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nematic evolution of fold-and-thrust belts in the Yubei-Tangbei area: Implications for tectonic events in the southern Tarim Basin 被引量:2
1
作者 Yiqiong Zhang Dengfa He +1 位作者 Bin Wu Huahua Gao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46-65,共20页
The Yubei-Tangbei area in the southern Tarim Basin is one of the best-preserved Early Paleozoic northeast-southwest trending fold-and-thrust belts within this basin.This area is crucial for the exploration of primary ... The Yubei-Tangbei area in the southern Tarim Basin is one of the best-preserved Early Paleozoic northeast-southwest trending fold-and-thrust belts within this basin.This area is crucial for the exploration of primary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 northwestern China.In this study,we constructed the structural geometric morphology of the Yubei-Tangbei area using geophysical logs,drilling,and recent two-and three-dimensional(2-D and 3-D)seismic data.The Early Paleozoic fault-propagation folds,the Tangnan triangle zone,fault-detachment folds,and trishear fault-propagation folds developed with the detachment of the Middle Cambrian gypsum–salt layer.According to a detailed chronostratigraphic framework,the growth strata in the Upper Ordovician–Lower Silurian layer formed by onlapping the back limb of the asymmetric fault-propagation folds,which therefore defines the timing of deformations.The changes in kink band hinges and amplitudes in the Permian–Carboniferous and Cenozoic folding strata suggest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fold-and-thrust belts followed a sequential evolution process rather than a simultaneous one.Above the pre-existing Precambrian basement structure,the Yubei-Tangbei fold-and-thrust belt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ectonic evolution stages:Late Cambrian,Late Ordovician to Early Carboniferous,Carboniferous to Permian,and Cenozoic.The northwestern-verging Cherchen Fault is part of the piedmont fold-and-thrust system of the southern Tarim foreland basin.We interpreted its strata as a breakthrough trishear fault-propagation fold that developed in three phases:Mid–Late Ordovician,Silurian to Middle Devonian,and Triassic to present.These tectonic events are responses of the Altyn-Tagh and Kunlun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s and the Indian-Eurasian collision.The inherited deformation and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in the southern Tarim Basin may be an indicator of the growth and evolution of peripheral orog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tarim basin Seismic profile Growth strata Kunlun orogeny Altyn-Tagh orogeny Cherchen Fault
下载PDF
THE SEQUENCE OF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SINCE ABOUT 4KA B.P., RECORDED BY NIYA SECTION IN SOUTHERN MARGIN OF TARIM BASIN
2
作者 ZHONG Wei, XIONG Hei-gang, TASHPOLAT Tiyip, SHU Qiang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 830046, P.R.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1年第2期144-149,共6页
