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Interaction and Network Structure Evolvement of Cities in Terms of China's Rail Passenger Flows 被引量:11
1
作者 DAI Teqi JIN Fengj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8年第3期206-213,共8页
Cities separated in space are connected together by spatial interaction (SI) between them. But the studies focusing on the SI are relatively few in China mainly because of the scarcity of data. This paper deals with t... Cities separated in space are connected together by spatial interaction (SI) between them. But the studies focusing on the SI are relatively few in China mainly because of the scarcity of data.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I in terms of rail passenger flows, which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By using a data set consisting of rail O-D (origin-destination) passenger flows among nearly 200 cities, intercity rail distance O-D matrixes, and some other indices, it is found that the attenuating tendency of rail passenger is obvious. And by the analysis on dominant flows and spatial structure of flows, we find that passenger flows have a trend of polarizing to hubs while the linkages between hubs upgrade. However, the gravity model reveals an overall picture of convergence process over time which is not in our expectation of integration process in the framework of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Some driven factors for the re-org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structur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such as technique advance, globalization, etc. are discussed further based on the results w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l passenger flows urban agglomerations spatial interaction gravity model distance decay
下载PDF
Urban spatial cluster structure in metro travel networks:An explorative study of Wuhan using big and open data
2
作者 Longzhu XIAO Wangtu XU 《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SCD 2024年第2期231-246,共16页
Rail transi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mproving urban sustainability and livability.In many Chinese cities,the planning of rail transit routes and stations is focused on facilitating new developments rather than revita... Rail transi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mproving urban sustainability and livability.In many Chinese cities,the planning of rail transit routes and stations is focused on facilitating new developments rather than revitalizing existing built-up areas.This approach reflects the local governments’expectations of substantial growth to reshape the urban structure.However,existing research on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rarely explores the spat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 transit stations and investigates how they can be integrated to achieve synergistic effects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rail transit systems impact urban structure through two“forces”:the provision of additional and reliable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reduction of travel time between locations.Metro passenger flow is used as a proxy for these forces,and community detection techniques are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actual and optimal spatial clusters in Wuhan,China.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lanned sub-centers align reasonably well with the optimal spatial clusters in terms of spatial configuration.However,the actual spatial clusters tend to have longer internal travel times compared to the optimal clusters.Further exploration suggests the need for equalizing land use density within planned spatial clusters served by the metro system.Additionally,promoting concentrated,differentiated,and mixed functional arrangements in metro station areas with low passenger flows within the planned clusters could be beneficial.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framework for investigating urban spatial clusters influenced by a metro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spatial clusters metro travel flows land use metro smartcard data WUHAN
