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时期中国水墨动画类型发展
被引量:
7
1
作者
吴昊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9-150,共2页
本文从几个角度分析比较三维水墨动画的艺术特点以及它所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
三维水墨动画
传统水墨动画
风格
艺术效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八十七神仙卷》解读
被引量:
4
2
作者
董红普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6-58,共3页
《八十七神仙卷》是我国保留至今最完整的白描艺术绝品 ,不仅把“以形写神”、“意想布局”、“笔线立骨”等典型的中国艺术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
关键词
《八十七神仙卷》
白描技法
中国绘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建筑图学的科学成就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克明
《华中建筑》
2005年第6期18-22,共5页
中国建筑图学“卓识名理,独 见别裁”的图学思想、“至详至悉,毫发 不爽”的图学理论和绘制技术,代表了 中国建筑图学的科学成就。这些成就体 现了中国建筑图学的历史价值。而中国 古代建筑图学的现代意义在于中国古代 图学家所具有的...
中国建筑图学“卓识名理,独 见别裁”的图学思想、“至详至悉,毫发 不爽”的图学理论和绘制技术,代表了 中国建筑图学的科学成就。这些成就体 现了中国建筑图学的历史价值。而中国 古代建筑图学的现代意义在于中国古代 图学家所具有的人文素养、科学技术与 艺术的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 合。这些都为中国建筑文化的未来指明 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建筑图学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价值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廷华
《甘肃高师学报》
2004年第1期64-66,共3页
黄宾虹从笔墨中找到中国画发展创新的途径 ,穷其一生研究用笔用墨的方法规律 ,然而他透过笔墨的表面现象 ,看到了“笔墨精神”及笔墨精神所表达的自然生命节律与神韵之内美 ,这只是黄宾虹笔墨价值所昭示的一个方面。他绘画的全部内涵通...
黄宾虹从笔墨中找到中国画发展创新的途径 ,穷其一生研究用笔用墨的方法规律 ,然而他透过笔墨的表面现象 ,看到了“笔墨精神”及笔墨精神所表达的自然生命节律与神韵之内美 ,这只是黄宾虹笔墨价值所昭示的一个方面。他绘画的全部内涵通过作品本身的笔墨建构来实现。它不靠诗文题跋的想象与补充 ,画就是画本身笔墨之间的种种构成关系 ,也就是从自然中悟得的种种感觉与内美。将绘画还原给“视觉器官”回归到艺术本体 ,可谓在董其昌之后对绘画本体的开拓作了又一次总结 ,从而将传统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可与现代审美要求相衔接的新阶段 ,这对开启未来绘画创新有着重要意义。黄宾虹的笔墨价值还在于它在东方文化背景上不期然地与西方文化取得了某种“交汇” ,使中国绘画在自身演进中与西方现代绘画形成某种暗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墨精神
黄宾虹
中国绘画
山水画
内美
用墨
绘画创新
表面现象
途径
建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形神兼备 气韵生动——简析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线”的表现力
被引量:
1
5
作者
苏伊乐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2-47,共6页
线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也是学习工笔人物画的技法基础。它充分强化了毛笔锋毫的性能,发挥了笔墨的张力,以线的粗细浓淡,刚柔顿挫,疏密聚散,起承转合,顾盼呼应等各种变化,表现丰富的大千物象,达到状物传神的目的,实现着精神...
线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也是学习工笔人物画的技法基础。它充分强化了毛笔锋毫的性能,发挥了笔墨的张力,以线的粗细浓淡,刚柔顿挫,疏密聚散,起承转合,顾盼呼应等各种变化,表现丰富的大千物象,达到状物传神的目的,实现着精神的意象感觉。形因线而立,神因形而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绘画
工笔人物画
线描
形神
气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经验的中国水墨画毛笔笔道的仿真
被引量:
3
6
作者
么丽欣
孙济洲
孙美君
《电子测量技术》
2007年第10期38-41,57,共5页
综合物理模型和经验模型的优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经验的一维笔模型。该模型创造性地采用"死元"和"活元"的思想模拟毛笔的分叉、飞白等效果。在此基础上,将毛笔笔道抽象成为笔道模型,使用路径来控制毛笔运动轨迹的...
