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rn quantum theories and experimental achievements motivate new exploration of acupunct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被引量:2
1
作者 Stevenson Xutian John Junion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8年第4期282-288,共7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 theoretical medical system founded about three thousand years ago, originated from the richness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astronomy and phi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 theoretical medical system founded about three thousand years ago, originated from the richness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astronomy and philosophy. It has illuminated many mysteries of nature and the human body. This has not always been easy for the layperson to understand. In modern times, some of these processes have been gradually discovered or confirmed by frontier science. The experiments of quantum physics have shaken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conventional science, refuting criticism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CM theories. The new discoveries have triggered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CM theories. For example, the theory of quantum mechanics interfering with certain human functions helps explain a series of phenomena that were previously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veil of many wonderful phenomena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CM acupuncture has not yet been fully pierced. For example, the body's energy system, the invisible qi, and the phenomenon of consciousness and subconscious function remain mysterious. However, quantum theory and numerous scientific experiments can lead to the explanations of difficult problems which were not understood in the past. For example, the nature of the changes in yin and yang, and associated principles; the five-element principles; consciousness and sub-consciousness which might affect scientific experiments and treatment outcomes;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qi and qi field; and the essence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he human body and the principles of acupunctur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cientific principles of TCM and acupuncture.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CM and acupuncture position themselves as Eastern cultural treasures. The authors endeavor to strengthen readers' confidence in theoretical TCM and believe that it is a major step in integrating TCM acupuncture into modern science and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stern medicine QI Qi Field SPIRIT CONSCIOUSNESS View of Life and View of body Quantum theory
原文传递
从五体理论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
2
作者 蒋宜伟 罗春晖 +6 位作者 安宁宁 杨青峰 马晨光 麻永胜 宋重东 刘沛 郝东昶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慢性踝关节不稳即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属于“筋伤病”的范畴,多由急性踝关节扭伤疾病失治、误治所致,该病及其所致的并发症通常导致踝关节运动功能严重受限,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五体层次结构是《内经》人体结构理论躯体部分的主体框架,与... 慢性踝关节不稳即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属于“筋伤病”的范畴,多由急性踝关节扭伤疾病失治、误治所致,该病及其所致的并发症通常导致踝关节运动功能严重受限,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五体层次结构是《内经》人体结构理论躯体部分的主体框架,与人体运动机能密切相关,踝关节不稳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涉及中医五体病机的演变,故笔者试从五体理论出发,探讨和阐述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发现在五体理论指导下,无论是传统中医疗法,或是将其与西医治疗手段相结合,均可对CAI产生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五体理论 慢性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扭伤
下载PDF
中医基础理论三体四维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
3
作者 周丽 闵寅 贺龙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1期4-7,共4页
