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water conservation and its impact factors on the southern slope of Qilian Mountains 被引量:2
1
作者 WEI Xingtao Oliver Valentine EBOY +1 位作者 CAO Guangchao XU Lu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2023年第1期54-67,共14页
The ecology of Qilian Mountains has been seriously threatened by uncontrolled grazing and wasteland reclamation.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cological changes on the southern slope of Qilian Mountains in China from the p... The ecology of Qilian Mountains has been seriously threatened by uncontrolled grazing and wasteland reclamation.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cological changes on the southern slope of Qilian Mountain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ater conservation by classifying different clusters of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al areas to efficiently use limited human resources to tackle the water conservation protection problem. In this study, we used Integrate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 model to estimate water conservation and analyze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func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clude:(1) from 2000 to 2015, the water conservation of the southern slope of Qilian Mountains generally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total water conservation in 2015 increased by 42.18% compared with that in 2000.(2) Rainfall,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 and evapotranspiration have the mos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water conservation of the study area. Among them, water conservat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ainfall and FVC(P<0.05)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vapotranspiration(P<0.05).(3) The importance level of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al areas gradually increases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and the region surrounding Menyuan Hui Autonomous County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southern slope of Qilian Mountains is the core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al area. And(4) the study area was divided into five clusters(Cluster Ⅰ–Cluster Ⅴ) of water conservation, with the areas of Clusters Ⅰ through Ⅴ accounting for 0.58%, 13.74%, 41.23%, 32.43%, and 12.01% of the whole study area,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conservation InVEST model the southern slope of Qilian mountains Water balance principle EVAPOTRANSPIR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下载PD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in North Slope of Qilianshan Mountains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Youkui Jia Wenxiong +4 位作者 Liu Chaohai Chen Wen Zhao Chengzhang Wang Qiyou Wang Jie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第3期42-43,共2页
Based on meteorological,hydrological, forest,and grassland data collected by location observation,remote sensing,field survey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during 1956 to 2009,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in northern ... Based on meteorological,hydrological, forest,and grassland data collected by location observation,remote sensing,field survey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during 1956 to 2009,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in northern slope of the Qilianshan Mountains was analyzed synthetically using regress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had