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Involving Spirituality With Members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1
作者 Gordon E.Limb David R.Hodge +1 位作者 Amber Suggs Rachel Higgins 《Psychology Research》 2022年第9期690-702,共13页
Interest in including spiritual assessments in therapeutic settings has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Even though many psychologists view spirituality as very important to clients’well-being,many report that they do not ... Interest in including spiritual assessments in therapeutic settings has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Even though many psychologists view spirituality as very important to clients’well-being,many report that they do not discuss spirituality in their practice.An inclusion of spirituality may b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hen dealing with specific groups for which spirituality/religiosity is a large part of their worldview,such as members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Therefore,this study examined a number of comprehensive spiritual assessment tools to consider when working with members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These tools were evaluated by 100 clinicians.In general,this set of tools was moderately to be mostly consistent with the culture of the Church,with each one having specific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ritualITY RELIGION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spiritual assessment
下载PDF
论精神需要的开发
2
作者 江畅 李雨欣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09,共11页
人的精神需要是后发的深层次需要,必须通过开发才能转化为现实需要。人的精神需要潜能具有获得性、不确定性、待开发性、易被忽视性等不同于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潜能的特征。这种潜能必须被开发,从根本上说是由人的那种必须造就才能成人... 人的精神需要是后发的深层次需要,必须通过开发才能转化为现实需要。人的精神需要潜能具有获得性、不确定性、待开发性、易被忽视性等不同于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潜能的特征。这种潜能必须被开发,从根本上说是由人的那种必须造就才能成人的“成为”特性决定的。精神需要的开发是个人和社群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社群的作用是先在的,个人的作用在社群的作用之后才能发生作用,但具有最终的决定性意义。只有家庭、学校、职场、国家都注重其成员精神需要的开发,所进行的开发彼此价值取向一致并且能够良性互动,社会成员才可能普遍开发自己的精神需要,其精神素质和精神境界才能由此得到普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需要 精神需要潜能 精神需要开发 精神素质 精神境界
下载PDF
论精神与人格的关系
3
作者 江畅 蔡利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70,共12页
心理、人格和精神的关系是一种升华或超越的关系,人只有具有精神,才会成为真正的人。人格是人性的现实化,具有动力、能力、品质和精神四个层次结构,其中精神是最高的层次,主导观念、最高理想和基本信念是其核心结构。精神是人格的灵魂,... 心理、人格和精神的关系是一种升华或超越的关系,人只有具有精神,才会成为真正的人。人格是人性的现实化,具有动力、能力、品质和精神四个层次结构,其中精神是最高的层次,主导观念、最高理想和基本信念是其核心结构。精神是人格的灵魂,在人格中居于统率地位,对人格中其他三个层次的要素起规导作用。人格及其各要素的形成都自觉不自觉地以主导观念为依据,并受其规导;最高理想决定着人格理想的一致性、人格运行的方向乃至人格层次;基本信念则可以调动人格的各种因素、凝聚人格的各种力量去追求最高理想的实现。就个人而言,精神有不同的境界,精神境界与人格境界、人生境界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精神境界是提升人格境界的结果,人生境界则是人格境界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 精神 人格 精神境界
下载PDF
论王国维“境界”说的四个层次及其关系
4
