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ulation Method and Management Principle for the Safety Base-line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1
作者 Wang We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5年第8期33-39,共7页
The formulation of the safety base-line for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not only basic needs of mankind 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survival environment but also concrete measures of red line system for nation... The formulation of the safety base-line for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not only basic needs of mankind 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survival environment but also concrete measures of red line system for national ecological protection. It is urg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curr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how to draft the safety basa-line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connotation of safety base-line for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defined firstly, and then the indexes for atmospheric importance, sensitivity and vulnerability are generalized. Moreover, formulation methods for red, yellow and green lines of the safety base-line for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are put forward ,and corresponding division principle and management principle are put forward fin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Safety base-line Ecological red line Management and countermeasure China
下载PDF
“三水”统筹的流域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洋 汪自书 +3 位作者 吕春英 靳明 谢丹 刘毅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第3期21-28,共8页
基于“三水”(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统筹,开展流域空间精细化管控对推进新时代流域协同保护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三水’问题识别—‘三水’分区划定—质量目标确定—管控单元集成”的思路,构建了流域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 基于“三水”(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统筹,开展流域空间精细化管控对推进新时代流域协同保护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三水’问题识别—‘三水’分区划定—质量目标确定—管控单元集成”的思路,构建了流域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方法。以白洋淀流域为实践对象,识别出流域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衔接现有水生态环境管理分区与政策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及资源利用上线;明确“三水”分区域差异化生态环境管理目标与资源环境承载约束,聚类叠“三水”分区并综合划定水生态环境综合管控单元、制定结构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统筹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环境质量底线 白洋淀流域
下载PDF
Chines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Harmony Theory 被引量:1
3
作者 左其亭 马军霞 陶洁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3年第2期165-171,共7页
Chines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CWRM) has passed through four stages: infancy, initial development, rapid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In the last of these stages some problems persist and will affect management ... Chines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CWRM) has passed through four stages: infancy, initial development, rapid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In the last of these stages some problems persist and will aff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CWRM was a decentralised, imperfectly codified and weakly implemented system that lacked a sound market policy, rational water prices, water conservation awareness, technical support and a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proposed two new strategies in 2009: the Three Red Lines and the Interconnected River System Network (IRS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se two strategies and reflects on new CWRM concepts. Both strategies strive for the sustainable utilis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uman-water harmony. The concepts, quan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harmony theory to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Applications of harmony theory to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clude (i) harmony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ii) a harmony strategy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ii) a rational allocation model for water resources among different areas and departments based on harmony theory; (iv) harmony-based water allocation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ransboundary rivers; (v) harmony-based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problems; and (vi) harmony-based control of pollution discharge. We conclude by discussing how harmony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provide an appropriate pathway for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CWRM) harmony theory Three red lines Most Strictwater Management System (MSWRMS) Interconnected River System Network (IRSN)
原文传递
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与水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王蒙 王兴华 +4 位作者 李翔 赵茜 李格乐 王辉 殷安齐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24,共16页
