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伟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6,共13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和看法。中华优秀传统历史观念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包括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对厚古薄今复古主义历史观的批判思...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和看法。中华优秀传统历史观念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包括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对厚古薄今复古主义历史观的批判思想、民本思想、大同思想、“大一统”思想等,蕴含着与唯物史观相契合的合理因素和创新萌芽,在中国社会历史观发展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贡献了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智慧。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进步历史观的有益成分,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进步历史观的有机结合,在“两个结合”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华优秀传统思想 进步历史观 民本思想 大同思想
下载PDF
“文明起源”史观之意味:“中西马”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立柱 陈希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28,共13页
“文明起源”作为国内学界使用频率极高的舶来语,主要用以说明距今五千多年至“三代”时期历史文化的发展。但是否合适的问题很少有人认真考虑过,似乎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就没有问题。其实马恩晚年虽借用了“文明”等术语,但对其核心... “文明起源”作为国内学界使用频率极高的舶来语,主要用以说明距今五千多年至“三代”时期历史文化的发展。但是否合适的问题很少有人认真考虑过,似乎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就没有问题。其实马恩晚年虽借用了“文明”等术语,但对其核心内容如剥削、阶级性、虚伪、贪欲、国家镇压机器等都是持具体批判与整体否认态度的,尽管认为如此发展有其必然性,与其他学人用“文明”“野蛮”区分历史进步、停滞与落后,即无意中把知性专断与西方普遍性的观念传播开去明显不同,因为马克思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和多数人得到解放出发看问题的。从历史研究追求平实公正应该使用更中性一些术语看,用褒义明显的“文明”来说某一时段历史的特质也是不合适的,因为说甲文明意味着乙不文明或野蛮,必然分出等级差别。回到传统中国,被视为“文明起源”这一段历史,中国古人认为是“大同”向“小康”、“公天下”向“私天下”之过渡,是以物役使人性的开始,是战争杀伐愈益激烈和彼此互助走向你争我夺、淳朴自然走向尔虞我诈的时期,此与马恩的认知明显具有相通之处。古史研究使用“文明起源”作为关键词展现的是西方资产阶级重物质、轻人道的历史观,体现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不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精神相背离,也与史学自身追求相矛盾,说明目前的古史考量还深陷于西方中心观念之中,反省不够。在此认知基础上文章提出用相对平实的“文化源”代替不甚中性的“文明起源”,以作为中国文化精神开启之初一段历史的研究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起源 大同思想 马克思主义 西方中心论 文化源
下载PDF
面向一统的都城规划——再论隋大兴的空间形制建构及其历史意义
3
作者 栾滨 孙晖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10,共12页
隋大兴是在一统全国过程中规划建设的新都城。其营建不仅在于都城空间本身,也包括以都城为核心面向整个疆域的一系列空间建构。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变以及隋大兴的建设背景,认为隋初围绕大兴城在疆域范围、近畿区... 隋大兴是在一统全国过程中规划建设的新都城。其营建不仅在于都城空间本身,也包括以都城为核心面向整个疆域的一系列空间建构。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变以及隋大兴的建设背景,认为隋初围绕大兴城在疆域范围、近畿区域、都城形态三个层面的一系列空间建构是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与全国一统进程实际需要相结合的空间政治实践,呼应了当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需求,丰富和发展了“大一统”理念在都城规划中的表达,提高了都城在国家秩序建构和国家认同形成方面的作用,推动了隋唐“大一统”时代的形成和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大兴 大一统 都城形制 疆域建构 国家秩序
下载PDF
明代“大一统”文化塑造下的海南书院研究
4
作者 马磊 覃雯靖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8,共14页
别于宋元,在官创私办之下,明代中后期位于边缘海疆的海南书院迎来发展热潮,数量骤增、学制完善,追齐华夏中心地带书院的发展水平,呈现一体化、官学化、平民化及社团化特征。因创办经费来源、教学宗旨与属地层级分野,书院存在官私之分、... 别于宋元,在官创私办之下,明代中后期位于边缘海疆的海南书院迎来发展热潮,数量骤增、学制完善,追齐华夏中心地带书院的发展水平,呈现一体化、官学化、平民化及社团化特征。因创办经费来源、教学宗旨与属地层级分野,书院存在官私之分、考课式讲会式之别、府州县乡之异。又因岛内地理、历史要素不均衡,书院时空分布呈现,以嘉靖、万历两朝最盛,集中于以琼州府治为中心的北部几个州县治所。在明中叶科举与官学一体化影响下,海南书院的存在,不仅为官方认定的官学之辅,更补救官学流弊。在承担读书人的人文理想、社会责任与国家教育责任之外,作为明代“大一统”在边缘海疆文化塑造中的重要一环,海南书院在明中后期海南社会的具体历史情境中,其政治文化意蕴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文化塑造 海南书院
下载PDF
唐朝“大一统”的空间叙事——基于《新唐书·地理志》的研究
5
作者 王文光 李书豪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7,共9页
“大一统”是中国学术界的重要议题,但对唐朝“大一统”的讨论,现有研究主要是从思想阐释层面展开,从空间叙事角度表达唐朝“大一统”历史形态的研究不多。《新唐书·地理志》对唐朝疆域范围、交通道路、户数人口、政区沿革等方面... “大一统”是中国学术界的重要议题,但对唐朝“大一统”的讨论,现有研究主要是从思想阐释层面展开,从空间叙事角度表达唐朝“大一统”历史形态的研究不多。《新唐书·地理志》对唐朝疆域范围、交通道路、户数人口、政区沿革等方面的详细记载为我们解释唐朝“大一统”提供了空间维度的观察路径与文献基础。唐朝“郡县天下-羁縻府州-文化边疆”的空间结构不仅改变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空间叙事,而且在具体实践上,唐朝所形成的“大一统”是沟通中央与地方、维系中心与边疆、涵盖中国境内与域外世界的整体性叙事。正是基于“大一统”的空间叙事,使得中国疆域具有了超越具体朝代的稳定性,成为现代中国疆域叙事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唐书·地理志》 空间叙事 唐朝 “大一统”
下载PDF
北疆文化的历史根基与演进历程
6