Through synthetic researches of multi-index geological records of Niya section, which are of high resolution in southern margin of Tarim Basin, this paper has reconstructed the sequences of paleoclimate in this region... Through synthetic researches of multi-index geological records of Niya section, which are of high resolution in southern margin of Tarim Basin, this paper has reconstructed the sequences of paleoclimate in this region during historical times (since about 4000a B.P.). During the last 4000 years, the area has experienced alternations of relative cold-moisture and relative warm-dry periods. Three evident cold-moisture periods and three warm-dry periods are identifing.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human activities have an intimate relation with the evolution of paleoclimate in the southern Xinjiang. Paleoclimate has played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nfluencing human being′s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margin of tarim basin Niya section historical times climatic evolution
下载PDF
Types,structural evolution difference and petroleum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Cambrian-Ordovician carbonate platforms in Gucheng-Xiaotang area,Tarim Basin,NW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LIU Yini HU Mingyi ZHANG S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5期1019-1032,共14页
Based on the latest drilling cores,thin sections,and 3D seismic data,types,features,and evolution processes of Cambrian-Ordovician carbonate platforms in the Gucheng and Xiaotang areas are studied,and favorable explor... Based on the latest drilling cores,thin sections,and 3D seismic data,types,features,and evolution processes of Cambrian-Ordovician carbonate platforms in the Gucheng and Xiaotang areas are studied,and favorable exploration zones in this area are also discussed.There are two types of carbonate platforms developed in the Cambrian-Ordovician in the Gucheng-Xiaotang area,namely,carbonate ramp and rimmed platforms,an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platform in the Gucheng area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Xiaotang area.In the Early Cambrian,the study area was a homoclinal carbonate ramp.During the Middle to Late Cambrian,it evolved into a rimmed platform,with 5 phases of mound shoals developed.In the southern area,mound shoals were in progradational arrangement and the third and fourth stages of mound shoals suffering exposure and further developed abundant karst vugs.In the northern area,the mound shoals appeared in a superposition of aggradation-weak progradation,the third,fourth,and fifth stages of mound shoals suffered exposure and dissolution,and the platform slope developed gravity flow deposits.In the Early to Middle Ordovician,the southern area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distally steepened carbonate ramp,where retrogradational dolomitic shoal developed;while the northern part experienced an evolution process from a weakly rimmed platform to a distally steepened carbonate ramp,and developed two or three stages of retrogradational mound shoals.The 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 of sea level and local exposure and dissolution were beneficial to the formation of mound or shoal reservoirs in platform margin and ramp,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se