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教学中,让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首先要立足课程的性质和特殊视野、理论和方法,尊重专业知识体系,从专业知识中凝练课程思政“契合点”,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三体四维”... 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教学中,让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首先要立足课程的性质和特殊视野、理论和方法,尊重专业知识体系,从专业知识中凝练课程思政“契合点”,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三体四维”课程思政体系,三体即“教师-课程-学生”三个主体,四维即“设计-实践-评价-改进”四个维度。四个维度以教师和学生为实践者体现在课程之中,在具体实践中形成“实践-改进-实践”闭环系统,不断推进并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三体四维 课程思政
下载PDF
中医阴阳学说与苗医冷热两纲理论之对比研究
4
作者 祖芳 胡馨月 张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22期1-6,共6页
苗药在治疗很多疾病方面很有优势,各种苗药制剂也颇有疗效,但目前苗医治疗疾病的医学理论体系并不十分完备,出现了“医”不如“药”的发展状态。文章参考中医的理论发展过程,进行中医阴阳学说与苗医冷热两纲理论的对比研究,初步探索得... 苗药在治疗很多疾病方面很有优势,各种苗药制剂也颇有疗效,但目前苗医治疗疾病的医学理论体系并不十分完备,出现了“医”不如“药”的发展状态。文章参考中医的理论发展过程,进行中医阴阳学说与苗医冷热两纲理论的对比研究,初步探索得出两种理论的差异性和相通之处,为进一步挖掘整理苗医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作参考,为苗医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奠定相关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医学 冷热两纲 中医阴阳学说
下载PDF
Frontier science promotes exploration of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ies of acupunct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5
作者 Stevenson Xutian JoAnn Wozniak John Junion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9年第4期231-238,共8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 theoretical medical system founded about three thousand years ago, originated from the richness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astronomy and the T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 theoretical medical system founded about three thousand years ago, originated from the richness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astronomy and the Taoist philosophy of heaven and man. It has revealed many mysteries and illuminated interactions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beings. Those mysteries have not been easily understood by the public because TCM's conceptual system differs in form and essence from modern sciences. In modern times, some of the mysterious processes have been gradually discovered or confirmed by an advanced science: quantum physics. Quantum science is considered to break through basic concepts of mechanistic science, thus providing an entry to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CM theories. Som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ontemporary quantum physics shake the foundations of conventional scientific concepts. For example, quantum mechanics theory helps expand the limits of three-dimensional observations. It helps explain the phenomena that the consciousness with certain human functions interfere some experimental results. Viewing new things in a high-dimensional time-space framework helps people understand the real and virtu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interaction;this leads to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 of advanced human wisdom and intelligence in dealing with more complex objects (systems) such as the universe, the human body, life itself and consciousness. It may help people in developing simple models of the complex world and is believed more conducive to grasping the essence of human life and gradually removing the veil over many wonderful phenomena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CM. For example, TCM's 'Imagery Analogism' is attained in the quiet state of well-trained meditation practitioners. Their intuition and inspiration have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understanding complexity of objects such as the universe, human body, life, and consciousness. The methodology of thinking helps to derive simple models so as to better grasp the essence of complex objects. Many phenomena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CM acupuncture remain incompletely understood. This paper selects a few examples to discuss, including human consciousness