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storical Tracing of the Ideological Attribute of “Virtue”
1
作者 Guan Wanwe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1-208,共8页
Tracing back to the historical occurrence of“virtue”,it can be found that it originated from political practice and is an effective political technology with strong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attributes.Among the core... Tracing back to the historical occurrence of“virtue”,it can be found that it originated from political practice and is an effective political technology with strong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attributes.Among the core concepts of Confucianism,such as benevolence,rites,virtue,etc.,virtue should be the earliest to appear.Rite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daily,technical and detailed representation of virtue,while benevolence contains not only all ethical expectations of virtue,but also more complex humanistic information with more explicability.In contrast,“virtue”,with its rich practical color and ancient political experience,appears so simple that when it is regarded as an ideological concept,it is almost covered by the more mature“benevolence”with similar connotation,and overshadowed by richer“rites”.Therefore,virtue is the predecessor of rites and benevolence,which is the historical pedigree of the core concepts of Confuci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itics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virtue rites BENEVOLENCE Confucian politics
下载PDF
周代仁政之下法治思想系统研究
2
作者 祁志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周代没有完整记载法治思想的史书,周代的法治思想,散见于西周的《尚书》《周礼》及东周诸子的学说中。西周鉴于夏桀、殷纣实施暴政而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仁政以德治为主,也兼顾法治。法治成为周代仁政的两翼之一,表现为以仁立法,以仁司... 周代没有完整记载法治思想的史书,周代的法治思想,散见于西周的《尚书》《周礼》及东周诸子的学说中。西周鉴于夏桀、殷纣实施暴政而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仁政以德治为主,也兼顾法治。法治成为周代仁政的两翼之一,表现为以仁立法,以仁司法,明德慎罚,德主刑辅。到了东周,虽然诸侯争霸、礼崩乐坏,但西周的仁政传统仍占主导地位,仁政不仅被儒家学说加以发展,也被道家学说加以补充、杂家学说加以兼取。即便法家、名家公开反对仁政德治,主张严刑峻法,也是打着仁义的旗号。在仁政之下兼行法治,或打着仁义的旗号强调严刑峻法,构成了周代法治思想的整体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仁政 法治思想 明德慎罚 以刑去刑
下载PDF
夏、商、西周时期的忠观念——中国传统忠德溯源之二 被引量:2
3
作者 桑东辉 《武陵学刊》 2023年第3期1-14,共14页
经过炎黄到尧舜禹时期的嬗变,源于尚中习俗的忠意识得到不断发展,并在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际发展成为忠观念。夏、商、西周时期是忠观念的发展演进期。受三代文化差异的影响,忠观念在夏、商、西周时期也表现出不同的面向和特质。... 经过炎黄到尧舜禹时期的嬗变,源于尚中习俗的忠意识得到不断发展,并在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际发展成为忠观念。夏、商、西周时期是忠观念的发展演进期。受三代文化差异的影响,忠观念在夏、商、西周时期也表现出不同的面向和特质。夏代文化的特点是“尊命”,其忠观念主要表现出朴忠的特质;商代文化的特点是“尊神”,其忠观念主要表现出敬忠的特质;西周文化的特点是“尊礼”,忠观念也成为支撑礼乐制度的重要价值观念而日益走向成熟,不断向践行主体明晰、责任义务明确的道德规范演进,并最终在东周时期发展成忠德这一德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观念 忠德溯源 夏代 商代 西周
下载PDF
西周“明德慎罚”新证 被引量:1
4
作者 雷安军 《南大法学》 2023年第4期73-89,共17页
