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igin of the Oligocene Tuolangla porphyry-skarn Cu-W-Mo deposit in Lhasa terrane,southern Tibet 被引量:6
1
作者 Yong Huang Ming-hua Ren +5 位作者 Wei Liang Guang-ming Li Kelly Heilbronn Zuo-wen Dai Yi-yun Wang Li Zhang 《China Geology》 2020年第3期369-384,共16页
Although some porphyry-skarn deposits occur in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al settings,the post-collisional deposit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Here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igneous geology,and mineralization history of T... Although some porphyry-skarn deposits occur in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al settings,the post-collisional deposit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Here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igneous geology,and mineralization history of Tuolangla,a newly-discovered porphyry-skarn Cu-W-Mo deposit in southern Tibet that belongs to the post-collisional class.The deposit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Cretaceous Bima Formation.It was intruded by granodiorite porphyry intrusions at about 23.1 Ma.Field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at mineralization is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associated with granodiorite porphyry.Molybdenite yielded a Re-Os weighted mean age of 23.5±0.3 Ma and is considered to represent the age of skarn mineralization at the deposit.Theδ^34S values of sulfides,concentrated in a range between 0.6‰to 3.4‰,show that the sulfur has a homogeneous source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magmatic sulfur.Th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sulfides indicate that ore-forming metal materials were derived from the mantle and ancient crust.The granodiorite porphyry displays high SiO2(68.78%–69.75%)and K2O(3.40%–3.56%)contents,and relatively lower Cr(2.4×10^-6–4.09×10^-6),Ni(2.79×10^-6–3.58×10^-6)contents,and positiveεHf(t)values(7.7–12.9)indicating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porphyry was derived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juvenile lower crust.The Tuolangla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Zedang terrane.This terrane was once considered an ancient terrane.This terrane is in tectonic contact with Cretaceous ophiolitic rocks to its south and Mesozoic continental margin arc volcanics and intrusions of the Gangdese batholith of the Lhasa terrane to its north.Thus,the authors proposed that the Oligocene porphyry skarn Cu-W-Mo mineralization is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the Zedang terrane.This finding may clarify why the Oligocene(about 23 Ma)deposits are found only in the Zedang area and why mineralization types of the Oligocene mineralization are considerab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Miocene(17–14 Ma)miner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phyry skarn type Cu-W-Mo deposit Geochronology Re-Os isotopic age Zircon U-Pb isotopic age Tuolangla Gangdese belt Tibet China
下载PDF
岩浆因素对中国东部铜陵矿集区差异性矿化的控制作用:来自角闪石、斜长石矿物学证据
2
作者 陈可 邵拥军 +3 位作者 刘忠法 张俊柯 李永顺 陈雨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9-217,共19页