reservoirs with low energy slope-basin facies source rocks could form good oil-gas enrichment zones.The dolomitic shoal in the Ordovician platform ramp is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field for increasing reserve and production in the Gucheng area.The mound shoal at the Cambrian rimmed platform margin is the key exploration object in the Xiaotang area.In addition,the Cambrian slope gravity flow deposits can be taken as the favorable exploration fields in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ate ramp rimmed platform platform margin structur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of carbonate platform CAMBRIAN ORDOVICIAN tarim basin Gucheng-Xiaotang area
下载PDF
New paleomagnetic results from Ceno-Mesozoic volcanic rocks along southern rim of the Tarim Basin, China 被引量:3
4
作者 孟自芳 邓云山 +3 位作者 丁兆海 郑彦鹏 李永安 孙东江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8年第S2期91-104,共14页
Paleomagnetic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our localitie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rim of the Tarim basin. The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volcanic rocks erupted between Jurassic and Quaternary. Detailed analysis of all sa... Paleomagnetic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our localitie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rim of the Tarim basin. The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volcanic rocks erupted between Jurassic and Quaternary. Detailed analysis of all samples has been carried out with progressive thermal demagnetization. A characteristic remanence (ChRM) with higher unblocking temperature has been isolated from all samples. The pole position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is at 52.5°N, 187 9°E ( dp =3.7°, dm =6.5°); the directions of the ChRM of Cretaceous correspond to a paleopole at 69.7°N, 211.6°E ( dp =9.8°, dm =15.9°); the Quaternary pole from the Pulu site is at 79.9°N, 183.1°E ( dp =1.6°, dm = 2.4°). On the basis of these new paleomagnetic data, tectonic evolution of Tarim block is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rim of the tarim basin volcanic rocks Kangxiwa Dahongliutan Pulu Tuoyun paleomagnetism.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麟游-淳化地区平凉组礁滩体沉积特征及分布预测
5
作者 单俊峰 金科 +6 位作者 吴炳伟 崔晓磊 崔广智 杨时杰 汪国文 吴文柱 张坤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平凉期发育规模生物礁滩型储层,目前对该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礁滩体的类型、成因、区域演化等方面,而对礁滩体的地球物理预测尚未开展系统研究。为了提高礁滩体的预测精度,建立礁滩体储层地震预测方法,通过野外露头实地...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平凉期发育规模生物礁滩型储层,目前对该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礁滩体的类型、成因、区域演化等方面,而对礁滩体的地球物理预测尚未开展系统研究。为了提高礁滩体的预测精度,建立礁滩体储层地震预测方法,通过野外露头实地踏勘,结合岩心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镶边台地高能环境下的生物礁滩发育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已知井的井震响应特征,建立礁滩体正演模型,同时开展流体活动性、地震纹理属性分析,形成研究区礁滩体储层的地震预测方法。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平凉组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浅水陆棚沉积体系;礁滩体主要分布于台地边缘亚相,多期叠置;高亮体和纹理属性对礁滩体的预测效果最好,2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礁滩体预测精度。研究成果为台缘带礁滩体平面分布规律预测和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平凉组礁滩体的勘探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 平凉组 礁滩体 镶边台地 响应特征 地震属性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英买力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中深层砂岩储层孔隙保存机制
