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tistic Practices [Between] Gender and Technologies
1
作者 Maia Creus Castellan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3年第6期363-374,共12页
This paper was carried out by the group of professors--Maia Creus, Tamara Diaz, and Ines Martins from the Design Analysis and Prospective Department, with the collaboration of the Catalan Institute for Women, Generali... This paper was carried out by the group of professors--Maia Creus, Tamara Diaz, and Ines Martins from the Design Analysis and Prospective Department, with the collaboration of the Catalan Institute for Women, Generalitat de Catalunya. Maia Creus and Ines Martins are parts of the research group TADD (Theory, Analysi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recognized by Ramon Llull University. The research, based on feminist and performance studies, focuses on artistic groups currently working in Catalonia and whose practices produce tools and technology sharing, highlight the social and educational potential of ICT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ree access when used, consciously and critically, from feminist perspectives assumed. The research project was developed as a dual methodological process. This research group has developed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three conceptual axes--women, art, and technology--around which revolves the present study and, in parallel, has conducted field work directly with groups of selected artists, in order to meet them within their areas of production and to know more about their working methods, theoretical discourse, goals, frustrations, and desires. This deployment in parallel was used to develop a group of key concepts that revolve around "free culture" and "culture of access" that in contrast with the practices and theories of the investigated groups are necessary to intercept and reinterpret. Through various forms of visibility, this paper intends to investigate, promote, and share these tools, technologies, and pedagogies developed by these groups which, by its own dynamics of collective work, as well as the processe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emphasize forms of interculturality and interdisciplin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emporary art Catalonia GENDER tactical use of technology public space political activism designfor the 21 st century
下载PDF
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逄红梅 何心 《高教学刊》 2024年第5期17-20,25,共5页
元宇宙作为多重数字技术的集大成者,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演化变革、高质量发展、数智化转型的可能进路,有其内在科学性和价值性。但从辩证思维来看,元宇宙在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性发展同时,也会带来意识形态、道德伦理... 元宇宙作为多重数字技术的集大成者,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演化变革、高质量发展、数智化转型的可能进路,有其内在科学性和价值性。但从辩证思维来看,元宇宙在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性发展同时,也会带来意识形态、道德伦理、技术成瘾等方面的问题。鉴于此,高校有必要从巩固主流意识形态权威、增强科技道德伦理建设、丰富现实精神世界应对元宇宙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科学发挥元宇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元宇宙 虚拟空间 技术发展
下载PDF
论科技政治空间张力的互动 被引量:6
3
作者 徐治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6-79,共4页
科技政治空间存在着三种根本的张力:价值张力(取向的离合)、权力张力(干涉与自由)和契约张力(委托与代理)。它们分别作用于思想、规范及运作三个层面。正是这三种张力的有机结合,推进着科技与政治之间互动关系的不断深化。
关键词 科技政治空间 张力 互动
下载PDF
论科技政治空间的结构与张力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治立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63,共6页
科技政治空间有三个基本的结构要素:价值、权力、契约。这三种基本要素内部又分别存在着三种根本的张力———价值张力、权力张力和契约张力。价值张力就是科技与政治之间价值取向的背离与吻合;权力张力主要体现在科技与政治之间干涉与... 科技政治空间有三个基本的结构要素:价值、权力、契约。这三种基本要素内部又分别存在着三种根本的张力———价值张力、权力张力和契约张力。价值张力就是科技与政治之间价值取向的背离与吻合;权力张力主要体现在科技与政治之间干涉与自由的关系;契约张力则反映的是科技主体与政治主体之间对于研究活动的委托与代理关系。三种张力的有机结合,推进着科技与政治之间互动关系的不断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政治空间 价值张力 权利张力 契约张力
下载PDF
新生研讨课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以“宇航技术的发展与空间仪器”课程为例
5
作者 冯旭哲 瞿智 +2 位作者 陈建云 胡梅 周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16期88-91,共4页
