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ndovascular recanalization of occluded large cerebral arteries during the subacute phase of cerebral infarction:a case series report 被引量:43
1
作者 Kangning Chen Xianhua Hou +5 位作者 Zhenhua Zhou Guangjian Li Qu Liu Li Gui Jun Hu Shugui Shi 《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 SCIE 2017年第3期124-131,共8页
background Intrav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with or withou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during the acute phase are approved therapies for ischaemic stroke.Due to the short treatment time window(<6 hours)and oft... background Intrav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with or withou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during the acute phase are approved therapies for ischaemic stroke.Due to the short treatment time window(<6 hours)and often treatment failure,these patients would still have an intracranial arterial occlusion(IAO).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se patients can benefit from subsequent interventional recanalizationof their occluded artery in the subacute phase.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we have examine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in patients who have received eithe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o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for IAO in the subacute phase of their stroke.Methods Patients with subacute symptomatic ischaemic stroke caused by IAO were assessed to identify the responsible artery and low perfusion areas by CT angiography,MR angiography or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In eligible patients,a PTA or PTAS was performed to reopen the occluded artery.Regular antithrombotic therapy,use of statins,control of risk factors an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were prescribed after the procedure.All patients had regular follow-up up to 12 months.results PTA or PTAS was performed in 16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aused by IAO in the subacute phase.After the procedure,12 cases were recanalized,two were partially recanalized and two failed to open.One patient with left C6 segment occlusion of the carotid artery had a central retinal artery embolism after PTAS.The perioperative adverse events were 6.25%.At 3 months,the distribution of 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s was 0(seven cases),1(three cases),2(five cases)and 3(one case).conclusion Selective PTA or PTAS could be performed in ischa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a small infarct size and large area of hypoperfusion from an occluded large cerebral artery after the acute phase.It may improve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is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subacute infarction
原文传递
Creation of reversed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 to assay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云梅 曹红翠 +1 位作者 徐哲荣 陈晓明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CSCD 2004年第6期738-742,共5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new assay for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PAF), to compare it with bio-assay; and to discuss its significance in some elderly people diseases such as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new assay for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PAF), to compare it with bio-assay; and to discuss its significance in some elderly people diseases such as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To measure PAF levels in 100 controls, 23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65 case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y reversed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 (rHPLC). Results:rHPLC is more convenient, sensitive,specific, and less confusing, compared with bio-assay. The level of plasma PAF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s (P<0.01), an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nclusion: Detection of PAF with rHPLC is more reliable and more accurate. The new assa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PAF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Reversed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erebral infarction
下载PDF
Endovascular middle cerebral arterial occlusion in a nonhuman primate model of chronic stroke
3
作者 Qiang Wang Tong Zhang Chunyu Zhao Bin Du Feng Gao Mei Wen Weijian Ji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8期629-634,共6页
No study has reported the safety, effectiveness, and consistency of endovascula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 a 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 model. Nor have studies verified the safest and most effective segment, ... No study has reported the safety, effectiveness, and consistency of endovascula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 a 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 model. Nor have studies verified the safest and most effective segment, or branch, in the embol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 this experiment, cerebral infarction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at M1, an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trunks on the contralateral side of the handedness of rhesus monkeys by using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The results confirmed a high animal survival rate in stroke models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upper trunk occlusion. There was pronounced paralysis at the acute phase, long-term upper extremity dysfunction at the chronic phase, and the models showed good repeatability and consistency. Thus, this study describes a safe and effective model of chronic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human primate animal model cerebral infarction chronic phase endovascular occlus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便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罗清清 陈欣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7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便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福建省某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2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负性情绪、血常规、血生化及排便情况等,分...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便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福建省某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2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负性情绪、血常规、血生化及排便情况等,分析患者便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便秘发生率为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瘫、吞咽困难、插胃管、焦虑、抑郁、神经功能缺损状况、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糖化血红蛋白水平(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等是便秘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焦虑是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显示,本次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处于中等水平。临床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便秘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关的措施,预防便秘的发生,以减少便秘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便秘 急性期 发生率 影响因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讨电针治疗不同年龄段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赵镇涛 王之湄 安军明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7期48-55,共8页