冬瓜山铜(金)矿床和新桥硫铁铜金矿床是铜陵矿集区内两个大型夕卡岩型矿床,二者成矿地质背景相似,矿体产于同一地层层位,冬瓜山矿床以黄铜矿和磁黄铁矿为主,新桥矿床以黄铁矿和磁铁矿为主,二者矿物组合差异性非常明显,但造成二者矿物组... 冬瓜山铜(金)矿床和新桥硫铁铜金矿床是铜陵矿集区内两个大型夕卡岩型矿床,二者成矿地质背景相似,矿体产于同一地层层位,冬瓜山矿床以黄铜矿和磁黄铁矿为主,新桥矿床以黄铁矿和磁铁矿为主,二者矿物组合差异性非常明显,但造成二者矿物组合差异的关键控制因素还不清楚。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本文以二者成矿岩体中的角闪石和斜长石为研究对象,拟揭示岩浆因素对二者差异性矿化的控制作用。冬瓜山矿床青山脚石英二长闪长岩和新桥矿床矶头石英闪长岩角闪石和斜长石岩相学和电子探针(EPMA)主量元素和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青山脚岩体中的角闪石大部分属于镁角闪石系列;矶头岩体中的角闪石大部分属于镁角闪石和浅闪石系列。青山脚岩体和矶头岩体的角闪石结晶压力、结晶温度、结晶深度、氧逸度和含水量分别为41~306 MPa和23~225 MPa,691~916℃和634~918℃,1.6~11.6 km和0.9~8.5 km,ΔNNO=0~2.3和ΔNNO=-0.4~2.4,3.7%~5.5%和3.1%~5.4%,青山脚和矶头岩体内角闪石以地壳型为主,少部分为壳幔混合型。两个岩体中斜长石多为中长石,根据斜长石结构和成分剖面特征,推测青山脚和矶头岩体晶体群分别来自5个和4个不同的岩浆子系统,都经历了镁铁质岩浆的注入和混合作用。我们认为镁铁质岩浆中氧逸度和元素含量的差异控制了冬瓜山和新桥的差异性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 斜长石 成因矿物学 夕卡岩型矿床 铜陵矿集区
下载PDF
闽西南凤山-赤坂场矽卡岩型萤石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3
作者 朱启象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4,共9页
闽西南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主要产于矿区接触变质带中,通过对萤石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围岩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探讨矿床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流体来源.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特征和La/Ho-Y/Ho关系图表明,凤山-赤坂场... 闽西南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主要产于矿区接触变质带中,通过对萤石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围岩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探讨矿床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流体来源.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特征和La/Ho-Y/Ho关系图表明,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体的成矿流体来自同一流体体系,成矿物源稳定且单一,为同期成矿.萤石和花岗岩围岩有相近的Sm/Nd比值,且均具有δ_(Eu)和δ_(Ce)负异常特征,表明萤石成矿和二长花岗岩体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萤石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矿区萤石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物质F和Ca元素来源于大气降水对围岩花岗岩和碳酸盐岩的淋滤和萃取,属于构造控制的岩浆期后气化-热液的低温热液充填萤石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萤石矿床 稀土元素 氢氧同位素 矿床成因 凤山-赤坂场
下载PDF
鲁西地区中生代高镁闪长岩角闪石成分变化特征及其对矽卡岩型铁矿成矿作用的启示
4
作者 郭军 黄小龙 +2 位作者 贺鹏丽 陈林丽 钟军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0-819,共20页
矽卡岩型铁矿床是我国最重要的铁矿床类型之一,在华北克拉通东部广泛发育,时空上与中生代高镁闪长岩体紧密伴生,研究其物质来源和成岩成矿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鲁西地区与金岭铁矿床具有成因联系的中生代高镁闪长岩中的角闪石进... 矽卡岩型铁矿床是我国最重要的铁矿床类型之一,在华北克拉通东部广泛发育,时空上与中生代高镁闪长岩体紧密伴生,研究其物质来源和成岩成矿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鲁西地区与金岭铁矿床具有成因联系的中生代高镁闪长岩中的角闪石进行了详细的成分研究,限定高镁闪长岩的岩浆演化过程及其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探讨高镁闪长岩的岩石成因机制及其与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金岭高镁闪长岩的角闪石斑晶边部与基质角闪石具有一致的主量元素成分,记录了相似的T-P-fO_(2)-H_(2)O条件,显著不同于角闪石斑晶核部。角闪石斑晶核部的平衡岩浆来源于地幔部分熔融,而角闪石斑晶边部与基质角闪石的平衡岩浆中则存在地壳组分的贡献。高镁闪长岩-矽卡岩型铁矿床体系为极其复杂的成岩成矿系统,起源于高氧逸度和高水含量的地幔源区,并经历了包括结晶分异、同化混染、岩浆混合以及流体出溶、迁移和淋滤在内的诸多复杂岩浆热液演化过程。这些源区特征和岩浆-热液过程记录了不同深度岩石圈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构造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铁矿床 高镁闪长岩 角闪石 鲁西地区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西藏龙玛拉铅锌矿床矽卡岩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5
