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中的“五育并举” 被引量:6
1
作者 查萍 梁凤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历经四个发展阶段,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三育全面发展”拓展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是中国教育在新时代面对人才培养的现实主题,是应对新征程中国教育的发展要求而进行的目标拓展和改革举措。研究发现,从中国式学校... 历经四个发展阶段,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三育全面发展”拓展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是中国教育在新时代面对人才培养的现实主题,是应对新征程中国教育的发展要求而进行的目标拓展和改革举措。研究发现,从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视角来看,“五育”中的体育是一个极具特殊性的教育和学科,它在功能上与德育、智育、美育及劳动教育有着深刻内在的结构性联系,因此它具有与其他“四育”可以深入融合共育的广泛可能性。鉴于推进“五育并举”过程中会遇到的结构性障碍与困难,分别提出了体育与其他“四育”并举并进的途径与方法,推进体育成为“五育并举”的主渠道、主战场和主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并举 发展阶段 全面发展 教育方针 德智体美劳 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
下载PDF
刘兆吉美育思想及其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2
作者 何茜 张乐乐 汪宏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刘兆吉先生是美育心理学科创始人,其美育思想的产生经历了启蒙、孕育、创立三个阶段。刘兆吉先生提出的“美育与美育心理学是皮毛相依的关系”“艺美融合实现大美育”“将美寓各科,实现各科育美、五育共美”和“探究美育理论与实践相结... 刘兆吉先生是美育心理学科创始人,其美育思想的产生经历了启蒙、孕育、创立三个阶段。刘兆吉先生提出的“美育与美育心理学是皮毛相依的关系”“艺美融合实现大美育”“将美寓各科,实现各科育美、五育共美”和“探究美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思想,对当代开展学校美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新时代,美育应遵循美育心理规律,提升美育教学的有效性;倡导大美育理念,构建各科育美、协同育人的美育机制;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生活,培育中华美育精神,以此改进和加强美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美育心理学 美育思想 艺美融合 中华美育精神
下载PDF
论明清《衢州府志》的秩序意识
3
作者 汤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7-145,F0003,共10页
秩序意识是中国人深沉的文化心理。地方志以纲张目举的形式网罗故实,囊括大典。其穷搜博采、勾陈稽考之处实有着复杂的动因与考量。浙江衢州是“东南阙里”“南孔圣地”。衢州历代府志在深植儒家意识上颇具代表性。四部明清《衢州府志... 秩序意识是中国人深沉的文化心理。地方志以纲张目举的形式网罗故实,囊括大典。其穷搜博采、勾陈稽考之处实有着复杂的动因与考量。浙江衢州是“东南阙里”“南孔圣地”。衢州历代府志在深植儒家意识上颇具代表性。四部明清《衢州府志》皆有鲜明的秩序意识导向。它们既标举理想的社会秩序,也如实记载了影响秩序稳定的变量因素,从而凸显了形塑与维护秩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也体现了地方志这一文体在凝聚地方社会、植入共同秩序意识上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讨论地方志编纂的秩序意识,无论在方法论层面还是价值追求上都对当代修志具有启示性意义,亦可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鲜活的历史记忆与切实的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意识 《衢州府志》 儒家精神 礼乐教化
下载PDF
职业院校以美育推动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探究
4
作者 曹景龙 徐志勇 郭朝红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8-73,共6页
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美育教育作用的发挥。职业教育的美育必须涵养美育精神,认清职业教育美育特征、确立职业教育美育的基本定位,在路径选择上,需要将美育精神熔铸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之中,将美育渗透进学生的... 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美育教育作用的发挥。职业教育的美育必须涵养美育精神,认清职业教育美育特征、确立职业教育美育的基本定位,在路径选择上,需要将美育精神熔铸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之中,将美育渗透进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以美育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发挥其巨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美育 工匠精神 路径
下载PDF
孔氏南宗失爵与原儒精神的复归
5
作者 李文静 李明军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4-60,共7页
北宋末年孔氏南迁,定居衢州,建造家庙,不仅具有文化象征意义,而且孔氏族人积极参与文化教育和社会治理,对江南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江南学术文化发展,同时也吸收了江南文化的因子,给传统儒学带来了新的因素,重视社会实践,崇尚礼让... 北宋末年孔氏南迁,定居衢州,建造家庙,不仅具有文化象征意义,而且孔氏族人积极参与文化教育和社会治理,对江南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江南学术文化发展,同时也吸收了江南文化的因子,给传统儒学带来了新的因素,重视社会实践,崇尚礼让之风,由此形成了南宗孔氏文化。南宗让爵,作为一种历史叙事,实际上强调了礼让精神。失爵之后的南宗融入社会,大力投身文化教育,化民成俗,预示着原始儒家精神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宗文化 让爵叙事 文化教育 原儒精神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的路径研究
6
作者 贾钧捷 徐群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9-1234,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医学院校进行医德教育取之不竭的价值之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医德教育作为丰富和深化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要素,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促进医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医学院校进行医德教育取之不竭的价值之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医德教育作为丰富和深化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要素,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促进医学人才的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医德教育相契合,共持“仁、和、精、诚”的价值信念与道德诉求。因此,医学院校应注重挖掘医学课程中的文化元素,贯彻“以文化人”和“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德才兼备、德术双馨的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医德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医德精神 美育
