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ental Origins and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Order
1
作者 Dingyu Chung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9年第6期211-245,共35页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four-component structure of political order consists of state, imagination, rule, and accountability whose mental origins are the social brain, theory of mind, the rational brain, and the e...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four-component structure of political order consists of state, imagination, rule, and accountability whose mental origins are the social brain, theory of mind, the rational brain, and the empirical brain, respectively. The rational brain and the empirical brain are from the thinking brain. This paper posits that in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order, the main function of political order is to pacify changed social structure derived from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herefore, the four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 (the Upper Paleolithic, Agricultural-Bronze, Iron, and Industrial Revolutions) produce the four changed social structures (linked bands, tribe, mega empire, and modern nation, respectively) whose internal conflicts are pacified by the four political revolutions (the imaginative, hierarchical, thinking, bottom-up political revolutions, respectively) to form the four politics (the imaginative egalitarianism, decentralized hierarchical tribalism, centralized top-down thinking, and multilateral bottom-up thinking politics, respectively). In the competitive West originated from Greece and Middle East, the rule of law is the rational rule of competition among competitors, and the accountability of election is the empirical accountability of competition among competitors. In the cooperative East originated from India and China, the rule of relation is the rational rule of cooperation among kin-friends, and the accountability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is the empirical accountability of cooperation among kin-friends. For political order, the two viable politics are competitive liberal democracy based on liberty and cooperative well-off democracy (well-off socialism) based on wellbeing. The direction of political order is middle democracy between liberal democracy and well-off democracy based on the multilateral bottom-up thinking poli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ITICAL Order evolution MENTAL Origins social BRAIN POLITICAL BRAIN theory of Mind POLITICS DEMOCRACY
下载PDF
Evolutionary Origin of Religions and Religious Evolution: Religious Neurosociology
2
作者 Dingyu Chung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8年第9期485-511,共27页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religions is based on theory of mind as the product of interdependent division of labor between the forest specialist group (women and small children) and the woodlan...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religions is based on theory of mind as the product of interdependent division of labor between the forest specialist group (women and small children) and the woodland specialist group (men) in early hominins who lived in the mixed forest-woodland habitat.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s work without interfering each other’s work, one specialist group had to recognize (imagine) that the other specialist group existed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and to do different works. The result was theory of mind which is to recognize (imagine) that the others exist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The forest-woodland groups became the hunter-gatherer groups for the Homo species in the savanna habitat.) Under existential pressure, hominins invented imaginary specialists as imaginary agents who existed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and to do different works in imaginary division of labor to enhance survival chance. The result was religion with imaginary behaviors. Therefore, religion is defined as a set of beliefs and behaviors based on theory of mind that produces a shared imagination to enhance survival chance under existential pressure.