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认知与国际地缘政治:欧美斯拉夫学视野中的俄罗斯文学
1
作者 林精华 《俄罗斯学刊》 2024年第1期53-78,共26页
英格兰、欧洲大陆、美国基于各自的地缘政治需要,商人、旅行家和外交官等分别译介俄罗斯文学,为19世纪后期开启学院化斯拉夫学奠定基础;布尔什维克政权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促成学院斯拉夫学在欧美迅速发展;二战结束伊始,苏联和西方... 英格兰、欧洲大陆、美国基于各自的地缘政治需要,商人、旅行家和外交官等分别译介俄罗斯文学,为19世纪后期开启学院化斯拉夫学奠定基础;布尔什维克政权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促成学院斯拉夫学在欧美迅速发展;二战结束伊始,苏联和西方进入冷战状态,孕育出直接服务于遏制敌人之战略的“苏联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斯拉夫学也受冷战格局影响,但鲜受政治正确左右,致使其未如“苏联学”那样显赫,也不随着苏联解体而萎缩,甚至反哺俄国学界,为后冷战时代世界读者深入理解俄罗斯问题和欧美-俄国之复杂关系提供了审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拉夫学 地缘政治 俄罗斯文学 翻译和研究
下载PDF
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的转向
2
作者 张道奎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3,共11页
在革命文学运动时期,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民国初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作为唯物史观的组成部分传入中国时,日本是重要的理论中转站,此时意识形态的理论重心集中于“精神上的构造”“由经... 在革命文学运动时期,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民国初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作为唯物史观的组成部分传入中国时,日本是重要的理论中转站,此时意识形态的理论重心集中于“精神上的构造”“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两方面意涵。而在革命文学运动中后期,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形势及革命理论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传播也逐步摒弃了意识形态理论的日本因素,实现了与俄苏马列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对接;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重心,也随之转变为强调文艺与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立场。革命文学运动时期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和阶级斗争立场的绾合,对中国革命时期与建设时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理清上述理论转变过程,对于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革命文学运动 文艺 阶级斗争 日本 俄苏
下载PDF
“俄罗斯文学研究中国学派”建设的一种先行尝试——评张建华教授的《俄罗斯文学的理论思考与创作批评》
3
作者 吴振宇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1期8-13,89,共7页
2021年出版的《俄罗斯文学的理论思考与创作批评》共辑录张建华教授不同时期所写的论文36篇。从俄罗斯文学概论、俄罗斯文学经典重读、21世纪俄罗斯文学纵览等几个方面对作家、作品、思潮展开了具体的批评。本文作者认为,其中一些颇具... 2021年出版的《俄罗斯文学的理论思考与创作批评》共辑录张建华教授不同时期所写的论文36篇。从俄罗斯文学概论、俄罗斯文学经典重读、21世纪俄罗斯文学纵览等几个方面对作家、作品、思潮展开了具体的批评。本文作者认为,其中一些颇具学理性术语的“发明”,对俄国文学正典体系的再建构是此书的两大特色。张建华的文学批评与当下学界提倡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口号相呼应,是使这一学术畅想成为可能的一种先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建华 俄罗斯文学研究 中国学派 理论思考 创作批评
下载PDF
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下高校俄文文献保障现状与发展策略
4
作者 俞紫梅 仝卫敏 程雪颖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100,共7页
文章采用访谈与引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挖掘从事俄罗斯研究相关学者的俄文文献需求,在调查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俄文文献保障情况基础上,提出加强俄文学术图书资源建设、确保俄文重点期刊和报纸资源完整和可获取、加快俄文... 文章采用访谈与引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挖掘从事俄罗斯研究相关学者的俄文文献需求,在调查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俄文文献保障情况基础上,提出加强俄文学术图书资源建设、确保俄文重点期刊和报纸资源完整和可获取、加快俄文图书回溯工作、整合俄罗斯开放获取资源、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连结纽带作用等高校俄文文献资源保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俄文文献 文献保障 区域国别研究
下载PDF
隔空参与:鲁迅与苏俄文艺论战
5
作者 李春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34,共9页
20世纪20年代,在对苏俄文艺论战的关注和参与中,鲁迅更多地站在了以普列汉诺夫理论为思想源头的“同路人”文学一边。鲁迅对苏俄文学理论和作品的大量翻译,客观呈现了他对苏俄文学的价值取向,而在对论争文献的翻译和对苏俄文学丛书的编... 20世纪20年代,在对苏俄文艺论战的关注和参与中,鲁迅更多地站在了以普列汉诺夫理论为思想源头的“同路人”文学一边。鲁迅对苏俄文学理论和作品的大量翻译,客观呈现了他对苏俄文学的价值取向,而在对论争文献的翻译和对苏俄文学丛书的编选中,则表现出参与论战的主体性。他对苏俄“同路人”文学的亲和,表明他本人即有“同路人”的思想内蕴,这成为他参与苏俄文艺论战的必然性。鲁迅的“立人思想”以及对知识分子的使命意识的强调,与马克思主义是相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普列汉诺夫 苏俄文艺论战 “同路人”文学
