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wo Different Pacifist Concepts under the Second Abe Administration from a Role Theory Perspective
1
作者 Tatsuro Debroux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9年第6期245-257,共13页
This article examines a concept‘pacifism’described by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and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s(LDP)president Abe Shinzo and the New Komei Party's(NKP)leader Yamaguchi Natsuo through a lens of r... This article examines a concept‘pacifism’described by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and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s(LDP)president Abe Shinzo and the New Komei Party's(NKP)leader Yamaguchi Natsuo through a lens of role theory to understand what roles they think Japan should play.First,how the concept'pacifism'is used in statements(speeches,interviews,and remarks on the press)of Abe,Yamaguchi and other related materials,which are assumed to give a clue about their ideas of Japan's role in the world related to pacifism,is examined because this comparison enables to expose accord and discord between them.Second,national role conception or NRC(an actor’s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ntry’s appropriate role in the world and the percep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ctations)about Japan's role and the worldview of each party is discuss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issue of the revision of the Japanese Constitution which stipulates a general framework of Japan's foreign policy.The LDP aims to play more proactive roles by revising the constitution and Abe dismisses the current constitution as it makes only'one-country pacifism'possible.On the other hand,the NKP tries to maintain the constitution as it is to protect traditional non-military pacif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ign policy Security the JAPANESE constitution the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the New Komei PARTY role theory
下载PDF
Mao Zedong and Legislation on Constitution of 1954
2
作者 郭锦杭 《嘉应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6-40,共5页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称“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毛泽东全程参与了“五四宪法”的起草、修改和讨论工作。毛泽东确立“五四宪法”的立法指导思想,...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称“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毛泽东全程参与了“五四宪法”的起草、修改和讨论工作。毛泽东确立“五四宪法”的立法指导思想,一是“五四宪法”是过渡性的宪法,二是“五四宪法”是治国的的总章程;立法基本原则为: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借鉴本国历史上和外国有益经验的原则。这些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对当代中国立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五四宪法”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下载PDF
论“五四宪法”的地位和作用:纪念“五四宪法”颁布70周年
3
作者 周叶中 穆远灿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3期42-57,共16页
“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制度体系的确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五四宪法”既构建起国家基本制度体系、国家组织机构体系、公民基本权利义务体系,实现了中华... “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制度体系的确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五四宪法”既构建起国家基本制度体系、国家组织机构体系、公民基本权利义务体系,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构的任务,又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的民主基础、法理基础和观念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石。尽管“五四宪法”由于特殊历史原因而未能得到全面贯彻实施,但其深刻的历史教训仍为改革开放后进一步完善宪法制度,加强宪法治理提供了极宝贵的经验。我们纪念“五四宪法”就是要更加认真地对待宪法,全面准确认识其历史地位、作用和意义,继承和弘扬其中的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和宪法智慧,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地位 “五四宪法”作用 国家建构 宪法基础
下载PDF
重释八二宪法中的受教育条款——一个历史分析
4
作者 秦前红 罗世龙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4年第4期40-54,共15页
针对受教育条款的既有解释欠缺历史维度,未能实质性贯彻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的继承性发展这一共识。只有在参考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对受教育权和受教育义务予以联动解释,才能发现八二宪法受教育条款的真正意涵。回顾历史可知,新中国成立之... 针对受教育条款的既有解释欠缺历史维度,未能实质性贯彻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的继承性发展这一共识。只有在参考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对受教育权和受教育义务予以联动解释,才能发现八二宪法受教育条款的真正意涵。回顾历史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受五四宪法过渡性与权利保障现实性的影响,受教育义务没有入宪。当时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落实促使人们侧重受教育权的积极面向,认为公民受教育权只能且必须依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的新中国方能实现。改革开放后,为展现国家复兴姿态,受教育义务得以入宪。这种规范变动以及当下的社会变迁共同引发受教育权积极面向的淡化及其消极面向的回归。于是,人们不再下意识地认为受教育权的实现必得依赖国家,而是将国家供应的义务教育视为一种满足基本需求的“底线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转而寻求实现更高质量教育的多样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教育权 受教育义务 五四宪法 八二宪法 宪法观念