原文传递
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理与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平卫英 李文星 罗良清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共17页
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有利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优化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现有关于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围绕传统生产要素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展开讨论,鲜有文献将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纳入城乡要素流动范围并探索... 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有利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优化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现有关于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围绕传统生产要素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展开讨论,鲜有文献将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纳入城乡要素流动范围并探索其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理。基于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测算要素流动、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全国要素流动总指数呈现出小幅度增长的态势,位于均值之上的地区中64%是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说明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实施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第二,要素流动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这一结论在引入城乡之间距离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采用删除4个直辖市和缩短时间窗口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第三,空间异质性分析中,劳动力、土地和数据要素始终表现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要素对不同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影响程度逐渐增强、影响范围逐步扩大,技术要素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逐渐凸现,由华东和华南地区向东北和西南地区转移;第四,在要素流动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电商销售是要素流动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机械化和产业结构变迁并未发挥出中介变量的作用,不同于已有的研究结果。因此,今后持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与外延、拓展深度与广度;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整体推进与试点示范相统一的指导原则,推广实践中形成的典型经验。研究结论为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的机制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健全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动 空间异质性 城乡融合发展 政策演变 城乡关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演化与空间效应研究
4
作者 王兆峰 邱梦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6-108,共13页
科学研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规律和动态演化特征,对推进入境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识别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及其动态演化规律,... 科学研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规律和动态演化特征,对推进入境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识别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析入境旅游流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入境旅游流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变异系数和相对基尼系数呈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研究区入境旅游流相对差异总体较为平稳。空间上呈显著集聚特征,但高低集聚区渐趋缩小,入境旅游流分布日益空间均衡化;入境旅游流重心轨迹呈“东南—西北”移动趋势,西部地区入境旅游流增长速度较快;标准差椭圆主要位于长三角中部偏东地区,椭圆面积样本末期大于样本初期,东部是入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区域,入境旅游流发展的溢出效应逐渐增强。入境旅游流存在显著的“状态锁定”和“俱乐部趋同”现象,整体有序向高水平方向跃迁,与高值区为邻自身向上转移的概率将增大。入境旅游流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旅游基础设施是推动本地及邻地入境旅游流增长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交通条件显著促进本地入境旅游流增长,对邻地的溢出影响则显著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流 时空演变 空间溢出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高速公路对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商玉萍 庄德林 +1 位作者 孟美侠 赵鑫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830,共12页
城市道路的发展是城市空间发展的根本动力,基于2001—2019年LandScan高分辨率全球人口分布数据构建了多组多中心空间结构指标,并利用历史交通路线、规划路线等工具变量,系统识别了高速公路对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多中心... 城市道路的发展是城市空间发展的根本动力,基于2001—2019年LandScan高分辨率全球人口分布数据构建了多组多中心空间结构指标,并利用历史交通路线、规划路线等工具变量,系统识别了高速公路对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多中心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发展趋势,射线状或外围过境的高速公路能够提升外围地区的区位优势,通过集聚土地、开发区、企业和人口要素的途径来加速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这一结论在更换变量、限制样本、消除内生性、非线性回归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始终成立。此外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高速公路对大城市和东部、南方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塑造作用更大;特别地,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本身越强,越有利于城市塑造出多中心空间结构,但也会弱化高速公路对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塑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城市空间结构 多中心空间结构 要素流动 空间大数据
