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smogenic ^(26)Al/^(10)Be Burial Dating of the Uplift Rate of Southern Qinling Mountains since the Middle Pleistocene 被引量:1
1
作者 LU Yiming SUN Xuefeng +2 位作者 TU Hua ZENG Qiongxuan XU Xinghu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674-1675,共2页
Objective The Qinling Mountains (QM) in Central China is a natural harrier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Gong Hujun et al., 2017). Northern QM is rela... Objective The Qinling Mountains (QM) in Central China is a natural harrier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Gong Hujun et al., 2017). Northern QM is relatively steep, and southern QM is in contrast relatively low and gentle. Investigations have shown that the average uplift rate of northern QM since 17.8 Ma is approximately 0.19 mm/a (Yin Gongming et al., 2001), whereas that of central QM since 0.36 Ma is approximately 0.32 mm/a (Wang Fei et al., 2004). To date, however, few investigations have yet been conducted on the uplift rate of southern QM. Accordingly, we aim to obtain the uplift rate of southern QM by using the cosmogenic ^26A1/^10 Be burial dating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age of the highest river terrace on the southern slope of Q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 Burial Dating of the Uplift Rate of southern qinling mountains since the Middle Pleistocene COSMOGENIC QM Al
下载PDF
Space Structuring of the Northern Foo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Xi'an Section) based on Landscape City
2
作者 XIAO Zhetao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4年第2期11-14,共4页
Northern foo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Xi'an Section) is a transitional section between the Qinling Mountains and Xi'an City, so it has great ecological signifi cance.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landscape cit... Northern foo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Xi'an Section) is a transitional section between the Qinling Mountains and Xi'an City, so it has great ecological signifi cance.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landscape city, space structuring of the northern foo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was studied with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landscape city, it was disclosed that northern foo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was a signifi cant ecological screen for the landscape city spatial pattern of Xi'an, and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its "mountain, water and city" cultures. Then, fi ve infl uence factors for the space structuring of the study area were given, and basic contents of the space structuring analyzed from fi ve perspectives of spatial structure, spatial form,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space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so as to explor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moderate utilization of the northern foo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structu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city Space structuring Northern foo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Xi’an
下载PDF
Control of favorable lithology on Jinlongshan micro-fine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southern Qinling Mountains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利青 冯钟燕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Jinlongshan gold orebelt, a newly discovered one in sedimentary rock region in southern Qinling Mountains, is mainly located in upper Devonian and lower Carboniferous calcareous siltstone and argillic silty limestone ... Jinlongshan gold orebelt, a newly discovered one in sedimentary rock region in southern Qinling Mountains, is mainly located in upper Devonian and lower Carboniferous calcareous siltstone and argillic silty limestone of later Paleozoic era. Typical disseminated