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人民逻辑”的路径探析
1
作者 王晓梅 雷子逸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5-73,共9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国外形势的新变化、新动向、新趋势,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国外形势的新变化、新动向、新趋势,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前提和基础上,积极顺应世界发展新的历史潮流,在积极地探索和创新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格局、中国担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福祉和实惠也终将惠及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因此,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人民逻辑,是在新的历史阶段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一步走稳、走远、走好的逻辑和价值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民逻辑 人民主体
下载PDF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贡献
2
作者 马起涛 尹世尤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分析社会主义中国的矛盾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构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具体表现为,通过...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分析社会主义中国的矛盾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构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具体表现为,通过确证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客观存在,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适用范围;通过界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涵和特性,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普遍真理性;通过规定社会主义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拓展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理论向度;通过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分析框架,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多重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人民性”的价值论诠释
3
作者 万璐鸣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9,共8页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图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基本底色,含有深刻的价值论意蕴。中国式现代化恪守人民主体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形成了对人民主体地位多维度、全方位的保障,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过...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图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基本底色,含有深刻的价值论意蕴。中国式现代化恪守人民主体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形成了对人民主体地位多维度、全方位的保障,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过程中资本逻辑对人民的宰制;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原则,视人民为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多重维度展现出最广大的人民性,实现了对资本至上价值原则的超越;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为价值目标,在既有生产力的基础上改善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扬弃了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的传统现代化道路,开启了人民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新境域。基于价值哲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有利于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层面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突破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性 人民主体地位 价值论
下载PDF
新时代习近平人民主体地位理念的三维审视
4
作者 张馨 刘友田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7-23,共7页
“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概念,一直被马克思主义者推崇和使用,在中国更是踵事增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并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百年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人民主体地位理念。“坚持人民至上”... “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概念,一直被马克思主义者推崇和使用,在中国更是踵事增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并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百年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人民主体地位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伟大优秀历史经验。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探讨人民主体地位理念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沿革、明确人民主体地位的实践路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发展阶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坚持以人民是权力主体、人民是价值主体、人民是实践主体和人民是评价主体四个方向为指向标,在实践中落实和保障人民主体地位。要筑牢人民权力主体地位,发展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障人民价值主体地位,让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惠及全体人民;发展人民的实践主体地位,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的实践指向;落实人民的评价主体地位,坚守“人民满意”的根本标准。在现代化建设中落实和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至上 新时代 审视
下载PDF
新时代法治建设中的人民主体地位探析
5
作者 段文慧 刘向阳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9期5-8,共4页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恪守的最大逻辑。这一地位的生成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根本立场为理论逻辑、以遵循马克思主义法治...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恪守的最大逻辑。这一地位的生成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根本立场为理论逻辑、以遵循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为历史逻辑、以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期待为现实逻辑。人民主体地位在新时代法治建设中表现为人民既是利益主体,也是实践主体,还是法治建设成效的评价主体。当前,进一步落实人民主体地位需要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个重要环节的实施过程中,使人民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使人民真正成为法治建设的主体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法治建设 人民主体地位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四重超越
6
作者 全燕黎 王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3-102,共10页
