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nalysis of the Shi Clan Connections in the Wei-Jin and North-South Dynasti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 Network of Shishuoxinyu
1
作者 Jianming Cen Peiyuan Jin Quanxi Feng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22年第5期1-13,共13页
Shishuoxinyu is a collection of anecdotal stories about the words and deeds of Wei and Jin characters. In this paper, we build a complex network with characters in Shishuoxinyu to analyze the scholarly connections in ... Shishuoxinyu is a collection of anecdotal stories about the words and deeds of Wei and Jin characters. In this paper, we build a complex network with characters in Shishuoxinyu to analyze the scholarly connections in the Wei-Jin and North-South dynasties. The ER random graph, WS small-world network, BA scale-free network, and experimental network are constructed for comparison. The network properties of the experimental network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average degree, average clustering coefficient, and average path length. Degree centrality, mesoscopic centrality, and proximity centrality were selected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experimental network nodes,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king guide had the highest importance in the whole experimental network. Then,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network degree distribution, this experimental network is considered as a scale-free network with robustness and vulnerability,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i-Ji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Finally, ten larger-scale Shi clans are selected to construct a new network for inter-clan linkage analysis. This study helps to uncover the reasons for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hi clans during the Wei-Jin and North-South dynas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Network Shishuoxinyu WEI jin North and South Dynasties Scale-Free Network Scholarly Gatekeepers
下载PDF
The Personality Beauty Thought in New Accounts of Old Episodes
2
作者 Xian Li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0年第7期16-19,共4页
“New Accounts of Old Episodes”is a classic handed down in China,which reflects the personality image and charm of the scholars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with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narrative technique.The schola... “New Accounts of Old Episodes”is a classic handed down in China,which reflects the personality image and charm of the scholars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with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narrative technique.The scholars of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were detached,facing