作者 彭丰文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1,共8页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形成、发展和壮大的演进历程与中华文明总体进程基本同步。红山文化与北朝民歌《敕勒歌》印证了北疆文化的源远流长。历史上北疆各族统治者对中华正统和“大一统”的执着追求显示了北疆文化...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形成、发展和壮大的演进历程与中华文明总体进程基本同步。红山文化与北朝民歌《敕勒歌》印证了北疆文化的源远流长。历史上北疆各族统治者对中华正统和“大一统”的执着追求显示了北疆文化的内聚性,推动了北疆文化发展壮大和融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北疆文化中的形成与演变为北疆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奠定了历史基础。北疆文化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刻认识和把握北疆文化的历史根基与演进历程,有助于推动北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边疆地区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奠定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文化 历史根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聚性 大一统
下载PDF
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刍议
7
作者 宋艳萍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9-56,共8页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来源于《公羊传》,并在理论方面进行了系统阐发和深化。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有两种内涵,在《春秋繁露》中,“大一统”之意,为以一统为大,而一统,就是三统中的一统,所以“统”为“统绪”之意;而在“天人三策”...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来源于《公羊传》,并在理论方面进行了系统阐发和深化。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有两种内涵,在《春秋繁露》中,“大一统”之意,为以一统为大,而一统,就是三统中的一统,所以“统”为“统绪”之意;而在“天人三策”中,“大一统”有了“大统一”的蕴含,以迎合汉武帝雄才大略,欲统一政治、思想领域的需求。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对汉代乃至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两种内涵皆有学者加以秉承和延续。随着历史的演进,“大一统”的“统绪”之意日渐模糊,而“大统一”之意占据了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大一统 统绪 大统一
下载PDF
大一统视角下“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探索
8
作者 陈先才 唐梓涵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4年第2期68-81,共14页
在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明的过程中,大一统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记忆,并在思想意识、国家建构、治国理政等方面为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和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 在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明的过程中,大一统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记忆,并在思想意识、国家建构、治国理政等方面为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和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台湾问题、完成港澳回归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大一统思想,妥善处理内部问题与外部干涉,积累了和平谈判、稳固政权、实行地方自治的丰富经验,为“一国两制”台湾地区方案构想奠定了坚实基础。把握大一统思想的核心精神,有助于“两制”台湾地区方案在设计和推进过程中超越昔日束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一国两制”台湾地区方案 国家统一
下载PDF
为何·以何·如何: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三维探析
9
作者 李雅兴 唐博雅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12,共8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新篇章,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整、实践性强的思想理论体系。将这一思想融入高校“大思政课”,有利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新篇章,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整、实践性强的思想理论体系。将这一思想融入高校“大思政课”,有利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进而增强当代大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内容体系,应以生成逻辑为切入点,以“两个结合”为关键点,以“七个着力”为落脚点。要修炼文化“内功”,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开辟文化专场,积极拓展高校“大思政课”文化教育场域;善用“大数据”,以数智技术推动高校“大思政课”创新发展;凝聚“大合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协同育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高校“大思政课” “两个结合” “七个着力”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大思政课”:价值、维度和路径
10
作者 何丽新 邱哲昊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4年第6期119-128,共10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进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大思政课”,应从历史维度、知识维度、...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进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大思政课”,应从历史维度、知识维度、实践维度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文化底蕴、精髓要义和现实要求。在实践路径方面,应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大阵地”“大课堂”和“大机制”,进一步增强“大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思政课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11
作者 刘伟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4年第1期5-15,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深刻概括和重大创新,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科学阐释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怎样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问题。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深刻概括和重大创新,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科学阐释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怎样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问题。报告着力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不可逆转进程的历史内在逻辑,所具有的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前所未有尖锐复杂的风险和挑战,阐发和部署了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从方志书写看西南边疆国家认同——以清代三部《白盐井志》编纂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行 张锦鹏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33-45,共13页