and sub-consciousness, human body's energy system, invisible qi, functional phenomena as well as special functions of the heart and Triple Energizer (Three Jiao) in six Fu organs. The 'new finding of an unrecognized interstitium in human tissues' as declared by a group of Western scholars is actually referring to Triple Energizer that had already been revealed and written in Huang Di Nei Jing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three thousand years ago. Both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s of Triple Energizer have been utilized throughout TCM clinical practice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the authors attempt to explain the superiority of TCM theories, to strengthen the confidence for TCM innovation and Chinese culture because they believe that offering an integration of TCM practice into the public health and life science would advance human wellbeing and pave a right path for TCM mission an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stern medicine QI Qi Field SPIRIT CONSCIOUSNESS View of Life and View of body Quantum theory
原文传递
中医“气血津液”学说与现代免疫学思想 被引量:29
6
作者 韩晓伟 马贤德 关洪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7期1380-1381,共2页
针对中医"气血津液"学说,探讨其现代免疫学思想,认为中医的"气血津液"学说与现代免疫学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不仅认为气血津液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免疫系统中的免疫器官、诸多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而且... 针对中医"气血津液"学说,探讨其现代免疫学思想,认为中医的"气血津液"学说与现代免疫学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不仅认为气血津液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免疫系统中的免疫器官、诸多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而且还认为在中医的"气血津液"学说中蕴涵着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等免疫学功能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津液”学说 免疫 中医
下载PDF
苗药与中药药性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李飞雁 顾浩 +3 位作者 郑虎占 王学勇 史新元 乔延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12-1816,共5页
中药与苗药在漫长的医药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文章从药性层面对两类药物进行比较,探讨两类药物药性的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从而进一步认识药性理论的形成过程与科学内涵。同时,归纳总结了苗药区别于中医药的理论特色,对丰富... 中药与苗药在漫长的医药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文章从药性层面对两类药物进行比较,探讨两类药物药性的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从而进一步认识药性理论的形成过程与科学内涵。同时,归纳总结了苗药区别于中医药的理论特色,对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医药理论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药 中药 药性理论 共性特征 个性差异
下载PDF
中医学人体结构与物质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晓林 孙喜灵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47-649,共3页
中医学人体结构与物质基础的理论研究,显现出了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从经络的结构与物质基础研究入手,寻找建立人体新结构理论的突破口;二是从五脏的结构与物质基础的研究入手,试图揭示证的本质;三是从现代物质结构观入手,探求中医学的人... 中医学人体结构与物质基础的理论研究,显现出了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从经络的结构与物质基础研究入手,寻找建立人体新结构理论的突破口;二是从五脏的结构与物质基础的研究入手,试图揭示证的本质;三是从现代物质结构观入手,探求中医学的人体结构新理论。找寻打开中医学人体结构理论研究之门的金钥匙,关键在于方法和思路的正确树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人体结构 物质基础 理论研究
下载PDF
把握中医理论向度的三个核心命题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共3页
中医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握中医理论发展的方向。因而,在中医理论研究中,必须回答如何保持自身主体、体现理论价值、实现持续创新这3个核心命题。要保持自身主体,必须在源头梳理中看清主体,在岁月的变革中保持主体,在科学背景下... 中医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握中医理论发展的方向。因而,在中医理论研究中,必须回答如何保持自身主体、体现理论价值、实现持续创新这3个核心命题。要保持自身主体,必须在源头梳理中看清主体,在岁月的变革中保持主体,在科学背景下凸现主体。要体现中医理论的价值,必须在生命科学中体现学术价值,在学科发展中体现引领价值,在临床实践中体现指导价值。要实现理论创新,必须在理论继承中延伸发展,在临床实践中提升发展,在学科交叉中创新发展。只有这样,中医学才能够有所突破和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 主体论 价值论 发展论
下载PDF
浅析“有故无殒,亦无殒”思想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骁 何璇 +2 位作者 刘甜甜 陈哲 王建 《中药与临床》 2014年第6期40-42,共3页