作者 张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王国维的“境界”并非是对文学作品的某个特征的界定,而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意象、意义、形上四个层次的全方位评价。所谓境界,即表现为语言层次的天然性、意象层次的直观性、意义层次的世界性、形上层次的生命性。所谓有境界的文学作... 王国维的“境界”并非是对文学作品的某个特征的界定,而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意象、意义、形上四个层次的全方位评价。所谓境界,即表现为语言层次的天然性、意象层次的直观性、意义层次的世界性、形上层次的生命性。所谓有境界的文学作品,就是用天然之语言、真切之意象,直观地创造出一个艺术的世界,由此传达出作者对于世界、人生之深刻而独特的生命体验,进而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境界”说是一个语言、意象、意义、形上的四重有机整体,不可以拆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人间词话》 “境界”说 语言 意象 意义 生命性
下载PDF
孔颜之乐的精神境界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立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134,F0002,共10页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在“协和万邦”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共识中国”的理念,构建了礼乐文明,以更替巫术文化。自周公制礼作乐,渐成主导的文化意识,礼别乐和。其端始、构建,都是为化解人性中的邪念、淫思,行为...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在“协和万邦”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共识中国”的理念,构建了礼乐文明,以更替巫术文化。自周公制礼作乐,渐成主导的文化意识,礼别乐和。其端始、构建,都是为化解人性中的邪念、淫思,行为中的贪暴、动乱;激发起人的善心,以至于真善美的境界,而导向孔颜之乐。人是有情的和合存在,这是人普遍具有的一种感受。中西情感有异,是为乐感情感与罪感情感。中国从人性善出发,乐于求道、问道、悟道于自然、社会。人生实践,是多元、多样实践的体悟和感受,而激荡于乐感情感。由于人的无止境的求道,其理论思维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因而构建乐山乐水、乐而忘忧的孔颜之乐的思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境界 孔颜之乐 礼别乐和 乐感罪感
下载PDF
走向自由乐感境界的“圣人”:阳明心学的审美之维 被引量:1
6
作者 谭玉龙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13,共6页
王阳明在反思“天理”给人带来的紧张对立基础上,建构起以“心”为本体、本源的心学理论体系。阳明心学旨在倡导人们在心上做工夫,存天理,去人欲,实现人生境界的提升,最终成为“圣人”。在王阳明看来,圣人是人欲尽除、良知昭然之人,圣... 王阳明在反思“天理”给人带来的紧张对立基础上,建构起以“心”为本体、本源的心学理论体系。阳明心学旨在倡导人们在心上做工夫,存天理,去人欲,实现人生境界的提升,最终成为“圣人”。在王阳明看来,圣人是人欲尽除、良知昭然之人,圣人爱无等差、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圣人境界指向审美境界。当人进入了审美的圣人之境中,“良知”复得,与物一体,与物无对,心中毫无贵贱之分、得失之计较,人由有限进入无限,“乐”油然生于内心,而此“乐”乃超越七情的精神之乐、自得之乐,所以作为审美境界的“圣人”同时又是一种自由的乐感之境。阳明心学以成“圣”为指归,不仅揭示出中华美学具有人生美学的特质,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引导人们超越种种束缚、强制而走向无限、自由,感受超越的精神之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圣人 审美境界 自由 乐感
下载PDF
瞿昙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初探
7
作者 伯果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86-97,共12页
瞿昙寺壁画分为两大系统,即藏传佛教密宗图像和汉传佛教传记、经变图像,技法上也体现出汉藏两种风格。其中该寺瞿昙殿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为明代汉式风格,是研究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像流变和明代河湟地区汉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关系的珍... 瞿昙寺壁画分为两大系统,即藏传佛教密宗图像和汉传佛教传记、经变图像,技法上也体现出汉藏两种风格。其中该寺瞿昙殿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为明代汉式风格,是研究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像流变和明代河湟地区汉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关系的珍贵资料。文章通过文献对照和实物分析对瞿昙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做了初步探讨。首先对壁画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其次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认为瞿昙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出自北宋惟白撰写的《文殊指南图赞》,跟山西崇善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一脉相承。由于画面人物不多,瞿昙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更多地将精力放在画面场景的设计上,讲究画面的构图均衡和空间处理,整个画面充满田园情调,带有浓郁的“人文画”气息。根据瞿昙殿及其他主要建筑的具体建成时间,初步判断瞿昙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绘制年代应在1391年至1430年之间。至于画师身份,从壁画图像范式、人物造型、场景风物和笔墨技法看,应该是汉族画师,可能来自河湟地区周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昙寺 善财童子 五十三参 入法界品
