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ng the tourism image of mountain scenic spots in China through the lens of tourist percep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LI Feng-jiao LIAO Xia +3 位作者 LIU Jia-ming JIANG Li-li WANG Meng-di LIU Jin-fe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8期2298-2314,共17页
A favorable tourism image of high-quality mountain scenic spots(HQMSS)is crucial for tourism prosperity and sustainability.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framework for investigating the tourism image based on cognitive-emot... A favorable tourism image of high-quality mountain scenic spots(HQMSS)is crucial for tourism prosperity and sustainability.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framework for investigating the tourism image based on cognitive-emotion theory and uses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tools to clarify the cognition,emotion,and overall tourist image of the HQMS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 perception.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ulti-dimensional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China's overall image,including province,scenic spot scales,as well a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overall comprehensive tourism image.Strategies for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HQMSS's tourism image are also formul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cognitive image of Chinese HQMSS is categorized into core and marginal images,and the core images such as scenery and cable car are the expression of the uniqueness of mountainous scenic spots.Additionally,the cognitive image is classified into six dimensions:tourism environment,tourism supporting facilities,tourism experience,tourism price,tourism service,and tourism safety.(2)Positive emotions are the dominant mood type of HQMSS in China,followed by neutral emotions,with negative emotions being the least frequent.Emotional images vary across dimensions,with tourism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experience evoking relatively higher emotion.(3)The spatial pattern of HQMSS for each dimension at the national,provincial,and scenic scales is diversifying.This article provides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for investigating the tourism image of mountainous scenic spots,proposes targeted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image of HQMSS in China,and can greatly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tour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ain scenic spot Tourism imag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Cognitive-emotion theory tourist perception
下载PDF
Tourist Route Model Formulation Method Considering Spatial Reproducibility
2
作者 Hiroyuki Kawai Kayoko Yamamoto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2年第9期1093-1108,共16页
This study aims to gradually reflect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ourists and to propose tourist route model formulation techniques that take spatial reproducibility into account using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This study aims to gradually reflect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ourists and to propose tourist route model formulation techniques that take spatial reproducibility into account using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conclusions can be summariz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 (1) Kawagoe city in Saitama Prefecture was selected as the area targeted by this study. All types of data about Kawagoe city and tourists was collected and processed, and a tourist route model formulation method that considered spatial reproducibility using GIS was proposed, (2) 3-stage scenarios were created with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Kawagoe city tourist policies set as standards and this was used to develop tourist route models. It is POSsible to expect synergy in the encouragement of the use of sightseeing buses and the same traffic regulations as the traffic pilot program, and (3) It is consider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apply the tourist route model formulation method proposed by this study to other tourist destinations without being limited by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or the particular issues of each tourist destinations as spatial reproducibility was confi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ist route model sightseeing spot spatial reproducibility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Kawagoe city.
下载PDF
A study of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A-level tourism attractions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China
3
