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mpetition Strategy toward China
1
作者 Shen Yi Mo Fei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22年第6期52-72,共21页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S&T) competition has become a core and frontier issue in the ongoing China–U.S. strategic competition and the main focus of both countries. Currently,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is adop...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S&T) competition has become a core and frontier issue in the ongoing China–U.S. strategic competition and the main focus of both countries. Currently,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is adopting an S&T competition strategy toward China based on the “small yard, high fence” tactical logic, which involves three pillars: investment to make America strong, alignment to get things under control, and competition to weaken China. In the current context of the China–U.S. competition entering a new normal, five inherent contradictions, namely, the gap between strategic expectations and policy effects, shortfall between action capabilities and policy objectives, push-and-pull between strategic deployment and domestic politics, clash between strategic intentions and the S&T innovation ecosystem, and divergences between American priorities and the interests of American allies, will dictate how this administration will implement its S&T competition strategy toward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mpetition strategic competition China-U.S.relations Biden administration
下载PDF
From institutional merger integration to institutional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paradigm at Shanghai Library
2
作者 CHEN Chao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0年第3期1-18,共18页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pply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to the subsequent shaping up of a readjusted strategic development policy for Shanghai Library after its merger with the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pply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to the subsequent shaping up of a readjusted strategic development policy for Shanghai Library after its merger with the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of Shanghai(ISTIS)in 1995.It also tries to analyze and explicate such an empirical implementation of institutional reintegration process through strategic management at Shanghai Metropolitan Library.By doing so,it aims to present an objective case study of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paradigm at a major Chinese metropolitan public libr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egic management One-stop information service delivery(based on both custom-tailored traditional and digital library resources support) Public libraries Research libraries Shanghai Library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of Shanghai
下载PDF
The Great Leap Development and Outlook of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2000-2035)
3
作者 HU Angang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 2023年第3期301-326,共26页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the ability to achieve national strategic goal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s not only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national comprehensive strength,but also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the ability to achieve national strategic goal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s not only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national comprehensive strength,but also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undation for continuous strengthening national comprehensive strength.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from 2000 to 2020 shows tremendous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ransitioning from a catching-up country to an innovationdriven country.China has moved from the second array to the first array of glob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ecuring a historic shift from mere quantity to high quality.This fully demonstrates the political advantage on the overall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strategic advantage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new system for mobilizing resources nationwide under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with a wealth of human resour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Based on China's strategic requirements of pursuing self-reliance and strength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support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this paper propos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development of variousadvantagess and favorable conditions,aimingg to strengthen nationa1lstrength insstrate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o implement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strategy.Furthermore,prospects for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1l visionfor 2025 and 2035 are presented,envisioning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and China's entry into the advanced ranks among the most innovativ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scientific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ational strength in strate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asymmetric catch-up strategy
原文传递
新质生产力:一个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 被引量:108
4
