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s of land market development on economic growth: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Chinese panel data,1999-2005 被引量:1
1
作者 YANG Hong-mei 《Ecological Economy》 2010年第1期88-95,共8页
Optimized land resources allocation is important for economic growth because land is one of the basic ele ment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 land resources allocation has ha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fluence... Optimized land resources allocation is important for economic growth because land is one of the basic ele ment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 land resources allocation has ha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fluence since the Chines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of both the secondary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ies of China's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panel data of the total output value of the secondary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ies, invested capital, invested labor forces and the land market-featured management of the above-mentioned reg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9-2005, and examine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the above- mentioned factors on regional economic output.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urban economic output is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urban land resources market-featured management, since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of those regions approximates 14.7% under the condition of urban land market runn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9-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速度 土地市场 实证分析 中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土地资源配置 城市土地资源 板数
下载PDF
Deformation Stages and Ar-Ar Age Data of the Wan-Zhe-Gan Tectonic Zone,Southeast China,and Their Tectonic Significance 被引量:10
2
作者 YU Xinqi WANG De'en +3 位作者 JIANG Dazhi JIANG Laili ZHOU Xiang LI Chunl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373-1389,共17页
The major tectonic zone that passes through the border regions of the Anhui, Zhejia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in southeast China has been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the Wan-Zhe-Gan fault zone. Geologically, this zone cons... The major tectonic zone that passes through the border regions of the Anhui, Zhejia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in southeast China has been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the Wan-Zhe-Gan fault zone. Geologically, this zone consists of several regional fault belts of various ages and orientations. We have categorized the faults into four age groups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The Neoproterozoic faults are northeast striking. They start from the northeast Jiangxi Province and extend northeastward to Fuchuan in Anhui Province, the same location of the northeast Jiangxi-Fuchuan ophiolite belt. The faults probably acted during the Neoproterozoic as a boundary fault zone of a plate or a block suture with melange along the faults. The nearly east-west- or east-northeast-striking faults are of Silurian ages (40Ar/39Ar age 429 Ma). This group includes the Qimen-Shexian fault and the Jiangwang-Jiekou ductile shear belt. They represent a major tectonic boundary in the basement because the two sides of the fault have clear dissimilarities. The third group of faults is north-northeast striking, having formed since the early-middle Triassic with 40Ar/39Ar ages of 230-254 Ma. They form a fault belt starting from Yiyang in northern Jiangxi and connect with the Wucheng as well as the Ningguo-Jixi faults. This fault belt is a key fault-magmatic belt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Jurassic-Cretaceous red basins, ore distribution, magmatic activity, and mineralization. When it reactivated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the belt behaved as a series of reverse faults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and composed the fourth fault group. Therefore, classifying the Wan-Zhe-Gan fault zone into four fault groups will help in the analysis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Jiangnan orogen since the Neoproterozoic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Wan-Zhe-Gan fault zone changes of orientations different evolution stages 40Ar/39Ar geochronology the border region of Zhejiang Jiangxi and Anhui Provinces
