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covering the Messages Behind Four Imperial Dragon Robes from Exhibitions With Yin and Yang Message
1
作者 Shu Hwa Lin C J Duarte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7年第1期53-62,共10页
The design themes of three Qing dynasty imperial dragon rob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Costume Collection act as carriers of the Chinese yin-yang philosophy. The information shared by these imperial drag... The design themes of three Qing dynasty imperial dragon rob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Costume Collection act as carriers of the Chinese yin-yang philosophy. The information shared by these imperial dragon robes are discussed through a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otifs and fabric structures of these garments to reveal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impact ofyin-yang on Qing imperial costume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gon robe Yin and Yang imperial/court costume
下载PDF
施琅研究若干问题辨析
2
作者 连心豪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1-41,共11页
以往的研究高度评价施琅将军进击澎湖、统一台湾并力主留台的丰功伟绩。近二十年来,时有标新立异之说,甚至附会庸俗政治,混淆是非黑白,蓄意诋毁抹黑。今就施琅与澎湖海战、台湾弃留、请封“天后”等争议问题进行辨析。
关键词 施琅 澎湖海战 台湾弃留 请封“天后”
下载PDF
清代前中期宫廷西洋人的外语服务述论
3
作者 柯卉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2-34,共13页
以天主教耶稣会士为主体的西洋人活跃在清代前中期的北京宫廷,为皇帝提供各类服务,外语服务即为其中之一。宫廷西洋人以皇帝奴仆的身份,为欧洲各国使团访华、中俄外交谈判、教皇特使访华等外交事务提供翻译服务。为了在华传教事业,宫廷... 以天主教耶稣会士为主体的西洋人活跃在清代前中期的北京宫廷,为皇帝提供各类服务,外语服务即为其中之一。宫廷西洋人以皇帝奴仆的身份,为欧洲各国使团访华、中俄外交谈判、教皇特使访华等外交事务提供翻译服务。为了在华传教事业,宫廷西洋人利用其译员身份助力或干扰欧洲使团访华活动,有意交好俄国使团成员,谋求中欧陆路交通可能性,但该群体的确无能力和意愿影响传统外交朝贡制度框架。此一时期宫廷西洋人还参与雍正朝内廷拉丁语学馆的教学工作,乾隆朝《华夷译语》“西洋译语”的编撰工作。清代前中期诸帝无意建构中欧交往及语言文化沟通长效机制,作为皇帝奴仆的宫廷西洋人也很少在服务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西洋人 皇帝奴仆 外语服务 中欧交往
下载PDF
从《御制增订清文鉴》看清朝祭祀中的儒家文化
4
作者 聂卓慧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3-23,共11页
清朝极其重视儒家文化,在沿袭明朝旧礼和调整清代祭祀的过程中,始终以儒家典制为根本。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对儒家文化的接受存在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因而官修满文词典所辑祭祀词汇既与中原传统记载有所差异,又显现出满汉文... 清朝极其重视儒家文化,在沿袭明朝旧礼和调整清代祭祀的过程中,始终以儒家典制为根本。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对儒家文化的接受存在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因而官修满文词典所辑祭祀词汇既与中原传统记载有所差异,又显现出满汉文化的互摄交融。迄乾隆朝,清代祭礼日臻成熟,乾隆帝一方面尊崇古礼,直溯儒家礼制源头,另一方面又对其因时调整。这一过程,彰显了乾隆帝深厚的儒学造诣,对维护统绪、巩固政权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制增订清文鉴》 清朝 祭祀 儒家文化
下载PDF
象纹在明清瓷器上的蕴意
5
作者 方婷婷 王珍妮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87-90,共4页