下载PDF
从“巫术宗教”到“音乐审美”——论中国上古“以乐为教”传统的建立
7
作者 张小雨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5期53-60,114,共9页
从传世文献来看,早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中国古人便开始了“以乐为教”的尝试。但当时的音乐舞蹈并非独立的教育形式,在先民最初的音乐观念中,是将其作为一种祈求庇护、消除灾难的巫术仪式。音乐高度集中于少数巫师手中,当时所... 从传世文献来看,早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中国古人便开始了“以乐为教”的尝试。但当时的音乐舞蹈并非独立的教育形式,在先民最初的音乐观念中,是将其作为一种祈求庇护、消除灾难的巫术仪式。音乐高度集中于少数巫师手中,当时所谓的乐教,其实是依附于巫术仪式下的一种巫师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至“五帝”末期,伴随着“绝地天通”的开展,先民们逐渐从原始巫术转向宗教信仰,人之主体性逐渐觉醒。自此,音乐舞蹈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的自身价值,才得以显现。夏人开始有意识地利用乐舞娱乐自身,而不仅是献享天神,从而实现音乐的世俗化转向。随后,影响中国千年的“以乐为教”传统逐渐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教 上古史 巫术宗教 音乐审美 儒家乐教
下载PDF
以美启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美育理路
8
作者 张先璐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3,共7页
研究生创新能力主要由创新视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精神四重要素构成。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与向往,这既包含求真,也包含悟美,体现出人类在面向未知与未来时对真与美的渴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美育理路在于以美启真,发挥审美... 研究生创新能力主要由创新视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精神四重要素构成。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与向往,这既包含求真,也包含悟美,体现出人类在面向未知与未来时对真与美的渴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美育理路在于以美启真,发挥审美想象以拓宽创新视野、增强审美体验以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审美判断以养成创新思维、提升审美境界以涵育创新精神。基于此,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应在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师资建设、活动开展四个方面着手:实现从美育课程到课程美育的理念转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感熏陶,全面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营造全方位的浓厚美育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研究生创新能力 创新视野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
下载PDF
北宋音乐美学思想综论——以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为中心
9
作者 张小雨 《音乐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137-148,M0005,共13页
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五人未被《宋史》收入《道学传》,其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宋明理学色彩”并不浓郁。五者从“本体与本源”“用途与价值”“古今与雅郑”三大方面展开其乐教思想。首先,他们以形上本体与形下本源来分... 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五人未被《宋史》收入《道学传》,其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宋明理学色彩”并不浓郁。五者从“本体与本源”“用途与价值”“古今与雅郑”三大方面展开其乐教思想。首先,他们以形上本体与形下本源来分别界定音乐,认为音乐的本体是气、本源来自人内在情感抒发与外在乐器的演奏;其次,他们从国家政治与社会角度,来分析音乐与人、社会及国家的关系,凸显出音乐在公共领域的社会价值属性,认为音乐的用途是国家用来进行情感教育的工具,其最大价值在于传达一种和谐中正的情感抒发范式,从而影响他人及社会,实现移风易俗;最后,由于不满乐家大多将音乐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忽视其教化作用,他们还论述了雅乐与郑声的区别及复兴上古乐教的具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音乐美学 乐论 儒家乐教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内容与策略
10
作者 李玉萍 孙增帅 《云梦学刊》 2024年第6期66-72,共7页
中华美育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已经成为新时代美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中华美育精神的内涵,新时代高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主要内容有:以乐治心实现“生生之仁”、以美促和追求“... 中华美育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已经成为新时代美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中华美育精神的内涵,新时代高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主要内容有:以乐治心实现“生生之仁”、以美促和追求“身心一如”、以美育德秉持“美善统一”和以美立人成就时代新人。新时代高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策略主要有:挖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美育资源,推进艺术教育的改革创新,协同家庭、社会和高校形成美育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中华美育精神 弘扬内容 实现策略
下载PDF
经学知识融入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11
作者 腾兴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9期52-56,63,共6页