综合物理模型和经验模型的优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经验的一维笔模型。该模型创造性地采用"死元"和"活元"的思想模拟毛笔的分叉、飞白等效果。在此基础上,将毛笔笔道抽象成为笔道模型,使用路径来控制毛笔运动轨迹的瞬时状态,并定义了一套完整的水墨传输机制。笔模型和笔道模型将构成整个笔道仿真体系,该体系模拟了毛笔的真实绘制过程,其结果将传递给纸模型进行扩散,以实现仿真各种笔道效果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墨画仿真
笔模型
笔道模型
水墨传输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写人学”的命意及其本土文化身份
7
作者
李桂奎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5-61,共7页
从语义分析的角度看,中国“写人学”这一命名最能显示该学科的本土文化身份。具体说来,与“画”融通之“写”是最重要的中国文论话语之一,而“人”又历来被认为是文学创作的核心,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由于中国“写人论”的核心和气脉...
从语义分析的角度看,中国“写人学”这一命名最能显示该学科的本土文化身份。具体说来,与“画”融通之“写”是最重要的中国文论话语之一,而“人”又历来被认为是文学创作的核心,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由于中国“写人论”的核心和气脉是由绘画理论演化而来的“以形传神”,因此,中国“写人”之“学”的理想构架应当是由“写形”、“传神”以及“设色”、“写心”等传统话语整合而成的有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
人
写人学
绘画
形神
本土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论中国画小品艺术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
1
8
作者
邹晓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55-59,共5页
本文较为概括地论述了中国画小品艺术的审美特征。指出中国画小品以恬静、舒畅、优美、轻松的格调给人以精神上的抚慰,陶冶人的审美情操,比起大型的绘画作品,它更能直接进入社会的欣赏视野,小品画极具功力的写意性,构成中国绘画中...
本文较为概括地论述了中国画小品艺术的审美特征。指出中国画小品以恬静、舒畅、优美、轻松的格调给人以精神上的抚慰,陶冶人的审美情操,比起大型的绘画作品,它更能直接进入社会的欣赏视野,小品画极具功力的写意性,构成中国绘画中芳醇如酒的美之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小品
写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中国画线描与硬笔线描之比较
被引量:
1
9
作者
张超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127-129,共3页
通过教学对比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线描与硬笔线描的关系,认识两者各自的特征,把握并发展中国画线描与硬笔线描,并加以拓宽演进。
关键词
中国画
毛笔
硬笔
线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画的笔墨与笔墨精神
被引量:
2
10
作者
杨亚男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105-107,共3页
笔墨是构成中国画最为基本的母性元素。本文通过探讨如何使中国画具有人文精神和民族特性指出:艺术创作的文化内涵,决定着其品位的高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考虑如何通过笔墨这一中国画的外在形式体现艺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
中国画
笔墨精神
民族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墨精神-新媒体
11
作者
骆丽君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8年第1期65-68,共4页
中国水墨精神是中国知识分子绵延千年的文化精神的体现。在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一股强劲力量,那么,以笔墨为载体的水墨精神,在受到新媒体的极大冲击后,在抛弃了纸笔墨之后,水墨的...