gold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in calcareous siltstone, which is major host rock and mainly composed of silt (SiO2 mostly varies from 38% to 73%) and calcite (CaO mostly varies from 10% to 25%). Pyrite created by living beings in Nanyangshan formation may be poor in gold. Faults and favorable layers jointly control disseminated gold mineraliz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opinion is very great for gold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vorable lithology (permeable beds) for ore-controlling calcareous siltstone micro-fine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 sediment-hosted gold deposit Carlin-type deposit Jinglongshan gold deposit southern qinling mountains Nanyangshan formation
原文传递
基于“两山”理论的秦岭北麓乡村空间营建策略研究
4
作者 屈雯 李倩 +3 位作者 雷振东 马琰 吴雷 郄海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381,共8页
空间营建是秦岭北麓乡村地区“两山”实践的重要保障.研究提出在乡村“资源-资产-资本”的转化过程中,应构建“两环节、三层次、多主体”的“两山”转化空间营建路径:以生态基础培育和多元增值开发为两大空间营建环节,构建“区域→单元... 空间营建是秦岭北麓乡村地区“两山”实践的重要保障.研究提出在乡村“资源-资产-资本”的转化过程中,应构建“两环节、三层次、多主体”的“两山”转化空间营建路径:以生态基础培育和多元增值开发为两大空间营建环节,构建“区域→单元→地块”三层次营建体系,建立多主体参与共赢的营建机制.研究以西安鄠邑区为例,梳理其在大都市圈发展背景下“两山”转化的乡村空间营建问题,提出“要素统筹、生境修复、产居转型、有序共建”四方面空间营建策略,形成地域适宜性的绿色共建模式,以期为地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论 秦岭北麓 乡村地区 空间营建
下载PDF
基于VSD模型的陕南城市群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及影响因子研究
5
作者 徐盼盼 徐嘉敏 +3 位作者 商逸纹 马军 王灵博 钱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9-327,343,共10页
[目的]构建基于社会-经济-生态耦合作用下的陕南城市群水资源脆弱性模型,阐明水资源脆弱性状态,厘定影响因子,助力秦岭地区人水和谐。[方法]基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性(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VSD)对陕南城市群水资源脆弱性进行... [目的]构建基于社会-经济-生态耦合作用下的陕南城市群水资源脆弱性模型,阐明水资源脆弱性状态,厘定影响因子,助力秦岭地区人水和谐。[方法]基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性(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VSD)对陕南城市群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合多元统计法,进一步识别了社会-经济-生态耦合作用下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因子。[结果]2011—2020年,陕南整体水资源脆弱性的变化趋势与商洛市最相似,除2011年极度脆弱外,基本保持在轻度脆弱状态,而汉中市和安康市的水资源脆弱性等级较高,水安全保障程度相对较低;陕南城市群水资源脆弱性的主控因子有生态环境用水量、人均水资源量、年降水量;优化生态环境用水量分配,加强对年降水量与人均水资源量监测,将成为陕南城市群降低水资源脆弱性新的工作重心。[结论]陕南城市群水资源系统安全性的提升与当地注重水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有关。此外,构建的VSD模型适用于陕南城市群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可为缓解人-城-水矛盾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脆弱性 VSD模型 多元统计法 陕南城市群 秦岭
下载PDF
秦岭北麓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美学评价体系构建
6
作者 李喆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7期123-125,共3页
构建秦岭北麓乡村的环境美学评价体系,旨在优化景观发展,通过视觉美感、自然环境、生态平衡、文化传承和居民满意度等多维度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为乡村规划提供科学支持,促进生态文明,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并为相似乡村地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秦岭北麓 乡村可持续发展 环境美学 评价体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脱贫山区乡村韧性演变及影响因素--以陕南秦巴山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白玉玲 陈佳 +2 位作者 尹莎 李润阳 杨新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798-8811,共14页
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韧性动态演变及影响因素,对于脱贫山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与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陕南秦巴山区受脆弱生态环境以及薄弱经济基础的双重胁迫,脱贫乡村发展与农户生计仍面临不确定性风险。以陕南秦巴山区2... 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韧性动态演变及影响因素,对于脱贫山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与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陕南秦巴山区受脆弱生态环境以及薄弱经济基础的双重胁迫,脱贫乡村发展与农户生计仍面临不确定性风险。以陕南秦巴山区28个县区为例,将乡村韧性分解为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制度四个维度,构建乡村韧性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量化,运用GIS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探究乡村韧性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陕南秦巴山区2010—2021年乡村韧性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社会韧性与经济韧性变化较小,制度韧性逐年上升,生态韧性逐年下降。(2)近10年土地资源利用、文化教育等是乡村韧性分异的主导因子,且制约因子由生态维度转向社会维度,乡村基础教育与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程度不断加深,土地利用与人口结构的作用不断减弱。(3)依据研究区乡村振兴背景下面临的现实问题,针对各县区乡村韧性提升的短板和关键影响因子,从产业、人才、组织、文化、生态五大振兴出发提出了脱贫山区韧性提升的建设路径及对策。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应打造新兴产业集群,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应开展农户就业扶持活动,政策吸引人才返乡下乡;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应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乡村生态振兴方面应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盘活耕地资源促进绿色生产;乡村组织振兴方面应探索多元组织协作,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为未来脱贫山区韧性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韧性 陕南秦巴山区 地理探测器 变化斜率法