an annual variation rate of 0.033 4℃·a<sup>-1</sup> in northern slope of the Qilianshan Mountains since 1960,and exhibited a raising trend,especially since 1987.The annual variation rat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0.570 2 mm·a<sup>-1</sup>,indicating that the precipitation tended to increase.The climate had changed from arid to humid in this region since 1976.From 1956 to 2006,the glacier area of six inland river basin(Shiyanghe river,Heihe river, Beidahe river,Shulehe river,Danghe river and Halternhe river) and Datonghe river basin in northern slope of Qilianshan mountains decreased by 17.7%. Thickness of the glacier reduced about 5-20 m,and the snow line rose about 100-140 m.The Glacier ice reserves in inland river basin of Hexi decreased by 11.4%.From 1972 to 2007,27 glaciers i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Qilianshan Mountains disappeared.From 1956 to 2009,the runoff change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Qilianshan Mountains wa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egions.The runoff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Shiyanghe river basin, increased slightly in Heihe river basin,and increased obviously in Shulehe river basin.From 1958 to 1988, the area of deforestation and farming was more than 10.0 million ha,and the forest area was reduced 0.6 million ha.Since the Qiliansha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was established in 1989, the forest was restoring gradually because of continual protection and cultivating,and the forest area was increased 9.4 million ha from 1989 to 2008. Due to human interference,especially over-grazing impact,the quality of the wood-land,shrub-land and grass-land in northern slope of the Qilianshan Mountains were in a degraded condition,which resulted in serious harm of forest pests,decrease of shrubbery snow and water-retention capacity and exacerbation of soil erosion.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northern slope of the Qilianshan Mountains was improved in certain regions,but deteriorated in overall region,and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are needed to be strengthe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slope of qilianshan mountain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ing TREND COUNTERMEASURE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脱贫山区乡村韧性演变及影响因素--以陕南秦巴山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白玉玲 陈佳 +2 位作者 尹莎 李润阳 杨新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798-8811,共14页
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韧性动态演变及影响因素,对于脱贫山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与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陕南秦巴山区受脆弱生态环境以及薄弱经济基础的双重胁迫,脱贫乡村发展与农户生计仍面临不确定性风险。以陕南秦巴山区2... 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韧性动态演变及影响因素,对于脱贫山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与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陕南秦巴山区受脆弱生态环境以及薄弱经济基础的双重胁迫,脱贫乡村发展与农户生计仍面临不确定性风险。以陕南秦巴山区28个县区为例,将乡村韧性分解为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制度四个维度,构建乡村韧性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量化,运用GIS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探究乡村韧性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陕南秦巴山区2010—2021年乡村韧性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社会韧性与经济韧性变化较小,制度韧性逐年上升,生态韧性逐年下降。(2)近10年土地资源利用、文化教育等是乡村韧性分异的主导因子,且制约因子由生态维度转向社会维度,乡村基础教育与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程度不断加深,土地利用与人口结构的作用不断减弱。(3)依据研究区乡村振兴背景下面临的现实问题,针对各县区乡村韧性提升的短板和关键影响因子,从产业、人才、组织、文化、生态五大振兴出发提出了脱贫山区韧性提升的建设路径及对策。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应打造新兴产业集群,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应开展农户就业扶持活动,政策吸引人才返乡下乡;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应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乡村生态振兴方面应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盘活耕地资源促进绿色生产;乡村组织振兴方面应探索多元组织协作,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为未来脱贫山区韧性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韧性 陕南秦巴山区 地理探测器 变化斜率法
