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General Analysis of Lu Xun’s Short Stories
1
作者 GUO Yu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9年第8期321-328,共8页
Father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Lu Xun,is the first writer to use the vernacular to write fiction.In his short stories,he exposes the crimes of feudalism and describes the plight of the peasants,who have been econ... Father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Lu Xun,is the first writer to use the vernacular to write fiction.In his short stories,he exposes the crimes of feudalism and describes the plight of the peasants,who have been economically exploited and spiritually enslaved.He also depicts the fate of the intellectuals who struggle in the intense social contradictions.His fiction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Lu Xun has created almost all the new forms for Chinese new literature,and enjoys the most prominent status in the Chinese literary development in the 20th century.His writings reflect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the literary reform since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 xun’s short STORIES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HEME structure style ACHIEVEMENTS
下载PDF
文言对接现代性的试验:论鲁迅前“五四”时期的文言写作
2
作者 汪卫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鲁迅在开始现代白话文学创作之前,有过前“五四”颇长的文言写作时期,其文言写作是在晚清近代文言的背景上展开的,受严复、梁启超、章太炎、林纾等近代文章家的影响并力图超越,试图用雅正文言对接新发现的文学现代性。其中,五篇文言论... 鲁迅在开始现代白话文学创作之前,有过前“五四”颇长的文言写作时期,其文言写作是在晚清近代文言的背景上展开的,受严复、梁启超、章太炎、林纾等近代文章家的影响并力图超越,试图用雅正文言对接新发现的文学现代性。其中,五篇文言论文系统阐述文学救亡思路,揭橥“立人”方案,以强烈的主体意识、深刻的问题意识、复杂的内在逻辑和丰富的情感将近代文言的论说能力推向极致;《域外小说集》以古雅文言直接对接“异域文术新宗”,对文言直译现代小说的可能性进行了极端试验;《怀旧》则已是用文言创作的现代小说。鲁迅的文言写作兼及论说体和叙事体两类文章体式,在文言论文、文言翻译和文言小说诸方面都代表了晚清文言的最后努力,这一过程充满障碍,但正是这一挫折经验,使其五四时期坚定转向白话文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言写作 前“五四” 近代文言 文学现代性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越境”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的再思考
3
作者 柴红梅 刘楚婷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全新认识“越境”中国的日本文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进一步探索的可能。本文在探讨外国文学研究作为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有益视角,应根植于中国现实,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越境...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全新认识“越境”中国的日本文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进一步探索的可能。本文在探讨外国文学研究作为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有益视角,应根植于中国现实,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越境”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的方法和路径,以战后日本作家笔下的热爱和平、以和为贵的中国形象为例,深度阐释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经过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后,以博大的胸怀,善待和救助被日本政府抛弃的日本侨民,展现了中日两国由于选择了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带来了迥异的国家前途和各自的民族命运,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并借以批判和否定了日本的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越境 日本文学研究 中国形象
下载PDF
异国留学体验对文学思想的影响——以夏目漱石和鲁迅为例
4
作者 朱翔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2期10-14,共5页
夏目漱石和鲁迅分别是日本和中国的著名文学大家,他们在两国近代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夏目漱石从小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阅读过大量中国的“汉文学”作品。鲁迅有过日本留学的经历,对夏目漱石更是赞赏有加。在英留学的夏日... 夏目漱石和鲁迅分别是日本和中国的著名文学大家,他们在两国近代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夏目漱石从小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阅读过大量中国的“汉文学”作品。鲁迅有过日本留学的经历,对夏目漱石更是赞赏有加。在英留学的夏日漱石意识到从“个人主义”立场的“自我本位”。而在日留学的鲁迅意识到的是以文学为武器,唤醒沉睡的国民。但无论是夏目漱石还是鲁迅,在留学期间考虑的都是国家与人民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二者的留学经历又有了相似之处。该论文对比近代日本文学家夏目漱石与近代中国文学家鲁迅的异国留学体验:夏目漱石的研究从英文学转为汉文学,鲁迅弃医从文。同时,该文通过分析二者精神世界的异同,浅谈二者异国体验及其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鲁迅 异国体验 汉文学 弃医从文 中日交流
