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命与知己——孔子命运观的新指向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庆中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共5页
与西周时期的天命观有所不同,孔子所谓"命",主要指运命而言。但孔子不是宿命论者,他强调"知命"、"知天命",要人们透过对命运的体知,认识自己,所以孔子所谓的"知命"就是"认识你自己"。
关键词 孔子 命运观 知命 知己
下载PDF
汉儒《诗》说之演变——从《孔子诗论》《周南·汉广》篇的本义说起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5,共7页
据竹简《孔子诗论》对《汉广》篇的论述 ,《周南·汉广》并不是什么爱情诗 ,而是一首告诫周家子弟不要追求江汉游女的篇章 ,由此推测 ,诗篇应作于西周中晚期。以《孔子诗论》对《汉广》的论述为基准 ,进而检讨两汉今古《诗》说 ,认... 据竹简《孔子诗论》对《汉广》篇的论述 ,《周南·汉广》并不是什么爱情诗 ,而是一首告诫周家子弟不要追求江汉游女的篇章 ,由此推测 ,诗篇应作于西周中晚期。以《孔子诗论》对《汉广》的论述为基准 ,进而检讨两汉今古《诗》说 ,认为《毛诗序》应为东汉学者在名教要求下杂抄、改造今文家言的产物 ,前人卫宏作《毛诗序》的说法是应予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汉广》本义 创作时代 汉儒诗说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史》“孔子删诗”说之教学鉴赏设计
3
作者 张华林 宦书亮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论及"孔子删诗"说,但对"孔子删诗"说的提出、流布、影响等问题都未曾论述。通过清理相关材料,可知汉初陆贾首次提出孔子编定《诗》一说,而司马迁则在陆贾的基础上,从编《诗》方式、标准...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论及"孔子删诗"说,但对"孔子删诗"说的提出、流布、影响等问题都未曾论述。通过清理相关材料,可知汉初陆贾首次提出孔子编定《诗》一说,而司马迁则在陆贾的基础上,从编《诗》方式、标准、目的等方面提出系统的"孔子删诗"说,但还未提出"删《诗》"一语。西汉末东汉初,《论语讖》在删减《诗》《书》章句文献的风气下,首次提出孔子"删《诗》"一语,此说得到王充、班固、应劭等东汉学者的接受而成为学界共识,并对汉代《诗经》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删诗”说 提出 接受 影响 《诗经》学
下载PDF
论严羽兴趣、诗识与妙悟诗论的得与失
4
作者 程磊 《武陵学刊》 2013年第2期119-125,共7页
严羽论诗以兴趣、诗识和妙悟为着眼点,指陈江西诗派积弊,总结唐宋诗美特质,既有标识时代审美趣味变迁的重要意义,又有自身立论取法未尽完善的弊端。兴趣说提出了新的诗歌至境的理想,主张诗学汉魏盛唐,但历史潮流与时代风会的影响又使其... 严羽论诗以兴趣、诗识和妙悟为着眼点,指陈江西诗派积弊,总结唐宋诗美特质,既有标识时代审美趣味变迁的重要意义,又有自身立论取法未尽完善的弊端。兴趣说提出了新的诗歌至境的理想,主张诗学汉魏盛唐,但历史潮流与时代风会的影响又使其诗论主张包含着微妙的矛盾。诗识与妙悟说指出了学诗的门径和方法,以禅说诗顺应了时代风气而触及到诗歌美学的本质,同时其理论缺陷也使妙悟说自陷其弊。对严羽论诗的利弊得失应结合时代背景而作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诗论 兴趣 诗识 妙悟
下载PDF
上博馆藏楚竹书《孔子诗论》中的诗教观形成的文化空间
5
作者 梁大伟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3-76,共4页
上博馆藏楚竹书《诗论》的出现,是诗教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我们重新梳理儒家的诗教传承和演变的脉络,意义重大。其中诗教观的形成,有着其特定的文化空间,是诗教观念萌生之初一直到《诗论》形成时期的整个社会意识形态、文化... 上博馆藏楚竹书《诗论》的出现,是诗教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我们重新梳理儒家的诗教传承和演变的脉络,意义重大。其中诗教观的形成,有着其特定的文化空间,是诗教观念萌生之初一直到《诗论》形成时期的整个社会意识形态、文化语境、诗歌功能演化和转变的共同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文化空间 诗教传统
下载PDF
汉代的诗教观
6
作者 梁大伟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6-78,共3页
"温柔敦厚"的诗教以概念的形式出现于《礼记.经解》之后,被作为儒家典型的文艺思想,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的延伸和发展,到了汉代儒家士子的手里才得以最终完成并被充分予以实践。
关键词 汉代 诗教观 文学贡献
下载PDF
司马迁文学思想体系及价值评述
7
