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cation (Gan-Xing) in Aesthetics and Atmospheric Beauty in Ancient Chinese Poetry
1
作者 ZHANG Jing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24年第3期249-267,共19页
In recent years,“aesthetics of atmospheres,”a concept introduced from Western aesthetics,has emerged in aesthetic studies,offering a new perspective to examine ancient Chinese poetry.In poetry,atmospheric beauty is ... In recent years,“aesthetics of atmospheres,”a concept introduced from Western aesthetics,has emerged in aesthetic studies,offering a new perspective to examine ancient Chinese poetry.In poetry,atmospheric beauty is neither fixed nor rationalized;rather,it is pervasive and ubiquitous,much like a mist.Atmosphere is something spatial but primarily something emotional.Atmosphere creation is the products of a poet’s emotional expression evoked by external objects;thus,evocation(gan-xing)is a catalyst for creating atmospheres.At its core,evocation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a poet is emotionally stimulated at the sight of external objects and generates a desire to express such emotions.In this process,the po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side world through senses such as sight and hearing and is presented with abundant physical images.When these physical images are incorporated into poems,they become atmospheric agents.In poetry,atmospheres represent the unity of emotions and intentions.They are a poet’s situational aesthetic experiences.The statement,“If there is no self in poetry,how can we possibly have poetry”holds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importance in aesthetics.Synesthesia plays a crucial role during the creation of atmospheric beauty in poetry.By employing synesthesia,a poet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tension in poetic language,extending the poetic beauty beyond a singular sensory experience,and creating rich atmospheres that blend sensations such as sound,color,and tas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ocation(gan-xing) aesthetics of atmospheres ancient chinese poetry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Structural Aesthetics in Construction Realm in China
2
作者 Sumei Yu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6年第3期418-422,共5页
The paper aims at indicating and demonstrating a kind of beautiful harmony in technology and art of excellent buildings of ancient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ases of historic building up to the study of theoretic... The paper aims at indicating and demonstrating a kind of beautiful harmony in technology and art of excellent buildings of ancient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ases of historic building up to the study of theoretical generalization. Any applicative, practical and durable building will conform to the simplic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armony of design, and conform to the principle of beauty in the meantime. Architecture not only satisfies the need of functions, but represents the combination of skill and art, which is a 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ar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art of historic buildings in China by taking the typical examples of the Zhaozhou Bridge and the Hanging Temple of Hengshan, and clarifies the way of fusion between building and art, and indicates ways of fusion and reasons. In the last, the article proves the theory by the case of indoor decoration in modern building in order to defend mechanics and aesthetics in the modern buil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and Art Mechanics and aesthetics
下载PDF
“五育融合”背景下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价值取向研究——基于2019-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真题的分析
3
作者 李熹 董蓓菲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8-116,共9页