下载PDF
祁连山南坡鸟类物种多样性与垂直分布格局
4
作者 张萌 李斌 +10 位作者 高红梅 梁程博 宋鹏飞 顾海峰 覃雯 张婧捷 刘道鑫 江峰 蔡振媛 徐波 张同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826-8843,共18页
祁连山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西北重要生态屏障,具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地貌类型。为探究祁连山南坡鸟类组成与垂直分布特征,于2019年5月和9月采用样线法和直接计数法对不同生境、季节和分布海拔的鸟类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 祁连山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西北重要生态屏障,具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地貌类型。为探究祁连山南坡鸟类组成与垂直分布特征,于2019年5月和9月采用样线法和直接计数法对不同生境、季节和分布海拔的鸟类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祁连山南坡共观测到鸟类17目41科157种,其中留鸟81种(51.59%)、夏候鸟61种(38.85%)、冬候鸟3种(1.91%)、旅鸟12种(7.64%);在区系组成上以古北界鸟类为主,共102种(64.97%),其次为广布种34种(21.66%)、东洋界21种(13.38%)。在季节变化中,夏季鸟类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秋季(P<0.001);在划分的8种生境类型中,草地生境鸟类丰富度最高(108种),且与湿地生境鸟类群落最相似,而与荒漠生境鸟类群落相似度最低;在鸟类垂直分布格局上,祁连山南坡鸟类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呈现为中锋模式,在海拔3100—3400 m处达到最大值。另外,该地区留鸟垂直分布特征存在季节性变化,随着夏季向秋季的季节变换,鸟类的垂直分布范围主要向下或向上移动。物种本底数据的调查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基础,了解该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数据及其随海拔梯度变化的规律,对保护祁连山南坡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南坡 鸟类多样性 垂直分布格局
下载PDF
太行山南麓鱼鳞坑坡面产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欧会迪 张锦豪 +2 位作者 李建菲 唐武 张志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8,276,共10页
[目的]通过研究太行山南麓鱼鳞坑坡面土壤产流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太行山南麓鱼鳞坑坡和自然荒坡为研究对象,测定草本、灌木、乔木群落下坡面产流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运用地... [目的]通过研究太行山南麓鱼鳞坑坡面土壤产流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太行山南麓鱼鳞坑坡和自然荒坡为研究对象,测定草本、灌木、乔木群落下坡面产流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运用地理探测器统计学方法量化各因素单独和交互作用对坡面产流的影响力。[结果]①鱼鳞坑坡草本、灌木、乔木群落的平均径流深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自然荒坡灌木群落和草本群落的平均径流深显著大于乔木;与自然荒坡相比,鱼鳞坑坡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的平均径流深分别减少了56.61%,72.80%,39.58%;平均径流深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呈减少趋势;砾石覆盖度对坡面产流的控制作用有一个阈值,当砾石覆盖度为6%~9%时,坡面径流深最小。②太行山南麓鱼鳞坑坡面产流单因子影响力最大的是砾石覆盖度(0.31),其次是植被盖度(0.29)。③坡面产流影响因子交互作用后大多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作用;降雨因子与非降雨因子交互后均表现为非线性增强作用。[结论]大量砾石的存在导致了太行山南麓坡面产流过程的复杂性,增加植被盖度是减少该地区鱼鳞坑坡面产流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麓 坡面产流 地理探测器 砾石 植被盖度 鱼鳞坑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蒙古栎粗根非结构性碳对不同坡向的响应
6
作者 刘艺伟 魏江生 +5 位作者 黄利东 赵鹏武 舒洋 李慧敏 曹立春 张婷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2-1582,共11页
在半干旱区,掌握树木根部碳储存规律对探究水分胁迫影响地上、地下器官碳分配机制至关重要。本研究以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为研究对象,在2021年(湿润年)、2022年(干旱年)、2023年(正常年)的生长季每月采集不同坡向(阳坡、半阳坡、... 在半干旱区,掌握树木根部碳储存规律对探究水分胁迫影响地上、地下器官碳分配机制至关重要。本研究以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为研究对象,在2021年(湿润年)、2022年(干旱年)、2023年(正常年)的生长季每月采集不同坡向(阳坡、半阳坡、阴坡)蒙古栎粗根样本,测定非结构性碳(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及其组分(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粗根NSC组成以淀粉为主,粗根NSC及其组分含量随5月、6月、7月、8月、9月的顺序递增且差异显著(P<0.05)。(2)NSC含量及淀粉含量随湿润年、正常年、干旱年的顺序递增;不同坡向淀粉含量随阳坡、半阳坡、阴坡的顺序递减,且二者均差异显著(P<0.05)。(3)通过对粗根NSC及其组分影响的主导因素分析,坡向因素影响大,反应了粗根NSC对潜在蒸散量梯度反应敏感。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干旱环境下地下器官对树木生长碳分配的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段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蒙古栎 根系 坡向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森林大样地生物多样性特征
