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出土文献论秦朝的“书同文”政策
1
作者 刘磊磊 《肇庆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3-58,共6页
从出土文献来看,秦朝确实实施了“书同文”的文字政策,该政策实施的时间是战国末年,它伴随着秦国的兼并战争而同步开展。秦朝官方推行的规范字既有作为正体的秦小篆,也有用于日常书写的隶书。“书同文”政策不仅规定了字的形体、意义和... 从出土文献来看,秦朝确实实施了“书同文”的文字政策,该政策实施的时间是战国末年,它伴随着秦国的兼并战争而同步开展。秦朝官方推行的规范字既有作为正体的秦小篆,也有用于日常书写的隶书。“书同文”政策不仅规定了字的形体、意义和用法,同时对于文书的书写、传递、保存等方面都有细致而明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同文 简牍 出土文献 小篆 隶书
下载PDF
颜真卿《大唐中兴颂》书风源流考述
2
作者 刘瑞鹏 《艺术探索》 2023年第2期33-39,共7页
《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唯一的大字摩崖作品,其表现出的篆隶笔意,有着特定的历史成因和自然成因。其笔法、结构及章法特征的表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与颜真卿后期楷书如《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宋璟碑》及碑侧记有明显的传承关系... 《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唯一的大字摩崖作品,其表现出的篆隶笔意,有着特定的历史成因和自然成因。其笔法、结构及章法特征的表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与颜真卿后期楷书如《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宋璟碑》及碑侧记有明显的传承关系。颜真卿晚年书风转向自《大唐中兴颂》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真卿 《大唐中兴颂》 书风源流 篆隶笔意
下载PDF
秦汉刻写文字与早期篆隶书法
3
作者 王学理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15,共5页
小篆和隶书是秦汉时期的主要书体。秦时小篆是官方法定文字,隶书为记事急就字体,至汉时,隶书成为主流,篆、隶地位发生变化。撷取秦汉典型“刻”“写”文字材料,梳理了秦汉时期篆、隶的演变过程,指出:秦石鼓文明显继承了西周金文大篆体;... 小篆和隶书是秦汉时期的主要书体。秦时小篆是官方法定文字,隶书为记事急就字体,至汉时,隶书成为主流,篆、隶地位发生变化。撷取秦汉典型“刻”“写”文字材料,梳理了秦汉时期篆、隶的演变过程,指出:秦石鼓文明显继承了西周金文大篆体;至春秋时“秦公钟”“秦公镈”“秦公簋”已开小篆之先河;到了秦始皇时期,小篆在官方的大力推广下日渐标准化,且随着政治、社会生活的频繁,古隶即秦隶产生并应用于简牍书写。经过西汉一代的发展,至东汉末,以《曹全碑》为代表的“隶书”书法已至登峰造极之境界,隶书也成为官方规定的标准书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小篆 隶书 刻石 简牍
下载PDF
“隶定古文”及古玺印释文问题 被引量:5
4
作者 莫小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43-51,共9页
"隶定古文"是古文字考释中的一种行为过程及其结果。隶定的对象主要是先秦各种文字,包括不同载体的图像形式。作为古文字考释的中间步骤,隶定有着不同的层次,加之文形态、用法上的复杂性,使隶定常常产生两种甚至多种结果。考... "隶定古文"是古文字考释中的一种行为过程及其结果。隶定的对象主要是先秦各种文字,包括不同载体的图像形式。作为古文字考释的中间步骤,隶定有着不同的层次,加之文形态、用法上的复杂性,使隶定常常产生两种甚至多种结果。考察印工具书中诸多"同文异释"现象,实际上多半是以"隶定"作为"释文",且又隶定欠慎、造字不准所致。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古文字的研究与应用都企盼实现计算机文字检索,工具书的用字标准化势在必行,因此对隶定也就有了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定 古文字 玺印 释文
下载PDF
汉字字体发展源流辨正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会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2-94,共3页
谈到汉字形体的发展阶段,很多人自然就认为是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顺序发展。其实汉字的发展演变不是线性的单一序列。笔者从汉字字形演化的角度对隶书的起源、小篆的性质、篆隶之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 谈到汉字形体的发展阶段,很多人自然就认为是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顺序发展。其实汉字的发展演变不是线性的单一序列。笔者从汉字字形演化的角度对隶书的起源、小篆的性质、篆隶之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重新描述古汉字发展演变的真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字体 隶变 小篆 隶书
下载PDF
满文篆字与官印官书述要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元丰 李健民 《满语研究》 2021年第1期23-32,共10页
满文篆字仿照汉文篆字创制,是满汉文化深度交流交融的产物。清代官印普遍兼用满、汉和蒙古等文字,在以往各朝极其罕见。清代官印中,以完整32体满文篆字的官刻图书仅有《御制盛京赋》,该书对满文篆字及用满文篆字镌刻的官印研究,都具有... 满文篆字仿照汉文篆字创制,是满汉文化深度交流交融的产物。清代官印普遍兼用满、汉和蒙古等文字,在以往各朝极其罕见。清代官印中,以完整32体满文篆字的官刻图书仅有《御制盛京赋》,该书对满文篆字及用满文篆字镌刻的官印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文 篆字 官印 官书