下载PDF
基于AHP-EWM-TOPSIS的秦岭北麓西安段冰酒葡萄生态适宜性评价
8
作者 王甜 杨联安 +3 位作者 张凯然 陈韩玲 徐蔚薰 尚小清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0期115-121,共7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冰酒葡萄(Ice wine grape)在秦岭北麓西安段的生态适宜性,以促进该作物种植的经济潜力并优化当地葡萄产业结构。根据冰酒葡萄生长需求和秦岭北麓自然气候特点,研究选取最冷月均温、≥10℃有效积温、生长季干燥度、坡度、... 本研究旨在评估冰酒葡萄(Ice wine grape)在秦岭北麓西安段的生态适宜性,以促进该作物种植的经济潜力并优化当地葡萄产业结构。根据冰酒葡萄生长需求和秦岭北麓自然气候特点,研究选取最冷月均温、≥10℃有效积温、生长季干燥度、坡度、土壤pH等评价因子,确立冰酒葡萄适宜性评价体系。基于秦岭北麓西安段2000—2021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生态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改进熵值法(EWM)、TOPSIS综合评价法,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冰酒葡萄种植综合区划评估模型,对影响冰酒葡萄种植的气候、地形、土壤三大指标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经统计分析得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秦岭北麓西安段内冰酒葡萄种植的生态优势区域,且所得区划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一致。这一发现对冰酒葡萄种植的区域布局和科学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适宜性 冰酒葡萄 区划分析 GIS AHP-EWM-TOPSIS 气候指标 地理因子 秦岭北麓西安段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阿荣旗耕地质量评价与障碍因素分析
9
作者 刘雅杰 刘战勇 +8 位作者 张向前 路战远 迟文峰 程玉臣 张德健 孙峰 刘祾悦 兰慧青 白东星 《农学学报》 2024年第7期58-66,共9页
明确耕地质量等级及障碍因子,对土地差异化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阿荣旗全境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GPS定点采集信息,通过专家打分、层次分析等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和隶属度,构建了16项指标为核心的耕地地力等级... 明确耕地质量等级及障碍因子,对土地差异化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阿荣旗全境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GPS定点采集信息,通过专家打分、层次分析等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和隶属度,构建了16项指标为核心的耕地地力等级评价体系,研究耕地等级和量化障碍因子,分析各等级耕地分布和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根据耕地质量综合指数(IFI值),阿荣旗耕地可划分为8个等级,其中一至四等耕地面积占阿荣旗总耕地面积的95.70%。微生物多样性、灌溉排水能力、农田林网化是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阿荣旗耕地生产能力的提高,应考虑一至四等耕地的保护,五至八等耕地仅占总耕地面积的4.30%,可以实行退耕还草还林或粮草轮作等技术模式,修复生态环境,提升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麓 黑土农田 评价指标体系 耕地质量等级 障碍因子
下载PDF
秦岭南麓地区传统建筑气候适应性空间模式研究——以汉中市为例
10
作者 苏可煜 田虎 雷振东 《当代建筑》 2024年第10期27-31,共5页
秦岭南麓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该地区的传统民居反映了当地建筑对气候的应对方法。本文总结了秦岭南麓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该气候条件下建筑的适应性策略,并通过图解该地区传统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策略与营建模式,得出该地区建筑在遮阳... 秦岭南麓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该地区的传统民居反映了当地建筑对气候的应对方法。本文总结了秦岭南麓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该气候条件下建筑的适应性策略,并通过图解该地区传统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策略与营建模式,得出该地区建筑在遮阳、通风、采暖方面形成的气候适应性空间模式,为秦岭南麓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提供更多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麓地区 传统民居 气候适应性 空间模式
下载PDF
秦岭北麓筠竹种子育苗试验
11
作者 李作军 周永梅 +5 位作者 王一循 曹崇文 李军航 程高佑 楚杰 张世杰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4期60-63,共4页
因气候条件的限制,秦岭北麓很难获得竹子种子,因而难以通过播种育苗获得造林绿化所需要的大量苗木。2019年7月在秦岭北麓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辖区的森林公园内发现了一株筠竹开花并结实,遂采集种子,开展了播种试验,以期探讨秦... 因气候条件的限制,秦岭北麓很难获得竹子种子,因而难以通过播种育苗获得造林绿化所需要的大量苗木。2019年7月在秦岭北麓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辖区的森林公园内发现了一株筠竹开花并结实,遂采集种子,开展了播种试验,以期探讨秦岭北麓竹种子育苗的可行性。结果显示,筠竹采种后在室温下贮藏,第2年播种的出苗率为25.4%;实生苗前3年的生长状况优于秦岭北麓优势竹种淡竹的生长。该研究表明,在秦岭北麓筠竹通过播种进行繁殖是可行的,并探索了一套实生苗繁育的管理经验,可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为绿化造林和生态建设提供大量苗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筠竹 播种育苗 实生苗 秦岭北麓 陕西
下载PDF
秦岭北麓西安段峪口村落洪涝适应性营建智慧研究
12
作者 欧亚鹏 林兰香 +1 位作者 方磊 安子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2-390,共9页