下载PDF
唐君毅心学的整合进路
8
作者 张倩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2-19,共8页
对于“心”的讨论是贯穿唐君毅哲学的核心问题。他在早期以“自觉力”解释“心”,后来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深化这一结论,整合中西思想说“心”的超越性、主体性、理想性。唐君毅从综合孟荀的角度理解朱子哲学,又从融通朱陆的角度理解阳明... 对于“心”的讨论是贯穿唐君毅哲学的核心问题。他在早期以“自觉力”解释“心”,后来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深化这一结论,整合中西思想说“心”的超越性、主体性、理想性。唐君毅从综合孟荀的角度理解朱子哲学,又从融通朱陆的角度理解阳明思想。在阳明思想的基础上容纳佛学思想和西方道德哲学,建构了自己“心灵九境”的心学体系。唐君毅在对中国传统心性之学的综合性把握之上,通过多层次的整合来完成现代心学的建构,代表了现代中国哲学构建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心 统类心 虚明灵觉心 昭明灵觉心 心通九境
下载PDF
空间论视域下《奥茨贝尔与大象》中人界与异界关系解读
9
作者 孔月 周福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7期6-10,共5页
《奥茨贝尔与大象》的先行研究中没有用到空间论,也没有从《奥茨贝尔与大象》文本中人界与异界的关系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因此,该文以《奥茨贝尔与大象》为文本,以列斐伏尔的空间论为理论基础,探究人界与异界的关系,这是一个新的研究方... 《奥茨贝尔与大象》的先行研究中没有用到空间论,也没有从《奥茨贝尔与大象》文本中人界与异界的关系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因此,该文以《奥茨贝尔与大象》为文本,以列斐伏尔的空间论为理论基础,探究人界与异界的关系,这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此次研究结合了列斐伏尔的空间论,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物理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3个角度分析大象的生活环境、心理情感及故事中隐含的社会现实,主要围绕代表森林异界的大象在人界的经历和遭遇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大象所居住的森林异界与人界之间的关系。最终由大象被压榨说明异界与人界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茨贝尔与大象》 空间论 异界 物理空间 精神空间 社会空间
下载PDF
《古兰经》:伊斯兰的精神世界与行为导向 被引量:7
10
作者 唐小蓉 陈昌文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06年第5期64-71,共8页
早期的宗教经典文献,是宗教创始时期民族集体生活经验的投射,它以善、恶的方式规定了亲和、攻击、禁忌的行为与对象,限制了社会行为的广度和深度,以演变成恒定的群体心理模式来适应社会生存,并作为社会契约代际传递。文章通过对世界三... 早期的宗教经典文献,是宗教创始时期民族集体生活经验的投射,它以善、恶的方式规定了亲和、攻击、禁忌的行为与对象,限制了社会行为的广度和深度,以演变成恒定的群体心理模式来适应社会生存,并作为社会契约代际传递。文章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经典文献《古兰经》作文本投射分析,以期找寻出文本如何建构信仰及它所投射出的伊斯兰精神世界如何影响伊斯兰的社会结构与行为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兰经》 文本投射 伊斯兰精神世界 行为导向
下载PDF
乐之境——王阳明“乐”思想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文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9,共5页
王阳明是明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也是明代心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乐”思想是其心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心灵经历艰苦磨练的亲悟。本文认为王阳明所说之“乐”是本体、工夫和境界的同一,是人的基点、人的追求和人的归宿的同一。王阳... 王阳明是明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也是明代心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乐”思想是其心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心灵经历艰苦磨练的亲悟。本文认为王阳明所说之“乐”是本体、工夫和境界的同一,是人的基点、人的追求和人的归宿的同一。王阳明的“乐”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使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生命的存在与本质,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灵的恬静与和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功夫 境界 王阳明 “乐”思想 心学思想
