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科举中的官年现象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长文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4-48,共5页
在明代“进士登科录”、“进士同年录”、“进士履历便览”等科举文献中,皆存在程度不等的官年现象。嘉靖以后,这一现象逐渐变得普遍且近乎公开化,虚报年龄者越来越多,虚报的年岁越来越大,至明末而流于糜烂。这一现象的形成,一方面是继... 在明代“进士登科录”、“进士同年录”、“进士履历便览”等科举文献中,皆存在程度不等的官年现象。嘉靖以后,这一现象逐渐变得普遍且近乎公开化,虚报年龄者越来越多,虚报的年岁越来越大,至明末而流于糜烂。这一现象的形成,一方面是继承了历史上的官年传统,另一方面又受嘉靖以后选拔翰林院庶吉士、科道官限年制度的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科举 官年 “进士登科录”
下载PDF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摹拟的现象、成因与艺术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105-113,共9页
诗歌摹拟是魏晋南北朝重要的文学现象,包括以《文选》杂拟类为代表的显题摹拟和其他类型的摹拟形式,《诗品》对这一摹拟现象也进行了批评。深入考察摹拟现象的成因,可以发现,摹拟是时人文体自觉意识的产物,新变与摹拟同时并存,不成功的... 诗歌摹拟是魏晋南北朝重要的文学现象,包括以《文选》杂拟类为代表的显题摹拟和其他类型的摹拟形式,《诗品》对这一摹拟现象也进行了批评。深入考察摹拟现象的成因,可以发现,摹拟是时人文体自觉意识的产物,新变与摹拟同时并存,不成功的摹拟从反面促进了文体的新变。对于摹拟诗歌艺术性的评价,应考虑当时的历史语境,不同时代的拟诗风格不一。受才情、才性的影响,不同的诗人的诗作艺术性亦有高低之分,不可一概而论,应针对具体文本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摹拟 《文选》 《诗品》
下载PDF
略论魏晋之世的“言意之辨”
3
作者 杨和为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21-25,共5页
言意之辨作为魏晋玄学论题之一,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庄对于言意关系的理解深刻影响着后人。汉末魏晋之世,天下大乱,汉代经学受到质疑和挑战,人的思想观念随之觉醒,言意关系重新受到士人关注。通过对当时流行的... 言意之辨作为魏晋玄学论题之一,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庄对于言意关系的理解深刻影响着后人。汉末魏晋之世,天下大乱,汉代经学受到质疑和挑战,人的思想观念随之觉醒,言意关系重新受到士人关注。通过对当时流行的三家言论的简要分析,指出他们各有其合理之处,但是相比之下,荀粲的言不尽意论和王弼的得意忘言论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言意之辨 言不尽意论 得意忘言论 言尽意论
下载PDF
论晋代史学的简约之风
4
作者 唐志远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1年第4期56-58,17,共4页
论文在考察了晋代史家的玄学背景之后,提出晋代史学之所以出现追求简约的风气,除了受经学简化之连带影响外,更受到魏晋玄学特别是玄学中的言意之辨的影响。
关键词 晋代史学 玄学 言意之辨 简约之风
下载PDF
孙绰玄学思想浅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常思礼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5-72,共8页
孙绰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玄言诗人,其玄学思想深受王弼、郭象学说的影响。在本体论层面,孙绰倾向于“以无为本”的观点,提出“出有而入无”。在境界论层面,孙绰追求一种不废名教而德合自然、处身俗世而游心道境的理想品格,主张“出处同归... 孙绰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玄言诗人,其玄学思想深受王弼、郭象学说的影响。在本体论层面,孙绰倾向于“以无为本”的观点,提出“出有而入无”。在境界论层面,孙绰追求一种不废名教而德合自然、处身俗世而游心道境的理想品格,主张“出处同归”。又,孙绰将“得意忘言”的玄学方法论与文学创作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敏锐的文学修辞意识,被尊为“一时文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孙绰 以无为本 出处同归 得意忘言
下载PDF
竺法护译经中“晋言”所见梵汉译音及其音韵现象
6
作者 徐朝东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竺法护一生翻译的大小乘经典共有154部309卷。其译经中屡用“晋言”,是3-4世纪实际语言的运用。本文对法护译经“晋言”15条专名的梵语形式进行考察,讨论了两晋之际汉语出现的如阴声韵无塞音尾、幽部是一个单元音、声母清浊分划、影母... 竺法护一生翻译的大小乘经典共有154部309卷。其译经中屡用“晋言”,是3-4世纪实际语言的运用。本文对法护译经“晋言”15条专名的梵语形式进行考察,讨论了两晋之际汉语出现的如阴声韵无塞音尾、幽部是一个单元音、声母清浊分划、影母为零声母、没有娘母等语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语音 梵汉对音 “晋言” 译经 竺法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