中国水墨精神是中国知识分子绵延千年的文化精神的体现。在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一股强劲力量,那么,以笔墨为载体的水墨精神,在受到新媒体的极大冲击后,在抛弃了纸笔墨之后,水墨的精神还在吗?它又是以何种面貌和心情进入当今的语境?对于已经覆盖到人类思维进程的电子空间来说,今后如何使水墨精神传递下去?或者说,这不仅仅是一种承接,而是站在当下环境中,一种新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水墨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精神
新媒体
当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论中国画的形神关系
被引量:
2
12
作者
黄启根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7-80,共4页
绘画作品中,形与神何者为重?这是历代画论十分关注的问题。从创作角度看,我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形神兼备的绘画作品。形神兼备、形神统一是中国绘画的审美理想追求。形与神之间的相互统一,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
中国画
绘画技法
艺术美学
形与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国人物画骨法用笔笔性及传习
13
作者
陈剑
《莆田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4-97,共4页
中国人物画的"骨法用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成为学习模写的重点对象,探析人物画的"练形""练法""练心"并广泛吸收姐妹艺术的表现形式,结合时代的笔墨元素与美学思想,进而拓展艺术表现能力与笔墨...
中国人物画的"骨法用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成为学习模写的重点对象,探析人物画的"练形""练法""练心"并广泛吸收姐妹艺术的表现形式,结合时代的笔墨元素与美学思想,进而拓展艺术表现能力与笔墨技法的潜在张力,使"骨法用笔"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物画
骨法
用笔
笔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谈写意水墨画的欣赏
被引量:
1
14
作者
周伦鑫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71-71,73,共2页
根据“写意水墨画”的特点,简洁扼要地阐述了“写意水墨画”笔墨、形、构图及诗、书、印的欣赏。通过对以上诸方面常识性的了解,使我们锻就出一双“慧眼”,获得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
关键词
水墨画
写意
艺术欣赏
构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物第一家”——大画家李霞先生追忆
被引量:
1
15
作者
黄志强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3年第1期34-36,共3页
介绍仙游大画家李霞的艺术生涯及对他的国画作品进行艺术鉴赏。
关键词
李霞
人物画艺术
写意人物画
白描
笔法
线条
笔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中西美术语言的异同及其蕴含的文化精神
16
作者
张俊卿
《太原大学学报》
2014年第S1期65-66,82,共3页
中西方绘画在总体上都追求形式美,但中国绘画倾向于表现性,西方绘画侧重再现。这种区别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协调性的伦理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肯定,西方传统文化精神则是通过超越性的宗教教义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否定。
关键词
中西美术
绘画
文化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逆入平出”说技法论及其美学辩证性
17
作者
黄翔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6年第6期116-118,共3页
当代对于包世臣的研究以其书学思想居多,对其技法理论的探析则较少。包世臣向来被认为有扬碑而学帖、碑眼看帖、推崇铺毫而轻视裹毫等问题,但其依然承袭着乾嘉年间书坛的重"法"观念。文章从包世臣"逆入平出"这一技...
当代对于包世臣的研究以其书学思想居多,对其技法理论的探析则较少。包世臣向来被认为有扬碑而学帖、碑眼看帖、推崇铺毫而轻视裹毫等问题,但其依然承袭着乾嘉年间书坛的重"法"观念。文章从包世臣"逆入平出"这一技法论的剖析,引申出包氏在注重法度的基础上体现出书法艺术技巧的美学辩证性,从而说明技法与审美二者互为依存的紧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世臣
“逆入平出”
“画有中线”说
“逆入”说
“平满”说
“行处皆留
留处皆行”说
原文传递
题名
新时期中国水墨动画类型发展
被引量:
7
1
作者
吴昊
机构
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
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9-150,共2页
文摘
本文从几个角度分析比较三维水墨动画的艺术特点以及它所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
三维水墨动画
传统水墨动画
风格
艺术效果
Keywords
3D
chinese
brush
drawing
anim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brush
drawing
animation style art effect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八十七神仙卷》解读
被引量:
4
2
作者
董红普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出处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6-58,共3页
文摘
《八十七神仙卷》是我国保留至今最完整的白描艺术绝品 ,不仅把“以形写神”、“意想布局”、“笔线立骨”等典型的中国艺术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
关键词
《八十七神仙卷》
白描技法
中国绘画
