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脱支淀粉-月桂酸复合物的结构及发酵特性
1
作者 王鑫 李丹 +4 位作者 王华 李秀萍 杨丽红 张晔 王浩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4期72-78,共7页
将提取的银杏淀粉用普鲁兰酶进行脱支,得到银杏脱支淀粉。而后将银杏脱支淀粉与月桂酸(lauric acid,LA)复合得到银杏脱支淀粉-月桂酸复合物(ginkgo starch-lauric acid complex,GSL)。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子对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将提取的银杏淀粉用普鲁兰酶进行脱支,得到银杏脱支淀粉。而后将银杏脱支淀粉与月桂酸(lauric acid,LA)复合得到银杏脱支淀粉-月桂酸复合物(ginkgo starch-lauric acid complex,GSL)。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子对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GSL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发现GSL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为不规则块状结构,且表面呈致密的层状结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月桂酸可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进入右旋单螺旋淀粉的螺旋腔;短程有序性和长程有序性均有所增强,结晶度提高,内部结构更加致密。体外消化结果表明GSL的消化率降低约20%,抗酶解能力的提高可能是由于抗性淀粉含量显著升高,快速消化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肠道菌群的发酵处理,发现GSL的pH值明显降低,且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显著增加。综上,银杏脱支淀粉-月桂酸复合物的低消化和益生元特性,使其有望成为淀粉基新型营养食品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脱支淀粉-月桂酸复合物 结构表征 体外消化 肠道菌群 抗性淀粉
下载PDF
四种不同食性鱼类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比较分析
2
作者 荣华 谢雨晴 +7 位作者 赵涛 殷红 袁莉芸 刘襄河 杨子寒 石宇 李修峰 张雷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5,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食性对鱼类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并预测特定菌群对不同营养素的潜在功能。实验采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提取获得滇池高背鲫(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鳜鱼(Siniperca chuatsi... 本研究旨在探讨食性对鱼类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并预测特定菌群对不同营养素的潜在功能。实验采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提取获得滇池高背鲫(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鳜鱼(Siniperca chuatsi)、昆明裂腹鱼(Shizothorax grahami) 4种不同食性鱼类的肠道内容物,12个样品的16S rRNA,构建文库并测序,分析这4种鱼类肠道微生物的菌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显示,鱼类肠道菌群多样性受到食性的显著影响(P<0.05),综合表现为杂食性(滇池高倍鲫)>草食性(草鱼)>滤食性(昆明裂腹鱼)>肉食性(鳜鱼)。4种鱼类具有一些相同的优势菌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然而,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如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鳜鱼的优势菌群,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为草鱼的优势菌群等。功能预测发现,鳜鱼肠道中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草鱼抗病潜力略高于其他3种鱼类;约氏不动杆菌(A._johnsonii)、鲁氏不动杆菌(A. lwoffii)和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可能有助于宿主对蛋白质的消化,而拟杆菌属中的某些菌群可能有助于宿主消化纤维素。综上所述,食性是影响鱼类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差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食性与肠道优势菌群之间的关联,探讨特异菌群的功能,可为研究鱼类营养代谢的微生物效应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性 肠道微生物 菌群结构和多样性 消化 16S rRNA
下载PDF
硬刺松潘裸鲤消化道结构及食性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梁吉 熊中豪 +4 位作者 马代强 晏雯楚 何春林 刘航 熊森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7-444,共8页
