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Thinning Intensity on Carbon Stocks and Changes in Larch Forests in China Northeast Forest Region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树勇 李胜功 黄玫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7年第5期538-544,共7页
Thinning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and frequently used silvicultural technique that improves forest wood products and has obvious effects on forest carbon stocks and stock changes. Here, we used the carbon budget model ... Thinning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and frequently used silvicultural technique that improves forest wood products and has obvious effects on forest carbon stocks and stock changes. Here, we used the carbon budget model CBM-CFS3 to simulate the effects of thinning on carbon storage and changes in larch forest ecosystems under thirteen thinning scenarios.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trong thinning greatly reduces the biomass carbon density of larch forests compared to non-thinning forests.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average biomass carbon density, respectively, were 30.3 tC ha^-1 and 47.8 tC ha^-1, a difference of 58% under set scenarios in the simulated time scale. The dead organic matter(including soil) carbon density increased in all thinned larch forests stands, compared with non-thinning stands, and the pattern of variation was opposite to that found for biomass carbon density. However, the total ecosystem carbon density of larch forests declined with thinning because the increase in dead organic matter carbon is insufficient to offset the loss of biomass carbon caused by thinning. Thus, strong thinning can transform larch forest ecosystems from carbon sinks into carbon sources. Future work should consider the carbon sequestered in wood materials acquired via thinning and their use as substitutes for other construction materials with less favorable lifecycle carbon footprints, such as steel, cement, aluminum and P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ch forests THINNING carbon stock stock change china northeast forest region
原文传递
1982—2003年东北林区森林植被NDVI与水热条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7
2
作者 国志兴 王宗明 +3 位作者 宋开山 张柏 李方 刘殿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30-1936,共7页
以气象站点为研究单元,将1982—2003年东北林区森林植被月平均、季平均和年平均NDVI数据与其对应的水热条件(温度和降水)进行相关、偏相关和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东北林区森林植被NDVI的最主要气候因子。春季、秋季不同森林... 以气象站点为研究单元,将1982—2003年东北林区森林植被月平均、季平均和年平均NDVI数据与其对应的水热条件(温度和降水)进行相关、偏相关和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东北林区森林植被NDVI的最主要气候因子。春季、秋季不同森林植被平均NDVI与温度和降水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与温度的相关性高于其与降水的相关性。寒温带针叶林NDVI在生长季与温度和降水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与降水的相关性略高于其与温度的相关性,而全年温度对寒温带针叶林生长的影响高于降水。寒温带针叶林NDVI在4月份与降水的时滞偏相关性高于其他月份,相关系数达-0.385。温带针阔叶混交林NDVI在4—7月与温度的时滞偏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581,0.490,-0.266和-0.297。暖温带落叶阔叶林NDVI在4月份与温度的时滞偏相关性高于其他月份,相关系数为0.571;在7月份与降水时滞偏相关性高于其他月份,相关系数为-0.367。森林植被生长增长阶段NDVI受综合水热条件(温度和降水)的滞后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NOAA/AVHRR 均一化植被指数 水热条件 相关分析 东北林区
下载PDF
我国东北部森林沼泽景观区化探扫面方法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少平 孔牧 +3 位作者 刘华忠 刘书金 梁金全 王硕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4-98,共5页
我国东北森林沼泽景观区主要分布在内蒙、黑龙江、吉林三省区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张广才岭地区,面积70多万km2。研究发现:①水系沉积物中有机质干扰的临界值大约在有机碳含量1.5%左右。有机碳含量<1.5%时,对元素含量的影响很小... 我国东北森林沼泽景观区主要分布在内蒙、黑龙江、吉林三省区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张广才岭地区,面积70多万km2。研究发现:①水系沉积物中有机质干扰的临界值大约在有机碳含量1.5%左右。有机碳含量<1.5%时,对元素含量的影响很小;当有机碳含量>1.5%时,对许多元素都有比较明显的富集作用。②选择-10~+60目粒级段水系沉积物作为采样介质基本上可以消除有机质的影响,得到比较客观反映测区地质实际的地球化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沼泽景观 区域化探 中国东北 水系沉积物
下载PDF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林业产业集群演进与成长研究——以东北国有林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09,共6页
对东北国有林区进行产业集群式的助推发展,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带动区域经济的协同性,有利于提升该地区林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的演进路径包括区域内企业的简单集聚、产业链纵向分工的形成、产业链横向关系的深化... 对东北国有林区进行产业集群式的助推发展,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带动区域经济的协同性,有利于提升该地区林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的演进路径包括区域内企业的简单集聚、产业链纵向分工的形成、产业链横向关系的深化和集群企业发展的网络化等阶段。当前,在东北国有林区产业集群演进过程中还存在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附加值低,产业链区段化、协同效果不佳,链间缺乏合作、资源整合不足,集群水平偏低、带动效应较弱,支持力度不够、环境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东北国有林区可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接通产业链、搭建供产高速路,拓展产业链、实现共赢式发展,借集聚效应、促产业链的蘖生,加厚产业链、融入专业化服务等手段,推进东北国有林区产业集群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区 产业链 林业产业集群 演进与成长 东北地区