下载PDF
译介与重铸:苏俄资源与创生期的中国左翼文论——以1930年前后“托尔斯泰评论”热为考察视角
6
作者 覃昌琦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80,共12页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享有世界性声誉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家,1908—1911年间,俄苏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刚兴起的马克思主义批评都把目光聚焦在托尔斯泰“重新估值”上,形成了俄苏文化界的论争势态。这一时期列宁的“托尔斯泰论”具...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享有世界性声誉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家,1908—1911年间,俄苏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刚兴起的马克思主义批评都把目光聚焦在托尔斯泰“重新估值”上,形成了俄苏文化界的论争势态。这一时期列宁的“托尔斯泰论”具有正本清源的效用,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经典文本。随着俄苏“托尔斯泰论”译介到中国,并在1928年托氏百年诞辰纪念时达到小高潮,“托尔斯泰论”也成为这一时期被频繁谈论的话题。探讨国内托尔斯泰评价的俄苏资源,托尔斯泰接受如何经译介、征引到论述而具有文论化特质,这对考察创生期的中国左翼文论从“重新估值”托尔斯泰的思想训练到呈现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状貌,以及审视文论史视野下的中国左翼文学自身理论体系构建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参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俄资源 托尔斯泰论 马克思主义文论 左翼文学
下载PDF
《文艺生活》中的译介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翻译文学
7
作者 王丹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4期129-139,共11页
跨越整个20世纪40年代的《文艺生活》发表了近百篇文学译介。桂林版《文艺生活》刊发了大量苏俄以及其他国家反映战争和反法西斯题材的文学译介,丰富了中国抗战文艺的艺术画廊,对政治意识形态起到了重要的声援作用。抗战胜利后出版的光... 跨越整个20世纪40年代的《文艺生活》发表了近百篇文学译介。桂林版《文艺生活》刊发了大量苏俄以及其他国家反映战争和反法西斯题材的文学译介,丰富了中国抗战文艺的艺术画廊,对政治意识形态起到了重要的声援作用。抗战胜利后出版的光复版、海外版、穗新版《文艺生活》虽然文学译介数量远不及桂林版,但苏联文学译介的惯性影响力仍不可忽视,同时英美等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以及弱小民族文学也都是时代声音的回响。《文艺生活》中文学译介的内容构成和布局演变,恰是与中国20世纪40年代现实语境磨合、协调后生成的20世纪40年代翻译文学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生活》 文学译介 苏俄文学 20世纪40年代翻译文学
下载PDF
俄国之于中国的意义与俄苏问题研究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冯玉军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8-139,159,160,共24页
俄国对于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大纵深、长时段的。但与此同时,中国对于俄国、苏联问题的研究却是相对滞后的,中国人对俄苏对于中国影响的认知是相对肤浅的。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厘清俄国之于中国的意义、总结中国俄苏问... 俄国对于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大纵深、长时段的。但与此同时,中国对于俄国、苏联问题的研究却是相对滞后的,中国人对俄苏对于中国影响的认知是相对肤浅的。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厘清俄国之于中国的意义、总结中国俄苏问题研究的进展与不足、改进和提升中国俄苏问题的研究方法,对于学术的进步、知识的积累与传承以及在外交实践中更好地维护和拓展中国国家利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剖析四百年来俄国之于中国的影响和意义入手,回顾总结了中国俄苏问题研究的主要历程、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深化中国俄苏研究的方法论选项:要将中俄关系置于由历史发展、国际比较、中国利益三个坐标轴共同组成的立体空间中加以审视;要打破学科界限,合理利用不同学科的范式、理论与方法,实现跨学科的研究;要突破学科内部不同研究方向的界限,做到"既专又通";要实现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的融会贯通,在现实关照中回顾历史,在历史背景下把握现实;要广泛借鉴俄苏研究的世界经验,实现俄苏问题研究的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苏研究 中俄关系 学术史 方法论
下载PDF
俄苏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雪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0-83,共4页
20世纪尤其是从"五四"到"文革"之前的这个阶段,苏联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五四"时期"为人生"的文学、20和30年代的革命文学、40年代的延安文学、5... 20世纪尤其是从"五四"到"文革"之前的这个阶段,苏联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五四"时期"为人生"的文学、20和30年代的革命文学、40年代的延安文学、50年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甚至"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都受到了俄苏文学的直接影响。文革结束后,苏联文学模式不再是中国文学的唯一选择,中国作家对苏联文学进行了有选择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苏文学 中俄文学 中国文学 文学关系
下载PDF
中俄、中苏文学关系的历史省思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精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1-66,共6页
中俄、中苏文学关系是一个历史的演进过程。历史已进入21世纪,我们应调整认识这一关系的路径和视角,重新认识70年来苏联文学的历史遗产,正确看待世纪之交的“当下俄国文学”,正确认识20世纪末中国兴起的俄国文学热。