6
作者 张亮 朱毅秀 +4 位作者 周露 秦凯旋 蒋俊 熊荣坤 李泽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5-1087,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英买力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物性好,油气勘探潜力大,但其非均质性强、油气分布规律不明。综合利用岩心观察、系列薄片(普通、铸体、阴极发光及包裹体)、扫描电镜、物性测试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测...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英买力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物性好,油气勘探潜力大,但其非均质性强、油气分布规律不明。综合利用岩心观察、系列薄片(普通、铸体、阴极发光及包裹体)、扫描电镜、物性测试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测试资料和成岩过程重建与物性恢复技术,分析英买力地区中深层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的岩性与物性,探寻其孔隙特征与保存机制,划分储层类型和明确有利储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该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杂基含量较低,其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中等;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原生孔隙,其次为次生孔隙,主要为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中高孔—中高渗储层。巴什基奇克组中深层砂岩原生孔隙得以保存主要在于其形成的沉积环境与经历的成岩和成储演化:首先砂岩形成于高水动力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不断叠置的河道形成了厚度较大且分布稳定的水道复合砂体,强水动力使得砂岩碎屑颗粒含量高、分选较好,为原生孔隙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早期长期浅埋和后期快速深埋的埋藏演化方式使砂岩经历了较弱的压实作用改造,同时晚期深层超压作用大大增强了砂体抗压实能力,残余原生孔隙得以保存;最后坳陷不断降低的古地温梯度使得残余原生孔隙得以有效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孔隙 中深层储层 库车南部斜坡带 巴什基奇克组 白垩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2010–2020年塔里木盆地南部荒漠草地凋落物回收量月动态数据集
7
作者 王鹏 李向义 +2 位作者 热甫开提 林丽莎 曾凡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227-237,共11页
中国科学院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南依昆仑山,北临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具有植被群落简单,土壤有机质积累缓慢等特点。凋落物是该区域重要的养分来源。基于对... 中国科学院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南依昆仑山,北临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具有植被群落简单,土壤有机质积累缓慢等特点。凋落物是该区域重要的养分来源。基于对策勒站荒漠植物群落的长期定位观测,通过对不同植物凋落物器官(枝、叶、果)分组,本文整理统计得到2010–2020年塔里木盆地南部荒漠草地凋落物的回收量月动态数据,同时记载了观测场群落以及土壤养分的年度变化情况。数据的产生严格遵照CERN生物观测规范执行,数据的审核及质量控制由台站与分中心质控人员共同完成。本数据集以期为深入研究塔里木盆地南部荒漠草地凋落物动态变化提供基础数据,为了解和评估极端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区 荒漠草地生态系统 凋落物月动态 塔里木盆地南部 土壤养分循环
下载PDF
基于弹性板模型的塔里木盆地北部新生代沉降模拟:对南天山隆升的启示
8
作者 陈昌锦 程晓敢 +4 位作者 林秀斌 李丰 田禾丰 屈梦雪 孙思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0-353,共14页
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影响下,天山造山带在新生代活化隆升,与其南缘相邻的塔里木盆地北部发生挠曲沉降并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该巨厚新生代地层和造山沉积地层为本文进一步探究南天山隆升过程提供了关键的沉积记录。本文采用... 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影响下,天山造山带在新生代活化隆升,与其南缘相邻的塔里木盆地北部发生挠曲沉降并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该巨厚新生代地层和造山沉积地层为本文进一步探究南天山隆升过程提供了关键的沉积记录。本文采用有限弹性板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盆地新生代不同时期基底沉降剖面分别进行建模研究。结果表明:盆地沉降受沉积负载和构造负载共同控制,66~<5.3 Ma期间沉积负载对盆地沉降的贡献量小于或等于构造负载的贡献量;约5.3 Ma至今沉积负载对盆地沉降的贡献量远大于构造负载。南天山构造负载变化速率表现为66~<26.3 Ma缓慢增长;26.3~<5.3 Ma南天山稳定增长;约5.3 Ma至今南天山造山带构造负载高度快速增长。基于对盆地沉降过程的分析,限制南天山新生代初始隆升时间为古近纪,其相对海拔高度从400 m增长到2 500 m;虽然在约5.3 Ma至今南天山相对海拔高度保持稳定,但构造负载高度仍在增加,这可能是盆地俯冲作用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造山带平均海拔高度的增长,进而导致南天山的侵蚀和隆升达到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塔里木盆地北部 有限弹性板模拟 沉降过程 初始隆升