Keywords
Picture scroll
of
87 immortals
line
drawing
in
brush
style
chinese
drawing
分类号
J052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建筑图学的科学成就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克明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华中建筑》
2005年第6期18-22,共5页
文摘
中国建筑图学“卓识名理,独 见别裁”的图学思想、“至详至悉,毫发 不爽”的图学理论和绘制技术,代表了 中国建筑图学的科学成就。这些成就体 现了中国建筑图学的历史价值。而中国 古代建筑图学的现代意义在于中国古代 图学家所具有的人文素养、科学技术与 艺术的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 合。这些都为中国建筑文化的未来指明 了方向。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建筑图学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Keywords
chinese
culture, Architectural graphic
drawing
,
spirit
of
science,
spirit
of
humanity
分类号
TU-080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价值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廷华
机构
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甘肃高师学报》
2004年第1期64-66,共3页
文摘
黄宾虹从笔墨中找到中国画发展创新的途径 ,穷其一生研究用笔用墨的方法规律 ,然而他透过笔墨的表面现象 ,看到了“笔墨精神”及笔墨精神所表达的自然生命节律与神韵之内美 ,这只是黄宾虹笔墨价值所昭示的一个方面。他绘画的全部内涵通过作品本身的笔墨建构来实现。它不靠诗文题跋的想象与补充 ,画就是画本身笔墨之间的种种构成关系 ,也就是从自然中悟得的种种感觉与内美。将绘画还原给“视觉器官”回归到艺术本体 ,可谓在董其昌之后对绘画本体的开拓作了又一次总结 ,从而将传统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可与现代审美要求相衔接的新阶段 ,这对开启未来绘画创新有着重要意义。黄宾虹的笔墨价值还在于它在东方文化背景上不期然地与西方文化取得了某种“交汇” ,使中国绘画在自身演进中与西方现代绘画形成某种暗合 。
关键词
笔墨精神
黄宾虹
中国绘画
山水画
内美
用墨
绘画创新
表面现象
途径
建构
Keywords
Huang Binhong,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
the
value
of
ink and painting
brush
,
the
spirit
of
ink and painting
brush
, focus on
the
i nternal aes
the
tics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J211.26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形神兼备 气韵生动——简析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线”的表现力
被引量:
1
5
作者
苏伊乐
机构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出处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2-47,共6页
基金
教育部2008"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
文摘
线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也是学习工笔人物画的技法基础。它充分强化了毛笔锋毫的性能,发挥了笔墨的张力,以线的粗细浓淡,刚柔顿挫,疏密聚散,起承转合,顾盼呼应等各种变化,表现丰富的大千物象,达到状物传神的目的,实现着精神的意象感觉。形因线而立,神因形而传。
关键词
中国绘画
工笔人物画
线描
形神
气韵
Keywords
chinese
painting
fine
brush
work figure
line
drawing
spirit
charm
分类号
J21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经验的中国水墨画毛笔笔道的仿真
被引量:
3
6
作者
么丽欣
孙济洲
孙美君
机构
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
出处
《电子测量技术》
2007年第10期38-41,5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573156)
文摘
综合物理模型和经验模型的优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经验的一维笔模型。该模型创造性地采用"死元"和"活元"的思想模拟毛笔的分叉、飞白等效果。在此基础上,将毛笔笔道抽象成为笔道模型,使用路径来控制毛笔运动轨迹的瞬时状态,并定义了一套完整的水墨传输机制。笔模型和笔道模型将构成整个笔道仿真体系,该体系模拟了毛笔的真实绘制过程,其结果将传递给纸模型进行扩散,以实现仿真各种笔道效果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中国水墨画仿真
笔模型
笔道模型
水墨传输机制
Keywords
simulation
of
chinese
ink wash
drawing
brush
model
stroke model
the
mechanism
of
ink transmission
分类号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写人学”的命意及其本土文化身份
7
作者
李桂奎
机构
上海财经大中人文学院
出处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5-61,共7页
文摘
从语义分析的角度看,中国“写人学”这一命名最能显示该学科的本土文化身份。具体说来,与“画”融通之“写”是最重要的中国文论话语之一,而“人”又历来被认为是文学创作的核心,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由于中国“写人论”的核心和气脉是由绘画理论演化而来的“以形传神”,因此,中国“写人”之“学”的理想构架应当是由“写形”、“传神”以及“设色”、“写心”等传统话语整合而成的有机体系。
关键词
写
人
写人学
绘画
形神
本土化
Keywords