下载PDF
我国东北林区卵孢白僵菌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海军 王继志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4,共4页
论述了在我国东北林区的气候条件下,卵孢白僵菌在菌株的获取、菌剂的生产、应用的林木害虫种类、施菌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卵孢白僵菌菌株的稳定性、剂型、施菌方法、定量化施菌、卵孢白僵菌的标准化与商品化、卵孢白僵菌的自... 论述了在我国东北林区的气候条件下,卵孢白僵菌在菌株的获取、菌剂的生产、应用的林木害虫种类、施菌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卵孢白僵菌菌株的稳定性、剂型、施菌方法、定量化施菌、卵孢白僵菌的标准化与商品化、卵孢白僵菌的自然越冬能力测定等方面的研究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卵孢白僵菌在我国东北林区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区 卵孢白僵菌 应用现状 发展前景
下载PDF
东北国有林区的现实判断、关键问题和破解要点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洪革 曹博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9-577,共9页
根据2021年内蒙古森工实地调研座谈会与东北国有林区民生监测调研项目获取的资料和数据,梳理总结东北国有林区的改革成就与现实任务,针对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与痛点问题,提出林场撤并与企业分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国有森林资源有偿... 根据2021年内蒙古森工实地调研座谈会与东北国有林区民生监测调研项目获取的资料和数据,梳理总结东北国有林区的改革成就与现实任务,针对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与痛点问题,提出林场撤并与企业分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建立现代化经营配套人才体系与“公司+”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做好天然林保护修复与相对贫困治理的有效衔接等多项解决方案。为东北国有林区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与落实“两山”理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国有林区 现实判断 问题解析 破解要点
下载PDF
社会资本参与东北国有林区生态保护修复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林红 贾屹 翟绪军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1-568,共8页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论证社会资本参与林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否加强和改进了生态修复工作,同时分析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工程存在的机遇和挑战。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参与东北国有林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具有显著优势且...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论证社会资本参与林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否加强和改进了生态修复工作,同时分析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工程存在的机遇和挑战。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参与东北国有林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具有显著优势且在实践中取得成效,社会资本的参与拓宽了融资渠道、使生态保护修复程度有所提高、能够全程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全生命周期的运营管护。因此,为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参与到林区生态保护修复良好氛围,实现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化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东北国有林区生态恢复工程须以市场手段鼓励和支持多元化投资为抓手,构建生态环境导向的社会资本投入机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并创新项目模式,建立并完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回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东北国有林区 生态保护修复
下载PDF
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成效、现实挑战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柯水发 纪元 赵海兰 《林草政策研究》 2023年第3期1-9,共9页
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自2015年启动以来,在维护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产业安全、粮食安全、木材安全、国防安全以及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过程中,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也进一步凸显。然而改革后的一段时间内,重点国有... 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自2015年启动以来,在维护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产业安全、粮食安全、木材安全、国防安全以及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过程中,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也进一步凸显。然而改革后的一段时间内,重点国有林区仍有部分历史遗留问题有待解决,面临着来自林区治理、森林经营、办社会职能履行、林区发展等方面的新挑战。通过审视和总结重点国有林区的改革成效与现实挑战,文中提出重点国有林区高质量发展的4个着力点,即建立健全国有林区治理体系及森林资源产权体系、构建完善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长效机制、妥善解决办社会职能移交的历史遗留问题、高质量推动林区现代化建设,以进一步深化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增强重点国有林区保障国家“五大安全”能力,推动形成东北全面振兴的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国有林区 国有林区改革 高质量发展 东北振兴
下载PDF
东北森林区与草原区草本植物群落植硅体组合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夏璎凡 介冬梅 +4 位作者 李德晖 周沛芳 宋丽娜 蒙萌 蒋雪纯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56,共13页
