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long the southern coastal reg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1
作者 韩小燕 潘晓东 马林芳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13年第1期27-38,共12页
The SST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southern coast of Zhejiang is presented as the result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51 years from Dachen, kanmen and Nanji gauge stations. It... The SST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southern coast of Zhejiang is presented as the result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51 years from Dachen, kanmen and Nanji gauge stations. It shows that the overall SST along the coast is higher in the southern part and lower in the northern part, and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south and north parts becomes smallest in winter and largest in summer. Along the southern coast of Zhejiang, SST as a whole generally has a uptrend at rising the rate of 0.017 ℃/ a in last 51 years. In addition, there are oscillation periods of 3.5 a, 5 - 6 a and 11 a stay with SST changes. Mainly, the annual cyclical variation determines SST with a good match of harmonic fitting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outhern coastal region of zhejiang SST homogeneous power spectrum harmonic
下载PDF
Study of aquatic chemical characteristic in some bays along the coastal reg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被引量:2
2
作者 Wang Yuheng,Dong Henglin and Jiang Guochang The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Hangzhou,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4期547-554,共8页
In this paper,the aquatic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Hangzhou Bay,Xiangshan Bay and Leqing Bay along the coastal reg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are discussed .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chemical e... In this paper,the aquatic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Hangzhou Bay,Xiangshan Bay and Leqing Bay along the coastal reg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are discussed .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chemical elements are obvious. The distribution of silicate in Hangzhou Bay and contents of dissolved oxygen and nutrient in the Xiangshan Bay are found to be unusual in winter. Correlations among the elements are complex. The content of nutrient in the Hangzhou Bay is higher than that in Xiangshan Bay and the content of nutrient in the Xiangshan Bay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eqing Bay . The variation of the ratio of N/P is obvious. This reflects the aquatic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bay. Finally,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reason why the aquatic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bays are unusu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dy of aquatic chemical characteristic in some bays along the coastal reg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BAY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High Tide Level Due to A Super Typhoon in A Coastal Region 被引量:9
3
作者 黄世昌 李玉成 +1 位作者 赵鑫 谢亚力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07年第3期471-484,共14页