在儒家经典及历代经学家对经典的阐释即经学中,不仅记录着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历史叙事和现今的教材体系都难以阐明中华民族交往、... 在儒家经典及历代经学家对经典的阐释即经学中,不仅记录着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历史叙事和现今的教材体系都难以阐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情况下,将经学知识融入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自己要深入学习和掌握儒家典籍中关于民族史的内容,深入挖掘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同经学知识的契合点,并努力将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相关史料和理论进行收集整合,开设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为主线,以经学知识为中心,包含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内的选修课,集中系统讲授中华民族发展史,使学生全面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脉络,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观 经学 民族精神 历史观教育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尽善尽美:美育教学实践中自律性与他律性的辩证转化
12
作者 梁欣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美育教师是美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力量,美育教学实践的自律性解析出美育教学实践内容是美育教师的创造性产物,决定了美育不应只是思政、道德教育的从属;而他律性阐释了美育教学实践的社会功能、职责与担当,美育教学实践中的自律性与他律性... 美育教师是美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力量,美育教学实践的自律性解析出美育教学实践内容是美育教师的创造性产物,决定了美育不应只是思政、道德教育的从属;而他律性阐释了美育教学实践的社会功能、职责与担当,美育教学实践中的自律性与他律性,二者互为平衡关系,并在发展中相互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自律论 他律论 礼乐
下载PDF
中华美育精神传承与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
13
作者 宋鸿昌 陈秋余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中华美育精神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所在,以实现人的尽善尽美为最高目标,强调伦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人生境界。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核心内容和途径,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理论学习与技巧掌握的同... 中华美育精神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所在,以实现人的尽善尽美为最高目标,强调伦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人生境界。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核心内容和途径,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理论学习与技巧掌握的同时,以人的情感培养促成高尚品德与行为修养相结合的精神境界。在艺术教育中灌注中华美育精神,既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同时也能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素养,实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的精神品质。文章以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为出发点,在论述中华美育精神与艺术教育的内在关联的前提下,分析高校艺术教育对中华美育精神的传承现状,指出中华美育精神在实现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从而给出在艺术教育中传承中华美育精神的践行路径,以期在传承中华美育精神提升高校艺术教育的同时能对社会精神文明、文化环境氛围带来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育精神 艺术教育 传承 创新发展
下载PDF
以中华美育精神涵养时代新人精神状态的价值与路径
14
作者 韦桂梅 周如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9期61-64,共4页
中华美育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对时代新人精神状态涵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大人之美”的要求坚定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发挥“以美化人”的功能强化时代新人的... 中华美育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对时代新人精神状态涵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大人之美”的要求坚定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发挥“以美化人”的功能强化时代新人的价值选择、以“美美与共”的格局培育时代新人的胸怀品格。新时代实现中华美育精神涵养时代新人精神状态的育人目标,要加强教育引导,使其内化中华美育精神为心灵追求;促进实践养成,使其外化中华美育精神为行动自觉;注重风尚塑造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气质提供有利环境。以此推动青年大学生在审美实践中持续观照自身,促进自身精神状态的完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青春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育精神 时代新人 青年 精神状态 价值 路径
下载PDF
儒家文化融入齐鲁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15
作者 吕振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6期175-178,共4页
培育齐鲁工匠精神是山东职业教育实现新质生产力劳动者要素升级的重要突破和创新。在职业教育中创新儒家文化培育齐鲁工匠精神,有助于探索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新模式,有助于培养“爱岗敬业、崇尚品质、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追求... 培育齐鲁工匠精神是山东职业教育实现新质生产力劳动者要素升级的重要突破和创新。在职业教育中创新儒家文化培育齐鲁工匠精神,有助于探索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新模式,有助于培养“爱岗敬业、崇尚品质、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工匠型人才,有助于山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新发展。将儒家文化有机融入齐鲁工匠精神培育中,需要创新儒家文化育人理论,在文献研究、调研分析、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性发展儒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儒家文化育人资源,探索“资源开发模块化、模块应用项目化、项目嵌入灵活化”育人资源开发新模式,构建“育人主体、培养方案、育人理念、资源呈现、考核评价”融合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人才培养 儒家文化 立德树人 齐鲁工匠精神