一直以来,学术界多数学者将西周“明德慎罚”界定为“崇尚道德,慎用刑罚”,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成为定论。近年来,少数学者开始对这一主流观点予以质疑。大量的周代出土金文为揭示“明德慎罚”的内涵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出土金文和... 一直以来,学术界多数学者将西周“明德慎罚”界定为“崇尚道德,慎用刑罚”,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成为定论。近年来,少数学者开始对这一主流观点予以质疑。大量的周代出土金文为揭示“明德慎罚”的内涵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出土金文和传世文献可以看到,对周王而言,“明德”就是彰显上帝对文王、武王的赏赐,进而激励后代周王做出与文王、武王相同的政治行为;对于西周贵族而言,“明德”就是彰显周王对贵族先祖的赏赐,并激励贵族做出与先祖相同的政治作为。“明德”并没有“崇尚道德”之意。“慎罚”是“慎中厥罚”之缩语,其含义就是小心使刑罚符合“中”的要求,轻罪轻罚、重罪重罚,没有“慎用刑罚”之意。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明德慎罚”的含义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到春秋至战国时期,“明德慎罚”才开始具有“崇尚道德,慎用刑罚”之意。“明德慎罚”含义的演变为汉代“德主刑辅”的出现提供了思想资源,对后世两千多年的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明德慎罚 新证 德主刑辅
下载PDF
以商周时期祈雨舞蹈的演变传承观周代民本思想的萌生
5
作者 王维娜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8-72,共5页
我国古代的祈雨舞蹈大量存在于祭祀求雨活动中,它不仅给祈雨活动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也使舞蹈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丰富了华夏文明的宝库。从商周时期的史料中考察了这一时期的雩舞、皇舞、万舞、奏舞、商羊舞、龙舞等,发现以上祈雨舞蹈基... 我国古代的祈雨舞蹈大量存在于祭祀求雨活动中,它不仅给祈雨活动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也使舞蹈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丰富了华夏文明的宝库。从商周时期的史料中考察了这一时期的雩舞、皇舞、万舞、奏舞、商羊舞、龙舞等,发现以上祈雨舞蹈基本内涵和部分形制基本滥觞于商代,正式形成于周代。殷商时代只是祈雨事象初步形成的时期;而周代包括祈雨仪式在内的祭祀民俗开始正规化、制度化,并且开始有了敬德保民、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的萌生,为儒家思想奠定了基础,成为当今中国治国理政的精神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祈雨舞蹈 商周时期 敬德保民 民本思想
下载PDF
西周的君子之学:道艺与德行
6
作者 李雷东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5-101,共7页
西周金文和先秦礼书保存了西周教育在阶段、科目、内容等方面的文献。西周小学和大学所习科目和内容各有次第。行冠礼是西周教育的重要环节,展示了君子之学的内容和重要功能。容体正、颜色齐和辞令顺贯穿冠礼始终,是冠礼礼仪的三个重要... 西周金文和先秦礼书保存了西周教育在阶段、科目、内容等方面的文献。西周小学和大学所习科目和内容各有次第。行冠礼是西周教育的重要环节,展示了君子之学的内容和重要功能。容体正、颜色齐和辞令顺贯穿冠礼始终,是冠礼礼仪的三个重要内容,这三事与君子大学阶段的修习科目相适应。这三事属于君子之学的道艺层面,对礼仪礼制义理的体认属于君子之学的德行层面。道艺和德行贯穿于西周教育的始终,它们共同构成了君子之学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君子之学 道艺 德行
下载PDF
从《吕刑》看“明德慎罚”思想在西周的演变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保国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明德慎罚”是西周统治阶级重要的政治理念 ,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它也发生了变化 ,周初以敬民保民为核心 ,民本是其最大特色 ;西周中后期 ,它演化成治民的工具 ,君本成了最基本的特征。王权的日益稳固和隆升 。
关键词 《吕刑》 明德慎罚 西周
下载PDF
西周的“德治”思想与法制建设 被引量:2
8
作者 宋四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8-140,共3页
西周的“德治”思想形成于殷周更替之际 ,是对殷商暴政亡国教训的总结 ,主要表现为“以德配天”与“明德慎罚”的思想。在这一思想把“德”的观念引进社会政治与法制领域 ,蕴含着“敬天—明德—保民—受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 ,是西周立... 西周的“德治”思想形成于殷周更替之际 ,是对殷商暴政亡国教训的总结 ,主要表现为“以德配天”与“明德慎罚”的思想。在这一思想把“德”的观念引进社会政治与法制领域 ,蕴含着“敬天—明德—保民—受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 ,是西周立法司法、治国理民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及其指导下建立的西周法制所昭示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勤政为民、德刑并用、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等社会政治发展方向和法制建设模式对以后传统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德治'思想 以德配天 明德慎罚
