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roleum geology controlled by extensive detachment thinning of continental margin crust: A case study of Baiyun sag in the deep-water area o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2
1
作者 PANG Xiong REN Jianye +3 位作者 ZHENG Jinyun LIU Jun YU Peng LIU Baoju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1期29-42,共14页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rustal stretching and thinning,basin structure and petroleum geology in Baiyun deep-water area were analyzed using large area 3D seismic,gravity,magnetic,ocean bottom seismic(OBS),deep-wat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rustal stretching and thinning,basin structure and petroleum geology in Baiyun deep-water area were analyzed using large area 3D seismic,gravity,magnetic,ocean bottom seismic(OBS),deep-water exploration wells and 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IODP).During the early syn-rifting period,deep-water area was a half-graben controlled by high angle faults influenced by the brittle extension of upper crust.In the mid syn-rifting period,this area was a broad-deep fault depression controlled by detachment faults undergone brittle-ductile deformation and differentiated extension in the crust.In the late syn-rifting period,this area experienced fault-sag transition due to saucer-shaped rheology change dominated by crustal ductile deformation.A broad-deep fault depression controlled by the large detachment faults penetrating through the crust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deep-water basin.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broad-deep Baiyun sag provides great accommodation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ssive deltaic-lacustrine deposition system and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The differentiated lithospheric thinning also resulted in the different thermal subsidence during post-rifting period,and then controlled the development of continental shelf break and deep-water reservoi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The high heat flow background caused by the strong thinning of lithosphere and the rise of mantle source resulted in particularities in the reservoir diagenesis,hydrocarbon generation process and accumulation of deep-water area 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Zhujiangkou Basin Baiyun sag DEEP-WATER area CONTINENTAL margin CRUST DETACHMENT FAULT broad-deep FAULT depression CONTINENTAL shelf break petroleum geology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辽西凹陷南洼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运聚模式