作者 何永福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8年第11期52-55,共4页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有着丰富而独到的文学思想。就丰富性而言,他有着汉代一般文论家不具有的理论的体系性;就独到性而言,他的文论思想,不仅在汉代文论中是一种深刻而卓越的见识,即...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有着丰富而独到的文学思想。就丰富性而言,他有着汉代一般文论家不具有的理论的体系性;就独到性而言,他的文论思想,不仅在汉代文论中是一种深刻而卓越的见识,即使对后代中国文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发展,如"诗骚"传统的建立、文学创作论等,都有不可限量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发愤著书说 孔子删诗说 实录精神 评述
下载PDF
从接受主体的视角"观"诗
8
作者 李惠玲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49-52,共4页
孔子"观"诗说的内涵并不限于诗歌的社会功用而首先是接受主体为诗歌所感发而引起的审美愉悦乃至审美自得。从审美接受的角度看,中国古典诗歌尤其讲究含蓄空灵,这就需要接受主体全身心、全灵魂的投入才能彻悟诗之美并获得审美... 孔子"观"诗说的内涵并不限于诗歌的社会功用而首先是接受主体为诗歌所感发而引起的审美愉悦乃至审美自得。从审美接受的角度看,中国古典诗歌尤其讲究含蓄空灵,这就需要接受主体全身心、全灵魂的投入才能彻悟诗之美并获得审美自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诗说 审美悟入 审美自得
下载PDF
山水哲理诗:诗人对人生的体悟
9
作者 周淑芳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山水哲理诗是智慧的结晶,表现了诗人对宇宙与人生的理性思考,对理想与真理的执著追求,对社会与生活的满腔热情。山水哲理诗转向非人的世界的目的是欲从大自然那里领悟人生的终极价值,揭示另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的奥秘。作为诗与人生哲学... 山水哲理诗是智慧的结晶,表现了诗人对宇宙与人生的理性思考,对理想与真理的执著追求,对社会与生活的满腔热情。山水哲理诗转向非人的世界的目的是欲从大自然那里领悟人生的终极价值,揭示另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的奥秘。作为诗与人生哲学交叉、整合的核心体现,后者无疑更具有山水哲理诗的质的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哲理诗 人生 体悟 人格 价值
下载PDF
从“诗无邪”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被引量:6
10
作者 汤浩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9,共6页
孔子继承了春秋诗教的读诗与用诗观念,以恢复周礼为己任。《论语》的诗论主要是针对《诗经》"思无邪"的特点,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则是孔子的教学过程。孔子认为《诗经》内容丰富,真情流露,在教学时必须以礼和... 孔子继承了春秋诗教的读诗与用诗观念,以恢复周礼为己任。《论语》的诗论主要是针对《诗经》"思无邪"的特点,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则是孔子的教学过程。孔子认为《诗经》内容丰富,真情流露,在教学时必须以礼和乐约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诗经》是具体的文本,在学习上来说是较为容易掌握的;从《诗经》的内容与表达形式到礼的道德意义和仪式是对文本的深究;乐是根据礼仪而订定的,所以须在掌握礼仪后才能学习相配的乐曲以巩固所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诗经》 诗教 《孔子诗论》 中国古代教育
下载PDF
关于先秦时代逸诗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泽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28-131,共4页
司马迁提出先秦古诗有3 000余首,孔子删除十分之九。从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来看,可以确定的出自于西周初年至春秋后期的逸诗不超过30首,数量极为有限。《目耕帖》所辑104首逸诗,绝大多数非《诗经》时代的诗歌。今天所见到的先秦逸诗绝大... 司马迁提出先秦古诗有3 000余首,孔子删除十分之九。从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来看,可以确定的出自于西周初年至春秋后期的逸诗不超过30首,数量极为有限。《目耕帖》所辑104首逸诗,绝大多数非《诗经》时代的诗歌。今天所见到的先秦逸诗绝大多数并非是从《诗经》中删除的,孔子删诗之说不能成立。先秦逸诗的出现有三种原因:其一,部分逸诗为上古至夏、商时代的作品,或为战国时代的作品。其二,有些逸诗虽然产生于《诗经》时代,却并没有被收入《诗经》之中,它们只是漏收的诗歌,却不是从《诗经》中被删除的作品。其三,确实有部分诗歌原本收入《诗经》之中,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从《诗经》中逸出了,而成了逸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逸诗 孔子诗论 删诗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