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流动与“日中亲善”——近代日本的中国留日学生教育策
1
作者 徐志民 黄尊严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79,共9页
甲午战后,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一些学人转而“以日本为师”,东渡留学。近代日本政府面对蜂拥赴日的中国留学生,一方面借机培养“亲日”分子和“亲日”势力;另一方面在留日教育中实施“知识封闭”和“教学保密”,以免学有所成的留日学生... 甲午战后,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一些学人转而“以日本为师”,东渡留学。近代日本政府面对蜂拥赴日的中国留学生,一方面借机培养“亲日”分子和“亲日”势力;另一方面在留日教育中实施“知识封闭”和“教学保密”,以免学有所成的留日学生成为其中国内地政策的潜在威胁。中国留日学生饱受日本社会歧视和学业限制,切身感受日本社会的侵华氛围与行动,非但难以产生“日中亲善”之情,反而与日本政府冲突不断。近代日本对中国留日学生的教育史证明,知识流动的逻辑远远弱于侵略战争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学生 留学教育 教育政策 “日中亲善” 日本政府
下载PDF
中韩日大学生体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莹 邹师 +4 位作者 李雄基 张周镐 广桥义敬 金信敬 赵圣镇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6-19,共4页
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在许多现实条件上中国赶不上韩日两国,但中国学生在多项身体指标测试中强于两国,说明了体育锻炼在身体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现行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和教育形式等不... 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在许多现实条件上中国赶不上韩日两国,但中国学生在多项身体指标测试中强于两国,说明了体育锻炼在身体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现行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和教育形式等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亟待深层次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大学生 体质测定 比较研究 中国 韩国 日本 身体指标 体育锻炼
下载PDF
认同与批判:清末留日学生的地域文化观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发建 张晶萍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5,共9页
留学异邦所造成的空间区隔和参照系的变化,不仅激发了清末各省留日学生的民族主义精神,也使他们的地域意识得到升华。在爱国先爱邦、谋国先谋邦的理念指导下,各省留学生们均强调本省对全国关系之重,期望本省在民族建国的运动中发挥领导... 留学异邦所造成的空间区隔和参照系的变化,不仅激发了清末各省留日学生的民族主义精神,也使他们的地域意识得到升华。在爱国先爱邦、谋国先谋邦的理念指导下,各省留学生们均强调本省对全国关系之重,期望本省在民族建国的运动中发挥领导作用。他们调查研究本省的历史地理文化状况以作为自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一股地域文化热。留学生们一方面认同本省文化、赋予其正面价值,另一方面又对地域文化中不适应社会竞争、不符合自治需要的成份进行反思与批判,警醒同胞谋求革新。留学生们通过重新评价赋予了地域文化不同的品格,并通过创办杂志、传播新学新知等实际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改绘了本省地域文化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留日学生 地域意识 文化形象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警察留日教育(1928—1945) 被引量:5
4
作者 石嘉 李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警察留学,是一个经常为国内学者提起,却一直未能展开的课题。清末中国曾派遣大批留学生赴日本学习警务,至民国中后期,南京国民政府、各日伪政权为维护反动统治、培养高级警才,改派在职警官赴日本留学,并形成一个人数可观的警察留学生群... 警察留学,是一个经常为国内学者提起,却一直未能展开的课题。清末中国曾派遣大批留学生赴日本学习警务,至民国中后期,南京国民政府、各日伪政权为维护反动统治、培养高级警才,改派在职警官赴日本留学,并形成一个人数可观的警察留学生群体。国内各政府还颁行相关规程,规范留学生的选派;日本则欲藉留日奴化教育,将其培养成维护沦陷区秩序的亲日分子。客观而论,部分警察留日学生不幸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鹰犬和汉奸,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学生在民族大义面前做出了理性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警察 留日学生 留日教育
下载PDF
中、日、美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屈东华 周珂 周艳丽 《四川体育科学》 2002年第2期5-6,共2页
对中、日、美三国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对比、分析后,对我国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提出建议:(1)完善评价内容。(2)重视过程性评价、自我评价。(3)优化评价过程。