2
作者 李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3,共9页
辽西低凸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南部油气环绕辽西凹陷南洼呈带状分布,辽西凹陷南洼对油气的贡献以及贡献多寡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制约了该地区勘探进程。本研究通过分析围绕辽西凹陷南洼分布的油气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地球... 辽西低凸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南部油气环绕辽西凹陷南洼呈带状分布,辽西凹陷南洼对油气的贡献以及贡献多寡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制约了该地区勘探进程。本研究通过分析围绕辽西凹陷南洼分布的油气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厘清原油与辽西凹陷南洼和辽中凹陷中洼烃源岩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辽西低凸起南部油气带分布在辽西大断层两侧,环绕辽西凹陷南洼东北侧的油藏有LD5N、SZ36、LD5和LD4油藏,其中LD4油藏和LD5东二下段油藏具有高甲藻甾烷、低C_(30)4-甲基甾烷的低成熟特征,来源于辽西凹陷南洼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LD5东二上段油藏和SZ36S油藏分布在断层两侧,发育甲藻甾烷、C_(30)4-甲基甾烷和伽马蜡烷,原油处于成熟阶段,属于辽西凹陷南洼和辽中凹陷中洼混合来源;LD5N油藏和SZ36油藏具有高C_(30)4-甲基甾烷、低伽马蜡烷的特征,均为成熟原油,由辽中凹陷中洼烃源岩生成;②辽西凹陷南洼以低熟油为主,沿断层向LD5、LD4构造带深部运移充注,形成LD4和LD5东二下段油藏;LD5、LD4东二下段充满后,辽西凹陷南洼低熟油沿断层继续向浅部运移,与辽中凹陷中洼成熟油在LD5东二上段、SZ36S汇合,形成LD5东二上段、SZ36S混合类油藏,辽中凹陷中洼成熟油向SZ36油藏东北侧运移,跨过辽西大断层后在浅部形成LD5N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甾烷 辽东湾 辽西凸起 辽西凹陷南洼
下载PDF
南天山西段南缘断裂构造特征及对乌什凹陷发育的控制 被引量:34
3
作者 郑民 雷刚林 +3 位作者 黄少英 吴超 罗慎超 李曰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9-655,共17页
乌什凹陷位于南天山西段以南,新生代受南天山崛起的陆内造山作用制约,与库车坳陷有相同的成盆动力学背景。因乌什凹陷南有温宿凸起阻挡了挤压应力的传播,东与库车坳陷间有北西向的构造变换带(西秋里塔格构造带)所隔,新生代变形与库车地... 乌什凹陷位于南天山西段以南,新生代受南天山崛起的陆内造山作用制约,与库车坳陷有相同的成盆动力学背景。因乌什凹陷南有温宿凸起阻挡了挤压应力的传播,东与库车坳陷间有北西向的构造变换带(西秋里塔格构造带)所隔,新生代变形与库车地区有不同的特征。以吉迪克组的泥岩层为滑脱面,乌什凹陷的中-新生界可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总体看上构造层以背冲构造为特征,下构造层则发育基底卷入的对冲构造。乌什凹陷的这一变形特征还与新生代挤压应力场自东向西迁移和走滑作用吸收了部分冲断变形有关,反映了南天山新生代构造对海西-印支期碰撞构造的继承性。文章简述了南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介绍了乌什凹陷周缘的主要断裂的特征,恢复了乌什凹陷中-新生代的演化并与库车坳陷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乌什凹陷的成盆动力学机制,分析了乌什凹陷与南天山造山带的耦合演化,指出该区的油气勘探应以三叠系为主要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凹陷 变形样式 盆地演化南天山 温宿凸起 库车坳陷 中-新生代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白垩系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相及有利储盖组合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帆 贾进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1-689,共9页
通过对乌什凹陷南缘坳陷乌参1井及北缘露头剖面地详细观察,结合测井曲线形态和地震剖面综合分析,乌什凹陷北部和南部由于受构造条件、古气候和物源的影响,发育了截然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北缘露头区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南部坳陷区则发育了... 通过对乌什凹陷南缘坳陷乌参1井及北缘露头剖面地详细观察,结合测井曲线形态和地震剖面综合分析,乌什凹陷北部和南部由于受构造条件、古气候和物源的影响,发育了截然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北缘露头区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南部坳陷区则发育了典型的冲积扇—扇三角洲粗粒沉积相。