在明清官窑瓷器中,以大象为题材的装饰风格常见,它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风尚,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力量和独立精神的崇尚。大象被佛教视为圣物,具有至高的力量和智慧,形成了蕴意广泛的文化意象,这种文化意象也是人们对美好生... 在明清官窑瓷器中,以大象为题材的装饰风格常见,它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风尚,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力量和独立精神的崇尚。大象被佛教视为圣物,具有至高的力量和智慧,形成了蕴意广泛的文化意象,这种文化意象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仪象的出现,展示至高无上的皇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 明清官窑 瓷器 仪象
下载PDF
西汉皇帝的日常:汉宣帝朝会新制发微
6
作者 田丰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7-24,共8页
当今学界对汉宣帝创立的五日一朝制度的设立时间、制度渊源与生成原因认识不明。地节二年霍光病逝,汉宣帝亲政,推行诸项新制,其中每五日一临朝,听取公卿百官各叙其职的朝会制度理应得到更多关注。五日一朝制度的设立应在地节三年四月戊... 当今学界对汉宣帝创立的五日一朝制度的设立时间、制度渊源与生成原因认识不明。地节二年霍光病逝,汉宣帝亲政,推行诸项新制,其中每五日一临朝,听取公卿百官各叙其职的朝会制度理应得到更多关注。五日一朝制度的设立应在地节三年四月戊申以后,由萧望之推动,其政治逻辑应源于宣帝对日常礼制的采纳,与数术相关。君臣悬隔的外在生态与宣帝综核名实的内在理念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原因。宣帝改革朝仪,重视考核百官与允许临时进言,以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修正了君臣沟通的信息渠道,重组了政治架构,完成了皇权的伸张,汉朝由此中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宣帝 五日一朝 朝会制度 信息渠道 皇权伸张
下载PDF
清宫浴佛节承应戏刍论
7
作者 郝成文 阮昱诚 《阴山学刊》 2024年第2期14-20,共7页
浴佛节,或称为佛诞节,有着二月初八、四月初八、十二月初八等多种日期的说法,明清固定为四月初八。清代宫廷传承明代旧例,吸收汉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自己的萨满信仰、边疆政策,开创了盛大的浴佛盛会,包括司祝的浴佛之礼、喇嘛的祈愿舞蹈... 浴佛节,或称为佛诞节,有着二月初八、四月初八、十二月初八等多种日期的说法,明清固定为四月初八。清代宫廷传承明代旧例,吸收汉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自己的萨满信仰、边疆政策,开创了盛大的浴佛盛会,包括司祝的浴佛之礼、喇嘛的祈愿舞蹈、寺院和内廷献戏。一系列的“礼乐”仪式之中,承应戏是浴佛盛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令承应戏 浴佛承应 浴佛节俗 浴佛仪式
下载PDF
Ritual and Politics: An Examination of the 1072 Primal Ancestor Debate in the Northern Song
8
作者 Hiu Yu Cheung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8年第3期275-310,共36页
In considering the vital role played by imperial rites in claiming political legitimacy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Chinese emperors endeavored to present themselves as the perfect model for their subjects in te... In considering the vital role played by imperial rites in claiming political legitimacy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Chinese emperors endeavored to present themselves as the perfect model for their subjects in terms of ritual performance. Focusing on a Northern Song (960-1127) ritual debate over the placement of imperial ancestors' spirit tablets and ancestral chambers, especially that of the Primal Ancestor, this study aims to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scussions on ancestral rituals and how they were