秦岭北麓西安段为洪涝灾害多发区域.在长期同雨洪博弈共生的过程中,当地传统村落形成了以低技术、低成本、低维护为特征的洪涝适应性智慧.在洪涝风险日益增多的当下,这些传统实践智慧对促进区域人水和谐、洪涝韧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秦岭北麓西安段为洪涝灾害多发区域.在长期同雨洪博弈共生的过程中,当地传统村落形成了以低技术、低成本、低维护为特征的洪涝适应性智慧.在洪涝风险日益增多的当下,这些传统实践智慧对促进区域人水和谐、洪涝韧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秦岭北麓典型区域内峪口传统村落为例,基于田野调查、多源数据比对互证法和图解分析法,本文旨在阐明洪涝适应与村落营建关系的基础上,在选址、街巷布局及洪涝管控设施系统等三个方面,系统研究其洪涝适应性营建智慧,以期在新时期为城乡洪涝韧性人居环境规划营建,提供理论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 洪涝适应 传统村落 营建智慧 峪口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13
作者 赵力兴 徐兴健 +6 位作者 其格其 李宇宇 王松杰 姜永成 王洋 候伟峰 王忠民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06-114,共9页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南段草甸草原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样方法对大兴安岭南段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被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调查分析,并计算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1...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南段草甸草原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样方法对大兴安岭南段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被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调查分析,并计算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1)研究区植物共22科52属61种,植物种类主要集中在禾本科、菊科、莎草科、蔷薇科、豆科。2)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物种类,群落的生物量、高度、盖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3)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在群落中的重要值逐渐增加,形成狼毒型退化草地。【结论】随着大兴安岭南段草甸草原退化程度加重,群落结构趋向单一,多样性逐渐降低,草地质量急剧下降,草地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段 草甸草原 退化程度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可供性视角下秦岭北麓露营地规划设计研究
14
作者 李克旭 马劭磊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0期131-133,共3页
伴随着民众生活品质的逐步提升与休闲娱乐诉求的不断增长,露营活动日渐受到青睐,并逐渐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休闲娱乐形式。本研究以可供性理论为基础,从感知可供性、创造可供性、认知可供性3个维度出发,以秦岭北麓露营地为研究目标,进行... 伴随着民众生活品质的逐步提升与休闲娱乐诉求的不断增长,露营活动日渐受到青睐,并逐渐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休闲娱乐形式。本研究以可供性理论为基础,从感知可供性、创造可供性、认知可供性3个维度出发,以秦岭北麓露营地为研究目标,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基于可供性理论的秦岭北麓露营地营建策略与方法。为设计者提供将可供性理论运用在露营地营建设计中的理论依据。为用户营建一个自然、和谐、舒适的使用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供性理论 秦岭北麓 露营地设计
下载PDF
南岭山脉南麓立体气候特征分析
15
作者 廖水和 李媛 +3 位作者 姜涛 杨永生 唐玫瑰 邹荣升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4期115-118,共4页
本文利用南岭山脉南麓不同海拔高度的5个自动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的气温、降水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立体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南岭山脉南麓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为7月,2010—2020年年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为4.1℃/km,海拔153 m及... 本文利用南岭山脉南麓不同海拔高度的5个自动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的气温、降水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立体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南岭山脉南麓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为7月,2010—2020年年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为4.1℃/km,海拔153 m及以下地区常年气候较为温暖,而海拔高度在1565 m及以上地区常年无气候统计意义上的夏季;南岭山脉南麓的年降水量有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海拔高度每升高100 m,年降水量约增加20.7 mm;南岭山脉南麓山脚到半山腰秋冬季平均风速大于春夏季,而半山腰以上恰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气候特征 气温 降水 风速 南岭山脉南麓
下载PDF
“蒸发悖论”在秦岭南北地区的探讨 被引量:23
16
作者 蒋冲 王飞 +3 位作者 刘思洁 穆兴民 李锐 刘焱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44-855,共12页