下载PDF
碑刻文字整理与研究的新范式——《汉碑文字通释》评述 被引量:1
7
作者 白如 《励耘语言学刊》 2020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汉碑文字通释》以两汉时期的碑刻隶书作为研究对象,从文献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汉碑隶书材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深度考察,将求"通"的理念贯彻于全书的方方面面,探索了碑刻整理与研究的新范式:综合考察汉碑隶书的... 《汉碑文字通释》以两汉时期的碑刻隶书作为研究对象,从文献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汉碑隶书材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深度考察,将求"通"的理念贯彻于全书的方方面面,探索了碑刻整理与研究的新范式:综合考察汉碑隶书的形义关系、音义联系以及职用状况,实现形音义的贯通;以汉碑隶书为基点对其字形进行溯源探流,实现古文字与今文字的沟通;在材料分析的基础上对"篆隶之变"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实现理论与材料的融通.总体而言,《汉碑文字通释》为我们了解两汉时期碑刻隶书的字形原貌、词汇形态及职用状况提供了细致丰富的分析材料,亦在"篆隶之变"、汉字发展主旋律、主矛盾等理论问题的研究方面有所掘进,是一部集字形贮存、源流说解、字义归纳、词汇搜集、理论探讨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碑文字通释》 汉隶 形源 篆隶之变
下载PDF
浅议“作字须知篆隶”
8
作者 暴学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82-183,共2页
本文对历史上众多的书法名家的书论进行了梳理、分析,结合自己练习书法的体会、见闻以及思考,从历史和书法本体的角度简要的论证了学习篆书和隶书对于习书之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书法 篆书 隶书
下载PDF
清代篆隶复兴的成因及其艺术成就
9
作者 卢蓉 《艺术探索》 2011年第1期17-19,142,共3页
清代书法发展的大势是帖派衰微,碑派兴起,篆隶复兴如同二者激战中的暗流。这条暗流悄悄地动摇了帖的统治地位,改变了书法艺术的审美观,拓展了书画的笔墨语言,成就了一批碑派理论家和书法家。篆隶在清代复兴是一种特殊社会文化现象的产物... 清代书法发展的大势是帖派衰微,碑派兴起,篆隶复兴如同二者激战中的暗流。这条暗流悄悄地动摇了帖的统治地位,改变了书法艺术的审美观,拓展了书画的笔墨语言,成就了一批碑派理论家和书法家。篆隶在清代复兴是一种特殊社会文化现象的产物,始终离不开时代的约束和导向。同时它却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现象,而是再现了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求新求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隶 复兴 清代书法
下载PDF
新疆出土汉文印信的文化生态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乃翥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7-14,共8页
在新疆瀚海绿洲的古代遗址中,近代陆续出土了若干古人遗留在当地的汉文印信。这类汉唐时代的历史遗存,与同一地区出土的众多汉籍文献、内地遗物一样,从文物视域折射了当年中原王朝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经略与文化浸淫。而相关古代史料的文... 在新疆瀚海绿洲的古代遗址中,近代陆续出土了若干古人遗留在当地的汉文印信。这类汉唐时代的历史遗存,与同一地区出土的众多汉籍文献、内地遗物一样,从文物视域折射了当年中原王朝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经略与文化浸淫。而相关古代史料的文化学考察,则让人们认识到中原王朝的西域经营,实际上伴随着一个旷日持久的与当地民族相互融合的文化过程。古代汉文印信在新疆地区的出土,恰以历史文物毋庸置疑的认识价值,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塔里木及其周边地区多元一体发展的真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丝绸之路 汉文 印信 文化交流
下载PDF
秦“书同文”字体标准、篆隶关系及相关问题研究——以出土秦汉文献为中心
11
作者 祝永新 杨怀源 《中国文字研究》 2021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秦"书同文"是汉语汉字史与秦汉史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秦简牍与秦文字器物中大量秦隶的发现,"书同文"的字体标准、篆隶关系等问题渐有异议。今以传世文献记载与秦汉简牍材料相印证,通过《苍颉篇》早期材料的字形对... 秦"书同文"是汉语汉字史与秦汉史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秦简牍与秦文字器物中大量秦隶的发现,"书同文"的字体标准、篆隶关系等问题渐有异议。今以传世文献记载与秦汉简牍材料相印证,通过《苍颉篇》早期材料的字形对比,证明"书同文"官方标准字体应当为秦小篆,而非秦隶。文献证明,秦隶等"秦书八体"与小篆共同构成秦文字对外统一的整体面貌,配合小篆参与了"书同文"运动。原因有三:第一,小篆是秦官书正体字,通行历史久,社会声望高,源流正统,更符合"书同文"运动中秦文字"正统性"的构建需要。第二,小篆是学习秦系文字的基础性字体,故应先行学习。第三,"书同文"实为秦系文字集体对六国异文的一种外向型统一,其虽以小篆为官方字体,但并不追求秦系文字内部字体的一致性,故"书同文"后能够出现小篆与秦隶并行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同文 字体标准 篆隶关系 《苍颉篇》
下载PDF
汉字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
12