作者 王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它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在最大程度释放人的创造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支柱,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本文从生产力三个构成...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它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在最大程度释放人的创造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支柱,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本文从生产力三个构成要件对应性构建了衡量指标,提出了1-2-3-4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框架,为后续生产力研究奠定了基础。“1”即一个关键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2”即两个根本原则,即最大程度释放人的聪明智慧原则和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原则;“3”即三个基本要求,即低污染、低消耗、低投入;“4”即四个主要内容,即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现代企业群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并提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四个主要路径:一是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二是健全科技创新体制;三是完善现有产业体系;四是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实现机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9
5
作者 龚晓莺 严宇珺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2,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随着新质生产力日渐成为产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有必要对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实现机制与实践路径进行研究。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要素全新质态的生产力,由新质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随着新质生产力日渐成为产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有必要对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实现机制与实践路径进行研究。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要素全新质态的生产力,由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构成,主要表现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生产力、以低碳绿色为核心价值的绿色生产力、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的蓝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催生,需要理念引领机制、动力机制、主体参与机制和保障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当前及未来我国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应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夯实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储备基础,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科技创新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生成逻辑、运行机制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4
6
作者 卢鹏 黄媛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6,共13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质变形态,体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人工智能对生产力的质性重塑集中体现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大生产力要素上,即强化劳动者的劳动... 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质变形态,体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人工智能对生产力的质性重塑集中体现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大生产力要素上,即强化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引领劳动资料智能化与数字化革新,拓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和边界。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在企业微观层面,人工智能通过劳动要素替代效应推动劳动力需求向高技能的“脑力化”转换、人机交互模式的生产协同性赋能企业智能制造水平的高效能跃升、自动化生产的智能运转促进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等路径实现企业生产要素配置的智能化形塑;在产业中观层面,人工智能促进传统产业数实深度融合、赋能数字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乘数增长、规模化应用重构智能产业链和创新链等途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智能化进阶;在国家宏观层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发展与应用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政府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形成了一种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实现国家治理的智能化转型。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进化加速的新形势下,我国应进一步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一是坚持科技自主创新,以人工智能优化生产要素。健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机制,培育高技能水平的新型劳动者;提升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广泛应用;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潜能。二是加速推进产业数实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实现基础设施连接能力迭代;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人工智能的产业生态圈;探索先行先试改革,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三是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助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质增效。以数字政府建设驱动国家治理的智能化转型;以智能赋能推动市场经济体系提质增效;以智能化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梦根 张可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9,共12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不断涌现,生产力发展进入新阶段。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需求,新质生产力不断引领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不断涌现,生产力发展进入新阶段。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需求,新质生产力不断引领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发展动能发生根本性变革,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作用愈发明显。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依托,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助推器。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最新阶段和方向,体现了现代科技创新的高度集成与应用,是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动力源泉。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全面融入新质生产力,形成与之高度契合的产业结构、组织形式和生态系统。为更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应积极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下载PDF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科普工作探讨
8
作者 王莉 周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3-157,共5页
我国历来重视科普能力建设,将科普工作纳入全社会文明建设范畴。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牢牢把握科普工作的发展机遇,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国历来重视科普能力建设,将科普工作纳入全社会文明建设范畴。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牢牢把握科普工作的发展机遇,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是科普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科普人员队伍发展、传播渠道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当前科普工作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并且介绍了地质科普工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与科普工作的关系。实施科普工作对于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意义重大,主要包括实施科普工作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矿产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实施科普工作能够促进科技创新和找矿技术的进步、实施科普工作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实施科普工作,本文提出了具体做法: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系统谋划;聚焦重点领域,抓住关键时期;统筹科普资源,分层设计产品;创新科普形式,提高科普效能;打造科普队伍,扩大传播范围;培育科普产业,促进融合发展。通过本文分析讨论,以期为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实施科普工作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突破 战略行动 科普工作 科技创新 科学素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的差异分析与经验总结——以学科、企业、省部共建三类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例