下载PDF
儒家人文思想精华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被引量:11
16
作者 许再银 徐毅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2-76,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 ,有些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尽管如此 ,儒家文化精华对高校人文素质的提高仍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当前高校教育偏于重视科技素质的提高 ,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 ,有些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尽管如此 ,儒家文化精华对高校人文素质的提高仍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当前高校教育偏于重视科技素质的提高 ,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高校要引导学生汲取儒家文化精华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人文思想 大学生 素质教育
下载PDF
论医学人文教育视野中的美学教育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秋生 戈文鲁 兰迎春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67,73,共3页
基于医学人文教育的视野,阐述了对医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重大意义。探讨了对医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若干重要原则,医学人文教育视野中的美学教育应引导医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反省意识、首创意识、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意识和本体论意义上的自... 基于医学人文教育的视野,阐述了对医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重大意义。探讨了对医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若干重要原则,医学人文教育视野中的美学教育应引导医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反省意识、首创意识、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意识和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意识,从而实现医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文精神 美学教育 意识
下载PDF
当前高校美育工作的瓶颈及其问题辨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杨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7-140,共14页
近年高校美育工作逐步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重视,美育理论研究与美育教学实践的探索都在不断逐步深化,值得予以肯定。同时,当前高校美育工作中存在的"名高位低"的客观情况不容乐观,其根源在于美育理念的偏差和美育实践环节的薄... 近年高校美育工作逐步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重视,美育理论研究与美育教学实践的探索都在不断逐步深化,值得予以肯定。同时,当前高校美育工作中存在的"名高位低"的客观情况不容乐观,其根源在于美育理念的偏差和美育实践环节的薄弱。高校美育工作依然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突出表现为两个密切相关的核心问题:一是"何谓美育",二是"美育何为"。前者是对高校美育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命题阐释的偏差,诸如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的观点——学校只要开设绘画、舞蹈、歌唱等艺术门类课程就是完成美育,美育就是"人文素养""人文素质""人文精神"教育,甚至出现对美育基本问题、基本原理研究边缘化倾向;后者是指高校美育存在形态问题,即美育与高校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厚专业教育而薄美育的状况。美育观念的偏差最终导致高校美育实践层面落实机制的不到位。因此,澄清当前美育理念的误区,突破美育工作薄弱的困境,强化美育实践落实机制的建设,就成为推进高校美育工作的必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美育 审美教育 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论先秦时期儒道美育思想的特质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修银 张宏亮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5-130,共6页
先秦的儒家美育思想和道家美育思想都各具特点。在美育手段上,儒家重诗、礼、乐,道家重"自然"和技术美育;在美育原则上,儒家强调"里仁为美",道家要求"道法自然";在美育目的上,儒家讲究成人入世,道家要培... 先秦的儒家美育思想和道家美育思想都各具特点。在美育手段上,儒家重诗、礼、乐,道家重"自然"和技术美育;在美育原则上,儒家强调"里仁为美",道家要求"道法自然";在美育目的上,儒家讲究成人入世,道家要培养人的自由心性;在美育方法上,儒家通过"实践教化"来实现美育,而道家侧重"不言之教"。儒家美育所崇扬的人格理想、人格境界及人的道德主体性,对于提高人类的精神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而道家美育反对人为物役,主张天人合一、卫护精神自由等,对于当代人的物欲沉沦、精神家园失落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等现代社会弊病具有直接的救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美育 儒家美育思想 道家美育思想
下载PDF
文学教育窥探两题 被引量:31
20
作者 陈思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42,80,共6页
文学教育不是一种临时应急的拯救行为,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所以不必把新世纪出现的文学边缘化现象与文学教育联系在一起。文学教育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适应社会变化和需要的同时,更加普遍地扩大教育的审美内... 文学教育不是一种临时应急的拯救行为,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所以不必把新世纪出现的文学边缘化现象与文学教育联系在一起。文学教育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适应社会变化和需要的同时,更加普遍地扩大教育的审美内涵,立足于营造整个民族的审美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教育 审美精神 通识课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