为了解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分布状况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枯水期(4月)、丰水期(7月)和平水期(11月)水采了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样品及水环境样品,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样品分析结果显示,三亚湾近岸海域共鉴... 为了解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分布状况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枯水期(4月)、丰水期(7月)和平水期(11月)水采了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样品及水环境样品,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样品分析结果显示,三亚湾近岸海域共鉴定出甲藻5目13科17属50种,按类群分类赤潮甲藻可分为25种,其中有毒赤潮甲藻占13种;3个水期共计优势甲藻10种,其中9种为赤潮甲藻,有毒赤潮甲藻占5种;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第一优势甲藻均为赤潮甲藻,分别为凯伦藻(Karenia sp.)、四齿多甲藻(Peridinium quadridentatum)和环状异帽藻(Heterocapsa circularisquama);同一站点不同水期水环境因子波动较小,空间上无机氮磷营养盐两端站点质量浓度高,中间站点质量浓度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NH_(4)^(+)-N、NO_(3)^(-)-N及NO_(2)^(-)-N是影响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RDA分析结果显示,三亚湾近岸海域优势赤潮甲藻分布与水温、盐度、无机氮磷营养盐质量浓度相关性显著。总体而言,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尤其是优势赤潮甲藻,对无机氮磷营养盐响应最为密切。本研究调查结果可作为三亚湾浮游甲藻种类分布统计数据的补充,并为分析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监测该海域甲藻赤潮风险程度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 水环境因子 赤潮 三亚湾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用地与生态保护法律制度的矛盾与调和——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视角
5
作者 蒋雨馨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12期7-12,共6页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但在国土空间利用的互动中,可再生能源用地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冲突日益显现。具体表现为可再生能源项目用地与生态保护红线之间的空间冲突,各个部门协调不畅导致的可再生能源审...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但在国土空间利用的互动中,可再生能源用地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冲突日益显现。具体表现为可再生能源项目用地与生态保护红线之间的空间冲突,各个部门协调不畅导致的可再生能源审批困境,以及在利益影响下的不当空间分配,形成了影响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掣肘。究其原因,在于对用地起着指导作用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内部缺乏基础性法律,规划立法碎片化特征显著,以及外部制度的衔接不畅。未来应当在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国土空间规划法制与可再生能源规划的内在协同机制,通过“三区三线”制度优化可再生能源用地管制,为可再生能源发展预留一定的建设用地,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效果,以缓和当前的国土空间利用冲突,促进可再生能源用地规范化、常态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生态环境 制度冲突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保护红线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富水环境下引水隧洞二次衬砌防水技术创新
6
作者 姜立洋 《中国建筑防水》 2024年第5期37-41,共5页
富水隧洞施工过程中的防水施工技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隧洞建设项目的效果,如果施工中出现二衬混凝土脱落、裂缝,或者止水带平直度很差,都会导致隧洞渗漏水,为工程运行带来不利影响。本文结合吉林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隧洞施工实例,分析... 富水隧洞施工过程中的防水施工技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隧洞建设项目的效果,如果施工中出现二衬混凝土脱落、裂缝,或者止水带平直度很差,都会导致隧洞渗漏水,为工程运行带来不利影响。本文结合吉林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隧洞施工实例,分析了二次衬砌拱部纵向退管带模注浆工艺、自粘反粘式防水板、新型止水带夹具等新工艺、新技术在解决隧洞二衬裂缝、渗水、漏水、脱空、止水带平直度差等常见工程问题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环境 引水隧洞 二次衬砌 纵向退管带模注浆工艺 自粘反粘式防水板 止水带夹具
下载PDF
基于二元水循环的水量-水质-水效联合调控模型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裴源生 许继军 +2 位作者 肖伟华 杨明智 侯保灯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73-1485,共13页
为将我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践与二元水循环理论相结合,提高"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以SWAT模型为基础,通过改进子流域划分方法、添加经济社会模块和人工用水模块,对其人工侧支循环模拟进行了系统的完... 为将我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践与二元水循环理论相结合,提高"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以SWAT模型为基础,通过改进子流域划分方法、添加经济社会模块和人工用水模块,对其人工侧支循环模拟进行了系统的完善,开发了基于SWAT的水量-水质-水效联合调控模型SWAT_WAQER。以广西南流江流域为例,从国民经济用水量、河道径流与水质等方面对模型进行校验,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2030年"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结果表明:该模型性能良好,能够用于不同节水情景下的国民经济用水量、污染物排放量、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结果分析,可以作为科学制定"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有力支撑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二元水循环 三条红线 水环境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下载PDF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的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体系构建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华梅 谢健 +2 位作者 陈绵润 贾后磊 郑淑娴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4-179,共6页
文章回顾了生态红线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总结了我国海洋生态红线顶层设计框架,即从国家战略定位、红线制度设计和管理实施三个层面来展开。在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体系下,提出我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体系的构建设想,共分为四个阶段:... 文章回顾了生态红线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总结了我国海洋生态红线顶层设计框架,即从国家战略定位、红线制度设计和管理实施三个层面来展开。在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体系下,提出我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体系的构建设想,共分为四个阶段:(1)技术标准体系,是红线制度确定的基础;(2)海洋生态红线基本管理办法,确立海洋生态红线的施行程序及行政地位;(3)海洋生态红线配套制度,主要从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手段等方面来确保海洋生态红线的有效实施;(4)海洋生态红线后评估,包括绩效评估和监督考核,从行政体制上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红线 资源环境承载力 红线制度 海洋生态文明
下载PDF
表观增氧量在近岸海域赤潮快速评价与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许昆灿 暨卫东 +3 位作者 周秋麟 吴省三 陈宝红 蓝虹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17-422,共6页
