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丰富环境训练结合头穴丛刺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模型大鼠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穆姿辰 唐强 +8 位作者 史云秋 王艳 朱淑伟 庄亚楠 徐丹双 李宏玉 李保龙 张春艳 袁孟珂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2,共7页
目的 观察丰富环境训练结合头穴丛刺对孤独症大鼠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雌性Wistar大鼠,于妊娠第12.5天时给予腹腔注射丙戊酸钠,随机选取子代雄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6)、丰富环境组(n=6)、头穴丛刺组(n=6)和丰富环境结合头穴丛... 目的 观察丰富环境训练结合头穴丛刺对孤独症大鼠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雌性Wistar大鼠,于妊娠第12.5天时给予腹腔注射丙戊酸钠,随机选取子代雄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6)、丰富环境组(n=6)、头穴丛刺组(n=6)和丰富环境结合头穴丛刺组(n=6)。对照组为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雌鼠所产下的子代雄鼠(n=6)。子代雄鼠21日龄时分别进行干预,治疗4周后对各组进行三箱实验、埋珠实验,计算社交能力指数、社交偏好指数和埋珠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各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水平。结果 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丰富环境组、头穴丛刺组和丰富环境结合头穴丛刺组社交能力指数和社交偏好指数均改善(P <0.05),重复刻板行为均减少(P <0.05),外周血液中IL-6、IL-1β水平均下降(P <0.05),其中丰富环境结合头穴丛刺组最佳(P <0.01)。结论 丰富环境训练和头穴丛刺均能够改善孤独症大鼠行为学症状,降低炎性因子表达,联合应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头穴丛刺 丰富环境 行为 大鼠
下载PDF
从标本根结理论探析《黄帝内针》的取穴部位
2
作者 余春梅 盖晓丽 王德强 《光明中医》 2024年第6期1107-1110,共4页
讨论标本根结理论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腧穴重要作用的相关性,故以特定穴中的五输穴和原穴、《黄帝内针》的四肢三焦理论、治病求本的思想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腧穴存在的联系以及与标本根结理论存在的联系探析《黄帝内针》取穴部位的理论依... 讨论标本根结理论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腧穴重要作用的相关性,故以特定穴中的五输穴和原穴、《黄帝内针》的四肢三焦理论、治病求本的思想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腧穴存在的联系以及与标本根结理论存在的联系探析《黄帝内针》取穴部位的理论依据,并附《黄帝内针》验案1则,以期对《黄帝内针》有进一步认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针》 取穴部位 标本根结理论
下载PDF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王佳妮 陈英华 +4 位作者 孙玮 李俊峰 王浩宇 苏晓庆 秦瑞琦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 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44例,脱落3例)。观察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 目的 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44例,脱落3例)。观察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igrain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MSQ)、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浓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随访时VAS评分较治疗前和治疗后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SQ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随访时MSQ评分较治疗前和治疗后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时,MS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5-HT浓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方法,且在减轻偏头痛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及提高5-HT浓度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穴位 头颈部 丛刺 留针 偏头痛 5-羟色胺 视觉模拟量表 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
下载PDF
基于“皮部理论”运用头部浅刺治疗慢性失眠临床观察
4
作者 宋江瑜 滕汝枫 +4 位作者 师亚星 刘枫明 马羊优 杨淼 吴希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451-455,460,共6页
目的:基于“皮部理论”观察头部浅刺疗法对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慢性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刺组和对照组各41例。浅刺组选取施术部位为头部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皮部区域(前至神庭穴水平,后至百会穴水平,左右以正... 目的:基于“皮部理论”观察头部浅刺疗法对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慢性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刺组和对照组各41例。浅刺组选取施术部位为头部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皮部区域(前至神庭穴水平,后至百会穴水平,左右以正中线旁开3 cm为界),针刺间隔为10~15 mm,针刺深度约2~5 mm。对照组取双侧照海、申脉、神门、三阴交、安眠及四神聪共14穴行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共4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ISI、ESS、SDS与SA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浅刺组ESS、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皮部理论”运用头部浅刺治疗慢性失眠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及焦虑、抑郁状态,且在改善焦虑、抑郁状态和日间嗜睡方面较常规针刺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部理论 头部浅刺 慢性失眠 督脉 足太阳膀胱经
下载PDF
周志杰治疗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经验
5
作者 王瑶嘉 赵卫锋 +1 位作者 任媛媛 陆鹤 《河南中医》 2024年第3期356-360,共5页
