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Legal Logic in the Practice of Poverty Reduction in Rural China in the One Hundred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1
作者 Zhang Lizhe Ren Siq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2年第1期62-86,共25页
Three major poverty reduction models have successively been adopted in the poverty control l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namely reliefbased poverty alleviation,which focused on adjusting the production fact... Three major poverty reduction models have successively been adopted in the poverty control l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namely reliefbased poverty alleviation,which focused on adjusting the production factors of land,development-driven poverty alleviation,and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In the process,the target of finding a rational position for the principal func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has been gradually realized:the approach of poverty alleviation has gradually adjusted from micro to macro,from direct to indirect;while the management has transformed from mobilization-based to rule-of-law based.Rules that link policies and laws,as well as a rule-of-law model of the poverty reduction of a developing country that is led by party committees and governments,has been formed,and an illustrative sample of poverty control has been created,which provides experience based knowledge to the anti-poverty practi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In the future,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realize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the people in comparative poverty and the proceduralization of poverty reduction administrative behaviors,as well as to formulate a unified "Poverty Reduction Law" when the time is ripe,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the people in comparative poverty in the post-poverty-alleviation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verty control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ule of law
下载PDF
The Approach to Chinese Moderniz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2
作者 YU Zhong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23年第3期407-433,共27页
The essenc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s to promote a modern legal system in China.The approach to Chinese moderniz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refers to the Chinese approach to promoting a modern legal ... The essenc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s to promote a modern legal system in China.The approach to Chinese moderniz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refers to the Chinese approach to promoting a modern legal system.By comprehensively reviewing the history and reality,theory and practice,and actual and desirable aspect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of the rule of law,we can summarize the Chinese approach to promoting a modern legal system.This approach containssvariouselements,including a leadership system for the rule of law with centralized and unified leadership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a rule of law virtue principle of putting the people first,a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toward national governance,and a historical-legal consciousness that inherits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legal culture.These key elements play a prominent role and can effectively showcase the Chinese approach to promoting a modern legal system.Describing such a Chinese approach not only helps to summarize the fundamental experienc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but also showcases the Chinese logic and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moderniz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oderniz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legal system Party leadership putting the people first national governance traditional culture
原文传递
劳动幸福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理路、基本原则与实施路径——以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伟 陈东利 《职业技术》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劳动幸福观是对劳动价值的自我体认与情感认同,是劳动实践的动力之源与精神支撑,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基础性意义。劳动幸福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应坚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 劳动幸福观是对劳动价值的自我体认与情感认同,是劳动实践的动力之源与精神支撑,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基础性意义。劳动幸福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应坚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实施路径上应形成以明确教学目标为先导、以优化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突出学生主体为根本、以改革教学评价为保障、以外化教学成果为支撑的系统化推进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幸福观 思想道德与法治 教学原则 实施路径
下载PDF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治理论体系