下载PDF
资本下乡如何嵌入乡村空间合作治理?——以上海市乡悦华亭项目为案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小天 周小平 谷晓坤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1,共9页
研究目的:以上海市乡悦华亭项目为案例,探究资本下乡背景下的乡村空间合作治理机制,为提升乡村空间治理效能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法。研究结果:(1)规划环节要基于“协商自治”的原则让资本... 研究目的:以上海市乡悦华亭项目为案例,探究资本下乡背景下的乡村空间合作治理机制,为提升乡村空间治理效能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法。研究结果:(1)规划环节要基于“协商自治”的原则让资本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空间配置权的政企共享,并以“需求前置”为导向进行规划的弹性调整;(2)整治环节要以“地位平等”为前提进行空间使用权重构,厘清多元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3)运营环节要细化空间收益权,坚持“权责一致”的收益分配,建立信任保障机制规避资本主导运营的潜在风险,实现多方共赢。研究结论:乡村空间治理是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规划—整治—运营”一体化行动。资本基于合作治理的理念从上述三个环节嵌入乡村空间治理体系,重构乡村空间配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是借助市场力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可行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治理 合作治理 资本下乡 城乡融合 城市治理
下载PDF
多维要素流视角下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7
作者 张扬 李娟 王兴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日益完善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间各类要素流动更为频繁并形成城市网络,促进城市动态“流”数据的分析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新范式。相比单一要素流,多维要素流可以从更加综合的视角刻画城市群内部网络联系,识别城... 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日益完善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间各类要素流动更为频繁并形成城市网络,促进城市动态“流”数据的分析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新范式。相比单一要素流,多维要素流可以从更加综合的视角刻画城市群内部网络联系,识别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本文通过集成百度迁徙、快递物流线路、百度指数、企业总部—分支、科技论文合作等多元地理流数据建立成渝城市群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及综合流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网络节点特征并结合位序—规模法则评估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利用核密度分析法识别多维要素流动主要廊道,结合优势流和DBSCAN聚类分析成渝城市群空间组团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在多维要素流网络中,各节点层级分化明显,成都市、重庆市是成渝城市群的两大核心,对多维要素流的集聚扩散能力突出,而其他城市普遍发育不足。第二,重庆市—成都市关联区间联系强度最高,成都市、重庆市与14个地级市组成的关联区间次之,14个地级市之间组成的关联区间最低,成渝发展主轴、成德绵乐城市带是要素流动的主要廊道。第三,在优势流约束下,成渝城市群内部形成成都—德阳—眉山、重庆—广安、南充—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乐山—雅安共5个空间聚类,其中南充—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具备培育都市圈的潜力。结合本文分析结果和现有规划,建议将多维要素流网络中心度相对较高的绵阳、南充、宜宾作为次级中心城市培育,在重点发展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的同时着力培育南充—遂宁、内自宜泸两大都市圈,促进绵阳市、雅安市、乐山市、达州市等圈群空隙城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强化宜宾—泸州—重庆沿江发展轴,逐步优化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多维要素流 社会网络分析 位序—规模 核密度估计 DBSCAN聚类 成渝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人口流动的中国城市群多中心结构演化
8
作者 马宇薇 浩飞龙 王士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利用2015—2018年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多中心结构测度等方法,对中国19个城市群的人口规模、流动特征和空间结构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中国城市群的形态多中心结构指数差异明显,且有微弱向单中心... 利用2015—2018年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多中心结构测度等方法,对中国19个城市群的人口规模、流动特征和空间结构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中国城市群的形态多中心结构指数差异明显,且有微弱向单中心空间结构发展的态势,而功能多中心结构指数大多较低,但表现出不断上升趋势.(2)在多中心结构类型匹配方面,优化提升类城市群的功能多中心结构指数较高但形态多中心结构指数普遍偏低,发展壮大类城市群的形态多中心结构指数较高但功能多中心结构指数大多偏低,而培育发展类城市群内部存在不同匹配类型.(3)在多中心结构类型演替方面,优化提升类和发展壮大类城市群多中心化发展的趋势较为明显,而培育发展类城市群大多呈现单中心化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人口流动 空间结构 形态多中心 功能多中心
下载PDF
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影响机理——基于要素转移与共享的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柯新利 苏超 +1 位作者 谢显壮 左成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9-378,共10页