关键词 体育学习评价 学生体育 学习评价体系 过程性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过程 自我评价 分析后 对比 美学
下载PDF
清末民初留日物理学生及其科学贡献 被引量:2
6
作者 咏梅 冯立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1-188,共8页
目的清理清末民初留日物理学生的总体脉络,为研究中国近代物理学史提供新线索。方法文献调研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中国留日学生就读学校的分布情况;收集109名晚清留日物理学生的资料,介绍其籍贯、在日就读学校、专业及事迹,考查清... 目的清理清末民初留日物理学生的总体脉络,为研究中国近代物理学史提供新线索。方法文献调研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中国留日学生就读学校的分布情况;收集109名晚清留日物理学生的资料,介绍其籍贯、在日就读学校、专业及事迹,考查清末民初留日学生归国后的有关物理学方面的活动。阐述了这批留学生对于民国时期的物理学普及、物理学教育、物理术语创制、物理研究等方面的贡献。结论认为清末的留日物理学生为中国物理学的体制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日本 物理学生 清末民初 物理学交流 物理学教育
下载PDF
陈天华蹈海原因新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刘云波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8-162,共5页
陈天华之所以走上蹈海自尽之路 ,主要是因为他在革命与改良两种救国主张之间举棋不定 ,无所适从以至长期处于焦虑、压抑、苦闷之心理状态的结果 ,具体而言是由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三对两难矛盾所决定的 ,即感情上倾向革命与理智上倾向改... 陈天华之所以走上蹈海自尽之路 ,主要是因为他在革命与改良两种救国主张之间举棋不定 ,无所适从以至长期处于焦虑、压抑、苦闷之心理状态的结果 ,具体而言是由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三对两难矛盾所决定的 ,即感情上倾向革命与理智上倾向改良的矛盾 ;革命派身份与改良派思想倾向的矛盾以及寄望于留日学界与失望于留日学界的矛盾等。正是这三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难矛盾 ,使陈天华这真诚的爱国者在对革命与改良两种救国主张的取舍上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信仰绝境 ,最终不得不选择蹈海自尽之路以求解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天华 蹈海原因 辛亥革命 留日学生
下载PDF
中日留学生教育现状及政策比较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高剑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5-77,共3页
通过数据比较、逻辑推理等方式,对中国和日本留学生现状、政策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中国留学生教育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 中日留学生教育 现状 政策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甲午战后日语翻译人才培养机制探寻 被引量:7
9
作者 汪帅东 李腾龙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4年第2期21-26,共6页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内忧外患频仍,国运岌岌可危,满清王朝为维护其统治,以强者为师,全面推行改革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比之于取法西洋,以日为师更为高效、理性、务实,也更易解燃眉之急;而这一切自然离不开日语译员的参与。鉴于此,清政府...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内忧外患频仍,国运岌岌可危,满清王朝为维护其统治,以强者为师,全面推行改革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比之于取法西洋,以日为师更为高效、理性、务实,也更易解燃眉之急;而这一切自然离不开日语译员的参与。鉴于此,清政府一方面选派赴日留学生,一方面聘请日本教习来华,双管齐下,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语翻译人才的短缺。此外,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激励了一批国内有志青年从事日语翻译,加速了日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升了日语翻译人才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可以说,甲午战争拉开了中国通过日文翻译西学的序幕,近代中国日语翻译人才培养机制始具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赴日留学生 日本教习 日语翻译人才培养机制
下载PDF
晚清江苏女性留学日本述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秋萝 姜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9-103,共5页
