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uble Difference Location of the Mainshock and Aftershocks of the Hutubi MS6.2 Earthquake That Occurred on December 8,2016
1
作者 Kong Xiangyan Chen Xiangju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2期227-232,共6页
The mainshock and aftershocks of the Hutubi M_S6.2 earthquake on December 8,2016 were relocated by applying the double difference method, and we relocated 477 earthquakes in the Hutubi region. The earthquake relocatio... The mainshock and aftershocks of the Hutubi M_S6.2 earthquake on December 8,2016 were relocated by applying the double difference method, and we relocated 477 earthquakes in the Hutubi region. The earthquake relo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ftershock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east-west direction towards the north side of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fault,and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mainshock.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mainshock after relocation and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fault is obviously shortened. Combined with the focal mechanism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shock and aftershocks,it is inferred that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fault is the main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Hutubi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tubi EARTHQUAKE with MS6.2 AFTERSHOCK sequence Double difference LOCATION method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fault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
2
作者 贾启超 刘华国 +3 位作者 龚飞 李峰 李昌隆 张攀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6-493,共8页
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是柴达木盆地与东昆仑构造带的分界断裂,断裂带西起甘森镇乌拉尔,终止于诺木洪以东,全长约500 km。以往对南缘断裂研究程度较低,且活动性存在争议。前人普遍认为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为隐伏断裂,本研究首次发现该断裂... 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是柴达木盆地与东昆仑构造带的分界断裂,断裂带西起甘森镇乌拉尔,终止于诺木洪以东,全长约500 km。以往对南缘断裂研究程度较低,且活动性存在争议。前人普遍认为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为隐伏断裂,本研究首次发现该断裂在小灶火段发育出露地表的断层陡坎。通过在小灶火段断层陡坎上挖掘探槽,在格尔木以南的隐伏段采用浅层人工地震结合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的方法,使用OSL测年方法对地层年龄进行分析测试,探究了断裂活动性。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小灶火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断层,格尔木隐伏段不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 挤压逆冲 晚更新世 活动性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山前复杂构造变形特征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文建 姜颜良 +5 位作者 卞保力 袁波 张学才 吴孔友 孙文洁 李天然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74,共13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紧邻北天山山前,构造变形错综复杂。山前发育的三排构造的形成时间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分歧,对演化过程中褶皱和断裂的变形叠加特征缺少系统的对比分析。