为探究硬刺松潘裸鲤消化道结构特点同食性的关系,以孙水河(金沙江三级支流)的野生硬刺松潘裸鲤为试验对象,采用解剖学、组织学和胃含物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形态、肠道组织结构及食性特征。结果显示:硬刺松潘裸鲤口亚下位,下颌具有较钝... 为探究硬刺松潘裸鲤消化道结构特点同食性的关系,以孙水河(金沙江三级支流)的野生硬刺松潘裸鲤为试验对象,采用解剖学、组织学和胃含物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形态、肠道组织结构及食性特征。结果显示:硬刺松潘裸鲤口亚下位,下颌具有较钝且硬的角质;肠道根据其自然弯曲,可分为前、中、后肠,肠道长度和体长接近。组织学结构显示:前肠粗大、肠壁较厚、杯状细胞多、消化吸收面积大,具有储存研磨食物和消化吸收的功能;中肠消化吸收面积大,是主要的吸收部位之一;后肠细且长,消化吸收面积约为前肠的63.6%,承担排泄和部分吸收功能。食性特征分析显示,硬刺松潘裸鲤饵料生物分为着生藻类、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高等植物5大类,底栖动物和着生藻类为其主要食物。试验结果表明,硬刺松潘裸鲤是典型的底栖杂食偏肉食性鱼类,其消化道形态和组织学结构表现出与其食性相适应的特点,该结果可为硬刺松潘裸鲤的基础生物学及消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刺松潘裸鲤 食性 消化道结构 肠道
下载PDF
酰化淀粉消化过程中结构变化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4
作者 詹锦玲 许倩 +2 位作者 梁玉燊 麻荣荣 田耀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4-241,共8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了取代度分别为0.157、0.161和0.167的乙酰化、丙酰化和丁酰化淀粉(MSA、MSP和MSB)。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高压离子色谱等手段,系统研究3种酰化淀粉经小鼠十二指肠消化前后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结合...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了取代度分别为0.157、0.161和0.167的乙酰化、丙酰化和丁酰化淀粉(MSA、MSP和MSB)。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高压离子色谱等手段,系统研究3种酰化淀粉经小鼠十二指肠消化前后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结合气质联用及高通量测序等方法,解析酰化淀粉长期干预对健康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酰化淀粉经十二指肠消化后其短程、长程有序结构及分子结构均被破坏,并伴有大量短链产生,该结构有助于后续大肠中微生物发酵利用;酰化淀粉均能提高总短链脂肪酸含量,且MSA、MSP和MSB分别能特异性促进乙酸、丙酸、丁酸的释放,MSP和MSB的促进效果优于MSA;酰化淀粉均能促进有益菌属生长,MSB组粪小杆菌(Faecalibaculum)丰度显著提高,MSP显著促进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增长。综上,酰化淀粉显著改善肠道有益菌群,为酰化淀粉在食品功能配料中的广泛应用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化淀粉 消化 结构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核黄素对胃癌化疗患者消化道黏膜炎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DAO、LPS、DL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马乐 穆艾太尔·麦提努日 +2 位作者 艾斯克尔·吐拉洪 苏比努尔·艾尼瓦 玛依努尔·艾力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79-683,共5页
目的研究核黄素对胃癌化疗患者消化道黏膜炎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LPS)、D乳酸(DL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研究核黄素对胃癌化疗患者消化道黏膜炎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LPS)、D乳酸(DL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谷氨酰胺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核黄素治疗。比较2组化疗后消化道黏膜损伤程度、化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肠黏膜屏障功能(DAO、LPS、DLA)、肠道菌群(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大肠杆菌)及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消化道黏膜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IL-6、sTREM-1、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DAO、LPS、DL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38.10%(P<0.05)。结论核黄素应用于胃癌化疗患者消化道黏膜炎的防治中效果显著,可通过抗炎、抗氧化等效果减轻肠黏膜屏障损伤,稳定肠道菌群,从而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化疗 肠道菌群 消化道黏膜炎 胃肿瘤 肠黏膜屏障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通过干预肠道菌群改善阿司匹林致消化道损伤作用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路美娟 杨培丽 刘毅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043-1051,共9页