作者 何逸飞 谢富伟 +3 位作者 周敖日格勒 王立强 孙杨 张冠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8,共14页
龙玛拉铅锌矿床是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之念青唐古拉铅锌成矿亚带东段的一个典型矽卡岩型矿床。前人对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演化、成岩-成矿时代、矿床形成动力学背景等方面进行过一定的研究,但对矽卡岩矿物学及分带模式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为... 龙玛拉铅锌矿床是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之念青唐古拉铅锌成矿亚带东段的一个典型矽卡岩型矿床。前人对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演化、成岩-成矿时代、矿床形成动力学背景等方面进行过一定的研究,但对矽卡岩矿物学及分带模式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编录、系统的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开展矽卡岩矿物组合、矿物成分及其分带特征研究。矿床矽卡岩矿物主要包括石榴子石、辉石、硅灰石、绿泥石和绿帘石等。矽卡岩矿物组合和化学成分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矽卡岩主要发育在角岩与大理岩接触带,或沿裂隙充填在围岩中,横向上显示了从褪色角岩→石榴子石矽卡岩→深色角岩→透辉石矽卡岩(矿体)→大理岩→角岩的分带特征。垂向上由顶板至底板表现出从角岩→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大理岩→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角岩的岩性分带特征。矿床石榴子石为钙铁-钙铝榴石类质同象系列(And_(7.92~88.63)Gro_(5.92~86.46)Pyr+Spe_(1.04~5.11)),端员组分变化范围较大,表明矽卡岩的形成环境并不是完全封闭的体系。通过对铅锌主矿体的赋矿矽卡岩中石榴子石进行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是从矿区南西方向向北东方向运移就位形成主矿体,为矿区寻找成矿岩体及深部找矿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龙玛拉 矽卡岩分带 矽卡岩矿物学
下载PDF
淮北三铺地区矽卡岩型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
6
作者 产思维 张顺林 汪青松 《矿产勘查》 2024年第4期567-577,共11页
淮北三铺地区是皖北重要的铁多金属矿产地,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主要分布在三铺岩体南北接触带,矿体主要产于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捕虏体和层间裂隙中。为总结三铺地区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规律,探讨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在分析三铺地区... 淮北三铺地区是皖北重要的铁多金属矿产地,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主要分布在三铺岩体南北接触带,矿体主要产于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捕虏体和层间裂隙中。为总结三铺地区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规律,探讨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在分析三铺地区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与三铺岩体有关的典型矿床中的矿石进行了硫、铅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床硫具有岩浆来源与地层硫混合的多来源特征;矿石和岩体铅同位素具有低放射性铅特征和深源性的特点,矿石铅来源于岩体,铅的初始来源与下地壳或地幔有关。综合以上表明三铺地区成矿物质来源于下地壳或地幔,且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岩浆活动除从下地壳或地幔带来成矿物质外,并驱使围岩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最后在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富集成矿,从而形成铁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铅同位素 矽卡岩型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成矿物质来源 淮北三铺地区
下载PDF
内蒙古继兴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7
作者 陈佳德 魏良民 +5 位作者 李伟 秦季军 柳爱新 许景轩 张志鹏 李得俊 《矿产勘查》 2024年第S01期290-297,共8页
内蒙古继兴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浩布高多金属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铜银铅锌多金属矿集中分布区。本文通过对矿区的地质特征,矿体与矿化蚀变特征,总结其找矿标志,对比区内典型矿床,确定其矿床成因类型... 内蒙古继兴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浩布高多金属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铜银铅锌多金属矿集中分布区。本文通过对矿区的地质特征,矿体与矿化蚀变特征,总结其找矿标志,对比区内典型矿床,确定其矿床成因类型,提出了找矿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继兴铅锌矿床赋存于大石寨组粉砂质板岩与大理岩之间的矽卡岩带内,北东向层间断裂是重要的容矿构造。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主要发育粒状结构和块状构造。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碳酸盐化。直接找矿标志为大石寨组大理岩。结合区域成矿特征及区内典型矿床研究表明,继兴铅锌矿床是接触交代-热液型矽卡岩铅锌多金属矿床,指出继兴铅锌矿床西南大理岩延伸带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兴铅锌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矽卡岩矿床