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解释、平衡剖面恢复、构造...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紧邻北天山山前,构造变形错综复杂。山前发育的三排构造的形成时间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分歧,对演化过程中褶皱和断裂的变形叠加特征缺少系统的对比分析。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解释、平衡剖面恢复、构造物理模拟等研究手段,结合断层滑移距、伸展压缩速率定量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叠加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1)南缘中段三排构造自南向北,变形强度由强变弱;第一排背斜受控于基底卷入型断裂体系,第二、三排背斜受控于顺层滑脱型断裂体系,构造之间具有形成递进的演化关系,叠加形成多种复合构造样式。(2)断层滑移距总体“由深至浅”逐渐变小,具有继承性发育的特点;主干断裂滑移距存在明显的拐点,是多期次活动的有力证据。(3)基底大型逆冲断裂是先存断裂,后期继承性发育;基底卷入型褶皱-冲断带是褶皱作用发生在逆冲断裂之前,后期表现出边断边褶特征;滑脱型褶皱-冲断带是冲断和褶皱同时或冲断先于褶皱形成。(4)第一排背斜形成于侏罗纪末期,第二排背斜在此时期形成微弱雏形,并在古近纪末期形成明显轮廓;第三排背斜形成于新近纪末期;第四纪至今的强大挤压作用使3排背斜被断裂强烈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变形特征 断层滑移距 构造演化 构造物理模拟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
下载PDF
准噶尔—北天山盆山过渡带断裂系统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姜颜良 孙文洁 +3 位作者 孔雪 李天然 李彦颖 周培兴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8-411,共14页
准噶尔—北天山盆山过渡带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断裂系统错综复杂,相互叠加,改造着褶皱构造的形态,控制着油气成藏过程。目前对盆山过渡带断裂体系的展布特征、发育规模和复杂程度缺少系统研究。本文综合运用野外... 准噶尔—北天山盆山过渡带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断裂系统错综复杂,相互叠加,改造着褶皱构造的形态,控制着油气成藏过程。目前对盆山过渡带断裂体系的展布特征、发育规模和复杂程度缺少系统研究。本文综合运用野外踏勘、地震资料解释,结合断层像素长度、分形维数等定量分析方法,对研究区断裂系统发育特征和差异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1)盆山过渡带断裂整体呈NWW向展布;以挤压构造样式为主,其次为走滑构造样式,反映研究区整体受控于压扭应力背景;北天山内部断裂构造样式、发育数量及规模多于山前带,反映了北天山内部地质构造和应力场的复杂性。2)盆山过渡带断裂发育具有很好的分形分维特征,山前带断裂分形维数值为1.207,北天山内部断裂分形维数值为1.485,表明北天山内部断裂构造发育和复杂程度明显高于山前带。3)盆山过渡带断裂的发育程度和复杂变形程度整体表现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渐减弱,南北方向的差异与地层能干性及构造应力在传递过程中不断损耗,逐渐减弱有关;东西方向的差异与区域走滑断裂的调节和逆冲推覆过程中主应力面并非保持水平而是向东发生倾斜有关。研究成果对了解研究区应力场分布和指导山前带油气地质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系统 构造样式 构造变形 分形维数 北天山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下载PDF
独山子背斜的几何学运动学数字模拟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伟 郝晋进 +4 位作者 李世琴 彭文利 鲜地 陈丽花 李志刚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50,共14页
独山子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是北天山逆冲推覆带在前陆盆地山前形成的断层相关褶皱。本文以横跨背斜的过井地震剖面为蓝本,用钻井数据、相邻地震剖面和地表形态为约束,运用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对独山子背斜进行几何学定量分析,以建... 独山子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是北天山逆冲推覆带在前陆盆地山前形成的断层相关褶皱。本文以横跨背斜的过井地震剖面为蓝本,用钻井数据、相邻地震剖面和地表形态为约束,运用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对独山子背斜进行几何学定量分析,以建立合理的与实际接近的构造模型;提取构造特征参数进行基于Trishear模型的运动学定量模拟,选取与实际数据吻合度最高的构造形态为独山子背斜的最佳几何模型。模拟数据表明:独山子背斜为前翼呈三角剪切的断层传播褶皱;背斜变形从喜马拉雅山晚期更新统(Q_(1-3))沉积期间开始形成并生长,平均推覆速率为0.18 mm/a;全新统沉积期间(Q_4)推覆活动强度达到最大值,平均推覆速率为4.64 mm/a。形成独山子背斜所需的总推覆位移量为5 600 m左右,第四纪期间的平均推覆速率约为0.19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独山子背斜 TRISHEAR 模型 断层传播褶皱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断裂输导石油效率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孙永河 吕延防 +1 位作者 付晓飞 杨典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0-436,共7页