7
作者 王定晖 索南才让 +1 位作者 于红妍 杜岩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73-1979,共7页
【目的】通过监测森林大样地植物群落特征的长期动态变化,揭示物种多样性空间格局及维持机制,为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祁连山区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大样地乔木植株每木调查,并解... 【目的】通过监测森林大样地植物群落特征的长期动态变化,揭示物种多样性空间格局及维持机制,为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祁连山区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大样地乔木植株每木调查,并解析其生物多样性调控因素。【结果】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的乔木总数为35835株,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分别占据57.84%和23.82%。物种丰富度和平均株高分别为3种和10.7 m。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0.74和0.43,Shannon-Wiener指数偏低,但Simpson指数较高,存在物种数量集中度较高现象。森林大样地Shannon-Wiener受乔木高度、物种丰富度和Simpson指数的极显著影响。机器学习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5和0.9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6和0.08,表明模型对Shannon-Wiener指数的解释能力和预测精度均较高。【结论】青海云杉林物种多样性较低且受乔木高度、物种丰富度和Simpson指数的显著影响,其对维持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南坡 森林大样地 青海云杉林 物种丰富度 SHANNON-WIENER指数
下载PDF
宁夏南部山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地形因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白思雨 张佳瑜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以宁夏南部山区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影像,运用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估算1996、2008和2018年3个时相的植被覆盖度,用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分析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以及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研究区... 以宁夏南部山区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影像,运用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估算1996、2008和2018年3个时相的植被覆盖度,用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分析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以及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现显著增加,尤以高植被覆盖度为甚。总体来看,高程在2400 m以下的植被覆盖度随高程增加呈现上升趋势;随坡度增加,植被覆盖度呈现上升趋势;1996和2018年2个年份的植被覆盖度在各坡向差异不大,但是2008年植被覆盖度有较明显的差异,变化趋势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南部山区 植被覆盖度 高程 坡度 坡向 相关性
下载PDF
高寒山区季节冻土冻融特征参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天山南坡为例
9
作者 施发祥 秦甲 +4 位作者 韩添丁 崔峻豪 丁永建 成鹏 游艳辉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1期89-100,共12页
季节冻土在高寒山区广泛分布,其冻融过程会对水文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寒山区季节冻土冻融特征参数变化及影响机理,可为高寒山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择天山南坡作为研究区,基于13... 季节冻土在高寒山区广泛分布,其冻融过程会对水文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寒山区季节冻土冻融特征参数变化及影响机理,可为高寒山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择天山南坡作为研究区,基于13个气象站点1958年以来季节冻土冻融参数(最大冻深、冻结期、始冻日、解冻日)、气温、地表温度、降雨和积雪等数据,使用空间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统计等方法对冻融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量化不同气候因素对季节冻土冻融变化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季节冻土最大冻深在(48.5±11.4)~(96.8±8.5)cm之间,冻结天数在(102±10)~(141±14)d之间,多年平均始冻日在11月7日至19日之间,多年平均解冻日在3月1日至28日之间。1950年代至2010年代期间,始冻日逐渐推迟,解冻日逐渐提前,冻结天数缩短。空间分布上,最大冻深有“海拔高,最大冻深大”的规律;空间变化趋势上,最大冻深在研究区中部显著增加;冻结天数在研究区内大范围显著缩短。季节冻土冻融变化与气温相关性最强,温度(气温和地表温度)是季节冻土冻融变化的主导因子。定量评价发现,气温影响占比(24.1±3.6)%,地表温度影响占比(12.1±3.1)%,降雨影响占比(9.6±1.7)%,积雪影响占比(5.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冻土 最大冻深 冻结期 时空变化 天山南坡
下载PDF
天山南坡表土孢粉分析及其与植被的数量关系 被引量:66
10
作者 许英勤 阎顺 +1 位作者 贾宝全 杨云良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30,共7页
