confucians”,但是都与“道学”原义有所不同。文章探讨西方“Confucian”“Confucianism”“Neoconfucian”“Neoconfucianism”等... 宋代“道学”的成员,历代有不同的称呼,如中文“程朱学派”“理学家”“今儒”“新儒家”,或外文“Neo-Confucians”,但是都与“道学”原义有所不同。文章探讨西方“Confucian”“Confucianism”“Neoconfucian”“Neoconfucianism”等用语在17到19世纪文献的发展,包括其学术背景与原先的用意。这些用语大部分可以找出比目前所知更早的出处,有时候超过一百年。另外可以看到这些术语刚开始有着比较负面的涵义,而后来才成为正面的用语。同时可以从中探究欧洲学者从17到19世纪对宋明道学家的看法及其变化,以此反思这些用词在现代的意义与使用的恰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学 程朱学派 新儒学 西方汉学史
下载PDF
"Heaven" and "Man" under the Reconstitution of the Confucianism -- from "Heaven and Man Being Related" to "Heaven and Man Being in One"
5
作者 Lin Haitao Ma L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7-261,共5页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m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y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from the pre- Qin Confucianism, the cosmology Confucianism of the Han Dynasty to the formation ...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m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y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from the pre- Qin Confucianism, the cosmology Confucianism of the Han Dynasty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of idealist philosophy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nfucianism ideology from social structure,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so on, so as to points out that Confucianism does not collapse with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instead,it realizes self- reconstruction and re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天人合一 重组 天堂 关联 社会结构 唯心主义 环境变化
下载PDF
The Confucian Scholar Clas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Order
6
作者 Li Yujie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1-285,共5页
C ultural order is the inherent "soft"order,providing legal explanation and significant value system for the economic order and the political order. C ultural order means the rational,stable and orderly stat... C ultural order is the inherent "soft"order,providing legal explanation and significant value system for the economic order and the political order. C ultural order means the rational,stable and orderly state in the cultural field,w 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the value concept system of the ruling class,i. e.,the ideology of the state; the value system,attitude,belief and orientation of the populace; the self- conscious spirit and value concept system of the intellectual,w hich is represented by literature,art,philosophy and religion.T 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cultural order asks for a group of people believing in such a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s,institutions and technology to guarantee it. Based on the possession of culture and know ledg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culture and authority,the C onfucian school class had their say in the traditional society,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or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经济秩序 学者 儒家 价值体系 概念系统 维护要求 价值观念