本文根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和氧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提出了"表观增氧量(AOI)"概念,并研究了赤潮发生期间,海水中表观增氧量与赤潮藻细胞密度的相关模式及其在赤潮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表观增氧量可较准确、客观... 本文根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和氧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提出了"表观增氧量(AOI)"概念,并研究了赤潮发生期间,海水中表观增氧量与赤潮藻细胞密度的相关模式及其在赤潮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表观增氧量可较准确、客观反映赤潮生物量,可作为具有光合作用能力藻的赤潮评价指标.判断赤潮发生的表观增氧量标准为2.0mg/dm3,预警值为0.5mg/dm3.本研究推荐按AOI值将赤潮强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轻度为2mg/dm3≤AOI≤5mg/dm3,中度为5mg/dm3<AOI≤10mg/dm3,重度为AOI>10mg/dm3.用表观增氧量评价赤潮,具有简便、快速、可信等优点,在赤潮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生物 近岸海域 增氧 藻细胞 赤潮藻 浮游植物 海水 轻度 中度 重度
下载PDF
水环境在线生物监测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邹曦 万成炎 +1 位作者 潘晓洁 陈小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55-159,共5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生物监测的发展历程,并将其与理化分析进行比较。综述了目前在线生物监测系统的特点及其应用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探讨在线生物监测系统在我国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在线生物监测系统 水环境 污染
下载PDF
基于复合系统协调度的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亚民 杨楠 +2 位作者 李瑞敏 付小林 孟晖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6-101,共6页
从限制性与安全性角度出发,构建了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系统中人口与GDP这2个指标相结合,引入系统协调度概念,构建了空间协调度与整体协调度定量化表达模型,并首次提出利用地质环境-社会经济... 从限制性与安全性角度出发,构建了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系统中人口与GDP这2个指标相结合,引入系统协调度概念,构建了空间协调度与整体协调度定量化表达模型,并首次提出利用地质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度评价结果来表达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的方法。该研究成果能够在空间布局上有效呈现出承载本底与承载对象间的承载状态。同时,该研究思路可用于其他有关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中,亦可支撑地质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红线划定等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承载能力 协调度 复合系统 定量评价 地质环境红线
下载PDF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及确定方法 被引量:71
12
作者 陶洁 左其亭 +3 位作者 薛会露 窦明 梁士奎 毛翠翠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7,共4页
为实现"三条红线"控制目标的具体量化,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分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内涵的基础上,遵循核心性、代表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等原则,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 为实现"三条红线"控制目标的具体量化,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分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内涵的基础上,遵循核心性、代表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等原则,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方面构建"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并详细阐述每类指标的确定方法,最后将其应用到新密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制度 三条红线 控制指标 新密市
下载PDF
我国划定生态红线的政策演进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田志强 贾克敬 +1 位作者 张辉 吕晓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0-144,156,共6页
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甚至人类生存发展。研究生态红线划定的产生和发展对未来生态保护制度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系统归纳法,从政策时间、政策内容等方面对生态红线制度政策历程进行梳理... 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甚至人类生存发展。研究生态红线划定的产生和发展对未来生态保护制度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系统归纳法,从政策时间、政策内容等方面对生态红线制度政策历程进行梳理,对生态红线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针对现阶段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从整体上把握改革方向,为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红线 生态环境保护 政策分析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不同种草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与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87
14
作者 徐明岗 文石林 高菊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80,共4页
研究探讨了红壤丘陵区将牧草纳入不同利用方式后的水土保持效果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种植牧草能明显地减少径流量和泥沙量 ,截留雨水 ,提高土壤水分含量 ,降低高温干旱期地表温度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培肥土壤。... 研究探讨了红壤丘陵区将牧草纳入不同利用方式后的水土保持效果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种植牧草能明显地减少径流量和泥沙量 ,截留雨水 ,提高土壤水分含量 ,降低高温干旱期地表温度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培肥土壤。然而 ,梯田果园区种植暖季型禾本科牧草将在高温干旱期影响果树生长 ,果园牧草应以根系浅的豆科牧草罗顿豆或夏季枯死的冷季型牧草为主。在梯田作物区的梯边上种植牧草不仅没有产生明显的水土保持效果 ,而且引起牧草和作物竞争而减产 ,因而不宜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牧草 利用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种草模式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孙栋元 金彦兆 +1 位作者 李元红 胡想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4,89,共6页
水资源管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对水的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通过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 水资源管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对水的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通过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提高水资源动态管理的有效方式,为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仍恶化、用水管理不够完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存在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基于"三条红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和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指出在未来应加强流域水资源污染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资源研究与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内陆河流域 水资源管理模式 三条红线 生态环境 集成管理