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religious evolution consists of the premodern imaginative religion for local society habitat starting from bipedalism, the modern rational imaginative religion for regional society habitat starting from the Axial Age, and the postmodern diverse rational imaginative religion for global society habitat starting from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In conclusion, the religious brain is the imaginative brain, and the religious social behaviors are imaginary social behaviors. The religious evolution is the evolution of human imagination to enhance survival chance under existential pressure, such as the religious reinforcement of social bonds to enhance the survival chance of social group and the religious relief of stress and anxiety to enhance the survival chance of individu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IGIOUS Neurosociology evolutionary Origin of RELIGIONS RELIGIOUS evolution Neuroscience theory of Mind Mental IMMUNE System INGROUP social RELIGION IMMUNE RELIGION Premodern RELIGION Modern RELIGION Postmodern RELIGION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正本清源——基于马列著作的文本学考察
3
作者 李文才 潘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省思,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或阐释。但争论依然激烈,分歧继续存在,甚至对于马克思是否提出过社会形态理论这样的问题也未能形成一致性看法。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学者狃于寻章摘句以论证预设观点的研究方法,其结果既相悖于真正的学术探讨,也背离了马列著作的原义。立足于文本学考察,可知马克思在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问题上,从未明确提出过“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而只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社会形态”及其特征作过一些描述或设想,认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明确阐述“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长期支配中国学术界的“五种社会形态(生产方式)论”,实为列宁和斯大林总结出来的“理论”,特别是后者将其教条化和神圣化,因而并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形态理论 “三种社会形态论” “五种社会形态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 列宁 斯大林
下载PDF
论阿尔都塞的再生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4
作者 王雨辰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27,F0003,共10页
阿尔都塞的再生产理论是以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为基础,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再生产,并把理论重点放到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如何实现的问题上,强调不能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归结为一种产权关系或法律关系,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 阿尔都塞的再生产理论是以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为基础,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再生产,并把理论重点放到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如何实现的问题上,强调不能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归结为一种产权关系或法律关系,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剥削关系。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如何实现的,阿尔都塞分析了法、国家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本质和功能,把国家划分为“镇压性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认为“镇压性国家机器”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发挥作用提供了政治保障,“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当前主要是通过教育国家机器培育公民必备的劳动技能和伦理道德价值观,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形成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的理论创新。阿尔都塞再生产理论从理论目的维度上看,是为了解决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中介问题;从实践目的维度上看,是为了强调意识形态斗争在西方的社会主义革命中的重要性。阿尔都塞在要求重视意识形态斗争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基本原理,以避免革命中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冒险主义的错误。阿尔都塞的再生产理论具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理论共性,又具有自己的特质和独到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社会形态理论 再生产理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镇压性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下载PDF
基于Aging theory社交网络用户关注点交互影响演化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姬建睿 孙春华 刘业政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0-155,共6页