在雍正、乾隆和光绪三部《白盐井志》的修纂中,修志者通过强调白盐井盐业与中央王朝历史、财赋、边疆秩序的关系,突出地方与国家之间的联系;以儒家礼仪教化的书写强化王朝国家主流价值观念在边疆民众心中的地位。同时,又以淡化夷夏与整... 在雍正、乾隆和光绪三部《白盐井志》的修纂中,修志者通过强调白盐井盐业与中央王朝历史、财赋、边疆秩序的关系,突出地方与国家之间的联系;以儒家礼仪教化的书写强化王朝国家主流价值观念在边疆民众心中的地位。同时,又以淡化夷夏与整合信仰的叙事手段,重塑地方文化意识,将白盐井地区复杂多元的文化、信仰纳入到大一统王朝的叙事之中。清代云南盐井志的编纂是王朝国家在治理边疆方面的重要文化手段与方式,同时也是清代政治文化建构在边疆社会中的体现,此举极大地促进了西南边疆社会民众对清王朝的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编纂 历史书写 王朝国家认同 大一统 西南边疆社会
下载PDF
清代大一统格局下北部边疆民族多元治理政策——以八旗察哈尔喀喇真固木佐领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日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2,共9页
入清后,察哈尔群体分别编入八旗、外藩扎萨克旗系统,其中编入八旗的察哈尔群体有八旗蒙古察哈尔佐领与游牧八旗察哈尔佐领之分。文章基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相关满文佐领根源册与八旗世袭谱档,结合多语种史料以原察哈尔万户散秩斋桑... 入清后,察哈尔群体分别编入八旗、外藩扎萨克旗系统,其中编入八旗的察哈尔群体有八旗蒙古察哈尔佐领与游牧八旗察哈尔佐领之分。文章基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相关满文佐领根源册与八旗世袭谱档,结合多语种史料以原察哈尔万户散秩斋桑喀喇真固木及其属民编设的察哈尔游牧佐领为例,考述乾隆朝清查并将该佐领定为喀喇真固木家族的世管佐领的过程,认为清朝虽将天聪年间编入八旗的察哈尔群体划为游牧佐领和在京佐领两类,但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严格,特别是原领属阶层可在驻京与游牧之间灵活地切换角色,这也说明八旗察哈尔游牧佐领性质与八旗蒙古之间的隶属关系仍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体现了清朝政府在边疆治理中采纳的“从俗从宜”灵活政策,同时文章通过梳理档案资料清晰地呈现了乾隆时期清查八旗察哈尔佐领根源的基本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边疆治理 八旗察哈尔 喀喇真固木佐领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银传 邵雪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共11页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展现了以中国之答回应当代人类文明之问的理论旨趣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引领人类文化前进方向的理论创新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人类文...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展现了以中国之答回应当代人类文明之问的理论旨趣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引领人类文化前进方向的理论创新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把握文化建设问题,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在融通中引领人类文明正确前进方向、凝聚当代中国价值共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创新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基础、立足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破除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观,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核心要义的理论把握。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有助于深化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视野、理论品格和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核心要义 文化强国建设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体育文化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阐释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富学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20,共10页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探索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有助于支持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并凝结出丰富有力的文化资源。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推理、历史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价...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探索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有助于支持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并凝结出丰富有力的文化资源。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推理、历史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价值、特征、内容等理论问题进行审视和阐释,对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标志性路径进行探索。研究认为,通过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整体认识和理解,系统阐释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独特价值,发掘体育文化的时代意蕴和功能,有助于为体育强国建设构筑起深层次的文化根基。体育文化在助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表现出的人民至上、自强自立、坚实有力、兼收并蓄的特征,能够系统展示体育文化在体育强国战略中的独特功能和地位。基于文化视野、文化气象、文化使命和文化自觉建构起符合体育强国建设需要的体育文化内涵体系,有助于研判和定位体育文化在体育强国战略中的新使命与新任务,为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创设有利环境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开放包容、传承文化基因,持续探索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能够使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更好地为体育强国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体育强国 体育文化 中华体育精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大一统”思想与实践