“五育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我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变革的发展趋向。基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研究建构了“五育融合”背景下新时代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价值... “五育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我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变革的发展趋向。基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研究建构了“五育融合”背景下新时代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通过回溯2019—2023年间我国全国卷和地方卷中的46道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并对其展开内容分析,研究发现:新时代我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全面考查了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辐射联动个体德性养成与共同体重塑,有机渗透体、美、劳育相关元素。未来,可通过研制“分析性作文”题型、融入丰富多元的社会议题和设计“真实性”问题情境等方式深化“五育融合”背景下我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高考 语文作文命题 价值取向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古偶剧创作探研
4
作者 桑丹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4-90,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古偶剧创作者需跳出应援文化、饭圈文化等娱乐产业的基本运转逻辑和大众流行文化的驱动,肩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育人之责。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承中华...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古偶剧创作者需跳出应援文化、饭圈文化等娱乐产业的基本运转逻辑和大众流行文化的驱动,肩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育人之责。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博古通今、中西互鉴,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立足民族根脉、弘扬时代大美的人物形象,古偶剧才能成为使国人尤其是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影视艺术类型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偶像的正面力量,在世界范围提升中国文化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古偶剧 美学 人物形象 话语权
下载PDF
浅析现代标识设计与古文字艺术的深度融合
5
作者 任瑞芊 《丝网印刷》 2024年第5期52-55,共4页
古文字融合于现代标识设计艺术,让现代标识设计呈现古文字特有的文化内涵、审美效果,将朴素、率真的文化艺术与现代审美加以融合,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群、企业的标识诉求,同时可提升现代标识的独特性与时代感,留下深刻印象,并对组织竞争... 古文字融合于现代标识设计艺术,让现代标识设计呈现古文字特有的文化内涵、审美效果,将朴素、率真的文化艺术与现代审美加以融合,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群、企业的标识诉求,同时可提升现代标识的独特性与时代感,留下深刻印象,并对组织竞争力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现代标识设计 情感传达 时代美感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美学概念系统的整合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志荣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1-188,204,共9页
中国古代的美学概念包括术语、范畴、命题三个方面。美学术语大都是在哲学术语的基础上,结合文学艺术实践向前延伸的,也有的则是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表达,具有开放性特征。其中有不少运用形象性的语言,是本义的一种引申和拓展。美学范... 中国古代的美学概念包括术语、范畴、命题三个方面。美学术语大都是在哲学术语的基础上,结合文学艺术实践向前延伸的,也有的则是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表达,具有开放性特征。其中有不少运用形象性的语言,是本义的一种引申和拓展。美学范畴依托于中国哲学中潜在的逻辑系统,又从艺术实践中提炼范畴,或在整合中体现两者的统一,起到一种纽带作用。美学命题表达一种判断,陈述美学家的见解,多为美学术语和范畴的展开。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以范畴和命题为筋骨,其中的潜在体系是经,而各类文艺思想中的术语、范畴和命题则是纬,包含着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概念 术语 范畴 命题 系统
下载PDF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开展美育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梁春莲 龙晨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51期117-120,共4页
美育即审美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备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的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审美创造作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一个关键要素,对其内涵... 美育即审美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备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的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审美创造作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一个关键要素,对其内涵进行了解读,并在各学段中对古诗词教学的美育做了相应的目标设置,把古诗词本身的美学价值呈现给学生。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可遵循以下路径:知人论世,深入文本挖掘美;勾连古今,情感互动呈现美;营造氛围,多策并用延伸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词 美育渗透 策略
下载PDF
名工精刻在中国古籍版刻审美中的作用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何亦邨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刻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两重含义:既指“人”,也指“技艺”,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刻工是这项技艺的传承人。以非遗保护的视角对“名工精刻”的个案进行研究,能够更深入地分析其在中国古籍... “刻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两重含义:既指“人”,也指“技艺”,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刻工是这项技艺的传承人。以非遗保护的视角对“名工精刻”的个案进行研究,能够更深入地分析其在中国古籍版刻审美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更好地鉴赏古籍版刻的艺术之美。与此同时,培养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人十分必要,而让这项非遗进入高校不失为是一条有效的传承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工精刻 古籍版刻 审美鉴赏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非遗保护