为了评价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断裂输导原油效率,通过定义断裂输导系数和分析原油成藏过程有效性,建立了断裂输导石油效率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表明,断裂输导系数沿着褶皱冲断带呈带状分布,高效断裂输导区主要位于托斯台背斜、独山子... 为了评价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断裂输导原油效率,通过定义断裂输导系数和分析原油成藏过程有效性,建立了断裂输导石油效率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表明,断裂输导系数沿着褶皱冲断带呈带状分布,高效断裂输导区主要位于托斯台背斜、独山子背斜、安集海背斜、霍尔果斯背斜及其以南、吐谷鲁背斜、清水河断鼻和齐古背斜等地区。高效断裂输导区内,第一排构造带断裂输导效率最高,第二排构造带次之,第三排构造带相对最低。研究区独山子油田、霍尔果斯油田、吐谷鲁油田、齐古油田等均分布在高效断裂输导范围内,表明高效断裂输导是准南褶皱冲断带原油成藏的重要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褶皱冲断带 断裂 输导系数 输导效率 评价 原油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探1井超压成因与盖层封闭能力 被引量:14
7
作者 鲁雪松 张凤奇 +4 位作者 赵孟军 卓勤功 桂丽黎 于志超 刘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6-675,共10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是典型的高压—超压含油气区,明确超压成因机制以及强超压条件下油气保存机制,对于认识油气富集规律、预测有利勘探区十分重要。从高探1井超压油藏特征及其勘探成果出发,在分析高探1井超压成因机制的基础上,对超压系统中... 准噶尔盆地南缘是典型的高压—超压含油气区,明确超压成因机制以及强超压条件下油气保存机制,对于认识油气富集规律、预测有利勘探区十分重要。从高探1井超压油藏特征及其勘探成果出发,在分析高探1井超压成因机制的基础上,对超压系统中盖层水力破裂动态封闭的烃柱高度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高探1井白垩系清水河组超压为多种成因,其中构造挤压增压占51.03%,超压传递占14.94%,欠压实增压占34.03%,喜马拉雅运动期的构造冲断—侧向挤压应力是深层异常高压的主要诱因。高探1井白垩系清水河组泥岩盖层厚度大,排替压力大,封闭能力强,超压系统盖层水力破裂和先存断层重新滑动动态控制了盖层能承受的最大超压和能封闭的最大烃柱高度。高探1井白垩系清水河组和侏罗系头屯河组为2套独立的压力系统,清水河组压力系数为2.32,接近先存断层滑动的临界压力条件,推测盖层破裂前能够动态封闭的最大烃柱高度为200 m。高泉背斜中—上侏罗统为下一步重点勘探层系,河道—三角州前缘砂体可为优质储集层,构造-岩性油气藏可能是下一步勘探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高探1井 超压成因 盖层 封闭能力 烃柱高度 水力破裂 断层滑动
下载PDF
滇黔桂湘地区中生代复合大陆动力成矿系统特征 被引量:23
8
作者 方维萱 胡瑞忠 +1 位作者 苏文超 王国芝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0-480,共11页
通过大陆构造地质研究和分析认为在印支期SW→NE挤压构造应力场的驱动下,本区沉积盆地内可能形成自SW→NE向的盆地流体大规模流动(滇东南→桂西北)。在燕山早期,环太平洋板块自SE→NW挤压构造应力场驱动下,本区可能形成自SE→NW向的盆... 通过大陆构造地质研究和分析认为在印支期SW→NE挤压构造应力场的驱动下,本区沉积盆地内可能形成自SW→NE向的盆地流体大规模流动(滇东南→桂西北)。在燕山早期,环太平洋板块自SE→NW挤压构造应力场驱动下,本区可能形成自SE→NW向的盆地流体大规模流动(桂东南→黔西北→滇东北),且可能被限定在康滇断块隆升区西边界的以东地区。在燕山晚期,伴随大陆构造进入伸展-走滑体制和山间断陷盆地的形成,幔源热物质侵位形成盆地流体的垂向热(流)应力驱动源,这种张剪性构造为流体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构造背景。古潜山、褶皱-断裂带、逆冲断裂-褶皱带和脆韧性剪切带可能是本区主要流体圈闭构造和矿床定位构造,成矿系列可划分为改造型拉分盆地中古潜山控制的F-Fe-S-Sb-Au成矿系列、褶皱-断裂带热水再造成因的Sb-As-Hg-Au成矿系列、改造型盆地边部逆冲断裂-褶皱带中热流体成因的Ge-Ag-Pb-Zn成矿系列和脆韧性剪切带中W-Sb-Au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大陆动力成矿系统 盆地流体 成矿系列 褶皱-断裂带 古潜山 扬子地块南缘
下载PDF
成都盆地南缘第四纪构造变形及地貌响应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梁明剑 李大虎 +1 位作者 郭红梅 王世元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6,共9页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与数字地形分析,研究了成都盆地南缘构造变形特征及与地貌的响应关系,重点为邛西构造和熊坡背斜的晚第四纪构造变形。结果表明:中更新世是成都盆地南缘地区一个较重要的构造变形阶段,邛西构造与熊坡背斜...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与数字地形分析,研究了成都盆地南缘构造变形特征及与地貌的响应关系,重点为邛西构造和熊坡背斜的晚第四纪构造变形。结果表明:中更新世是成都盆地南缘地区一个较重要的构造变形阶段,邛西构造与熊坡背斜的发育与演化也主要集中在这一阶段,并导致了古青衣江数次改道,遗留下规模巨大的冲洪积扇——名邛台地。熊坡背斜亚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值(HI值)自SW向NE总体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反映了熊坡背斜主要受到来自南部的动力作用,并呈现自SW向NE扩展变形的过程,显示成都盆地南缘地区流域地貌对其构造变形存在着明显的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盆地南缘 第四纪构造变形 邛西构造 熊坡背斜 地貌响应