下载PDF
我们从教育家那里学习什么——以近现代平民教育家李廉方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戈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30,共7页
教育家是教育历史人物,是构成教育史的要素。学习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及其治学之道、精神境界,对于明鉴启智、推陈出新大有裨益。李廉方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中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他一生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优秀品格,终身从教、孜孜以求的... 教育家是教育历史人物,是构成教育史的要素。学习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及其治学之道、精神境界,对于明鉴启智、推陈出新大有裨益。李廉方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中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他一生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优秀品格,终身从教、孜孜以求的教育情怀,开拓进取、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立足国情、勇于探索的实验方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 学习 李廉方 治学之道 精神境界
下载PDF
感兴·意象·境界——试论美感的三阶段、三次第 被引量:6
13
作者 薛富兴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1,120,共6页
感兴、意象和境界是审美经验范畴。动态地看,它们可用来描述人类审美心理的三个阶段;静态地看,它们又代表了人类审美经验的三个层次。"感兴"范畴揭示了人类审美意识发生时的情形,解释了审美经验从无到有的起始性环节。"... 感兴、意象和境界是审美经验范畴。动态地看,它们可用来描述人类审美心理的三个阶段;静态地看,它们又代表了人类审美经验的三个层次。"感兴"范畴揭示了人类审美意识发生时的情形,解释了审美经验从无到有的起始性环节。"意象"范畴代表的则是继起性的审美经验。"境界"乃人类审美经验之最后成果,美感之高峰体验。从"感兴"到"意象"再到"境界",正可较完整地勾勒出人类审美经验之基本环节。这三个源自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充分体现了人类审美活动的观念性质、感性特征和精神深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兴 意象 境界 美感
下载PDF
艺术境界论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守森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35,共10页
在中国文艺学领域,“意境”与“境界”常被混为一谈,而实际上是判然有别的。“意境”强调的是主客化一,情景交融,“境界”注重的则是作家、艺术家凝铸于作品中的关于现实、人生、宇宙的主体性体悟与沉思,即诗性精神空间;“意境”是一个... 在中国文艺学领域,“意境”与“境界”常被混为一谈,而实际上是判然有别的。“意境”强调的是主客化一,情景交融,“境界”注重的则是作家、艺术家凝铸于作品中的关于现实、人生、宇宙的主体性体悟与沉思,即诗性精神空间;“意境”是一个浑然整体概念,“境界”是一个深度层级概念;“意境”更适于论及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之类诗作,而“境界”则不仅可用之于分析各类诗歌,亦可用之于分析小说、散文、戏剧以及书法、绘画、音乐等各类艺术作品,以及诗人、作家、艺术家的人格层次等。文学艺术中的境界,由低到高,大致上可分为自然、功利、道德、宇宙四个层级,中外历史上那些一流文学名著,所达到的正是最高品级的宇宙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境界 意境 诗性精神空间
下载PDF
心灵境界与人居胜境——以古代成都为例论一种深层生态实践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36,共5页
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相较于对外在自然知识的探索,中国古人更侧重于强调人于自然中存在方式的思考,在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探索"境界"的追求和表达,融人居、山水与人类心灵为一体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方面。以古代... 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相较于对外在自然知识的探索,中国古人更侧重于强调人于自然中存在方式的思考,在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探索"境界"的追求和表达,融人居、山水与人类心灵为一体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方面。以古代成都为例,从宇宙之境、生活之境、出世之境等几个方面试说之,阐释人居胜境创造的深层生态实践特征,认为强调"境界"提升与"天地境界"表达的人居环境建设应该成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境界 人居环境 成都 深层生态