当今世界,在西方现代化模式下开创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路,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和创新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新凝练与新概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当今世界,在西方现代化模式下开创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路,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和创新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新凝练与新概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理念、主体、实践层面展现了对西方中心论、个体本位论、人类中心论、国强必霸论的超越,为各国认识和走向现代化、破解人类共同难题提供了新方案与新智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自身的独特性与应用的普遍性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对各国探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中心论 人民主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和平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的三重维度
7
作者 程权杰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2-29,共8页
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威力,打造契合中国特色的话语叙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这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来“化中国”,更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夯实意识形态话语根基;回应时代之问,发挥... 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威力,打造契合中国特色的话语叙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这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来“化中国”,更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夯实意识形态话语根基;回应时代之问,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话语力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让马克思主义在与人民群众相互“掌握”中,在理论力量与实践力量的双向互动中,彰显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中心”旨归,为现代化与“美好生活”提供强大“精神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话 时代化 人民主体 意识形态话语权
下载PDF
坚持人民的社会主体地位 被引量:9
8
作者 高尚全 傅治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5-10,共6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必须"的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其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被列为"八个必须"之首,彰显出党对&q...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必须"的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其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被列为"八个必须"之首,彰显出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自觉与主动,从而进一步深化全党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的认识。要在现实中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坚守人民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坚持人民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在社会利益分享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监督国家权力运行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大 人民 社会主体 地位
下载PDF
现代预算权体系中的人民主体地位 被引量:19
9
作者 朱大旗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9,共8页
在迈向现代预算也即公共预算、法治预算的进程中,我国对预算目的的认知已由片面强调实现国家职能、保障公权力行使逐步转变为满足公共需求、促进民众权利的实现。正因为这种基本理念的转变,预算权力格局不能再由公权力主体尤其是行政公... 在迈向现代预算也即公共预算、法治预算的进程中,我国对预算目的的认知已由片面强调实现国家职能、保障公权力行使逐步转变为满足公共需求、促进民众权利的实现。正因为这种基本理念的转变,预算权力格局不能再由公权力主体尤其是行政公权主体所统领。如何更好地彰显人民在预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何在预算过程中切实体现和贯彻人民的利益与意愿,已成为我国预算权体系变革的方向。认真对待这种变革,我们应深刻体认和秉持"以人为本"、"人民主权"的基本理念,落实预算法治的立法保留原则、完善人大代表的预算审批权和监督权、明确民众直接性的预算权利,这是夯实现代预算权体系中人民主体地位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预算 预算目的 预算权 人民主体地位 预算权利
下载PDF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杜鸿林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3年第2期5-13,共9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是党的一大理论创新和理论贡献。"三个倡导"的提出,为进一步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明了正确方向,并不意味着这一工作任务的结束。进一步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是党的一大理论创新和理论贡献。"三个倡导"的提出,为进一步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明了正确方向,并不意味着这一工作任务的结束。进一步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准,不能在这一体系之外另谋他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坚定不移反腐败,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加强制度体制支撑,切实改进党风政风,实现公众参与最大化等重要途径,让亿万人民群众享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己带来的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大 核心价值观 人民群众 主体作用
下载PDF
巴黎公社国家治理的初步探索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留根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57,共8页
巴黎公社具有以往法国公社的革命精神,它成立后,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环境,进行了艰辛的国家治理探索。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行了崭新的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教育治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初步探索,呈现出... 巴黎公社具有以往法国公社的革命精神,它成立后,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环境,进行了艰辛的国家治理探索。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行了崭新的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教育治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初步探索,呈现出突出人的解放、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突出人民的实际利益等鲜明特点。巴黎公社的国家治理探索表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治理必须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公社 《法兰西内战》 国家治理 党的领导 人民主体地位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与社会发展主体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灵光 周丽萍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32-136,共5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探索社会发展规律之时对人自身及其与世界的关系进行审视得出的重要理论成果,其主要观点是: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的活动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人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发展的价值是...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探索社会发展规律之时对人自身及其与世界的关系进行审视得出的重要理论成果,其主要观点是: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的活动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人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发展的价值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了社会发展主体论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念,充分体现了社会发展主体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主体论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的根本经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衣芳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7,共4页