“宇航技术的发展与空间仪器”是面向全校新生开设的一门研讨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要了解国内外卫星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掌握航天技术基础知识、微小卫星技术和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的影响。熟悉微型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技术在航天中... “宇航技术的发展与空间仪器”是面向全校新生开设的一门研讨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要了解国内外卫星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掌握航天技术基础知识、微小卫星技术和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的影响。熟悉微型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技术在航天中的应用及发展。为了让课程在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承担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任,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内容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新观点,分析了教学效果,最终使该课程的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航技术 空间仪器 课程思政 新生研讨课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个人空间与思政理论资源整合探究
6
作者 褚凤 陈云梅 《企业技术开发》 2016年第3期104-106,116,共4页
个人空间与思政资源整合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力措施。在整合的过程中,应吸收建构主义和主导理论优势,构建丰富的学习环境,并通过资源建设、有效设计、专业培训和信息技术支持的途径加以实施。
关键词 个人空间 思政理论资源 整合 信息技术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批判的生命政治进路--从列斐伏尔、索亚到卡斯特 被引量:5
7
作者 温权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6,共9页
对资本主义生命政治图式的激进体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批判的隐性理论面向。以福柯的“身体-空间”规训学说为思想原点,从资本宰制个体生命价值的宏观国家理性与微观治理技术二者间的辩证关系入手,列斐伏尔及其学生索亚与卡斯特... 对资本主义生命政治图式的激进体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批判的隐性理论面向。以福柯的“身体-空间”规训学说为思想原点,从资本宰制个体生命价值的宏观国家理性与微观治理技术二者间的辩证关系入手,列斐伏尔及其学生索亚与卡斯特分别基于现代政治、后现代文化政治以及结构主义政治分析三种视角,依次建构出不同形式的城市斗争策略。它们呈现出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人道主义路径,以及从文化批判到结构分析的反人道主义旨趣,两条线索的“Y”字型交叠。应当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批判的逻辑终局,必然是以所谓“多元群际协商”或“差异性民主空间”为跳板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政治学说的否定。从本质上来看,它不过是资本主义制度自我调整的产物,并预示着与资本主义生命政治秩序的最终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批判 生命政治 治理技术 人道主义 结构主义
下载PDF
网络政治学构建的差异性及其技术可能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爱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95-106,共12页
网络政治学是政治学在网络时代的新样态,它以网络虚拟空间为环境,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政治学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其研究范围是分析网络技术所引发的社会现象对政治发展产生的可能性影响。政治学为网络政治学的发展与构建限定研究范围,网... 网络政治学是政治学在网络时代的新样态,它以网络虚拟空间为环境,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政治学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其研究范围是分析网络技术所引发的社会现象对政治发展产生的可能性影响。政治学为网络政治学的发展与构建限定研究范围,网络技术及其所构筑的虚拟政治空间使网络政治学与政治学在部分研究内容方面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即网络政治学的国家学研究、公共权力及其权威性价值分配研究、政治关系研究、公共事务研究与政府及其公共政策研究等方面与实在政治学的相关对应研究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二者在研究范畴上的差异性是网络政治学构建的必要性所在。网络虚拟政治空间是网络政治学构建的生态环境,对网络政治学的构建需要对网络虚拟政治生态进行观念与实践两种面向上的技术构建。网络政治学观念面向的技术构建包括网络政治心理、网络意识形态与网络政治价值等内容,其实践面向的技术构建包括网络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制度与网络政治治理等方面。观念与实践面向的技术构建关涉了网络政治学研究的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象的范畴,网络政治学研究应随网络技术的革新而调适,才能以观念构建促进实践发展,进而推动网络政治生活不断向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学 网络技术 网络虚拟空间 虚拟政治空间 构建
下载PDF
思政教育下的高校心理辅导空间设计——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9
作者 李嗣彤 《设计》 2022年第9期158-160,共3页
文章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融入到高校心理辅导空间之中,使空间更好地发挥辅助作用,让大学生在教育中获得健康的成长环境。从高校心理辅导空间现状与需求调查研究,重点考察思政教育在高校心理辅导空间的切入点与优势,分析可行性与现... 文章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融入到高校心理辅导空间之中,使空间更好地发挥辅助作用,让大学生在教育中获得健康的成长环境。从高校心理辅导空间现状与需求调查研究,重点考察思政教育在高校心理辅导空间的切入点与优势,分析可行性与现实需求,有效拓宽思政教育影响范围。利用空间互动性增添学生释放压力的形式。从大思政的视角下,结合新时代新思想完善高校思政教育空间,在山东科技大学实现心理辅导空间与思政空间的融合。心理辅导空间作为高校教育空间需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德育为先,铸魂育人”思想,聆听青少年心声,引导大学生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利用现实隐性教育的手段将大学生引向正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辅导空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山东科技大学 大思政 隐性教育