the world with an aesthetic attitude beyond secular utilitarianism,etiquette,and real life,establish a graceful social stage of vulgarity,create a unique personality beauty,providing valuable ideological wealth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oetic spirit,poetic dwelling,aesthetic style,transcend personality,and wisd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Accounts of Old Episodes Personality beauty scholars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下载PDF
金元时期陕北地区正一道的流布与全真道的勃兴--以出土碑铭资料为中心
3
作者 杜林渊 杜玮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5-111,F0003,共8页
金元时期中国道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教派纷纷出现且在宗教理论、传教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逐渐成熟完善。从对陕北地区发现的道教碑刻资料的考察可知,金元时期该区域内道教流派最初以正一派为主,全真教创立后,通过采取拉拢上层官绅... 金元时期中国道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教派纷纷出现且在宗教理论、传教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逐渐成熟完善。从对陕北地区发现的道教碑刻资料的考察可知,金元时期该区域内道教流派最初以正一派为主,全真教创立后,通过采取拉拢上层官绅、争取下层百姓、道观间相互扶持、发展道观经济、对儒释吸收融合的综合发展模式,一大批全真教道观陆续兴建,教众迅速增加,从而形成以延安城、鄜州葫芦河川、甘泉北洛河中游、宜川鹦鹉川和绥德州镇川寨长春观为核心的道教传播地带。金元时期道教在陕北地区的广泛传播,起到了教化百姓、稳定社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时期 陕北地区 正一道 全真道
下载PDF
宋金元时期心悸病证治特点探析
4
作者 王哲 高利东 +1 位作者 徐存 王保和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75-581,共7页
宋金元时期心悸病的证治理论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北宋时期,心悸病的发展多承晋唐“类分”思想之遗风,医家们注重对前朝医药理论的整理和继承,但又有所发挥。北宋医者新提出时气热毒、热邪两种病因,补入心实热、心中风和肾虚3种脏腑证... 宋金元时期心悸病的证治理论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北宋时期,心悸病的发展多承晋唐“类分”思想之遗风,医家们注重对前朝医药理论的整理和继承,但又有所发挥。北宋医者新提出时气热毒、热邪两种病因,补入心实热、心中风和肾虚3种脏腑证型,扩充了他病致悸的种类,心悸的通用药物被首次提出,历代效验方在方书中也得到全面的总结和整理。南宋时期,医家们受理学影响本经典、重求理,对心悸的病名和分类方式进行规范,发挥火热、脾胃气虚、血虚、气郁、痰浊等病机,并对心悸方剂进行精简,创立诸多名方,同时注重用药的次第问题,丰富了心悸的治法治则。纵观宋金元时期,心悸病的部分用药存在古今变迁,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病机的理解及治法用药亦与当代不同,值得学习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元时期 心悸 中医 证治特点
下载PDF
宋金元时期伤寒类医著对《诸病源候论》引用研究
5
作者 李彤迪 王育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963-967,共5页
本文以“中国基本古籍库”中收录的古代医籍为研究范围,探析宋金元时期“伤寒类”医籍对《诸病源候论》的引用情况,发现《诸病源候论》之成书对后世医学理论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且“伤寒类”医籍发展的历程为《诸病源... 本文以“中国基本古籍库”中收录的古代医籍为研究范围,探析宋金元时期“伤寒类”医籍对《诸病源候论》的引用情况,发现《诸病源候论》之成书对后世医学理论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且“伤寒类”医籍发展的历程为《诸病源候论》在后世的流传保留了珍贵有效的史料与语料,给后人探寻古籍原貌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伤寒论 伤寒类医籍 宋金元时期
下载PDF
山西金元亭榭建筑补间铺作配置探讨
6
作者 曹晔 任丁文 张春彦 《建筑创作》 2024年第1期184-191,共8页
山西金元亭榭补间配置多跳出李诫《营造法式》的制式框架,出巧思奇招,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基于园林建筑设计的视角,对山西17例金元亭榭从补间铺作与亭榭立面造型,补间铺作与亭榭屋架结构,补间铺作的“解构”与“重构”三个方... 山西金元亭榭补间配置多跳出李诫《营造法式》的制式框架,出巧思奇招,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基于园林建筑设计的视角,对山西17例金元亭榭从补间铺作与亭榭立面造型,补间铺作与亭榭屋架结构,补间铺作的“解构”与“重构”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山西金元亭榭补间铺作的设计思路,以期为公元10至14世纪亭榭建筑设计寻求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山西 金元 亭榭 补间铺作