下载PDF
准南逆冲褶皱带逆冲断层构造活动与油气运聚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庚 李伟 李本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1-535,共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逆冲褶皱带为新生代以来一直活动的逆冲构造带,因此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必须以此为重点而非古逆冲带。据地面地质、地震和钻井数据分析,准南逆冲带的逆冲断层倾角主要集中在30°±5°和50°±5°.... 准噶尔盆地南缘逆冲褶皱带为新生代以来一直活动的逆冲构造带,因此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必须以此为重点而非古逆冲带。据地面地质、地震和钻井数据分析,准南逆冲带的逆冲断层倾角主要集中在30°±5°和50°±5°.应力分析表明,主压应力与断层为30°±5°夹角,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比最小,表明存在最大的流体压力,断层周围的流体沿着最大主应力方向发生流动,断层成为流体运移的通道。而为主压应力与断层倾角在50°±5°夹角时,断层重新活动需要更高的流体压力,导致断层封闭性相对较好。准南逆冲褶皱带在构造挤压作用下逆冲断层向北扩展,作为断层滑脱面的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泥岩形成更高的构造超高压,同时造成安集海河组之下紫泥泉子组砂岩水平渗透性远大于垂直方向渗透性,可以发育有利储集层,成为南缘地区主要勘探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南缘 逆冲褶皱带 逆冲断层 断层倾角 超高压 油气运聚
下载PDF
准南前陆冲断带构造分段及其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自明 董臣强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2-468,共7页
通过大量地面地质、地震和非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分析了准南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分段特征。认为乌鲁木齐—米泉断裂和红车断裂等盆内大型基底断裂是控制构造分段的主要因素,其形成演化决定了构造分段特征的出现或消失;盆缘调节构造是造成... 通过大量地面地质、地震和非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分析了准南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分段特征。认为乌鲁木齐—米泉断裂和红车断裂等盆内大型基底断裂是控制构造分段的主要因素,其形成演化决定了构造分段特征的出现或消失;盆缘调节构造是造成次级构造分段的主要原因。准南前陆冲断带构造分段对该区主要烃源岩与生储盖组合的形成及分布、对油气成藏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前陆冲断带 构造分段 基底断裂 构造调节带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深层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转换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小军 王旭 +2 位作者 陈伟 余养里 孟立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9-351,共13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属于环青藏高原盆山构造系统的一部分,受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远距离构造传递作用的影响,深部构造期次多,变形十分复杂,地震剖面成像品质很差,导致对其构造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的认识存在争议,对横向构造转换关系和纵向构造... 准噶尔盆地南缘属于环青藏高原盆山构造系统的一部分,受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远距离构造传递作用的影响,深部构造期次多,变形十分复杂,地震剖面成像品质很差,导致对其构造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的认识存在争议,对横向构造转换关系和纵向构造传递过程方面的研究甚少。本文采用最新宽线地震资料,运用断层相关褶皱变形方法分析了准噶尔南缘中段霍玛吐背斜带中-深部隐伏构造变形特征;通过构造样式、变形强度对比与分析,阐述了霍玛吐背斜横向转换关系;在构造建模与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和构造正演模拟方法,分析了其构造演化过程,并阐述了纵向构造传递过程。