[目的]评价补阳还五汤的抗血小板效果并基于16SrDNA技术,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探讨其对抗血小板药物所致消化道损伤的干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血府逐瘀汤组、双抗组,各... [目的]评价补阳还五汤的抗血小板效果并基于16SrDNA技术,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探讨其对抗血小板药物所致消化道损伤的干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血府逐瘀汤组、双抗组,各组15只。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余4组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处理,连续给药2周。检测血清花生四烯酸(AA)、血栓素B2(TXB2)、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水平;监测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凝血时间,行便潜血实验,观察消化道黏膜病理组织切片;并提取大鼠粪便DNA进行16SrRNA测序并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AA、TXB2水平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GPⅡb/Ⅲa水平显著降低(P<0.01);补阳还五汤组大鼠便潜血阳性率最低(P<0.05),而且体外凝血时间、体质量增加量以及肠黏膜病理损伤程度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此外,通过Alpha与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补阳还五汤可以在门水平和属水平改善消化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可以显著降低GPⅡb/Ⅲa水平,并能改善阿司匹林导致的消化道损伤,其对消化道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影响消化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改善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例、上调普氏菌属和乳杆菌属等菌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消化道损伤 肠道菌群 补阳还五汤 抗血小板药物
下载PDF
两种饵料条件下点篮子鱼幼鱼酶活力及其消化道菌群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孙艳秋 李琪 +7 位作者 刘鉴毅 庄平 杨俊 彭彪彪 秦搏 赵峰 冯广朋 黄晓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504,共10页
以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人工饲料和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进行饲喂,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化分析方法,系统对比两种饵料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肝脏及消化道相关酶活力和消化道菌群的... 以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人工饲料和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进行饲喂,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化分析方法,系统对比两种饵料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肝脏及消化道相关酶活力和消化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虽然生长性能低于人工饲料组,但其淀粉酶活性更高,点篮子鱼对浒苔有良好的摄食和消化能力,浒苔足以满足点篮子鱼生长的需求;此外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消化道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表现出了更高的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在两种饵料条件下,菌群多样性随消化道延伸呈上升趋势,点篮子鱼幼鱼消化道菌群组成与饵料有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共有优势菌门;浒苔组消化道菌群整体多样性较饲料组高,组成结构更加丰富多样,有利于鱼类的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点篮子鱼摄食浒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基础,生态价值显著,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料 浒苔 消化道菌群 消化酶活性 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 点篮子鱼
下载PDF
米饭冷藏时间对老年人胃排空和体外动态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苹 伍鹏 +1 位作者 段续 陈晓东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01,共8页