下载PDF
城市水环境红线体系构建与划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宏亮 孙运海 +3 位作者 赵康平 路瑞 朱岗辉 刘伟江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4年第6期24-27,共4页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是一项重大环境管理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启动了24个城市的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其中划定环境红线是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结合北海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实践,首次提出了城市水环境系统解析的技术框架,将水源保护...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是一项重大环境管理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启动了24个城市的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其中划定环境红线是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结合北海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实践,首次提出了城市水环境系统解析的技术框架,将水源保护区、水(环境)功能区、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水环境红线划分体系,并创新性地提出将水域控制单元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相结合的地表地下协同控制方法,初步构建适用于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空间规划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 水环境 红线体系 划定技术
下载PDF
基于水源涵养功能的生态红线划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柏松 景连东 +1 位作者 李晖 冯文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65-1670,共6页
生态红线是2011年首次被提出的全新概念,如何科学划定区域生态红线是一个亟待探讨解决的新课题。该研究以四川省为调查对象,采用多源遥感数据、气象站点数据以及太阳辐射站点等数据,综合运用GIS技术、区域水量平衡法等研究手段,从水源... 生态红线是2011年首次被提出的全新概念,如何科学划定区域生态红线是一个亟待探讨解决的新课题。该研究以四川省为调查对象,采用多源遥感数据、气象站点数据以及太阳辐射站点等数据,综合运用GIS技术、区域水量平衡法等研究手段,从水源涵养功能价值的角度探讨生态红线的划定方法。结果表明:四川省水源涵养量在5.38~1 187.29 mm之间,各地区分布差异显著。四川盆地水源涵养量最高,平均达200 mm以上;川西南山区和四川盆周山区次之,其值在100~200 mm之间;川西北高山高原地区最低,水源涵养量普遍低于100 mm。根据四川省各地水源涵养功能价值差异,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生态功能区,即一般重要、轻度重要、中度重要、高度重要和极重要功能区。其中,一般重要和轻度重要功能区的水源涵养量低于150 mm,生态价值不高,面积总和298 911 km^2,占四川省总面积61.63%;中度重要功能区面积95 992 km^2,占四川省总面积19.79%,该功能区水源涵养量为150~200 mm,生态价值一般;高度重要和极重要功能区的水源涵养量高于200 mm,生态价值较高,面积总计90 107 km^2,占四川省总面积18.57%。四川生态红线区水源涵养量达250 mm以上,总面积6 715 km^2,占四川国土总面积1.38%,集中分布于四川盆地的雅安市东部、眉山市西南部和乐山市西北部地区。实地调查显示,该研究划定的生态红线区内不仅水源涵养量丰富,而且水源保护区和水源补给区分布众多,属四川水源涵养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该研究提出的水源涵养生态红线划定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其他地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红线 水源涵养 GIS 四川地区
下载PDF
基于“三条红线”约束的滨海区多水源联合调度模型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偲 窦明 +2 位作者 张润庆 汤勇 张远东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0,共5页
为实现多水源联合调度,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思想的指导下,研究探讨"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即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并在充分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雨水等不同水源供水... 为实现多水源联合调度,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思想的指导下,研究探讨"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即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并在充分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雨水等不同水源供水潜力和未来需水情况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三条红线"约束的滨海区多水源联合调控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莱州市,确定了莱州市不同规划水平年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提出了多水源联合调度方案,该方案各项供水指标满足"三条红线"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三条红线” 多水源联合调度 莱州市
下载PDF
水环境红线划定技术与管控措施初探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文俊 徐敏 +1 位作者 蒋洪强 吴舜泽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4年第3期16-18,共3页
国家水环境红线是国家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这一生态保护红线体系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家水环境红线的概念、内涵和特征,重点阐述了国家水环境红线的划定流程和技术方法,并从"质量... 国家水环境红线是国家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这一生态保护红线体系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家水环境红线的概念、内涵和特征,重点阐述了国家水环境红线的划定流程和技术方法,并从"质量-排放-风险"全面介绍了国家水环境红线的管控措施,提出了加快推进国家水环境红线管理的3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红线 划定技术 敏感性评价 重要性评价 管控措施
下载PDF
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柏松 景连东 +1 位作者 冯文兰 牛晓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9-705,共7页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重要的环保战略之一,如何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仍是一个新的课题,特别是在省域尺度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合理划定生态红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角...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重要的环保战略之一,如何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仍是一个新的课题,特别是在省域尺度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合理划定生态红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角度,利用四川省全域多源遥感数据、气象站点数据及太阳辐射站点等数据,运用GIS技术、RUSLE模型和土壤保持功能分级评价方法,对四川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进行划定。结果表明,四川生态红线区内水土保持量在35000t·km^(-2)·a^(-1)以上,红线区总面积64 938km^2,占四川国土总面积13.61%。四川生态红线区的分布较集中,主要分布于川西南山区和四川盆周山地区,尤以地处川西南山区的雅安和乐山两地分布最集中。四川水土保持生态红线区与植被覆盖度高的常绿阔叶林区分布范围基本一致。该研究所采用的水土保持生态红线划定方法合理可行,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其他省份生态红线的划定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水土保持 RUSLE模型 植被覆盖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