下载PDF
“儒士”身份与正声“律曲”——元代“以曲取士”争论再认识
7
作者 张婷婷 温家天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元代是否存在“以曲取士”,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仍有可诠释的空间。文章试从“戊戌选试”““曲”“词”称谓”和“以儒任吏”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以曲取“士”是为了确定儒人的户籍身份,并非科举意义上的步入“仕途”。在元代以“律... 元代是否存在“以曲取士”,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仍有可诠释的空间。文章试从“戊戌选试”““曲”“词”称谓”和“以儒任吏”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以曲取“士”是为了确定儒人的户籍身份,并非科举意义上的步入“仕途”。在元代以“律赋”为重的风气下,遵守格律的文人“曲”被认为是与词一体的“乐府”,以词赋取士,即包括以“律曲”取士。“以曲取士”概念的再界定,或许可以为戏曲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科举 元曲 词赋 以儒任吏
下载PDF
论古代山西词的历史发展及创作特征
8
作者 姚亚男 《运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古代山西词是中国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词坛起步较早,自晚唐五代词体完成由齐言体向长短句的转变之后,山西词便进入了发展阶段。其中宋代与明代是山西词坛较为沉寂的两个时期,金元时期与清代的词坛相对繁盛。金元时期的山西词人群... 古代山西词是中国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词坛起步较早,自晚唐五代词体完成由齐言体向长短句的转变之后,山西词便进入了发展阶段。其中宋代与明代是山西词坛较为沉寂的两个时期,金元时期与清代的词坛相对繁盛。金元时期的山西词人群体是当时创作规模与影响力最大的地域性词人群体。清代的山西词亦极为兴盛,词人词作数量众多,凡前代所出现题材与风格在这一时期都有所呈现,体现出集大成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古代 金元 清代
下载PDF
程文在元代多族士人圈中的交游考略
9
作者 杨绍固 郝建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2-68,共7页
程文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在元末江南文坛相当活跃,积极参与多族士人圈的文化互动。与其交好的文人中,既有贡师泰、虞集、揭傒斯等江南汉民族文人,又有朵列图、余阙、月鲁不花等蒙古、色目文化菁英。程文的多族文化交游是以汉语为... 程文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在元末江南文坛相当活跃,积极参与多族士人圈的文化互动。与其交好的文人中,既有贡师泰、虞集、揭傒斯等江南汉民族文人,又有朵列图、余阙、月鲁不花等蒙古、色目文化菁英。程文的多族文化交游是以汉语为媒介、以传统的汉诗文创作为中心的儒家文化交流活动,他的交游活动见证了元代多族士人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反映了蒙古、色目文人融入中原儒家文化的史实及其在中华多民族文化史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文 多族士人圈 元代 交游
下载PDF
海东青崇拜与辽金元政治生态的平衡
10
作者 叶会昌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3-37,共5页
鹰猎文化在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中世代承传,作为鹰中极品的海东青,坚韧不拔、不畏强敌,一直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辽金元三个王朝的崛起,与他们忠勇尚武的民族精神息息相关,海东青崇拜也是构成这种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海东青获取不易,... 鹰猎文化在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中世代承传,作为鹰中极品的海东青,坚韧不拔、不畏强敌,一直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辽金元三个王朝的崛起,与他们忠勇尚武的民族精神息息相关,海东青崇拜也是构成这种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海东青获取不易,进而影响到三个民族与周边民族及地区之间的特殊关系。海东青正常流动时,不同民族与地区关系较为和谐,君臣关系比较融洽;而超出正常使用范畴的求取,加剧了海东青输出民族与地区的负担,造成了政治生态的紧张,进而威胁到自身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东青 辽金元 政治生态 鹰猎文化
下载PDF
明代团衫考
11
作者 庞淳俊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从分析一批形制类似的明代女性礼服文物出发,通过梳理文献记载并结合实物的对比研究,整理出这类服装在明代的名称变化和形制变化,同时对金元明3代团衫的沿革和形制特点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 团衫的形制 团衫的演变 金元明团衫