intensified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ng Anshi's New Policies. More importantly, this study reveal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ng scholar-officials' political positions and inte/lectual interests, thus providing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Song factional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tual poli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estral ritual ritual interest the imperial Temple Wang Anshi Song factionalism
原文传递
“龙朔廷议”与《永徽律疏》的修改辨析
9
作者 董长春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6-175,共10页
今本《唐律疏议》是体现中华法治文明连续性的最重要文本,其底本《永徽律疏》制定后的修改及其与今本《唐律疏议》的关系是历史和学术的重大问题。史载唐高宗龙朔二年廷议了同文正卿萧嗣业因嫡继母改嫁身亡而请申心丧之事,廷议后修改了... 今本《唐律疏议》是体现中华法治文明连续性的最重要文本,其底本《永徽律疏》制定后的修改及其与今本《唐律疏议》的关系是历史和学术的重大问题。史载唐高宗龙朔二年廷议了同文正卿萧嗣业因嫡继母改嫁身亡而请申心丧之事,廷议后修改了令、礼及律疏。但今本《唐律疏议》的相关内容与龙朔廷议的修改意旨并不完全相符。结合心丧、解官服丧制度的发展,以及唐高宗以后礼、令的内容,可以审慎地判定龙朔廷议后只是部分地修改了《永徽律疏》,并且有些律疏是应改而未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朔廷议 心丧 《永徽律疏》
下载PDF
乾隆的遗产:嘉庆朝官修图书与文化事业
10
作者 颜子楠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0-108,共9页
嘉庆朝完全继承了乾隆朝的官修图书编修机制,持续产出大型官修图书,维持朝廷对于文化事业的引领。在乾隆朝趋于完善的《御制诗集》编修机制规范着嘉庆皇帝御制诗的创作行为,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存诗数量第二多的诗人。从嘉庆朝臣子们宫... 嘉庆朝完全继承了乾隆朝的官修图书编修机制,持续产出大型官修图书,维持朝廷对于文化事业的引领。在乾隆朝趋于完善的《御制诗集》编修机制规范着嘉庆皇帝御制诗的创作行为,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存诗数量第二多的诗人。从嘉庆朝臣子们宫廷献诗的情况来看,嘉庆皇帝对于朝廷的文学活动并没有展现出足够的主动性。嘉庆朝的文化特色正是其在整体上受制于乾隆朝文化统治的“惯性”;当时士人风气的整体转变与嘉庆朝的文化政策之间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英殿 御制诗 《皇清文颖》 《皇清文颖续编》 宫廷文学
下载PDF
论杜甫的朝班记忆与谏官形象重塑 被引量:1
11
作者 傅绍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79,共10页
朝班记忆是杜甫晚年诗歌创作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杜甫在朝廷的谏官生涯虽然短暂,却构成了他难忘的政治回忆。在离开长安的日子里,杜甫以朝班记忆为媒质,不断忆写自己为官时期谏诤经历。记忆特有的补偿和修复功能,让杜甫在回忆书写中... 朝班记忆是杜甫晚年诗歌创作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杜甫在朝廷的谏官生涯虽然短暂,却构成了他难忘的政治回忆。在离开长安的日子里,杜甫以朝班记忆为媒质,不断忆写自己为官时期谏诤经历。记忆特有的补偿和修复功能,让杜甫在回忆书写中对自己的谏诤活动进行了建构性叙述。在这些叙述中,他克服了自己曾经极为卑谦的罪臣心理,用廷争、抗疏、折槛等词语描述自己当年失败的谏诤,勾画了自己理想谏臣的角色。在远离朝廷时,送友人入朝和太岁节俗等场景,触动了他的朝班记忆,他也用诗歌抒写自己深刻而执着的谏臣心理。杜甫晚年的朝班记忆书写,成功地完成了自己谏官形象的重塑,后世对他政治心理和朝官形象的认识和认可,也是基于他的这种记忆重塑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朝班记忆 谏官 形象重塑
下载PDF
再论明代公案小说的叙事策略及其成因——科举歧视、说唱与小说理念对叙事的影响
12
作者 梁凯 王昕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2-84,71,共14页