下载PDF
豫西前坪铁多金属矿床破矿构造解析及找矿前景分析
8
作者 张伟 王亚伟 +2 位作者 丁毅 赵晶磊 李腾腾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3期186-194,共9页
在分析区域成矿背景及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依据目前生产勘探成果,重点讨论破矿构造发育特征,为后期勘查指出了五处找矿靶区。笔者认为研究区矿床成因类型属接触交代-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后期破矿构造较发育,导致矿体呈现出叠瓦状的分布... 在分析区域成矿背景及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依据目前生产勘探成果,重点讨论破矿构造发育特征,为后期勘查指出了五处找矿靶区。笔者认为研究区矿床成因类型属接触交代-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后期破矿构造较发育,导致矿体呈现出叠瓦状的分布特征。该认识对前坪矿区的后期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区域类似矿产的勘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坪铁多金属矿 构造破矿 叠瓦状 矽卡岩型矿床 正长斑岩体
下载PDF
西藏库拉岗日穹窿次麦矽卡岩型锡铁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9
作者 付建刚 李光明 +6 位作者 郭伟康 张海 董随亮 张林奎 李应栩 马国桃 焦彦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4-736,共13页
库拉岗日穹窿位于西藏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带东段,毗邻北部的拉隆穹窿。通过1∶5万矿产地质填图和稀疏地表工程控制,在库拉岗日穹窿东部发现了一具有大型矿床潜力的次麦锡铁铅锌多金属矿床,其中Sn-Fe和Pb-Zn-Ag矿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中... 库拉岗日穹窿位于西藏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带东段,毗邻北部的拉隆穹窿。通过1∶5万矿产地质填图和稀疏地表工程控制,在库拉岗日穹窿东部发现了一具有大型矿床潜力的次麦锡铁铅锌多金属矿床,其中Sn-Fe和Pb-Zn-Ag矿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中,属于矽卡岩型矿床。该矿床的矿体品位高,厚度大,主要金属矿物有锡石、磁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白钨矿和镜铁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方解石、云母、绿帘石、绿泥石、透闪石、阳起石和符山石等。目前,稀疏的地表工程已控制2条Sn-Fe矿体和5条Pb-Zn-Ag矿体,且矿区内钨也显示出良好的成矿前景。综合评估表明,次麦矽卡岩型锡铁铅锌多金属矿床的资源潜力巨大,其矿化特点与成矿元素组合独特,以锡石和磁铁矿共生为特点,明显不同于北喜马拉雅成矿带其他矿床,是一种新的矿床类型。该矿床的发现对认识和理解北喜马拉雅成矿带稀有金属成矿作用与穹窿构造淡色花岗岩成矿系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铁铅锌矿 矽卡岩型 库拉岗日穹窿 找矿意义 北喜马拉雅成矿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赣东北福泉山地区钨矿控矿因素分析及其找矿意义
10
作者 陈欣 熊建 +1 位作者 孙会饶 黄超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2期192-199,共8页
福泉山钨矿位于赣东北深大断裂北西侧,矿体产在黄龙组与双桥山群不整合面矽卡岩带中。通过野外调查,借鉴对比朱溪钨铜矿成矿特征,对矿床控矿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石炭系不纯灰岩组合是矿床成矿有利围岩,黄龙组与双桥山群不整合面... 福泉山钨矿位于赣东北深大断裂北西侧,矿体产在黄龙组与双桥山群不整合面矽卡岩带中。通过野外调查,借鉴对比朱溪钨铜矿成矿特征,对矿床控矿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石炭系不纯灰岩组合是矿床成矿有利围岩,黄龙组与双桥山群不整合面附近发育的层间裂隙是主要容矿构造,燕山期岩浆作用为成矿提供热源和成矿流体;矿体围岩蚀变具明显分带特征,由浅至深依次为:蛇纹石化白云质大理岩带→透闪石化矽卡岩带→透辉石化角岩带→角岩带,矿化集中在透闪石矽卡岩带中;钨矿床系花岗岩岩浆热液交代大理岩形成的远矽卡岩型白钨矿。基于区内控矿要素及成矿特征推测,福泉山东南的源头一带为有利找矿靶区;通过对源头勘查在深部新发现了钨矿体,取得较大找矿进展,深部灰岩与花岗岩体接触界线是福泉山地区钨矿找矿重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钨矿 白钨矿 控矿因素 找矿预测 福泉山地区 赣东北
下载PDF
瑶岗仙钨矿床两类白钨矿地质特征对比研究
11
作者 吴小辉 方文杰 +1 位作者 欧阳胜利 王平 《南方金属》 CAS 2024年第1期4-8,共5页
瑶岗仙矿床是南岭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并伴生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两类白钨矿化。经过野外地质现象系统的观察以及精细的镜下矿物学研究,厘定了两种类型白钨矿化的成矿阶段,对不同类型白钨矿进行了宏观和微观地质特征对比。结果表... 瑶岗仙矿床是南岭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并伴生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两类白钨矿化。经过野外地质现象系统的观察以及精细的镜下矿物学研究,厘定了两种类型白钨矿化的成矿阶段,对不同类型白钨矿进行了宏观和微观地质特征对比。结果表明,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白钨矿的成矿环境、成矿规模、显微组构等有着明显区别。通过对比两种矿体白钨矿的岩相学特征,约束不同类型白钨矿的成矿过程与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石英脉型 矽卡岩型 瑶岗仙矿床