下载PDF
中国文化传统与茶道四境说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萍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94-98,共5页
中国茶道是在中国文化传统达到成熟阶段时产生的,因此,它包含了儒释道等多种属性元素。中国茶道的基本理念——闲、隐、乐——正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生活化解读。中国历史上的茶人提出的茶道四境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它可以为某些社... 中国茶道是在中国文化传统达到成熟阶段时产生的,因此,它包含了儒释道等多种属性元素。中国茶道的基本理念——闲、隐、乐——正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生活化解读。中国历史上的茶人提出的茶道四境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它可以为某些社会病纠偏,为普通中国人提供生活中的信仰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道 中国文化传统 茶道四境 精神世界
下载PDF
程颐境界哲学的理性之维——兼论二程境界的不同取向 被引量:3
17
作者 付长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69,共7页
程颐与程颢虽然同为理学奠基人,但代表着不同的境界取向。与程颢提倡直觉主义、偏重即本体即工夫的体悟不同,程颐重视形上形下的区分、性情理欲的辨析以及心对性的认知,偏重于形而下的细密工夫,突出严格的日常规范践履,呈现出谨严、敬... 程颐与程颢虽然同为理学奠基人,但代表着不同的境界取向。与程颢提倡直觉主义、偏重即本体即工夫的体悟不同,程颐重视形上形下的区分、性情理欲的辨析以及心对性的认知,偏重于形而下的细密工夫,突出严格的日常规范践履,呈现出谨严、敬重、刻板的理性主义特征。程颐的敬畏境界所凸显的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境界,他将现实的伦理规范提升到“天理”的高度,赋予其绝对、必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程颢 境界 理性主义
下载PDF
禅意的室内空间艺术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秦亚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8-11,共4页
禅,既是一种哲学、美学,也是一种设计理念,在当今"中国热"的潮流中,"禅"无疑是作为万众瞩目下的东方古老文化理论的精髓之一,再次受到世人的追捧。禅意的审美意识以及法道自然的空灵境界,已成为室内设计界新的探索... 禅,既是一种哲学、美学,也是一种设计理念,在当今"中国热"的潮流中,"禅"无疑是作为万众瞩目下的东方古老文化理论的精髓之一,再次受到世人的追捧。禅意的审美意识以及法道自然的空灵境界,已成为室内设计界新的探索研究内容和创作的源泉。禅意的设计思维方式也是现代极简主义室内设计的哲学根基。当今,禅风雅韵的设计风尚充分体现出了人本主义、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境界 灵动空间 极简风尚
下载PDF
论哲学境界的精神旨趣与当代使命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杰荣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41,共8页
人是哲学的主题。哲学从其内在的本性而言, 是对人的本性把握的理论表达。对人的本性的全面性与历史性理解, 必然会得出人是境界性存在的结论。哲学作为“形而上”的理论反思方式, 必然要构建表达人的本性的哲学境界。哲学境界体现着人... 人是哲学的主题。哲学从其内在的本性而言, 是对人的本性把握的理论表达。对人的本性的全面性与历史性理解, 必然会得出人是境界性存在的结论。哲学作为“形而上”的理论反思方式, 必然要构建表达人的本性的哲学境界。哲学境界体现着人对理想的追求, 对价值的确认, 对意义的构建。哲学境界的精神旨趣既体现为人对外在世界的否定性超越, 又体现为人向人的世界的历史生成, 印证着人对人的精神层级与品位的不懈追求。哲学境界的精神旨趣表明人对自身存在性质、生活价值与人的更高境界的追求的理解程度, 是对人所生活与创造的意义世界的不断开掘, 是对人的内在生活底蕴的不断丰富。哲学境界及其精神旨趣贴切地表现了人的本性的超越性、理想性、批判性的追求, 进而充分地体现出哲学的自身特性与魅力。因此, 哲学境界及其精神旨趣在当代的历史条件下承载着重大的使命, 彰显出哲学的永恒感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性 哲学境界 精神旨趣 哲学的使命
下载PDF
法国象征主义三诗人的心灵思维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阎保平 刘茜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4-98,共5页
通过经典作品的文本解析探索前期象征主义采用复杂立体的模型思维呈现人的内部世界的艺术方式。波德莱尔的思维模型展现了另一世界充分真实的东西;马拉美通过多种思维模型创造诗的"心灵之境";兰波借助心灵"幻化模型&quo... 通过经典作品的文本解析探索前期象征主义采用复杂立体的模型思维呈现人的内部世界的艺术方式。波德莱尔的思维模型展现了另一世界充分真实的东西;马拉美通过多种思维模型创造诗的"心灵之境";兰波借助心灵"幻化模型",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诗歌意境,他们共同为20世纪现代主义主体性模型思维开辟了新的艺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主义 心灵之境 思维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