学界常感叹公案小说不如西方侦探小说那么引人入胜。但此类比较未能很好地结合中国文化环境,也忽略了“引人入胜”叙事方式的某些内在机制。法医学知识和细密的故事时间是破案严谨的基石。明代科举和教育体系歧视仵作,强化了文人与法医... 学界常感叹公案小说不如西方侦探小说那么引人入胜。但此类比较未能很好地结合中国文化环境,也忽略了“引人入胜”叙事方式的某些内在机制。法医学知识和细密的故事时间是破案严谨的基石。明代科举和教育体系歧视仵作,强化了文人与法医学知识的割裂。限制计时仪器的发展,因此故事时间较为模糊。说唱常渲染作案经过以强化善恶对立,史传文化按时序叙述,导致隐藏作案经过的方式散见却未成主流。拟话本的题目与入话会提前叙述后文,设置反转和悬念时易顾此失彼。虚构看似相关实则无关的线索,可强化悬念,也使重要的线索与反转更难被觉察,结局更出人意料。但明小说作者视“奇”与“通俗”为手段而非核心,所以很少虚构假线索。悬念、推理和反转多散见却未实现精致的融合。此外,中国独创的密室情节值得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案小说 说唱文学 叙事策略 明代小说理论 科举与文学
下载PDF
“变夷从夏”与“戎华兼采”--礼乐制度视阈下的北魏宫廷音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铮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礼乐制度虽在春秋战国时代崩坏,但作为一种思想和意识形态,其历史影响却极为深远。秦汉以降,礼乐发展进入转型时期,国家礼乐思想,成为王朝的共识。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由北方边陲而入华夏腹地,处于华夏文化的包围中,自身文化发生转... 礼乐制度虽在春秋战国时代崩坏,但作为一种思想和意识形态,其历史影响却极为深远。秦汉以降,礼乐发展进入转型时期,国家礼乐思想,成为王朝的共识。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由北方边陲而入华夏腹地,处于华夏文化的包围中,自身文化发生转变。北魏政权为树立自身统治的“正统性”,以民族身份认同为基础,精神文化认同为核心,创建了多元文化融合的宫廷音乐体系。礼乐与五礼结合,在宫廷音乐构建、郊庙祭祀用乐、宴飨用乐等方面,将北疆之旧俗与中原之礼制进行了整合,既体现出拓跋鲜卑对祖先和故土的情感认同,又主动拥抱中原华夏的礼乐文明。魏孝文帝以汉法为政的改革,加速了北魏宫廷音乐汉化的步伐,催生了将西域、河西、关陇、江东、荆楚音乐融于一体的华夏正声,为隋唐宫廷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也为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认同 民族认同 北魏 华夏 宫廷音乐
下载PDF
清代宫廷画珐琅创作与皇权的关系探析
14
作者 杨玉洁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宫廷画珐琅作为清代中、西文化技术交流产物,更是宫廷御用造办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康熙满文批奏折》《康熙汉文批奏折》《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成做活计清档》等宫廷文献地再读,发现宫廷画珐琅的研发制作以皇帝个人意志为开端,生产制作地... 宫廷画珐琅作为清代中、西文化技术交流产物,更是宫廷御用造办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康熙满文批奏折》《康熙汉文批奏折》《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成做活计清档》等宫廷文献地再读,发现宫廷画珐琅的研发制作以皇帝个人意志为开端,生产制作地点围绕皇权所在,皇帝审美则通过提出制作要求、览阅画样、器型推荐、成品品评等设计及生产环节渗透到画珐琅作品中。因此,康、雍、乾三朝画珐琅作品各自风格的展现与皇权渗透下的珐琅艺术创作路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宫廷 画珐琅 创作 皇权
下载PDF
北宋前期太常寺与太常礼院的政务关系及运作方式研究
15
作者 冯盛 《西夏研究》 2023年第2期83-90,共8页
北宋前期的太常寺与太常礼院并非严格意义上“事不相兼”,寺与礼院官共议礼制,二司常由同一官员兼掌,朝廷在计算太常寺员额时亦会将礼院官纳入其中。在官员兼职与官署分隔两地的背景下,为保证礼仪公务中“常行熟事”的运行效率,太常礼... 北宋前期的太常寺与太常礼院并非严格意义上“事不相兼”,寺与礼院官共议礼制,二司常由同一官员兼掌,朝廷在计算太常寺员额时亦会将礼院官纳入其中。在官员兼职与官署分隔两地的背景下,为保证礼仪公务中“常行熟事”的运行效率,太常礼院官提前在状纸上列署众衔并加盖官印,由太常寺官在空白印状上书填具体处理意见。这一“礼院故事”在减化公务运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也将礼院官手中的权力转移到判寺官手中,为后者的擅权创造了条件。在制定温成皇后丧礼仪制的过程中,得到仁宗授意的判太常寺王洙借此实现“钩摭非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太常寺 太常礼院 温成皇后
下载PDF
从清宫到伦敦——传顾恺之《女史箴图》西传轨迹及外流成因再检讨
16
作者 任仕东 《艺术探索》 CSSCI 2023年第5期32-39,共8页