下载PDF
试论“五四宪法”的科学性——近代以来思想史的视角
5
作者 李留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11,共7页
“五四宪法”具有鲜明的科学品格。认识“五四宪法”的科学性离不开它所产生的社会思想背景。中国近代以来的科学观经历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实证主义科学精神的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引入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几个发展阶段。从思想史视角观... “五四宪法”具有鲜明的科学品格。认识“五四宪法”的科学性离不开它所产生的社会思想背景。中国近代以来的科学观经历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实证主义科学精神的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引入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几个发展阶段。从思想史视角观察,“五四宪法”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科学态度、科学内涵和科学策略等诸多方面;从思想史视角观察,也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五四宪法”后来的遭际,从而更好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 科学性 思想史
下载PDF
“五四宪法”对国家监督体系的奠基
6
作者 于文豪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五四宪法”奠定了新中国国家监督体系的基本框架。“五四宪法”建立的国家监督体系以人大制度为基础,以行政监察和检察监督为重要方式,政协发挥着政治监督的功能。这一体系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丰富了以民... “五四宪法”奠定了新中国国家监督体系的基本框架。“五四宪法”建立的国家监督体系以人大制度为基础,以行政监察和检察监督为重要方式,政协发挥着政治监督的功能。这一体系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丰富了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权力运行机制,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但是,这一体系存在着宪法实施不足、监督内涵缺失和党内监督弱化的问题。以“五四宪法”为参照,未来要坚持与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须着力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的贯通融合,国家监督体系内部的协调衔接,民主制度和程序的完善便捷,公民基本权利的充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纲领》 “五四宪法”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下载PDF
宪法的“天衣”在于实施:基于“五四宪法”的宪法监督之“缝”的思考
7
作者 郑磊 刘浩锴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3期73-87,共15页
“五四宪法”的“天衣”之“缝”,典型地体现在其确立了中国宪法监督制度,却落下宪法监督主体虚设、宪法解释缺位、改变或者撤销机制错位的规范之“缝”。“八二宪法”,通过增设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宪法监督机关、明确宪法解释权、备案... “五四宪法”的“天衣”之“缝”,典型地体现在其确立了中国宪法监督制度,却落下宪法监督主体虚设、宪法解释缺位、改变或者撤销机制错位的规范之“缝”。“八二宪法”,通过增设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宪法监督机关、明确宪法解释权、备案审查等依托机制建章立制等方面,在规范层面的“天衣”补“缝”,也形成了中国宪法监督的“宪法监督—宪法解释—撤销”三元规范结构。循此结构,新时代以来,补强宪法监督机关、落实宪法解释机制、加强和完善备案审查制度,三线接续并进,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中编制宪法“天衣”的“无缝码”。如是梳理,以宪法监督为例,在宪法发展的阶段接续中,在规范和实践的螺旋互动中,呈现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的“五四宪法”之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 “八二宪法” 宪法监督 宪法解释 改变或者撤销 备案审查 合宪性 审查
下载PDF
“五四宪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8
作者 崔跃峰 李曙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17,共6页
1954年制定的第一部宪法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历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宪法指出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宪法创设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政治建设的两大制度基石;宪法... 1954年制定的第一部宪法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历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宪法指出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宪法创设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政治建设的两大制度基石;宪法确立了统一、平等、团结互助、尊重少数民族权益等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初步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内不同民族交往的原则和规范,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稳定、发展和繁荣提供了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意识 “五四宪法”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下载PDF
“五四宪法”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实施的国家治理逻辑
9
作者 张震 杨柳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3期58-72,共15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五四宪法”中有着特定规范内涵,具体包括制度来源论、制度属性论、制度地位论和制度功能论。70年来的制度实践,尽管在文本规范上和具体实施中有所变动,但人民主权原则、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本质内涵从未变迁。新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五四宪法”中有着特定规范内涵,具体包括制度来源论、制度属性论、制度地位论和制度功能论。70年来的制度实践,尽管在文本规范上和具体实施中有所变动,但人民主权原则、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本质内涵从未变迁。新时代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凸显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理论方位,具体体现于制度方位、民主方位、法治方位和治理方位。在确定和厘清上述理论方位的基础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将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以及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好的发展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 人民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治理