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空间结构造成了复杂的影响。一方面,高铁的开通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降低了区域要素流动的成本,带来区域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高铁的网络效应会强化中心城镇的区位优势,形成对周边中小城市的“虹吸效应”,扩大城... 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空间结构造成了复杂的影响。一方面,高铁的开通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降低了区域要素流动的成本,带来区域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高铁的网络效应会强化中心城镇的区位优势,形成对周边中小城市的“虹吸效应”,扩大城镇发展的不均衡。传统基于地点可达性测度的“土地利用-交通交互作用”理论难以解释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复杂网络效应。本文从要素流动的视角,基于“转移型”(具备时空排他性,例如资本与劳动力)与“共享型”(无时空排他性,例如信息与技术)两类要素流,解析“高铁网络–要素转移与共享–城市群空间结构”级联作用路径;以武汉城市群为研究案例区,利用互联网位置服务平台提供的人口迁徙等大数据资源识别并测度城镇间要素转移与共享空间特征,综合应用空间交互模型、空间面板回归等方法实证高铁网络对要素转移与共享,以及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铁路的发展对武汉城市群经济发展具有异质性影响,高铁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力从周边中小城镇向中心城市转移,从而对武汉市经济具有明显的极化作用,对武汉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挑战;同时,高铁也促进了信息与技术从中心城市向周边扩散,给地区经济转型带来了机遇。本研究克服了长期以来相关研究多基于单一类型“流数据”造成过度简化城镇间交互作用的缺点,尝试用统一的分析框架来解释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要素流动 转移与共享 城市群空间结构
下载PDF
基于时空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短时OD估计方法
10
作者 张人杰 叶茂 +1 位作者 金旭 郭孝洁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2-519,共8页
精准的短时出行地和目的地(OD)估计技术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城轨断面客流预测的基础。为同时考虑时空双维特征,且快速实现全网OD的高精度估计,该文基于时间、空间2个维度分析了城轨客流OD分布特征,提出... 精准的短时出行地和目的地(OD)估计技术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城轨断面客流预测的基础。为同时考虑时空双维特征,且快速实现全网OD的高精度估计,该文基于时间、空间2个维度分析了城轨客流OD分布特征,提出多维度下的最优输入因子筛选方法,构建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多层级嵌套OD估计方法。以2019年工作日的南京地铁线网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时间粒度为15 min以及60 min下,全网OD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37%、24%,部分OD对在高峰时段的MAPE值小于5%;15 min粒度的均方根误差(RMSE)约为1.3。相比于现有短时OD估计方法,该文提出的方法在高峰时段预测效果更好,能够高效实现全网、全时段的OD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出行地和目的地 短时客流预测 多元线性回归 时空特征
下载PDF
时空异质性视角下轨道站点客流影响研究
11
作者 徐月娟 赵金宝 +3 位作者 李明星 姜嘉伟 刘文静 赵胜利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10期1-4,共4页
轨道站点客流预测及其影响因素的互动关系是交通规划中的关键问题,准确识别影响不同站点客流特征的建成环境因素对组织客流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地理空间视角下建成环境对站点客流的时空影响程度的问题,以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为研究对象,... 轨道站点客流预测及其影响因素的互动关系是交通规划中的关键问题,准确识别影响不同站点客流特征的建成环境因素对组织客流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地理空间视角下建成环境对站点客流的时空影响程度的问题,以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为研究对象,汇集刷卡数据、POI建成数据等多源数据,考虑客流的空间异质性与时空特性构建了混合变化系数和固定系数的S-LGWR影响分析模型,识别不同地理空间位置下影响因素相关系数时空变化特征,为线网空间布局优化、运营管理措施制定和高效安全出行引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预测 变量筛选 空间异质性 土地利用
下载PDF
人口流动、知识关联与城市创新——基于空间溢出与距离约束视角
12
作者 曾永明 钟子康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8,共13页
随着人口负增长程度不断加深,流动人口成为未来城市人力资本竞争的关键,也成为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多视角探究人口流动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运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的知识创新与扩散模型(TP模型),利用2... 随着人口负增长程度不断加深,流动人口成为未来城市人力资本竞争的关键,也成为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多视角探究人口流动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运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的知识创新与扩散模型(TP模型),利用2010~2021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结合空间计量模型方法,基于空间溢出与地理距离约束双重视角,研究人口流动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城市创新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与集聚特征,具体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高高集聚”,东北部、西部、西南部等内陆地区“低低集聚”。(2)人口流动规模扩大强化了知识关联进而对城市创新水平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空间效应分解发现,人口流动对城市创新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人口在空间上的自由流动可以产生区域创新发展的知识溢出与扩散效应。(3)人口流动产生的创新溢出效应受到地理距离的约束,50~300公里是城市创新水平空间溢出效应的密集溢出区、300~500公里是边缘溢出区、500~1000公里是空间收敛区。(4)在地理距离的约束下,人口流动产生的创新溢出效应在不同城市群中存在异质性影响,京津冀、长三角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能有效发挥人口流动的创新溢出效应,而珠三角与成渝城市群还未能激活人口流动的创新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知识关联 城市创新 溢出效应 空间经济学
下载PDF
站域土地利用对地铁车站职住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杨静 邢淑美 +1 位作者 饶海洋 王月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050-10056,共7页