这套沉积碎屑岩颗粒粒度悬殊且不连续,砾岩和砂岩间常显示粒度不连续的现象,剖面中巨厚层砾岩常与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泥岩沉积层直接接触,无过渡性粒级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缘露头区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条件及较远的物源条件,而南缘坳陷区由于靠近温宿凸起物源并受断裂控制。乌什凹陷发育两套较好的储盖组合,分别是亚格列木组—舒善河组中下部砂砾岩与舒善河组泥岩、含膏泥岩和巴什基奇克组—库姆格列木群底砂砾岩与库姆格列木群盐层、含膏泥岩。乌参1井已在第一套储盖组合中的舒善河组中下部的扇三角洲砂体中获得重大发现,这些砂体为扇三角洲前缘的砂坝、辫状河水道充填可形成较好的储层。第二套储盖组合中巴西盖组和巴什基奇克组的砂体分布广泛,岩性较致密;储层厚度较大,纵向发育集中,但物性较差,总体上属于一套中等储盖组合,预测离物源区一定距离应分布有优质储集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乌什凹陷 北缘露头 南缘坳陷 沉积体系 储盖组合
下载PDF
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岩性油藏勘探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新海 金利洪 +3 位作者 赵文栋 王显东 张亚金 闫博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45-1154,共10页
塔南凹陷是塔木察格盆地勘探的主要区域,随着海塔石油会战进程不断深入、勘探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塔南凹陷开始将勘探重心转向岩性油藏勘探。先后在塔南凹陷东部次凹南洼槽和西部次凹发现一批岩性油藏储量,总结出了适合塔南凹陷的生烃潜... 塔南凹陷是塔木察格盆地勘探的主要区域,随着海塔石油会战进程不断深入、勘探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塔南凹陷开始将勘探重心转向岩性油藏勘探。先后在塔南凹陷东部次凹南洼槽和西部次凹发现一批岩性油藏储量,总结出了适合塔南凹陷的生烃潜力分析定凹;构造、沉积分析选区带;垂向细分层序定层位;平面储层预测定目标;整体部署、分布实施,精细评价岩性油藏的勘探方法。对于整个海塔盆地及类似塔南凹陷的断陷盆地岩性油藏勘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南凹陷 岩性油藏勘探 定凹选带 储层预测 岩性目标
下载PDF
陆缘地壳强烈拆离薄化作用下的油气地质特征——以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白云凹陷为例 被引量:65
6
作者 庞雄 任建业 +3 位作者 郑金云 刘军 于鹏 柳保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9,共13页
综合利用重力、磁力、三维地震、海底地震和深水油气探井、南海大洋钻探井等资料,开展了陆缘地壳伸展薄化与白云深水区凹陷结构、构造及油气地质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表明,深水区裂陷期经历了早期上地壳脆性伸展高角度断裂控制的箕状半... 综合利用重力、磁力、三维地震、海底地震和深水油气探井、南海大洋钻探井等资料,开展了陆缘地壳伸展薄化与白云深水区凹陷结构、构造及油气地质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表明,深水区裂陷期经历了早期上地壳脆性伸展高角度断裂控制的箕状半地堑断陷、中期地壳脆韧性差异伸展低角度拆离断裂控制的宽深断陷、晚期以韧性地壳流变为主的碟形断坳盆地演化过程;受穿过地壳的大型拆离断裂控制而发育的宽深断陷是深水区盆地结构的重要特征。陆缘地壳强烈拆离薄化形成的白云凹陷宽深断陷为大型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和规模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可容空间;陆缘岩石圈薄化程度的差异导致了裂后拗陷期热沉降差异,进而控制了拗陷期陆架坡折带的发育和深水储集层沉积环境;岩石圈强烈薄化、幔源上升导致的高热流背景,使得深水区的储集层成岩作用、烃源岩成烃过程和油气成藏条件具有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深水区 陆缘地壳 拆离断层 宽深断陷 陆架坡折带 油气地质
下载PDF
渤海海域庙西中南洼围区烃源岩有机相与测井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哲 彭靖淞 +2 位作者 江尚昆 叶涛 郭颖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10,共9页