作者 WANG Huan-ru LUO Yong-chang SHANG Hai-long 《Ecological Economy》 2021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scenic spots to a certain extent determin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ourism over an entire region.This study examined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A-level tourist attractions of Qiandongnan ...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scenic spots to a certain extent determin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ourism over an entire region.This study examined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A-level tourist attractions of Qiandongnan Prefecture during 2012,2015 and 2018 using 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the nearest-neighbor index,kernel density,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an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continuous growth of tourist attractions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in 2012–2018,whi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wth stages,namely low,stable and rapid.Although tourist attractions were clustered,the degree of clustering declined with an unbalanced spatial distribution,mainly concentrated in areas around the city and areas with high tourism value.The area of highest density of tourist attractions shifted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Based on these results,resource availability,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traffic accessibility and policy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scenic spots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ist scenic spots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下载PDF
Spatial evolution model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based on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theory: A case study of Southern Anhui, China 被引量:5
4
作者 YANG Zhongyuan YIN Min +1 位作者 XU Jiangang LIN We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8期1411-1434,共24页
According to the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theory, tourist destinations may be regarded as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formed by multiple adaptive agent interactions and composed of an agent system, tourist attraction sub... According to the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theory, tourist destinations may be regarded as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formed by multiple adaptive agent interactions and composed of an agent system, tourist attraction subsystem, tourist service facility subsystem,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syste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patial evolutionary progress of the Southern Anhui tourist area. The period 1979 to 1990 comprised the formation stage of spatial agglomerates, during which tourist attractions centering on Huangshan Scenic Area and Jiuhuashan Scenic Area were gradually exploited and formed scale agglomeration;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began to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and Gini indexes of the number of tourists and tourism revenu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0.26 to 0.29, and from 0.33 to 0.35, respectively. From 1991 to 2008, the system experienced a growth stage in which Huangshan Scenic Area and Jiuhuashan Scenic Area were further developed with improved tourist service facilities. Rapid development of Xidi-Hongcun Scenic Area and establishment of Fantawild Tourist Area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more spatial agglomerates with larger scales;Gini indexes of the number of tourists and tourism revenue presented fluctuating changes, reaching low points of 0.15 and 0.25 in 2000 and 0.12 and 0.22 in 2007, respectively. From 2009 to the present day, the system has remained in a blowout-development stage, during which non-linear interactions among agents are strengthened;various emerging development factors generate cultural tourism, vacation tourism, rural tourism and other new tourism products jointly with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factors. New tourism products form a large number of new spatial agglomerates that are interconnected, accelerating the spatial flow of tourists and tourism revenue and reducing the difference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levels within the region;Gini indexes of the number of tourists and tourism revenue declined steadily from 0.17 and 0.23 in 2009 to 0.12 and 0.15 in 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theory spatial structure of tourist destination spatial AGGLOMERATES GINI index SOUtheRN ANHUI tourist area
原文传递
我国主要旅游城市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
5
作者 马丽君 唐盈 刘鑫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48-456,共9页