分析认为,霍玛吐背斜带深部主要发育低幅度断层转折褶皱,中部发育复合型构造三角楔,并伴生有次级褶皱调节断层及小型反冲断层;浅部发育断层传播褶皱;横向上主要表现为构造样式相近、构造变形强度发生此消彼长的构造转换关系;纵向上表现为侏罗纪—中新世的低幅度构造变形,并以前展式向盆地方向发生构造挤压传递,上新世经强烈逆冲挤压,形成复合构造三角楔及派生的突发构造,后经强烈挤压逆冲,在浅部形成断层传播褶皱,并使山前带被强烈推举地表,遭受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南缘 平衡剖面 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正演模拟 构造演化 构造三角楔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断裂带显微构造特征与活动时代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淑琴 邴颖 胡玲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423-428,共6页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逆断裂带中的断层泥和构造岩显微构造进行了研究,并对断裂带中的石膏、石英脉和断层泥进行了ESR测年。显徼构造研究表明,断裂带至少经历了3期构造变形,断层泥和石英碎粒中既发育有线状擦痕、...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逆断裂带中的断层泥和构造岩显微构造进行了研究,并对断裂带中的石膏、石英脉和断层泥进行了ESR测年。显徼构造研究表明,断裂带至少经历了3期构造变形,断层泥和石英碎粒中既发育有线状擦痕、阶步等粘滑活动显微构造,也发育有剪切滑动、定向排列等蠕滑活动变形现象。ESR测年结果显示,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逆断裂带形成于1.5Ma前,在0.4~1.0Ma和0.08~0.12Ma期间进行了二次再调整。断裂活动时间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时间一致,说明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逆断裂带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 逆断层 显微构造 ESR测年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下载PDF
齐古断褶带构造演化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光旭 李臻 +1 位作者 杨迪生 王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8,共10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断褶带复杂构造情况,开展了齐古断褶带构造演化研究。在广泛调研天山山体演化、周边地层发育、地表水流变更、地震解释剖面的基础上,以理论地质学为指导,结合研究区内头屯河三叠系—新近系的标准地层剖面、地面...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断褶带复杂构造情况,开展了齐古断褶带构造演化研究。在广泛调研天山山体演化、周边地层发育、地表水流变更、地震解释剖面的基础上,以理论地质学为指导,结合研究区内头屯河三叠系—新近系的标准地层剖面、地面地质详查资料、重要地震勘探解释剖面、综合研究报告等资料,研究了喜马拉雅期齐古断褶带平面构造特征、齐古断褶带剖面构造特征,分析了齐古断褶带的主要构造特征,划分出了齐古断褶带的构造模式。研究认为:齐古断褶带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掀斜阶段、断褶阶段、滑脱阶段和楔入阶段。为齐古断褶带下步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齐古断褶带 天山 构造演化 挤压隆升
下载PDF
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_S6.2地震余震序列精定位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孔祥艳 陈向军 +1 位作者 刘建明 钟世军 《内陆地震》 2017年第3期237-241,共5页
使用双差定位法对2016年12月8日新疆呼图壁M_S6.2地震及693个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获得了477个地震的震源位置参数。结果表明:余震主要呈近东西向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断裂的北侧,与准噶尔盆地南缘断裂的走向一致,余震集中分布在主震的西... 使用双差定位法对2016年12月8日新疆呼图壁M_S6.2地震及693个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获得了477个地震的震源位置参数。结果表明:余震主要呈近东西向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断裂的北侧,与准噶尔盆地南缘断裂的走向一致,余震集中分布在主震的西部,重定位后主震与准噶尔盆地南缘断裂的距离明显缩短。根据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初步推断,准噶尔盆地南缘断裂是呼图壁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图壁MS6.2地震 余震序列 双差定位 准噶尔盆地南缘断裂
下载PDF
怀安镇盆地南缘断裂构造地貌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远黔 朱坤静 +1 位作者 冉志杰 王燕 《华北地震科学》 2019年第2期45-51,共7页