作者旨在定量研究衰老引起的胃肠生理条件变化对米饭的胃排空和动态消化特性的影响。基于老年人与年轻人胃肠道生理条件的差异,利用动态体外人胃消化系统构建了老年人胃生理消化环境,考察了4℃下米饭冷藏时间(6、24、48 h)对胃排空和淀... 作者旨在定量研究衰老引起的胃肠生理条件变化对米饭的胃排空和动态消化特性的影响。基于老年人与年轻人胃肠道生理条件的差异,利用动态体外人胃消化系统构建了老年人胃生理消化环境,考察了4℃下米饭冷藏时间(6、24、48 h)对胃排空和淀粉水解动力学的影响;结合静态浸泡实验,分析了冷藏米饭的水分质量分数、质构和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静态浸泡过程中米饭的微观结构更加致密,米饭的持水力显著下降,而压痕硬度明显提高;冷藏48 h后,胃半排空时间(t_(1/2))从303.3 min显著增加到630.6 min,而淀粉消化率从15.4%下降为7.4%。研究结果表明,米饭经较长时间冷藏后,在老年人的消化环境中胃排空速度延缓,淀粉水解速率显著降低。该研究为深入理解米饭在老年人胃内的消化特性,选择和优化食物加工及贮藏方式,开发更加适合老年人的淀粉类主食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藏米饭 老年人胃肠道 体外动态消化 胃排空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不同养殖环境下中华圆田螺肠道菌群多样性试验
9
作者 黄明磊 黄凯 +2 位作者 宿志健 王超男 杨旭红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10期8-13,46,共7页
为了解2种不同养殖环境下中华圆田螺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设置稻田养殖组(A)池塘养殖组(B),别取A组和B组田螺的肠道内容物进行总菌群DNA提取纯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16S V3-V4区域扩增子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2组样本共得... 为了解2种不同养殖环境下中华圆田螺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设置稻田养殖组(A)池塘养殖组(B),别取A组和B组田螺的肠道内容物进行总菌群DNA提取纯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16S V3-V4区域扩增子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2组样本共得到131240条序列,共涉及25门215属,其中共有菌属169种,特有菌属各23种。基于97%的样本相似度,样本优化聚类为609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al unit)。A组以拟杆菌门(51.32%)、变形菌门(32.15%)为主;B组以拟杆菌门(43.12%)、变形菌门(25.12%)、厚壁菌门(18.57%)为主。在属水平上,A组以拟杆菌类(Bacteroides)、气单胞菌(Aeromonas)、乳酸菌属(Cetobacterium)等属细菌为主,B组以拟杆菌类(Bacteroides)、气单胞菌(Aeromonas)、变形菌属(Proteocatella)等属细菌为主。指出,A组肠道菌群比B组肠道菌群具有更高的个体差异性、更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更高的菌群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圆田螺 养殖环境 肠道 菌群结构
下载PDF
餐厨垃圾与生化污泥厌氧共消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延凯 何清玉 +4 位作者 温宗国 乔如林 陈磊 薛心诚 苗文青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0期92-96,共5页
【目的】厌氧处理工艺是餐厨垃圾处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餐厨垃圾单独厌氧由于碳氮比失衡容易导致酸抑制,可通过生化污泥联合厌氧来解决这一问题。【方法】利用自主设计的100 L立式锥底厌氧发酵系统,研究餐厨垃圾渣料与生化污泥联合厌氧... 【目的】厌氧处理工艺是餐厨垃圾处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餐厨垃圾单独厌氧由于碳氮比失衡容易导致酸抑制,可通过生化污泥联合厌氧来解决这一问题。【方法】利用自主设计的100 L立式锥底厌氧发酵系统,研究餐厨垃圾渣料与生化污泥联合厌氧的相关参数及产气量。通过连续进出料,前期进行餐厨垃圾渣料单独厌氧,后期进行餐厨垃圾渣料与污泥联合厌氧。【结果】每日检测相关参数发现,前期餐厨垃圾单独厌氧出现酸抑制后,加入污泥后挥发酸和COD浓度迅速下降,pH值在加入污泥后上升,而氨氮在加入污泥后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加入污泥后每千克垃圾产气量上升25.23%,有机质的降解率由76.60%提高至79.07%。通过菌群检测发现,加入污泥后细菌中的梭菌目(Clostridiales)与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丰度上升,甲烷菌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丰度大幅上升。【结论】加入污泥可减轻高负荷下餐厨垃圾单独厌氧产生的酸抑制现象,并提高有机质的产气率和降解率。研究揭示加入污泥前后菌群结构的变化,为餐厨垃圾与污泥联合厌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污泥 厌氧共消化 酸抑制 菌群结构
下载PDF
野生与养殖银鲳消化道菌群结构中产酶菌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建建 高权新 +3 位作者 张晨捷 彭士明 王建钢 施兆鸿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99-1909,共11页
