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1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nova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1
作者 Zhang Ming Ge Hongqua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0年第3期18-36,共19页
Through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 has moved from the edge of the world arena to the center and this great historical change in its development has create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The... Through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 has moved from the edge of the world arena to the center and this great historical change in its development has create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ve not only maintained the vitality of Chinese discourse,but also built the inherent foundation for holding confidence in discourse.The key reason why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facilitated the historic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 is that it is a scientific answer to the questions of our times about how to build socialism in a country relatively backward in the level of economy and education.In a new era for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innov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iscourse have shown new features rarely seen before,among which the most significant is that constructing Chinese discourse is no longer a matter of individual cases but more of a common phenomenon.In the historic journey towards an all-round in-depth reform,broader theoretical space has been created for Chinese discourse.In addition,it is an important signpost in the path of promoting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iscourse in a new era,namely,how to"tell China’s stories well",and establish an appropriate mode for conveying Chinese discourse to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discours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e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chinese path theoretical innovation
下载PDF
“两个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
2
作者 杨金卫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3,共9页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一百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发展了科学社...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一百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新路,用一系列重大成就书写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篇章”。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蕴涵贯穿着极其深刻的理论创新逻辑、历史发展逻辑、实践探索逻辑、目标导向逻辑、价值追求逻辑,极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规律性认识,更加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价值旨归。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两个结合”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辉煌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创新逻辑 历史发展逻辑 实践探索逻辑 目标导向逻辑 价值追求逻辑
下载PDF
关于翻转课堂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若干思考
3
作者 夏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6期136-139,共4页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利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术业”专注力。同时,在实践中,翻转课堂会出现限制知识和理论的系统...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利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术业”专注力。同时,在实践中,翻转课堂会出现限制知识和理论的系统性认知、显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弱化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现象。为此,通过以问题为牵引来推导知识和理论的教学设计、以完善成绩评定体系来推动学生参与、以坚实的理论和知识功底以及教学管理能力来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世界历史视阈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维阐释
4
作者 肖安宝 黎胜文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作为一种“世界历史性的事实”,现代化在现代性的权力扩张中成了世界各民族所必须直面的社会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现代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对这一“世界历史性的事实”所作出的中国回应... 作为一种“世界历史性的事实”,现代化在现代性的权力扩张中成了世界各民族所必须直面的社会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现代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对这一“世界历史性的事实”所作出的中国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兼具“世界历史”发展的共性以及“民族历史”发展的个性,是指导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因此,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时,将之置于世界历史的视阈下,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必然性、理论科学性以及方向指引性,也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对世界历史进程的现代性改造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从而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智慧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哲学特征及时代意义
5
作者 刘镇江 高尚海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人民民主的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协商主体的平等性、协商目的的人民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人民民主的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协商主体的平等性、协商目的的人民性、协商原则的辩证性、协商要素的全面性等鲜明的哲学特征,具有坚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彰显民主政治的中国特色、贡献政治文明的中国智慧等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理论内涵 哲学特征 实践意义
下载PDF
论“六个必须坚持”的理论意蕴和时代价值
6
作者 方涛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4期5-10,共6页
“六个必须坚持”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多个层面的理论意蕴和时代价值。从理论创新的维度看,“六个必须坚持”是新征程上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正确... “六个必须坚持”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多个层面的理论意蕴和时代价值。从理论创新的维度看,“六个必须坚持”是新征程上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正确路径。从理论武装的维度看,“六个必须坚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了基本点。从理论指导的维度看,“六个必须坚持”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创新发展,为研究解决问题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总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六个必须坚持” 理论创新 世界观 方法论