【目的/意义】研究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关注点演化对掌握舆情,制定管理决策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Aging theory的关注点交互影响演化模型。该模型将每阶段营养素重新设计为外部来源与其他关注点转移两类,使用关注点... 【目的/意义】研究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关注点演化对掌握舆情,制定管理决策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Aging theory的关注点交互影响演化模型。该模型将每阶段营养素重新设计为外部来源与其他关注点转移两类,使用关注点间的相似性作为第二类营养素度量演化过程中关注点交互影响效应,并根据两类营养素不同比例将关注点划分为突发型与渐变型两种。【结果/结论】通过"厦门BRT爆炸"的新浪微博数据集验证,该模型能够刻画上述两种关注点的演化趋势,并对演化原因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关注点演化 交互影响 AGING theory模型 舆情
原文传递
媒介驯化视角下导游“抖主”的角色演化历程
6
作者 何文俊 吴恒 +1 位作者 李晓丹 叶慧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4-135,共12页
在移动短视频媒介全面渗透并赋能旅游业的背景下,部分尝试转型的导游正在面临角色分解与重塑的机遇与挑战,有必要结合新的媒介技术背景,系统剖析导游角色的动态演化历程。文章结合媒介驯化理论与导游角色模型的分析框架,以12名重庆市导... 在移动短视频媒介全面渗透并赋能旅游业的背景下,部分尝试转型的导游正在面临角色分解与重塑的机遇与挑战,有必要结合新的媒介技术背景,系统剖析导游角色的动态演化历程。文章结合媒介驯化理论与导游角色模型的分析框架,以12名重庆市导游“抖主”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持续1年的跟踪式观察,并开展两次半结构化访谈。研究发现,导游“抖主”的移动短视频媒介驯化实践中,不仅包含导游与外部媒介技术的互动协商,更涉及其对自我职能角色的深度思考,导游在驯化抖音成为其角色表达组件的同时,也通过“角色映射-角色适应-角色整合-(角色剥离)”的角色演化路径赋予传统角色以新的内涵,并演化出数字投射角色、数字演绎角色、数字运营角色和数字大使角色4类导游数字角色。研究通过刻画导游媒介驯化实践,揭示了人与技术关系背后蕴含的人之发展路径,为数字时代传统职能角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补充与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游 数字化转型 角色演化 媒介驯化理论 移动短视频
下载PDF
认知发展理论视角下知识建构社区中的知识进化研究
7
作者 吴磊 赵琪 +1 位作者 卢萌萌 王新华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63,共8页
知识经济时代,以观点为中心的知识建构社区极大地促进了知识创造活动的发生。知识进化是意义学习的必然过程,为揭示知识建构社区学习本质提供了重要视窗。然而,现有研究虽然尝试从知识流动、观点演化以及知识网络等方面探讨知识建构社... 知识经济时代,以观点为中心的知识建构社区极大地促进了知识创造活动的发生。知识进化是意义学习的必然过程,为揭示知识建构社区学习本质提供了重要视窗。然而,现有研究虽然尝试从知识流动、观点演化以及知识网络等方面探讨知识建构社区的学习规律,但未能将交互内容与内在心理活动有机统一。为此,研究首先融合认知发展理论与社会网络属性,确定图式的基本单元以及知识进化框架。其次,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抽取关键领域概念表示图式单元,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和LDA主题模型,结合发帖规律深入探究不同主体与不同主题的知识进化轨迹。研究结果发现:知识建构社区中关键领域概念具有鲜明的语义特征,不同学习者的知识进化层次具有差异性,且多样化主题下知识进化规律呈现复杂性。研究拓展了传统学习理论边界,同时对优化在线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建构 知识进化 社会网络分析 认知发展理论 领域概念
下载PDF
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高校网络舆论演化机制探析
8
作者 温文华 尹佳莉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更容易参与互联网舆论传播,大众议论在促进思想多样性的同时,也影响着互联网舆论的发酵过程。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高校网络舆论呈现出主体特殊性、言论表层性、载体多样性、形成突然性等特征。从社会燃烧理论...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更容易参与互联网舆论传播,大众议论在促进思想多样性的同时,也影响着互联网舆论的发酵过程。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高校网络舆论呈现出主体特殊性、言论表层性、载体多样性、形成突然性等特征。从社会燃烧理论的角度出发构建高校网络舆论演化机制模型,可以得出:引发网络舆论的“燃烧物质”是社会矛盾,“助燃剂”是网络谣言的滋生和媒体的舆论导向,而“点火温度”则是谣言燃烧过程中用户的情绪碰撞。因此,基于社会燃烧理论探究重大事件的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舆论管理应从控制燃烧物质、正向引导助燃剂、降低点火温度、掌控燃烧阶段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燃烧理论 网络舆论 演化机制 大学生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9
作者 李世军 吴杰 《山东工会论坛》 2024年第4期26-35,共10页
信息时代,新兴技术蓬勃发展,新就业形态应运而生,对残疾劳动者的求职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就业市场的要素变化在消除残疾人就业心理误区、弥合残障功能缺陷、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和增强外界帮扶力量的精准性等... 信息时代,新兴技术蓬勃发展,新就业形态应运而生,对残疾劳动者的求职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就业市场的要素变化在消除残疾人就业心理误区、弥合残障功能缺陷、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和增强外界帮扶力量的精准性等方面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残疾人仍面临不同残疾类型间能力差距较大、从业稳定性差以及线上培训难以契合实际需求的现实困境。为提升残疾人的社会融合水平与就业质量,应以推动残疾人就业的理论为指导,准确梳理新就业形态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并通过求职心理疏导、从业环境优化、多主体协同帮扶机制和职业培训网站的改良等路径,拓展残疾群体参与社会就业的广度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残疾人就业 就业理论 社会融合 职业培训
下载PDF
“三形态说”视域下人的存在方式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启示
10
作者 吴迪 冉蓉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97,共7页
人作为特殊的社会存在,个体通过与自然、社会的交换活动从而创造新的关系,以此实现人对物、对自身的占有。个体存在方式的呈现受到当下社会形态的制约,其在人的依赖关系社会、物的依赖关系社会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人作为特殊的社会存在,个体通过与自然、社会的交换活动从而创造新的关系,以此实现人对物、对自身的占有。个体存在方式的呈现受到当下社会形态的制约,其在人的依赖关系社会、物的依赖关系社会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人实现的自我占有程度与人的解放层次在这三种形态中呈缓慢加深趋势,从人对人的支配到物对人的支配,再到人对自身的占有,即自我实现,整个演进过程也是作为个体的人的主体性逐渐展现的三个阶段。