关键词 俄苏文学 中国文化 文学关系 历史省思
下载PDF
俄罗斯问题的西方表述--关于欧美俄苏研究导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精华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7-123,共27页
在国际学术界和国际政治领域,俄罗斯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之所以如此,远不只是俄国本身的文明结构之复杂性所致,更有西方的独特表述之原因。影响西方对俄罗斯问题表述的,是因为西方自身的欧洲中心论、欧美所建构的"西方"... 在国际学术界和国际政治领域,俄罗斯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之所以如此,远不只是俄国本身的文明结构之复杂性所致,更有西方的独特表述之原因。影响西方对俄罗斯问题表述的,是因为西方自身的欧洲中心论、欧美所建构的"西方"概念及其在国际和俄国所产生的反应、对俄罗斯问题进行斯拉夫-俄国-苏联学研究等,这些原因从不同方面促成了西方对俄罗斯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远不同于俄国,既时有谬误,又始终有着主体意识、独特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苏研究 苏联学“西方”概念
下载PDF
论中国俄苏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建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8-118,共11页
中国的俄苏文学研究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从稚嫩逐步走向成熟,近20年来成绩尤为突出。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清末至当下的中国俄苏文学的学术发展脉络;第二部分从专题和作家研究切入,探讨了中国在俄苏文论... 中国的俄苏文学研究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从稚嫩逐步走向成熟,近20年来成绩尤为突出。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清末至当下的中国俄苏文学的学术发展脉络;第二部分从专题和作家研究切入,探讨了中国在俄苏文论、俄苏文学与文化关系、俄国“白银时代”文学、中俄文学关系、俄苏文学思潮和文学史、19和20世纪俄苏重要作家等方面的研究状况;第三部分对这一学科的学术发展状况进行了反思和前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苏文学研究 学术史 反思与前瞻
下载PDF
正本清源,打开历史与美学的僵结——论李建军的《重估俄苏文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鹏程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9-25,共7页
《重估俄苏文学》对俄苏文学精神、文学理念、文学传统、文学批评以及观念异变与路向转换等俄苏文学的方方面面追本溯源,削株掘根,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全面重估和深度清理。进而摧陷廓清,揭櫫了其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根牙磐错的复杂关联,是... 《重估俄苏文学》对俄苏文学精神、文学理念、文学传统、文学批评以及观念异变与路向转换等俄苏文学的方方面面追本溯源,削株掘根,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全面重估和深度清理。进而摧陷廓清,揭櫫了其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根牙磐错的复杂关联,是一部打开俄苏文学研究"僵结"的力作,也是一部打开我们这个时代文学困局、提撕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视野与水平的巨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估 俄苏文学 正本清源 打开 僵结
下载PDF
凤凰涅槃与再生:俄罗斯的纳博科夫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文霞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2期302-307,共6页
俄罗斯的纳博科夫研究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纳博科夫作品经历了一个从侨民文学界的褒贬不一和苏联官方的禁止,再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官方文学界热情接纳的过程。最近20年的俄罗斯纳博科夫研究,呈现出热闹非凡的场面,"俄罗斯性"... 俄罗斯的纳博科夫研究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纳博科夫作品经历了一个从侨民文学界的褒贬不一和苏联官方的禁止,再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官方文学界热情接纳的过程。最近20年的俄罗斯纳博科夫研究,呈现出热闹非凡的场面,"俄罗斯性"与"非俄罗斯性"之争始终是俄罗斯纳博科夫研究的一个焦点,而纳博科夫和俄罗斯经典作家之间的关系研究也成为纳博科夫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研究 俄侨文学界 苏联 俄罗斯性
下载PDF
苏俄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玉能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69-75,共7页
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在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直接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与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30年代到50年代是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接受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第二个... 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在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直接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与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30年代到50年代是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接受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第二个阶段是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主要是与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疏离;80年代以后是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对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反思。在经过"接受——疏离——反思"的历程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点:反映论、政治化、人民性、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形态 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下载PDF