describing
personages
the
study about
chinese
describing personages
drawing
appearance and
spirit
localizati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论中国画小品艺术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
1
8
作者
邹晓
机构
汕头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55-59,共5页
文摘
本文较为概括地论述了中国画小品艺术的审美特征。指出中国画小品以恬静、舒畅、优美、轻松的格调给人以精神上的抚慰,陶冶人的审美情操,比起大型的绘画作品,它更能直接进入社会的欣赏视野,小品画极具功力的写意性,构成中国绘画中芳醇如酒的美之境界。
关键词
中国画
小品
写意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and water
drawing
simple sketch freehand
brush
- work
分类号
J2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中国画线描与硬笔线描之比较
被引量:
1
9
作者
张超
机构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
出处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127-129,共3页
基金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第"十一五"第五批立项项目<硬笔线描造型训练在高职高专美术各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2009c112}阶段性成果
文摘
通过教学对比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线描与硬笔线描的关系,认识两者各自的特征,把握并发展中国画线描与硬笔线描,并加以拓宽演进。
关键词
中国画
毛笔
硬笔
线描
Keywords
chinese
painting
writing
brush
hard pen
line
drawing
分类号
J219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画的笔墨与笔墨精神
被引量:
2
10
作者
杨亚男
机构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系
出处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105-107,共3页
文摘
笔墨是构成中国画最为基本的母性元素。本文通过探讨如何使中国画具有人文精神和民族特性指出:艺术创作的文化内涵,决定着其品位的高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考虑如何通过笔墨这一中国画的外在形式体现艺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
中国画
笔墨精神
民族文化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brush
and ink
spirit
national culture
分类号
J20-0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墨精神-新媒体
11
作者
骆丽君
机构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8年第1期65-68,共4页
文摘
中国水墨精神是中国知识分子绵延千年的文化精神的体现。在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一股强劲力量,那么,以笔墨为载体的水墨精神,在受到新媒体的极大冲击后,在抛弃了纸笔墨之后,水墨的精神还在吗?它又是以何种面貌和心情进入当今的语境?对于已经覆盖到人类思维进程的电子空间来说,今后如何使水墨精神传递下去?或者说,这不仅仅是一种承接,而是站在当下环境中,一种新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水墨精神。
关键词
水墨精神
新媒体
当代
Keywords
the spirit of chinese brush drawing
new medium
the
contemporary era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论中国画的形神关系
被引量:
2
12
作者
黄启根
机构
闽南日报社
出处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7-80,共4页
文摘
绘画作品中,形与神何者为重?这是历代画论十分关注的问题。从创作角度看,我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形神兼备的绘画作品。形神兼备、形神统一是中国绘画的审美理想追求。形与神之间的相互统一,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
中国画
绘画技法
艺术美学
形与神
Keywords
chinese
pictures
drawing
skills
artistic aestetics
form and
spirit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人物画骨法用笔笔性及传习
13
作者
陈剑
机构
莆田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出处
《莆田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4-97,共4页
文摘
中国人物画的"骨法用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成为学习模写的重点对象,探析人物画的"练形""练法""练心"并广泛吸收姐妹艺术的表现形式,结合时代的笔墨元素与美学思想,进而拓展艺术表现能力与笔墨技法的潜在张力,使"骨法用笔"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关键词
中国人物画
骨法
用笔
笔性
Keywords
chinese
figure painting
strength
drawing
brush
characteristics
of
brush
分类号
J211.2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谈写意水墨画的欣赏
被引量:
1
14
作者
周伦鑫
机构
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出处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71-71,73,共2页