以当前国际社会为对象,社会则处于物对人的支配阶段,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与“三形态说”一脉相承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才是打破当前现状,推动人的存在方式发生变革,朝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方向努力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形态说 存在方式 历史演进 自我实现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生态系统健康”内涵探讨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志诚 牛海山 欧阳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生态健康"、"土地健康"、"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完整性"等概念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人们期望它们能为环境管理提供明确的目标,为生态系统的状态评估提供客观的尺度,为决策者、大众以及专... "生态健康"、"土地健康"、"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完整性"等概念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人们期望它们能为环境管理提供明确的目标,为生态系统的状态评估提供客观的尺度,为决策者、大众以及专业人士之间的交流提供方便的"平台"。但是,对于如何理解"生态健康"或者"生态系统健康"这些概念,研究者们尚存在根本性的分歧,直到目前生态健康、生态系统健康还没有一个确切公允的定义。本文着重对"生态系统健康"概念进行了探讨。文中首先介绍了围绕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内涵而展开的相关争论,然后分析了"健康"概念之所以难于定义的原因。通过对"概念"的产生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健康"是作为"疾病"的对立物而被建构出来的一个概念,因此,理解"生态系统健康"的切入角度不应该是"健康",而应该是"疾病"。这个角度就是所谓"广义进化论"的角度,它是医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之所以取得扎实进展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健康 概念 内涵 供方 决策者 公允 目标 研究者 理解 角度
下载PDF
社会性企业成长过程及其自组织演化机理——创业生态系统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白彦壮 张莹 薛杨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89,共6页
以创业生态系统为背景,探讨社会性企业成长过程及其自组织演化机理。基于社会性企业成长模型,分析社会性企业成长各阶段受创业生态系统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自组织演化模型,证明创业生态系统中网络扩张对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具有影响作... 以创业生态系统为背景,探讨社会性企业成长过程及其自组织演化机理。基于社会性企业成长模型,分析社会性企业成长各阶段受创业生态系统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自组织演化模型,证明创业生态系统中网络扩张对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具有影响作用并表现出自更新、自适应、自催化、自循环等特征,表明社会性企业对创业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联结、革新作用,但不是驱动其成长的唯一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企业 自组织理论 演化机理 创业生态系统 社会创业
下载PDF
医生和患者权利(力)的来源、内涵及特点——互动视域下医患权利(力)运作形式一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瑞明 肖俊辉 +4 位作者 陈琴 王娜 杨晓胜 王双苗 陈利权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2,共2页
传统的医患模式已经发生改变,医生的权力和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拟借助社会互动和医患互动理论,对医患权力的来源、内涵、特点等进行阐述,以求在市场化背景中研究如何从权力运作形式角度出发,医患双方在保证自身利益的条件下,兼顾... 传统的医患模式已经发生改变,医生的权力和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拟借助社会互动和医患互动理论,对医患权力的来源、内涵、特点等进行阐述,以求在市场化背景中研究如何从权力运作形式角度出发,医患双方在保证自身利益的条件下,兼顾对方的关切,真正建立"医生尝试进入患者的世界"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和谐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动理论 医患关系 权利 权力 运作形式
下载PDF
企业社会责任如何影响企业持续创新 被引量:22
14
作者 白旻 王仁祥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7-115,共9页
本文基于创新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结合当下中国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现实需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探究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持续创新影响的同时,利用沪深上市企业2008-2016年的面... 本文基于创新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结合当下中国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现实需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探究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持续创新影响的同时,利用沪深上市企业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企业持续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相较于强制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这种支持作用在自愿披露企业中更为显著;在考虑行业特征和政策环境后,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持续创新之间的支持作用在非高技术产业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时更为明显。本文在拓展了企业持续创新相关研究的同时,也为创新驱动战略下企业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持续创新 利益相关者理论 披露形式
下载PDF
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深层次思考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杭行 刘伟亭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64,共7页
效率和公平是社会福利的两大准则 ,整个人类历史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历史 ,而其中针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的收入和服务保障更是一个超社会形态的课题 ,是一个关乎人类社会福利的重要问题。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 ,本文中所讨... 效率和公平是社会福利的两大准则 ,整个人类历史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历史 ,而其中针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的收入和服务保障更是一个超社会形态的课题 ,是一个关乎人类社会福利的重要问题。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 ,本文中所讨论的社会福利制度被限定在“剩余福利模式”上。在对中外社会福利制度的起源及其理论发展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作者指出 :社会福利的提供应是制度化的政府职责 ,它的实施不仅能有效地保护社会弱势群体 ,还有利于全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在中国目前财政收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 ,政府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推进立法、加紧培育行业组织和非赢利社会组织 ,以达到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有效保护社会弱势群体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准则 制度与理论的演进 剩余福利模式