4
作者 范进学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共21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法治法理思想,并形成了思想深刻、内容完整、体系宏大、逻辑严密的法治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具体包括法治概念论、法治本质论、法治目的论、法治精神论、法治规范论、法治体系论、法治方法论、法治教...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法治法理思想,并形成了思想深刻、内容完整、体系宏大、逻辑严密的法治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具体包括法治概念论、法治本质论、法治目的论、法治精神论、法治规范论、法治体系论、法治方法论、法治教育论、法治信仰论、法治自信论、法治文化论等。前五论阐明了法治内在与外在的理论与制度的本体问题,概念论阐释法治是什么,本质论诠释法治的政治方向与定位,目的论解决法治的意义与归属,精神论阐明法治的灵魂何谓,规范论则为作为理想、理念、价值的法治找到安身立命的制度载体。因此,前五论关乎法治的内在道德与外在规范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原理。后六论阐释了法治的全过程、全领域的运行过程及其规律,解决法治的目的、精神、本质、规范何以实现以及怎样实现的战略、战术与策略问题:体系论确立了法治建设的目标与法治运行规律,方法论解决了法治战略目标如何实现的路径、方法、方式问题,教育论解决了法治何以使人尊法守法用法的问题,信仰论解决了人们对待法治的根本道德态度、道德习惯与道德义务问题,自信论解决了人们对待本国法治的信心与内在认同问题,文化论阐释了法治的意识形态构成与人文精神积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概念 法治精神 法治规范体系 法治信仰 法治十一论
下载PDF
适应性海洋法治理念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适用
5
作者 罗国强 魏寒冰 《中国海商法研究》 2024年第2期64-76,共13页
新形势下,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海洋法体系在应对海洋治理中的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时呈现一定的不适应性。普芬道夫自然法哲学中的社会性义务要求社会主体承担不损害他人正当权益的普遍义务,具备此种消极调和特征的... 新形势下,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海洋法体系在应对海洋治理中的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时呈现一定的不适应性。普芬道夫自然法哲学中的社会性义务要求社会主体承担不损害他人正当权益的普遍义务,具备此种消极调和特征的公平原则强调规则与历史演替中的社会关系保持一致,主要表现为在承认变化的基础上适应变化。通过将适应理念嵌入海洋法体系,补充法治理念的内容,并表现为面向未来的开放式规则、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参与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演化解释,海洋法将更加灵活地调整权利义务关系。适应性海洋法治理念具备内在延展性,能够为解决南海问题、日本倾倒核污水等海洋危机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问题提供借鉴思路。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海洋利益诉求也随之变化拓展。中国需要兼顾本国利益与国际社会整体利益,适时调整立场态度,通过建立适应性的国内涉海法律体系、转化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法律逻辑,实现国内涉海管理和全球海洋治理的相互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理念 海洋法治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全球海洋治理
下载PDF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党的领导观
6
作者 钱弘道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1期31-46,共16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一系列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党的领导观。逻辑自洽性、历史必然性、自我革命性是党领导法治的三大理论和实践依据。逻辑自洽性反映为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理论逻辑自洽、党的领导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一系列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党的领导观。逻辑自洽性、历史必然性、自我革命性是党领导法治的三大理论和实践依据。逻辑自洽性反映为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理论逻辑自洽、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实践逻辑自洽、中国法治与西方法治相区别的制度逻辑自洽。历史必然性意味着历史选择党领导法治的必然性、人民选择党领导法治的必然性、党领导法治的历史规律性。自我革命性表现为通过依法治国践行初心使命、通过依法治国实现自我修复、通过依法治国实现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党的领导 全面依法治国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问题及路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玲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2-46,共5页
作为未来国家建设中流砥柱的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任重而道远。当前,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存在社会法治环境缺失影响法治观培养,家庭法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高校法治观教育体系不健全,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 作为未来国家建设中流砥柱的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任重而道远。当前,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存在社会法治环境缺失影响法治观培养,家庭法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高校法治观教育体系不健全,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完善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路径是: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发挥家庭法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健全高校法治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法律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法治观 法治教育 法治环境 家庭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体系 法律认知与实践能力
下载PDF
乡村生态振兴的理论指引、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8
作者 李志浩 白雪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乡村生态振兴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乡村生态治理体系尚不健全、乡村生态法治保障不够充分、乡村生态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等。因此,需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乡村生态振兴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乡村生态治理体系尚不健全、乡村生态法治保障不够充分、乡村生态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等。因此,需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三个方面探寻我国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路径。第一,践行生态民生观,推进生态多元共治;第二,践行生态法治观,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第三,践行生态文明观,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振兴 生态民生观 生态法治观 生态文明观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完善法学教育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魏健馨 冯晟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4-18,共15页