下载PDF
大学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融入——以航天科技为例
10
作者 曹荣幸 薛玉雄 《科教文汇》 2023年第8期131-134,共4页
大学物理课程知识点丰富、科学逻辑严谨,是高等院校理工农医等诸多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发挥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该文针对大学物理教学中的重点知识体系,以我国航天科技事业为... 大学物理课程知识点丰富、科学逻辑严谨,是高等院校理工农医等诸多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发挥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该文针对大学物理教学中的重点知识体系,以我国航天科技事业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融入,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坚定学习的决心,从而实现大学物理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教学 融入 课程思政 航天科技
下载PDF
对第二个百年目标导向下的区域发展机遇与挑战的科学认知 被引量:11
11
作者 樊杰 孔维锋 +1 位作者 刘汉初 赵艳楠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我国区域发展目标导向下的研究相对薄弱,导致长远和顶层的战略缺失或出现战略碎片化问题,表现出规划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3类需要以目标导向为主、问题导向为补充的规划类型:长时间尺度规划、空间类规划、综合效益类规划。聚... 我国区域发展目标导向下的研究相对薄弱,导致长远和顶层的战略缺失或出现战略碎片化问题,表现出规划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3类需要以目标导向为主、问题导向为补充的规划类型:长时间尺度规划、空间类规划、综合效益类规划。聚焦目标导向,需要着重分析未来区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地缘关系、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软环境、以及社会进步等4个稳定因素为主线,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了区域发展机遇:新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革命重塑全球产业体系、"流空间"下全新的组织方式和世界经济格局重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促进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社会进步与消费层级提升引发区域发展转向社会公平与文化传承。区域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发展机遇内涵的挑战、同类型区域的竞争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最后对区域应对的策略进行了简短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 区域规划 稳定因素 科技创新 地缘关系 发展机遇 流空间 挑战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的技术框架:从管理工程到社会工程的空间重塑 被引量:7
12
作者 罗梁波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117,共16页
空间既是技术的作用场域,也是技术的功能边界.国家治理实践的技术逻辑是在行政与政治和社会,技术与价值和形式交互格局的复合生态中体现的。公共管理对技术空间的认知存在结构性偏差,技术叙事既不能拘囿于管理工具的视野,也不能超越了... 空间既是技术的作用场域,也是技术的功能边界.国家治理实践的技术逻辑是在行政与政治和社会,技术与价值和形式交互格局的复合生态中体现的。公共管理对技术空间的认知存在结构性偏差,技术叙事既不能拘囿于管理工具的视野,也不能超越了时空的发展限度和客观条件。国家治理的外部技术场景不止于管理效能,也体现为将国家和社会整合为共同体的工具运用和资源配置能力。国家治理的内部技术场景不止于管理工程,作为管理实践也体现为行政资源的配置方式,作为政治实践是价值实现的途径,作为制度实践是形式的建构基础和实践途径。公共管理需要客观全面认知技术空间,实证看待技术的发展,从行政生产理解技术的本质,以社会工程替代管理工程重塑国家治理的技术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结构 技术理性 技术延伸空间 行政、政治和社会
原文传递
中国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2017) 被引量:4
13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02,共100页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推动对重大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更好地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从2010年起,我们开始发布中国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报告主要以专题形式汇集和反映该年度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推动对重大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更好地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从2010年起,我们开始发布中国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报告主要以专题形式汇集和反映该年度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并探讨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报告并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力求突出主线和重点,希望能够刻画出报告期内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轨迹,从而为我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2017年的年度报告设立了以下主题: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2.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政治经济学研究3.关于生态环境问题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政治经济学研究4.关于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研究5.关于空间、城市和住房问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6.关于经济全球化和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政治经济学研究7.关于新技术革命的政治经济学研究8.关于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9.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经济学 发展报告 政治经济学研究 学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研究与发展 现实经济问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