目的:回顾分析电针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接受电针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病历按年龄分为青中年组和老年组,对两组患者病历中两个访视点的相关诊疗数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青中年组... 目的:回顾分析电针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接受电针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病历按年龄分为青中年组和老年组,对两组患者病历中两个访视点的相关诊疗数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青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病历中的基线资料,除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史和动脉硬化情况这5项具有明显的差异外,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电针干预启动时机为发病后3~8 d,电针治疗总天数多落在5~9 d。老年组电针干预启动时机为发病后3~6 d,电针治疗总天数多落在5~10 d;两组患者脑梗死急性期针刺时上肢部腧穴常选曲池、合谷、外关、内关及手三里,下肢部腧穴常选足三里、丰隆、阳陵泉、悬钟、解溪、太溪及太冲,其他腧穴常选百会。上肢常用的电针组穴分别是曲池加外关和手三里加外关,下肢常用的电针组穴是足三里加丰隆、足三里加解溪和阳陵泉加丰隆。电针波型常选择疏密波,其次是连续波,极少选用断续波;青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经过电针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干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疗效显著,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改善;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电针的启动时机和干预总天数不同;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电针干预方案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脑梗死 电针 不同年龄段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许荥洁 黄彬舟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以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认知功能、血管内皮功能以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4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以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认知功能、血管内皮功能以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4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尤瑞克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定向力、选项、抽象能力、视空间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评分分别为(4.94±0.48)、(5.04±0.47)、(1.90±0.48)、(4.67±1.05)、(2.76±0.76)、(5.13±0.95)、(2.66±0.86)分,高于对照组的(3.51±0.32)、(3.89±0.28)、(0.95±0.28)、(3.42±0.48)、(1.90±0.47)、(4.27±0.66)、(1.93±0.47)分(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ET-1(77.26±10.96)ng/L、NO(33.81±5.63)μmol/L、NOS(13.59±4.53)μmol/L、VEGF(212.96±24.45)ng/L低于对照组的(107.71±11.58)ng/L、(49.74±8.99)μmol/L、(26.32±6.33)μmol/L、(278.87±28.94)ng/L,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MMP-9(122.72±26.04)U/ml、MDA(3.08±0.44)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61.63±28.66)U/ml、(4.14±0.97)μmol/L;血清总抗氧化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T-AOC(12.10±0.61)U/ml、SOD(96.17±13.35)U/ml高于对照组的(10.52±0.67)、(80.53±28.97)U/ml,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以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认知功能,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改善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期 尤瑞克林 丁苯酞 认知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骨盆辅助式机器人训练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步行与躯干控制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卫国 杨延辉 +3 位作者 张光明 邢小桐 赵欣贻 曹乾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4期564-567,574,共5页
目的:探讨骨盆辅助式机器人训练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步行与躯干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20年5月—2023年4月陕西省康复医院收治的21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8,采用常规训练)和研究组(n=1... 目的:探讨骨盆辅助式机器人训练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步行与躯干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20年5月—2023年4月陕西省康复医院收治的21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8,采用常规训练)和研究组(n=108,采用骨盆辅助式机器人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步行功能、步态参数、平衡功能和躯干控制功能。结果:与训练前相比,训练2个月后两组患者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训练2个月后的FAC分级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训练前比较,训练2个月后两组患者步态参数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训练2个月后患者步态参数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训练前比较,训练2个月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BBS)和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训练2个月后BBS评分和TCT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辅助式机器人训练可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步行功能、平衡功能和躯干控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辅助式机器人 脑梗死 急性期 步行功能 躯干控制功能
下载PDF
活血通络化瘀汤联合艾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研究
8
作者 潘思思 刘春花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1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化瘀汤联合艾灸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活血通络化瘀汤联合艾灸治疗。2组疗程均...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化瘀汤联合艾灸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活血通络化瘀汤联合艾灸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量表(FM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值[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Vs)]、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73.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上述4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低(P<0.05);治疗组BI、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RI、PI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Vs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组RI、PI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Vs指标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络化瘀汤联合艾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效果较好,可提升临床疗效,缓解症状,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恢复期 气虚血瘀型 活血通络化瘀汤 艾灸
下载PDF
芪归化痰消梗汤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效果
9
作者 李敬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6期92-94,98,共4页
目的:观察芪归化痰消梗汤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6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 目的:观察芪归化痰消梗汤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6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芪归化痰消梗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水平、血清学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81/84),高于对照组的86.90%(7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症、次症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V、HB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S100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归化痰消梗汤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改善血清学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丁苯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期 芪归化痰消梗汤 丁苯酞 中医证候积分 血液流变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脑反射治疗仪联合虚拟现实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
10