A numerical model of the couphng between astronomical tide and storm surge based on Mike 21 is applied to the coastal regions of Zhejiang Province. The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high tide levels combined with storm su... A numerical model of the couphng between astronomical tide and storm surge based on Mike 21 is applied to the coastal regions of Zhejiang Province. The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high tide levels combined with storm surge during 5 typhoons, including two super typhoons, that landed in the Province. In the model, the atmospheric forcing fields are calculated with parametric wind and pressure models.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with average computed errors of 13 cm for the high astronomical tide levels and 20 cm for the high storm-tide levels, show that the model yields good simulations. Typhoon No. 5612, the most intense to land in China since 1949, is taken as the typical super typhoon for the de- sign of 5 typhoon routes, each landing at a different location along the coast. The possible extreme storm-tide levels along the coast are calculated by the model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5 designed typhoon routes when they coincide with the spring tid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high storm-tide levels due to the increase of the central atmospheric pressure at the base of a typical super typhoon, the change of tidal type, and the behavior of a Saomai-type typhoon. The results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forecasting and minimization of damage during super typho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rm surge storm-tide super typhoon coastal region zhejiang Province
下载PDF
闽南沿海地区海岸带韧性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戚洪帅 毛紫建 +6 位作者 曹超 蔡锋 刘建辉 雷刚 赵绍华 刘根 赵欣彤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4,共13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胁迫下,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带成为生态环境风险的高危地区。为揭示研究区海岸带韧性特性,有效评价海岸带韧性发展历程,从而对海岸带韧性提升提出针对性成效管理策略。本研究以闽南沿海地区的1...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胁迫下,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带成为生态环境风险的高危地区。为揭示研究区海岸带韧性特性,有效评价海岸带韧性发展历程,从而对海岸带韧性提升提出针对性成效管理策略。本研究以闽南沿海地区的18个县区(不包括金门县)为研究对象,选取海岸动力、海岸防护能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特征等5个方面、14个海岸韧性指标因子,利用AHP-Critic法、灰色关联TOPSIS法、自然断点法以及贡献度模型,构建研究区海岸带韧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闽南沿海地区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以厦门市辖区为代表区域的海岸带韧性高值区(韧性平均值为0.517~0.542),南部是漳州沿海地区的海岸带韧性低值区(韧性平均值为0.482~0.514);海岸动力、海岸防护能力是其主控要素和影响因子。闽南沿海地区韧性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早期的韧性提升阶段(1980—1990年),经济高速发展中生态环境造破坏的韧性破坏阶段(1991—2010年),注重生态修复保护工作,使海岸带韧性提升的恢复阶段(2011—2020年)。厦门、漳州、泉州三地在上述3阶段的韧性演化过程存在时间上的相位差异,其与三地不同的区位特点与地域经济发展历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海岸韧性 时空特征 灰色关联法 闽南沿海地区
下载PDF
区域史与社会治理研究的一部力作——《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与区域社会治理研究》读后
5
作者 陈俊达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4-18,共5页