潜在蒸散量(ET0)是大气蒸发的估计值,已经广泛应用于灌溉管理和无实测蒸发资料地区的估算。分析ET0的时空变化是研究水资源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工作,同时对于农业水资源的优化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 潜在蒸散量(ET0)是大气蒸发的估计值,已经广泛应用于灌溉管理和无实测蒸发资料地区的估算。分析ET0的时空变化是研究水资源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工作,同时对于农业水资源的优化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数据,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各站的潜在蒸散量(ET0),研究了气温、降水与ET0之间的长期变化趋势关系,对导致ET0下降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讨论,着重对秦岭南北地区是否存在"蒸发悖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秦岭南北整体气温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1993年为突变年份,1960—1993年的降温速率和1994—2011年的升温速率均表现出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1960—2011年整体升温速率由北向南递减。(2)1979年和1993年是ET0变化的转折点,以1979和1993为界ET0经历了"升—降—降"的变化阶段。1960—1979年仅汉水流域和巴巫谷地存在"蒸发悖论"现象,1980—1993、1994—2011和1960—2011年3个时段区域整体和各子区均发现了"蒸发悖论"现象。秋季后18a和52a整体以及冬季前34a和52a整体均存在"蒸发悖论"现象,冬季最为明显。(3)近52年整体降水表现出不显著的下降趋势,相较于年尺度,夏季降水与ET0逆向变化趋势更为明显。(4)年尺度上,太阳辐射(日照时数)下降引起的潜热通量减少是造成ET0下降即"蒸发悖论"现象的主要原因。季节尺度,春季ET0下降的主导因素为风速,其它季节均为太阳辐射(日照时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北 潜在蒸散量 蒸发悖论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下秦岭南北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58
17
作者 李双双 延军平 万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53-858,共6页
选取秦岭南麓1 000 m划分方案,运用气候倾向率、线性拟合方程、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小波分析等气候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秦岭南北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具有同步性,增温趋势明显;在气温突变方面,关中地区气... 选取秦岭南麓1 000 m划分方案,运用气候倾向率、线性拟合方程、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小波分析等气候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秦岭南北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具有同步性,增温趋势明显;在气温突变方面,关中地区气温突变(1995年)早于陕南(1998年)。通过近10 a秦岭南北气温时空格局演变分析,认为秦岭地区气温变化符合全球变化规律,其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小尺度上人类活动干扰尤为明显(特别体现在快速城市化影响气温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秦岭南北 气温
下载PDF
米仓山—大巴山前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砾岩特征及其对物源的指示 被引量:17
18
作者 淡永 林良彪 +1 位作者 钟怡江 范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3,共9页
米仓山—大巴山前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须四段)中广泛发育一套砾岩,根据野外剖面和钻井剖面研究,发现砾岩为一套冲积扇砾岩,分选较差,磨圆相对较好,厚度为0~70m并由北东向南西减薄。偏光显微镜鉴定发现须四段砾岩以硅质岩砾石为主,... 米仓山—大巴山前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须四段)中广泛发育一套砾岩,根据野外剖面和钻井剖面研究,发现砾岩为一套冲积扇砾岩,分选较差,磨圆相对较好,厚度为0~70m并由北东向南西减薄。偏光显微镜鉴定发现须四段砾岩以硅质岩砾石为主,含碳酸盐岩砾石、沉积石英岩砾石、(变)粉砂岩砾石及火山岩砾石,对火山岩砾石研究认为,南秦岭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火山岩为其母源。在结合硅质岩、(变)粉砂岩等砾石母源探讨后,认为须四段砾岩应来源于南秦岭地区,而砾石沉积时其母源区至少存在南华系—志留系地层。物源方向及母岩的确定可能对研究晚三叠世时期四川盆地演化、沉积环境及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有利油气储层展布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四川盆地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火山岩砾石 南秦岭
下载PDF
秦岭南北年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46
19
作者 张立伟 宋春英 延军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07-1011,共5页
依据1960~2009年秦岭南北地区60个气象站数据,主要应用M-K突变检验、kriging插值法对秦岭南北地区近50 a来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年均气温和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关系为陕南... 依据1960~2009年秦岭南北地区60个气象站数据,主要应用M-K突变检验、kriging插值法对秦岭南北地区近50 a来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年均气温和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关系为陕南<关中<全国、关中<全国<陕南、陕南≈关中<全国。②秦岭南北地区年均气温突变年份均为1997年,晚于全国;年极端最高温度突变都不显著,年极端最低气温的突变年份都为1978年。③年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为南高北低,沿纬向分布;极端最高气温为东高西低,呈经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气温 秦岭南北
下载PDF
南秦岭大型钡成矿带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物标示物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刘家军 柳振江 +3 位作者 杨艳 杨丹 冯彩霞 谢徽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48,共10页
在南秦岭一带的下寒武统硅岩建造中,既存在一大批重晶石矿床,又发育大量毒重石矿床,构成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大型钡成矿带。通过对矿床中岩矿石的热解、有机碳分析、氯仿沥青"A"抽提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研究,认为含矿地层中有机... 在南秦岭一带的下寒武统硅岩建造中,既存在一大批重晶石矿床,又发育大量毒重石矿床,构成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大型钡成矿带。通过对矿床中岩矿石的热解、有机碳分析、氯仿沥青"A"抽提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研究,认为含矿地层中有机质的先质母体为菌藻类生物,某些生物标志物指标指示了沉积环境为封闭的缺氧环境。有机质演化受热和生物降解双重作用影响,接近和达到了成熟阶段。在含矿岩石与矿石中,Ba与有机碳含量具有不协调的负相关趋势,有机质成熟度越高,越利于Ba的富集。钡的超常富集,不仅是一个消耗大量有机碳的过程,而且是有机质成熟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晶石矿床 毒重石矿床 钡成矿带 有机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物 沉积环境 南秦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