针对渤海海域庙西中南洼围区勘探程度低,烃源岩非均质性强等问题,基于烃源岩有机相划分和改进后的烃源岩测井评价方法,结合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及沉积体系特征,刻画了庙西中南洼围区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有机相类型及优质烃源岩发育特征... 针对渤海海域庙西中南洼围区勘探程度低,烃源岩非均质性强等问题,基于烃源岩有机相划分和改进后的烃源岩测井评价方法,结合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及沉积体系特征,刻画了庙西中南洼围区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有机相类型及优质烃源岩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沙三段烃源岩以C相和D/E相为主,烃源岩品质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非均质性,C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庙西中南洼南次洼及黄河口东洼东部与庙西中南洼结合部,北次洼分布相对局限;沙四段烃源岩以F相为主,优质烃源岩发育局限,C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庙西中南洼南次洼。此次研究认为,庙西中南洼南次洼是沙三段和沙四段优质烃源岩叠合发育区,是下一步勘探应重点关注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洼陷 烃源岩评价 有机相 庙西中南洼 渤海海域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北凹断裂特征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5
8
作者 熊忠 江志强 +3 位作者 孙鹏 谭思哲 徐振中 陈文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5-84,共10页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北凹是自晚白垩世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凹陷,其凹陷结构具有北断南超、北深南浅的复式箕状特征。平面上可划分为北部断阶带、中部深凹带和南部斜坡带3个次级构造单元。断裂主要为正断层,局部发育少量逆断层,有EW向、N...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北凹是自晚白垩世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凹陷,其凹陷结构具有北断南超、北深南浅的复式箕状特征。平面上可划分为北部断阶带、中部深凹带和南部斜坡带3个次级构造单元。断裂主要为正断层,局部发育少量逆断层,有EW向、NE向和NW向3组;活动时间上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断裂;发育板式、铲式、坡坪式等多种类型断裂组合。根据断裂规模和对地层的控制作用,可将断裂分为3级,一级断裂控凹、二级断裂控区带、三级断裂控圈。控凹断裂(千里岩断裂)在凹陷中部断层活动速率最大,沉降快、沉积厚度较大,对应北部断阶带、中部深凹带核心区,在凹陷边缘、斜坡带则活动速率较低。构造演化受仪征、吴堡、真武、三垛4次构造运动事件控制,经历伸展张裂、裂后拗陷2个演化阶段,广泛接受上白垩统浦口组-泰州组,古近系古新统阜宁组,始新统戴南组、三垛组及新近系沉积。综合断裂体系、凹陷沉积充填与构造演化史,预测北凹油气成藏具有近源近断、复杂断块成藏的特点,深大断裂是油气运移和充注的关键因素,断阶带中部、深凹断鼻构造带紧邻生烃中心,发育一批有利构造圈闭,成藏配置条件较好,是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组合样式 断层活动速率 构造演化 南黄海盆地 北部坳陷 北凹
下载PDF
沿层相干断裂分析技术及其在白云凹陷南缘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钊 张功成 +3 位作者 纪沫 杨东升 曾清波 郭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110,共9页
沿层相干技术能够客观反映某一特定时期断裂的平面展布。利用高精度沿层相干技术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南缘三维研究区断裂特征进行分析,加深了对白云凹陷构造特征的认识。分析结果表明:下渐新统恩平组顶面(T_7~0)为区域不整合面,恩平组... 沿层相干技术能够客观反映某一特定时期断裂的平面展布。利用高精度沿层相干技术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南缘三维研究区断裂特征进行分析,加深了对白云凹陷构造特征的认识。分析结果表明:下渐新统恩平组顶面(T_7~0)为区域不整合面,恩平组顶面以下以北东向断裂活动为主,在早渐新世停止活动;而恩平组顶面以上以北西向断裂活动为主,从始新世到中新世皆有活动。白云凹陷的断陷期结束于渐新世早期,之后长期表现为坳陷的特征。从研究区断裂与构造演化特征推断,下渐新统恩平组顶面(T_7~0)为白云凹陷的断坳转换界面,对白云深水区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特征 沿层相干分析 白云凹陷南缘 断坳转换
下载PDF
辽西南洼油气运聚模拟及有利区带预测
10
作者 赵婷婷 牛成民 +2 位作者 刘丰 陈保柱 姚佳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8-31,共4页
分析近年渤海油田的勘探失利探井,因油气运移充注风险失利高达61.5%。鉴于海上油气勘探成本高、钻井密度小,在海上矿区内开展油气运聚模拟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勘探成功率。辽西南洼是渤海湾盆地内勘探程度较低的区域,通过模拟辽西南洼烃源... 分析近年渤海油田的勘探失利探井,因油气运移充注风险失利高达61.5%。鉴于海上油气勘探成本高、钻井密度小,在海上矿区内开展油气运聚模拟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勘探成功率。辽西南洼是渤海湾盆地内勘探程度较低的区域,通过模拟辽西南洼烃源岩埋藏史、热史和成熟生烃史,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分析辽西南洼原油整体上的运移和分布特征,预测可能的有利油带聚集区。模拟结果表明北次洼西部缓坡断裂带是重要的油气运聚区域,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勘探程度较低的盆地或凹陷有效提高勘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南洼 油气运聚 埋藏史 生排烃史