张宏利《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与区域社会治理研究》一书,就浙江官民开发沿海滩涂的动因、具体形态、开发活动与区域社会治理的演化、经营海洋事业的样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新观察。作为学界首部关于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问题... 张宏利《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与区域社会治理研究》一书,就浙江官民开发沿海滩涂的动因、具体形态、开发活动与区域社会治理的演化、经营海洋事业的样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新观察。作为学界首部关于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问题研究的专著,该书以独到视角建构自身对宋代区域史、国家治理问题的新阐释,突破了学界的既有认识,是一部创新性突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浙江 沿海滩涂 区域治理
下载PDF
浙南地区不同糯性小麦品系青麦仁收割时间
6
作者 刘永安 邓立章 +3 位作者 高锡腾 黄业昌 岳高红 潘彬荣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547-2551,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浙南地区栽培的鲜食小麦品系并确定较佳的收割时间,该研究以糯品鉴1、糯品鉴5、糯品鉴21、糯品鉴25、糯品鉴27和糯品鉴31共6个糯性小麦品系为试验材料,分别于4月21日、4月23日、4月25日、4月27日和4月29日分5期收割,并对其... 为筛选出适宜浙南地区栽培的鲜食小麦品系并确定较佳的收割时间,该研究以糯品鉴1、糯品鉴5、糯品鉴21、糯品鉴25、糯品鉴27和糯品鉴31共6个糯性小麦品系为试验材料,分别于4月21日、4月23日、4月25日、4月27日和4月29日分5期收割,并对其青麦仁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各糯性小麦品系青麦仁适宜收割时间总体上在4月25日(含4月25日)之前。其中,糯品鉴27的青麦仁综合品质在前3期表现较优,糯品鉴25和糯品鉴31青麦仁适宜采收期较长,可延迟到4月27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麦仁 糯性小麦 浙南地区 鲜食小麦 收割时间
下载PDF
2023年4月闽南沿海一次暖区暴雨过程中尺度分析
7
作者 张凌艺 曾进 李育乔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35-138,146,共5页
本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23年4月18日闽南沿海地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是副高北抬和南风暖湿气流强迫背景下形成的强对流天气,东南季风绕过台湾省形成地形高压,南海水汽通道建... 本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23年4月18日闽南沿海地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是副高北抬和南风暖湿气流强迫背景下形成的强对流天气,东南季风绕过台湾省形成地形高压,南海水汽通道建立与弱冷空气触发是此次过程的降水机制。“列车效应”在雷达图中表现突出,针对区域性冷空气的入侵,风廓线雷达资料较常规资料更精细,地形正面阻挡对边界层偏南急流造成的暖区暴雨大值落区判断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边界层偏南急流 风廓线 闽南沿海 2023年4月
下载PDF
浙南沿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星星 黄振华 +3 位作者 吴越 陆荣茂 叶深 柯爱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9-144,共6页
测定了浙南沿海苍南霞关(CN)、洞头霓屿(DT)和乐清清江口(QJK)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这3个地区各个站点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呈现一定的相似性,Cu,Pb,Zn和Cr均属... 测定了浙南沿海苍南霞关(CN)、洞头霓屿(DT)和乐清清江口(QJK)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这3个地区各个站点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呈现一定的相似性,Cu,Pb,Zn和Cr均属于中等污染程度;3个地区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6.44,7.23,6.45,属于低污染程度。3个地区的生态风险指数表现为DT(45.29)>CN(42.26)>QJK(42.16),指数数值都小于150,属于低生态危害程度,在空间分布上,苍南霞关和乐清清江口呈现近岸高、远岸低,湾内高、湾外低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南沿海 重金属 表层沉积物 生态危害
下载PDF
浙江沿海超强台风作用下的台风浪波高 被引量:19
9
作者 黄世昌 赵鑫 +1 位作者 娄海峰 谢亚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9-375,383,共8页
基于SWAN波浪传播模型建立包含风暴潮与天文潮耦合传播的台风浪数值模型,通过多次台风引起的波浪模拟,证实该模型可适用于浙江沿海。将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沿海最强的"5612"号台风作为典型的超强台风,计算了超强台风在浙... 基于SWAN波浪传播模型建立包含风暴潮与天文潮耦合传播的台风浪数值模型,通过多次台风引起的波浪模拟,证实该模型可适用于浙江沿海。将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沿海最强的"5612"号台风作为典型的超强台风,计算了超强台风在浙北至浙南3个不同地点登陆遭遇天文潮高潮位时产生的沿海波高过程。结果显示,在开敞海区,登陆点南侧附近及其以北沿海,台风登陆时过程最大有效波高与风暴高潮位基本同时出现,而在登陆点以南远区的沿海海域,最大有效波高出现在登陆前的一个高潮位附近;超强台风作用下浙江陆域沿海离岸近1 km范围内有效波高可达4~6 m。这些结论对海堤工程设计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台风 台风浪 浙江沿海
下载PDF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南部沿海区域大众体育的发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琦 吕树庭 +3 位作者 龚建林 周良君 王菁 王宝珠 《体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4,共5页