下载PDF
马厂地区东孙家铜矿成矿模式研究
12
作者 范丽贵 邹远航 +1 位作者 闻卫军 陈绍辉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3期44-47,66,共5页
马厂地区是庐江-滁州成矿带是一个典型地段,地表有数十个古采坑,找矿潜力巨大。东孙家铜矿作为该地区开采中的矿山,研究其成矿模式为马厂地区的成矿模式研究提供指导意义。通过对马厂地区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对东孙家铜矿勘探成果分析总结... 马厂地区是庐江-滁州成矿带是一个典型地段,地表有数十个古采坑,找矿潜力巨大。东孙家铜矿作为该地区开采中的矿山,研究其成矿模式为马厂地区的成矿模式研究提供指导意义。通过对马厂地区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对东孙家铜矿勘探成果分析总结,结合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提出东孙家铜矿新的成矿模式。结果表明,东孙家铜矿的主要成矿模式为层控矽卡岩型和多成因U型,对马厂地区乃至滁州—花山—黄栗树—马厂成矿带寻找铜、金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成矿模式 层控矽卡岩型矿床 U型矿床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在张家口地区矽卡岩型铁矿的找矿应用
13
作者 田玉杰 贾晓鹏 王文文 《地质装备》 2024年第3期26-31,共6页
矽卡岩型铁矿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随着找矿理论和找矿方法的不断进步,张家口地区具有巨大的找矿的潜力。本次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1∶25 000航磁图圈定成矿的有利位置,开展地面高精度磁测和数据处理解... 矽卡岩型铁矿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随着找矿理论和找矿方法的不断进步,张家口地区具有巨大的找矿的潜力。本次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1∶25 000航磁图圈定成矿的有利位置,开展地面高精度磁测和数据处理解译工作,对磁异常进行了详细解剖,确定了钻孔位置,并利用井中磁测寻找井旁、井底盲矿体,指导钻机钻进。通过“航–地–井”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借鉴邯邢式铁矿床的找矿经验进行地球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反演处理,更加准确地确定矿体的位置、形状和规模,为地质找矿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同时,钻探结果也证明了综合物探方法的有效性。本次工作资源量增加1800余万吨,发现的矽卡岩型矿床是张家口地区,甚至是河北省内矽卡岩型接触交代式铁矿的一个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物探 矽卡岩型铁矿 航磁
下载PD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Beiya Gold–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被引量:8
14
作者 ZHOU Yunman ZHANG Changqing +4 位作者 HE Zhonghua LIU Huan ZHOU Guiwu SUN Jia LIU B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841-1861,共21页
Based on comprehensive petrological,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eiya gold-polymetallic skarn deposit and quartz syenite porphyries, and discussed the ... Based on comprehensive petrological,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eiya gold-polymetallic skarn deposit and quartz syenite porphyries, and discussed the source(s) and evolution of magma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yenite porphyries(i.e. the Wandongshan, the Dashadi, and the Hongnitang porphyries), which formed between the Eocene and the early Oligocene epochs, are the sources for the gold-polymetallic ores at the Beiya deposit. Carbonate rocks(T2 b) of the Triassic Beiya Formation in the ore district provide favorable host space for deposit formation. Fold and fault structures collective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re formation.