下载PDF
虚拟环境中大尺度空间定向能力的地域差异
3
作者 宋晓蕾 李宜倩 张凯歌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基于空间参照系理论,本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探讨了大尺度空间定向能力的地域差异及其原因。实验1采用基于两种空间参照系且生态效度更高的路线重走与回溯任务以考察空间定向能力的地域差异;实验2进一步采用基于空间参照转换灵活性的定向... 基于空间参照系理论,本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探讨了大尺度空间定向能力的地域差异及其原因。实验1采用基于两种空间参照系且生态效度更高的路线重走与回溯任务以考察空间定向能力的地域差异;实验2进一步采用基于空间参照转换灵活性的定向接近任务以澄清该差异产生的原因;实验3通过在任务前激活环境中心参照,提高转换灵活性以改善南方被试大尺度空间定向能力。结果发现,大尺度空间定向能力存在地域差异,北方被试更擅长环境中心参照的任务,南方被试的自我中心参照在任务中有更大优势作用;说明该地域差异除与个体空间参照使用偏好有关之外,还与其空间参照转换灵活性有关;而当南方被试环境中心参照被激活,任务绩效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定向 空间参照系 地域差异 导航任务
下载PDF
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能够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吗?——基于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琳 赵翊廷 李亚轲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4,共11页
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微观企业视角,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资源利用、资源配置和技术创新3个方面,探究具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微观企业视角,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资源利用、资源配置和技术创新3个方面,探究具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整体上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约14%;对企业主体而言,规模越小、所属行业土地依赖程度越高,则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越明显;分区域来看,东北及西部地区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显著高于东部地区。进一步从中介效应看,该改革可以通过资源配置和技术创新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资源利用机制并未发挥显著作用。综上,继续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并着力优化土地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有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市场化改革 双重差分 全要素生产率 中介效应
下载PDF
我国农产品市场分割的动态演进、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性
5
作者 付阳奇 朱玉春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2,共15页
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0—2021年的农产品零售价格指数数据,采用相对价格法对农产品市场分割程度进行测度,并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探讨市场分割的演变趋势、空间差异及收敛性特征。研究表明,全国整体及东... 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0—2021年的农产品零售价格指数数据,采用相对价格法对农产品市场分割程度进行测度,并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探讨市场分割的演变趋势、空间差异及收敛性特征。研究表明,全国整体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的农产品市场分割指数均呈波动下降趋势,且中部地区的市场分割绝对差值最小,而西部地区相对较大;我国农产品市场分割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市场分割指数在区域之间的交叉重叠程度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但其贡献率逐渐下降并被区域间净差异吸收。在收敛性方面,从横向比较看,仅西部地区存在σ收敛特征,呈现农产品市场分割的离散程度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的态势;从纵向比较看,全国及三大地区农产品市场分割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呈现农产品市场分割随时间变化逐渐趋同发展的态势,且我国各省份间农产品市场分割的空间互动影响是存在β收敛趋势的原因之一。此外,经济密度与地区生产优势缓解了农产品市场分割程度,而技术差距的提高则加剧了农产品市场分割。本研究为理解我国农产品市场分割的发展趋势,推进区域市场协调发展、发挥市场的规模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市场分割 演变趋势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下载PDF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对技术市场扩张效应研究
6
作者 杨皓森 钟晓萌 杨道玲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2期78-84,共7页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地在资源优化配置、空间格局合理利用、产业转移与承接等方面的协同进程逐步深化,技术市场交易额逐步扩大。进一步探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对技术市场扩张的影响,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地在资源优化配置、空间格局合理利用、产业转移与承接等方面的协同进程逐步深化,技术市场交易额逐步扩大。进一步探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对技术市场扩张的影响,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支撑。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对区域产生的政策效应、时间效应和个体效应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利用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政策实施后京津冀与其他地区在技术市场扩张的趋势相较于政策实施前的趋势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对区域技术市场扩张的作用显著,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的科技项目数量越多、投入的科研力量越大,就越会抑制技术市场扩张效应,部分抵消政策实施对技术市场的扩张效应。对此,从加快建立区域内科技创新协调机制、加快技术市场一体化建设、促使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与区域内科技创新投入同向发力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市场 市场扩张效应 协同政策 政策效应 双重差分模型 区域协同发展 京津冀
下载PDF
劳动力市场参与、社会互助依赖与乡村社会转型的区域差异--基于河南、山西两地传统农村变迁的考察
7
作者 邢社贵 王向阳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100,155,共15页