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前苏联学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概观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绍香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9-54,共6页
本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俄苏汉学的发展脉络和前苏联学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大成果。指出,前苏联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成果必将作为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被承传下来,它在促使“世界文学”早日来临的进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俄苏汉学 前苏联学者 研究 文化遗产 世界文学
下载PDF
“左联”湖南作家与俄苏文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德发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1期67-71,共5页
“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内核、经世致用的近世湖湘文化特质以及救亡图存的时代呼求构筑起“左联”湖南作家的期待视野。期待视野的相通性使这个聚合得并不十分紧密的团体在择取外来文学时呈现出鲜明的群体特征 ,即以俄苏文学为主要的导... “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内核、经世致用的近世湖湘文化特质以及救亡图存的时代呼求构筑起“左联”湖南作家的期待视野。期待视野的相通性使这个聚合得并不十分紧密的团体在择取外来文学时呈现出鲜明的群体特征 ,即以俄苏文学为主要的导师和朋友。由于中国新文学具有浓厚的文化属性 ,因而“左联”湖南作家对俄苏文学的偏爱 ,与其说是文学上的认同 ,毋宁说是文化上的认同。而湖湘文化的缺失则造成了他们对外来文学最终缺乏一种兼收并蓄的胸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籍作家 期待视野 湖湘文化 俄苏文学 左翼作家联盟 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 现实主义 比较文学 批判意识
下载PDF
冯雪峰与俄苏文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朝辉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3-6,共4页
冯雪峰是我国最早而且系统地译介俄苏文艺理论的主要翻译家之一,其译介活动是时代的使然,历史的必然。其译介内容具有庞杂性和片面性的特点,这对其文艺思想产生了双重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关键词 冯雪峰 俄苏文论 译介和影响
下载PDF
新中国布尔加科夫小说研究的阶段性特征
19
作者 唐逸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392-398,共7页
布尔加科夫是俄罗斯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其独特的讽刺手法、深刻犀利地批判、辛辣风趣的语言、博大精深的内容使其作品成为文学研究的焦点。在中国,对布尔加科夫小说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对其小说的评价也并非一开始就是公平公正的,但... 布尔加科夫是俄罗斯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其独特的讽刺手法、深刻犀利地批判、辛辣风趣的语言、博大精深的内容使其作品成为文学研究的焦点。在中国,对布尔加科夫小说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对其小说的评价也并非一开始就是公平公正的,但时至今日,对布尔加科夫小说的研究已经硕果累累,从无到有、从单一到丰富、从主观到客观、从浅显到深入,学者们诠释着不朽的经典。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按照时间顺序对中国的布尔加科夫小说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与阶段划分,并总结各个阶段研究的特点,我们期待对新世纪布尔加科夫小说的研究会有一个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加科夫 苏联文学 俄罗斯文学 小说 作家
下载PDF
1945年前美俄(苏)对华政策特点之比较
20
作者 茹莹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3-138,共6页
由于不同地理环境、经济实力、历史传统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 ,1 945年以前的美俄 (苏 )对华政策存在很大的差异。就在华扩张方式而言 ,美国强调经济的扩张 ,俄国则注重领土的控制 ,苏联继承了俄国的这一战略传统 ;在如何对待中国... 由于不同地理环境、经济实力、历史传统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 ,1 945年以前的美俄 (苏 )对华政策存在很大的差异。就在华扩张方式而言 ,美国强调经济的扩张 ,俄国则注重领土的控制 ,苏联继承了俄国的这一战略传统 ;在如何对待中国革命的问题上 ,美国始终站在中国革命的对立面 ,而苏联对待中国革命的总体态度虽然是积极的 ,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不过 ,无论是美国 ,还是俄国 (苏联 ) ,在其各自政策的背后 ,国家利益都是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俄国(苏联)对华政策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