借鉴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南部沿海区域大众体育发展进行研究。南部沿海区域休闲体育、学校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均与该区域文化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体育之乡的形成,就是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与区域文化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产物。
关键词 大众体育 文化生态学 文化生态环境 南部沿海区域
下载PDF
台湾海峡南部的海洋锋 被引量:40
11
作者 李立 郭小钢 吴日升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通过近期水文观测 ,结合卫星遥感和历史水文资料 ,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的海洋锋现象进行了整体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多种水系在此交汇 ,台湾海峡南部冬、夏季均有明显锋面发育。受季风气候影响 ,锋面发育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夏季影响本海... 通过近期水文观测 ,结合卫星遥感和历史水文资料 ,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的海洋锋现象进行了整体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多种水系在此交汇 ,台湾海峡南部冬、夏季均有明显锋面发育。受季风气候影响 ,锋面发育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夏季影响本海区的水系主要有韩江冲淡水、上升流、南海水、和黑潮水等。它们的交汇形成了韩江冲淡水羽状锋、台湾浅滩上升流锋、黑潮锋、以及陆架 /陆坡锋等复杂的三维锋面结构。韩江冲淡水和上升流对夏季海峡南部浅海锋面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冬季影响本海区的水系主要为浙闽沿岸水和南海水 ,两种水系的交汇形成贯穿海峡南部的变型的沿岸锋。以中线为界海峡西侧受沿岸水支配 ,东侧澎湖水道一带为南来暖水盘踞 ,锋带与等深线走向一致 ,呈三段结构。隆冬季节东北风强盛时锋面可南移到陆架坡折 ,形成陆架 /陆坡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锋面 台湾海峡南部 韩江冲淡水 上升流 海洋锋
下载PDF
浙江沿海超强台风作用下风暴潮增水数值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黄世昌 李玉成 +1 位作者 赵鑫 谢亚力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64,共7页
基于河口海岸水动力二维数值模型,建立风暴潮与天文潮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式,通过三次强台风和二次超强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增水模拟和分析,证实该模式可用于浙江沿海增水预测。以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沿海最强的"5612"号台风作... 基于河口海岸水动力二维数值模型,建立风暴潮与天文潮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式,通过三次强台风和二次超强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增水模拟和分析,证实该模式可用于浙江沿海增水预测。以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沿海最强的"5612"号台风作为典型的超强台风,利用本模式计算分析了超强台风在浙北至浙南5个不同地点登陆遭遇大潮时可能出现的风暴潮增水过程和最大增水,该结果对于海岸工程的防护具有实际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台风 浙江沿海 数值模拟 风暴潮增水
下载PDF
2005年春初浙江近海的低温特征及其对大规模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朱德弟 陆斗定 +1 位作者 王云峰 苏纪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39,共9页
在长江口附近和浙江近海海域,近些年来每年春季几乎都发生大规模的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赤潮,时间通常是在4月底或5月初,但2005年却一直到5月底才发生。本文根据近几年在浙江近海进行的多个春季航次的调查资料和有关... 在长江口附近和浙江近海海域,近些年来每年春季几乎都发生大规模的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赤潮,时间通常是在4月底或5月初,但2005年却一直到5月底才发生。本文根据近几年在浙江近海进行的多个春季航次的调查资料和有关站位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海区2005年春初的温度特征及其对大规模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的影响,阐明了2005年春季大规模东海原甲藻赤潮迟发的主要物理环境原因。结果表明,2005年3月浙江近海水温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偏低,且这种情况在近岸区更为明显;与2004年同期相比,2005年春初(4月初)浙江近海水温偏低,2005年和2004年的这种水温差异在近岸和中上层的低盐水里最为明显,而在远岸和下层的高盐水水温差异则相对要小;近岸低盐水最低温度2005年比2004年低约2.6℃;2005年1—3月浙江近海特殊的气象条件(10 a中最低的气温和强劲的偏北大风)和2004/2005年冬季较弱的台湾暖流是形成4月初浙江近海低温特征的主要原因;2004年冬季和2005年春初浙江近水温偏低很可能是2005年春季东海大规模原甲藻赤潮迟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近海 大规模东海原甲藻赤潮 低温特征
下载PDF
浙南滨海丘陵地貌台风近地风剖面特性实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云辉 孙富学 +4 位作者 姜硕 史文海 张传雄 李正农 赵喆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3-139,共7页