下载PDF
论泰州学派儒学叙事“事象”的原创性话语 被引量:1
7
作者 童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6,共8页
目前泰州学派思想研究以儒学平民化、世俗化转向为主要对象,鲜少从民间讲学、以“事”行“道”的“道”叙事行为方面进行考察。要理解泰州学派民间儒学“道”叙事的原创性话语,需要借助概念——“事象”。因为泰州学派依托《大学》格物... 目前泰州学派思想研究以儒学平民化、世俗化转向为主要对象,鲜少从民间讲学、以“事”行“道”的“道”叙事行为方面进行考察。要理解泰州学派民间儒学“道”叙事的原创性话语,需要借助概念——“事象”。因为泰州学派依托《大学》格物说,鼓倡以“身”为本,“身”参与进入“家国天下”连续体,而民间讲学的“道”叙事行为使人们面向这个世界并获得空间归属感,百姓日用也得以在叙事中敞开和呈现。所以“家国天下”乃空间叙事的“事象”,有别于历史叙事的家国同构和编年体时间叙事模式。它们既可指涉特定空间场所,也是具有形而上意味、虚实交融的空间之象。“事象”提供了理解中晚明民间叙事繁荣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叙事 泰州学派 事象 家国天下
下载PDF
“慎独”俗解与儒家修身人格观念的历史衍变
8
作者 赵春燕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7-13,共7页
郑玄及朱熹对“慎独”俗话的解释明显不同于先秦典籍,这种俗解实际上与从先秦到宋朝修身人格观念的衍变密切相关,即从“圣人”“君子”进而变成“仁者”。对两者之间进行历史性的因果分析可以发现修身人格观念衍变所具有的下行性、内向... 郑玄及朱熹对“慎独”俗话的解释明显不同于先秦典籍,这种俗解实际上与从先秦到宋朝修身人格观念的衍变密切相关,即从“圣人”“君子”进而变成“仁者”。对两者之间进行历史性的因果分析可以发现修身人格观念衍变所具有的下行性、内向性、内洽性的特点,也可以深化对于以慎独为核心所建立的修身体系在历史中所发挥的利弊作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独 儒家 修身
下载PDF
论明代讲章的三种类型
9
作者 陈维昭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8,共9页
明代讲章有三种类型:宫廷经筵讲读时所进呈的讲稿、官学或书院讲学时的讲义、专为科举备考而编的“决科指南书”。决科指南书由于其功利目的而导致对儒家经典的肢解甚至曲解,引起了明末清初以来学者的严厉批判。但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曲... 明代讲章有三种类型:宫廷经筵讲读时所进呈的讲稿、官学或书院讲学时的讲义、专为科举备考而编的“决科指南书”。决科指南书由于其功利目的而导致对儒家经典的肢解甚至曲解,引起了明末清初以来学者的严厉批判。但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曲解经典的决科射利之书而否定所有的讲章,即使是有着明确决科目的的高头讲章,也有严肃寻绎儒家义理者,不应一概而论。不能因为《四书大全》在编纂体例上的杂乱而否定该书的儒学价值。从《四书大全》到《四书讲录》,这类讲义存在着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的不同阐释理路。以历史的观点考察明代讲章的发展变化,才能真正认识讲章的学术价值、科举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章 理学 心学 决科
下载PDF
治学、立人与化民:论儒家书院学礼及其当代转化
10
作者 上官剑 姚卿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26-31,共6页
儒家书院学礼有着特殊力量,是书院曾得以兴盛的重要支撑,在书院治学、立人与化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价值在当代仍值得借鉴。儒家书院学礼的传承发展需因格损益,根据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学礼对象的传承与转变、学礼仪式的现代转化... 儒家书院学礼有着特殊力量,是书院曾得以兴盛的重要支撑,在书院治学、立人与化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价值在当代仍值得借鉴。儒家书院学礼的传承发展需因格损益,根据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学礼对象的传承与转变、学礼仪式的现代转化、学礼实践的体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儒家 书院学礼
下载PDF
专门之学:两宋永嘉学脉接受程朱理学的历史语境
11
作者 吴铮强 荆鹏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27,160,共12页
在复杂的学术、科举与政治局面中,北宋的周行己、许景衡以“专门之学”的方式对洛学形成了既承认其义理之学又排斥其政治应用价值的独特态度。薛季宣和陈傅良的制度之学的实践,是要修正二程理学存在的不足。叶适主张重新阐明“道之本统... 在复杂的学术、科举与政治局面中,北宋的周行己、许景衡以“专门之学”的方式对洛学形成了既承认其义理之学又排斥其政治应用价值的独特态度。薛季宣和陈傅良的制度之学的实践,是要修正二程理学存在的不足。叶适主张重新阐明“道之本统”,表现出与理学争道统的姿态,即全盘地论证自己的主张是儒学的正统。然而程朱理学在南宋仍长期被视为“专门之学”,这也为永嘉学派在承认程朱理学价值的同时又与之互争正统提供了条件。道学集团坚持“一道德”的普遍主义立场,绝不容忍对其“专门之学”的定位,结果永嘉学派在回应道学指责的过程中被动地通过“道”为“事功主义”构建了一套哲学本体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嘉学派 程朱理学 专门之学 一道德
下载PDF
论唐枢的经学思想
12
作者 牛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5-46,共12页