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the porphyries and carbonates, the structurally fractured zone of carbonate and clastic rocks, and the zone with well-developed fractures are the ideal locations for ore bodies. Four types of mineralization have been recognized: 1) porphyry-style stockwork gold–iron(copper) ore, 2) skarn-style gold-iron(copper and lead) ore in the near contact zone, 3) strata-bound, lense-type lead–silver–gold ore in the outer contact zone, and 4) distal vein-type gold–lead–silver ore. Supergene processes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oxide ore, such as the weathered and accumulated gold–iron ore, the strata-bound fracture oxide ore, and the structure-controlled vein-type ore. Most of these ore deposits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axis of the depressed basin, with the hypogene ore controlling the sha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xide ore. This study provides critical geology understanding for mineral prospecting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phyry-skarn type quartz syenite porphyries ore-controlling factors Beiya goldpolymetallic deposit 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下载PDF
Genesis of the Weiquan Ag-Polymetallic Deposit in East Tianshan, China: Evidence from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C-H-O-S-Pb Isotope Systematics 被引量:2
15
作者 DING Hui GE Wensheng +4 位作者 DONG Lianhui ZHANG Liangliang CHEN Xiaodong LIU Yan NIE Junji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100-1122,共23页
The Weiquan Ag-polymetallic deposit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and in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Aqishan-Yamansu arc belt in East Tianshan,northwestern China. Its orebodies, c... The Weiquan Ag-polymetallic deposit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and in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Aqishan-Yamansu arc belt in East Tianshan,northwestern China. Its orebodies, controlled by faults, occur in the lower Carboniferous volcano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Yamansu Formation as irregular veins and lenses. Four stages of mineralization have been recognized on the basis of mineral assemblages, ore fabrics, and crosscutting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ore veins. Stage I is the skarn stage(garnet + pyroxene), Stage Ⅱ is the retrograde alteration stage(epidote + chlorite + magnetite ± hematite 士 actinolite ± quartz),Stage Ⅲ is the sulfide stage(Ag and Bi minerals + pyrite + chalcopyrite + galena + sphalerite + quartz ± calcite ± tetrahedrite),and Stage IV is the carbonate stage(quartz + calcite ± pyrite). Skarnization,silicification, carbonatization,epidotization,chloritization, sericitization, and actinolitization are the principal types of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LAICP-MS U-Pb dating yielded ages of 326.5±4.5 and 298.5±1.5 Ma for zircons from the tuff and diorite porphyry, respectively. Given that the tuff is wall rock and that the orebodies are cut by a late diorite porphyry dike, the ages of the tuff and the diorite porphyry provide lower and upper time limits on the age of ore formation. The δ13C values of the calcite samples range from-2.5‰ to 2.3‰, the δ18OH2 Oand δDVSMOWvalues of the sulfide stage(Stage Ⅲ) vary from 1.1‰ to 5.2‰ and-111.7‰ to-66.1‰, respectively,and the δ13C, δ18OH2 Oand δDV-SMOWvalues of calcite in one Stage IV sample are 1.5‰,-0.3‰, and-115.6‰, respective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evolved