下载PDF
伪纵波阻抗反演在湖相浊积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素芳 佘清华 +1 位作者 肖张波 林璐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2016年第11期44-49,共6页
通过对陆丰凹陷南洼古近系文昌组四段湖相浊积岩岩心、测井、地震响应等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区湖相浊积岩主要发育在陆丰凹陷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同沉积断裂形成的断裂坡折带下部。针对湖相浊积岩埋深大、与泥岩间互沉积的特点,在对浊... 通过对陆丰凹陷南洼古近系文昌组四段湖相浊积岩岩心、测井、地震响应等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区湖相浊积岩主要发育在陆丰凹陷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同沉积断裂形成的断裂坡折带下部。针对湖相浊积岩埋深大、与泥岩间互沉积的特点,在对浊积岩沉积特征、测井相、地震相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伪纵波阻抗地震反演技术,刻画了浊积岩的平面分布。研究表明,研究区浊积岩具有纵向上多期次叠加、平面上连片分布的特点;所预测的砂体厚度与钻井结果符合度高,浊积砂体展布与物源方向匹配程度高,符合地质沉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纵波阻抗反演 浊积岩 文昌组四段 陆丰凹陷南洼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南五凹陷构造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带研究
12
作者 蒋彦 《海洋石油》 CAS 2022年第4期1-6,共6页
南黄海盆地南五凹陷是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最有利的成藏区域之一,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但由于其构造特征复杂,一直未能取得油气勘探的突破。该文结合最新三维地震及钻井资料,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对南五凹陷的构造特征进行分析,认为... 南黄海盆地南五凹陷是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最有利的成藏区域之一,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但由于其构造特征复杂,一直未能取得油气勘探的突破。该文结合最新三维地震及钻井资料,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对南五凹陷的构造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南五凹陷经历了断陷和拗陷两个大的构造演化阶段,主要发育两期三组正断裂。在断裂的控制作用下,发育三个局部构造带,以断鼻、断块圈闭为主。南五凹陷油气成藏具有近源近断成藏的特点,其中深大断裂的发育是油气输导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总结了南五凹陷构造特征及成藏关键因素,并提出了北部斜坡带发育深大断裂,圈闭条件好,可作为有利勘探区带,研究成果对南五凹陷勘探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盆地 南五凹陷 断陷 构造演化 有利勘探区带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南洼超压发育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冰洁 王德英 +3 位作者 郭涛 王鑫 惠冠洲 薛明旺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2-1843,共12页
针对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南洼古近系地层超压成因问题,通过对多种地质资料和研究方法综合应用,提出生烃作用是超压形成的主要机制,在局部地区(W-D构造)存在欠压实和生烃作用叠加形成的超压.主要证据如下:(1)测井曲线除W-D构造外,普遍不... 针对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南洼古近系地层超压成因问题,通过对多种地质资料和研究方法综合应用,提出生烃作用是超压形成的主要机制,在局部地区(W-D构造)存在欠压实和生烃作用叠加形成的超压.