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圣外王之道与当代新儒学重建 被引量:7
1
作者 韩星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28,共10页
明清以降,儒学由于内部蜕变和外部多次冲击变成了"游魂",面临着现代转型。儒学的核心结构是内圣外王,其渊源是古代圣王。春秋战国时期,现实中圣王不再,原始儒家在理论上整合圣与王,提出完整的内圣外王之道。此后在不同历史阶... 明清以降,儒学由于内部蜕变和外部多次冲击变成了"游魂",面临着现代转型。儒学的核心结构是内圣外王,其渊源是古代圣王。春秋战国时期,现实中圣王不再,原始儒家在理论上整合圣与王,提出完整的内圣外王之道。此后在不同历史阶段或侧重外王,或侧重内圣,但内圣外王之道一脉相承,传承至今。儒学现代转型的逻辑起点是如何对内圣外王进行现代诠释和转换,港台和大陆新儒家都做出了各自的探索,也存在很大争议。在今天儒学全面复兴的过程中,还应以内圣外王为基本结构重建当代新儒学,为此作者提出了彰明仁道、修身为本、思想整合、社会儒学、制度建构的思路,即以儒家中和之道整合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社会儒学,上升到内圣外王之道,以重建圆融、圆满的新儒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王 内圣外王 现代转型 当代新儒学 重建
下载PDF
内圣外王之道与儒家文论话语构建的原初向度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2期59-65,共7页
内圣外王之道是对儒家理想的表达,其旨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以六艺为养”的儒家从内圣工夫看待“诗”、“礼”、“乐”、“言”,不仅从创作方面为文艺树立了高远的理想,更赋予文艺一种切关存在意义的根源性。从外王事功视... 内圣外王之道是对儒家理想的表达,其旨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以六艺为养”的儒家从内圣工夫看待“诗”、“礼”、“乐”、“言”,不仅从创作方面为文艺树立了高远的理想,更赋予文艺一种切关存在意义的根源性。从外王事功视野看待“诗”、“礼”、“乐”、“言”,则文艺被纳入制度文化论域当中,对其功能价值的判定也就自然以制度文化建设为准绳,其最终指向便是通过文艺整顿人心、和合天下,造就上下有序、协调和睦的理想社会秩序。不过,内圣与外王之间的存在论断裂也造成儒家文论的结构性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圣外王之道 儒家文论话语 原初向度
下载PDF
孔子的君子人格及其实践品格 被引量:3
3
作者 伏爱华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4-38,共5页
在《论语》中,孔子将"君子"一词赋予了贤德之人,只重其德而不重其位。这意味着,普通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德性而成为君子。这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上的典范,更是一种美善合一的人生境界。可见,孔子的君子是现世的、现实的,... 在《论语》中,孔子将"君子"一词赋予了贤德之人,只重其德而不重其位。这意味着,普通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德性而成为君子。这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上的典范,更是一种美善合一的人生境界。可见,孔子的君子是现世的、现实的,充溢着人间情味。《大学》中的内圣外王之道与《中庸》中的中庸之道进一步揭示出这一形象的现世性和实践性。正是在此意义上,孔子的君子人格成为后世中国文人人格建构的理想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人格 文质彬彬 内圣外王 中庸之道
下载PDF
孔子以“仁礼和合”为核心的内圣外王之道
4
作者 盛杏雨 《济宁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9,共5页
"内圣外王"之道是儒家一以贯之的致思路径,以内圣修身为根基,外王事功为目标,贯通"内圣成德"与"外王事功"是儒家实现大同理想社会的必经之路。孔子以儒家学派奠基者的历史地位,开启儒学"内圣外王&qu... "内圣外王"之道是儒家一以贯之的致思路径,以内圣修身为根基,外王事功为目标,贯通"内圣成德"与"外王事功"是儒家实现大同理想社会的必经之路。孔子以儒家学派奠基者的历史地位,开启儒学"内圣外王"之滥觞。"仁礼和合"作为孔子思想的价值核心,以仁为基础,以礼为辅助,仁内礼外,始终贯穿于孔子以"修己安人"为合理内核的内圣外王之道。以"为仁由己"、"克己复礼"的内圣修身之道为起点,承接"孝悌为本"、"事之以礼"的齐家之法,最终达至"道德齐礼"、"博施济众"的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之境,是孔子"仁礼和合"思想在"内圣外王"之道的逐步深化,展现出孔子以人为本、关注现实世界的人文主义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内圣外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