作为晚明时期甘泉学派的重要学者,唐枢在经学方面有颇多著述,其经学思想的核心理念可概括为“以心解经”。在他看来,六经之实质为吾性“幾神”触感而发的自然作用,六经之来源为圣人对“当世已行之迹”的誊写与记录,六经之功用为对物欲... 作为晚明时期甘泉学派的重要学者,唐枢在经学方面有颇多著述,其经学思想的核心理念可概括为“以心解经”。在他看来,六经之实质为吾性“幾神”触感而发的自然作用,六经之来源为圣人对“当世已行之迹”的誊写与记录,六经之功用为对物欲的克除与对性情的燮理。经学为唐枢的心学体系提供了文本依据,心学则为唐氏解经提供了价值取向。唐枢的经学思想对中晚明心学解经思潮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心”的领域为明代经学诠释扩展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枢 经学 心学 甘泉学派
下载PDF
江户理学诗学向格调诗学的转关:室鸠巢诗学思想析论
13
作者 周葵葵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江户前期日本诗坛以理学诗学为主流,朱子学派执掌诗坛,注重诗歌的教化功能。江户中叶,随着明代诗学的影响,格调派渐次成为日本诗坛之主调,儒学大家、杰出汉诗人室鸠巢的诗学观念虽亦主张“文以载道”“文随道至”,有着较浓厚的理学特色... 江户前期日本诗坛以理学诗学为主流,朱子学派执掌诗坛,注重诗歌的教化功能。江户中叶,随着明代诗学的影响,格调派渐次成为日本诗坛之主调,儒学大家、杰出汉诗人室鸠巢的诗学观念虽亦主张“文以载道”“文随道至”,有着较浓厚的理学特色,但他开始强调“诗文分体”,长于辨析文体,重视诗法诗艺,表现出“文”之自觉的取向,呈现出格调派诗学的特色。他的诗学思想较集中地反映了江户理学诗学向格调诗学的转关,考察这一诗学个案有助于厘清、勾勒江户诗学发展流变之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时代 室鸠巢 理学诗学 格调派
下载PDF
关学精神与关中书院——兼论关中书院的文化意蕴
14
作者 赵馥洁 《唐都学刊》 2024年第3期78-82,共5页
自北宋张载创立关学之后,八百年间,薪火相传,绵绵不绝,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学派如何争论,关学总蕴涵着崇使命、重创新、尊礼教、求致用、贵节操、善博取的基本精神。在关学精神传承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关中书院是关学复兴的文化成果,传承关... 自北宋张载创立关学之后,八百年间,薪火相传,绵绵不绝,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学派如何争论,关学总蕴涵着崇使命、重创新、尊礼教、求致用、贵节操、善博取的基本精神。在关学精神传承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关中书院是关学复兴的文化成果,传承关学精神的学术高地,承载书院文化的学府典范,荟聚三秦知识精英的人才宝库和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珍贵文物。关中书院在三百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传承关学智慧和精神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特别是陕西思想史、关学史、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学精神 关中书院 历史地位 文化价值
下载PDF
论清史《儒林传》扬州学人记载的形成
15
作者 戚学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5,共15页
扬州学派被视为清代儒学的一个重要派别,研究成果较多。但学界未曾注意到,清史《儒林传》对扬州学人有系统的记载,且形成过程复杂,是该学派研究史的重要一页。本文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儒林传》相关档册,从纂修层面揭示清史《儒... 扬州学派被视为清代儒学的一个重要派别,研究成果较多。但学界未曾注意到,清史《儒林传》对扬州学人有系统的记载,且形成过程复杂,是该学派研究史的重要一页。本文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儒林传》相关档册,从纂修层面揭示清史《儒林传》第一次稿和第四次稿对扬州学人的记载情况。清史《儒林传》第一次稿中,阮元将任大椿为代表的扬州学人群体载入,但该传被删除。光绪年间,清史《儒林传》第四次稿中有八位扬州学人立为正传。这些传记在扬州府呈送的《儒林刘宝楠刘文淇朱士端王念孙汪喜苟焦循凌曙江藩(江苏咨送采访册)》的同名传记基础上删改而成。国史馆纂修官重点改写并表彰了扬州诸儒在《易》《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等专经研究上的成就,彰显了扬州诸人的“汉学”宗风,突出了他们的地域联系和家族特色。清史《儒林传》虽未用“扬州学派”之名,但已经记载了扬州学派的学风和地缘特色等要素,在正史中确立了扬州学派的史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儒林传》第四次稿 扬州学派 汉学 阮元 缪荃孙
下载PDF
儒家思想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启示
16
作者 林胜华 《理论观察》 2024年第3期130-133,共4页
作为先秦诸子百家的代表学说之一,儒家学说体系中蕴含着“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全方位的内容,其不仅为当时社会道德规范教化标准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随着几千年历史的演变仍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 作为先秦诸子百家的代表学说之一,儒家学说体系中蕴含着“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全方位的内容,其不仅为当时社会道德规范教化标准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随着几千年历史的演变仍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高校教育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学生民族认同和爱国情怀仍需加强、学生诚实守信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价值观易受不良思想浪潮影响,据此,文章从儒家思想出发探寻实践策略,具体包括以“仁爱”“舍生取义”思想涵养爱国情感,明确学生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主体性地位,教育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君子”修为,注重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管理方式的应用,构建以和为贵、和谐稳定的高校校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百家 儒家学说 教育管理 因材施教 以和为贵