下载PDF
浅析五运六气与金元四大家学术观点的关系
12
作者 张翔宇 郭海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7期145-150,共6页
五运六气首见于《黄帝内经》,在宋金元时期蓬勃发展。其中为代表的宋金元时期的医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被后世誉为金元四大家。他们所处时代前后相距不到300年,学术观点却寒热温凉,各有所宜。本文从金元四大家各自所处“六气... 五运六气首见于《黄帝内经》,在宋金元时期蓬勃发展。其中为代表的宋金元时期的医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被后世誉为金元四大家。他们所处时代前后相距不到300年,学术观点却寒热温凉,各有所宜。本文从金元四大家各自所处“六气大司天”背景特点的客观和其各自对运气理论阐发的主观两大角度挖掘,研究发现金元四大家学术观点寒热温凉的不同,均与各自所值“六气大司天”特点相契合;金元四大家皆推崇五运六气理论及运气思维下六气与人体经络脏腑气化密切联系的六经气化学说。本文探讨运气学说与金元四大家学术观点的关系,以冀对五运六气与各家学说研究提供一点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金元四大家 六气大司天 六经气化 各家学说
下载PDF
华夷同“道”:元代儒士的大一统观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汉民 闫佳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26,共5页
元代儒士在传统“华夷”的问题上,以宋儒道统观念为基础,重塑了华夷各族多元而同“道”的大一统观。一方面,他们吸收“中州之道”与程朱“道学”理论,以“道统文脉无南北”“华夷千载亦皆人”,论证了儒家的仁爱生民之“道”,可以超越地... 元代儒士在传统“华夷”的问题上,以宋儒道统观念为基础,重塑了华夷各族多元而同“道”的大一统观。一方面,他们吸收“中州之道”与程朱“道学”理论,以“道统文脉无南北”“华夷千载亦皆人”,论证了儒家的仁爱生民之“道”,可以超越地域、种族、国别,圣王之“道”的理想社会可以成为各族共同的追求,使各族群达成文化共识;另一方面,提倡“王道之所在,正统之所在”,要求君王统一天下的取之有道和王朝治理的治之以道,使“大一统”的政教秩序立足于“王道天下”的太平愿景。华夷同“道”的大一统观推动了元王朝统一多民族政治文化共同观念的形成,使元王朝成为中华文明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儒 华夷观念 道统 正统 大一统
下载PDF
宋金时期西北吐蕃若干人名探微——以《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之唐古特语为中心
14
作者 刘凤强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6,153,共7页
由于缺乏藏文史料,学界在翻译宋金时期吐蕃人名时,多是根据个人理解,既不统一,也存在很多误译现象。清代对宋金时期吐蕃人名做了大量改译,其改译依据是乾隆朝编纂的《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该书运用了很多唐古特语解释改译原因,反映... 由于缺乏藏文史料,学界在翻译宋金时期吐蕃人名时,多是根据个人理解,既不统一,也存在很多误译现象。清代对宋金时期吐蕃人名做了大量改译,其改译依据是乾隆朝编纂的《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该书运用了很多唐古特语解释改译原因,反映出古代藏族文化对其他民族影响之深远,从李立遵、董毡等人名的翻译可以看出,充分利用《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是我们正确还原宋金时期吐蕃人名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 宋金时期 吐蕃 人名
下载PDF
唐钞本《文选集注》所见西晋时期南北士人的文化冲突——兼论陆机的悲剧命运
15
作者 冯源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0-106,共7页
“太康之英”陆机在洛阳被杀,是中古史上南北士人冲突中的一个典型事件。日本新发现文献唐钞本《文选集注》,为研究西晋时期南北士人的文化冲突提供了一个更加宏阔的视角和丰富的历史细节:《三都赋序》注揭橥“三国争统”的文化背景,有... “太康之英”陆机在洛阳被杀,是中古史上南北士人冲突中的一个典型事件。日本新发现文献唐钞本《文选集注》,为研究西晋时期南北士人的文化冲突提供了一个更加宏阔的视角和丰富的历史细节:《三都赋序》注揭橥“三国争统”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明晰吴人陆机在出仕西晋之前的文化心态,此为探讨西晋时期南北士人文化冲突的一个起点;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一首》及陆机《答贾长渊一首》诗注,记录并诠释了西晋时期南北士人在融合中的文化冲突点;陆机诗注中的“时网”,则启引探索入洛仕晋对陆机的诱惑与捆束。由此可知,南人陆机携带着三国争统的余绪入晋,其思维在本质上还停留在东吴时期对历史、文化的建构和认知上;面对大一统的西晋王朝中原士人的文化认知和历史叙事,交锋已在所难免;他与中原士人的一系列龃龉与缠绕,最终导致其悲剧命运。从表层看,陆机的悲剧命运固然与其兀傲的个性有关,而深层次的因素乃在于他和中原士人在文化理念上的激烈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钞本《文选集注》 西晋 南北士人 陆机 文化冲突
下载PDF
金末政治生态与文人心态略论--以杨奂仕行为中心
16
作者 李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94-100,共7页