gradually from magmatic to meteoric sources. The δ34SV-CDTvalues of the sulfides have a large range from-6.9‰ to 1.4‰, with an average of-2.2‰, indicating a magmatic source, possibly with sedimentary contributions. The206Pb/204Pb,207Pb/204Pb, and208Pb/204Pb ratios of the sulfides are 17.9848-18.2785,15.5188-15.6536, and 37.8125-38.4650, respectively, and one whole-rock sample at Weiquan yields206Pb/204Pb,207Pb/204Pb, and208Pb/204Pb ratios of 18.2060, 15.5674, and 38.0511,respectively. Lead isotopic systems suggest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the Weiquan deposit were derived from a mixed source involving mantle and crustal components. Based on geological features, zircon U-Pb dating, and C-H-OS-Pb isotopic data,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Weiquan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a skarn type that formed in a tectonic setting spanning a period from subduction to post-collision. The ore materials were sourced from magmatic ore-forming fluids that mixed with components derived from host rocks during their ascent, and a gradual mixing with meteoric water took place in the later s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C-H-O-S-Pb isotopes skarn-type Ag-polymetallic deposit Weiquan East Tianshan China
下载PDF
鲁西超深覆盖区矽卡岩型铁矿勘查技术体系研究——以齐河—禹城地区铁矿勘查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兴中 张文 +7 位作者 朱学强 智云宝 王润生 刘伟 王巧云 李英平 张贵丽 彭观峰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3期102-109,共8页
鲁西齐河-禹城超深覆盖区矽卡岩型铁矿找矿成功案例对于深覆盖区铁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齐河—禹城地区属低缓地球物理异常区,铁矿位于新生界巨厚覆盖层之下,勘查难度大;目前勘查发现的铁矿体位于李屯、大张、郭店村等地,总... 鲁西齐河-禹城超深覆盖区矽卡岩型铁矿找矿成功案例对于深覆盖区铁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齐河—禹城地区属低缓地球物理异常区,铁矿位于新生界巨厚覆盖层之下,勘查难度大;目前勘查发现的铁矿体位于李屯、大张、郭店村等地,总体具有“埋藏深、厚度大、品位高、储量多”的特点。本次研究在总结区域矿产勘查经验基础上,分析区内勘查技术手段的有效性,优选了专项地质测量(综合研究)、面积性磁法测量、面积性重力测量、大比例尺综合物探剖面测量(磁法、重力、电法、地震等)、钻探和测井等技术手段进行优化组合开展勘查工作。通过研究该区铁矿勘查成果,按照面上选区、区内选段、段中选点的思路,构建了超深覆盖区矽卡岩型铁矿勘查技术体系,综合研究全程指导—信息集成异常初选—航空物探异常选区—地面物探异常选段—物探剖面异常选点—钻孔测井查证异常。在勘查过程中需持续分析研究各找矿手段的技术优势,以获得最佳找矿效果,为在类似地区矽卡岩型铁矿找矿过程中提供技术手段和勘查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覆盖区 矽卡岩型铁矿 找矿方法 勘查技术体系 鲁西
下载PDF
新疆哈密天宇北金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17
作者 肖文进 肖剑 +4 位作者 杜斌 张忠义 蔡厚安 王力群 姚建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1-931,共11页
新疆天宇北金钨矿地处沙泉子断裂以南的中天山地块,为近年新发现的钨矿点,产于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天湖岩群碳酸盐岩与晚元古代斜长片麻状花岗岩、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二长花岗岩接触带,且与以钨为主的1∶5万岩屑测量综合异常对应,与北山地... 新疆天宇北金钨矿地处沙泉子断裂以南的中天山地块,为近年新发现的钨矿点,产于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天湖岩群碳酸盐岩与晚元古代斜长片麻状花岗岩、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二长花岗岩接触带,且与以钨为主的1∶5万岩屑测量综合异常对应,与北山地区钨钼矿为同一成矿带,金钨矿具有多期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特点。该矿点矿床类型属矽卡岩型钨矿,矿化以白钨矿化为主,伴生金,含矿二长花岗岩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期。槽探工程控制矿体长大于220 m,平均厚2.70 m,WO_(3)平均品位0.46%。钻探工程和物探异常激电测深双验证表明:钨矿化带在深部有一定的延伸。在该区及外围,围绕前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与中酸性岩浆岩的接触带,开展钨多金属地质找矿工作,找矿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钨矿 矽卡岩型 地质特征 找矿预测 天宇北 哈密 新疆