基于遥感影像和1∶20万地质图成果资料,对怀安镇盆地南缘断裂沿线断层三角面、断层陡坎、冲沟裂点、断层冲沟等构造地貌以及典型断错剖面进行了野外调查。调查表明:断裂沿线分布大量典型的构造地貌现象,不同部位因断裂活动性的差异,其... 基于遥感影像和1∶20万地质图成果资料,对怀安镇盆地南缘断裂沿线断层三角面、断层陡坎、冲沟裂点、断层冲沟等构造地貌以及典型断错剖面进行了野外调查。调查表明:断裂沿线分布大量典型的构造地貌现象,不同部位因断裂活动性的差异,其构造地貌特征各异;在一些地段冲沟壁中见断层断错剖面,断面是错断扇体的较新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安镇盆地南缘断裂 构造地貌 断层三角面 断层陡坎 断层冲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构造特征及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江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15,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现令构造格局受控于自南向北扩展的两个逆冲推覆体系,上、下古生界之间及基底与盖层之间均存在滑脱层,其东段和西段构造缩短率分别为18.6%和4.8%。构造变形的主体是燕山期逆冲推覆构造,其前缘带是勘探下古...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现令构造格局受控于自南向北扩展的两个逆冲推覆体系,上、下古生界之间及基底与盖层之间均存在滑脱层,其东段和西段构造缩短率分别为18.6%和4.8%。构造变形的主体是燕山期逆冲推覆构造,其前缘带是勘探下古生界构造类气藏的有利区带,且以东北部地区勘探风化壳型气藏最有利;前缘外带保存条件最好,以非构造圈闭为主,是本区最有勘探前景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断层 推覆体 构造特征 天然气勘探 早古生代
下载PDF
可控震源地震在张掖盆地南缘逆冲断裂构造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政委 龙慧 刘文增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5年第3期218-221,共4页
据已有地质资料分析研究,张掖盆地南缘存在隐伏叠瓦状逆冲断裂构造带。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可以精确、快速、有效探测隐伏断裂构造格局。通过野外试验确立了数据采集与处理抑噪关键技术。基于地震剖面标准反射波组的形态和相互空间位置变化... 据已有地质资料分析研究,张掖盆地南缘存在隐伏叠瓦状逆冲断裂构造带。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可以精确、快速、有效探测隐伏断裂构造格局。通过野外试验确立了数据采集与处理抑噪关键技术。基于地震剖面标准反射波组的形态和相互空间位置变化,共解译推断逆冲断层4条、岩性分界面1处;查明了张掖盆地南缘第四系地层结构、厚度变化规律等地质要素。为张掖盆地水文地质填图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可控震源 逆冲断层 张掖盆地南缘
下载PDF
跨蔚广盆地南缘断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选址——以大探口场地为例
19
作者 冉志杰 彭远黔 +1 位作者 孟立朋 董博 《华北地震科学》 2021年第4期43-49,共7页
根据蔚广盆地南缘断裂活动特征,依据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相关规范和标准,结合场地环境条件,在断裂的全新世活动段大探口选址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场地。该场地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为开展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蔚广盆地南缘断裂 跨断层测量场地 电阻率层析成像 浅层地震勘探
下载PDF
伊犁盆地南缘局部排泄源对铀成矿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逄玮 康勇 王冰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53-258,共6页
局部排泄源是地下水的局部泄水天窗,其成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产生于构造动力的泄水天窗,另一类是由承压含水层顶、底板隔水层沉积缺失而引起的泄水天窗。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影像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因构造动力而产... 局部排泄源是地下水的局部泄水天窗,其成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产生于构造动力的泄水天窗,另一类是由承压含水层顶、底板隔水层沉积缺失而引起的泄水天窗。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影像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因构造动力而产生的局部排泄源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局部排泄源对水动力条件、层间氧化带、铀矿体的空间定位关系等的影响。局部排泄源缩短了地下水的径流距离,对铀成矿有利。研究区隐伏性承压层间水排泄源对层间氧化带、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矿体的定位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构造动力成因的局部排泄源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助推铀矿带发育形成,也会对已形成的古矿床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盆地南缘 局部排泄源 成矿年龄 隐伏断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