"有故无殒,亦无殒"原指妊娠妇女在"大积大聚"状态下,可以适度合理使用大热大寒或峻猛药物达到治疗效果,同时也不会对孕妇及胎儿造成影响;但应中病即止,切勿因过度用药伤及孕妇及胎儿。现今其科学内涵已引申到生理... "有故无殒,亦无殒"原指妊娠妇女在"大积大聚"状态下,可以适度合理使用大热大寒或峻猛药物达到治疗效果,同时也不会对孕妇及胎儿造成影响;但应中病即止,切勿因过度用药伤及孕妇及胎儿。现今其科学内涵已引申到生理病理用药差别的各个方面,不同的机体状态下,药物的作用不同,造成生理病理状态下药物反应不一致的原因,与药效差异、机体耐受性以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应当重视不同机体状态,辨证施治,合理适当地使用药物,以期达到既能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又能有效地治疗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故无殒 药效差异 机体耐受性 药代动力学特征 中药理论
下载PDF
基于“辨体-辨病-辨证”探析治未病理论用于亚健康失眠的防治思路 被引量:9
11
作者 侯天舒 符雪丹 黄茜 《四川中医》 2021年第10期33-36,共4页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亚健康失眠发生率持续上升。本文以"治未病"思想为核心指导原则,采用"辨体-辨病-辨证"的临床创新诊疗模式,提出"辨体识未病"、"体病证结合论已病防变"、"调体定病后防...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亚健康失眠发生率持续上升。本文以"治未病"思想为核心指导原则,采用"辨体-辨病-辨证"的临床创新诊疗模式,提出"辨体识未病"、"体病证结合论已病防变"、"调体定病后防复"的临床诊疗思路,为临床防治亚健康失眠提供新思路,文中结合案例加以佐证,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体-辨病-辨证”模式 “治未病”理论 亚健康失眠 中医体质
下载PDF
“五脏与时关系”刍议——兼评《中医基础理论》第7版教材
12
作者 陈婉姬 杨明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2期374-376,共3页
“五脏与时关系”是“天人相应”思想的产物,反映了五脏在生理病理活动中的时间节律性;对临床诊疗与预防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代研究表明这一学说具有科学性,存在着探索研究空间。《中医基础理论》第7版教材增加了这一新内容,保... “五脏与时关系”是“天人相应”思想的产物,反映了五脏在生理病理活动中的时间节律性;对临床诊疗与预防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代研究表明这一学说具有科学性,存在着探索研究空间。《中医基础理论》第7版教材增加了这一新内容,保持了中医的传统特色,反映了中医现代化的要求,是一本较好的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 与时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基于不同辨证体系分析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中医病机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白菁安 姜淼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1期125-128,共4页
近年来,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保胆取石术作为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逐渐被患者接受,但术后的高复发率仍然是治疗中的难题。针对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防治,中医工作者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近六年关于保胆取石术后结石... 近年来,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保胆取石术作为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逐渐被患者接受,但术后的高复发率仍然是治疗中的难题。针对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防治,中医工作者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近六年关于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中医病机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基于脏腑理论和气血津液理论两个维度的辨证体系归纳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中医病机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不足,以期为中医药防治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胆取石术 结石复发 脏腑理论 气血津液理论 中医病机
下载PDF
基于“气分阴阳”理论探析人体之气与细胞自噬的联系性 被引量:18
14
作者 常兴 姚舜宇 +4 位作者 郭艳琼 刘金凤 汪艳丽 关宣可 刘如秀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74-77,共4页
近些年来,许多医家和学者从中医"气理论"角度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医"气理论"在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任何一种疾病病机的阐释都不能"一气而概之"。该文基于&qu... 近些年来,许多医家和学者从中医"气理论"角度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医"气理论"在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任何一种疾病病机的阐释都不能"一气而概之"。该文基于"气分阴阳"理论,从阴阳二气"功能论"的角度探讨阴气和阳气对人体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提出了阴气的抑制、宁静功能和阳气激发、推动功能在维持人体细胞自噬水平和细胞内环境的稳态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阴阳二气与细胞自噬的联系性研究,证实了阴阳二气在细胞自噬的调节过程中的影响,这不但为细胞自噬的机制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医气理论和阴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之气 阴阳 细胞自噬 信号通路 中医气理论
下载PDF
苗医与中医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异同 被引量:5
15
作者 邓茜 杨柱 +5 位作者 崔瑾 龙奉玺 张震 税会利 刘欣欣 唐东昕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9期62-64,共3页
从对肿瘤的认识、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对比了苗医与中医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异同。苗医将肿瘤归为龟类病,而中医理论则较为系统全面阐述了不同部位的肿瘤;苗医与中医虽均以“毒”为病机要点,但其内涵不尽相同;在内治法上两者均以... 从对肿瘤的认识、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对比了苗医与中医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异同。苗医将肿瘤归为龟类病,而中医理论则较为系统全面阐述了不同部位的肿瘤;苗医与中医虽均以“毒”为病机要点,但其内涵不尽相同;在内治法上两者均以攻毒及扶助正气为重点;在外治针刺上,中医“通”为主,苗医则以“透”为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医理论 中医理论 肿瘤 异同
下载PDF