下载PDF
耦合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连通性的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9
作者 黄秋淞 何浩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45-1754,共10页
生态安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多注重将自然保护区视为生态源地,而忽略具有潜在生态服务的斑块以及斑块连通性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以环塔里木... 生态安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多注重将自然保护区视为生态源地,而忽略具有潜在生态服务的斑块以及斑块连通性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以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区为例,通过耦合碳储存、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4种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连通性优化生态源地,构建综合阻力面并利用电路理论确定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区处于低生态安全地带,区域内水资源短缺和沙漠化严重。(2)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区共识别22个生态源地,面积69622.24 km^(2),以及33条生态廊道,长度4722.39 km。源地呈现南部分散、北部密集的格局,且南、北源地间连通性较差。(3)形成“两屏、一环、多片区”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布局方案,明确生态功能分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研究结果可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连通性 电路理论 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南斜坡托探1井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清华 杨海军 +4 位作者 蔡振忠 杨宪彰 张亮 蒋俊 周露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42,共15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温宿—西秋地区托探1井在寒武系潜山白云岩储层获得重大突破,对库车南斜坡迎烃面多目的层潜山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受制于地质条件复杂,该地区的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地质结构落实及圈闭刻画难度大,制约了...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温宿—西秋地区托探1井在寒武系潜山白云岩储层获得重大突破,对库车南斜坡迎烃面多目的层潜山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受制于地质条件复杂,该地区的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地质结构落实及圈闭刻画难度大,制约了潜山油气勘探。基于构造特征、潜山地层分布、生—储—盖组合、油气输导体系及勘探实践的系统分析,探讨了潜山油气成藏新模式。温宿—西秋地区古生界构造为受前冲断裂沙井子—西秋断裂和反冲断裂乌什南断裂控制的背冲式构造,F1和F2两条次级反冲断裂使得背冲构造复杂化,形成3排古生界潜山构造,每排构造自近断层到远断层区古生界潜山地层由老变新。其中寒武系潜山地层分布范围最广、呈北东东向大面积展布,潜山储层以局限台地颗粒滩相白云岩为主,受多期构造活动、长时期暴露溶蚀叠加改造,裂缝—孔洞型白云岩优质储层规模连片发育。潜山油气藏表现为三叠系黄山街组和侏罗系恰克马克组泥岩联合供烃、裂缝—孔洞型白云岩成储、上覆古近系膏盐岩封盖的生—储—盖组合样式;成藏具有“库车油气远源供烃、不整合面输导、迎烃面构造富集”的特征,主要成藏期在喜马拉雅晚期(4—1Ma)。托探1井的成功钻探,证实了温宿—西秋地区多排多类型潜山巨大的勘探潜力,重新刻画潜山圈闭面积近840km2、石油资源量约2.0×10^(8)t、天然气资源量约590×10^(8)m^(3),有望成为油气增储上产新的战略接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南部斜坡带 寒武系 潜山成藏模式 重大突破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斜坡新和地区白垩系亚格列木组沉积模式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学文 林会喜 +4 位作者 郭景祥 姚威 张坦 周学慧 罗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6-279,392,共15页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斜坡新和地区钻井揭示,白垩系亚格列木组在地层—岩性圈闭领域油气显示活跃、勘探潜力大,是下步战略突破的重要方向。基于岩心、测录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综合利用岩心相、测井相、小波变换、“印模法”古地貌...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斜坡新和地区钻井揭示,白垩系亚格列木组在地层—岩性圈闭领域油气显示活跃、勘探潜力大,是下步战略突破的重要方向。基于岩心、测录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综合利用岩心相、测井相、小波变换、“印模法”古地貌恢复、地震相、地震属性及相干体切片的分析方法,对新和地区亚格列木组系统开展了层序与古地貌控制下的沉积体系研究。新和地区发育2种古地貌类型,即西侧多级坡折带斜坡古地貌和东侧逆冲断崖古地貌。亚格列木组可划为一个三级层序SQ1,其中包括低位域、湖侵域和高位域,分别对应该组3个逐期超覆于西侧斜坡的地震反射。亚格列木组在西侧多级坡折带斜坡之上发育低位域斜坡扇和高位域扇三角洲沉积,在东侧逆冲断崖之下发育湖侵域—高位域近岸水下扇沉积,断崖之上的侵蚀沟谷作为补给水道为其供源。新和地区发育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原地成熟烃源岩,且处于远源油气运移指向区,油气源和成藏条件优越。分布于逆冲断崖北侧的低位域斜坡扇和湖侵域—高位域近岸水下扇等“源上”地层—岩性圈闭勘探潜力大,可作为该区下一步隐蔽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印模法 斜坡扇 逆冲断崖 近岸水下扇 库车坳陷南斜坡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基于加密探空资料的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特征