本文通过对天山南坡各植被带的表土孢粉分析,研究了主要植物花粉的百分含量与其相应植物盖度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出不同植被带中主要植物的R值之比的比值.
关键词 天山 表土孢粉 植被 孢子花粉 第四纪
下载PDF
近30年祁连山南坡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虞敏 曹广超 +2 位作者 曹生奎 张航 袁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1-248,共8页
祁连山南坡地区作为西北干旱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其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而降水的变化直接关系到祁连山南坡水源涵养量的变化,甚至可以改变祁连山南坡的生态环境。因此,研究祁连山南坡降水量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科学意义。利用1986—2... 祁连山南坡地区作为西北干旱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其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而降水的变化直接关系到祁连山南坡水源涵养量的变化,甚至可以改变祁连山南坡的生态环境。因此,研究祁连山南坡降水量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科学意义。利用1986—2015年祁连山南坡祁连、野牛沟、托勒和门源4个气象台站逐月降水量数据,通过降水年内分配特征、年际变化特征、汛期降水量特征和降水量季节变化特征4个方面,对祁连山南坡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各站近30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422.7 mm,434.3 mm,312.7 mm和524.1 mm,祁连气象站、野牛沟气象站和托勒气象站均在1998年出现降水量极大值,与全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一致,各站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变差系数为0.14~0.18;研究区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10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偏少,5—9月降水量较多;汛期降水量与全年降水量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和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研究区内各站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但变化趋势不同,其中祁连、野牛沟和托勒气象站降水量为增加趋势,门源气象站降水量为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南坡 降水量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天山天格尔山南北坡降水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韩添丁 丁永建 +1 位作者 叶柏生 谢昌卫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1-766,共6页
对新疆天山天格尔山南北坡乌拉斯台河和乌鲁木齐河流域及其山前平原不同高度气象(水文)站近40a降水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天山天格尔山南北坡不同坡向及高度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山区降水远大于山前平原,南北坡降水均呈现为增加趋势,... 对新疆天山天格尔山南北坡乌拉斯台河和乌鲁木齐河流域及其山前平原不同高度气象(水文)站近40a降水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天山天格尔山南北坡不同坡向及高度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山区降水远大于山前平原,南北坡降水均呈现为增加趋势,冬季和夏季降水的增加趋势明显;山前平原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幅度大于山区;冬、春季降水变率大于夏、秋季,南坡降水变率远大于北坡,冬、春季表现地尤为突出.年际降水的减少趋势出现在乌鲁木齐河流域中山峡谷地带的英雄桥水文站,其春季3月份的降水量减少趋势非常显著;乌鲁木齐河源大西沟气象站4~5月和6~8月月降水呈明显的反相关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南北坡 降水变化 趋势 相关
下载PDF
1396-2005年天山南坡阿克苏河流域降水序列重建与分析 被引量:42
13
作者 张瑞波 魏文寿 +2 位作者 袁玉江 喻树龙 杨青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3,共7页
利用2005年采自天山南坡阿克苏河流域的树轮样本,建立了该流域6个树轮年表.相关计算表明,天山南坡阿克苏河流域英阿特河树轮标准化年表与该区域上年8月到当年4月的降水相关最为显著.利用该年表较好地重建了阿克苏气象站1396—2005年上年... 利用2005年采自天山南坡阿克苏河流域的树轮样本,建立了该流域6个树轮年表.相关计算表明,天山南坡阿克苏河流域英阿特河树轮标准化年表与该区域上年8月到当年4月的降水相关最为显著.利用该年表较好地重建了阿克苏气象站1396—2005年上年8月到当年4月的降水序列,经多方面验证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可信性.分析表明:在过去600 a中,天山南坡阿克苏河流域降水以2~2.5a、12~13 a、45 a、50 a、58 a的周期最为显著;在1584年,1615年,1685年,1722年和1753年前后曾发生了突变,15、19、20世纪天山南坡阿克苏河流域的降水相对稳定.在1416—1990年经历了9个偏湿期及9个偏干期,阿克苏河流域过去600 a来降水有增加的趋势;降水年际变化极不均匀,洪水、干旱、雪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南坡 阿克苏河流域 树木年轮 降水重建
下载PDF
新疆天山南坡表土花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杨振京 张芸 +4 位作者 毕志伟 杨庆华 孔昭宸 阎顺 严明疆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0-889,共10页