为探究土地利用与地铁车站职住功能之间的影响关系,提出居住客流指数和就业客流指数作为站点聚类指标。先对地铁站点进行分类,刻画车站的职住功能类型,之后构建空间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空间效应影响下地铁车站周边土地利用对其职住功... 为探究土地利用与地铁车站职住功能之间的影响关系,提出居住客流指数和就业客流指数作为站点聚类指标。先对地铁站点进行分类,刻画车站的职住功能类型,之后构建空间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空间效应影响下地铁车站周边土地利用对其职住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就业型车站,居住型车站存在更为显著的空间依赖关系,居住型车站周边每增加1个同类型车站时,该类车站形成的概率增大4.1%;以综合型站点为对照组,居住集中型车站周边每增加一个科教文化或停车场类兴趣点(points of interest,POI),该类车站形成的概率减小2.7%和3.2%;就业集中型车站周边每增加一个生活服务或住宿类POI,其形成的概率减小2.1%、0.8%,有利于其向综合型车站转变。研究结果可为站域土地利用规划或优化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特征 土地利用 空间效应 空间Logistic回归模型
下载PDF
流空间视角下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发展研究
14
作者 王媛玉 范博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2,共17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推广破除物理时空壁垒,促进城际分工协作,深刻重塑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地理格局,加速城市群空间体系由传统规模等级秩序向新时期均衡化发展模式演变。同时,城市群内多重要素流的交...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推广破除物理时空壁垒,促进城际分工协作,深刻重塑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地理格局,加速城市群空间体系由传统规模等级秩序向新时期均衡化发展模式演变。同时,城市群内多重要素流的交互联系推动形成网络化空间结构,有效提升整体网络外部性,进一步强化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提升的赋能表现。因此,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发展的内在机制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流空间视角下城市群各类联系流网络的调节效应,包括交通信息网络、传统要素网络和创新要素网络。在理论框架指导下,文章以我国19个城市群为样本,建立多源数据库,测算各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以及基于三种联系流的网络外部性,总结特征事实,开展实证检验。基于特征事实的分析表明:我国19个城市群的数字经济水平稳步提升但存在较大的区域发展差距,形成相对梯度发展格局;大部分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提升,个别城市群呈现极化发展态势;各城市群均形成一定的网络型空间结构,但存在较大的个体异质性与区域异质性差距。基于实证检验的分析表明: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直接提升其空间体系的均衡化程度,工具变量回归和核心解释变量替换后的结果保持稳健;现阶段城市群内物的流动相比于人的流动更有利于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均衡化,第三产业主导的区域产业结构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城市群空间极化发展;城市群内交通信息网络、传统要素网络、创新要素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的赋能表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直接效应回归结果基本一致,但调节效应存在较大的区域异质性。文章首次建立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发展的理论机制框架,并通过特征事实阐释、实证检验分析等方法加以论证,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时代城市群空间体系的变革方向与优化路径提供参考与借鉴,对促进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即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特性重塑城市群经济地理格局,加速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均衡化的城市群空间体系,为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整体协同性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群空间体系 均衡化发展 城际联系流 网络外部性
下载PDF
重庆市郊铁路江跳线客流时空特征分析
15
作者 吴祥国 翟长旭 +1 位作者 张建嵩 刘晨辉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200,共9页
市郊铁路是城市中心城区联接周边城镇组团及其城镇组团之间的通勤化、快速度、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以重庆市郊铁路江跳线为研究对象,从时间与空间2个维度,线路与站点2个层面,选取全日与早高峰的相关客流指标进行系统性解析,并与城市... 市郊铁路是城市中心城区联接周边城镇组团及其城镇组团之间的通勤化、快速度、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以重庆市郊铁路江跳线为研究对象,从时间与空间2个维度,线路与站点2个层面,选取全日与早高峰的相关客流指标进行系统性解析,并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指标对比分析,以期为市郊铁路规划设计、运营组织以及客流预测等项目应用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江跳线节假日客流量大,客流波动也大;其客流时间分布形态与轨道5号线南段较为相似,但高峰时间特征值较低。江跳线断面客流较为均衡,站点进出站客流也较为集中;但江跳线对外交通出行比例高,平均运距及其线路占比也较大。最后,从沿线用地开发、公交一体化、运输组织以及线路建设等方面,对江跳线的发展提出优化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轨道交通 市郊铁路 客流时空特征 重庆市
下载PDF
基于GIS分析的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及时空演变研究
16
作者 杨晓彦 占金刚 冯文静 《中国商论》 2024年第5期5-8,共4页
本文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结合GIS可视化技术,具体研究北部湾城市群经济联系的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在时间格局演变上,2011—2020年广西北部湾城市群6个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呈上升趋势,城... 本文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结合GIS可视化技术,具体研究北部湾城市群经济联系的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在时间格局演变上,2011—2020年广西北部湾城市群6个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呈上升趋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辐射强度和空间集聚能力不断加强,但城市群整体发展不协调;(2)在空间格局演变上,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东部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城市交通通达度较低,逐步形成“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城市群 城市经济联系 时空演变 城市流强度模型 GIS可视化
