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审美虚静说探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献惠
《武警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72-75,共4页
儒道佛三家共有的重心灵体验的认识方式,所追求的中国文化的柔静精神,是审美虚静说的哲学渊源。其理论内涵是,审美主体在进入审美活动之前必须去物去我,保持一种空灵、宁静的审美心态。具体包括:去物但得物之内在精神;去我但得灵心独运...
儒道佛三家共有的重心灵体验的认识方式,所追求的中国文化的柔静精神,是审美虚静说的哲学渊源。其理论内涵是,审美主体在进入审美活动之前必须去物去我,保持一种空灵、宁静的审美心态。具体包括:去物但得物之内在精神;去我但得灵心独运的审美效应。审美虚静说的科学性可从生理学、心理学和异质同构说三个角度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虚静说
儒道佛
虚静
审美主体
异质同构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审美虚静说探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献惠
机构
武警学院科研部
出处
《武警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72-75,共4页
文摘
儒道佛三家共有的重心灵体验的认识方式,所追求的中国文化的柔静精神,是审美虚静说的哲学渊源。其理论内涵是,审美主体在进入审美活动之前必须去物去我,保持一种空灵、宁静的审美心态。具体包括:去物但得物之内在精神;去我但得灵心独运的审美效应。审美虚静说的科学性可从生理学、心理学和异质同构说三个角度进行论证。
关键词
审美虚静说
儒道佛
虚静
审美主体
异质同构说
Keywords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vacant and quiet”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a
vacant
and
quiet
the
aesthetic
subject
the
theory
of different substance have alike configuration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审美虚静说探析
李献惠
《武警学院学报》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