下载PDF
《周易》古经“明德慎罚”观辨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林明 徐艳云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90,共7页
"明德慎罚"是西周初年周公提出的重要法律思想。从《周易》古经中的类似表述来看,其已有明显的"明德慎罚"观。"明德"思想反映在《恒》九三、《益》九五等爻辞中;《临》卦中有对人民实施德教的内容。《周... "明德慎罚"是西周初年周公提出的重要法律思想。从《周易》古经中的类似表述来看,其已有明显的"明德慎罚"观。"明德"思想反映在《恒》九三、《益》九五等爻辞中;《临》卦中有对人民实施德教的内容。《周易》古经的"慎罚"观在西周刑罚适用原则中也有体现。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制思想后来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政治和法律理论之中。研究《周易》古经中"明德慎罚"的法律观,探究它所涉及的西周法制,不仅能为我们研究西周法制提供宝贵的史料,也能更好的梳理商末周初法律思想的变化脉络,进一步印证这一思想对西周社会、政治和法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西周法制 明德慎罚 刑罚原则
下载PDF
从“柔远能迩”看西周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治理——以金文和传世文献的比较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安军 郑显华 《宜宾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23-30,共8页
通过文字的研究,结合汉代"强干弱枝"政策,"柔远能迩"应释为"使远人柔弱,使近人刚强",即安抚远方国族,使其柔顺,与中央王朝友好相处;使近处国族强壮,以拱卫中央王朝。西周金文和传世文献对"柔远能迩&... 通过文字的研究,结合汉代"强干弱枝"政策,"柔远能迩"应释为"使远人柔弱,使近人刚强",即安抚远方国族,使其柔顺,与中央王朝友好相处;使近处国族强壮,以拱卫中央王朝。西周金文和传世文献对"柔远能迩"的记载存在不同,金文强调统治者的"德"是实现"柔远能迩"的前提。金文和传世文献强调"柔远能迩"政策能够安定各邦,使蛮夷顺服、百姓受惠、周王安定,使神喜悦。在民族大变动的背景下,西周的统治者以"柔远能迩"为中心,结合法律手段和战争手段,对边疆少数民族实施了有效治理,建立起稳固的邦国秩序,对当代中国的边疆治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远能迩 西周 少数民族 治理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德性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萌芽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凯麟 陈科华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5期23-27,共5页
周代的“敬德保民”思想中包括了三个方面的经济伦理思想内涵:一、“无逸”的劳动伦理观和 “孝养父母”的生产观;二、反对“独专于利”,主张利益分配的公正性;三、在生活方式上,主张“恭俭惟德”的消 费观。这些思想具有德性主义的性质。
关键词 周代“敬德保民”“无逸”“恭俭惟德”德性主义
下载PDF
中国美学思想发生研究——西周审美思想论纲 被引量:1
12
作者 寸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0-57,共8页
中国美学思想产生的根源何在?这是中国美学史研究中没有详尽而明确解决的问题。西周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大时代,有西周的文化的昌明,才会有中国美学思想的繁荣隆盛。可以说,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观念和范畴都是在西周萌... 中国美学思想产生的根源何在?这是中国美学史研究中没有详尽而明确解决的问题。西周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大时代,有西周的文化的昌明,才会有中国美学思想的繁荣隆盛。可以说,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观念和范畴都是在西周萌芽和成形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敬天保民的社会观念,宗教礼仪的文化制度,所彰显的理性、人文精神,是孕育中国美学的胚基。形成了中国美学以德为美、重视人格、推崇生命精神的审美取向。这是中国美学区别于其他民族美学观念的独特的生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美学思想 天人合一 敬德保民 生命意识
下载PDF
西周“德治”思想再探讨
13
作者 梁刚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1-43,共3页
西周的“德治”思想是在周人天命观的支配下建立起来的一套针对以周王为首的高级贵族的政治统治思想,它是一个有具体内容的政治概念,反映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早期国家政治治理的特点。
关键词 西周 德治思想 政治行为 宗族社会 典范政治
下载PDF
周初营建洛邑是空间治理均衡性的需要——兼论政治新伦理对都城择定的影响
14
作者 李麦产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8-22,共5页
西周初年,王国领土从渭水流域一隅向东沿黄河大幅度推进,据有华夏文明的腹地和原商人的王畿。为适应扩大后的空间治理需要,周人在坚持都丰、镐的同时,在新版图的中心营建新都洛邑。在这个过程中,周人的"德治"政治理念,对择定... 西周初年,王国领土从渭水流域一隅向东沿黄河大幅度推进,据有华夏文明的腹地和原商人的王畿。为适应扩大后的空间治理需要,周人在坚持都丰、镐的同时,在新版图的中心营建新都洛邑。在这个过程中,周人的"德治"政治理念,对择定洛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初 营建洛邑 空间治理 德治伦理