基于浙江苍南滨海丘陵地貌测风塔(100m),实测获得了台风"莫拉克"登陆历程中不同高度风速及风向数据,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高度的平均风速和风向角、湍流度、阵风因子、相干系数、湍流积分尺度和功率谱密度等风剖面特性参数。研... 基于浙江苍南滨海丘陵地貌测风塔(100m),实测获得了台风"莫拉克"登陆历程中不同高度风速及风向数据,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高度的平均风速和风向角、湍流度、阵风因子、相干系数、湍流积分尺度和功率谱密度等风剖面特性参数。研究表明:在测风塔所置浙南滨海丘陵地貌,台风作用下不同高度处的10min平均风速和风向角的变化非常同步,指数律能较好的反映风速沿实测高度范围内的分布规律;随着高度的增加,湍流度、阵风因子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湍流积分尺度均值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湍流度与我国规范差异较大,国家规范偏于保守;湍流度与阵风因子之间基本为线性关系,随着湍流度的增大,阵风因子相应增大,且随着高度增加,线性关系的离散度逐渐变小;顺风向湍流积分尺度的中位数剖面与日本规范较为接近;脉动风速的功率谱密度在顺风向与Von Karman谱在拟合较好,尤其是100m处,而在横风向相差较大;随着风速仪间距增大,相关性迅速变弱,同等间距时,高处要比低处的相关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南滨海丘陵地貌 台风 近地风剖面 实测研究
下载PDF
浙江沿岸海域经济贝类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残留分布与污染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磊 王云龙 +2 位作者 袁骐 蒋玫 沈新强 《海洋学研究》 2010年第3期52-59,共8页
对2006年6月和2007年6月采集于浙江沿岸海域12个站位的5种经济贝类样品,采用气相色谱(GC)方法,进行了有机氯农药(HCHs和DDTs)和多氯联苯(PCBs)残留量的检测,分析了不同种类贝类中HCHs、DDTs和PCBs异构体组分特征,探讨了浙江沿岸海域HCHs... 对2006年6月和2007年6月采集于浙江沿岸海域12个站位的5种经济贝类样品,采用气相色谱(GC)方法,进行了有机氯农药(HCHs和DDTs)和多氯联苯(PCBs)残留量的检测,分析了不同种类贝类中HCHs、DDTs和PCBs异构体组分特征,探讨了浙江沿岸海域HCHs、DDTs和PCBs残留分布状况、年际变化趋势和DDTs的来源,并与厦门岛东部等5个主要沿海海域进行了污染物残留量的比较。结果表明:(1)调查区各海域贝类中的HCHs、DDTs和PCBs残留量(湿质量)分别为:(ND^7.86)×10-9,(0.72~281.73)×10-9,(ND^97.95)×10-9;残留量(湿质量)平均值分别为:1.50×10-9,33.65×10-9,19.56×10-9。调查区各海域所有贝类中的HCHs残留量,均符合国家一类生物质量标准,DDTs残留量仅在四角蛤蜊中符合国家一类生物质量标准,在其余4种贝类中仅符合国家二类生物质量标准。DDTs残留量平均值明显高于HCHs和PCBs,因此可以将DDTs视为调查区各海域典型的有机氯污染物。(2)在HCHs和DDTs组分中,分别以-αHCH和P,P-′DDT占优势;在PCBs中,以含4~7个氯原子的PCB占主要优势,调查区部分海域有新的HCHs和DDTs污染源。(3)自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HCHs和PCBs残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DDTs残留量则呈上升趋势,不同海域的有机氯残留量有较明显差异。DDTs的污染源与农业生产中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有关。(4)与厦门岛东部等5个主要沿海地区相比,浙江沿岸海域经济贝类有机氯污染物中,HCHs残留量仍处于较低水平,DDTs残留量处于中等水平,PCBs残留量则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沿岸海域 经济贝类 有机氯农药 多氯联苯 残留分布
下载PDF
浙江沿海超强台风作用下的风暴潮流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世昌 李玉成 +1 位作者 赵鑫 谢亚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7,共10页
应用河口海岸水动力模型,利用浙江沿海包括2场超强台风在内的5场台风作用下发生的风暴潮位过程验证了该数值模式的适用性。将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沿海最强的"5612"号台风作为典型的超强台风,计算了超强台风在浙北至浙南3... 应用河口海岸水动力模型,利用浙江沿海包括2场超强台风在内的5场台风作用下发生的风暴潮位过程验证了该数值模式的适用性。将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沿海最强的"5612"号台风作为典型的超强台风,计算了超强台风在浙北至浙南3个不同地点登陆时产生的风暴潮流,结果显示风暴潮流一般小于天文潮潮流与基于海平面风暴海流的线性叠加值,风暴潮流场更多地呈现风暴海流的流场特点,在开敞海岸基本顺岸流动,这对于分析航道骤淤和海岸带物质输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沿海 超强台风 风暴潮流
下载PDF
我国南部海域条纹斑竹鲨线粒体DNA控制区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骁 杨圣云 潘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5-121,共7页
在对我国南部沿海闽东、闽南、粤西、海南、北部湾5个海域的条纹斑竹鲨群体线粒体控制区多态性研究中,获得长度为1 094-1 096 bp的线粒体控制区完整序列。序列比对发现了6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定义了8个单倍型。5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h... 在对我国南部沿海闽东、闽南、粤西、海南、北部湾5个海域的条纹斑竹鲨群体线粒体控制区多态性研究中,获得长度为1 094-1 096 bp的线粒体控制区完整序列。序列比对发现了6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定义了8个单倍型。5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h=0.542 5-0.744 8)和核苷酸多样度(π=0.000 571-0.000 980)均处于较低水平,说明条纹斑竹鲨的线粒体DNA进化速率较低。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小(Fst=0.216 26,P〈0.000 1),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部。10 000步Markov链计算的群体间遗传分化概率及单倍型系统地理学分析结果将5个群体分成两个地理种群(台湾海峡种群、南海北部种群)。综合分析表明条纹斑竹鲨的基因流主要在浅海近岸水域扩散,遗传变异程度受地理结构和距离隔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部沿海 条纹斑竹鲨 线粒体控制区 基因流