实验对野生和养殖银鲳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后肠菌群结构进行了定性对比分析,并对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的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野生和养殖种群的消化道菌群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种群消化道各部分之间菌群... 实验对野生和养殖银鲳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后肠菌群结构进行了定性对比分析,并对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的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野生和养殖种群的消化道菌群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种群消化道各部分之间菌群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尽管养殖和野生银鲳均在幽门盲囊中具有最多的可培养细菌菌株,但野生银鲳消化道内主要菌群为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和Pseudochrobactrum,养殖银鲳消化道主要菌群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两种群共有细菌仅一株,即Psychrobacter piscatorii strain VSD503,但其分别存在于野生与养殖种群银鲳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在产酶菌株筛选中发现,野生银鲳消化道内分离到16株产酶菌,其中44%可培养菌能产蛋白酶,56%能产淀粉酶,11%能产脂肪酶,56%能产纤维素酶,部分菌株可产2株以上的消化酶,其中产3种以上酶的菌株有5株,且产酶量丰富。相对于野生银鲳,养殖银鲳消化道内分离到22株产酶菌,主要以产蛋白酶和淀粉酶为主,70%可培养菌可产蛋白酶,21%可产淀粉酶,仅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 VITGS可产纤维素酶,无一株菌产脂肪酶,其中只有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 VITGS产3种酶但产酶量相对较少。研究可为银鲳人工养殖中潜在益生菌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 消化道菌群结构 产酶菌 消化酶
下载PDF
维生素B1对5~15周龄鹅营养物质利用率、肠道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宝维 王姣 +5 位作者 葛文华 张名爱 岳斌 徐晨晨 贾玉辉 史雪萍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44-1452,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B1对5~15周龄鹅营养物质利用率、肠道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5周龄青农灰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公母各占1/2)。各组维生素B1的水平分别为0.8、2.6、4.4、6.2、...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B1对5~15周龄鹅营养物质利用率、肠道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5周龄青农灰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公母各占1/2)。各组维生素B1的水平分别为0.8、2.6、4.4、6.2、8.0、9.8 mg/kg。试验期11周。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B1能够极显著提高鹅对饲粮营养物质的利用率(P〈0.01);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15周龄各肠段肠长指数和肠体指数;显著降低15周龄盲肠内容物大肠杆菌 的数量(P〈0.05),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15周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降低隐窝深度和肠壁厚度。由此可见,5~15周龄鹅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维生素B1能够促进肠道发育和有益菌群增殖;鹅肠道形态变化与饲粮中营养物质利用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 营养物质利用率 消化道 菌群 组织学
下载PDF
中华花龟消化系统的组织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傅丽容 洪美玲 +2 位作者 史海涛 王力军 黄元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0-273,I0003,共5页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对4只成体中华花龟(Ocadia sinensis)的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中华花龟的消化道管壁除口腔外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成;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别主要在于粘膜层和肌层,舌、咽上皮为复层柱状...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对4只成体中华花龟(Ocadia sinensis)的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中华花龟的消化道管壁除口腔外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成;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别主要在于粘膜层和肌层,舌、咽上皮为复层柱状上皮,食道、胃、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大肠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食道粘膜上皮特化成与水呼吸有关的绒毛,胃体部肌层最发达,内斜中环外纵相间排列,厚约652.6±41.2μm,小肠绒毛长而密集呈叶状;肝实质内含大小不等的色素细胞,门管区明显,肝小叶分界不清;胰腺腺泡细胞发达,内分泌细胞零散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花龟 消化管 消化腺 组织结构