区域差异显著,是我国乡村社会发展的鲜明特征和基本事实。既有空间变迁视角下的村落终结论和社会结构视角下的区域差异论相关研究,难以对我国同一社会结构背景下乡村社会转型及其影响机制做出充分解释。基于河南、山西两地传统农村变迁... 区域差异显著,是我国乡村社会发展的鲜明特征和基本事实。既有空间变迁视角下的村落终结论和社会结构视角下的区域差异论相关研究,难以对我国同一社会结构背景下乡村社会转型及其影响机制做出充分解释。基于河南、山西两地传统农村变迁的考察,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参与是理解我国各地乡村社会转型的重要视角和关键变量。在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参与条件下,以河南农村为典型代表的农村劳动力务工距离较远,对村庄传统社会互助体系冲击较大,导致村民与村庄关系日益松散,乡村社会转型较为迅速;在区域性劳动力市场参与条件下,以山西农村为典型代表的农村劳动力务工距离适中,对村庄传统社会互助体系冲击有限,一条龙服务等市场化机制难以完全替代,村民与村庄关系韧性较强,乡村社会转型较为平缓。在既有社会结构等视角之外,劳动力市场视角,无疑是对既有解释的进一步尝试性拓展,可以较好地弥补既有社会结构视角对我国乡村社会转型问题所遗留的解释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差异 乡村社会转型 劳动力市场 社会互助体系 村落终结论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农区集体经济发展悖论及其应对策略
8
作者 邢社贵 王向阳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4-55,共12页
基于各地集体经济探索的考察,通过探索式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各地农村集体经济区域差异显著,广大传统农区市场经营型集体经济普遍失败,造成国家财政资源严重浪费。受我国既有东中西部城乡产业分工格局的结构性约束,各地农村集体经济项目... 基于各地集体经济探索的考察,通过探索式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各地农村集体经济区域差异显著,广大传统农区市场经营型集体经济普遍失败,造成国家财政资源严重浪费。受我国既有东中西部城乡产业分工格局的结构性约束,各地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失败成为常见大概率事件;同时,鉴于政绩可视性、资本诱致性、幸存者偏差、责任模糊性、产业弱质性等关键性影响因素的普遍存在,导致各地集体经济深陷发展悖论。基于此,在项目选择上,要求各地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务必做好充分的项目可行性调研,以走出“责任陷阱”;在项目实施上,要求各主体在做好土地、技术等要素保障基础上,务必做好产销等全链条经营管理,以切实降低项目风险;在项目基础上,要求各方充分认识到项目落地的经济社会基础特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处理各地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如何规避产业风险并减少财政资源浪费,探索匹配广大普通农村经济社会基础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仍需社会各界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区 集体经济 区域差异 乡村振兴 市场风险 经济基础
下载PDF
双循环背景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贸易成本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法(DID)的检验
9
作者 黄蕊 沈妍 姚保帅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0期12-16,共5页
当前,经济转型迈向新时代,双循环发展成为我国应对国际挑战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为双循环战略的核心,成为深化内循环经济的关键一步。本文以双循环背景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贸易成本的影响为主题,利用2010—2021... 当前,经济转型迈向新时代,双循环发展成为我国应对国际挑战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为双循环战略的核心,成为深化内循环经济的关键一步。本文以双循环背景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贸易成本的影响为主题,利用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综合测度各地区贸易成本,并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进行分析,旨在深入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地区贸易成本的实质性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双重差分(DID)模型,具体关注生产成本、物流成本、信息流通效率和资金流动灵活性等方面的变化,依据模型估计结果,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减少地区贸易成本有着显著的影响效应,且具有稳健性,这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我国贸易成本的影响机制,还将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双循环战略的有效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具体策略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格局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双重差分(DID)模型 地区贸易成本 信息流通效率
下载PDF
OFDI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基于市场化制度视角
10
作者 卫平 陈佳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3,共11页
技术创新、对外开放、市场化改革是中国寻求发展突破口绕不开的3个核心关键词。本文从探究OFDI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出发,将市场化制度作为重要的外部吸收环境纳入研究框架体系内,进一步研究其在OFDI对中国技术创新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 技术创新、对外开放、市场化改革是中国寻求发展突破口绕不开的3个核心关键词。本文从探究OFDI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出发,将市场化制度作为重要的外部吸收环境纳入研究框架体系内,进一步研究其在OFDI对中国技术创新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区分技术创新能力的“量”与“质”,本文构建了技术创新产出的两个维度——创新水平和创新效率,并通过指标构建及测算得到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创新效率。本文在分别梳理OFDI及市场化制度对创新的影响机制基础上,采用中国2008~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得出,OFDI有助于提高中国技术创新水平,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创新效率的提高,意味着一味扩大OFDI的规模对中国目前阶段有效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市场化制度的发展对提高中国技术创新水平及创新效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必不可少的推动器。在OFDI对技术创新水平和创新效率影响过程中,市场化制度具有相反的调节作用:市场化制度会减弱OFDI对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但在对外资直接投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本文发现OFDI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市场化制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都存在明显的南北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DI 创新水平 创新效率 市场化制度 地区差异 调节效应
下载PDF
电子价签中国与海外应用地域差异研究与探索
11
作者 罗旭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24年第3期79-83,共5页
围绕电子价签的推广,对电子价签在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应用的区域性差异进行研究和探索,为电子价签企业的市场拓展提供了角度、思路和未来应用方向的思考.