下载PDF
基于重磁资料在山东齐河——禹城探获矽卡岩型富铁矿:对超深覆盖区找矿的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润生 郝兴中 +7 位作者 胡蕾 陈宏杰 刘辉 陈方博 于露 刘伟 方磊 康一鸣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1-346,共16页
【研究目的】山东齐河—禹城矿集区内分布近南北向且具有一定同源特征的重磁异常带,前期陆续在北部李屯、南部大张重磁异常内揭露到厚大的矽卡岩型富铁矿床,铁矿勘查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但矿集区中部潘店异常区被超深的新生界覆盖,异常规... 【研究目的】山东齐河—禹城矿集区内分布近南北向且具有一定同源特征的重磁异常带,前期陆续在北部李屯、南部大张重磁异常内揭露到厚大的矽卡岩型富铁矿床,铁矿勘查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但矿集区中部潘店异常区被超深的新生界覆盖,异常规模小、强度弱,深部铁矿体的地球物理信息被极大弱化,且矿致磁异常又一定程度被大规模的磁性岩体异常所掩盖,识别和提取难度较大,因此一直未取得找矿突破。【研究方法】本文充分结合相邻矿区重磁勘查的成功找矿经验,由已知到未知,对潘店重磁异常进行平面剖析和剖面定量反演,实现了研究区构造格架划分、成矿地质体圈定、异常剖析研究及2.5D联合反演的全流程解译。【研究结果】基于高精度重磁资料的综合研究,获取了超深覆盖层下的深部找矿信息,最终在齐河—禹城矿集区中部实现了矽卡岩型富铁矿的找矿新突破,使矿集区内3处重磁异常得以紧密关联,并证实了大张、潘店、李屯三处铁矿床处于同一近南北向的中性岩浆岩带内,开辟了齐河—禹城矿集区内又一处重要的找矿新空间。【结论】本次找矿成果为后续进一步开展超深覆盖层下的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指示,同时表明齐河—禹城矿集区内具有广阔的矽卡岩型富铁矿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覆盖区 矽卡岩型铁矿 重磁异常 重磁联合反演 矿产勘查工程 齐河—禹城 山东省
下载PDF
湘东垄上矽卡岩型锡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
19
作者 王旭东 袁顺达 +2 位作者 吴胜华 徐丽燕 赵盼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43-1756,共14页
矽卡岩型锡矿是全球重要的锡金属来源,但是锡石沉淀成矿机制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垄上矽卡岩型锡矿床位于湘东锡田锡多金属矿田中部,是南岭钨锡成矿带内矽卡岩型锡矿的典型代表。本文在野外考察、矿石矿相学、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的基础... 矽卡岩型锡矿是全球重要的锡金属来源,但是锡石沉淀成矿机制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垄上矽卡岩型锡矿床位于湘东锡田锡多金属矿田中部,是南岭钨锡成矿带内矽卡岩型锡矿的典型代表。本文在野外考察、矿石矿相学、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流体包裹体组合法对垄上矽卡岩矿床不同矿化阶段代表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垄上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云英岩-氧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以及萤石碳酸盐化等5个阶段,其中,锡石主要形成于云英岩-氧化物阶段。与锡石密切共生的石英中发育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液相、富气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液相CO_(2)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和纯CO_(2)型包裹体。流体温度和盐度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200-400℃和2%-9%NaCleqv),指示流体在降温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不混溶。与硫化物共生的石英中主要为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温度和盐度主要集中在190-261℃和3%-7%NaCleqv,指示流体冷却过程同时经历了流体混合。本次研究提出锡田矽卡岩型矿床中流体不混溶是导致云英岩-氧化物阶段锡石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而流体冷却和混合是导致硫化物沉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阶段 矽卡岩型锡矿床 垄上 锡田
下载PDF
滇西保山金厂河铜锌铁矿区构造演化过程及其成矿/控矿作用
20
作者 李加斌 赵成峰 +6 位作者 梅文周 张发红 王基元 符俊 张卫文 谢俊 刘仕承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3-777,共15页
金厂河矽卡岩型铜锌铁多金属矿床,位于三江构造带保山地块北部,其展布受地层与褶皱‒断层构造系统共同控制。本文对矿区地表外围以及深部坑道出露的构造进行详细研究,分析构造变形作用过程,总结构造成矿/控矿规律。研究表明,矿区至少经... 金厂河矽卡岩型铜锌铁多金属矿床,位于三江构造带保山地块北部,其展布受地层与褶皱‒断层构造系统共同控制。本文对矿区地表外围以及深部坑道出露的构造进行详细研究,分析构造变形作用过程,总结构造成矿/控矿规律。研究表明,矿区至少经历五期构造变形过程:第一期SN向正断层为先存导矿构造,控制了矿床的基本空间分布;第二期SN向纵弯褶皱及NE、NW向共轭断层,是成矿期控矿构造,直接控制了成矿流体贯入和聚集沉淀;第三期为NE-SW向断褶带,区域挤压隆升,矿体被改造并抬升至浅部;第四期NW向褶皱与第二期褶皱横跨叠加,形成穹窿构造;第五期为NW向阶梯式左行正断层,破坏矿体连续性。成矿过程中,硅钙面为后生矿床层状就位提供赋存条件,断层是矿液运移聚集的重要通道,背斜核部及西翼是矿体主要容矿空间,断层泥、泥岩层、断层上盘及辉绿岩等不透水层共同组成矿液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控矿规律 构造成矿 矽卡岩型矿床 金厂河铜锌铁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