收集2021年有关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景区空间分布形态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我国主要旅游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和类型,并揭示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从景区分布形态、吸引力强度和集... 收集2021年有关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景区空间分布形态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我国主要旅游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和类型,并揭示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从景区分布形态、吸引力强度和集中程度三个维度综合分析60个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类型,可以将其分为5大类、32种,与基于平均最近邻判断的景区空间分布类型明显不同。②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发现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对其旅游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且对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总人次的影响存在差异。③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各维度特征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方向、强度也存在差异。城市的景区分布越集中,越不利于旅游发展;单位面积内景区吸引力越强,越有利于旅游发展;而景区分布形态的影响不显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城市主要是低品级景区集中,且同一片区旅游资源同质性较强,景区间易发生恶性竞争,以及疫情背景下游客的风险感知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市 景区 空间结构 旅游发展 ArcGIS空间分析法
下载PDF
淮河流域皖西大别山区地形因子与水系结构关联性分析
6
作者 史书汇 王晓云 李发文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为深入研究淮河流域皖西大别山区地形因子与水系结构的量化关系,基于ArcGIS对研究区地形因子及水系结构特征参数进行计算与提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地形因子与水系结构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针对细度比、河道维系常数、分... 为深入研究淮河流域皖西大别山区地形因子与水系结构的量化关系,基于ArcGIS对研究区地形因子及水系结构特征参数进行计算与提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地形因子与水系结构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针对细度比、河道维系常数、分形维数、平均长度比和流域圆度的5个定量预测模型,并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及空间冷热点分析对水系格局及地形特征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形因子与水系结构特征参数在空间上普遍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最高达0.84;5个定量预测模型显著性水平P值均小于0.05,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10,模型拟合优度较高;研究区水系结构特征参数和地形因子存在“北冷南热”和“北热南冷”的显著空间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子 水系结构特征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 全局空间自相关 冷热点分析 淮河流域
下载PDF
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空间结构分形研究 被引量:70
7
作者 许志晖 戴学军 +2 位作者 庄大昌 林岚 丁登山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2-140,共9页
应用分形理论,以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为例,测算出其聚集维数、网格信息维数和空间关联维数三种分形维数,对景区景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维数值和分维数坐标图进行了分析,认为南京市景区景点体系的空间结构是分形的,系统... 应用分形理论,以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为例,测算出其聚集维数、网格信息维数和空间关联维数三种分形维数,对景区景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维数值和分维数坐标图进行了分析,认为南京市景区景点体系的空间结构是分形的,系统的有序度高,空间结构紧致,具有景点体系空间结构演化自组织优化的趋势,南京市景区景点的空间分布集聚性很强,且是沿着某些方向上的集聚,自组织优化趋势受到无序因素的干扰而打断,空间结构需要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分形维数 旅游景区景点系统 空间结构 南京市
下载PDF
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随机聚集分形研究——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 被引量:71
8
作者 戴学军 丁登山 +1 位作者 许志晖 林岚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6-713,共8页
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特征,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采用随机聚集分形的方法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景区(点)系统的演化类似于有限扩散集团凝聚模型,得出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具有比较明显的随机聚集... 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特征,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采用随机聚集分形的方法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景区(点)系统的演化类似于有限扩散集团凝聚模型,得出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具有比较明显的随机聚集分形结构,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上表现为不同的系统演化时段,空间结构上的向心性作用也有强弱之分,从系统的聚集中心向四周是景点密度衰减的。指出随机聚集维数的测算与分析是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自组织优化趋势的判据,同时提供了优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点)系统 空间结构 随机聚集 分形 南京市
下载PDF
基于分形方法的旅游景区(点)系统等级结构研究——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 被引量:42
9
作者 戴学军 林岚 +1 位作者 许志晖 丁登山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4-250,共7页
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提出了对旅游景区(点)系统的等级结构进行了分形研究的基本方法。认为可以把景区(点)系统中各景点的旅游吸引力评分值当作一个离散型集合,通过计算它们的信息分维值来反映系统等级结构分布的变化性,计算出... 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提出了对旅游景区(点)系统的等级结构进行了分形研究的基本方法。认为可以把景区(点)系统中各景点的旅游吸引力评分值当作一个离散型集合,通过计算它们的信息分维值来反映系统等级结构分布的变化性,计算出Z ipf维数和分维值来反映系统等级结构分布的模式。在旅游景区(点)定量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旅游联系性把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分为三个景点体系,测算各景点体系信息维数值、Z ipf维数值,对各种分维数值和分维数坐标图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南京市旅游景点体系等级结构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但具体到内部有一定的差异,并对景点体系等级结构的优化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旅游景区(点)系统 等级结构 南京市
下载PDF
旅游景区分布约束下的四川旅游流齐夫(Zipf)结构发育特征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杨国良 张捷 +2 位作者 刘波 任宣羽 王瑞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23,共7页