下载PDF
鲁迅及其作品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影响研究
5
作者 马钰清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9-173,共5页
梳理了近20年学界对于东南亚鲁迅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鲁迅及其作品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和对东南亚尤其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影响。提出对鲁迅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影响研究,应重视作为“文化符号”的鲁迅、作为“文学创作导师”... 梳理了近20年学界对于东南亚鲁迅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鲁迅及其作品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和对东南亚尤其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影响。提出对鲁迅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影响研究,应重视作为“文化符号”的鲁迅、作为“文学创作导师”的鲁迅、“去边缘化”的鲁迅三个切入点,同时,研究应保持跨学科意识,并结合东南亚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理论阐释,推动东南亚鲁迅研究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东南亚鲁迅 海外华文文学
下载PDF
The Unfinished Text or Literature as Palimpsest towards Lu Xun and His Relevance to the Present
6
作者 Wolfgang Kubin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3年第4期541-550,共10页
The fact that Lu Xun is no longer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hinese writer of the 20th century raises many questions. Is there only one benchmark for good literature, or are there different norms? To what extent... The fact that Lu Xun is no longer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hinese writer of the 20th century raises many questions. Is there only one benchmark for good literature, or are there different norms? To what extent are these norms dictated by the market? Questions like these relate to the issue of evaluation. Is literature still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definition of "modernity" that prevailed before World War II, or is it unfair to judge contemporary writers according to standards that dominated before 19497 The reason why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after 1949) might sometimes seem somehow lacking in comparison with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1912-49) might be found in historical changes in the role of the narrator in the novel. Literature after 1949 often returns to the omnipresent narrator, whose comments can be taken for granted. But, in the works of Lu Xun, the reader is often confronted with a narrator who is not reliable. In this way, the literature becomes ambivalent, and it is precisely this ambivalence that makes the literature "modern," as the reader has to decide which voice he or she is going to trust. It is also ambivalence which turns a narrating 'T' into a fictional character, which cannot be equated with the (real) auth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erary lu xun modernity memory AMBIVALENCE voice in the text market benchmark for literature unreliable narrator figure of speech
原文传递
怀柔“蛮”“夷”:岭南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建构策略
7
作者 朱崇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4-160,共7页