新时代背景下,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趋势对中国的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法学教育任重道远。法学教育对培养法治人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多重实践意义。为有效应对新格局和新形势,需要以法学教育为主题展开深入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趋势对中国的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法学教育任重道远。法学教育对培养法治人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多重实践意义。为有效应对新格局和新形势,需要以法学教育为主题展开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厘清新时代赋予法学教育的新理念。在回溯法学教育历史的基础上,应当检视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方案。由此,新时代背景下法学教育应当在塑造职业人格、强化实践力以及培养涉外法治人才上下功夫,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高端法治人才的迫切需求,法学教育的宗旨、培养计划和目标、教学实践等都要有所调整,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新理念 法治国家 法学教育 高端法治人才
下载PDF
大概念下高中思政课法治教育的整体教学设计——以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为例
10
作者 刘晓菲 杨伟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高中思政课是在高中阶段开展法治教育的关键课程,大概念视角下的整体教学设计能有效破解法治教育浅层化的困局。研究认为,大概念视角下的高中思政课法治教育...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高中思政课是在高中阶段开展法治教育的关键课程,大概念视角下的整体教学设计能有效破解法治教育浅层化的困局。研究认为,大概念视角下的高中思政课法治教育有着法治认知的关联性和结构化、法治观念的深层理解与内化、法治实践的真实性与生活性的三重价值追求。需要在大概念“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框架指引下,遵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横向联通”整体设计的逻辑表征形态。大概念视角下高中思政课法治教学的实践理路是:找准概念定位,建构法治大概念群;把握概念机理,创新结构化法治内容;关注概念载体,创设真实性法治情境;指向概念理解,生成思辨性法治议题;实现概念迁移,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思政课 大概念 法治教育 整体教学设计
下载PDF
论党支持司法
11
作者 谢鹏程 闫露露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党支持司法是党与司法之间关系的重要方面,是党领导司法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支撑。目前,实务界对党支持司法这一重大论断和要求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充分、不全面,学术界对党支持司法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制度... 党支持司法是党与司法之间关系的重要方面,是党领导司法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支撑。目前,实务界对党支持司法这一重大论断和要求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充分、不全面,学术界对党支持司法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关注不够、研究较少。为此,科学把握党支持司法的基本内涵,确保党对司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改革司法体制、建设高素质司法队伍的支持,是尊重和遵循司法规律,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同时,要充分认识党支持司法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自觉抵制对党领导司法的各种片面认识,坚决防止以干预代替支持等错误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领导司法 党支持司法 司法公正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下载PDF
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交通工程专业为例
12
作者 程英鸽 刘石 赵晋芳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7期122-124,共3页
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某高校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由描述性统计可知,该校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的总体实施效果较好。从二级指标得分情况看,该校在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上融合了较多国家政策,强调培养学生的... 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某高校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由描述性统计可知,该校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的总体实施效果较好。从二级指标得分情况看,该校在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上融合了较多国家政策,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通职业道德。回归分析结合t检验结果显示,课程思政设计的合理程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程度、专业融合能力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课程思政 道德素养 法治观念 职业道德
下载PDF
论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领导的理论内涵
13
作者 段占朝 《党内法规研究》 2024年第3期80-89,共10页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居于首要地位。其理论内涵可归纳为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定位论、方向论、本体论和方法论。在定位论上,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居于首要地位。其理论内涵可归纳为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定位论、方向论、本体论和方法论。在定位论上,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居于根本性地位。在方向论上,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在法治主体、法治价值和法治属性三个方面规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方向。在本体论上,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特征。在方法论上,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体现在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全面依法治国各方面全过程,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以增强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党的领导 全面依法治国
下载PDF
党内法规如何“规范党的领导”——以党与国家机关领导关系为对象
14
作者 谢宇 《党内法规研究》 2024年第3期66-79,共14页
党内法规明确了党领导国家机关的基本尺度、各类党组织对国家机关的领导定位、党对各领域工作不同强度的领导,以及党领导国家机关的嵌入式实施机制和外部统筹协调实施机制等。党内法规已然成为规范党的领导、调整党与国家机关领导关系... 党内法规明确了党领导国家机关的基本尺度、各类党组织对国家机关的领导定位、党对各领域工作不同强度的领导,以及党领导国家机关的嵌入式实施机制和外部统筹协调实施机制等。党内法规已然成为规范党的领导、调整党与国家机关领导关系的重要依据。未来有必要在党与国家机关领导关系领域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同构,明确二者在调整党与国家机关领导关系中的定位,进一步健全党对国家机关领导的实施机制,并为党领导国家机关提供更规范的党内法规依据,确保党的领导更好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党的领导 党政关系 依规治党 依法执政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的若干概念辨析
15