下载PDF
宁德地区养殖大黄鱼形态组织结构与品质特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燕燕 陶文斌 +4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陈胜军 林婉玲 荣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72-1482,共11页
宁德地区是我国大黄鱼养殖的主产区,揭示养殖大黄鱼的形态和消化结构与品质特性可为大黄鱼的精深加工和可持续养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本研究采用生物解剖和食品理化分析等方法,对大黄鱼的形体参数、各部分比例及采肉率,消化道各器官参... 宁德地区是我国大黄鱼养殖的主产区,揭示养殖大黄鱼的形态和消化结构与品质特性可为大黄鱼的精深加工和可持续养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本研究采用生物解剖和食品理化分析等方法,对大黄鱼的形体参数、各部分比例及采肉率,消化道各器官参数、肌原纤维直径、质构、色泽、蒸煮损失率、失水率、pH、氨基酸组成与滋味、脂肪酸组成等诸多方面的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宁德地区养殖大黄鱼肥满度高,为2.25%,鱼片占到体质量的57.32%,采肉率高;鱼头、鱼排和鱼尾共占体质量的27.35%。消化系统中胃发达,有15条环形幽门盲囊,肠长度适中,体现了养殖大黄鱼饲料喂养的消化特点。其内脏占体质量的10.73%,而肝脏占内脏重的36.65%,内脏中鱼鳔较厚,占内脏重的15.74%,肝脏与鱼鳔是值得深加工的原料。养殖大黄鱼肌肉色泽洁白,pH 6.66~6.74,大黄鱼肌纤维直径为104.21μm、肌纤维密度153.13个/mm^2,肉质较细嫩;其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1.93%,且赖氨酸含量较高,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5.92%,鱼肉鲜甘甜;肌肉中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脂肪酸总量的62.04%,其中必需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8.45%,EPA与DHA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0.01%,是人体补充必需脂肪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的优质食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养殖 形态结构 消化道结构 品质特性 宁德
下载PDF
鸡消化道正常菌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沈志勇 牛钟相 +1 位作者 彭军 程显召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6期61-63,共3页
在鸡的消化道内定植着大量的正常菌 ,主要有乳酸菌、拟杆菌、梭菌、肠杆菌等 ,他们对于维持机体健康、提高抗病能力以及营养、免疫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 ,正常菌群与鸡机体二者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 ... 在鸡的消化道内定植着大量的正常菌 ,主要有乳酸菌、拟杆菌、梭菌、肠杆菌等 ,他们对于维持机体健康、提高抗病能力以及营养、免疫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 ,正常菌群与鸡机体二者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 ,当这种平衡被破坏 ,就可导致机体发病。微生态制剂可以最大限度维持这种平衡 ,使机体处于健康状态。文章对鸡消化道正常菌群的消化特点、种类和数量、生理作用及机理 ,消化道菌群失调的原因及危害、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等作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菌群 抗病能力 营养水平 免疫 微生态制剂
下载PDF
鹅消化道正常菌群定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崔秀艳 王长文 +4 位作者 刘墨 刘冠廷 马训骏 刘晓娟 娄玉杰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7-21,24,共6页
为了探讨鹅日龄和消化道部位对正常均群定植规律的影响,以吉林白鹅为实验动物,试验期间饲喂以玉米秸秆为主要纤维源的日粮。采用稀释滴种法对0~56日龄鹅及成鹅消化道6个部位(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靠近黏膜的内容物... 为了探讨鹅日龄和消化道部位对正常均群定植规律的影响,以吉林白鹅为实验动物,试验期间饲喂以玉米秸秆为主要纤维源的日粮。采用稀释滴种法对0~56日龄鹅及成鹅消化道6个部位(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靠近黏膜的内容物及黏膜的8种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类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计数,从而获得主要正常菌群在消化道中的定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菌群定植 消化道 玉米秸秆
下载PDF
单环刺螠虫消化道组织学和细胞学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邵明瑜 张志峰 +2 位作者 康庆浩 马卓君 王开顺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5-270,共6页