平人红外热图年节律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党娇娇 于艺 +3 位作者 逯波 张美玉 宋军 闪增郁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8期2775-2778,2783,共5页
目的: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健康人群体表温度的变化规律及与四季温度变化规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红外热像仪FLIR-SC660采集2年内健康人群的红外热图,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1)人体正面与背面体表温度变化规律呈现一致性与可重复性;2)... 目的: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健康人群体表温度的变化规律及与四季温度变化规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红外热像仪FLIR-SC660采集2年内健康人群的红外热图,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1)人体正面与背面体表温度变化规律呈现一致性与可重复性;2)人的体表温度具有相对稳定性、体温变化具有四时节律性;3)人体温度变化与四季温度变化规律呈现相关性。结论:健康人的体表温度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还随着四季温度变化而呈现出相同的变化,为传统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温度 年节律 稳定性 红外热图 天人相应 平人 中医理论
下载PDF
王琦教授基于“肤-体相关论”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雅琦 骆斌 +3 位作者 杨超伟 邵冬梅 赵蔚波 王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3期2023-2027,共5页
王琦教授基于中医体质学理论和多年诊疗皮肤疾病的临床经验,提出“肤-体相关论”。他重视皮肤病的外在表现与个体体质的相关性,同时强调引入现代医学评价体系,对患者就诊前后进行疗效对比。在临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过程中,他以“肤-体相... 王琦教授基于中医体质学理论和多年诊疗皮肤疾病的临床经验,提出“肤-体相关论”。他重视皮肤病的外在表现与个体体质的相关性,同时强调引入现代医学评价体系,对患者就诊前后进行疗效对比。在临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过程中,他以“肤-体相关论”为指导,通过体质辨识,发现体质与证候、疾病之间的关系,肤体同治,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为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提出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名医经验 “肤-体相关论” “三辨”模式 慢性荨麻疹 中医体质学 特禀质 @王琦
下载PDF
从水通道蛋白诠释“肾主水”的现代科学内涵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娇 陈明 +1 位作者 陈鑫 陈梅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8期884-889,共6页
“肾主水”理论作为中医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强调“肾”在调节机体水液运行及代谢方面起主宰作用。水通道蛋白是一族细胞膜上转运水分子的特异性孔道蛋白。研究证实水通道蛋白在肾脏组织中广泛表达,且与机体... “肾主水”理论作为中医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强调“肾”在调节机体水液运行及代谢方面起主宰作用。水通道蛋白是一族细胞膜上转运水分子的特异性孔道蛋白。研究证实水通道蛋白在肾脏组织中广泛表达,且与机体水液代谢密切相关。通过对“肾主水”及水通道蛋白相关文献的复习与研究,提出水通道蛋白在“肾主水”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诠释“肾主水”的现代医学内涵,为中医药治疗肾性水液代谢紊乱相关性疾病提供新思路。参考文献67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主水 水通道蛋白 水液代谢 中医理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医“治则”理论在炮制中的运用探赜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晨阳 汤朝晖 +1 位作者 李炜弘 黄勤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5-787,共3页
中医与中药关系紧密,中药的运用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中药炮制亦不能脱离中医理论的指导。基于中医“从治逆治”“燮理升降”“扶正祛邪”等基本治则的启迪,提出从逆炮制、升降炮制、扶正祛邪炮制等基本“制则”。从制可使药性... 中医与中药关系紧密,中药的运用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中药炮制亦不能脱离中医理论的指导。基于中医“从治逆治”“燮理升降”“扶正祛邪”等基本治则的启迪,提出从逆炮制、升降炮制、扶正祛邪炮制等基本“制则”。从制可使药性“寒者益寒,热者益热”,加强疗效;逆制可改变药性,扩大功效,减轻副作用;升降炮制可改变药物作用趋势,扶正祛邪炮制针对毒性药材,可纠正药物的偏性、缓和药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将中医理论运用到中药炮制中,更能拓宽炮制思路,突破现有的炮制品种,进行炮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 从逆炮制 升降炮制 扶正祛邪炮制
下载PDF
中医五态人格与女性身体意象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童菲 刘晓红 +1 位作者 王昊 陈祉妍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10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五态人格与女性身体意象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心理机制。方法:采用中医五态人格测验量表简版、自尊量表(RSES)、身体欣赏量表(BAS-2)及多维自我身体意象关系问卷中的身体部位满意度分量表(MBSRQ-3-BASS)和外貌评估分量... 目的:探讨中医五态人格与女性身体意象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心理机制。方法:采用中医五态人格测验量表简版、自尊量表(RSES)、身体欣赏量表(BAS-2)及多维自我身体意象关系问卷中的身体部位满意度分量表(MBSRQ-3-BASS)和外貌评估分量表(MBSRQ-3-AE)对444名成年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采用MPLUS8.3中的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422份。相关分析显示,中医五态人格与身体意象各维度间存在相关,其中与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型人格呈正相关关系,与少阴型人格无相关关系,与太阴型人格呈负相关关系。路径分析表明,自尊在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太阴型人格与身体意象各维度间起中介作用。结论:中医五态人格与女性身体意象有关;自尊在中医五态人格与女性身体意象之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意象 中医五态人格 女性 自尊 社会计量器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