下载PDF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美学价值审视 被引量:1
9
作者 池培培 《黑龙江纺织》 2023年第3期11-13,共3页
我国是衣冠大国,汉服作为中国特色服饰的代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时尚界和文化领域中一直是重点讨论的话题。从我们的文化生态视域出发,古往今来,形制不一,风格各异的服饰已成为中国历史上颇具特色的文化形式,这一文化形态渗透在中... 我国是衣冠大国,汉服作为中国特色服饰的代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时尚界和文化领域中一直是重点讨论的话题。从我们的文化生态视域出发,古往今来,形制不一,风格各异的服饰已成为中国历史上颇具特色的文化形式,这一文化形态渗透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长河中,深刻地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派系和各阶层服饰美学的思想等,其中蕴含了丰富而又深邃的美学内涵,也反映出各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审美观念。从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演进过程出发,在对各朝各代服饰特色进行梳理的同时,对其固有的文化意蕴进行了解析,以审美视角分析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传统美学 中国古代服装 美学价值
下载PDF
中国古典舞的演变、审美与发展研究
10
作者 张潆兮 李顺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1期17-20,共4页
中国古典舞孕育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具有中华民族最典型最独有的艺术审美特征,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将历史与文化融合在了舞蹈的肢体语言当中。根据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该文以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圆”... 中国古典舞孕育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具有中华民族最典型最独有的艺术审美特征,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将历史与文化融合在了舞蹈的肢体语言当中。根据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该文以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圆”与“线”的舞蹈动作形式、舞蹈动作调度的变化与舞蹈动作节奏的快慢为线索,研究中国古典舞与古代乐舞的审美流变的产生与发展,来探讨中国古典舞的演变及传承。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方式及历史发展,从中分析从古代乐舞到中国古典舞的演变及如何看待中国古典舞对当代的影响并提出方法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 古代乐舞 “圆”与“线” 舞蹈形象 古典舞身韵 传统美学
下载PDF
古代画论“逸趣”范畴论析
11
作者 杜冉冉 李欣桐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7-124,141,共9页
“逸趣”是中国古代画论中的重要审美范畴,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审美特质和生成机制。就其审美内涵而言,在不同的时代又有发展流变、丰富拓展。就其审美特质而言,“逸趣”具有超凡脱俗的审美意象、天真简淡的审美风格以及萧疏清远的审... “逸趣”是中国古代画论中的重要审美范畴,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审美特质和生成机制。就其审美内涵而言,在不同的时代又有发展流变、丰富拓展。就其审美特质而言,“逸趣”具有超凡脱俗的审美意象、天真简淡的审美风格以及萧疏清远的审美意境。就其生成机制而言,主体高蹈超逸的人格是其先决条件;画家画法之不拘常法,得之自然是其根本路径;画家笔墨之自由灵活,虚灵超脱是其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画论 逸趣 审美内涵 审美特征 生成机制
下载PDF
作为“有味道的形式”的美——中国古代审美中身体性维度的探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再林 张少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0,共5页
从身体出发的中国哲学不仅导致了中国古人对身体的生命欲望的积极肯定,而且也进而从"欲"到"食"、从"食"到"味"地使"味道"作为"原道"地位得以确定。把这一理解用于审美领域... 从身体出发的中国哲学不仅导致了中国古人对身体的生命欲望的积极肯定,而且也进而从"欲"到"食"、从"食"到"味"地使"味道"作为"原道"地位得以确定。把这一理解用于审美领域,则使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即:对于中国古人来说,美与其说是一种贝尔所谓的视觉化的"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不如说是一种我们所谓的味觉化的"有味道的形式"(tasty form)。同时,这种作为"有味道的形式"的美,一如对味道本身的分析所示,其具有"亲体性"、"咸和性"以及"品味性"这三个主要理论特征。这些特征表明,与中国古老的大易之道一致,并与业已趋于唯心化的西方传统的美学理论迥然异趣,中国古代美学代表了人类文化中的一种更忠实于我们自身生命的,也更为原生态的美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有味道的形式 亲体性 咸和性 品味性
下载PDF
斗栱的美学价值及装饰功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大方 张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7-41,共5页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丰厚,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独特的、有着强烈个性的木结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闻名于世,而木结构的精髓在斗栱?窎砝⒄稀⒊墒於ㄖ啤⒆笆位蠼锥蔚姆⒄寡莼?不仅具有传递荷载、承托挑...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丰厚,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独特的、有着强烈个性的木结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闻名于世,而木结构的精髓在斗栱?窎砝⒄稀⒊墒於ㄖ啤⒆笆位蠼锥蔚姆⒄寡莼?不仅具有传递荷载、承托挑檐、减少剪力和地震力等结构功能, 更加具有形式美、结构美、风格美、色彩美等美学价值和装饰功能。充分认识到斗栱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价值,能够更加重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拱 木结构建筑 挑檐 中国传统建筑 建筑史 荷载 剪力 结构美 风格美 美学价值
下载PDF
庭园常见美人来--探寻中国女性与园林的依存与互动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杜春兰 蒯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4,共4页
中国古代女性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女性与园林都是中国古代文人欣赏和赞美的对象,二者的美学特征本就相近,女性生活和园林空间也互相影响。古代女性对于园林的感情寄托,使得园林对于女性的意义深刻。除此之外,园林与... 中国古代女性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女性与园林都是中国古代文人欣赏和赞美的对象,二者的美学特征本就相近,女性生活和园林空间也互相影响。古代女性对于园林的感情寄托,使得园林对于女性的意义深刻。除此之外,园林与女性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心中完美境界、高尚情操以及家国忧思的寄托。在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今日,从女性视角思考风景园林,将会带来别样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古代女性 中国古典园林 美学 情感 理想