有“关西夫子”之称的杨奂早年在儒学家教及经历的影响下,试图通过科考入仕来实现自己的儒家政治理想。本文通过对杨奂兴定五年(1221)科考失败和正大元年(1224)上万言策流产的两次事件之归因做深入探究,以此揭露宣宗朝吏权大盛,激化了... 有“关西夫子”之称的杨奂早年在儒学家教及经历的影响下,试图通过科考入仕来实现自己的儒家政治理想。本文通过对杨奂兴定五年(1221)科考失败和正大元年(1224)上万言策流产的两次事件之归因做深入探究,以此揭露宣宗朝吏权大盛,激化了儒吏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导致儒士的仕途之路受到严重挤压,至哀宗朝,文士被彻底排除到权利核心之外的政治生态环境。由此彻底摧毁了以杨奂为代表的金末儒士群体对金朝的最后期许。政治生态的变化迫使文人的积极入仕心态逐渐转变,其家国情怀逐渐被摧毁,文人群体与国家政权之间最终走上了从希望到失望最后至绝望的悲剧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易代 杨奂 政治生态 文人心态
下载PDF
贯云石生平仕履及其与中原各族士人交往史事新探索
17
作者 尚衍斌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29-54,共26页
贯云石是元代著名作家,畏兀儿后裔。关于他的生平及任职经历,虽然文史研究者多所关注,但仍有诸多细节值得深入研探。本文利用元代诗文、传世碑传等相关资料,拟就贯云石生平仕履中的若干问题及其与江南诗文名家、儒僧、道侣交往的史事做... 贯云石是元代著名作家,畏兀儿后裔。关于他的生平及任职经历,虽然文史研究者多所关注,但仍有诸多细节值得深入研探。本文利用元代诗文、传世碑传等相关资料,拟就贯云石生平仕履中的若干问题及其与江南诗文名家、儒僧、道侣交往的史事做些考述,以此展现元代江南民族交融和中华文明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云石 元代 江南名士 交往
下载PDF
金元时期中医不同学术流派痹证诊疗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嘉杰 李玉颖 +1 位作者 王一凡 徐侦雄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期42-44,共3页
金元时期,中医不同学术流派关于痹证的诊疗观点可谓“百家齐放”,促使了痹证中医诊疗体系的日臻完善。其中寒凉学派继承内经,强调火热病因病机;攻邪学派善用汗、吐、下三法治痹,并鉴别“风、痹、痿、厥”;易水学派为后世痹证脏腑辨证及... 金元时期,中医不同学术流派关于痹证的诊疗观点可谓“百家齐放”,促使了痹证中医诊疗体系的日臻完善。其中寒凉学派继承内经,强调火热病因病机;攻邪学派善用汗、吐、下三法治痹,并鉴别“风、痹、痿、厥”;易水学派为后世痹证脏腑辨证及药物精准治疗打下基础;补土学派以脾胃为本,完善脾虚致痹理论;滋阴学派善用滋阴降火,提出“血虚内热”致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金元时期 学术流派 学术思想
下载PDF
金元四大家论治乳腺癌理论浅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玲 曾永蕾 +2 位作者 杨静 田季文 李松伟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期57-59,共3页
乳腺癌已成为妇科最高发的恶性肿瘤,金元四大家对乳腺癌的病机认识与诊治思路各树一帜。刘完素以五运六气为基,以火热立论,开创了清热解毒治癌肿的先河;张从正从病由邪生立论,妙用“汗、吐、下”三法,因势利导,驱邪外出;李东垣从阴火学... 乳腺癌已成为妇科最高发的恶性肿瘤,金元四大家对乳腺癌的病机认识与诊治思路各树一帜。刘完素以五运六气为基,以火热立论,开创了清热解毒治癌肿的先河;张从正从病由邪生立论,妙用“汗、吐、下”三法,因势利导,驱邪外出;李东垣从阴火学说、脾胃论治,以“甘温除热”法消虚火,祛癌瘤;朱丹溪以气血痰郁为纲,将窼囊理论与乳腺癌防治相结合,气血同调。四位医家论治乳腺癌各富特色,其学术思想进一步完善了乳腺癌的中医诊疗体系,也为其他恶性肿瘤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学术指导及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四大家 乳腺癌 肿瘤 临床经验 理论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金元四大家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芳芳 田丙坤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 探析金元四大家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金元四大医家医学全书》中治疗头痛的方剂作为数据来源,将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结果 录入处方共71首,药物共计107味,用药总频次为535次。使用频次较高的是川芎、防风、炙... 目的 探析金元四大家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金元四大医家医学全书》中治疗头痛的方剂作为数据来源,将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结果 录入处方共71首,药物共计107味,用药总频次为535次。使用频次较高的是川芎、防风、炙甘草、甘草以及细辛;药性主要以温性和寒性居多;药味以辛、甘、苦居多;药物归经主要以肺、脾、胃、肝经居多;功效方面以解表药、补益药以及清热药较多;聚类分析得到4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金元四大医家医学全书》治疗头痛处方用药规律揭示了治疗头痛主要以活血行气及升举阳气为核心治法,兼以清热、祛湿、化痰、泻下等法。其理论依据及核心药物组合可为当前中医药干预头痛及未来新药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金元四大家 头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