传顾恺之《女史箴图》于20世纪前后从清宫流出,辗转成为大英博物馆百余年来的镇馆之宝。因缺乏相关直接记录,画卷流出轨迹及成因等问题说法不一。实际上,《女史箴图》是在义和团运动时期流出清宫,被英国的克拉伦斯·约翰逊上尉带离... 传顾恺之《女史箴图》于20世纪前后从清宫流出,辗转成为大英博物馆百余年来的镇馆之宝。因缺乏相关直接记录,画卷流出轨迹及成因等问题说法不一。实际上,《女史箴图》是在义和团运动时期流出清宫,被英国的克拉伦斯·约翰逊上尉带离中国。依据他写给大英博物馆版画及绘画部的负责人悉尼·科尔文的信件等档案资料及馆藏信息,该画卷的入藏性质属于金钱交易品。因此一种广为流传的“赠礼”说法不足采信,它与该画卷作为金钱交易品的入藏时间、性质、逻辑等抵牾不合。画卷是被八国联军侵略者从北京劫走,掠夺者指向英国军官约翰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顾恺之《女史箴图》 伦敦大英博物馆 克拉伦斯·约翰逊 金钱交易 义和团运动 掠夺 清宫
下载PDF
情感交流与关系交融——论清代宫廷年节饮食活动
17
作者 李喜霞 《唐都学刊》 2023年第4期103-107,共5页
清代宫廷年节饮食活动从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有的年份甚至延续到正月末,持续时间非常长。年节之际,清宫廷举办诸如除夕、元日、元宵等节日饮食活动,举办频率高,涉及人员广,盛况空前。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年节饮食活动,依赖于包括皇室、... 清代宫廷年节饮食活动从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有的年份甚至延续到正月末,持续时间非常长。年节之际,清宫廷举办诸如除夕、元日、元宵等节日饮食活动,举办频率高,涉及人员广,盛况空前。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年节饮食活动,依赖于包括皇室、亲王、郡王、贝勒以及外藩王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而在各自的责任担当中,也强化了其作为王朝重要统治成员的身份认同,增强了宫廷凝聚力。在觥筹交错的氛围中,清代宫廷年节饮食活动渲染出浓厚的“缘人情而制,依人性而作”的情感色彩,其也成为团结蒙古各部,维护民族大一统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宫廷年节 职能 合力而为 人情人性 民族大一统
下载PDF
世积乱离与中晚唐早朝诗
18
作者 吴玉婵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4-59,88,共7页
中晚唐早朝诗在世乱的背景下,隐藏着诗人幽微心境的变化。与初盛唐相比,中晚唐早朝诗出现了清峭冷寂的风格。诗歌意象也产生诸多新变,朝着世俗化、偏重主观感受的方向发展。中晚唐早朝诗由单纯颂圣转变为文人聊以消忧的窗口,彰显着中晚... 中晚唐早朝诗在世乱的背景下,隐藏着诗人幽微心境的变化。与初盛唐相比,中晚唐早朝诗出现了清峭冷寂的风格。诗歌意象也产生诸多新变,朝着世俗化、偏重主观感受的方向发展。中晚唐早朝诗由单纯颂圣转变为文人聊以消忧的窗口,彰显着中晚唐诗人心态的内敛,仅用气势恢宏去概括中晚唐早朝诗有失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早朝诗 新变 归隐
下载PDF
初唐宫廷写经与日本古辞书
19
作者 池田证寿 贾智(译) 《汉字汉语研究》 2023年第4期79-97,127,128,共21页
本文通过调查初唐宫廷写经中的25个字体,发现初唐宫廷写经的用字规范相比晚唐开成石经呈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开成石经的字体与其他时代、地区的标准文献的字体存在较大差异。唐代字样书促进了初唐标准字体向开成标准字体过渡。通过考... 本文通过调查初唐宫廷写经中的25个字体,发现初唐宫廷写经的用字规范相比晚唐开成石经呈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开成石经的字体与其他时代、地区的标准文献的字体存在较大差异。唐代字样书促进了初唐标准字体向开成标准字体过渡。通过考察《新撰字镜》《类聚名义抄》等日本古辞书对唐代字样书的援引情况,两书对同一字体所持的正字观并不相同,这可能反映了字体的历时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体史 初唐宫廷写经 字样书 新撰字镜 类聚名义抄
下载PDF
王朝国家的模仿与隐喻——人类学视阈下的土司社会与国家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岳小国 陈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2-138,共7页
国家——社会二元对立框架是一种极具张力性的关系范畴。在土司宗族文化、宗教信仰及其他生活实践中,土司社会通过隐喻的途径模仿王朝礼仪及其行政体系,借助王权进入、学习儒家思想、模仿王朝礼仪等方式,不断被整合到王朝国家内。模仿... 国家——社会二元对立框架是一种极具张力性的关系范畴。在土司宗族文化、宗教信仰及其他生活实践中,土司社会通过隐喻的途径模仿王朝礼仪及其行政体系,借助王权进入、学习儒家思想、模仿王朝礼仪等方式,不断被整合到王朝国家内。模仿与隐喻构成了地方土司社会与中央王朝国家沟通的重要路径,通过这种模仿实践,帝国的运作逻辑得到土司社会认可,而土司政权与中央王朝之间的沟通也由此变得更为畅通。土司政权与王朝国家的这种互动深刻影响着地方社会的发展,使之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对边疆地区较长时期的和平、稳定,以及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社会 宗族 宗教信仰 王朝国家 模仿与隐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