关键词 电子价签 海外市场 区域性差异 应用方向
下载PDF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Industrial Upgrading: Analysis Based on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in China
12
作者 Jianqin LI Chongyuan WA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0年第3期21-31,37,共12页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are the key to achieve win-win results for both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 Afte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ols are divided into market incentive and command control...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are the key to achieve win-win results for both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 Afte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ols are divided into market incentive and command control types,based on the provincial-level data of 30 provinces( cities and regions)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16,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its transmission paths are empirically tested through an intermediary effect mode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FDI and capital market development all meet intermediary conditions,and the market incentive type is more dependent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while the command control type is more dependent on FDI and capital market development.The impact of the two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ols on industrial upgrading is further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n "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mand control typ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while there is a "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rket incentive typ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and there are also certain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industrial upgr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and control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market incentiv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dustrial upgrading Conduction paths regional differences
下载PDF
全国统一大市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维祥 周梦瑶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88,共9页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经。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角度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能有效把握经济发展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分析统一大市场对高质量经济发展影响机理的基础...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经。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角度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能有效把握经济发展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分析统一大市场对高质量经济发展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3~2020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高质量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并利用双固定效应模型、SYS-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实证和考察。结果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可以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机制分析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可以通过推动市场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较于中、西部地区,这种助力作用只在东部地区显著。高质量发展分项检验结果显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创新驱动和绿色环保。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高质量发展 市场化 异质性 地区差异 创新驱动 绿色环保
下载PDF
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4
作者 魏枫 邢芳菲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3-128,共6页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内在作用。结果表明:要素市场化配置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该结果在内生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新型城镇化在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内在作用。结果表明:要素市场化配置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该结果在内生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新型城镇化在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细分共同富裕维度检验发现,要素市场化配置可显著提升富裕程度与共享程度。异质性检验表明,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在西部地区最强,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为此,提出加速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试点改革工作、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靶向发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市场化配置 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 区域经济
下载PDF
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的时空分异及动态演进
15
作者 崔新蕾 樊如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年第5期71-82,共12页
基于我国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的区域不平衡背景,运用加权标准差椭圆、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及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从空间分布、时空相对差距、时空绝对差距和时空演变四个角度剖析2007—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工业用地市场化配... 基于我国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的区域不平衡背景,运用加权标准差椭圆、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及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从空间分布、时空相对差距、时空绝对差距和时空演变四个角度剖析2007—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的时空分异及动态演进。研究发现:我国整体工业用地的市场化水平有上升趋势,区位分布呈“东北-西南”的空间格局,分布重心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地区差距先缩小后扩大。四大区域相对差距的主要来源是超变密度,绝对差距均呈先缩小后扩大态势,其中中部和东北地区表现出两极分化。从时空演变看,东部地区的发展潜力最大;东北地区稳定性最差,未来市场化发展有倒退风险;中部地区存在“高水平壁垒”;西部地区容易向两极分化演变。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增加区域间的空间协调配合、优化工业用地供应方式、防范区域内形成两极分化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市场化配置 重心轨迹 区域差距 动态演进