颇有历史的岭南现代文学和相对新颖的大湾区文学概念高度交叉,激活前者的内在活力对于后者的丰富与深化不无裨益。从现代性建构角度思考,宏观理路其实就是策略上既要立足本土又要放眼世界,同时面向上必须认真兼顾历时性、空间维度以及... 颇有历史的岭南现代文学和相对新颖的大湾区文学概念高度交叉,激活前者的内在活力对于后者的丰富与深化不无裨益。从现代性建构角度思考,宏观理路其实就是策略上既要立足本土又要放眼世界,同时面向上必须认真兼顾历时性、空间维度以及可能的内涵和外延融合创制。经由提倡“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文化巨匠鲁迅个案,我们可以还原并探讨岭南文化的有关文化特质及扬长补短策略,而重点强调的是紧靠丰富雄厚的中华性。著名作家黄谷柳个案返观了岭南(含中国香港)自身“蛮”的发展与进路,其长篇小说《虾球传》中的粤方言+现代汉语的操作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也当然关涉了独特的文化关怀。新加坡作家、学者苗秀个案的文学实践成为岭南文学可能丰富与强大的一种维度——师“夷”长技,添加了另类的视阈与对策——放眼域外,思考“蛮”如何开疆拓土乃至漂洋海外,如何灵根自植,化“夷”为友为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现代文学 鲁迅 黄谷柳 苗秀 粤语文学
下载PDF
“硬译”与现代汉语文学语言:1930年代鲁迅翻译论争背后的文化与语言问题
8
作者 汪卫东 刘晓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1930年代围绕鲁迅“硬译”的论争,不仅关乎翻译的具体策略,而且与近代以来的汉语革新问题深度相关。梁实秋等人对鲁迅的论争,聚焦于“信”与“顺”的孰先孰后,作为同一阵营的瞿秋白对鲁迅的批评和要求,则将“信”与更高要求的“顺”—... 1930年代围绕鲁迅“硬译”的论争,不仅关乎翻译的具体策略,而且与近代以来的汉语革新问题深度相关。梁实秋等人对鲁迅的论争,聚焦于“信”与“顺”的孰先孰后,作为同一阵营的瞿秋白对鲁迅的批评和要求,则将“信”与更高要求的“顺”——“绝对的正确和绝对的白话”——相结合。鲁迅在论争中坚持了“信”的原则,其背后既有文化启蒙的深刻动机,也有现代汉语革新的深度考量,鲁迅在现代汉语革新问题上保持了复杂的历史性态度,将现代汉语视为正在生成的现代民族语言,通过取法异域语言革新创造新的现代汉语。鲁迅在自己的“直译”实践中,结合传统汉语和异域语言的长处,形成了极富表现力的现代汉语文学语言,为现代汉语书面语言的成熟作出了贡献。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的成熟得益于文学翻译,鲁迅、茅盾、巴金等现代作家在自己的文学翻译中锻造文学语言,当代作家莫言、余华、王小波等的文学语言也受惠于当代杰出文学翻译家优秀的翻译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翻译 “硬译” “欧化” 梁实秋 瞿秋白 现代汉语文学语言
下载PDF
鲁迅文学奖:文学评奖架构上的新坐标
9
作者 范国英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85-91,共7页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框架下的全国性文学奖项,鲁迅文学奖在当代文学场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评奖历程中具有坐标意义。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评价机制,鲁迅文学奖对新时期的文学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也为当代作家的身...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框架下的全国性文学奖项,鲁迅文学奖在当代文学场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评奖历程中具有坐标意义。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评价机制,鲁迅文学奖对新时期的文学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也为当代作家的身份建构和社会认同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其评奖标准、评奖机制和评奖策略也会受到该奖项在时代语境和文学场域中之地位的规约和限制。考察鲁迅文学奖对新时期文学环境营造和当代作家身份建构的作用和影响,以期对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文学评奖制度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作协 鲁迅文学奖 文学评奖 文学场
下载PDF
鲁迅、赵树理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进程
10
作者 耿传明 《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1-65,共5页
鲁迅和赵树理分别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同发展阶段的领军人物,但二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都扮演了克里斯玛的形象。鲁迅是创世性的文化英雄,使得陷入困境的文化重新恢复了活力和创造性;赵树理是道德恒守者,弥合了传统美德和现代美德之间的... 鲁迅和赵树理分别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同发展阶段的领军人物,但二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都扮演了克里斯玛的形象。鲁迅是创世性的文化英雄,使得陷入困境的文化重新恢复了活力和创造性;赵树理是道德恒守者,弥合了传统美德和现代美德之间的罅隙。这种差异是源自于二人写作重心的差异,鲁迅坚持作者重心型写作,赵树理则恪守读者重心型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赵树理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性
下载PDF
从“重写鲁迅”到“弑父”——对美国华人学者鲁迅批评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0,共9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华人学者的鲁迅批评经历了审美批评、传记批评到解构批评的范式变化,与美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形成了同构关系。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后现代/后殖民思潮影响下,美国华人学者的鲁迅批评呈现出一种理论化趋势,对源头、总...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华人学者的鲁迅批评经历了审美批评、传记批评到解构批评的范式变化,与美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形成了同构关系。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后现代/后殖民思潮影响下,美国华人学者的鲁迅批评呈现出一种理论化趋势,对源头、总体性的批判性审视,使其普遍表现出极端的“弑父”倾向。在批评策略上,他们将“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视为国族主义的象征符号,并以怀疑主义的态度不断解构鲁迅的作者意图,从而颠倒了作家与批评家之间的权力关系。事实上,全球化的理论扩张尽管不断推动美国华人学者鲁迅批评的理论化和多元化,但也导致批评权力的独断,以及过度阐释、理论同质化、忽视文学事实等弊端,需要从认识论层面对之进行批判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批评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鲁迅 解构主义批评