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衡,筋脉失养是其中枢环节,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西医学认为,α-γ环路活动性增强是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核心机制,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水平失衡是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另一路径。周志杰主... 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衡,筋脉失养是其中枢环节,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西医学认为,α-γ环路活动性增强是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核心机制,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水平失衡是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另一路径。周志杰主任提出的“头四针”疗法选取百会、上星、第三穴(百会穴与上星穴连线中点旁开1.5寸)、第四穴(百会穴与上星穴连线中点旁开3寸),四穴合用使脑醒神清、气行血充、筋润脉通,共奏降低中风后异常增高肌张力之功。周老师认为,在疾病的治疗上要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医患合作、治练结合,根据每一位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配套的锻炼方案,指导患者尽快、尽早进行正规康复锻炼,促进医患沟通,有利于患者身心治疗,使机体更快更好地恢复到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 “头四针”理论 阴阳失衡 筋脉失养 周志杰
下载PDF
Case Collection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the Refractory Eye Diseases by Professor Zhang Ren 被引量:1
6
作者 Zhang Shu-jing Zhang Yan-min +1 位作者 Zhang Ren Deng Ying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13年第2期104-108,共5页
Zhang Ren,a master of medicine,professor,chief physician,and State Council expert for Special Allowances.He is the current vice president of Chinese Acupuncture Society,the honorary chairman of Shanghai Acupuncture So... Zhang Ren,a master of medicine,professor,chief physician,and State Council expert for Special Allowances.He is the current vice president of Chinese Acupuncture Society,the honorary chairman of Shanghai Acupuncture Society,a member of Shanghai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ssessment Committee.He used to be the director of Shanghai Municipal Literature Museu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director of the Shanghai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医生经验 针灸艾灸治疗 看疾病 非凡 头与颈 Point-toward-point 方法 R246.82
原文传递
基于激痛点理论的针刀联合中药膏摩对胸背肌筋膜炎患者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聂勇 朱俊琛 +5 位作者 李迎春 马幸福 苏毅 王超 熊应宗 李富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265-227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激痛点理论的针刀联合中药膏摩对胸背肌筋膜炎(TDMS)患者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TDMS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接受中药膏... 目的探讨基于激痛点理论的针刀联合中药膏摩对胸背肌筋膜炎(TDMS)患者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TDMS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接受中药膏摩治疗,研究组接受针刀联合中药膏摩治疗。每组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简式McGill疼痛问卷量表(SF-MPQ)评分、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8.00%)(χ^(2)=5.316,P=0.021)。治疗后两组ODI、BAI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时疼痛强度(PPI)及SF-MPQ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00%)与对照组(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激痛点理论的针刀联合中药膏摩治疗可有效改善TDMS患者的功能障碍、焦虑情绪及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肌筋膜炎 针刀 中药膏摩 激痛点理论 影响机制
下载PDF
头穴丛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任婷 王鸿旭 +3 位作者 李宏玉 王雪 朱路文 唐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3期122-125,139,共5页
目的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对头穴丛刺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进行分析,探究头穴丛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共62例,根据随机数... 目的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对头穴丛刺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进行分析,探究头穴丛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共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行头穴丛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干预前后分别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I)和积分肌电值(IEMG)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因试验过程中试验组脱落1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为30例。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M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FMA、BI评分明显升高,其中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肱二头肌、股直肌IEMG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肱三头肌、股二头肌IEMG均增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丛刺法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丛刺 康复训练 痉挛 偏瘫 表面肌电信号
下载PDF
头穴透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9
作者 陈秀香 樊伟 +6 位作者 王天磊 吴维炎 宫爱民 白曼莫 符钰尉 林天东 刘建浩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825-830,共6页
目的 基于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观察头穴透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PT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穴透刺... 目的 基于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观察头穴透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PT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穴透刺。采用综合症状评分量表、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健康调查简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1个月复发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综合症状评分、SF-MPQ各项评分、HAMD评分和PSQI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SF-36各项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综合症状评分、SF-MPQ各项评分、HAMD评分和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头穴透刺治疗PTN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三叉神经痛 穴位 头颈部 透针 针刺手法 三阴三阳开阖枢