主要证据如下:(1)测井曲线除W-D构造外,普遍不具备欠压实地层高孔隙度和低密度的典型特征;(2)沉积背景分析由欠压实作用形成超压的顶面深度与实际不符;(3)超压顶面发育在大套泥岩段内部,深度变化范围较大(2200~3100 m),与烃源岩生烃顶面基本一致;(4)地层有效应力和速度及密度关系表明,超压点均落在“卸载”曲线上,为生烃超压的特征;(5)超压段地层现今处于大量生烃阶段,持续为超压形成提供保证;(6)欠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叠加形成的超压,导致了地层的高孔隙度和低密度,也使地层有效应力与地层速度和密度关系曲线表现出“卸载”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生烃作用 欠压实作用 超压成因 辽中凹陷南洼 渤海湾盆地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渤海海域庙西地区烃源岩有机相特征及其对优质烃源岩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奕明 杨海风 +4 位作者 王飞龙 高雁飞 汤国民 唐友军 孙鹏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6-239,共14页
烃源岩有机相是有机质质量分数、有机质类型、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的综合体现,利用有机相评价烃源岩特征是现今石油勘探中的有效方法。渤海海域庙西地区(黄河口东洼、庙西南洼)烃源岩有机相的研究相对薄弱,制约了该地区优质烃源... 烃源岩有机相是有机质质量分数、有机质类型、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的综合体现,利用有机相评价烃源岩特征是现今石油勘探中的有效方法。渤海海域庙西地区(黄河口东洼、庙西南洼)烃源岩有机相的研究相对薄弱,制约了该地区优质烃源岩的探寻,因此需要对该地区有机相纵向分布特征、平面展布特征及烃源岩形成机理展开研究。在对庙西地区东营组、沙河街组和孔店组烃源岩评价基础上,结合干酪根显微组分及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综合考虑烃源岩沉积环境、沉积相及有机质生源特征等因素,进行有机相综合评价并预测优质烃源岩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庙西南洼、黄河口东洼中部沙三段及庙西南洼中南部沙一二段为优质烃源岩,其有机相类型为半深湖混源母质相(AB相)到滨浅湖陆源母质相(B相)。古水深和古气候是控制庙西地区沙河街组湖相烃源岩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古水深影响输入湖泊的有机质生源母质类型和有机质的保存条件,古气候变化控制输入湖泊的沉积物含量和浮游生物的繁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相 烃源岩 地球化学 庙西地区 庙西南洼
原文传递
南海北部陆缘超伸展区白云凹陷断陷结构演化与岩浆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庞雄 郑金云 +4 位作者 任建业 王福国 颜晖 孙辉 柳保军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03-2316,共14页
断陷盆地的结构-构造主要受控于边界断层的构造作用,但是在盆地发育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岩浆作用发生时,断陷结构会受到显著的改造和影响.通过对位于南海北部陆缘超伸展区的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断陷结构差异演化特征的描述和分析,探讨陆... 断陷盆地的结构-构造主要受控于边界断层的构造作用,但是在盆地发育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岩浆作用发生时,断陷结构会受到显著的改造和影响.通过对位于南海北部陆缘超伸展区的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断陷结构差异演化特征的描述和分析,探讨陆缘伸展过程中岩浆作用的参与程度对洼陷结构样式和断陷构造-地层-沉积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白云凹陷主洼强烈伸展期间,岩浆作用不明显,上地壳发生脆性断裂,中下地壳则发生韧性伸展薄化,产生了壳幔拆离断层控制的宽深断陷,构造作用即地壳伸展拆离薄化作用是断陷发育的主要机制;然而,白云凹陷东部洼陷在经历了早期的脆性破裂之后,随即发生了显著的岩浆上涌作用,改变了上地壳的结构强度,脆-韧性转换面上移,产生了上地壳拆离断层控制的宽浅断陷,断陷结构受岩浆上涌作用的改造而表现出坡坪式拆离断层控制的半地堑系,沉积中心发生规律性迁移,构造-岩浆作用是断陷发育的机制.白云凹陷主洼与白云凹陷东部洼陷中岩浆作用参与程度的不同,不仅导致了洼陷结构样式及其演变过程的不同,而且断陷中的沉积充填体系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构成白云凹陷主洼的宽深断陷中发育了巨厚的中晚始新世上文昌组-恩平组,在北部缓坡和南部深洼区,这套地层依次由大型三角洲体系和深湖相沉积体系构成;白云凹陷的东部洼陷则受岩浆上涌改造,发育多隆凹结构的宽浅断陷,形成多个小物源供源的小型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而且沉积物中富含火山碎屑.研究成果对于白云凹陷成盆机制的研究意义重大,同时对该凹陷的油气勘探亦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白云凹陷 宽深断陷 宽浅断陷 岩浆作用 壳幔拆离断裂 上地壳拆离断裂 石油地质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