作者 李国辉 姜波 《临床研究》 2024年第8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CI)恢复期患者采用脑反射治疗仪联合虚拟现实训练进行干预对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CI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3...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CI)恢复期患者采用脑反射治疗仪联合虚拟现实训练进行干预对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CI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脑反射治疗仪联合虚拟现实训练,对两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ugl-Meyer量表(FMA)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反射治疗仪联合虚拟现实训练应用于CI恢复期患者中,可改善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反射治疗仪 虚拟现实训练 脑梗死恢复期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APTw-MRI对亚急性期脑梗死梗死核心及缺血半暗带酸碱度变化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冠杰 王彩华 +3 位作者 史志涛 于昊 秦元林 陈月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MRI用于评估亚急性期脑梗死梗死核心(IC)和缺血半暗带(IP)有关酸碱度(pH)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亚急性期脑梗死91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健康志愿者90例为对照组,均予以常规MRI、DWI和APTw检查...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MRI用于评估亚急性期脑梗死梗死核心(IC)和缺血半暗带(IP)有关酸碱度(pH)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亚急性期脑梗死91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健康志愿者90例为对照组,均予以常规MRI、DWI和APTw检查,其中观察组26例患者开展灌注加权成像(PWI),将DWI、PWI以及APTw图像当作基础明确观察组IC区域、PWI-DWI不匹配区域和APT-DWI不匹配区域,将观察组的梗死侧和对侧、对照组两侧IC区域、PWI-DWI不匹配区域以及APT-DWI不匹配区域的APTw值开展对比。结果两组各个区域的APTwmax、APTwmin、APTwmax-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区和IC对侧的各个APTw值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区域内各个APTw数值和对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WI-DWI不匹配区域、APT-DWI不匹配区域有关APTwmax、APTwmin、APTwmax-min均较对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I-DWI不匹配区域、APT-DWI不匹配区域有关APTwmax、APTwmin、APTwmax-min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区的APTwmax、APTwmin、APTwmax-min均较PWI-DWI不匹配区域、APT-DWI不匹配区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区的APTwmean和ADC值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0.530,P<0.05)。结论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IC酸碱代谢改变不明显,但IP局部伴随酸碱代谢失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亚急性期 缺血半暗带 梗死核心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抗凝在急性/亚急性重症颅内静脉血栓治疗中的探索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舒缘 张开元 +4 位作者 谷亚钦 李京凯 周陈 吉训明 段建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0-288,共9页
目的 本研究初步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凝治疗在急性/亚急性重症颅内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10例经过糖皮质激素联合抗凝治疗的急性/亚急性重症CVT患者,对治疗前后及出院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 本研究初步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凝治疗在急性/亚急性重症颅内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10例经过糖皮质激素联合抗凝治疗的急性/亚急性重症CVT患者,对治疗前后及出院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颅内压增高情况和血清、脑脊液炎症指标及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经过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2周,与入院时基线值相比,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P<0.05),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P<0.0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P<0.01)和脑脊液IL-6浓度(P<0.01)均明显下降;与入院时基线值相比,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P<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ore,NIHSS)(P<0.01)和颅内压(P<0.01)均明显下降;出院3个月时mRS、NIHSS进一步下降(P<0.01)。在住院及随访期间,10例患者均未出现静脉血栓复发、自发性骨折或骨坏死等激素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凝治疗对急性/亚急性重症CVT患者可能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亚急性期 糖皮质激素 抗凝 预后
下载PDF
简易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方案对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主观感受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13
作者 李静 申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4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简易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方案对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主观感受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简易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方案对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主观感受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简易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方案。比较两组的主观感受、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巴氏指数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2个月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简易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方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主观感受,能增强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可减轻神经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日常生活 功能训练 脑梗死 急性期 偏瘫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红 徐玉 常志锋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0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急性期患者采用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油田总医院收治的80例CI急性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0,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与对照组(n=40,阿托伐他汀...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急性期患者采用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油田总医院收治的80例CI急性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0,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与对照组(n=40,阿托伐他汀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峰流速(Vp)减慢,且研究组慢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治疗CI急性期,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急性期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多时相CTA联合CTP对急性脑梗死近期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冉晓波 詹浩辉 杨俊霞 《临床研究》 2023年第3期33-38,共6页
目的探讨多时相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对急性脑梗死近期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洛阳市偃师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均实施多时相CTA和CTP检... 目的探讨多时相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对急性脑梗死近期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洛阳市偃师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均实施多时相CTA和CTP检查,并随访3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剔除15例患者,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34)和预后良好组(N=138)。比较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组的多时相CTA、CTP检查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近期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多时相CTA联合CTP对患者近期神经功能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患者近期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9.77%;预后不良组区域软脑膜评分(rLMC)、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峰时间(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均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发病至溶栓时间、美国国立卫生院(NIHSS)量表评分、未遵医嘱治疗、rLMC评分、CBF、CBV、TTP、MTT均是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时相CTA、CTP各参数预测患者近期不良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NIH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时相CTA联合CTP预测患者近期不良的灵敏度、AUC均高于单独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近期神经功能预后不良风险高,影响因素多,且多时相CTA联合CTP对其预测效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预后不良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降压治疗对认知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佩佩 文燕 +4 位作者 蒋帅 张成林 李天香 张羿 程轶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5期572-579,共8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伴高血压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降压治疗对认知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08—2022-03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ACI伴高血压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51例(降压治疗)和对照组47例(不给予降压治疗)...