12
作者 杨霞 何清 +1 位作者 赵克明 苏亚乔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6-845,共10页
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区,是造成新疆沙尘暴、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直接影响因素。研究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一般基于每日两次的常规观测资料,时间分辨率较粗,不能完整反映其特征。本文利用2022年5月1日至30日新疆首... 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区,是造成新疆沙尘暴、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直接影响因素。研究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一般基于每日两次的常规观测资料,时间分辨率较粗,不能完整反映其特征。本文利用2022年5月1日至30日新疆首次开展的大范围加密探空观测资料,揭示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的精细特征及其与南疆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加密观测期间,共出现17个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日(占总观测日数的56.7%);与常规探空观测时次(0000 UTC和1200 UTC)相比,两个加密观测时次(0600 UTC和1800 UTC)观测到的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的总次数更多。(2)在6个加密观测站中,仅若羌、库尔勒和民丰观测到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在同一时次,最多观测到两个站点同时出现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3)若羌站出现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的次数最多,平均风速最大,平均急流高度最高,急流的强度等级最强;库尔勒站其次。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在若羌站呈现明显的入夜加强,正午减弱的特征;在库尔勒站和民丰站的昼夜变化不明显。(4)2022年5月南疆70.0%以上的降水日中有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暴雨日中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的出现率高达83.3%;有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影响时,南疆的降水范围更广,降水强度更大。研究结果可加深对干旱区低空急流的认识,并为南疆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风低空急流 探空观测 降水 塔里木盆地 南疆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台地镶边体系分析 被引量:106
13
作者 陈景山 王振宇 +3 位作者 代宗仰 马青 蒋裕强 谭秀成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17,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台地边缘以发育良好的多种粒屑滩和生物礁组成的镶边沉积体系为特征.通过精细的单井相分析,识别出砂屑滩、砾屑滩、生屑滩以及鲕粒滩等,并且区分出3种不同类型的生物礁:①隐藻灰泥丘;②主要由枝状...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台地边缘以发育良好的多种粒屑滩和生物礁组成的镶边沉积体系为特征.通过精细的单井相分析,识别出砂屑滩、砾屑滩、生屑滩以及鲕粒滩等,并且区分出3种不同类型的生物礁:①隐藻灰泥丘;②主要由枝状苔藓虫、海绵或(和)珊瑚建造的障积礁;③由石质海绵、托盘类、层孔虫、珊瑚、管孔藻等建造的骨架礁.在面向深水盆地的台缘外带,以发育中~高能粒屑滩和骨架礁组合为特征.在背靠开阔海台地的台缘内带,主要表现为中低能粒屑滩、隐藻灰泥丘以及障积礁的组合.这个台缘镶边沉积体系总体上沿塔中1号断层西侧呈北西一南东向长带状展布,长度100多公里,是本区重要的油气聚集带之一.储层质量台缘外带总体上优于台缘内带,其中骨架礁礁核和粒屑滩灰岩最好,礁间海和滩间海沉积物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奥陶统 碳酸盐岩台地 镶边沉积体系
下载PDF
台缘微生物礁结构特点及储集层主控因素——以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为例 被引量:26
14
作者 白莹 罗平 +4 位作者 王石 周川闽 翟秀芬 王珊 杨宗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9-358,共10页