横亘于亚洲中部的天山山系是一个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山地植被和土壤具有垂直分布明显和区域性差异大的特点,故对花粉的传播、保存、搬运与沉积具有重大影响。根据对西北干旱地区天山中段南坡一条从海拔4 285 m的天山一号冰川到海拔1 20... 横亘于亚洲中部的天山山系是一个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山地植被和土壤具有垂直分布明显和区域性差异大的特点,故对花粉的传播、保存、搬运与沉积具有重大影响。根据对西北干旱地区天山中段南坡一条从海拔4 285 m的天山一号冰川到海拔1 200 m的和静段的样带所采集的38个表土花粉样品的孢粉组合图式、植被样方调查资料以及排序结果,探讨了南坡垂直带的植被与表土花粉之间的关系,并对南北坡样带的表土花粉组合特征进行了比较。该区表土孢粉谱可分为5个孢粉组合带,分别对应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高山草甸带、亚高山草甸草原带、山地荒漠带和典型荒漠带等植被带。与北坡相比,南坡孢粉组合带因缺少典型的森林和森林草原孢粉带,其垂直带谱并不完整。其次,相同孢粉带在南坡的分布高度明显比北坡高。值得注意的是,在亚高山草甸草原带的花粉组合是以云杉属为主,AP/NAP(木本植物/非木本植物花粉)比值处于最高值,在该带之上的云杉属花粉含量也较高,可能与天山地区特殊地貌地形所形成的局地气流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南坡 表土花粉 云杉 植被带 新疆
下载PDF
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春燕 李正平 +2 位作者 赵陆强 张灵 王刚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4-607,共4页
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的实际相结合,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GIS(ARC/INFO)和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在绿化工程景观评价指标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区域按坡度分布的景观格局特征。结... 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的实际相结合,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GIS(ARC/INFO)和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在绿化工程景观评价指标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区域按坡度分布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市南北两山各个分级坡度上景观多样性均不高,除0°~9°上的大于1外,其余的均小于1。各个分级坡度上景观格局指数、各指标的组合状况值、景观格局综合指标值总体上符合随坡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但40°~49°的景观格局指数、各指标的组合状况值、景观格局综合指标值比30°~39°的景观格局指数、各指标的组合状况值、景观格局综合指标值稍大,这是因为40°~49°上的林地和农地的斑块数较30°~39°的多,且占本坡度所有土地面积的比例也大于30°~39°的。兰州市南北两山各个分级坡度上景观格局指数、各指标的组合状况值、景观格局综合指标值在0°~9°上均明显高于其他坡度地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南北两山 环境绿化 景观格局 坡度
下载PDF
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米文宝 刘小鹏 王亚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4,共4页
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了维持退耕成果,加快发展民族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文章以宁夏南部山区为研究区域,首先详细阐述了退耕还林还草绩效及其存在的主要问... 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了维持退耕成果,加快发展民族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文章以宁夏南部山区为研究区域,首先详细阐述了退耕还林还草绩效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指出,退耕区后续产业发展不足或缺位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群众生活质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的根本原因。据此,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模式及其空间布局。最后,提出了实现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后续产业 发展 宁夏南部山区
下载PDF
祁连山南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粒度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袁杰 曹生奎 +4 位作者 曹广超 赵青林 刁二龙 陈真 陈治荣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6-82,共7页
[目的]对祁连山南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粒度特征进行分析,为区域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祁连山南坡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进行标准化土壤样品采集,利用Mastersizer 2000型激光粒度仪测定75件样品,通过福克... [目的]对祁连山南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粒度特征进行分析,为区域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祁连山南坡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进行标准化土壤样品采集,利用Mastersizer 2000型激光粒度仪测定75件样品,通过福克和沃德公式计算粒度参数,最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青海云杉、祁连圆柏、高寒草甸为粉砂—黏粒级(<63μm),混合灌丛和高山草地为砂粒级(>63μm),粒级组成上林地质地最细,高寒草甸次之,混合灌丛和高山草地土壤质地粗颗粒成分较多,有退化趋势;②平均粒径(M_z)表现为:青海云杉(6.15Ф)>祁连圆柏(5.81Ф)>高寒草甸(5.22Ф)>混合灌丛(5.07Ф)>高山草地(5.04Ф);分选系数(σ)表现为:高山草地(2.65)>高寒草甸(2.45)>混合灌丛(2.33)>青海云杉(2.17)>祁连圆柏(2.11);偏度(SK)高寒草甸(0.19)>高山草地(0.12)>混合灌丛(0.035)>青海云杉(0.032)>祁连圆柏(-0.05);峰度(K_G)表现为:青海云杉(0.968)>混合灌丛(0.966)>祁连圆柏(0.929)>高寒草甸(0.887)>高山草地(0.867);③各植被类型频率曲线存在异同,其中林地和灌丛为近对称单峰态,高寒草甸和高山草地粒度频率曲线呈多峰态,说明草地类型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大,物源混杂。[结论]在自然环境影响和人类活动强度大的情况下,高寒草甸和高山草地粒径将进一步粗化,荒漠化风险程度最大,是该区相对来说亟需保育的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南坡 土壤粒度 不同植被类型