下载PDF
浙南海涂围垦区土壤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升 陈秋夏 +4 位作者 王金旺 李效文 夏海涛 包考松 郑托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1-970,共10页
系统掌握浙南海涂围垦区土壤品质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为绿地系统规划、土壤改良措施和绿化工程实施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取样调查,获得土壤基本性状,再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土壤品质与分级,并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ARCGIS分析软件和Surfe... 系统掌握浙南海涂围垦区土壤品质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为绿地系统规划、土壤改良措施和绿化工程实施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取样调查,获得土壤基本性状,再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土壤品质与分级,并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ARCGIS分析软件和Surfer软件获得土壤品质等值线分布图。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土壤容重偏大,为1.32 g·cm-3,且含盐量高,为7.7 g·kg^(-1),碱性强,pH 8.25,有机质质量分数偏少,为17.94 g·kg^(-1),全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严重偏低,分别为0.69 g·kg^(-1)和4.82 mg·kg^(-1),而速效钾质量分数丰富,为0.62 g·kg^(-1)。2土壤含盐量是浙南滨海围垦区土壤品质的主要限制因子,容重和pH值也是重要评价指标。3研究区域土壤品质总体较差,并且表层土壤品质(综合评价值为0.482)略好于下层土壤(综合评价值为0.435)。土壤品质分级与等值线分布图可以更好地指导土壤改良和植被构建,需要降低土壤含盐量、pH值和容重,选取优良耐盐碱植物进行绿化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浙南 围垦区 综合评价值 土壤品质分级
下载PDF
1990年以来浙江沿海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56
19
作者 陈修颖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9,共8页
1990年以来浙江沿海各县市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区域发展差距也迅速扩大,沿海内部的区域差异成为浙江省区域差异的主要内容。运用锡尔系数分析1990年以来浙江沿海经济差异表明,浙江沿海总体经济差异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市内差异和市... 1990年以来浙江沿海各县市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区域发展差距也迅速扩大,沿海内部的区域差异成为浙江省区域差异的主要内容。运用锡尔系数分析1990年以来浙江沿海经济差异表明,浙江沿海总体经济差异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市内差异和市县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市内差异不断扩大。影响区域差异的因子是多方面的,历史基础、中心城市规模、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市场发育程度、全球化程度、信息化程度、区位和交通、人口数量与素质和区域发展策略等均对浙江沿海区域经济差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得出历史基础、市场发育程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实际利用外资是浙江沿海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沿海 区域经济差异 锡尔系数
下载PDF
海平面上升对浙江滨海地区(包括港口及航道)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宗涛 蒋国俊 +1 位作者 邱建立 逢自安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1-57,共7页
根据对16个验潮站的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本文首次公布了浙江沿岸近30余年来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9mm/a,是过去100a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1.0~1.5mm/a)的2.5倍,显示出区域性构造沉降因素不容忽视。据此,推测到2050年,浙江海平面将上升50~70... 根据对16个验潮站的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本文首次公布了浙江沿岸近30余年来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9mm/a,是过去100a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1.0~1.5mm/a)的2.5倍,显示出区域性构造沉降因素不容忽视。据此,推测到2050年,浙江海平面将上升50~70cm,可能对滨海地区造成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包括海岸侵蚀、低地淹没、地下水水质恶化等。最后,就海平面上升对港口航道产生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滨海地区 港口 航道 构造沉降 灾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