下载PDF
复社的红色文献和史料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超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6-144,共9页
上海“孤岛”时期的复社是党领导下创办的出版机构,出版了《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等一批红色文献和进步文献。近年来在对复社的出版物考证后发现:《中国革命性质及动力》是《续西行漫记》正式面世前推出的单行本,其文... 上海“孤岛”时期的复社是党领导下创办的出版机构,出版了《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等一批红色文献和进步文献。近年来在对复社的出版物考证后发现:《中国革命性质及动力》是《续西行漫记》正式面世前推出的单行本,其文献价值在对复社所发行的图书和出版史研究中未曾提及,有可深入研究的空间;复社《鲁迅全集》纪念本的遗存较少,但收藏者既有之前未曾发现的公共机构也有私人藏书家,尚需进一步梳理及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社 红色文献 史料遗存 《西行漫记》 《续西行漫记》 《鲁迅全集》 《中国革命性质及动力》
下载PDF
基于深度翻译理论的《鲁迅小说集》翻译研究
13
作者 王伟 《黄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6-81,共6页
以“深度翻译”为理论基础,以蓝诗玲所译《鲁迅小说集》为研究对象,分析深度翻译策略在译本中的应用。《鲁迅小说集》译本中包含大量译文内容外的说明性文字、大篇幅的背景介绍和译文内精简的尾注,这些设置是深度翻译策略的实际运用。... 以“深度翻译”为理论基础,以蓝诗玲所译《鲁迅小说集》为研究对象,分析深度翻译策略在译本中的应用。《鲁迅小说集》译本中包含大量译文内容外的说明性文字、大篇幅的背景介绍和译文内精简的尾注,这些设置是深度翻译策略的实际运用。通过对译本中脚注、背景注释、尾注、前言等不同文本的分析,发现受译者主体差异性和译文受众差异性的影响,深度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通常不拘泥于格式化的文本表现。译者可以遵循通用规则,也可以自主安排译文内外说明性文本的表现形式。深度翻译策略的使用是一种有主旨的自由文本设置,也是一种方便读者接受文化信息的翻译活动,更是一种促进文学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翻译 《鲁迅小说集》 蓝诗玲 当代中国文学
下载PDF
论三部海外中国文学史中的鲁迅与历史涤濯现象
14
作者 田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58-64,共7页
“历史涤濯”现象即学人追寻探求过往世界规律、特征时对其他信息作出的选择性过滤与遮蔽。《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剑桥中国文学史》和《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特点鲜明、创新卓著,由于著作背后时间观与定位的不同,三部文学史中的... “历史涤濯”现象即学人追寻探求过往世界规律、特征时对其他信息作出的选择性过滤与遮蔽。《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剑桥中国文学史》和《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特点鲜明、创新卓著,由于著作背后时间观与定位的不同,三部文学史中的鲁迅各有差异,但在“现代”语境中同时出现了对鲁迅“传统性”的关注失位。认识“历史涤濯”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史、理性以及选择本身的有限性,理论、规律、特征都是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途径,而非真理或历史原真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鲁迅 历史涤濯 学术研究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网站之构思、建设与展望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辉洪 陈智德 +1 位作者 龙向洋 黄潘明珠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84,共6页
介绍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中国研究的背景,概述大学图书馆系统与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联合提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网站计划"的构思。透过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版数量及不同版本,指出"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学科而言,在在须... 介绍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中国研究的背景,概述大学图书馆系统与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联合提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网站计划"的构思。透过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版数量及不同版本,指出"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学科而言,在在须要整合散见各处的研究资料。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著述资料,散见不同的图书馆及个别书目文献书籍,部分作家如鲁迅,不论单行本或全集皆版本繁多,该文将探讨如何利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网站,建立一站式資讯平台,提供单行本、期刊论文、报刊文章、学位论文等不同类别的中、英、日语的资料,把分散的资料集中及提供书目分类浏览,以至按不同作家特色制作专题书目,以利学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网站 中国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 书目文献
下载PDF
走出国门的鲁迅与中国文学走出国门——蓝诗玲翻译策略的当下启示 被引量:32
16
作者 朱振武 唐春蕾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115,共8页