明确植物群落植硅体组合之间的差异,是进行区域古植被、古气候恢复工作的必要前提。对东北地区森林区和草原区内26个草本植物群落内的植物植硅体进行了分析,从组合类型和相同类型植硅体数量两个方面对森林区和草原区的草本植物群落植硅... 明确植物群落植硅体组合之间的差异,是进行区域古植被、古气候恢复工作的必要前提。对东北地区森林区和草原区内26个草本植物群落内的植物植硅体进行了分析,从组合类型和相同类型植硅体数量两个方面对森林区和草原区的草本植物群落植硅体进行了详尽对比。根据森林区与草原区草本植物植硅体的形态特征,进行定性分析,将植硅体类型分为15种,包括鞍型、齿型、帽型、哑铃型、棒型、毛发状、尖型、硅质突起、块状、扇型、边缘弯曲扁平状、硅化气孔、硅化导管、"表面硅质突起的球型"、"絮状长条型"植硅体;并从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两个角度对草本植物群落相同类型植硅体的数量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森林区与草原区可产生部分相同类型植硅体,但边缘弯曲扁平状等植硅体仅见于森林区,十字型植硅体仅见于草原区。此外,森林区与草原区相同类型植硅体的数量也存在差别。通过对26个群落的植硅体组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硅化导管等植硅体的平均百分含量在森林区和草原区相差不多,但硅质突起和硅化组织的平均百分含量在森林区和草原区有显著差异,短细胞植硅体有极显著差异。通过对26个群落植硅体组合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森林区和草原区各自内部的群落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两区彼此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根据Ic指数所指示的环境意义,森林区草本植物群落生境有较草原区草本植物群落更为寒冷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还在森林区发现了与前人工作中描述不同的表面带有硅质突起的球型植硅体,还见到了尚未在文献中发现的"絮状长条型"植硅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硅体 森林区 草原区 草本植物 东北地区
下载PDF
森林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GEM模型研究——以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郑英达 何丹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599-603,共5页
运用GEM模型,从基础、企业和市场三个方面考察辽宁省本溪县森林旅游产业在东北和内蒙古北方森林旅游区中的竞争力问题,从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对比结果看:GEM模型得分514分,表明本溪满族自治县森林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运用GEM模型,从基础、企业和市场三个方面考察辽宁省本溪县森林旅游产业在东北和内蒙古北方森林旅游区中的竞争力问题,从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对比结果看:GEM模型得分514分,表明本溪满族自治县森林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在东北和内蒙古北方森林旅游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森林旅游产业集群中,旅游基础条件、企业发展和市场三个因素间的差别很小。Ⅰ因素对中,资源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旅游可持续发展得分最低。Ⅱ因素对中,森林旅游产业自身竞争力尚不具备发展优势,产业规模和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影响了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Ⅲ因素对中,县域经济对旅游企业的支撑作用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旅游企业自身发展的不足,使整个森林旅游产业的竞争能力增强。本溪满族自治县在森林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地方保护意识,旅游市场的竞争不够充分,影响了旅游企业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旅游产业 竞争力 GEM模型 北方森林旅游区 县域经济
下载PDF
东北东部山区次生林经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忠宝 岳春波 +1 位作者 陆久红 杨文化 《防护林科技》 2008年第5期49-51,共3页
文章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林场为例,对东北东部山区次生林经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蓄积量的增长必须长期坚持合理采伐,通过人工和天然的途径,采取多种综合技术和措施,使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动植物资源储备量等系统资源大幅... 文章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林场为例,对东北东部山区次生林经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蓄积量的增长必须长期坚持合理采伐,通过人工和天然的途径,采取多种综合技术和措施,使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动植物资源储备量等系统资源大幅度增加。提出了效果显著的10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东部山区 次生林 营林 蓄积量
下载PDF
春季东北地区森林火险气象指数及其极值重现期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吉敏 黄泓 王学忠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80,共5页
以1961-2010年间东北地区逐日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计算春季逐日森林火险气象指数(FFDI)并用广义帕累托分布(GPD)模型对FFDI极值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季FFDI高值区分布于吉林西部、辽宁西部和内蒙东四盟市南部区域,高值区基本... 以1961-2010年间东北地区逐日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计算春季逐日森林火险气象指数(FFDI)并用广义帕累托分布(GPD)模型对FFDI极值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季FFDI高值区分布于吉林西部、辽宁西部和内蒙东四盟市南部区域,高值区基本位于山脉背风坡一侧。春季各站FFDI值的趋势变化大致以大兴安岭山脊为界,山脊以东站点的FFDI趋势系数大部分为负值,其中部分站点趋势系数通过了95%置信水平检验,山脊以西站点趋势系数为正值,但趋势均不显著。GPD模型的概率分布能很好的拟合FFDI极值,96.5%站点的FFDI极值经验分布和理论分布相一致。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的FFDI极值空间分布大体一致,在50年一遇极值高值区中FFDI值超过40,低值区的FFDI值普遍低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森林火险 气象指数 极值 重现期
下载PDF
东北林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2
13
作者 魏亚伟 于大炮 +5 位作者 王清君 周莉 周旺明 方向民 谷晓萍 代力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33-3340,共8页
2011年在东北林区研究了5种主要森林类型(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林和白桦林)4个林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过熟林)的土壤碳密度.结果表明:东北林区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均以表层土... 2011年在东北林区研究了5种主要森林类型(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林和白桦林)4个林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过熟林)的土壤碳密度.结果表明:东北林区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均以表层土壤最高,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而随森林类型和林龄的变化并不显著;森林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其中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0~20cm土壤贮存了其剖面总有机碳密度的84.7%~86.1%、51.7%~59.8%和51.2%~53.4%.随纬度的增加,森林土壤总有机碳密度明显下降,可能与东北林区土壤发生层的厚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区 土壤有机碳 森林类型 林龄 空间变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