对单环刺虫(UrechisunicoinctusVonDrasche)消化道的结构进行了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单环刺虫消化道可分为咽、食道、嗉囊、砂囊、胃、中肠、呼吸肠、直肠和排泄腔。咽、食道和直肠管壁由内向外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对单环刺虫(UrechisunicoinctusVonDrasche)消化道的结构进行了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单环刺虫消化道可分为咽、食道、嗉囊、砂囊、胃、中肠、呼吸肠、直肠和排泄腔。咽、食道和直肠管壁由内向外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嗉囊、砂囊、胃、中肠和呼吸肠壁仅由粘膜层和外膜组成。除食道外,胃之前的消化道及直肠上皮细胞均有发达的纤毛,中肠和呼吸肠上皮主要为微绒毛。消化道上皮主要分为3类细胞,第1种为柱状上皮细胞;第2种为粘液细胞;第3种为分泌细胞。粘液细胞和分泌细胞散布于柱状上皮细胞之间,且结构和数量随部位而异:粘液细胞在咽、食道、嗉囊、胃、中肠和直肠上皮中有较多的分布,分泌细胞在砂囊、胃、中肠和呼吸肠中数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环刺螠虫 消化道 结构
下载PDF
大口黑鲈消化道组织结构及黏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柳兰 陈侨兰 +5 位作者 杨淞 符红梅 叶星 李胜杰 杨世勇 杜宗君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9-554,共6页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moides)消化系统组织学和消化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及阿利新蓝-过碘酸雪芙(AB-PAS)的染色方法,对大口黑鲈消化道的组成结构及黏液细胞...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moides)消化系统组织学和消化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及阿利新蓝-过碘酸雪芙(AB-PAS)的染色方法,对大口黑鲈消化道的组成结构及黏液细胞的类型、分布及数量进行研究。【结果】大口黑鲈的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道组成,管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且通过统计肠道和幽门盲囊的直径、皱襞数目、皱襞高度和肌层厚度,发现从前至后管道直径和皱襞数目显著减小(P<0.05)。大口黑鲈消化道各个部位均有黏液细胞分布,黏液细胞主要分布在上皮组织中,且整个消化道除胃外(仅含有Ⅰ型)均含有Ⅰ、Ⅱ、Ⅲ和Ⅳ型的黏液细胞,食道和前肠中Ⅲ型黏液细胞数量最多,而口咽腔、中肠和后肠,则Ⅳ型黏液细胞数量最多。【结论】大口黑鲈的消化道不同部位组织结构不同,黏液细胞的分布,类型及数量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消化道 组织结构 黏液细胞
下载PDF
应用PCR-DGGE分析发酵床养殖仔猪消化道菌群多样性及其演替 被引量:5
19
作者 柳尧波 傅建功 +3 位作者 任素芳 郭立辉 张玉玉 刘玉庆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8,共5页
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发酵床和水泥地养殖21d和42d仔猪消化道各段菌群多样性和相似性,结果表明,饲养全程中仔猪胃中菌群种类较少,经胃酸等抑制作用,回肠中菌群最少;之后,菌群迅速增殖,盲肠、结肠中菌群种类较多。相比于水泥地,发酵床... 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发酵床和水泥地养殖21d和42d仔猪消化道各段菌群多样性和相似性,结果表明,饲养全程中仔猪胃中菌群种类较少,经胃酸等抑制作用,回肠中菌群最少;之后,菌群迅速增殖,盲肠、结肠中菌群种类较多。相比于水泥地,发酵床提供了稳定而丰富的菌群和稳定的温湿度,能够持续增加消化道两端的胃和结肠中的菌群多样性,促进回肠菌群演替为稳定的盲肠菌群;全程保持较高比例的乳酸菌属,一定程度上抑制或减缓弯曲菌属、志贺菌属、埃希氏菌属生长增殖,有利于构建和维护仔猪消化道正常菌群,对于提高仔猪健康和生产性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养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DGGE 发酵床 仔猪 消化道菌群
下载PDF
可口革囊星虫消化道的形态结构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雷世勇 卢明明 +1 位作者 丁理法 竺俊全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3-36,39,共5页
采用解剖及组织学显微技术观察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消化道的形态及组织学结构特征。消化道始于口,经咽、食道、游离肠、螺旋肠(上行肠及下行肠)、直肠,止于肛门,各段从内向外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组成。粘膜层表面具微绒毛... 采用解剖及组织学显微技术观察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消化道的形态及组织学结构特征。消化道始于口,经咽、食道、游离肠、螺旋肠(上行肠及下行肠)、直肠,止于肛门,各段从内向外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组成。粘膜层表面具微绒毛及纤毛,微绒毛增加了消化道的表面积,纤毛的摆动有利于消化道内食物或消化后残渣的运送;螺旋肠及直肠的粘膜层中均有杯状细胞,在下行肠前段与中段及上行肠前段与直肠中尤其多,杯状细胞能够分泌粘液,保护粘膜上皮,润滑食物及残渣。粘膜下层为结缔组织,肌层为环肌,外膜为浆膜。肠沿纺锤肌盘绕的特点延长了食物的滞留、消化和吸收时间,弥补了缺乏消化腺的不足。肠各段除直肠肌层较厚外,其余各段肌层薄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口革囊星虫 消化道 组织学 结构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