下载PDF
基于五脏理论运用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莉莉 潘宾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五脏理论运用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西药口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周围性面瘫... 目的:探究基于五脏理论运用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西药口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周围性面瘫恢复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Sunnybrook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五脏理论运用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背俞穴 针刺 五脏理论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不同针法治疗帕金森病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11
作者 谭伟强 范靖琪 +2 位作者 卢玮婧 陈缘缘 庄礼兴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3621-3626,共6页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针灸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改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症状,具有显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学者们根据PD发病的不同病因病机特点和现代医学对大脑的认识,与针灸理论相结合,总结出多种针灸治则和选穴处方,...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针灸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改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症状,具有显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学者们根据PD发病的不同病因病机特点和现代医学对大脑的认识,与针灸理论相结合,总结出多种针灸治则和选穴处方,如颤三针疗法、岐黄针疗法、三焦针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针法 配穴 作用机制 病因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 现代医学理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应用毫针刺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理论探讨
12
作者 杜函校 周鸿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81-83,共3页
非特异性下腰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软组织疾病,属于中医学“筋痹”的范畴。经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人体下腰部与足六经皆相关,由于风寒湿等邪气滞留于经筋处或外力致伤、或劳损迁延,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筋急”,从而影响患者正常活动功能及生... 非特异性下腰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软组织疾病,属于中医学“筋痹”的范畴。经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人体下腰部与足六经皆相关,由于风寒湿等邪气滞留于经筋处或外力致伤、或劳损迁延,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筋急”,从而影响患者正常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从经筋理论来看,“筋急”是本病发病的主要病机,因此,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触诊探寻经筋所过部位的结筋病灶点,并对其分布规律以及结构层次深度进行分析,进而准确辨证并施以恰当针刺方法,改善“筋急”状态,缓解疼痛,达到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经筋病提供准确有效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理论 结筋病灶点 经筋辨证 毫针刺法 非特异性下腰痛
下载PDF
疼痛触发点理论针刀对中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闫本流 张卫东 朱传奇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疼痛触发点理论针刀治疗中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项城市中医院骨伤科93例中晚期非创伤性ONF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均实施内服中药,对照组46例给予手法松解治疗,观察组47例在此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基于疼痛触发点理论针刀治疗中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项城市中医院骨伤科93例中晚期非创伤性ONF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均实施内服中药,对照组46例给予手法松解治疗,观察组47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疼痛触发点理论针刀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髋关节疼痛程度、髋关节活动度、血管舒缩因子、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1.92±0.37)分、组胺(HIS)(7.31±1.06)ng/mL、内皮素(ET)-1(1.73±0.42)pg/mL、去甲肾上腺素(NE)(0.41±0.08)ng/mL水平低于对照组(2.15±0.55)分、(7.98±1.20)ng/mL、(2.01±0.46)pg/mL、(0.45±0.09)ng/mL,一氧化氮(NO)(5.76±1.21)μmol/L水平高于对照组(5.26±1.07)μmol/L,髋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观察组为15.5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疼痛触发点理论探讨针刀治疗中晚期非创伤性ONFH患者,可有效减轻的关节疼痛,调节血管舒缩因子水平,改善髋关节活动度,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触发点理论 针刀疗法 中晚期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ories of Wang Shu-he
14
作者 Le Yi-min Chen Yong +2 位作者 Yang Zong-bao Wei jia Hong Jue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13年第1期64-66,共3页
1 Life StoryWang Shu-he, or Wang Xi, was an outstanding physician from Gaoping(Gaoping of Shanxi Province; another saying is Ji’ning of Shandong Province) of Western Jin Dynasty who lived around the 3rd century.