下载PDF
新时代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多维逻辑
7
作者 韩剑锋 潘鑫蕊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0-23,共4页
作为“四史”内容之一的社会主义发展史记录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意蕴和现实启示。从社会主义500年历史进程中汲取历史经验是新时代条件下开展史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有助于我们... 作为“四史”内容之一的社会主义发展史记录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意蕴和现实启示。从社会主义500年历史进程中汲取历史经验是新时代条件下开展史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有助于我们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发展史 “四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下载PDF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之路——三十年的批判与展望
8
作者 刘斌 侯志江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85-93,共9页
自弗朗西斯·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以来,学术界的批判之声不绝如缕,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文献。梳理这些文献,发现对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批判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展开。理论层面的批判多集中于“历史终结论”的立论前提、... 自弗朗西斯·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以来,学术界的批判之声不绝如缕,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文献。梳理这些文献,发现对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批判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展开。理论层面的批判多集中于“历史终结论”的立论前提、论证过程、最终结论,进而指出其内在困境;实践层面的批判主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实、资本主义现状、福山本人思想变化等方面证伪其理论。回顾“历史终结论”的批判图景,有助于洞悉福山作出该结论的实质,透视其理论观点的真实面目,领悟占领舆论制高点和国际话语权的时代价值,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更多战略定力,为人类实现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终结论” 自由民主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史主体理论的创新与启示
9
作者 李妙辉 任君 +1 位作者 王婷婷 王冠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7-143,共7页
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主体理论进行了时代性创新。在历史主体建构方面,习近平揭示了“过去”对于历史主体的建构意义,提出了“总结过去、立足当下、开创未... 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主体理论进行了时代性创新。在历史主体建构方面,习近平揭示了“过去”对于历史主体的建构意义,提出了“总结过去、立足当下、开创未来”这一更具贯通性、更为完整的建构逻辑。在历史主体的实践机理方面,习近平指出应在多维视域下探索关于个别国家特定时期的具体演进规律,并据此研判具体趋势、发挥历史主动,使历史主体实践理论更加系统和深化。在历史主体作用方面,习近平深入论证了党的领导在人民发挥历史主体作用中的地位,将其从关键条件上升为根本保障条件。这些创新在当前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重要启示有:着力深化对“三大规律”的探索与运用;科学构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历史合力;坚定历史进步信念与培育历史主动精神;依托“伟大工程”加强优化党的历史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主体
下载PDF
深入理解“六个必须坚持”的丰富内涵和内在逻辑
10
作者 程莉婷 郑传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8-25,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清晰回答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原则方向、价值取向、胸怀格局、主要方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清晰回答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原则方向、价值取向、胸怀格局、主要方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深刻理解“六个必须坚持”的内涵本质和内在逻辑,利于我们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创新 “六个必须坚持” 世界观 方法论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思维研究
11
作者 游志纯 《实事求是》 2024年第3期5-14,共10页
善用历史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运用历史思维的目标指向在于:坚持以史固本,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根基、党初心使命的奋斗根基;坚持以史鉴今,以历史经... 善用历史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运用历史思维的目标指向在于:坚持以史固本,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根基、党初心使命的奋斗根基;坚持以史鉴今,以历史经验启迪当今实践,以历史规律把握发展大势,以历史方位明确主题主线;坚持以史育人,以正确历史观奠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涵养人的品德修养,以历史主动精神砥砺人的使命意识与创造精神。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和把握历史思维运用的三重目标指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握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思维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思维 以史固本 以史鉴今 以史育人
下载PDF
红色电影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
12
作者 唐艳 柯彪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19,共6页
将红色电影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革新。红色电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目标上相契合、在内容上相融合、在功能上相耦合。红色影片中呈现的鲜... 将红色电影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革新。红色电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目标上相契合、在内容上相融合、在功能上相耦合。红色影片中呈现的鲜活历史人物、生动历史场景、真实历史故事,对于加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价值。因此,红色电影要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改革创新赋能,从用好课堂主渠道、守好实践主阵地和耕好网络责任田等方面重塑课程教学方式,以充分发挥课程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红色电影 大学生 教学载体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探析
13
作者 余绪鹏 刘念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F0003,共7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使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本科阶段的必修思政课。二十大精神如何融入该课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思政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在融入理念上需要坚持:以史为据,讲清二十大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使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本科阶段的必修思政课。二十大精神如何融入该课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思政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在融入理念上需要坚持:以史为据,讲清二十大精神植根于历史的事实依据;学史明理,阐释二十大精神植根于历史的理论逻辑;读史增信,感悟二十大精神植根于历史的政党自信。在融入的重点内容上,要准确把握百年奋斗的历史主题,深刻阐释“两个行”的理论内涵,系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脉络,全面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融入的具体建议上,要将二十大精神融入教材内容的各个部分,深入讲解“三个务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五个必由之路”等知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科学涵义、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被引量:5
14