下载PDF
基于网约车出行的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关联网络特征与影响因素识别
17
作者 马爽 陈欣 +2 位作者 马嘉悦 陈浙辉 李双金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4-876,共13页
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内城市、乡镇街道尺度的流空间视角,利用网约车出发地―目的地(OD)出行数据等多源数据,结合复杂网络模型和二次指派程序(QAP)分别对城市群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基于网约车流的长... 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内城市、乡镇街道尺度的流空间视角,利用网约车出发地―目的地(OD)出行数据等多源数据,结合复杂网络模型和二次指派程序(QAP)分别对城市群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基于网约车流的长三角空间关联网络具有空间依赖性和层级特征,网络关联强度与经济发展程度较为耦合;2)长三角空间关联网络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整体形成南部发展均衡性高,北部单点发展能力强的格局;3)长三角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在乡镇街道与城市尺度上呈一定差异,部分交通网络中的高层级乡镇街道在城市层面未能充分发挥带动作用;4)乡镇街道间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活力、城市建设水平、行政区划归属和地理区位差异对乡镇街道间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行政区划归属差异影响最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空间 网约车出行 多尺度 空间关联网络 二次指派程序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空间溢出与城投债信用风险——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生产要素引力网络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昊骅 方立兵 姚楚涵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104,共22页
已发生的多起城投债技术违约和城投公司非标融资违约打破了城投债刚性兑付“信仰”,城投债的信用风险成为关注焦点.在国家实施城市群战略的背景下,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生产要素引力网络,实证分析了城市群空间溢出对城投债信用风险的影响,发... 已发生的多起城投债技术违约和城投公司非标融资违约打破了城投债刚性兑付“信仰”,城投债的信用风险成为关注焦点.在国家实施城市群战略的背景下,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生产要素引力网络,实证分析了城市群空间溢出对城投债信用风险的影响,发现:第一,城市群内部存在信用风险空间溢出,区域内城投债信用风险溢价同向变动.第二,其他城市尤其是外围城市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呈正外部性,能够降低本城市城投债信用风险.第三,其他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可能存在负外部性,会导致本城市尤其是外围城市城投债的信用风险上升.为地方政府有效利用城市群发展机遇、合理制定财政政策以及防控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投债 信用风险 生产要素流动 空间溢出效应 NARMA模型
下载PDF
基于交通流和辐射模型的城市群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分析——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贺三维 张臻 +2 位作者 祁子良 王海军 董致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00-1910,共11页
城市群是承载区域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载体,研究城市群内部的联系网络结构及空间分异特征对推进区域一体化、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从经济发展、文化创新、绿色发展和宜居环境4个维度综合评判城市的竞争力水平,构建... 城市群是承载区域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载体,研究城市群内部的联系网络结构及空间分异特征对推进区域一体化、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从经济发展、文化创新、绿色发展和宜居环境4个维度综合评判城市的竞争力水平,构建基于多模式交通流和辐射模型的城市群网络结构模型,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科学测度城市群的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影响城市网络中心性的驱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①城市之间的平均交通流强度为高铁>普铁>动车>客运汽车,且高铁交通网络呈现较大的空间非均衡性;②基于多模式交通流和辐射模型构建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依据要素净流出值将城市划分为对外辐射型、对外依赖型和辐射依赖均衡型,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仅武汉、长沙两大核心城市为对外辐射型城市;③城市群网络结构的中心性与城市的行政等级密切相关,城市中心性的出度和入度呈现出较强的相似性,城市行政等级、经济水平和全球化是影响城市群网络出度中心性的关键因素,而经济水平和市场化是影响城市入度中心性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辐射模型 网络结构 空间计量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路段关联度的城市交通短时流量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玲娟 杨任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3年第3期402-407,共6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路段关联度的城市交通流量Apriori-LSTM(Apriori-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预测模型.处理卡口检测器数据,统计交通量并提取车辆轨迹,采用Apriori算法分析预测时段内目标路段与关联路段的时空相关性,计算关联...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路段关联度的城市交通流量Apriori-LSTM(Apriori-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预测模型.处理卡口检测器数据,统计交通量并提取车辆轨迹,采用Apriori算法分析预测时段内目标路段与关联路段的时空相关性,计算关联路段支持度;求解预测时段内关联路段到目标路段的流入量,构建LSTM预测的输入矩阵、并采用LSTM预测路段短时流量.采用实例进行验证,对迭代次数、隐藏层神经元个数和步长进行参数灵敏度分析,并与单一的LSTM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priori-LSTM的平均绝对误差降至3.8%,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和平均均方误差均有显著降低,均等系数有所提高,模型稳定性更好,达到了更好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流量预测 路段关联度 长短时记忆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