江苏留日女性构成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留日女性的专业选择学科覆盖面广,但主要集中在师范和工艺等方面;在求知的同时,她们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建立女性社团,创办女性报刊,呼吁女性解放,参加爱国救亡运动;江苏留日女性是时代的先... 江苏留日女性构成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留日女性的专业选择学科覆盖面广,但主要集中在师范和工艺等方面;在求知的同时,她们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建立女性社团,创办女性报刊,呼吁女性解放,参加爱国救亡运动;江苏留日女性是时代的先驱,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江苏 留日学生 女性
下载PDF
1904年云南留日学生浅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立英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7-129,共3页
1904年云南派遣129名学生留学日本,他们的年龄从17~62岁不等,广泛分布在云南全省各地,人数以大理、昭通、澄江、普洱等地为最多;其中许多来自于少数民族地区,几乎都留下功名,尤以选择军事、师范专业的人较多;他们归国后大多成... 1904年云南派遣129名学生留学日本,他们的年龄从17~62岁不等,广泛分布在云南全省各地,人数以大理、昭通、澄江、普洱等地为最多;其中许多来自于少数民族地区,几乎都留下功名,尤以选择军事、师范专业的人较多;他们归国后大多成为军、政等各行业的骨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04年 云南留日学生 分析
下载PDF
日华学会与留日教育(1918-1945)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66,共10页
文化教育侵略是日本侵华第二战场,在其侵华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日华学会从1918年成立至1945年解散,经营留日教育管理事务20余年,客观上为中国人留学日本教育事业做出一定成绩。然该会被纳入日本"对支文化事业"体系之后,逐... 文化教育侵略是日本侵华第二战场,在其侵华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日华学会从1918年成立至1945年解散,经营留日教育管理事务20余年,客观上为中国人留学日本教育事业做出一定成绩。然该会被纳入日本"对支文化事业"体系之后,逐渐嬗变为日本与欧美抢夺中国留学教育话语权、怀柔中国留学生的重要工具。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当局利用经费补给不断强化对其监管,日华学会文化渗透与怀柔色彩更加明显,妄图培养"大东亚新秩序和大东亚共荣圈的协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日华学会 留日学生 文化侵略
下载PDF
青木文教——日本西本愿寺派遣的赴藏留学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丽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3-88,共6页
 青木文教(1886—1956),日本著名藏学家,早年入京都府立中学,后退学入佛教大学学习。此间,被京都西本愿寺选派进入中国西藏留学,成为筑就他一生事业的契机,其著《西藏游记》不仅在日本的藏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我国研究近代西...  青木文教(1886—1956),日本著名藏学家,早年入京都府立中学,后退学入佛教大学学习。此间,被京都西本愿寺选派进入中国西藏留学,成为筑就他一生事业的契机,其著《西藏游记》不仅在日本的藏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我国研究近代西藏史、西藏文化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木文教 日本 西藏 西本愿寺 留学生 日本藏学
下载PDF
日本法学博士与清末新政——以交往、舆论与制度转型为视角 被引量:4
14
作者 史洪智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83,共9页
梳理庚子国变至辛亥革命十余年间的历史事实,中日两国关系呈现复杂的三重面相:第一,中日两国政府高层、精英人物之间有着十分频繁的、或公开或私密的交往;第二,国内各地报刊大量翻译和刊载日本政府高层、精英人物围绕清末各项改革事业... 梳理庚子国变至辛亥革命十余年间的历史事实,中日两国关系呈现复杂的三重面相:第一,中日两国政府高层、精英人物之间有着十分频繁的、或公开或私密的交往;第二,国内各地报刊大量翻译和刊载日本政府高层、精英人物围绕清末各项改革事业的言论主张;第三,大量留日学生归国后进入政府各部院,参与地方事务,全面主导了中国社会的变革。特别是日本法学博士在清末新政中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法学博士 清末新政 中日关系
下载PDF
满铁与留日教育——以南满中学堂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志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94,共7页
满铁在其附属地内建立了颇为完备的日本人教育系统,而对中国人主要实施初等教育,限制中等教育,直到1917年3月才创办了唯一一所主要接受中国学生的中学——南满中学堂,且以留日预备教育为主。满铁作为"国策会社",在留日教育态... 满铁在其附属地内建立了颇为完备的日本人教育系统,而对中国人主要实施初等教育,限制中等教育,直到1917年3月才创办了唯一一所主要接受中国学生的中学——南满中学堂,且以留日预备教育为主。满铁作为"国策会社",在留日教育态度、政策、结果等方面与日本政府一致,但在留日学生培养的目标、方向和力度方面又具有"株式会社"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铁 南满中学堂 留日教育 留日学生
下载PDF
当代中国人留日活动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管秀兰 苗丹国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9,42,共10页