下载PDF
士人治生与《儒林外史》创作的思想表达
17
作者 王春阳 王璇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士人治生是《儒林外史》创作关注的重要思想主题。传统社会的士农工商有着明确的社会分工和职业属性,但赋予士的社会责任以及“食于官”的制度设计仅是一种“政策合理”。《儒林外史》通过艺术再现士人扭曲的治生观念、塑造典型人物揭... 士人治生是《儒林外史》创作关注的重要思想主题。传统社会的士农工商有着明确的社会分工和职业属性,但赋予士的社会责任以及“食于官”的制度设计仅是一种“政策合理”。《儒林外史》通过艺术再现士人扭曲的治生观念、塑造典型人物揭示深刻社会现实、文学表达叩问科举制度等手法,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在制度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其不但未能有效解决士人本业治生,反而削弱了士人的治生能力,形成了士人治生这一社会问题,而士人治生社会问题又影响了国家治理效能。吴敬梓对士人治生问题的关注,不但有其自身生活经历的原因,也与颜李学派思想影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士人治生 颜李学派
下载PDF
“侯外庐学派”的经学研究
18
作者 唐陈鹏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2,共10页
近八十年来,“侯外庐学派”的经学研究经历了批判总结、积极探索与全面发展三个阶段,并在长期的耕耘中产生了《中国经学思想史》《中国经学史》等在当代经学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侯外庐学派”经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主要... 近八十年来,“侯外庐学派”的经学研究经历了批判总结、积极探索与全面发展三个阶段,并在长期的耕耘中产生了《中国经学思想史》《中国经学史》等在当代经学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侯外庐学派”经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第一,思想史研究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横通”与“纵通”并重;第二,讲求“实事求是”、重视考证辨伪;第三,追求“独立自得”、注重阐微决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学派 经学 价值观 方法论 新经学
下载PDF
儒学的身体转向及其文明史意义--重思晚明儒学中的泰州学派
19
作者 赖区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1,共8页
以儒学身体观为线索,从文明史和儒学史的交互视野,可以看到儒学在晚明时代发生了一次“身体转向”,即从以心为本转到以身为本,这种转向不只是内容上的修补,更是结构上的变革。由此可见以王心斋为核心的泰州学派在儒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及... 以儒学身体观为线索,从文明史和儒学史的交互视野,可以看到儒学在晚明时代发生了一次“身体转向”,即从以心为本转到以身为本,这种转向不只是内容上的修补,更是结构上的变革。由此可见以王心斋为核心的泰州学派在儒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及其在现代性叙事中的文明史意义。从“心本”到“身本”的结构转换,与西方文化中从意识到身体的转换有类似之处,但二者也有差别。从以身为本的一体感应论逻辑中,可以发现关于现代性的另一种叙事,即关于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儒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儒学 泰州学派 身体转向 儒学史 文明史
下载PDF
理学与史学之间:宋代义理史学的生成逻辑与内在结构
20
作者 刘依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1,共14页
宋代理学家基于“体用一源”“理事体用”的理学观念,创成了义理史学,明确了“经经史纬,故分体用;经史不离,是为一源”的经史关系,彰显出“由体贯用,以理统事,义理为先,不废史传”的内在精神。按照理学“即天视人”和“即人视天”两种... 宋代理学家基于“体用一源”“理事体用”的理学观念,创成了义理史学,明确了“经经史纬,故分体用;经史不离,是为一源”的经史关系,彰显出“由体贯用,以理统事,义理为先,不废史传”的内在精神。按照理学“即天视人”和“即人视天”两种理论模式,义理史学形成了两种著作类型。一种是以胡宏《皇王大纪》为代表的叙述型史学,运用理学中的宇宙发生论和天道运行论,采取“化经为史”的方式,建构出整体性的上古三代史。另一种是以胡寅《读史管见》为代表的评骘型史学,依据理学中的心性工夫论和政治社会论,采取“以经断史”的方式,对战国以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合理性作出评价。湖湘学派的主要学术贡献之一,就是推动宋代义理史学真正发展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史学 义理史学 经史关系 湖湘学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