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首先分析了国家级旅游景区系统的空间扩张形态变化,结果显示该系统的空间扩张不是普通的均衡扩张,而是呈某种自相似特征的向外蔓延,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性质。基于此,提出借用分形理论研究旅游景区系统空间分布... 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首先分析了国家级旅游景区系统的空间扩张形态变化,结果显示该系统的空间扩张不是普通的均衡扩张,而是呈某种自相似特征的向外蔓延,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性质。基于此,提出借用分形理论研究旅游景区系统空间分布结构的设想。受旅游景区的分布约束,利用与分形模型相关的齐夫(Zipf)定律研究旅游流的位序—规模结构,得到旅游流的地区规模分布服从齐夫(Zipf)法则,其演化发展经历了局部分形—单分形—退化为局部分形—双分形的过程,空间分布形态则由Pareto分布模式向对数正态分布模式转变。通过比较分析景区系统空间分形和旅游流齐夫(Zipf)结构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得到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说明旅游景区的分形演化对旅游流齐夫(Zipf)结构的形成及发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两种结构的变化过程具有总体趋势的一致性,但在具体演化路径方面有不同步性,这主要源于除景区以外的其他要素干扰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旅游流 分形结构 齐夫(zipf)结构
下载PDF
云南省高等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时空演变 被引量:19
11
作者 郭向阳 明庆忠 +2 位作者 穆学青 吴建丽 杨亚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95,共8页
基于云南省73家高等级旅游景区,运用最邻近系数法、地理集中度指数、区位熵等分析方法从不同视角综合分析了云南省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利用高等级景区密度指数及数量演化分别分析了高等级旅游景区的动态演变特征、演变模式和驱动因... 基于云南省73家高等级旅游景区,运用最邻近系数法、地理集中度指数、区位熵等分析方法从不同视角综合分析了云南省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利用高等级景区密度指数及数量演化分别分析了高等级旅游景区的动态演变特征、演变模式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省高等级旅游景区整体上呈现均匀且部分集聚分布的态势;高等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和分布密度呈现阶段性递增,分布密度呈现空间不平衡,由低密度的"面状"向中、高密度的"片状""点状""放射状"演化;高等级旅游景区演变模式经历了"散点状"萌发模式、"点-轴"发展模式和"核心-边缘"扩展模式;其驱动因素包括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旅游资源稟赋、政策红利、集聚与扩散效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空间结构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云南省
下载PDF
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生态旅游景区游客忠诚形成机制研究——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58
12
作者 赵磊 吴文智 +1 位作者 李健 吴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7135-7147,共13页
游客感知价值表征出游客对旅游景区整体价值的感知评价,被认为是旅游景区获取竞争优势的新来源。与此同时,生态旅游景区为了赢得长期的游客价值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所以探究游客忠诚的形成机制成为关切重点。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游客感知价值表征出游客对旅游景区整体价值的感知评价,被认为是旅游景区获取竞争优势的新来源。与此同时,生态旅游景区为了赢得长期的游客价值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所以探究游客忠诚的形成机制成为关切重点。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对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进行了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游客感知价值、游客满意和游客忠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包含8个因子结构;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不仅对游客忠诚具有积极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存在间接影响,说明游客满意在游客感知价值和游客忠诚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间接效应要大于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感知价值 生态旅游景区 游客忠诚 结构方程模型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下载PDF
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网格分形维数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戴学军 庄大昌 丁登山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0-123,37,共5页
本文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特征,采用测算与分析网格容量维数和信息维数的方法对其不同方向局部系统以及整体系统的空间网络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南京市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景区(点... 本文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特征,采用测算与分析网格容量维数和信息维数的方法对其不同方向局部系统以及整体系统的空间网络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南京市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具有某种自仿射分形特性,表现出景区(点)系统的局部是整体在不同方向上进行不同比率的收缩或扩展变换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点)系统 空间结构 网格分形 南京市
下载PDF
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关联维数分形研究——以南京市景区(点)系统为例 被引量:53
14
作者 戴学军 丁登山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0-185,共6页
本文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采用测算与分析空间关联分形维数的方法对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的无标度特性和遵循的进化过程,认为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形研究是可行的。南京市景区(点)系... 本文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采用测算与分析空间关联分形维数的方法对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的无标度特性和遵循的进化过程,认为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形研究是可行的。南京市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具有景点系统空间结构演化自组织优化的趋势,在地理区域分布上表现为景点空间分布较集中的特性。同时认为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具有自仿射性分形特征,景点系统从中心向外围有递变的趋势,且在不同方向上递变的比率是不同的,在地理区域上表现为景点的空间分布越往外围越集中(或均衡),且不同方向上的集中性程度是不同的;具体到南京市来说是递减的,向南部递减的较慢,向北部递减的较快。同时系统的空间结构也基本具有分形对称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点)系统 空间结构 关联雏数 分形 南京市
下载PDF
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分布的分形发育及演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杨国良 游勇 李海燕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3-973,共11页