作者 杨彬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6期77-78,共2页
小篆和隶书的特色笔画,横的比较是在小篆和汉隶的范围内,垂脚的比较是在小篆和古隶之间。隶书之于篆书,是继承中的创新。小篆的特色笔画垂脚,在古隶中也有表现,按形体分有直脚和弧形脚,按方向分有向下的直脚,向左下、向右下的弧形曲脚... 小篆和隶书的特色笔画,横的比较是在小篆和汉隶的范围内,垂脚的比较是在小篆和古隶之间。隶书之于篆书,是继承中的创新。小篆的特色笔画垂脚,在古隶中也有表现,按形体分有直脚和弧形脚,按方向分有向下的直脚,向左下、向右下的弧形曲脚。小篆和古隶都有垂脚正是古隶对小篆的继承和不完全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书 隶书 蚕头燕尾 垂脚
下载PDF
书同文字与汉字字形的发展
13
作者 王曦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0-83,共4页
秦始皇在建国之初,鉴于当时文字使用混乱的状况,颁布了文字改革的政策,对文字进行了巨大改革。废除了六国古文,在秦文字的基础上整理形成了统一的官方字体,即小篆。在小篆被当作官方字体使用的同时,在民间又出现了由小篆草写形成的另一... 秦始皇在建国之初,鉴于当时文字使用混乱的状况,颁布了文字改革的政策,对文字进行了巨大改革。废除了六国古文,在秦文字的基础上整理形成了统一的官方字体,即小篆。在小篆被当作官方字体使用的同时,在民间又出现了由小篆草写形成的另一种字体,即隶书。两种字体的形成和发展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秦始皇的文字政策对后世有着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文字 篆书 隶书
下载PDF
篆变隶楷之我见
14
作者 亓涛 《泰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6-89,共4页
汉字之美,充分体现在篆字之中,汉字由篆变隶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次变革,却也留下了诸多缺欠。假如由篆到隶多一些顶层设计,而不是迁就下层吏卒庶民的书写习惯,假如把精力用在规范字根字上形成标类标音文字,假如多利用弧线去造字、多... 汉字之美,充分体现在篆字之中,汉字由篆变隶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次变革,却也留下了诸多缺欠。假如由篆到隶多一些顶层设计,而不是迁就下层吏卒庶民的书写习惯,假如把精力用在规范字根字上形成标类标音文字,假如多利用弧线去造字、多造上下和左右结构的字,假如将"六书"中的"转注"和"假借"作为重要的造字手段,汉字或许成为一种更高级实用、更高效规范的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篆字 隶书 楷书 演变
下载PDF
古今规范汉字纵横谈
15
作者 黎传绪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3-77,46,共6页
作为社会交际的语言工具,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汉字必须规范。汉字的不断涌现和汉字的不断规范,两者伴随着汉字的整个发展过程。秦始皇的"书同文"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国家规范汉字。唐朝在规范汉字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新中... 作为社会交际的语言工具,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汉字必须规范。汉字的不断涌现和汉字的不断规范,两者伴随着汉字的整个发展过程。秦始皇的"书同文"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国家规范汉字。唐朝在规范汉字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后,迅速而彻底地制止自古以来"正体""通体""俗体"并行的混乱局面,在全国推行"规范汉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规范 篆书 隶书 楷书
下载PDF
“美轮美奂”的词义及其成词过程——兼论词汇化与词法构式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褚俊海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80,96,共6页
"美轮美奂"是在"AXAY"四字格影响下,由《礼记檀弓下》作为触发点,在近现代汉语中形成的具有"AXAY"构式意义的词。"美轮美奂"的发展变化不是例外现象,在它的背后藏着一定的理据性。"美轮美... "美轮美奂"是在"AXAY"四字格影响下,由《礼记檀弓下》作为触发点,在近现代汉语中形成的具有"AXAY"构式意义的词。"美轮美奂"的发展变化不是例外现象,在它的背后藏着一定的理据性。"美轮美奂"的词汇化过程是不同的词法构式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字格 类推 词汇化 词法构式
原文传递
银雀山汉简字形与汉字源流辨正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会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7-80,共4页
在分析银雀山汉墓竹简字形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将其与《说文解字》所载小篆、籀文、古文等字形以及睡虎地秦墓竹简字形等前代文字进行对比,进而论证隶书的起源、小篆的性质以及隶书与小篆的关系,提出关于篆隶关系的新论点,并重新梳理汉字... 在分析银雀山汉墓竹简字形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将其与《说文解字》所载小篆、籀文、古文等字形以及睡虎地秦墓竹简字形等前代文字进行对比,进而论证隶书的起源、小篆的性质以及隶书与小篆的关系,提出关于篆隶关系的新论点,并重新梳理汉字形体演变的脉络,清晰描述古汉字发展的基本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雀山汉简 隶变 小篆 隶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