9
作者 姜涵 俞逸洋 +2 位作者 余强 赵海兴 邹国斌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6-234,共9页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科技发展需求,国家正在重组优化实验室体系。该文首先从科技发展的五项关键要求(强化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融合、培育创新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国家战略)剖析了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重要性,同时指出目前实验室体系存...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科技发展需求,国家正在重组优化实验室体系。该文首先从科技发展的五项关键要求(强化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融合、培育创新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国家战略)剖析了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重要性,同时指出目前实验室体系存在学科滞后、创新不足、定位模糊、人才培养挑战及国际影响力待提升等问题。然后借鉴成功案例,强调了实验室明确定位、加强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分析学科、企业、省部共建三类实验室重组案例,旨在为正在重组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借鉴,推动整体体系升级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 科技发展要求 战略科技力量 产学研合作
下载PDF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标准化策略
10
作者 王拥军 张金华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5期29-34,共6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标准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工具,产业发展是以重大科技创新突破为核心,标准与科技创新紧密关联,标准化在推进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为促进战略性新兴...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标准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工具,产业发展是以重大科技创新突破为核心,标准与科技创新紧密关联,标准化在推进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标准化工作提出3点建议:一是要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在产业发展初期,敢于探索制定标准,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进一步完善修订标准;二是要充分利用我国现行的“二元”标准体系,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占领市场发展先机;三是要强化交流与合作,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标准与国际并跑、领跑,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和标准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标准化 科技创新 产业发展 团体标准
下载PDF
战略科技力量与大国兴衰的逻辑——以二战后美国科技博弈为例
11
作者 叶淑兰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6,I0002,共18页
研究战略科技力量如何影响大国兴衰及其核心逻辑,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具有重大的意义。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大国力量消长,加剧大国安全困境,打破大国内部权力均衡。基于对美苏、美日、美中科技博弈的历史与现实案例的考察可见... 研究战略科技力量如何影响大国兴衰及其核心逻辑,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具有重大的意义。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大国力量消长,加剧大国安全困境,打破大国内部权力均衡。基于对美苏、美日、美中科技博弈的历史与现实案例的考察可见,美国通过科技博弈巩固了霸权,延缓了霸权的衰落,但同时也对自身带来科技伦理风险、技术治理难题等挑战。战略科技力量博弈改变大国兴衰的内在规律,一些大国因此更深地陷入美国科技霸权体系,甚至有可能跌落成为次要国家。大国战略科技力量博弈是关乎综合国力、政治制度、科技联盟与创新模式的全方位博弈,竞争制胜需要具备强大的国家综合国力、良好的政策弹性与制度优势、科技“盟友”支持及灵活的科技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兴衰 战略科技力量 科技博弈 科技联盟 科技创新 美国
下载PDF
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逻辑与实践路径
12
作者 任保平 郭晗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29,共9页
新质生产力是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生产力现代化历史演进的最新表现。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使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形成了全新的生产力“质态”。从战略逻辑来看,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作为落实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中质量效益... 新质生产力是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生产力现代化历史演进的最新表现。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使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形成了全新的生产力“质态”。从战略逻辑来看,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作为落实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中质量效益战略的客观需要,必须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转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从实践逻辑来看,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使新科技融入新产业,即以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为核心引领,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产业集群为主阵地,以前瞻性布局和培育未来产业为突破点,以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要支撑,在新发展阶段培育起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科技革命 战略逻辑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13
作者 陈劲 吴丰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41,共13页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不断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从跟踪、集成式创新向原始性、颠覆性创新转变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出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逻辑应从创新驱动发展演进为更强调通过前沿技术和颠覆...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不断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从跟踪、集成式创新向原始性、颠覆性创新转变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出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逻辑应从创新驱动发展演进为更强调通过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来引领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创新引领发展。基于这一逻辑转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不断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从跟踪、集成式创新向原始性、颠覆性创新转变,基于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尤其是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实践中,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培育以先导能力为核心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围绕产业创新强化创新联合体建设,以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原始创新 颠覆性创新
下载PDF
中美企业战略科技人才对比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
14
作者 赵晨 陈俊祥 +2 位作者 王宏飞 杜鹏 李建新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6期271-280,共10页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战略科技人才对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关键影响。通过专利计量分析对中美两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科技人才配置进行了系统比较,发现美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科技领域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而...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战略科技人才对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关键影响。通过专利计量分析对中美两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科技人才配置进行了系统比较,发现美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科技领域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而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及新能源环保领域展现强劲的人才实力。基于对比分析结果,结合全球发展趋势,提出中国在既有产业优势、产学研合作、基础研究投入、创新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科技人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美对比 专利分析 启示建议