下载PDF
太白山南坡低山区土壤特性与系统分类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英 常庆瑞 +2 位作者 李芸 贾科利 岳庆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以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坡基带与海拔 1 6 0 0 m以下土壤为对象 ,选取典型剖面进行系统的发生特性及分类研究。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粘化作用较强 ,形成了明显的粘化层 ;表层腐殖质含量较高 ,土壤呈中性到微酸性反应 ,盐基饱和度较低 ,淋溶作... 以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坡基带与海拔 1 6 0 0 m以下土壤为对象 ,选取典型剖面进行系统的发生特性及分类研究。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粘化作用较强 ,形成了明显的粘化层 ;表层腐殖质含量较高 ,土壤呈中性到微酸性反应 ,盐基饱和度较低 ,淋溶作用强烈 ;具有温性土壤温度和湿润土壤水分状况 ,其中基带土壤具有铁质特性 ,属铁质湿润淋溶土 ,海拔 1 6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山南坡低山区 土壤 系统分类 发生特性 铁质湿润淋溶土 简育湿润淋溶土 垂直带谱 海拔
下载PDF
秦岭中段南坡华山松林能量结构特征和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晶晶 党坤良 +2 位作者 周勇 唐朋辉 刘永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8-66,共9页
【目的】研究秦岭中段南坡不同区域华山松林生物量、能量现存量、灰分储量和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华山松林的管理和抚育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测定华山松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分... 【目的】研究秦岭中段南坡不同区域华山松林生物量、能量现存量、灰分储量和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华山松林的管理和抚育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测定华山松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分别用OR-2010型快速量热仪、马弗炉和Liqui TOCⅡ总有机碳元素分析仪,测定乔木层(干、皮、枝、叶、根)、灌木层(枝、叶、根)和草本层(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热值、灰分含量和含碳率。【结果】秦岭中段南坡华山松林总生物量、能量现存量、灰分储量和碳储量分别为81.39t/hm2、1 539.04GJ/hm2、3 765.86kg/hm2和33.70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能量现存量、灰分储量和碳储量分别为79.45t/hm2、1 494.89GJ/hm2、1 950.41kg/hm2和32.95t/hm2,分别占林分总量的97.62%,97.13%,51.79%和97.78%;灌木层生物量、能量现存量、灰分储量和碳储量分别为1.34t/hm2、23.99GJ/hm2、987.81kg/hm2和0.54t/hm2,分别占林分总量的1.64%,1.56%,26.23%和1.60%;草本层生物量、能量现存量、灰分储量和碳储量分别为0.60t/hm2,20.16GJ/hm2,827.64kg/hm2和0.21t/hm2,仅占林分总量的0.74%,1.31%,21.98%和0.62%。从不同器官来看,华山松树干的生物量、碳储量和能量现存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P<0.05),其生物量、碳储量和能量现存量分别为40.36t/hm2,16.10t/hm2和712.09GJ/hm2,分别占各器官总量的50.80%,48.87%和47.63%;树枝的灰分储量显著高于皮和叶(P<0.05)。华山松树枝的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和含碳率显著高于其他器官(P<0.05),树皮的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P<0.05)。【结论】乔木层在华山松天然林生物量、能量和灰分储备中占主要地位,树干是华山松林生物量、能量储量和碳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热值 灰分含量 能量结构 碳储量 秦岭中段南坡
下载PDF
祁连山冷龙岭南坡移地植物叶片的碳氮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英年 赵新全 +3 位作者 张法伟 杜明远 汪诗平 贺金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8-794,共7页
在祁连山冷龙岭南麓坡地进行不同海拔高度土壤(0~40(30)cm土层)和植被的整体双向移地实验,以探讨气候变化对主要物种和群落碳、氮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3 200 m的麻花艽移地至高海拔时,叶片碳、氮含量分别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和一直增... 在祁连山冷龙岭南麓坡地进行不同海拔高度土壤(0~40(30)cm土层)和植被的整体双向移地实验,以探讨气候变化对主要物种和群落碳、氮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3 200 m的麻花艽移地至高海拔时,叶片碳、氮含量分别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和一直增加的趋势,而碳/氮值下降明显。3 400 m的兰石草、珠芽蓼、垂穗披碱草、金露梅和鹅绒委陵菜5种植物大部分叶片碳、氮素含量及碳/氮呈现出随海拔增高而下降的趋势。3 600 m的矮嵩草、雪白委陵菜和重齿风毛菊3种植物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在各海拔之间变化不明显。3 800 m的矮嵩草和矮火绒草的叶片碳、氮含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碳/氮下降。整个群落来讲碳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氮含量和碳/氮比变化较小。研究发现,各群落和物种对移地的响应方式因物种组成、原生状态不同而存在差异;温度条件(以海拔升降模拟温度降升)对植被群落及主要植物叶片碳、氮含量和碳/氮比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当高海拔稀疏植被移地到低海拔时,其叶片碳、氮和碳氮比与原生状况的植被群落及主要植物种相对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冷龙岭南麓 移地实验 植物碳、氮 碳氮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