下载PDF
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化 改革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重庆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联合课题组 刘嗣方 杨颖 《重庆社会科学》 2023年第10期5-27,共23页
市场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根本动力。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对象,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化改革的意义、成效以及面临的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化改革的重点任... 市场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根本动力。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对象,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化改革的意义、成效以及面临的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化改革的重点任务。研究发现,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化改革在协作机制、政策举措、资源要素市场、市场激励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建议聚焦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第四极”,有序推进区域城乡高质量融合体制机制改革;聚焦打造统一开放大市场,加快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一体化改革;聚焦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体制改革;聚焦构建西部最佳创新高地,全面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改革;聚焦打造内陆省份改革开放开路先锋,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新体系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中国式现代化 市场化改革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对土地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基于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村经济调查数据的实证
17
作者 刘超 邓世玉 朱满德 《安顺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2-38,112,共8页
西南喀斯特五省区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市场转型表征变量对山区土地生产率的影响,对进一步推进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实证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市场转型显著影响土地生产率,非熟人间流转、正式合约流转对土地生产... 西南喀斯特五省区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市场转型表征变量对山区土地生产率的影响,对进一步推进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实证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市场转型显著影响土地生产率,非熟人间流转、正式合约流转对土地生产率有正向作用,但在不同作物间、在经营主体是否获得农业补贴支持间存在差异,流转租金市场化则存在负向影响;农业中间投入、是否为村内大姓对土地生产率有激励作用,自家经营的农地面积则存在显著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市场化转型 土地生产率 西南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双循环视角下贸易开放与区域劳动力市场重构
18
作者 尹靖华 徐升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1-115,共15页
为了解双循环视角下贸易开放与区域劳动力市场重构的关系,文章基于开放的多区域空间一般均衡模型,以中国加入WTO作为贸易开放冲击准自然实验,采用三重差分法考察了贸易开放带来的国际需求冲击对不同规模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调整和就业调... 为了解双循环视角下贸易开放与区域劳动力市场重构的关系,文章基于开放的多区域空间一般均衡模型,以中国加入WTO作为贸易开放冲击准自然实验,采用三重差分法考察了贸易开放带来的国际需求冲击对不同规模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调整和就业调整的异质性。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带来的国际需求冲击显著促进了城市工资增长和就业增长;在面临国际需求冲击时,大城市由于较小的劳动力供给弹性表现为更多的工资调整,而小城市则因为较大的劳动力供给弹性表现为更大的就业调整。在国际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下,小城市比大城市需更加重视融入国内大市场以降低劳动力失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贸易开放 区域劳动力市场 城市规模 国际需求冲击 三重差分法
下载PDF
LNG市场的“亚洲溢价”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宝成 马宝玲 郜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0-114,共5页
长期以来,亚太地区的LNG进口价格相对于北美和欧洲地区存在着较高的溢价。为此,剖析了世界LNG市场"亚洲溢价"问题产生的原因:①与油价挂钩的LNG定价方式为原油的"亚洲溢价"向LNG转移提供了便利;②亚太地区LNG市场... 长期以来,亚太地区的LNG进口价格相对于北美和欧洲地区存在着较高的溢价。为此,剖析了世界LNG市场"亚洲溢价"问题产生的原因:①与油价挂钩的LNG定价方式为原油的"亚洲溢价"向LNG转移提供了便利;②亚太地区LNG市场存在买方需求价格弹性较弱和市场有效分割的情况,出口国针对亚太地区采取了价格歧视。进一步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受贸易限制以及液化及运输成本和地区供需差异等因素影响,LNG的"亚洲溢价"短期内难以消除,但未来新增的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莫桑比克等LNG供应将有助于缩小世界LNG市场的地区价差。针对LNG的"亚洲溢价"现象,中国可以采取的对策如下:①加强国内外资源开发利用,增强资源保障能力;②构建多元化的进口格局,保障能源供应安全;③完善天然气储备体系,提高风险防御能力;④建立天然气交易中心,提高谈判议价能力;⑤综合原油的"亚洲溢价"问题,建立中国、日本、韩国联合议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市场 亚洲溢价 亚太地区 价格歧视 地区价差 定价方式 价格弹性 市场分割
下载PDF
天然气区域市场需求弹性差异性分析及价格规制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成金华 刘伦 +1 位作者 王小林 肖建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1-140,共10页
以大华北地区2000-2012年的天然气消费数据为样本,采用对数线性需求函数模型,分别估算了引入价格规制变量和不引入时的大华北地区需求弹性模型,并分析了价格规制对模型估算结果的影响。考虑到需求弹性的差异性问题,文章选取北京、山东... 以大华北地区2000-2012年的天然气消费数据为样本,采用对数线性需求函数模型,分别估算了引入价格规制变量和不引入时的大华北地区需求弹性模型,并分析了价格规制对模型估算结果的影响。考虑到需求弹性的差异性问题,文章选取北京、山东、陕西和甘肃四个地区为研究对象,分别估算得到对应地区需求弹性模型,结合区域市场特点具体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为探究价格规制对天然气区域市场的影响,由大华北地区需求弹性模型分别估算了考虑价格规制影响和不考虑两种情形时该地区2009-2012年每年的天然气需求函数,同时对大华北地区在继续实行价格规制和放宽规制两种情形下未来的天然气需求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表明:大华北地区天然气需求价格弹性为负、需求曲线向下,缺乏价格弹性,富于GDP弹性,GDP的持续增长是拉动天然气需求的最大动力;不同天然气区域市场,需求价格弹性、GDP弹性、价格规制弹性都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性,通常地区经济水平高、用户价格承受力强时,区域市场需求价格弹性较小,GDP弹性较小,价格规制弹性也较小,反之亦然;考虑价格规制时的大华北地区天然气需求曲线较不考虑时陡峭需求价格弹性与GDP弹性均小于不考虑情形,价格规制降低了需求价格弹性,抑制了GDP弹性;价格规制政策拉高了天然气需求,大华北地区未来市场具有支付意愿的天然气需求小于价格规制政策拉高的市场需求,为扩大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后的需求,地方政府可考虑对地区市场采取一定的价格补贴措施来拉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区域市场 需求弹性 差异性 价格规制 需求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