基于5条野外露头剖面、162块薄片、12块扫描电镜(SEM)样品及52套孔渗物性数据等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台缘微生物礁的结构特点及储集层主控因素。台缘由小型微生物礁群组成,单一礁体可分为前礁相、礁前相... 基于5条野外露头剖面、162块薄片、12块扫描电镜(SEM)样品及52套孔渗物性数据等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台缘微生物礁的结构特点及储集层主控因素。台缘由小型微生物礁群组成,单一礁体可分为前礁相、礁前相、礁脊相、礁后相,镜下可见礁岩具有不同的显微结构。微生物礁发育微生物结构储集空间和非生物结构储集空间,前者包括窗格孔、格架孔、铸模孔及超大溶孔,后者包括微裂缝和缝合线。孔渗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于提希剖面微生物礁孔隙度基本小于5%,渗透率一般小于1.0×10^(-3) μm^2,主要为特低孔特低渗储集层,而苏盖特布拉克剖面孔隙度多为3%~10%,渗透率为(0.1~50.0)×10^(-3) μm^2,整体跨度较大,且礁内物性非均质性较强,主要为低—中孔、低—中渗储集层。说明不同微生物礁的物性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异,同一微生物礁内亦具有明显的储集非均质性。古地貌特征控制微生物礁的发育,沉积作用控制相带的展布及原生孔隙的发育,而溶蚀作用受控于古地貌特征和沉积作用,最终决定微生物礁储集层孔隙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礁 凝块石 层纹石 储集层 镶边台地 塔里木盆地 下寒武统 肖尔布拉克组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造山带盆-山耦合和构造转换 被引量:31
15
作者 汤良杰 邱海峻 +6 位作者 云露 杨勇 黄太柱 王鹏昊 谢大庆 李萌 蒋华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5-204,共10页
文章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南天山造山带的盆-山耦合和构造转换过程。塔里木盆地属于典型的叠合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研究表明,在地史时期中,塔里木盆地北缘和相邻南天山造山带经历了多期和复杂的盆山耦合和盆山转换过程,形成多... 文章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南天山造山带的盆-山耦合和构造转换过程。塔里木盆地属于典型的叠合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研究表明,在地史时期中,塔里木盆地北缘和相邻南天山造山带经历了多期和复杂的盆山耦合和盆山转换过程,形成多种类型盆山耦合和转换方式。(1)按时间域可划分为:早古生代陆内裂陷盆地-早期伸展造山-晚期挤压造山耦合,晚古生代陆内裂陷盆地-弧后造山-晚期碰撞造山耦合,中生代陆内前陆盆地-挤压造山耦合,古近纪前陆盆地-挤压造山耦合,新近纪—第四纪再旋回前陆盆地-挤压造山耦合;(2)按深度域可划分为:深部地幔俯冲型盆-山耦合,地壳分层滑脱拆离型盆-山耦合,基底滑脱拆离型盆-山耦合,古生代伸展和逆冲推覆型盆-山耦合,中—新生代逆冲推覆型盆-山耦合;(3)按运动学和动力学可划分为:逆冲推覆型盆-山耦合和接触关系、重力滑脱型盆-山耦合和接触关系、走滑转换型盆山耦合和接触关系、深部岩浆上涌焊接型盆-山耦合和接触关系、鳄鱼嘴型盆-山耦合和接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耦合 盆山转换 塔里木盆地北缘 南天山造山带
下载PDF
库车和北塔里木前陆盆地与南天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80
16
作者 李曰俊 宋文杰 +3 位作者 买光荣 周黎霞 胡剑风 尚新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76-381,共6页
一个完全发育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往往会形成双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和北塔里木前陆盆地构成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双前陆盆地。前者是中生代南天山造山带陆-陆碰撞造山阶段的原前陆盆地,后者则是新生代南天山造山带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阶... 一个完全发育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往往会形成双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和北塔里木前陆盆地构成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双前陆盆地。前者是中生代南天山造山带陆-陆碰撞造山阶段的原前陆盆地,后者则是新生代南天山造山带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阶段所形成的新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被后期的造山作用严重破坏,其楔顶带和前渊带的很大部分都已卷入了后期的造山作用。北塔里木前陆盆地是一个完整的前陆盆地,各沉积带发育齐全。分隔伊犁-中天山地块和塔里木古陆的古南天山洋盆于二叠纪末完全闭合(东部可能早一些),两陆壳地块完全碰撞到一起,库车前陆盆地形成;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作用的远程效应导致南天山造山带重新活动,发生陆内造山,形成北塔里木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前陆盆地 南天山褶皱带 陆-陆碰撞 逆冲推覆 库车盆地 耦合关系 造山作用 油气资源
下载PDF
塔里木-卡拉库姆地区的油气地质特征与区域地质演化 被引量:12
17
作者 罗金海 周新源 +4 位作者 邱斌 杨芝林 尹宏 李勇 李建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9-415,共7页
本文系统归纳总结与对比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北阿富汗-南塔吉克斯坦盆地和卡拉库姆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古生代以来地质演化对盆地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的控制作用。塔里木盆地奠基在前南华系结晶基底之上,中亚两... 本文系统归纳总结与对比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北阿富汗-南塔吉克斯坦盆地和卡拉库姆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古生代以来地质演化对盆地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的控制作用。塔里木盆地奠基在前南华系结晶基底之上,中亚两个盆地奠基在南天山洋闭合之后形成的前二叠系褶皱基底之上。塔里木盆地的盖层沉积明显受到了南侧“原特提斯(北昆仑)”、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的影响,由于北昆仑带向西尖灭于北帕米尔, 中亚两个含油气盆地的中-新生界则主要受到南侧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的影响。中亚两个盆地的海陆交互相和礁灰岩相侏罗系向东到塔西南相变为陆相,这从烃源岩的角度决定了塔西南与中亚两个盆地中-新生界不同的含油气性。塔里木盆地中-新生界有利的油气生储盖组合主要存在于前陆盆地的陆相地层中,它与下伏古生界含油气层系的叠加作用提高了其油气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卡拉库姆地区 油气地质特征 区域地质演化 地质条件 油气潜力