文摘
根据“写意水墨画”的特点,简洁扼要地阐述了“写意水墨画”笔墨、形、构图及诗、书、印的欣赏。通过对以上诸方面常识性的了解,使我们锻就出一双“慧眼”,获得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
关键词
水墨画
写意
艺术欣赏
构图
Keywords
chinese
drawing
appreciating
brush
ink
structure
poetry calligraphy seal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J05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物第一家”——大画家李霞先生追忆
被引量:
1
15
作者
黄志强
机构
福建仙游度尾中学
出处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3年第1期34-36,共3页
文摘
介绍仙游大画家李霞的艺术生涯及对他的国画作品进行艺术鉴赏。
关键词
李霞
人物画艺术
写意人物画
白描
笔法
线条
笔调
Keywords
LI Xia
Figure painting
Freehand
brush
work in Traditional
chinese
Figure Painting
Line
drawing
in Traditional Ink and
brush
Style
分类号
J203 [艺术—美术]
K825.7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中西美术语言的异同及其蕴含的文化精神
16
作者
张俊卿
机构
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
出处
《太原大学学报》
2014年第S1期65-66,82,共3页
文摘
中西方绘画在总体上都追求形式美,但中国绘画倾向于表现性,西方绘画侧重再现。这种区别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协调性的伦理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肯定,西方传统文化精神则是通过超越性的宗教教义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否定。
关键词
中西美术
绘画
文化精神
Key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art
painting and
drawing
cultural
spirit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逆入平出”说技法论及其美学辩证性
17
作者
黄翔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6年第6期116-118,共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项目编号:13YJA760004
文摘
当代对于包世臣的研究以其书学思想居多,对其技法理论的探析则较少。包世臣向来被认为有扬碑而学帖、碑眼看帖、推崇铺毫而轻视裹毫等问题,但其依然承袭着乾嘉年间书坛的重"法"观念。文章从包世臣"逆入平出"这一技法论的剖析,引申出包氏在注重法度的基础上体现出书法艺术技巧的美学辩证性,从而说明技法与审美二者互为依存的紧密关系。
关键词
包世臣
“逆入平出”
“画有中线”说
“逆入”说
“平满”说
“行处皆留
留处皆行”说
Keywords
bao shichen
the
ory
of
"nirupingchu"(painting in reverse)
the
ory
of
"line in
the
drawing
s"
the
ory
of
"beginning against
the
chinese
brush
"
the
ory
of
"pingman"(flating)
the
ory
of
"xingchujieliu
liuc hujiexing"(
the
drawing
and intended blank were harmonious nuity)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时期中国水墨动画类型发展
吴昊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八十七神仙卷》解读
董红普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建筑图学的科学成就及其文化内涵
刘克明
《华中建筑》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价值
王廷华
《甘肃高师学报》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形神兼备 气韵生动——简析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线”的表现力
苏伊乐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经验的中国水墨画毛笔笔道的仿真
么丽欣
孙济洲
孙美君
《电子测量技术》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国“写人学”的命意及其本土文化身份
李桂奎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浅论中国画小品艺术的审美特征
邹晓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浅谈中国画线描与硬笔线描之比较
张超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中国画的笔墨与笔墨精神
杨亚男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水墨精神-新媒体
骆丽君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浅论中国画的形神关系
黄启根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论中国人物画骨法用笔笔性及传习
陈剑
《莆田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简谈写意水墨画的欣赏
周伦鑫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人物第一家”——大画家李霞先生追忆
黄志强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试论中西美术语言的异同及其蕴含的文化精神
张俊卿
《太原大学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逆入平出”说技法论及其美学辩证性
黄翔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