下载PDF
1954年宪法实施及其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范进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21,共9页
1954年宪法是一部不完全的社会主义宪法,但它确立的宪法政治架构与体制则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政治基本框架之基。五四宪法颁布后,其具体实施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政权的机构建制依据宪法建立起来;二是全国人大依据宪法积... 1954年宪法是一部不完全的社会主义宪法,但它确立的宪法政治架构与体制则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政治基本框架之基。五四宪法颁布后,其具体实施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政权的机构建制依据宪法建立起来;二是全国人大依据宪法积极行使其职权,发挥其职能;三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是依宪法进行的。一部宪法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其制定颁布,更重要的是在于实施。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只有切实实施宪法,才能把纸上的宪法变成现实的宪法,最终才能达致宪法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 宪法实施 宪法政治
下载PDF
论1954年宪法的时代特征——纪念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元宪 朴飞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37-142,共6页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它上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下启1982年宪法。这部宪法有其独特的时代特点,它是毛泽东宪法思想影响下的宪法,过渡时期的宪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它上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下启1982年宪法。这部宪法有其独特的时代特点,它是毛泽东宪法思想影响下的宪法,过渡时期的宪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和发展的宪法,基本权利单列成章和其后置的宪法,全民大讨论的宪法。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部宪法的特点,对理解我国现行宪法体制、树立宪政文化意识、普及宪法知识是有所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4年宪法 过渡时期 宪法特点 中国立宪
下载PDF
协商民主视野下的1954年制宪——基于1912年与1954年制宪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扩振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0-230,共11页
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均是协商民主制宪的典范。两次民主协商制宪均有制宪代表的民主性、协商过程的充分性、协商方式的小型化等特性。临时约法制定所具有的在规则下制宪、协商的民主化是五四... 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均是协商民主制宪的典范。两次民主协商制宪均有制宪代表的民主性、协商过程的充分性、协商方式的小型化等特性。临时约法制定所具有的在规则下制宪、协商的民主化是五四宪法所不具备的,而人民广泛参与到制宪过程中也是临时约法以精英协商—人民缺位模式制定所匮乏的。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临时约法制宪中的协商民主更大程度是西方式的,五四宪法则是群众路线指导下的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产物。1912年的模式为民国时代制宪的主要模式,1954年制宪所产生的精英协商—人民参与的新模式则为后来历次修宪所继承。通过两种协商民主制宪模式的对比,可以看出人民在我国制宪中影响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临时约法 五四宪法 制宪
下载PDF
关于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若干问题探讨——纪念1954年宪法颁布五十周年 被引量:13
13
作者 韩大元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14,共14页
195 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是唯一运用制宪权而制定的宪法 ,奠定了新中国宪政体制的基本框架与基础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1 95 4年宪法在国际范围内也体现了一定的宪政价值。1 95 4年宪法的历史局限性是由多方面的原... 195 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是唯一运用制宪权而制定的宪法 ,奠定了新中国宪政体制的基本框架与基础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1 95 4年宪法在国际范围内也体现了一定的宪政价值。1 95 4年宪法的历史局限性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应采取历史的分析方法 ,实事求是地评价其地位与影响 ,从历史中寻求宪法发展的规律 ,推动我国的宪政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宪权 宪政 宪法文化 1954年宪法
下载PDF
“五四宪法”的宪法观及其发展
14
作者 刘桂新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3期88-104,共17页
“五四宪法”的宪法观不仅设置了中国宪制发展的基本方向,同时也构成了理解现行宪法之宪法观的历史起点。为确保讨论的聚焦,可从宪法功能观、宪法权力观、基本权利观和宪法实施观四个方面来展开。从“五四宪法”到现行宪法的宪法变迁过... “五四宪法”的宪法观不仅设置了中国宪制发展的基本方向,同时也构成了理解现行宪法之宪法观的历史起点。为确保讨论的聚焦,可从宪法功能观、宪法权力观、基本权利观和宪法实施观四个方面来展开。从“五四宪法”到现行宪法的宪法变迁过程中,均可看到在上述四个宪法观方面的延续和发展。在宪法功能观方面,呈现出从确认功能到规范功能的转变;在宪法权力观方面,呈现出从一元性权力向有限多元性权力的发展;在基本权利观方面,呈现出从基本权利的宣示性功能向基本权利之保障与限制的规范性功能的展开;在宪法实施观方面,呈现出从传统的宪法监督走向以合宪性审查为中心的宪法全面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 “八二宪法” 宪法观 宪法功能
下载PDF
“五四宪法”精神之分析——纪念“五四宪法”颁布70周年
15
作者 张其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8-23,共6页