下载PDF
2000年来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环境演变 被引量:39
18
作者 俎瑞平 高前兆 +1 位作者 钱鞠 杨建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其南缘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考古资料、历史文献及古气候信息均表明,2 000 a来该区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以绿洲时空演变和沙漠面积扩张为主要特征,导致了历史上许多著名古...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其南缘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考古资料、历史文献及古气候信息均表明,2 000 a来该区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以绿洲时空演变和沙漠面积扩张为主要特征,导致了历史上许多著名古城镇的废弃和‘丝绸之路’南道的南移。本文分析了2 000 a来绿洲的分布与演化规律,并探讨了其自然及人为原因,指出20世纪以前绿洲的演变主要是在自然因素特别是气候干旱化影响下逐步形成的,而本世纪绿洲沙漠化和环境退化则主要是在干旱大背景下人类活动的结果。为防止本区现有绿洲进一步沙漠化及环境退化,应合理使用水土资源、调整大农业结构、开发优势资源、保护天然绿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绿洲演变 环境变化 自然因素 人为活动 类型 分布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土壤酶活性与理化因子相关性 被引量:21
19
作者 解丽娜 贡璐 +1 位作者 朱美玲 刘曾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06-1313,共8页
基于塔里木盆地南缘于田绿洲土壤酶活性与水盐、养分等理化因子数据,利用冗余分析技术(RDA)全面分析了土壤酶活性与理化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于田绿洲土壤酶活性总体水平较低,过氧化氢酶(以KMnO4计)、转化酶(以Na2S2O3计)、脲酶(以NH... 基于塔里木盆地南缘于田绿洲土壤酶活性与水盐、养分等理化因子数据,利用冗余分析技术(RDA)全面分析了土壤酶活性与理化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于田绿洲土壤酶活性总体水平较低,过氧化氢酶(以KMnO4计)、转化酶(以Na2S2O3计)、脲酶(以NH3-N计)和碱性磷酸酶(以C6H6O计)活性平均值分别为9.37、2.04、0.27和0.18 mg/g;研究区土壤水分含量(15.46%,以w计)较少且盐渍化严重〔w(全盐)平均值为19.39 g/kg〕.2w(有机质)、土壤水分含量、地下水埋深和w(有效磷)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素,w(有机质)、土壤水分含量、w(有效磷)与土壤酶活性呈正相关,地下水埋深与土壤酶活性呈负相关.3各理化因子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为w(有机质)、土壤水分含量、地下水埋深、w(有效磷)、pH、w(全盐)、电导率、w(速效钾).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强盐渍化的土壤性质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并不显著,土壤碳、磷等养分与水分状况才是限制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理化因子 冗余分析 塔里木盆地南缘
下载PDF
西昆仑—塔里木盆地盆-山结合带的中、新生代变形构造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38
20
作者 崔军文 郭宪璞 +2 位作者 丁孝忠 李朋武 张晓卫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3-118,共16页
西昆仑—塔里木盆地盆-山结合带可划分为西昆仑北带和塔里木地块南缘拗陷带(塔南拗陷带)两个构造单元,后者由塔西南拗陷带和塔东南断陷带两部分组成。西昆北带分别以库地—喀什塔什断裂和西昆北冲断裂与西昆中带和塔里木地块南缘拗陷带... 西昆仑—塔里木盆地盆-山结合带可划分为西昆仑北带和塔里木地块南缘拗陷带(塔南拗陷带)两个构造单元,后者由塔西南拗陷带和塔东南断陷带两部分组成。西昆北带分别以库地—喀什塔什断裂和西昆北冲断裂与西昆中带和塔里木地块南缘拗陷带相隔。盆-山构造经历了长期、叠次的形成、演化过程,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变形构造具有极大的统一性,总体表现为以西昆中断裂(其主体为库地—喀什塔什断裂)为根带,以北向逆冲扩展作用为主导,向北至塔南拗陷带腹部,逐渐转化为以垂直向上的构造伸展作用为主导。塔南拗陷带的逆冲断裂与具强烈深层流变组构的西昆北逆冲断裂属统一地球动力学系统中不同构造层次的成分,前者是后者向浅层脆性应变域扩展的产物。导致盆-山构造形成的驱动力来自昆仑构造带以南的持续、强烈的北向逆冲扩展作用,至少在塔南拗陷带的前早更新统地层分布区不存在塔里木地块自北向南俯冲的直接证据。西昆仑—塔里木盆地南缘的造盆、造山作用过程可简单地归纳为三个形成演化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快速隆升和快速拗陷(沉降)期、晚白垩世—古近纪的深层拆离-缓慢隆升和均匀拗陷(沉降)期和新近纪至今的挤压-急剧隆升和强烈拗陷(沉降)期。造盆、造山作用的动力学过程表明,中—上新世是造盆造山作用机制发生重大转折时期,早更新世末的构造运动基本上奠定了西昆仑—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盆-山构造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结合带 西昆北带 塔里木南缘拗陷带 中、新生代 变形构造 造盆 造山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