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GIS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8
1
作者 肖爱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9-332,338,共5页
目的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古都西安的国际文化地位。方法采取历史文献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在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对西安老城区文化遗产资源、遗址和文化价值进行基于GIS的量化分析评... 目的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西安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古都西安的国际文化地位。方法采取历史文献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在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对西安老城区文化遗产资源、遗址和文化价值进行基于GIS的量化分析评价,同时能及时监控、管理和控制外界急剧或累积的变化对古建筑、古遗址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GIS支持下制定近期和远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并能适时进行监督检查和修改。结论 GIS可以将历史建筑、古遗址等西安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空间位置数据和属性数据展现在二维电子地图或遥感影像上,实现照片、工程图、文档等多媒体信息的连接。另外,GIS与其他相关技术结合,实现不同学科领域间的沟通,以满足文物保护对多方面学科知识和利用各种不同信息资源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老城区 历史文化资源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唐代两蕃的考古学文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毕德广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65-570,共6页
契丹与奚在唐代被称为两蕃,两蕃对于辽西地区的历史文明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两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族源、驻牧范围、生业方式、文化习俗、民族关系,尤其在族源认同上及其与中原王朝及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中,两者具有共同的族源记忆和文... 契丹与奚在唐代被称为两蕃,两蕃对于辽西地区的历史文明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两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族源、驻牧范围、生业方式、文化习俗、民族关系,尤其在族源认同上及其与中原王朝及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中,两者具有共同的族源记忆和文化认同。故本文将两蕃界定为一个文化共同体,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对两蕃的遗存进行考察与研究,并对唐代两蕃的驻牧范围、墓葬分期与分区、早期墓葬制度、文化交流及其生业方式与生态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东北地区 两蕃 墓葬 遗址
下载PDF
田锡交游考
3
作者 雷恩海 杨小红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田锡,宋初著名的政治家与文学家,其一生交游颇为广泛,友朋甚多。田锡33岁以前,志学西蜀,后又游学秦洛,仕宦宣州、相州、睦州、陈州、汴京等地,与当世贤俊多有交游,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身修养,对所游宦之各地亦产生积极影响,端正了风气,... 田锡,宋初著名的政治家与文学家,其一生交游颇为广泛,友朋甚多。田锡33岁以前,志学西蜀,后又游学秦洛,仕宦宣州、相州、睦州、陈州、汴京等地,与当世贤俊多有交游,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身修养,对所游宦之各地亦产生积极影响,端正了风气,从而形成宋初朝野积极向上的向心力,田锡也因而成为有影响力的闻人。考述田锡交游,结合其宦游之地,借以展示其一生主要行迹,以期为全面研究田锡提供更完备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田锡 交游 地域
下载PDF
清末川边治理之一瞥——以锡良、刘廷恕关系演变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潘崇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46,共7页
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四川总督锡良奏参打箭炉厅同知刘廷恕,以致古稀之龄的刘廷恕被清廷革职,此事为清末川边史上颇动视听的一件大事,然学界对其内情则无讨论。依据锡良档案史料,可以发现两人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相互信任到相互指责的演变过程... 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四川总督锡良奏参打箭炉厅同知刘廷恕,以致古稀之龄的刘廷恕被清廷革职,此事为清末川边史上颇动视听的一件大事,然学界对其内情则无讨论。依据锡良档案史料,可以发现两人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相互信任到相互指责的演变过程,致此之由在于两人川边施政策略屡形抵牾,背后则彰显出两人对川边局势的认知差异。锡、刘两位上下级官员在川边施政策略上不能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成为制约清末川边治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也成为锡良奏设川滇边务大臣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良 刘廷恕 打箭炉 川边 清末
下载PDF
清代江西社仓发展概况
5
作者 熊昊 《宜春学院学报》 2022年第8期71-77,共7页
社仓起源于隋唐。南宋时朱熹借鉴前代备荒之良策,在福建崇安五夫里建立社仓储粮备荒、平粜米粮。朱子社仓由此成为后人争相效仿的备荒救灾之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程朱理学盛行,统治者着力践行朱子社仓理念,在地方上大力推行... 社仓起源于隋唐。南宋时朱熹借鉴前代备荒之良策,在福建崇安五夫里建立社仓储粮备荒、平粜米粮。朱子社仓由此成为后人争相效仿的备荒救灾之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程朱理学盛行,统治者着力践行朱子社仓理念,在地方上大力推行社仓制度。在此背景下,清代江西社仓的发展经历了初创、兴盛、衰退、重创和重建五个阶段。纵观整个清代历史,江西社仓建设达到了空前盛况。据光绪《江西通志》统计,江西各地社仓一千一百余所,社谷数量四十一万余石,社仓基本覆盖了江西全省各地。通过研究江西社仓的发展历程和建设规模,可以认识到清代社仓在地方基层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社仓 江西 朱子社仓 基层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