论文以四川省为例,借用分形理论中的网格维测算方法分析旅游景区(点)系统的空间分形特征,用位序-规模双对数拟合方法研究旅游流的规模分布规律,得到以下结论:①旅游景区(点)系统分形是演化的分形,分形结构是逐步进化而来的。1980年以前... 论文以四川省为例,借用分形理论中的网格维测算方法分析旅游景区(点)系统的空间分形特征,用位序-规模双对数拟合方法研究旅游流的规模分布规律,得到以下结论:①旅游景区(点)系统分形是演化的分形,分形结构是逐步进化而来的。1980年以前,四川省旅游景区(点)的空间分布尚未发育分形结构,直至1990年,分形结构才逐渐形成;②旅游景区(点)空间分布的分形发育与旅游流流量规模分布的分形演化在总体趋势上是一致的,但具体过程有不同步性;③旅游景区(点)空间分布的分形发育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平台,但并不意味着旅游流的规模分布就一定会发育成理想的分形结构,还需要对相关要素进行调控,才能使旅游流的规模分布也具有分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点)系统 旅游流 空间分布 分形发育 四川省
下载PDF
中国4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空间可达性测度 被引量:121
16
作者 潘竟虎 从忆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21-1327,共7页
基于GIS技术,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中国1 063个4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测算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利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4A级及以上景点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特点... 基于GIS技术,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中国1 063个4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测算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利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4A级及以上景点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特点,人文景点的聚集程度明显高于自然景点。全国4A级及以上景点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60.5 min,63.29%的景点可达性在120 min以内;所有4A级及以上景点的可达性在全国的分布差异显著,且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人文景点可达性好的区域相对于自然景点更加集中。所有景点、人文景点、自然景点均呈强集聚格局,3种类型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呈现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带状分布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可达性 旅游景点 空间结构 GIS 中国
下载PDF
武夷山双遗产地旅游景区系统等级结构的分形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英姿 洪伟 +3 位作者 吴承祯 何东进 张春英 范海兰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区(点)系统等级结构年际变化进行了分形分析,分别把历年景区(点)游客量当作一个离散型集合,通过计算其信息维数值来反映景区等级结构分布的变化性,计算出Zipf维数和分维值来反映系统等级结构的分布模式,并计算出差... 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区(点)系统等级结构年际变化进行了分形分析,分别把历年景区(点)游客量当作一个离散型集合,通过计算其信息维数值来反映景区等级结构分布的变化性,计算出Zipf维数和分维值来反映系统等级结构的分布模式,并计算出差异度进行辅助说明,对各种分维值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图和分维数坐标图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信息维数除2001年之外均介于0.5~0.75间,并有增大的趋势;系统分维值2001~2004年均>1,并有减小的趋势;虽然历年系统等级结构信息维数和分维值出现了一定的差异,但仍能说明景区系统景区等级结构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等级结构规模分布逐渐集中,均衡性逐渐变强,但系统自组织化程度趋向于变低。同时,还提出了系统等级结构优化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等级结构 旅游景区系统 世界双遗产 武夷山
下载PDF
河北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通 刘春玲 +2 位作者 马晓倩 张书理 刘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3-228,233,共7页
以河北省A级旅游景区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数学方法的空间分析手段和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河北省A级旅游景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空间维度上。河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凝聚型... 以河北省A级旅游景区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数学方法的空间分析手段和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河北省A级旅游景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空间维度上。河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凝聚型,但已经较接近于随机分布型;河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分布不平衡的特征,保定、唐山、张家口、石家庄、秦皇岛地区分布密度较高,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扩散特征;(2)时间维度上。河北省A级景区增长态势出现3个波段,即"较快增长期"(2000—2005年)、"平缓增长期"(2005—2008年)、"快速增长期"(2008—2014年),景区内部的发展呈现出非均匀的分层级的差异特征;景区分布重心随着时间的发展不同程度地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偏移,景区等级与景区分布均匀程度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河北省 时空分布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区域旅游关联与景区(点)系统分形结构的关系——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国良 张捷 +3 位作者 彭文甫 吴妍 徐霞 吴贵蜀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7-265,共9页
借助一定的旅游经济关联模型,研究了四川省各省辖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和方向,并将旅游关联分为两种类型,即强关联区和一般关联区.以关联区为样本分析其内部旅游景区(点)系统的空间分形结构,结果表明,地区间的旅游关联强度与景区(... 借助一定的旅游经济关联模型,研究了四川省各省辖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和方向,并将旅游关联分为两种类型,即强关联区和一般关联区.以关联区为样本分析其内部旅游景区(点)系统的空间分形结构,结果表明,地区间的旅游关联强度与景区(点)系统的分形发育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一般而言,强关联区旅游景区(点)系统的容量维和信息维数值偏小,表明旅游景区(点)数量在各地区间的分布变差相对较小;一般关联区旅游景区(点)系统的容量维和信息维数值偏大,说明旅游景区(点)数量在各地区间的分布变差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关联 旅游景区(点) 空间分形 四川省
下载PDF
主题景区属性绩效对游客满意度的非对称影响——以4家历史文化型主题景区为例 被引量:27
20
作者 张春晖 白凯 +1 位作者 马耀峰 庄莹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9期44-59,共16页
属性绩效与满意度间为非对称关系的理论假设为已经相对停滞的游客满意度研究指明了细化及延伸发展的方向。文章在指出满意度评价中传统回归分析线性假设不足的基础上,选取较为典型的历史文化型主题景区,以虚拟变量回归检验属性绩效对游... 属性绩效与满意度间为非对称关系的理论假设为已经相对停滞的游客满意度研究指明了细化及延伸发展的方向。文章在指出满意度评价中传统回归分析线性假设不足的基础上,选取较为典型的历史文化型主题景区,以虚拟变量回归检验属性绩效对游客总体满意度影响的非对称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就历史文化型主题景区而言,仅有景观环境和景区体验与游客总体满意间为线性的对称关系,而其余5个属性对满意度的影响均存在非对称效应(娱乐活动、服务设施和主题展现发挥负向非对称影响,服务质量和消费价格则具有正向非对称效应)。故提升游客总体满意度策略的重点在于属性绩效的合理优化,而非一律简单最大化。文章最后提出了历史文化型主题景区游客满意度三因素结构模型,并讨论了促进满意度提升所应采取的属性绩效管理优先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效应 满意度因素结构 游客满意度 属性绩效 主题景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