16
作者 袁嘉 敖特根 《西藏发展论坛》 2024年第6期58-64,共7页
“大一统”作为多民族国家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理想,不仅是农耕民族政权,也是游牧民族政权倡导、追求的理念和目标,并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在历史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大一统”思想的内涵虽然有所差异,但经过一代代... “大一统”作为多民族国家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理想,不仅是农耕民族政权,也是游牧民族政权倡导、追求的理念和目标,并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在历史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大一统”思想的内涵虽然有所差异,但经过一代代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理论体系,渐渐升华为中华各族人民情感深处的价值认同与共同追求,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大一统”在各历史时期的具体实践,实际上就是早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过程。立足新的时代要求,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脉络,挖掘各民族共创中华的历史记忆,对增进历史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思想 天下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大思政课”理念下中医护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17
作者 庞爽 陈方蕾 +2 位作者 闫清皓 岳立萍 徐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174-177,共4页
在“大思政课”的理念下,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格局对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海市教委开展首批“大思政课”重点试验高校遴选工作,上海杉达学... 在“大思政课”的理念下,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格局对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海市教委开展首批“大思政课”重点试验高校遴选工作,上海杉达学院入选“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文章基于“大思政课”的理念,从多个角度理解其“大”的内涵,构建中医护理学课程思政体系。通过明确课程设置,科学定位课程目标,不断优化课程队伍,构建“与思政小课堂同向同行,与社会大课堂相辅相成,与网络云课堂虚实结合”的中医护理学课程思政大课堂,实现中医护理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推进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医护理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课程思政 中医护理学 教育教学 护理专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从教化到解放:艺术自律论的华夏旅行纪略
18
作者 冯黎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3,共12页
艺术自律论这一现代信念是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时期一系列的历史和文化事件以及形而上学的知识学传统等综合作用的产物。“美的艺术”观念是艺术自律论形成的关键机制。中国古典文化中也出现过审美伦理和形式自主意识,但是中国古代艺术... 艺术自律论这一现代信念是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时期一系列的历史和文化事件以及形而上学的知识学传统等综合作用的产物。“美的艺术”观念是艺术自律论形成的关键机制。中国古典文化中也出现过审美伦理和形式自主意识,但是中国古代艺术哲学并不以“审美”为规定性制定艺术本体论,因此也就没有形成自足、自洽和自律性的艺术观念。大一统的社会结构模型阻止了社会实践场域的结构性分解,“二元对应式类比联想”的汉语思维方式抑制了形而上学的形式本体论,这些因素抑制了艺术自律论的生长。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使得艺术自律论在五四时代蔓延于审美文化场,但是“救亡压倒启蒙”的悲情历史让自律性艺术始终未能取得主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自律论 美的艺术 汉语思维 大一统
下载PDF
清代改土归流后西南边疆地区文化认同变迁谫论
19
作者 左岫仙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142,共10页
改土归流作为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对于推动国家统一、和平、稳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文化认同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始于清代,西南地区是重要地区。通过对清代西南边疆地区改土归流前... 改土归流作为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对于推动国家统一、和平、稳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文化认同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始于清代,西南地区是重要地区。通过对清代西南边疆地区改土归流前后文化认同状况进行历史比较,可以归纳出文化认同变迁具有如下三种特征:政治文化认同的“一体化”变迁从“间接”转变为“直接”;思想文化认同的“儒家化”变迁从“特权”走向了“普遍”;民族文化认同的“交融化”变迁从“有限”趋近了“全面”。深入总结清代西南边疆地区改土归流中文化认同的变迁历史经验与规律,能为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中华文化认同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智慧与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土归流 文化认同 西南边疆 大一统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元朝治滇实践
20
作者 白云敏 王世丽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元朝统治云南的一个多世纪里,通过发展农业、兴办儒学、建立驿传、实行民族安抚政策等方式积极开展对云南的边疆治理。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使“云南之人由是益富庶”,还推动了云南与内地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进而促进了自在中华民族共同体... 元朝统治云南的一个多世纪里,通过发展农业、兴办儒学、建立驿传、实行民族安抚政策等方式积极开展对云南的边疆治理。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使“云南之人由是益富庶”,还推动了云南与内地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进而促进了自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因此,梳理总结元朝在云南边疆治理的举措,对今天加强边疆建设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大一统 云南行省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