作者 邸乘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1,共1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并作出系统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追求真理、揭示真理和笃行真理的过程,是不断谱写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篇章并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习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并作出系统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追求真理、揭示真理和笃行真理的过程,是不断谱写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篇章并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开辟新境界”的理论价值在于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以原创性理论成果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价值在于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进而指导新实践、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伟业。“开辟新境界”必须坚持科学态度、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和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创新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科学理性取向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美东 张蓝天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6,共12页
现代化的本质内涵是科学理性至上的价值取向,这个取向贯穿于整个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近代以来无论是清政府主持的改革还是士大夫群体对器物、制度变革的设想,都未触及科学理性精神层面。新文化运动以后,以先进的共产党人... 现代化的本质内涵是科学理性至上的价值取向,这个取向贯穿于整个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近代以来无论是清政府主持的改革还是士大夫群体对器物、制度变革的设想,都未触及科学理性精神层面。新文化运动以后,以先进的共产党人为代表的知识群体增进了对科学理性精神的理解。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求解放的历程中,科学理性精神才得以实践并明晰。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曲折中前进,“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完整工业体系初步建立、国防科技的奠基发展,体现了对科学理性精神的切实践行。改革开放是党领导中国人民重新高举实事求是、群众观点的科学理性大旗,拓展中国现代化生机与活力的生动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秉持了党的历史上一脉相承的科学理性精神,更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其内涵,强调高质量发展、科教兴国,突出制度和人的现代化,继承并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科学理性精神 中国近现代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诠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松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3,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高质量发展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财富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资本作用,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必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高质量发展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财富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资本作用,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必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辩证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演进、传承与发展,以及制度创新的理论逻辑,有利于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传承 创新发展 理论逻辑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体系建设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2
17
作者 莫纪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在全面和系统地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一文中所蕴涵的重要宪法精神基础上,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文章中突出强调的“加强中国宪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 本文在全面和系统地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一文中所蕴涵的重要宪法精神基础上,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文章中突出强调的“加强中国宪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主张,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重维度”出发,对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如何提升中国宪法学在国际宪法学学术舞台上的话语权进行了细致而周密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中国宪法学的学术理念有机结合的具有创新性质的学术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 理论体系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士海 袁明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共7页
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党和人民长期以来接续奋斗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内涵特质,是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基础。作为马克思... 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党和人民长期以来接续奋斗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内涵特质,是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基础。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地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再到“富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是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历史逻辑。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现实逻辑在于,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中华民族将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的跨越,这是当今时代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品格
19
作者 姜秀花 马焱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11,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全面发展、事关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就妇女和妇女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妇女发展的领导力量、方向途径、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全面发展、事关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就妇女和妇女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妇女发展的领导力量、方向途径、目标任务、主体力量、重要保障、外部环境等基本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重要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的鲜明理论品格,彰显了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妇女和妇女工作 理论品格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历史溯源、理论内涵与实践逻辑
20
作者 李练军 曹小霞 杨石美 《特区经济》 2023年第8期7-10,共4页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形成于习近平同志对经济理论与实践长期不懈的实践和探索。“1个理念+7个坚持”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核心内容,要坚守创新、协调、...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形成于习近平同志对经济理论与实践长期不懈的实践和探索。“1个理念+7个坚持”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核心内容,要坚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正确理解七个坚持的理论支柱、本质特征与核心立场、根本方法与战略思维;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我国形成了创新型国家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经典的发展战略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历史溯源 理论内涵 实践逻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