下载PDF
进化动机影响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及过程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宏利 王燕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44-1551,共8页
进化动机影响社会认知的研究关注社会认知的起源、机能及影响。进化动机影响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有(1)特殊性,如成功地解决求偶问题的机制不能用来解决身体危险有关的问题,(2)灵活性,如不同类别的环境线索自动地激活与线索类别有关的社... 进化动机影响社会认知的研究关注社会认知的起源、机能及影响。进化动机影响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有(1)特殊性,如成功地解决求偶问题的机制不能用来解决身体危险有关的问题,(2)灵活性,如不同类别的环境线索自动地激活与线索类别有关的社会信息。借用传统的社会认知研究方法,研究者发现特定的线索会启动相应的进化动机(如面孔吸引力启动人们的求偶动机),进化动机激活后就能引导人们加工有利于这种动机(或目标)实现的信息(如性别相关的风险信息等)。未来的进化动机影响社会认知的研究可以结合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与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理论假设,以产生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动机 社会认知 具身认知 积极心理学
下载PDF
利用图像社交媒体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力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翔 韩为政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6-172,共7页
图像社交媒体在进行国际传播时具有一定的媒介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体现在传播内容的视觉性、保真性、交互性、使用便捷性等方面。我国对外主流媒体在使用图像社交媒体进行国际传播时,在满足媒体内容生产的一般要求、体现社交媒体属性以及... 图像社交媒体在进行国际传播时具有一定的媒介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体现在传播内容的视觉性、保真性、交互性、使用便捷性等方面。我国对外主流媒体在使用图像社交媒体进行国际传播时,在满足媒体内容生产的一般要求、体现社交媒体属性以及利用图像社交媒体所特有的视觉表达属性三个层面均有不足。增强我国媒体在图像社交平台中的国际传播力,应提高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增加新闻信息数量,增强账号与平台间的联动交流,并善用图像社交媒体的视觉表达性和文化差异性等策略来提升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媒介进化论 图像社交媒体
下载PDF
组织理论对复杂系统理论的借鉴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良 郭耀煌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2002年第6期77-82,共6页
综述了复杂系统理论对组织理论的影响.介绍了与组织理论(organizationtheory,OT)有关的复杂系统理论(complexitysystemstheory,CST)的特征、研究方法、范例;并介绍了OT对CST的借鉴,主要说明CST对组织演化和组织的社会网络分析的影响.
关键词 组织理论 复杂系统理论 组织演化 社会网络分析 复杂适应系统 自相似
下载PDF
我国教练员与运动员社会共生关系的演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修金 胡守钧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4-37,共4页
社会共生是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基本存在方式。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共生关系中,只有两者的主体利益得到保障,互需资源相对稳定,具有双向选择自由,加之约束条件制衡,两者的共生关系才能够形成与维持。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个动... 社会共生是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基本存在方式。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共生关系中,只有两者的主体利益得到保障,互需资源相对稳定,具有双向选择自由,加之约束条件制衡,两者的共生关系才能够形成与维持。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主要通过"斗争—妥协"的方式来合理分享资源,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优化两者的共生关系,达到教练员与运动员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共生论 教练员 运动员 共生关系 演化
下载PDF
血缘共同体规定下的传统手工业村落适应性变迁--山西省新绛县西庄石匠村个案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星 何依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8-58,共11页
传统手工业村落作为农耕时代乡土工业的重要见证,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中重新引起关注;其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经济效应的双重特征,使得这类村落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活态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山西省新绛县西庄石匠村为例... 传统手工业村落作为农耕时代乡土工业的重要见证,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中重新引起关注;其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经济效应的双重特征,使得这类村落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活态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山西省新绛县西庄石匠村为例,从“社会-空间”的视角,揭示了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传统手工业村落的演化特征:农耕时代,在宗族结构的血缘关系主导下,传统手工业村落的亲缘关系、生产组织、宗教信仰紧密联结,形成“居住、生产、精神”三位一体的“社会-空间”形态,工业时代,手工业经济发展引发聚落“社会-空间”形态转变,社会结构由以宗族支配内缩为核心家庭主导,生产空间开始从村落剥离,居住空间由聚族而居分割为单家独院,精神场所转化为公共空间。但是,由于手工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代际传承方式,血缘共同体始终作为技艺续存的主要载体,成为维系村庄“社会-空间”形态的稳定根基。因此,传统手工业村落在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的适应性变迁,延续了社会、经济、空间的相互关联,呈现出特有的生命力和相对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业村落 血缘共同体 社会关系 空间形态 演化特征 西庄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