“五四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为新中国法治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四宪法”从起草到颁布,饱含了民主、务实、创新、开放等精神。在“五四宪法”诞生70年的中国法制发展进程中,宪法以其独特的功能维护了国家法制的顺利运转,... “五四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为新中国法治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四宪法”从起草到颁布,饱含了民主、务实、创新、开放等精神。在“五四宪法”诞生70年的中国法制发展进程中,宪法以其独特的功能维护了国家法制的顺利运转,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现行法治精神延续和发展了“五四宪法”精神,“五四宪法”精神也将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 新中国 法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权力观与“五四宪法”的政权建构
16
作者 陈明辉 《党内法规研究》 2024年第3期45-65,共21页
权力是宪法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对权力的不同认识造就了不同的宪法。中国共产党将权力的本质理解为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并将这种权力观写入了“五四宪法”。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要通过革命夺回权力,通过选举将权力交给人民代表大会。出... 权力是宪法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对权力的不同认识造就了不同的宪法。中国共产党将权力的本质理解为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并将这种权力观写入了“五四宪法”。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要通过革命夺回权力,通过选举将权力交给人民代表大会。出于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权力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集中于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一元化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对分散最高国家权力的“三权鼎立”和“两院制”。在权力的分配上,“五四宪法”坚持国家权力的统一性,但允许对法律权力进行类型化和职权分工。不过,由于缺乏对权力失范的防范意识,“五四宪法”没有很好地解决权力制约监督的问题。加上革命法制理念的冲击以及未能处理好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问题,“五四宪法”未能真正做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对权力的理解、表达、组织和分配在很大程度上为现行宪法所继承和发展,而它在权力制约监督方面的问题最终在现行宪法中逐步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 权力 民主集中制 国家机构 革命法制
下载PDF
“五四宪法”中行政权塑造的权利视角
17
作者 孙中原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3期105-119,共15页
在国家建构的整体目标下,“五四宪法”通过“机关样态”的方式塑造了行政权,而公民基本权利与行政权的对应关系则为理解后者的一条“暗线”,借助分析法学的基本范畴,“五四宪法”中行政权呈现出了“义务”“无权利”“权力”“无权力”... 在国家建构的整体目标下,“五四宪法”通过“机关样态”的方式塑造了行政权,而公民基本权利与行政权的对应关系则为理解后者的一条“暗线”,借助分析法学的基本范畴,“五四宪法”中行政权呈现出了“义务”“无权利”“权力”“无权力”“特权”等多种样态。基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中法律工具主义的立场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现实需要,本应主要表现为“义务”的行政权更多以“权力”性质的裁量权存在,这一情形在过渡时期是合理且必要的。有鉴于此,在“八二宪法”框架之下应为工具性的行政权注入更多的权利保障价值,通过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等宪法实施监督机制以及裁量基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应诉等执法监督制度推进行政权的运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 行政权 权利—权力 权利—义务
下载PDF
1954年宪法确立的宪政体制价值解读
18
作者 胡玲芝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64,共4页
我国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所确立的宪政体制和原则,既适合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又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其坚持集体本位,坚守民主价值,注重伦理入法,较... 我国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所确立的宪政体制和原则,既适合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又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其坚持集体本位,坚守民主价值,注重伦理入法,较好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资源整合、人权实现和人际和谐,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4年宪法 宪政体制 价值解读
下载PDF
再论我国1954年宪法的价值
19
作者 杨银霞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第9期70-73,共4页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同时,这部宪法对之后的我国三部宪法的诞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为现行的1982年宪法的诞生奠定了良好的框架和理论基础,它在我国宪法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1954年宪法却由于诸多原因在实施中...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同时,这部宪法对之后的我国三部宪法的诞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为现行的1982年宪法的诞生奠定了良好的框架和理论基础,它在我国宪法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1954年宪法却由于诸多原因在实施中未能完全体现它的优良价值,也未能尽显它的基本设计功能。本文在探讨1954年宪法价值基础上,详细分析了1954年宪法未能坚持实施的原因,旨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期望对我国当今的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4年宪法 宪法观念 宪法实施
下载PDF
1954年宪法的主要特点与宪政意义——纪念1954年宪法颁布50周年
20
作者 宇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5-20,共6页
1954年宪法是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中国经验与国际经验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的产物;她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法制从"过渡期"转为"成型期";她奠定了新中国民主宪政的基本模式;她... 1954年宪法是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中国经验与国际经验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的产物;她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法制从"过渡期"转为"成型期";她奠定了新中国民主宪政的基本模式;她的基本精神注入了现行宪法的灵魂;其特点突出、影响久远、宪政意义重大,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 基本模式 特点 局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