作者 卡哈尔·吐尔迪 陈彤 《语言与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63-68,共6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是高校法学类专业学生系统学习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课程。正确理解教材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是高校法学类专业学生系统学习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课程。正确理解教材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等若干个重要概念及其之间的联系,对教授传达课程整体思想,培养合格的法治人才队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领导
下载PDF
从专业宪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识教育
16
作者 郭思颖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8期36-41,共6页
依法治国背景下,将专业宪法教育发展为公民通识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转化不仅有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宪法知识,为法治国家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推动社... 依法治国背景下,将专业宪法教育发展为公民通识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转化不仅有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宪法知识,为法治国家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使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此外,这一转变能够培养更多懂法并且具备广泛社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满足法治建设对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通过树立正确法治理念、差别化设定宪法教育、非法学专业学生设置宪法通识教育公共课程、加大宪法教育比重、加强宪法精神教育等,加强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公民通识教育,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教育 专业教育 公民通识教育 法治国家 法治思维
下载PDF
基层法治建设视域下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问题研究
17
作者 赵欢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规范基层法治建设运行机制,不仅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推进监督机制,还需要强化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为基层法治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队伍保障。因此明晰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概念、准确认识基层领导干部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性十... 规范基层法治建设运行机制,不仅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推进监督机制,还需要强化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为基层法治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队伍保障。因此明晰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概念、准确认识基层领导干部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性十分必要。通过分析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培养法治思维的具体方法,提出树立正确法治理念、强化依法行政实践、完善干部任用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四大改进措施,提升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思维 基层领导干部 干部队伍建设 法治建设
下载PDF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大法治观”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文艺 《法治研究》 2023年第2期3-21,共19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治国安邦、经世济民的大视野大格局出发,把法治贯穿于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国内国际治理等各领域各方面,提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系统化、整体化的“大法治观”。这种大法治观具有整体论、轨道论、功能论三个突出...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治国安邦、经世济民的大视野大格局出发,把法治贯穿于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国内国际治理等各领域各方面,提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系统化、整体化的“大法治观”。这种大法治观具有整体论、轨道论、功能论三个突出特征。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上,明确提出和深刻论述了建设法治经济、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法治建设,以高质量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文化强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在治党治国治军上,科学提出和深刻论述了坚持依规治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依法治军,推动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军队治理纳入法治轨道。在国内国际治理上,明确提出和深刻论述了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建设、建设国际法治,确立了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的法治框架和行动纲领,推动国内国际治理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法治观 依法治国 依规治党 依法治军
下载PDF
论国际法语境下软法的理论边界与发展路径——以国内法与国际法比较为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磊 《学海》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81,共10页
在全球治理中,软法的兴起具有重要意义。比较国内法与国际法,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软法的理论边界和发展路径。软法之所以“软”,是因为没有法定责任及制裁;之所以可以被称为“法”,是因为它能够产生调整实效。在国际法语境下,软法分为一般... 在全球治理中,软法的兴起具有重要意义。比较国内法与国际法,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软法的理论边界和发展路径。软法之所以“软”,是因为没有法定责任及制裁;之所以可以被称为“法”,是因为它能够产生调整实效。在国际法语境下,软法分为一般意义上的软法和特殊意义上的软法。前者可以独立发展,后者负有“由软变硬”的使命。在接受软法兴起的同时,应当警惕软法泛化现象——一方面,不能把没有法定责任及制裁的国际文件一概界定为软法,因为这会损害软法的权威;另一方面,既不能放弃特殊意义上的软法,也不能忽视一般意义上的软法,因为这会加剧国际法效力危机或者阻碍国际社会的法治化。中国应当通过发展和繁荣软法,促进人类法治理念的革新,具体路径可以是有的放矢地参与或建设国际组织,也可以是通过强调技术中性和经济规律,提高软法规范的理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法 国内法 国际法 法治 法的概念
下载PDF
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锦文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7,共1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依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依法治国凝聚了百年来党治国理政的大智慧,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创造了新的辉煌成就,形成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经验。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四重内在逻辑,即富含深刻的历史逻辑、厚重的实践逻辑、系统的制度逻辑和科学的理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领导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