下载PDF
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从楹联谈中国古代书院建筑的审美取向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刚 田昀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24-28,共5页
楹联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学形式。书院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审美的综合载体,是具有典型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的艺术。文章从楹联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古代书院的建筑审美取向。通过选址、空间布局、艺术特色和修饰手法四个... 楹联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学形式。书院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审美的综合载体,是具有典型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的艺术。文章从楹联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古代书院的建筑审美取向。通过选址、空间布局、艺术特色和修饰手法四个方面,分析了书院建筑的审美特点:个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秩序与和顺的相辅相承、兼容与坚守的两相兼顾以及教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楹联 建筑审美
下载PDF
古诗文教学中的唤醒方略 被引量:8
16
作者 冯现冬 张伟忠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54,共5页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把唤醒教育的理念引入中学古诗文教学,利用文本蕴含的文化和审美因素,从语言文字层、主题意蕴层、审美体验层三个层面探讨唤醒的方略,从而对古诗文教学的价值和有效性进行重新审视...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把唤醒教育的理念引入中学古诗文教学,利用文本蕴含的文化和审美因素,从语言文字层、主题意蕴层、审美体验层三个层面探讨唤醒的方略,从而对古诗文教学的价值和有效性进行重新审视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文教学 唤醒教育 语言文字 主题意蕴 审美体验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人如何诗意地存在?——论汉诗的语言机制与审美心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顾明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81,共14页
在对语言和诗歌本质的形而上反思中,存在主义哲学家不再将语言视为人们通常使用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构成了"世界"的主题和材料。语言不仅是诗歌的本源,而且还赋予其创造的文本世界以展示自身的潜力。此外,它还绘制使作者和读... 在对语言和诗歌本质的形而上反思中,存在主义哲学家不再将语言视为人们通常使用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构成了"世界"的主题和材料。语言不仅是诗歌的本源,而且还赋予其创造的文本世界以展示自身的潜力。此外,它还绘制使作者和读者被限制和统领的地图,构建创作和阅读时的主体性,决定想象和理解的心理活动。在抒情诗一直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诗歌语言构建了诗人存在于此的"世界",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如何诗意地存在。从分析王维、杜甫、刘禹锡、李白、温庭筠、马致远等人的诗歌入手,可以看出,中国诗歌语言的材料被赋予了梦境意象的特征。汉字的象形性,汉字少有的词形限制,以及诗行的句法自由,使得中国古代诗人能够创造自由的语言缝合,这种缝合类似但超出电影场景的缝合。它暗含许多主体立场,从而使诗中的诠释空间变得飘忽不定,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行滚动的意义生成,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个跟主体相关的新"世界",诗人得以栖居其中,在瞬息之间达到一种诗意的"此在"(Das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中国古诗 汉语文言 审美心理 诗意存在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中桃花意象的嬗变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敏 吴登云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49-52,共4页
桃花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意象类型。《诗.周南.桃夭》的桃花意象原型,体现了先秦时期的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及其审美意蕴。在唐代诗歌中,桃花意象亦得到丰富和发展。明代世风、士风的变化,导致诗歌桃花意象呈现出与前代不同... 桃花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意象类型。《诗.周南.桃夭》的桃花意象原型,体现了先秦时期的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及其审美意蕴。在唐代诗歌中,桃花意象亦得到丰富和发展。明代世风、士风的变化,导致诗歌桃花意象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审美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桃花 意象 审美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的四大特点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法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66,共8页
中国古典美学有四大特点,即与中国宇宙观相连而来的特点,与中国天下观相连而来的特点,与中国文化以整体性为主而非区分性为主而来的理论形态,以及由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的丰富性而来的多样内容和发展逻辑。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宇宙观 天下观 讲整体的文化形态 历史丰富性
下载PDF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学理重建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承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2期1-7,161,共7页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因其历史和现实的特殊性,需要进行学理重建。要将研究的重心从古代理论转到传统音乐现象上来,着重考察传统音乐现象的特点及其形成背景;注意汲取现代学理元素,如分析精神、新方法以及对古代理论的现代阐释等;妥善...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因其历史和现实的特殊性,需要进行学理重建。要将研究的重心从古代理论转到传统音乐现象上来,着重考察传统音乐现象的特点及其形成背景;注意汲取现代学理元素,如分析精神、新方法以及对古代理论的现代阐释等;妥善处理阐释性与规律性、内涵逻辑与外延逻辑、互文性与独创性、实践性与认知性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理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