下载PDF
周代的符瑞文献与符瑞思想
15
作者 龚世学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3期38-45,共8页
周代是符瑞思想萌生的时代。西周时期,符瑞思想已有可考,但其观念模糊,只在《诗经》《尚书》中有一些零星表述;东周时期,符瑞文献渐趋丰富,符瑞物象已有一定的种类与数量。其时,符瑞思想已基本形成,主要表现为:对符瑞产生的原因、符瑞... 周代是符瑞思想萌生的时代。西周时期,符瑞思想已有可考,但其观念模糊,只在《诗经》《尚书》中有一些零星表述;东周时期,符瑞文献渐趋丰富,符瑞物象已有一定的种类与数量。其时,符瑞思想已基本形成,主要表现为:对符瑞产生的原因、符瑞的必然应验性、符瑞的判定、符瑞与“封禅”“五德说”的关系等层面的问题,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论述。不过总体而言,周代的符瑞文献记载较少,符瑞思想论说呈现出碎片化、零散性等滥觞时期的典型特点,影响也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东周 符瑞文献 符瑞思想
下载PDF
西周道路交通设施及礼仪规范探析
16
作者 马洪根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19-122,共4页
西周道路以周王室为中心向外围幅射,主要干线可直达各诸侯王国,相应设施配套齐全,车辆制造技术也较为发达。在管理方面,不仅建有专职管理队伍,而且等级分明,规范齐全,为西周王室实施对社会的有效管理,发挥了巨大作用。
关键词 西周 道路建设 交通设施 礼仪规范
下载PDF
逨盘与西周王年
17
作者 张懋镕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44,共2页
陕西眉县新出土的逨盘,其铭文记载周文王至宣王的世次以及相对应的单逨家族的世次,将其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估算出西周总积年和诸王在位时间的长短,于西周王年研究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逨盘 西周王年 古本《竹书纪年》
下载PDF
西周民本思想产生及发展原因管窥
18
作者 李广龙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3-75,共3页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一个热门话题。从尊崇鬼神的商亡的经验教训与周先公的重农情结两个方面讨论了西周民本思想得以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并辩证地加以取舍,从而为我国"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一个热门话题。从尊崇鬼神的商亡的经验教训与周先公的重农情结两个方面讨论了西周民本思想得以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并辩证地加以取舍,从而为我国"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路线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民本思想 尊神文化 重农情结
下载PDF
西周园林:从娱神到娱人的美育思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青青 李丹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87-91,共5页
西周园林反映了我国先秦美学思想从娱神到娱人的转变,即从崇拜神到肯定人的主体性,这种转变深深地影响了此后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一方面中国人极其重视个人的德行修养,另一方面又将这种自我修养与入世精神相结合,既富有深情,又执着,但又... 西周园林反映了我国先秦美学思想从娱神到娱人的转变,即从崇拜神到肯定人的主体性,这种转变深深地影响了此后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一方面中国人极其重视个人的德行修养,另一方面又将这种自我修养与入世精神相结合,既富有深情,又执着,但又不至于走向自我否定的极端境地;既有一种"天下"情怀,以天下事为己事,又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始终不曾远离底层。这些都是先秦美育思想在这一时期转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园林 美育思想
下载PDF
“德”之下移:西周铭文中的“德”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晓玉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5-28,共4页
现存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的周人之"德"经历了一个从天到王再到臣的"下移"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有层级、以"礼"为外在形式的下移过程,为"德"内化为修身的功夫提供了契机。究其原因,"德"... 现存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的周人之"德"经历了一个从天到王再到臣的"下移"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有层级、以"礼"为外在形式的下移过程,为"德"内化为修身的功夫提供了契机。究其原因,"德"之下移既是基于西周确立、稳固政权的需要,也是区分贵族、庶民的政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铭文 下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