一直以来,如何翻译是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而对于译作的传播与接受度问题,翻译界却甚少关注。在西方尚未形成像我国一样对外来文化和文学作品有强烈需求的背景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得不考虑西方读者的接受度。英国翻译家蓝诗玲正是考虑... 一直以来,如何翻译是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而对于译作的传播与接受度问题,翻译界却甚少关注。在西方尚未形成像我国一样对外来文化和文学作品有强烈需求的背景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得不考虑西方读者的接受度。英国翻译家蓝诗玲正是考虑到中国文学作品在西方的现实地位,才在中国文学作品英译的过程中,在忠实的基础上更多地从目标语读者出发。本文以蓝诗玲对《鲁迅小说全集》的翻译为切入点,探讨蓝诗玲在中国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提出中国文学走出去应从实际出发,在不违忠实的基础上,注重目标语读者的接受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获得更广泛的海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走出去 蓝诗玲 鲁迅小说
下载PDF
当代中国的文言与白话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平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8,共3页
什么是文言,什么是白话,二者界限何在,能否互相跨越,曾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重要话题。该文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审视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思想文化的进程,揭示文言重新崛起的原因:一时代学风的转移,中国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顺利推广等... 什么是文言,什么是白话,二者界限何在,能否互相跨越,曾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重要话题。该文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审视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思想文化的进程,揭示文言重新崛起的原因:一时代学风的转移,中国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顺利推广等,同时对高考作文《赤兔之死》以及新时代文言写作的主要特征,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 白话 胡适 鲁迅 学风
下载PDF
鲁迅、莫言与麦家: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启示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淑卿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3-208,共6页
鲁迅小说全译本进入英国主流市场,学术研究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莫言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阐释20世纪中国社会丰厚的历史内涵而荣膺诺奖;麦家的小说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古典美的翻译风格走红欧美。这些作品的海外传播,提升了世界... 鲁迅小说全译本进入英国主流市场,学术研究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莫言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阐释20世纪中国社会丰厚的历史内涵而荣膺诺奖;麦家的小说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古典美的翻译风格走红欧美。这些作品的海外传播,提升了世界受众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度。关注并非认同,中国文学被海外受众认同并普遍接受,鲁迅、莫言与麦家的作品传播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作家要确立国际性的宏阔视野,立足本土与民族进行创作,并融入世界文学经典的共同要素;创造奇特而富有艺术感召力的文学表现形式,使之成为被海外受众认同与接受的媒介和保障;与海外文艺理论界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构建富有公信力的中国当代文学话语体系;培养传播对象所在国度本土译者,消除传播过程的时间差和语言差,实现中国文学的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莫言 麦家 中国文学 世界受众
下载PDF
在过去之事、现在之事、将来之事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木函 徐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3,共6页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不仅从现代思想史的意义上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点,而且在叙述学的层面开创了现代小说的表现形式:现代小说应该在过去之事、现在之事、将来之事中穿越。这种表现形式既意味着《狂人日记》的多重意义的空间...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不仅从现代思想史的意义上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点,而且在叙述学的层面开创了现代小说的表现形式:现代小说应该在过去之事、现在之事、将来之事中穿越。这种表现形式既意味着《狂人日记》的多重意义的空间,也隐含了鲁迅复杂的思想文化性格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现代白话小说 叙述方式
下载PDF
试论鲁迅《狂人日记》的历史渊源——对其创新所在的别一种理解 被引量:7
20
作者 谈蓓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3,共10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鲁迅《狂人日记》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上与其以前的文学作品的相通点,同时指出该作品创新的主要方面在于“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希望以此为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过程提供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陌生化 中国 文学评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