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伴高血压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降压治疗对认知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08—2022-03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ACI伴高血压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51例(降压治疗)和对照组47例(不给予降压治疗)。监测入院7 d内血压,观察血压变化规律。收集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发病后12个月,认知功能障碍者42例,认知功能正常者56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发病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评分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结果与入院时相比,入院第1天的平均收缩压(SBP)和动脉压(MAP)均显著下降(P<0.05),入院第7天的平均SBP和舒张压(DBP)均显著下降(P<0.05);入院时患者血压均值高于正常值,入院8 h内快速下降,约48 h趋于稳定。在发病后3个月和12个月研究组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智能量表(MoCA)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发病后3个月和12个月研究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MAP≥52 mmHg、高尿酸血症(HUA)、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以及C反应蛋白(CRP)>10 mg/L均为发病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教育年限≥9 a以及降压治疗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风险评分模型将患者分为低(≤88分)、中(>88~104分)和高风险(>104分)3组人群,评价结果显示,该风险评分模型的区分度良好、准确度较高、有效性较好。结论入院时ACI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均值高于正常值,入院8 h内快速下降,约48 h趋于稳定。降压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发病后的认知结局,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年龄≥65岁、MAP≥52 mmHg、HUA、HHcy以及CRP>10 mg/L均为发病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9 a以及降压治疗为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血压 急性期 降压治疗 认知结局
下载PDF
中医综合措施结合阶段性目标护理在脑梗死合并2 型糖尿病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7
作者 谭静 伍娟 李香香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8期65-68,共4页
目的考察中医综合措施结合阶段性目标护理在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差异将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诊治的106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均为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 目的考察中医综合措施结合阶段性目标护理在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差异将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诊治的106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均为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措施结合阶段性目标护理。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2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心理弹性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erg平衡量表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2组在干预1个月后的上述指标均较干预前更优;观察组在干预1个月和3个月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优,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中医综合措施结合阶段性目标护理能有效降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其运动和平衡能力,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心理弹性水平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2型糖尿病 中医综合措施 阶段性目标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志 孙培养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1243-1247,共5页
脑梗死是临床上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有着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特点,急性期的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低下,也会给其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采用的现代医学治疗方式有着医疗条件等限制,中... 脑梗死是临床上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有着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特点,急性期的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低下,也会给其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采用的现代医学治疗方式有着医疗条件等限制,中医的中药方剂、针灸在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上方式多样,安全可靠。文章主要对近5年有关中医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得出中医治疗适应症广,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的结论,同时也阐述目前相关研究之不足,今后的研究方向的重点,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中风 急性期 中经络 中脏腑 综述
下载PDF
比较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死急性期较单用阿司匹林的疗效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璐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9期15-18,共4页
目的比较经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单纯用药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到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观... 目的比较经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单纯用药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到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观察组通过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药阿司匹林,对不同用药后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认知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等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34例,占89.47%)经联合用药后的治疗有效率比单纯用药阿司匹林的对照组(25例,占65.79%)更高(P<0.05)。②观察组(5例,占13.16%)经联合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经单纯用药阿司匹林的对照组(4例,占10.53%)差异不显著(P>0.05)。③治疗前,两组患者在MoCA量表评分和MMSE量表评分方面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MoCA量表评分和MMSE量表评分都有改进,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突出(P<0.05)。④治疗前,两组患者在TNF-α、CRP、IL-6等炎性因子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TNF-α、CRP、IL-6等炎性因子都有改进,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突出(P<0.05)。⑤治疗前,两组患者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方面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都有改进,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突出(P<0.05)。结论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通过联合用药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相比单纯用药阿司匹林而言效果更好,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促进认知功能改进,减轻炎性因子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氢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急性期 炎性因子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不同针刺治疗干预时间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艳飞 吴剑利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2177-2181,2187,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不同针刺治疗干预时间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建德中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早干预组、针刺晚干预组及对照组,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不同针刺治疗干预时间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建德中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早干预组、针刺晚干预组及对照组,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针刺早干预组、针刺晚干预组患者于发病3~6 d和7~10 d接受针刺干预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肢体运动功能、表面肌电指标[包括肌电积分值(IEMG)、肌肉最大收缩力(MVC)、均方根值(RM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早干预组总有效率优于针刺晚干预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上肢)和FMA评分(下肢)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针刺早干预组、针刺晚干预组高于对照组,针刺早干预组高于针刺晚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IEMG、MVC水平均升高且针刺早干预组、针刺晚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针刺早干预组高于针刺晚干预组;RMS水平均降低且针刺早干预组、针刺晚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针刺早干预组又低于针刺晚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干预1、2、3个疗程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逐渐升高且针刺早干预组、针刺晚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针刺早干预组高于针刺晚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及早开始针刺干预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表面肌电指标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期 针刺 干预时间 肢体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