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2019~2021年厦门市翔安区气象局观测的雾滴谱资料,分析了闽南沿海雾的微物理参数及滴谱特征,研究了能见度与粒子数浓度、液态水含量、相对湿度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能见度进行分级参数化拟合与检验评估。结果表明闽南沿海雾的平...利用2019~2021年厦门市翔安区气象局观测的雾滴谱资料,分析了闽南沿海雾的微物理参数及滴谱特征,研究了能见度与粒子数浓度、液态水含量、相对湿度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能见度进行分级参数化拟合与检验评估。结果表明闽南沿海雾的平均粒子数浓度为47.5 cm^(-3),平均液态水含量为0.0763 g m^(-3)。当能见度下降时,粒子数浓度、液态水含量快速上升,平均直径、有效直径等物理量缓慢上升。能见度低于100 m时,平均粒子数浓度达到115.42 cm^(-3),液态水含量达到0.228 g m^(-3)。粒子数浓度和液态水含量谱线均呈现双峰结构特征分布,粒子数浓度主峰的粒子直径范围为4~6μm,次峰值为22~26μm。液态水含量与粒子数浓度相反,主峰位于24~26μm,次峰为4~6μm,表明雾的粒子数浓度主要受小粒子控制,但液态水含量以20~30μm段的粒子贡献最为显著。与沿海地区相比,闽南沿海雾的平均粒子数浓度小于华南沿海,高于华东沿海;平均液态水含量高于华南沿海,低于华东沿海。与内陆城市区域或县郊相比,同等状态下沿海的粒子数浓度明显更低,但液态水含量更大。采用四种参数化方案对能见度进行了分段以及不分段拟合。评估检验结果表明,采用粒子数浓度和液态水含量的乘积作为因子的分段拟合效果最优,尤其是对于1 km以下的能见度拟合效果更优。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2019~2021年厦门市翔安区气象局观测的雾滴谱资料,分析了闽南沿海雾的微物理参数及滴谱特征,研究了能见度与粒子数浓度、液态水含量、相对湿度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能见度进行分级参数化拟合与检验评估。结果表明闽南沿海雾的平均粒子数浓度为47.5 cm^(-3),平均液态水含量为0.0763 g m^(-3)。当能见度下降时,粒子数浓度、液态水含量快速上升,平均直径、有效直径等物理量缓慢上升。能见度低于100 m时,平均粒子数浓度达到115.42 cm^(-3),液态水含量达到0.228 g m^(-3)。粒子数浓度和液态水含量谱线均呈现双峰结构特征分布,粒子数浓度主峰的粒子直径范围为4~6μm,次峰值为22~26μm。液态水含量与粒子数浓度相反,主峰位于24~26μm,次峰为4~6μm,表明雾的粒子数浓度主要受小粒子控制,但液态水含量以20~30μm段的粒子贡献最为显著。与沿海地区相比,闽南沿海雾的平均粒子数浓度小于华南沿海,高于华东沿海;平均液态水含量高于华南沿海,低于华东沿海。与内陆城市区域或县郊相比,同等状态下沿海的粒子数浓度明显更低,但液态水含量更大。采用四种参数化方案对能见度进行了分段以及不分段拟合。评估检验结果表明,采用粒子数浓度和液态水含量的乘积作为因子的分段拟合效果最优,尤其是对于1 km以下的能见度拟合效果更优。
文摘对闽南沿海兄弟屿西南部的侵入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获得2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其中(241±3.6) Ma为岩体侵入年龄(印支期),(141±5.1) Ma可能为后期热液事件年龄(燕山期)。岩石属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强烈,具有中强的Eu负异常(δ Eu 0.39~0.45)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特征,显示S型花岗岩。其构造背景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及滨海断裂带等活动有关,兄弟屿的侵入岩体发现为该地区构造-岩浆演化提供新的时空约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