人民群众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60年的基本经验。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已进入一个十分特殊、十分关键的历史阶段,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的根本性... 人民群众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60年的基本经验。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已进入一个十分特殊、十分关键的历史阶段,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的根本性、决定性意义和要求更加突出。在当前形势下,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关键的是要高度关注民生,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最根本的就是要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真正解决好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执掌政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主体论 共产党执政规律 根本经验
下载PDF
论基层政府法治建设的定位及其发展方向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建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1期1-7,共7页
在国家行政体制中,各级政府的地位和性质不同,承担的任务不同,管理方式和方法亦有所区别。 基层政府是连接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政府”、“前沿政府”。基层政府法治建设的推进, 不仅关系到基层政权的稳定,而且关... 在国家行政体制中,各级政府的地位和性质不同,承担的任务不同,管理方式和方法亦有所区别。 基层政府是连接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政府”、“前沿政府”。基层政府法治建设的推进, 不仅关系到基层政权的稳定,而且关系到整个执政党地位的稳定乃至整个国家的稳定。基层政府制定法规范 应有法依据并符合上位法,必须对各阶层的利益和各方面的呼声真正予以的“综合考虑”,实行民主立法和科 学立法。法治社会不仅需要法治政府,更需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积极配合政府行政 的推行。诚信政府和诚信社会、诚信公民都是法治社会真正实现的重要保证。而对诚信社会、诚信公民的培育,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参与型行政的推进和完善,在这方面,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肩负着异常重大的责任。要建 立经常性的、规范性的制度,使基层政府的责任得以制度化、法律化,同时要对各种权利救济途径进行创建、协 调和整合,形成更为完备的权利救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 科学决策 参与型行政 政民共治 有限政府 主动服务 诚实信义 过程论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人民主体”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秦晋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7-20,共4页
揭示了马克思"人民主体"的科学内涵,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领导人结合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和不断变化的人民构成情况对马克思"人民主体"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其形成... 揭示了马克思"人民主体"的科学内涵,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领导人结合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和不断变化的人民构成情况对马克思"人民主体"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其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主体思想作为一种哲学和历史观的理论形态日趋完善,并在实践中发挥了愈来愈大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民主体”内涵 中国特色人民主体思想
下载PDF
《周礼》的人文价值:设官分职、得民为本 被引量:4
16
作者 祁志祥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2-19,共8页
《周礼》是系统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官分工的法规总集。在职官结构、功能的描述中,它穿插着许多人文思想的表述。一方面,《周礼》的六官设置体现了"以人法天"的思路,"春官"中设有许多神职人员从事鬼神祭礼,反映了... 《周礼》是系统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官分工的法规总集。在职官结构、功能的描述中,它穿插着许多人文思想的表述。一方面,《周礼》的六官设置体现了"以人法天"的思路,"春官"中设有许多神职人员从事鬼神祭礼,反映了殷商神学观念的遗留;另一方面,《周礼》反复强调"设官分职"是"以为民极",安邦治国须"得民"为本,各处论析汇成保障民生、兼顾教化、以刑辅德、以德司法的仁政学说,是周代思想界重人轻神的时代特征的重要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法天 鬼神祭礼 设官分职 得民为本 仁政学说
下载PDF
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施一满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12-114,125,共4页
高校学生管理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模式的多样性。"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方式是新兴的一种管理模式。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对"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 高校学生管理 以人为本 主体地位
下载PDF
从委托代理理论思考我国当前反腐败的路径选择
18
作者 薛虹 刘光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22-27,共6页
当前公职人员违法犯罪呈现出涉案人员级别越来越高、金额越来越大、越来越公开化、团体作案增多等新特点。文章结合委托代理的理论,提出:增强官员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意识,出台保障新闻传媒监督的法案,创新民众获取信息新机制,制定弹劾纠... 当前公职人员违法犯罪呈现出涉案人员级别越来越高、金额越来越大、越来越公开化、团体作案增多等新特点。文章结合委托代理的理论,提出:增强官员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意识,出台保障新闻传媒监督的法案,创新民众获取信息新机制,制定弹劾纠错机制的启动程序,促进非政府组织的更加健康发展等,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来预防和遏制官员的腐败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托代理理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系统论 反腐倡廉
下载PDF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羿君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9-31,96,共4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要求,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导。中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主体地位的生成,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和中...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要求,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导。中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主体地位的生成,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论等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实践主体地位、利益主体地位、价值主体地位三个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激发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必须依靠人民的创造性劳动,必须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主体地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下载PDF
编辑岗位薪酬设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
20
作者 赵礼寿 《出版科学》 CSSCI 2011年第1期37-39,共3页
编辑岗位薪酬改革是中国出版业改革的一个关键。本文引入委托代理理论对编辑岗位薪酬设计作简单分析,在考虑编辑工作中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编辑岗位薪酬应采用固定工资和奖金的组合,同时注意两者的合适比例。
关键词 编辑岗位 薪酬设计 委托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