下载PDF
以校地合作平台构建区域战略型创新体系:基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的案例研究
15
作者 傅方正 周谷平 《科教发展研究》 2024年第1期34-53,共20页
研究型大学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校地合作平台,是研究型大学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举措,也是构建完善区域战略型创新体系的重要路径。校地合作平台资源投入大、要素配置方式多、运行体制机制新,其在优化区域创新系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但... 研究型大学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校地合作平台,是研究型大学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举措,也是构建完善区域战略型创新体系的重要路径。校地合作平台资源投入大、要素配置方式多、运行体制机制新,其在优化区域创新系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但对于支撑构建区域战略型创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还有待探索。文章在梳理校地合作平台内涵特征的基础上,以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为案例,基于区域创新系统与平台管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剖析其发展定位、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总结校地合作平台建设发展的经验启示,探讨校地合作平台支撑构建区域战略型创新体系的实践路径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战略型创新体系 校地合作平台 可持续发展 科创中心
下载PDF
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
16
作者 张占斌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5-53,22,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关系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物质生产历史作用的认识;界定了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关系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物质生产历史作用的认识;界定了新时代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指明了下一阶段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方向;提出以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新型生产关系保障为推动力,为我们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指明了前进方向;强调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点,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创新,为我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正确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好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也即更好地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同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三个倍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个倍增”
下载PDF
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
17
作者 周文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4年第2期25-35,共11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新型工业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和内涵要求。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创新引领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加快形...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新型工业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和内涵要求。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创新引领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支撑,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引擎和重要动力。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实现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在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前瞻性谋划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下载PDF
中国科技战略咨询:内涵特征、演进历程与强化路径
18
作者 钮钦 刘冬梅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8,共11页
[目的/意义]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是党的二十大对科技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科技战略咨询是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支撑,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方法/过程]本研究借助文献研读和规范研究范式,阐述中国科... [目的/意义]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是党的二十大对科技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科技战略咨询是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支撑,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方法/过程]本研究借助文献研读和规范研究范式,阐述中国科技战略咨询的内涵特征及演进历程,总结演进发展中积累的重要经验,剖析其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强化路径。[结果/结论]中国科技战略咨询经历了起步探索、改革发展、稳步发展和深化改革等四个阶段的演进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面向未来,强化科技战略咨询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决策—咨询—执行”科技治理架构;强化组织机构建设,加强科技创新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夯实科技战略咨询发展的智力基础;强化知识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战略咨询中的理论和方法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体制 战略咨询 决策咨询 科技智库
下载PDF
中国特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特质、要点与进路
19
作者 闫瑞峰 邱惠丽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共8页
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世界主要科技大国的共性实践。中国特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立足世情党情国情,呈现出战略使命政治化、战略目标高度复合化、战略组织体系建制化、战略主体多元化和战略组织模式新式化等五大内生性战略特质。打... 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世界主要科技大国的共性实践。中国特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立足世情党情国情,呈现出战略使命政治化、战略目标高度复合化、战略组织体系建制化、战略主体多元化和战略组织模式新式化等五大内生性战略特质。打造中国特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必须在科研组织层面妥善处理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科学处理传统与未来的关系。在实践中,要加强存量与增量动态调整的一体化体系设计,形成协力攻关的创新生态;发挥市场与计划相融合的资源配置模式,形成战略性资源的网络化整合;探索数字化时代下大型研发体系的运行体制,形成多元共塑的战略性国家科技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科技体制 创新 科学技术
下载PDF
基于城市人才平台网络嵌入的战略科技人才激励开发研究
20
作者 李静芝 李永周 肖姿彤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5-155,共11页
作为承载战略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开发重难点任务的城市人才平台,如何识别该群体的异质性特征并针对性打造适宜的创新环境和生态进行激励开发,是当前公共人才政策、科技政策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关注的热点。本文运用异质性人力资本和网络... 作为承载战略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开发重难点任务的城市人才平台,如何识别该群体的异质性特征并针对性打造适宜的创新环境和生态进行激励开发,是当前公共人才政策、科技政策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关注的热点。本文运用异质性人力资本和网络嵌入理论,剖析战略科技人才的异质性特征,从结构、关系和认知多维度阐释其嵌入城市人才平台的激励开发机理和运行机制。针对战略科技人才城市人才平台网络嵌入激励开发存在人才集聚分布不均衡、国际竞争力不够、结构布局不合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脱节等问题,研究提出应强化战略引领和统筹协同,加快形成城市人才平台雁阵格局,完善城市网络结构布局,优化城市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战略科技人才的创新效能感、体验感和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科技人才 城市人才平台 网络嵌入 激励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