作为当代中国400多万出国留学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赴日留学人员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群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人留日活动,受不同时期中日关系以及两国留学政策等因素的综合性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学成后回国以及仍在日本... 作为当代中国400多万出国留学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赴日留学人员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群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人留日活动,受不同时期中日关系以及两国留学政策等因素的综合性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学成后回国以及仍在日本各地留学或在世界各地就职就业的数十万留日学人群体,为中日两国间的科技、文化和教育交流作出积极贡献;当前中国的赴日留学活动处于一个持续稳定的"繁荣发展期";对促进两国间多领域、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活动 留学政策 留学生
下载PDF
清末女子留日运动述论 被引量:9
17
作者 谢忠强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10-113,共4页
为了救亡图存,清末维新派大力提倡女学运动,国内相继出现了新式女子学校。为了解决新式女子教育的师资问题,清末逐渐掀起了女子留学日本的运动。清末女子的留日运动不仅大大促进了国内的妇女解放运动,而且还直接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关键词 清朝末年 女学生 留学日本
下载PDF
中华学艺社与近代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铁权 郭晓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3-59,共7页
1916年,留日学生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丙辰学社,"1920年迁回国内,1923年改组为中华学艺社,1958年宣告解散。作为留日学生创建的一个综合性、群众性学术团体,中华学艺社在其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发行《学艺》杂志、译著科... 1916年,留日学生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丙辰学社,"1920年迁回国内,1923年改组为中华学艺社,1958年宣告解散。作为留日学生创建的一个综合性、群众性学术团体,中华学艺社在其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发行《学艺》杂志、译著科学书籍、出版科学丛书、召开学术年会、举办科学演讲等途径,积极传播科学知识与科学原理,进行学术交流。为推进中国教育的发展,中华学艺社还兴办学艺大学、学艺中学,大力开展科学教育,培育新式人才。所有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辰学社 中华学艺社 留日学生 《学艺》杂志 科学传播 教育 学术交流
下载PDF
近代留美生与留日生对中国社会影响之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燕玲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5-40,共6页
近代留美生和留日生是近代中国留学生中的主力,他们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留学走向的不同,也造成了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作用的主要领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留美生侧重于科技领域,留日生侧重于政治领域。形成这... 近代留美生和留日生是近代中国留学生中的主力,他们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留学走向的不同,也造成了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作用的主要领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留美生侧重于科技领域,留日生侧重于政治领域。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留学背景的不同以及留学生对留学所在国的观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国 留学运动 留美学生 留日生 近代化 社会影响 比较研究 历史背景
下载PDF
清末贵州留日学生与贵州教育近代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中美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61-65,共5页
贵州从清末开始大规模派遣留学生赴日本学习,留日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所学内容也较为广泛。这些留学生回国后主要选择从政或执教。他们成为了变革贵州传统教育的生力军,对贵州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贵州近代文明的建构和生... 贵州从清末开始大规模派遣留学生赴日本学习,留日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所学内容也较为广泛。这些留学生回国后主要选择从政或执教。他们成为了变革贵州传统教育的生力军,对贵州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贵州近代文明的建构和生长上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近代化 留日学生 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