关键词 R2-09 针灸艾灸理论 文学研究 transport-Shu Back-Shu 前面亩 诊断(繁体中文药) Mai Jing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气血亏虚型偏头痛近期及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马昕宇 王麟鹏 +3 位作者 王桂玲 郭静 刘璐 李华岳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10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气血亏虚型偏头痛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8例气血亏虚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头痛穴组(试验组)与假穴位组(对照组),每组64例,分别给予不同取穴,针刺隔日1次,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气血亏虚型偏头痛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8例气血亏虚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头痛穴组(试验组)与假穴位组(对照组),每组64例,分别给予不同取穴,针刺隔日1次,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9.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1.22±0.55)分和(3.09±0.78)分,低于治疗前的(5.67±1.45)分和(5.71±1.04)分,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CGRP和NP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CGRP和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1年,试验组头痛次数、头痛持续时间都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气血亏虚型偏头痛能在近期缓解疼痛,并且可在一年后减少头痛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清CGRP与N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气血两虚 偏头痛 头痛穴 穴位 头颈部
下载PDF
项丛刺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大鼠BDNF、NGF以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章显宝 汪瑛 +5 位作者 王震 孔红兵 汪节 江六顺 郭晓利 肖伟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观察项丛刺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大鼠海马区BDNF、NGF以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青年清洁健康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西药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动物均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 目的观察项丛刺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大鼠海马区BDNF、NGF以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青年清洁健康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西药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动物均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疗程结束后,观察大鼠神经行为评分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BDNF、NGF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BDNF、NGF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与西药组大鼠海马区BDNF、NGF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西药组相比,治疗组效果显著(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与西药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西药组相比,治疗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项丛刺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大鼠脑组织有神经保护和修复作用,疗效优于西药,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有效上调大鼠BDNF、NGF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项丛刺针法 中风后遗症 BDNF NGF 神经行为学 大鼠 穴位 头颈部
下载PDF
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针刺手法特异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建浩 陈书俞 +3 位作者 莫燕丽 王凡 鲍春龄 东贵荣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不同针刺手法治疗急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的优效方案。方法将9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捻针组、电针组、单留针组,每组30例。3组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均采用病灶侧百会透刺太阳穴,...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不同针刺手法治疗急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的优效方案。方法将9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捻针组、电针组、单留针组,每组30例。3组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均采用病灶侧百会透刺太阳穴,并分别给予手捻针、电针、单纯留针的不同针刺方案。治疗14 d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烯醇化酶(NSE)水平及总体疗效变化。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N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手捻针组改善最为显著,优于电针组和单留针组。治疗后3组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手捻针组下降最为显著,优于电针组和单留针组。治疗后手捻针组总有效率(90.0%)高于电针组与单留针组(P<0.05)。结论头穴透刺手捻针手法能有效改善中风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针刺手法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刺 穴位 头颈部 透针 针刺手法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烯醇化酶 针药并用
下载PDF
不同介入时机对头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于学平 尹继芳 +1 位作者 孙晓伟 邹伟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第11期730-73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介入时机对头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五组,A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C组、D组、E组均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从病程24 h之内、3 d、7 d、14 d时介入头针治疗,通过改良爱丁堡+斯堪... 目的观察不同介入时机对头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五组,A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C组、D组、E组均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从病程24 h之内、3 d、7 d、14 d时介入头针治疗,通过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观察比较五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五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E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显效率分别与B组、C组、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发病7 d内的3个时间点介入头针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与发病14 d时介入头针治疗有显著差别,初步认为发病7 d内可作为头针治疗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脑梗死 穴位 头颈部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9
作者 萧婷 黄凡 +5 位作者 杨海涛 陆子玑 唐明 原筝 古柱亮 陈天龙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根据核心肌力理论,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及常规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两组... 目的根据核心肌力理论,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及常规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改良的Barthel(MBI)指数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及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对中风软瘫期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夹脊 运动功能障碍 核心肌力理论 中风并发症 偏瘫
下载PDF
“标本配穴”温针灸联合头背部推拿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20
作者 郝建波 周焕娇 王云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23-1726,共4页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温针灸联合头背部推拿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0例脑梗死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针灸组及西药组,每组30例。针推组给予"标本配穴"温针灸结合头背部推拿干预治疗,...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温针灸联合头背部推拿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0例脑梗死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针灸组及西药组,每组30例。针推组给予"标本配穴"温针灸结合头背部推拿干预治疗,针灸组给予单纯"标本配穴"温针灸治疗,西药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片。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4周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比较3组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时各组PSQ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治疗后4周针推组和针灸组两组睡眠情况无明显反复(P>0.05),西药组则明显反复(P<0.05)。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时针推组和针灸组各血流变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且针推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针灸组(P<0.05),而西药组各血流变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3针推组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标本配穴"温针灸联合头背部推拿能显著降低脑梗死后失眠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失眠 “标本配穴”温针灸 头背部推拿 血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