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对垄沟集雨种植谷子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周浩露 申朝阳 +4 位作者 罗新宇 黄英惠 王可心 王云浩 高小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5-899,共15页
【目的】探究垄沟集雨种植模式下谷子的生长、产量对氮肥的响应,以期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谷子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2—2023年选用陕豫谷3号谷子品种进行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模式(垄沟集雨种植模式,R;... 【目的】探究垄沟集雨种植模式下谷子的生长、产量对氮肥的响应,以期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谷子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2—2023年选用陕豫谷3号谷子品种进行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模式(垄沟集雨种植模式,R;传统平作种植模式,T),副因素为施氮量(0 kg·hm^(-2),N0;60 kg·hm^(-2),N1;135 kg·hm^(-2),N2;210 kg·hm^(-2),N3),在不同种植模式下测定谷子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各生育时期地上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以及成熟期农艺性状和产量,并计算氮素利用率。【结果】同一施氮量下,与传统平作种植模式相比,垄沟集雨种植模式下谷子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在降雨较多的2022年仅灌浆期有所提高,在降雨较少的2023年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则均有提高,两年间垄沟集雨种植模式均增强了谷子生育中后期的光合能力,延缓叶片衰老;谷子地上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在2022年的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有所提高,在2023年各生育时期均有增加,且N1、N2、N3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0.6%—39.5%、0.9%—51.1%;籽粒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对籽粒贡献率在两年间均有显著增加,满足了谷子全生育期的养分需求,改善了传统平作种植模式下谷子生育后期氮肥供应不足问题;氮肥偏生产力在两年间均有增加,分别提高了3.7%—14.3%、2.8%—27.6%,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在2022年于210 kg·hm^(-2)施氮量下略有降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在2023年施氮量超过135 kg·hm^(-2)时均有所降低,三者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谷子穗粗、单穗重在两年间均有提高,穗长则有所下降;产量在两年间均有显著性提高,分别增加了3.7%—14.3%、2.8%—27.6%,在降雨较少的2023年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且当施氮量超过60 kg·hm^(-2)时,产量无显著性增加。【结论】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垄沟集雨种植模式配施60—135 kg·hm^(-2)氮肥更有利于谷子氮素利用和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垄沟集雨种植 氮素利用 产量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发展集水型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俊 徐进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07-209,共3页
从经济学和生态学角度探析了我国半干旱地区发展以集水技术为基础的农牧混合型生态农业的限制因素、潜在优势及其前景,并提出将集水人工草地种植和草田轮作作为其两个重要的技术支撑,发展农牧混合型生态农业的对策。
关键词 集水技术 农牧混合型 生态农业模式 半干旱区 地区发展 半干旱 水型 技术支撑 草田轮作 人工草地
下载PDF
旱地地膜玉米“贫水富集”种植模式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宋秉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93-95,共3页
对不同降雨年份6种旱地地膜玉米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槽式、垄沟、低穴、撮苗等微集流模式均能小范围富集叠加降雨,改善玉米水分微生境。降雨量不同,模式间集雨效果亦不同,分别比对照多集雨1.9~7.8mm。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增产顺序... 对不同降雨年份6种旱地地膜玉米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槽式、垄沟、低穴、撮苗等微集流模式均能小范围富集叠加降雨,改善玉米水分微生境。降雨量不同,模式间集雨效果亦不同,分别比对照多集雨1.9~7.8mm。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增产顺序依次为槽式〉垄沟〉低穴〉撮苗,增产率为12.7%~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地膜玉米 “贫水富集” 种植模式
下载PDF
中国黄土高原生态型现代农业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普特 汪有科 马理辉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09年第5期31-34,共4页
黄土高原是中国生态最为脆弱和经济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榆林市米脂县孟岔村为研究基地,以山地红枣为研究对象与技术示范平台.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黄土高原是中国生态最为脆弱和经济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榆林市米脂县孟岔村为研究基地,以山地红枣为研究对象与技术示范平台.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技术创新与集成、技术示范与培训,构建了以山地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和山地红枣微灌节水技术为核心,山地雨水就地集蓄利用技术、山地枣园土壤保墒技术和山地果园高效施肥技术为配套的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工程技术体系,形成了“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建与实施,实现了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统一,为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干旱缺水两大瓶颈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为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型现代农业 矮化密植栽培 集雨微灌技术 发展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